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2024-09-14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精选8篇)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第1篇

灰土垫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基本规定

应遵守9.1.1和9.1.2相关规定。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灰土垫层下的基土(层)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

(2)填土前应取土样,通过配合比实验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灰土配合比和土的最佳含水量;虚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

2.2

材料要求

(1)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施工用土料必须为实验取样的原土,土层、土质必须相同,土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并严格按照实验结果控制含水量;

(3)熟化石灰应采用块灰或磨细生石灰,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亦可采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

2.3

主要机具设备

(1)根据土质和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

(2)常用机具设备有:蛙式打夯机、柴油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木耙、铁锹、小线、钢尺、胶皮管等;工程量较大时,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

2.4

作业条件

(1)填土前应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填土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立桩、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3)如使用汽车或大型自行机械,应确定好其行走路线、装卸料场地、转运场地等,并编制好施工方案。

(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

(6)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防止地下水浸泡。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质量→实验确定施工参数→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清理→过筛→灰土拌和→分层铺灰土、耙土→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2

操作工艺

(1)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2)检验土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检验石灰的质量,确保粒径和熟化程度符合要求。

(3)灰土拌和: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应按照实验确定的参数或设计要求控制配合比,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为2:8或3:7。拌和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和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4)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应依据实验结果严格控制。如土料水分过大或过干,应提前采取晾晒或洒水等措施。

(5)回填土应分层摊铺。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

(6)回填土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7)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窗间墙等下接搓,上下两层接搓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

(8)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9)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1)土料和石灰应符合12.3.2.2的要求。

(2)灰土垫层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为0.93~0.95。

4.2

一般项目

(1)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

50209—2002中表4.1.5的规定。

(2)检验方法:与GB

50209—2002中表4.1.5的规定相同。

注意事项

(1)灰土垫层下土层不应被扰动,或扰动后未能恢复初始状态,应清至被扰动层。

(2)作业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在雨季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遭到雨水浸泡;冬季应有保温防冻措施,防止土层受冻。

(3)在雨、雪、低温、强风条件下,在室外或露天不宜进行灰土作业。

(4)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成品保护

(1)施工时应注意对定位定高的标准桩、尺、线的保护,不得触动、移位。

(2)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要有可靠保护措施,不得因填土夯压造成破坏或降低等级。

(3)基土完工后应进行遮盖和拦挡,避免受侵害。

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1)推土机上下坡时的坡度不得超过35°,横坡不得超过10°。推土机在建筑物附近工作时,与建筑物的墙、柱、台阶等的距离不得小于1m。

(2)铲运机

行驶时,驾驶室外不得载人。在新填土堤上作业时,铲斗离坡边不得小于1m。铲运机上下坡的坡度不得超过25°,横坡不得超过6°。

(3)机械行驶时不得上下人员及传递物件,严禁在陡坡上转弯、倒行或停车,下坡时不得用空档滑行。停车或在坡道上熄火时,必须将车刹住,刀片、铲斗落地。

(4)蛙式打夯机手柄上应装按钮开关并包以绝缘材料,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打夯机必须使用绝缘良好的橡胶绝缘软线,作业中严禁夯击电源线。

(5)在坡地或松土层上打夯时,严禁背着牵引。操作中,夯机前方不得站人。几台同时工作时,各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平行不得小于5m,前后不得小于10m。暂停工作时,应切断电源。电气系统及电动机发生故障时,应由专职电工处理。

(6)在运输、堆放、施工土料和石灰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要措施。

(7)运输、施工所用车辆、机械的废气、噪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

质量记录

(1)土质记录及实验报告。

(2)配合比通知单。

(3)灰土垫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记录。

(4)被覆盖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土壤中氧浓度检测报告。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第2篇

本工工程为无为县妇幼保健所综合楼,该工程地基处理为水泥土搅拌桩,基础为30厚沙石垫层,沙、石极配为1:5,砂为二区中粗砂,石子为10~31.5mm碎石,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采用夯实法 2 施工准备

(1)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碎(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垫层虚铺厚度为150mm。

(3)主要机具:应备打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搅拌机、计量器具。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采用标高桩在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

(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4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

分层铺筑砂石

洒水

夯实或碾压

找平验收

(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分层铺筑砂石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用夯实的方法。

(4)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5)分段施工时,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6)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7)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8)夯实;夯实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边缘和转角处应用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找平和验收:

(l)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2)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基本项目: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

项次

允许偏差(50)

检 验 方 法

2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15

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4)成品保护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浅析 第3篇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表新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处理。

2 施工准备工作

2.1 材料要求

2.1.1 土料:

可采用素黄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 有机质含量小于5%, 不得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 土块粒径不应大于15mm。

2.1.2 石灰:

选用新鲜的块灰, 消解并过筛, 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其颗粒径满足要求, 石灰质量不应低于II级标准, 其中活性Ca+MgO的含量不少于50%。

2.1.3 对选定的石灰和土进行原材料和土工试验, 确定石灰土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技术参数。

灰土桩的石灰剂量参照10% (重量比) , 取样时充分拌合及颜色均匀一致, 灰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

2.2 主要机械设备

2.2.1 成孔设备柴油打桩机1台

2.2.2 夯实设备1.5T汽车夯实机及小型振动夯

2.2.3 拌和设备灰土拌和机

2.2.4 机械配套按100m配备1台柴油打桩机作为成孔设备, 每台打桩机配1.5T汽车夯2台、0.1m3小装载机1辆或0.1m3小推车若干、手扶式振动夯1台、发电机1台, 洛阳铲1台。

2.3 施工准备

进行成孔、夯填工艺、挤密效果试验, 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分层填料厚度、夯击次数和夯实后的干密度、含水率等) , 符合地基承载力及挤密效果等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过程控制

3.1 操作工艺

3.1.1 成孔

(1) 沉管机就位后, 沉管尖对准桩位, 调平打桩机架, 使桩管保持垂直, 用线锤吊线检查桩管垂直度。在成孔过程中, 如土质较硬且均匀, 可一次性成孔达到设计深度, 如中间夹有软弱层, 反复几次才能达到设计深度。 (2) 对含水量较大的地基, 桩管拔出后, 可能会出现缩孔现象, 造成桩孔深度或孔径不够。对深度不够的孔, 可采取超深成孔的方式确保孔深。对孔径不够的孔, 可采用洛阳铲扩孔, 扩孔后及时夯填石灰土。 (3) 对于高压线、受影响段落使用洛阳铲成孔。

3.1.2 现场原材料控制

对土和石灰分别过筛, 石灰剂量为按照设计要求 (重量比参照10%) 与土进行配料搅和, 用灰土拌和机拌合均匀后运至现场, 下垫上盖。拌合好的灰土要及时夯填, 不得隔天使用。施工前测定土和石灰的含水量, 确保灰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每个集中拌合场设检测灰剂量、含水量仪器一套, 配试验检测人员一名。

3.1.3 灰土回填

(1) 回填前测量成孔深度、孔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并作好量测记录。 (2) 先对孔底夯击1~2锤, 再按照填工艺参数连续施工, 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3) 对于顶面夯坑应采用小型振动夯及时回填处理。

3.1.4

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挖除桩顶松动层, 开始施工垫层。

3.2 试验桩

大面积施工前进行试桩施工, 以确定施工技术参数。根据施工段落自行确定, 施工前、后桩间土的压实度进行对比。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监理人员全程旁站, 各项技术、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和影像资料。在挤密前、后分别做出下表所列土工试验数据。以包茂线西铜高速公路XTK-7合同段试验数据为例:

3.3 设备及技术参数

原有设备:偏心轮夹杆式夯实机, 夯锤重100kg~150kg, 落距0.6m~1m, 夯击40次/min~50次/min, 同时严格控制填料速度, 20cm~30cm为一层, 用小堆车经标定后进行填料控制, 夯实到发出清脆回声为止, 进行下一层填料, 扩径效果不明显 (8-12cm) 。

改进设备:汽车夯实机, 夯锤重1500kg, 落距不小于3m, 夯击20次/min~30次/min, 同时严格控制填料速度, 70cm~80cm为一层, 用小型装载机 (0.1m3) 或小推车经标定后进行填料控制, 每0.1m3填料次重锤夯击6次, 距桩顶2m范围内适当增加夯击次数。夯锤必须正对桩孔, 回填密实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料。下挖1m桩体扩径为16cm, 下挖1.5m扩径为14cm, 下挖2m扩径为13cm, 下挖1-2m范围内桩体完整性较好。

4 质量控制项目

4.1 主控项目

灰土挤密桩的数量、间距、孔径、深度、填料质量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一般项目

4.2.1 施工前应加强原材料质量、测量放样等控制。

4.2.2 施工中应对灰土挤密桩桩数, 排列尺寸、孔径、孔深, 夯击次数、填料质量 (灰剂量、含水量、无杂质) 、桩体压实度、扩径情况等, 灰土桩施工前、后检测原地面、桩间土压实度作对比, 检测地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 , 其中灰土桩完成填一层砂砾或灰土后检测弯沉代表值<240 (0.01mm) 。

4.2.3 施工结束后, 应检查成桩的质量及复合地基承载力。

成桩15天后, 检测按1‰桩总数频率进行静载试验, 1‰桩数需钻芯取样, 测桩长和无侧限抗压强度, 并判断桩的完整性, 芯孔用流动性好的砂浆回填, 每200m段落开挖探坑1个 (1m~3m) , 检查桩的完整性和桩间土的湿陷性系数。

5 结束语

通过改进灰土挤密桩成孔和夯实设备, 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桩体压实度、扩径情况有了明显提高, 湿陷性得到一定消除。

参考文献

[1]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第4篇

公路粘土(掺灰土)路基施工工艺控制初探

根据鸡讷公路海伦至拜泉段粘土路基的实际施工中总结的实际经验,从粘土的.有关特性和掺灰对粘土的改性机理出发,重点说明了粘土路基掺灰土的施工工艺和含水量控制的有关问题.

作 者:李英杰 韩佳兴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远升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监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4)分类号:U4关键词:路基 粘土 含水量 掺灰土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第5篇

摘要:湿陷性黄土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具有地层全、地层厚、发育良好、湿陷性明显等特点。灰土垫层与防渗膜复合地基既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也有很好的阻水效果。文章主要从灰土垫层以及防渗土工膜特性入手,重点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垫层与防渗膜复合地基的施工流程及步骤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灰土垫层;防渗膜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晋西、西北等地区广泛分布。通过大量的实践,工程行业对湿陷性黄土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工程施工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地基处理方案如垫层法、挤密法、强夯法等已非常成熟,近年来做为垫层法中的一个发展方向,灰土垫层与防渗膜复合地基法正在逐步推广。文章就灰土垫层及防渗膜复合地基的施工流程及施工步骤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1.灰土垫层及防渗土工膜特性

1.1灰土垫层应用及特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灰土垫层因其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和坚固耐用的特点,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被广泛采用。运用灰土垫层法,不仅能够完全消除部分湿陷量、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同时也能提高地基刚度、改善地基均匀性。但当垫层处理厚度较大时施工难度、后期对于防水措施的要求均会提高。

1.2防渗复合膜应用及特性

防渗复合膜主要是由土工膜和土织物复合在一起的一种具有较高抗渗能力的不透水卷材,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堤防、渠道、人工景观湖、兵线库防渗加固等水利工程中。当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防渗塑料薄膜采取的是聚乙烯(PE)和氯乙烯(PVC),因其具有比重小、延伸性强、适应能力高、耐腐蚀、耐低温以及抗冻性好等特点,尤其是具备防水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作业中。

1.3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垫层与防渗膜复合地基优点

从湿陷性黄土定义即可看出,受水浸湿,是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且显著附加下沉的重要诱因,灰土垫层与防渗膜复合地基方法,既能改善浅埋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提高承载力,又能起到良好的阻水效果,从源头上消除黄土的湿陷,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及后期投入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流程及步骤

采用灰土垫层具有取材容易、经济实用等优势,而土工膜具有透水性低、质地软、延伸率高、抗腐蚀性强等特点,二者结合则具有施工便利、造价低廉等优势,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该种方法的工艺流程详见图1。

2.1具体的施工步骤

第一,测量定点。依据相关设计要求,做好修通道路、平整场地等一系列施工准备工作。通过对经纬仪和水准仪等设备的使用,实现对预处理场地的初步测量,对其处理范围及关键点予以明确,为后续施工流程打下基础。

第二,挖除土体。运用挖土机等设备挖除基底下拟处理的湿陷性黄土,直至距离设计标高0.5m时选用铁锹等工具对剩余的地基土进行人工挖除,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基槽验收。同时做好相应的坑边稳定性工作及防水工作。

第三,土工膜铺设。依据相关设计及施工标准的要求,土工膜铺设顺序为:铺设、剪裁、校正、搭齐、定型压膜、尘土擦拭、连接、检测、修补、复检、工程验收。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土工膜是够存在漏接情况以及搭接宽度、燥接强度等进行检查。为避免土工膜被破坏,还应对夯实或者碾压的速度予以施工控制,提升侧向防渗水平,对垫层宽度适当扩大,从而明显提升土工膜的铺设效率和铺设水平。

第四,拌制灰土。在对土料以及石灰的含量进行精准计算之后,依据标准的体积比掺合,同时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搅拌,直至颜色均匀位置。在具体搅拌过程中,为避免因下部未经过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因水浸造成湿陷情况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砂、石等颗粒较大的透水性材料作为垫层。

第五,铺设灰土。在铺设灰土的过程中,需要依据适宜的厚度(详见表1),从一端向另一端实施分段分层铺设的.方式,同时采用合理的夯实措施,直到设计标高为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规模选择相应的夯实机,如果面积较小,可以选用蛙式打夯机或者木夯,如果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需要注意的是,当天拌合的灰土应在当天使用完毕,并使用草袋或者塑料膜进行覆盖,以免灰土垫层早期受冻,强度降低。依据施工经验每层防渗膜之g的灰土垫层厚度以1.0-1.5m为宜。

第六,接缝设置。在对灰土分段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严禁在柱基、拐角以及受荷比较大的位置接缝,且搭接处或者接缝处应采取相应的夯实措施。

在完成一次铺膜铺设灰土流程后,再重复一次,第二次灰土铺设直至基础底面。

下表为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2.2灰土及土工膜的选取

第一,选取灰土。灰土主要成分为土料和石灰。在对土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从地基槽中就地挖出的具有较大塑性指数的粉土,且有机质含量不得高于5%,颗粒直径不应超过15mm。石灰应采用新鲜的消石灰,确保其氧化钙含量为70%以上,颗粒直径不应超过5mm、确保不含有为熟化的生石灰、冻土、膨胀土以及其他杂质。灰土及土的体积比例为3:7或2:8,最优含水率为14%-18%,以手握成团、两只轻拍即散最为适宜。

第二,选择土工膜。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土工膜进行合理选择。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接触土料的物理性、土体材料的渗透性及变形性、水力条件及施工条件等。依据材料特点,土工膜可以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CPP),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则是PE和PVC两种薄膜。其中,PE膜为结晶热塑性材料,单膜厚度为0.3-0.5mm,耐低温、抗老化,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热熔法搭接。PVC膜为热塑性材料,通常含有1,3的增塑剂和2/3的PVC材料,具有易老化、稳定性差、抗穿透性强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胶粘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土工防渗膜在土体中的具体位置及作用加以选择,以免出现地基下部及侧向水渗入的情况。

2.3施工注意问题

灰土垫层以及防渗膜复合地基易受到气候因素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式施工之前应先验槽,对松土进行清除,平整基底;第二,为防止大颗粒在熟化过程中出现体积膨胀的情况,张裂垫层,应充分熟化;第三,在对灰土实施夯实工作之前,需要对打夯机等设备的行进路线进行检查,确保其与设计的具体要求相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每台打夯机均需要配备两名工作人员,其中一人负责操作设备,另一人则专门负责对胶皮电线进行移动,在整个夯实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先静后振、先轻后重和先慢后快的原则,采用由内而外、由两边倒中间的方式进行夯实;第五,对每层灰土进行夯实之后,还需要对其夯实的密度以及压实系数、压实范围予以严格检测,全部作业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及标准规范之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作业;第六,为避免混凝度表面出现密实度不均、平整度偏差过大以及垫层厚度不符合标准等情况,在实施回填土作业的过程中必须对标高予以重点关注。

3.结语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铁路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进入建设高峰期。为了达到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要求, 在高速铁路路基施工中, 不仅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确保沉降量满足要求, 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 确保路基整体稳定性, 因此在路基施工中引入房屋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板筏基础, 以增强路基整体稳定性, 更好的抵抗路基不均匀沉降。

1 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二标段德州东站站场及区间路基起讫里程DK326+192.25~DK330+090.46, 全长3 898.21 m, 路基平均填土高度5.6 m。路基基底采用CFG桩处理, 上部核心区桩顶设置碎石垫层+板筏的结构形式 (见图1) , 非核心区设置桩帽+碎石垫层结构形式。

2 结构原理及特点

1) 结构原理:通过整体的混凝土平板将下部单个独立的CFG桩联系起来, 将上部传来的荷载均匀传递到下部CFG桩, 组成桩板结构, 共同抵抗路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2) 结构特点。a.该结构整体性强, 施工简单。b.工程质量有保证, 承载力大, 沉降均匀。c.施工进度快, 效率高。

3 施工工艺

3.1 施工准备

1)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并用灰线撒出核心区域及非核心区域界线。2) 对核心区CFG桩头按设计标高进行截桩处理, 并将桩头凿平。

3.2 板筏施工工艺流程

碎石垫层+板筏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

3.3 施工方法

1) 碎石垫层施工。

a.现场桩检合格后, 复核图纸准确无误后进行施工测量, 放样左边桩、左侧核心区界限、中桩、右侧核心区边界及右边桩, 并测量高程。做好施工场地清理, 地面处理及临时排水设施。b.用小型压路机碾压松散的桩间土并填至桩顶标高, 碾压不到处人工夯实, 如CFG桩边缘。c.用拉料车将碎石运至施工区域附近, 小型装载机倒入, 人工配合摊铺15 cm厚进行整平, 严禁用大型机械进行摊铺。d.碎石碾压。小型压路机对铺设好的碎石进行碾压, 直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板筏施工。

2) 板筏施工。板筏设计采用C30混凝土, 厚50 cm, 纵向一次浇筑20 m (设计20 m留一道施工缝) , 横向按设计宽度进行施工, 从20 m~30 m不等。

a.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采用闪光对焊进行加工, 加工完成后通过炮车运至施工现场 (人工装卸) , 现场钢筋按照间距20 cm进行绑扎, 要求结实牢固, 尺寸均匀, 误差满足要求,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 并分散布置应符合要求。钢筋加工及安装要求如表1所示。

mm

b.模板安装。模板采用钢模或木模拼装, 模板与模板之间用双面胶连接, 以防模板漏浆, 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 模板支撑牢靠。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见表2。

c.混凝土浇筑。坍落度要求18 cm~20 cm, 入模温度5℃~30℃, 与外界温差不大于15℃。检测频率:浇筑混凝土期间每台班三次。混凝土试件制作:浇筑混凝土时每台班5组:同条件养护2组;标准养护3组。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混凝土运输途中以2 r/min~4 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 卸料前应以常速再次进行搅拌。混凝土运至预制场后经试验人员及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按每片板一组制取混凝土试件。

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和泵送入模, 人工振捣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按照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分两层进行浇筑, 每层厚度0.25 cm。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振捣时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 每次振捣时间直到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出现水泥浆, 并有水平面为止。平均每30 cm振捣一次。在振捣过程中严禁漏振、偏振、过振, 振捣时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

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第一次收面, 待混凝土初凝时, 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收面, 确保板筏顶面平整, 无裂缝。

初凝后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处理, 拉毛采用硬质毛刷在表面进行横向拉毛, 拉毛深度要均匀, 控制在0.5 mm~1 mm, 线条顺直、均匀, 面板平整, 粗糙。

d.脱模及养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 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采用吊车调离, 打磨涂油并吊装到下一组板筏施工。

混凝土养护, 采用土工布覆盖, 洒水养护。待强度达到70%时就可以进行路基填筑;冬季施工时必须注意保温措施, 如:搭盖火炉, 采用蒸汽养护等。

每2块混凝土板筏之间设1道2 cm沥青模板作为伸缩缝材料进行填塞, 填塞深度20 cm, 在浇筑混凝土前固定在模板内侧。

e.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与劳动力配置见表3, 表4。

4 施工质量控制

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查、复检、抽检”三个检查等级分别实施检查任务。在严格内部“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的基础上, 认真接受建设单位质量监督和监理单位的监理, 自始至终密切配合, 严格服从。2) 原材质量控制:钢筋、砂石料、外加剂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 并对采购的材料与设备通过试验手段进行复检与验收, 核查相关的资料, 采购人员与管库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料认真做好交接记录。钢筋原材存放必须下垫上盖, 避免钢筋锈蚀, 按规格类型分别存放, 并设立标示标牌。3) 钢筋加工及绑扎控制:现场技术人员认真核查图纸, 编制技术交底, 经技术主管复核后下发。钢筋加工及绑扎过程中认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 模板控制:定型模板到场后进行试拼、校正、改装, 并编号使用。5) 混凝土搅拌及运输控制: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 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6) 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混凝土浇筑现场技术员全程旁站, 监控混凝土施工质量。7) 试验控制:试验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频次对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 混凝土浇筑前现场检测, 并做到及时准确。8) 现场管理控制:施工班组是现场施工的实施者, 现场技术员是现场施工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只有两者间的密切配合才能使现场施工得到最优的质量保证、最快的进度体现、最大的效益实现。

5 沉降数据分析

板筏施工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 开始在上面进行路基填筑, 并进行路基沉降观测, 通过对观测结果分析表明该段路基一般沉降量在1.5 mm~6.5 mm之间, 累计最大沉降量为9.64 mm, 相邻观测点之间的沉降差也都在5 mm之内, 完全满足所有观测断面的预测工后沉降sR=s (T3-T0) +sst≤15 mm的要求。说明碎石垫层+板筏结构安全可靠, 在高速铁路施工中的应用是成功的。图3是DK327+330 L1点观测时间—沉降曲线图。

6 结语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第7篇

1 21标路基填方用土的有关特性

21标全长20.3km, 沿线共布设了3个取土坑, 取土深度在4~8m之间, 均为黑色或黄色粘土 (薛家沟土场2m以下为灰色泥岩) 其基本物理性质为:天然含水量ω=25%~35%;湿密度γ0=2.0~2.08g/cm3;干密度γd=1.78~1.84g/cm3;土粒比重GS=2.74g/cm3;天然孔隙比e=0.88~0.98;其塑性实验指标为:液限含水量ωL (43.5%~46.6%) ;塑限含水量ωP (22.4%~26.8%) ;塑性指数IP (20.2~25) ;自由膨胀率48%~62%。上述土源直接作为公路路基的填筑材料, 是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 故必须进行掺灰处理, 以达到改良土性、提高路基承载能力的目的, 因此设计文件要求, 针对粘土的不同含水量进行掺灰处理。

2 改性机理

2.1 生石灰对膨胀土的改性机理

改性机理膨胀土是指粘粒成分主要是由强亲水矿物组成、具有显著湿胀干缩和反复湿胀干缩性质的特殊粘性土。从化学成分来看, 膨胀土以含Si O2、Al2O3和Fem On为主, 一般可用硅铝分子比来反映, 比值越小, 则膨胀变形越小, 此外土的膨胀性还与含水量、粘粒的含量和土的微观结构有关。通过对膨胀土的掺灰处理, 可以有效地改良土性, 从矿物组成上, 掺入主要含钙镁成分的石灰, 在总体上使得蒙脱石、伊利石八面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的离子价有所提高, 可降低其膨胀性。此外掺入石灰后, 石灰与土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使土体表面砂化, 从而使土的粘粒含量有所下降, 而且通过掺灰, 使得面-面叠聚体片状密集排列的粘胶基质结构变成疏松排列的粘粉基质结构, 可降低其膨胀, 提高可压实性。

2.2 生石灰对提高土体强度, 降低含水量的改性机理

生石灰对土壤的处理, 分为两个步骤:

其一是生石灰中氧化钙遇水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钙:

Ca O+H2O=CA (OH) 2

这样可吸收土中的水分, 以降低土壤含水量, 同时, 由于氢氧化钙结晶的析出可改善土体某些性质, 提高土体的可压实性。

其二氢氧化钙是不很稳定的物质, 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 形成碳酸钙或碳酸氢钙, 形成表面致密层。

由于表面致密层的存在, 阻止氢氧化钙结晶体的进一步碳化, 从而形成由上部致密层到下部土体强度的过渡层, 将路面传来的荷载逐步向路基下逐步扩散传播。

施工难点:该工程用土天然含水量较大, 6%掺灰土最佳含水量在18%~19%之间, 降低含水量较困难;同时该土在潮湿状态时粘性较大, 石灰难以掺入;干燥状态下强度高, 难以破碎。

3 施工工艺控制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及业主有关要求, 确定施工工艺。粘土的施工关键在于砂化 (即粘土的改性) 、降低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砂化过程不能盲目求快, 必须认真按照工艺要求施工, 投入足够的人员、设备, 为下道工序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将具体工艺介绍如下:

3.1 掺灰闷料

具体掺灰闷料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3.1.1 挖掘机将土挖出堆放, 漓水2~3天, 一般可将平均含水量降低到300%左右。然后掺入设计石灰剂量的60%~70% (采用未消解石灰即块灰, 质量必须达到三级以上, 一般情况下, 土的塑性指数越大第一次掺灰比例越高) , 然后一层土 (一般厚度为40-50cm) 一层石灰, 再铺一层土, 再上一层石灰, 直至一堆土和相应的需要掺入的石灰都用完。后用挖掘机翻拌堆高, 闷灰48小时。再将剩余的30%-40%生石灰撒在灰土堆上翻拌堆高, 闷灰24小时 (二次掺灰过程也可以在路基上进行, 只需翻拌) 。

3.1.2 若施工场地允许, 可以在清表后, 将石灰均匀地撒在地面上, 然后采用挖掘机挖出一定深度的土层或用铧犁初步翻拌后再采用挖掘机挖出 (或推土机推出) 后堆放闷灰。

此过程可以利用生石灰消解的过程吸收天然土中的部分水分, 消解热可以加速高液限粘土的改性过程, 同时省却了石灰消解的步骤, 减少了部分费用, 降低了环境污染。

3.2 倒堆

通过二次翻拌, 土粒表面基本包裹着石灰, 但是土的粒径在15-30cm的还有30%左右, 必须用大吨位的推土机倒堆, 要求分层推, 边推边堆, 同时利用履带碾压较大的土块, 使石灰进入土块内部。

3.3 土的翻拌及破碎

配备足够数量的灰土拌合机, 将5-10cm的土块打碎。

3.4 碾压成型及报验

最后检测含水量、灰剂量、压实度, 测量标高、路基中桩坐标、路基宽度等, 合格后报验。

4 含水量的控制的有关问题

含水量控制是掺灰土施工的关键所在, 路堤填筑施工中的大部分工序都是围绕着降低填筑土的含水量展开的, 而含水量控制又往往与土的性质、天气因素和施工工艺有关。三道镇地区地下水位比较高, 其中革新土场, 埋深在才7m左右, 从取土坑挖出的土天然含水量最大达30~35%, 通过堆高漓水, 表面含水量可下降至25%左右, 而土堆内部可降至30%左右。因此再去除7%~12%水分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达到。

摘要:根据鸡讷公路海伦至拜泉段粘土路基的实际施工中总结的实际经验, 从粘土的有关特性和掺灰对粘土的改性机理出发, 重点说明了粘土路基掺灰土的施工工艺和含水量控制的有关问题。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第8篇

关键词:石灰土基层,施工工艺,质量通病

石灰土是目前道路工程运用较多的材料, 将其用在道路施工中可以显著改善路面的结构性能, 保证的道路使用寿命更加长久。但由于石灰土材料的特殊性, 在施工期间应掌握科学的施工工艺, 运用先进的作业技术规范处理, 才能让石灰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 施工工艺

1.1 施工准备

1.1.1 材料要求

石灰:石灰土所用石灰宜用1-3级新石灰。

土:石灰土所用土以就地取料为上策, 凡塑性指数在4以上的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均可用于修筑石灰土, 塑性指数7-17的土最好 (易于粉碎均匀, 便于碾压成型) 。

水:一般饮用水或不含油质、杂质的干净水均可使用。

1.1.2 机具 (以机械拌合配备) 选择

水车 (3.5-4.0t) 2-3台, 消解石灰, 拌合灰土用。压路机8t一台, 12t一至二台。拖拉机。履带式54-75HP (马力) 或胶轮55HP (马力) 3台, 4-5铧犁一台, 耙 (缺口重型圆盘耙) 1台, 平耙1台。找平机1台。

1.1.3 作业条件

土基 (路床) 已验收合格 (地下管线已竣工) , 中线高程等的测量工作已能满足铺土要求。石灰土已消解过筛, 数量能满足施工拌合段需要。备土是不作路床利用路床标高以上的土层, 预留好灰土层需要的土层度, 其上直接铺石灰就地翻拌;是路床成活后, 摊铺拌合好的石灰土。

1.2 施工程序

1.2.1 拌合 (1) 碎土

利用拖拉机牵引 (悬挂) 多铧犁, 干拌2遍, 先从拌合段 (一般200-300m) 起点边线插犁 (内翻) 向内逐次耕到中心, 从中心向外逐次绞耕 (外翻) 到两侧边线, 如此反复两遍, 然后重耙四遍, 轻耙两遍使土翻向中心, 外翻四遍, 轻耙一遍将土犁到设计深度, 不留空白。

(2) 干拌

用重耙在已翻拌松动的混合料上进行碎土拌和, 翻拌遍数应视碎土和翻拌均匀程度而定, 一般不少于四遍并使耙过的混合料达到基本平整, 有时可使重耙尾随铧犁配合作业, 然后轻耙两遍, 再使土翻向中心;犁耕一遍, 又重耙四遍, 轻耙两遍, 检查犁的深度, 土的颗粒符合要求, 使灰土拌合基本均匀, 表面比较平整。

(3) 湿拌

干拌完毕立即测定含水量, 并视施工季节控制洒水量, 加至最佳含水量, 洒水量须严格掌握, 宜早洒、勤洒、细洒, 洒水完毕进行湿拌, 先外翻一遍, 将上层加水的灰土层翻入下层, 又将底层未拌匀的灰土翻至表面, 再用重耙四遍, 轻耙两遍, 达到灰土拌合均匀一致, 表面均匀平整、基本符合路型, 及时用按设计要求整出路拱。

1.2.2 检查调平整型

(1) 检查项目:在湿拌结束即进行下列各项检查。

有无遗漏未犁到之土埂。灰土厚度、标高、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灰土外观拌合均匀、色泽一致。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土的简单鉴别法:用手捏灰土可成团, 较费劲, 手掌无水印, 灰土团自50cm处落在地上散成蒜瓣形块状, 自1m高处落在坚实地面上即松散, 这些现象接近最佳含水量。

(2) 整形

(1) 掌握虚厚。用边桩拉横断平线下反尺寸掌握灰土虚厚=施工层厚×1.6-1.8 (实验得到) 。 (2) 采用找平机找平。 (3) 施工段落严禁行人及一切车辆通行。

1.2.3 稳压

(1) 稳定是灰土进行压实前的试压阶段, 灰土内部和外部的某些缺陷, 可通过稳压予以补救。

(2) 灰土整形约50m即可开始碾压, 稳压是碾压的开始, 用8t碾稳压必须重轮在前自路边向路中央大摆轴匀速碾压。

(3) 如发现高程及平整度差异较大, 应及时翻松找补找平。

(4) 如发现有横向均匀裂缝, 可能是含水量不够所致, 须补洒水花, 拌匀整流器平, 局部有软弹现象是含水量过大, 须翻开, 掺拌干灰整平。

1.2.4 碾压

(1) 用12t以上压路机, 自路边开始向路中心碾压4-6遍, 压实度即可达到或接近要求。即时检验, 如发现压实度未达到要求时, 尽快补压。

(2) 灰土整理后应及时碾压, 当天碾压成活。

(3) 碾压方法:先从路一侧边缘开始, 外侧的1/2压在路肩上, 以60-70m/min的速度, 每次重轮重叠1/2-1/3, 逐渐压至路中心, 再从另一侧边缘同样压至路中心, 即为一遍, 碾压一遍以后, 应再仔细检查平整度和标高, 即时修整。

(4) 每层摊铺虚厚不宜超过25cm。

2 养生

石灰土在碾压完毕后的5~7天内, 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 以利于强度的形成, 避免发生缩裂和松散现象。

3 常见通病的处理策略

因道路施工条件、设备、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少道路石灰土基层施工阶段出现了各种质量问题。从这一点考虑, 施工单位不仅要编制科学的施工工艺, 更应该对常见的通病加以处理, 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3.1 搅拌问题

调查显示, 道路施工期间应搅拌不当导致了诸多质量问题, 如:材料性能减弱、承载能力减小、施工难度加大等, 许多石灰土材料白白浪费。处理这一问题是, 应在搅拌之前把准备好的土、石灰根据标准的比例大小配制。在搅拌方法上, 一般结合机械搅拌以维持混合料的均匀, 让石灰土的均匀度、结构厚度、含水量等符合标准。

3.2 含水问题

含水量是石灰土材料的重要指标, 材料含水过多、过少等均会引起不同的质量问题, 给材料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石灰土过干, 仅是石灰土基层表面达到密实度要求, 而更深层的结构却难以符合标准;石灰土过湿, 则材料搅拌起来不均匀。处理含水量问题时, 应在搅拌过程中添加洒水设备, 在翻拌过程中随搅拌随打水花, 保证石灰土层的含水量达到标准。

3.3 季节问题

不同季节造成了施工条件的差异, 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季节引起的变化, 否则竣工验收阶段会发现许多质量问题。处理季节差异造成的质量问题需考虑:一是雨季施工, 降雨量大的地区施工应把握好时间, 下雨期间应停止石灰土作业;二是冬季施工, 冬季气温较低, 在施工时要保证日最低温度应在5℃以上, 且对石灰土材料进行特殊处理。

4 结论

总之, 道路施工期间要控制好石灰土基层的结构性能, 制定先进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根本。因而, 施工单位要根据石灰土材料的性能,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以引导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林秋.市政道路施工中工艺流程的安排设计[J].市政工程, 2010, 30 (14) :52-55.[1]李林秋.市政道路施工中工艺流程的安排设计[J].市政工程, 2010, 30 (14) :52-55.

上一篇:绰号带给我的烦恼作文下一篇:“青少年维权岗”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