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数学文化范文

2024-05-18

民族数学文化范文(精选6篇)

民族数学文化 第1篇

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与民族的政治文化

世界是各民族人民所共创的,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生活结构的差异,使各民族的政治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形成我们所说的文化的民族性.

作 者:欧阳小聘 孙益全 刘成锦 Ouyang Xiaopin Sun Yiquan Liu Chengjin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2刊 名:绥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年,卷(期):200727(2)分类号:G03关键词:民族 政治文化 民族性

民族数学文化 第2篇

论民族主体文化在民族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文化变迁对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群体来说都是一种常态.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体文化由于具备的`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特点,符合民族文化变迁的规律,因而能够对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进行调适,从而达到调整民族文化变迁方向的目的.

作 者:李天雪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20刊 名: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NATIONALITIES RESEARCH IN QINGHAI(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5(3)分类号:G03关键词:民族主体文化 民族文化 变迁 作用

民族数学文化 第3篇

群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活动得以产生、充实和发展的根基。一个民族的文化, 是反映那个民族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的一面镜子。作为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民俗的绝大部分内容与群众文化活动密不可分, 民俗文化来源于过去的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是民俗文化产生的原生环境, 具有适宜的土壤等客观条件。

铁岭是以汉族为主体, 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37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 在铁岭的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蕴藏了大量的民间民俗文化遗产。一个民族的风俗能流传下来, 一定是沉淀了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 蕴含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 而且在其流传的过程中, 不断吸收来自民间的文化养分, 充实和发展着自身。从横向看, 今天的群众文化包含着民俗文化, 如我们最熟悉的有汉族的大秧歌和二人转, 满、汉族的伞灯秧歌, 还有朝鲜族的农乐舞等, 历久弥新, 依然是群众文化的“保留节目”。

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赖以生存的一切对象物, 它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全部复杂关系种种表现形式的总和,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条件之一。

铁岭各地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 活跃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在长期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能够把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和当今群众文化的结合起来, 是活跃开展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工作的一条捷径。

一、传统民俗文化结合时代文化特点, 创造性地打造本地区群众文化品牌

我们铁岭正在创建文化名城, 加强文化建设, 精心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 经过群文工作者多年的努力, 组织举办了两届赵本山杯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和“中华一家亲”大型文艺演出以及每年百场以上的广场文化活动大赛、朝鲜族民俗节和朝鲜族专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 初步形成了铁岭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格局。

“铁岭朝鲜族农乐面具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 我们组织铁岭朝鲜族农乐舞队, 多次参加辽宁省中部七城市优秀广场舞蹈展演、辽宁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辽宁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开幕式演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以及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大集、辽宁省朝鲜族民俗节、上海世博会的非遗展演等活动、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台湾非遗展演、铁岭市朝鲜族农乐舞展演等活动, 获得了许多金银奖的奖项的荣誉。我们把每一次的展演都当作是培养传承人队伍, 有效地开展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环节, 加强了对年轻传承人的培训和辅导。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乡土文化气息的当地文化活动品牌。这些特色文化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当地文化的鲜明特点, 同时也说明了这些艺术形式在当地的普及程度, 展示了农村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 为城乡各界群众广泛接受和认同。

二、让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发挥作用, 在当前活动中传承保护民俗文化

没有守成就没有创造。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民俗文化是多种民间文化的综合, 又是群众文化的根, 民俗文化可以弥补现代人现代文化“营养不良”之缺陷, 丰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可以给我们输入民族文化之“血”, 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振奋民族精神。但是现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波及城乡各地, 传统民俗文化依存的农耕文化语境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所创造的新的文化语境所代替, 当村村通广播、城市数码电视成为现实, 我们既为城乡文化设施的改善而高兴, 又为承继了千百年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日益势微、日趋边缘化而忧虑。近年来全球和全国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我认为是最好、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保护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把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入到当今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当中, 让它在新时期的群众文化中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 民族民俗文化为基石组织开展群众文化, 充分体现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 可以增强群众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我们铁岭在近年来开展的开创文化名城进程中非常注重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活态传承。尤其是在组织开展全市朝鲜族群众文化活动中, 挖掘搜集整理申报了《朝鲜族农乐舞》和《朝鲜族民间故事》《铁岭朝鲜族秋夕节》《铁岭朝鲜族上元节》等民间优秀文化, 已被列入国家级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 并没有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当作“祖宗”供起来, 而是在学校和朝鲜族群众当中建立教学保护基地, 采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走进学校, 纳入学校的教学日程的方法, 从教师和教学物质上做重点保证, 不仅丰富了教学基地学生的“第二课堂”, 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朝鲜族农乐舞、表演朝鲜族农乐舞的过程中, 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 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以促进朝鲜族农乐舞在原生态环境中的传承和保护, 使“朝鲜族农乐舞”的传承后继有人。在当今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培养传承人队伍, 经常在省内外文化活动和全市文化活动中亮相, 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更是得到了广大朝鲜族群众的欢迎, 在全省加大了朝鲜族农乐舞等民间传统文化的知名度。

三、巧妙地采用剥离和转换的创新手法, 科学地整理加工利用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穿越过各种性质的社会, 不能不受到该社会起主导作用的文化思想的浸润和影响, 积层繁多, 错综复杂。在当前所开展的群众文化中有效地开发利用民族的优秀民俗文化, 我们既不能全盘照搬, 也不能简单地抛弃, 需要批判性地继承或吸取其民族特征和科学性的精华。

朝鲜族农乐舞最早产生于民间的祭祀活动中, 起初带着一些封建迷信色彩。辽北是朝鲜族聚居区之一, 其面具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 早已从单纯的民间祭祀走向民间广场文化活动, 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革新, 揉进了辽北风情和民俗特色, 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在传统朝鲜族农乐舞中, 面具表演只是“小场”表演的一段情节表现, 人物不多, 经过广场化的辽北朝鲜族农乐面具舞是用几十人的群舞形式来表现的, 并以面具舞蹈为核心, 伴有男女演员的舞蹈作陪衬, 稻谷、玉米、黄豆、辣椒、白菜等大型道具烘托。多种样式的面具加上朝鲜族传统舞蹈鹤舞、象帽舞、手鼓舞、长鼓舞相结合, 使朝鲜族面具舞蹈表演起来热烈、火爆, 具有强烈的广场艺术效果。铁岭的朝鲜族群众文化工作者通过认真地研究和整理加工, 把朝鲜族农乐面具舞从封建迷信活动中剥离出来, 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寓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新农乐舞, 使其在铁岭广泛流行, 并已走出铁岭、走出辽宁, 大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论民族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 第4篇

关键词:民族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向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而民族化则是个性化和国际化的最为有利的展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现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民族因素,发扬民族风格,传承民族文化,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受到民族数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凸显民族数学文化

教学是实现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很简单的初等教学,但是里面却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结合点,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真正内涵的素质教育,这才是未来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思想的运用;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类比思想的运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凸显民族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内容是数学思想的具体渗透和体现,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数学思想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体验到教学内容的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比如,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古人所说的“圆始于方,方始于圆”的极限思想与圆面积的计算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深刻,同时也更具有民族数学文化的特点。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凸显民族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等,如果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融入民族数学文化,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抓住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比如,在“鸡兔同笼”这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在古代,人们解答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假设法,而到了现代,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有画图、列表以及方程等,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方法之间的比较,使其充分体会中国民族数学文化中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和一致性,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中华民族的数学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数学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教学思想中开始吸收许多西方国家的教学思想,但是,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数学文化,将中华民族数学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整理民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并结合民族数学文化的巨大成就,展现民族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实现数学课程教育与民族传统数学文化的衔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精神,这对于发展我国现代数学文化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张和平,唐兴芸.苗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兼谈与古典数学的共通性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12(01):75-76.

民族数学文化 第5篇

——关于对大学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调研报告

陈伟忠、沈璐、徐畅、陈新阳、张振宇

河北省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

邮箱:chenweizhongsky@163.com

摘要:年轻一代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其保护和参与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极为重要。通过在石家庄等地对部分群众的问卷调查,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本文得出真实、可靠的调研结果,形成对民众民族文化教育现状的科学认识,并且发现当前“追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事业的缺陷与不足,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为推动民族文化教育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蕴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中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总体趋好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单位和个人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未能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破坏文化遗产及其原生环境的仍现象时有发生,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的矛盾尖锐。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被任意毁弃或流失境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民族文化需要更多人关心和参与保护。加强年青一代民族文化教育对保护民族文化具有战略意义,但目前其教育现状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亟待形成一个系统、科学、高效的教育模式。

一、研究方法

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其对象为石家庄文化广场,人民广场等地流动人群,主要对象是年青一代。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从统计结果来看,男女比率为42.67%和57.33%,性别比率基本平衡,且通过对比问卷发现性别因素对民族文化遗产问题认识影响不大,在对民族文化关注途径探究上性别因素可以不给予考虑。

图1 参与问卷调研者学历统计

2)、从参与问卷调研的群众学历可见,96.18%参与者学历在高中以上,其中大学生占大部分。从其他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却反映了目前年青一代对民族文化遗产知识没有深刻全面的了解。仍需指出的是,其中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强,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无所谓的认识者。这也显示出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有滑坡现象, 缺乏一定的对传统文化素养甚至对传统文化抱有一种冷漠的态度。大学生可能存在着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精神缺失,精神生活单调等问题。笔者从此次调研认为,加强对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庆幸的是,在有关民族文化保护途径和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加强自身学习,倡导社会、政府等各方面采取措施,表达了他们乐于配合,期待能贡献一份力量的愿望。

图2 “文化遗产日”定在哪一天 图3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3)、关于大学生“文化遗产日在哪一天”的调查结果如图2。可见,82.35%的被调研者不知道文化遗产日日期。而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调查结果如图3。该结果则反映了大概一半的参与者对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对于当前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33.33%的人认为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是主要因素,而各约为20%的参与者认为民众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图4)。90.2%的参与者同意地方政府应该鼓励民间团队举办文化活动,加大宣传;76.47%的被调研者认为应该实行奖励制度,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保护行动,并给奖励。(图5)

图4 当前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 图5 政府应该给予的政策保护

4)、调研结果反射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问题1: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上。许多文物堆在库房里,保管不善,无力提请鉴定。许多文物建筑岌岌可危,亟待拨款修葺,匮乏的资金,让文物的有效保护成为空话。投入不足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问题2:现代化的冲击

一些地区对民族文化遗产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许多具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建筑、村落被破坏。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有形遗产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定空间荡然无存,也就难谈保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也应该全球化观念的倾向日益严重,这给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威胁。问题3:文化传承后继乏人

当代的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遗产缺乏重视,使得年轻一代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熟悉或不感兴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文化,丧失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与热爱,造成传承脱节。同时部分遗产项目的技术和方法面临大多年轻人不愿意学,而原传承人又年事日高、甚至相继谢世的局面,致使部分民族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三、调查结果启示及探索

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针对问卷所反映出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教育现状及问题,我们做出如下探索:

(一)大学校园成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构筑学术性学生社团建设模式。

大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结合起来的团体。成立以公益性为基本标准,以保护、研究和传承民族文化为宗旨的大学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可以更有效的在高校宣传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协会会员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学习不同的文化项目,从而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征文、研讨、调研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以民族文化保护协会为依托开展的各项民族文化保护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了师生关注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潮。在增强高校师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修养、形成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使其进一步了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文化的责任。

(二)设置民族文化课堂教育课程,夯实理论学习基础。

目前,大部分学校课堂上鲜民族文化教育类的课程,从事民族文化教育与研究的师资队伍也严重匮乏,民族文化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编写等问题都是需要给以充分考虑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的迫切需要和社会对民族文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高校人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学科的转变。

(三)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对民族文化遗产和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政府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宣传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和传播形式,制作和持续展播形象生动的公益广告,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民族文化遗产,提高全社会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性。要充分发挥民族民间文化对广大青少年具有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纳入学校课程,在学生中普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各级学校的艺术教育承担起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义务。

(四)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政府应该认真办好各级骨干培训班,建立一支热爱传统文化、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奉献精神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省、市、县、乡(镇)四级保护工作网络。在高等学校设立专门学科,进行民族文化遗产及保护工作的研究,大力培养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专业人才。

传承民族文化 发展民族教育 第6篇

——腾克中心校民族教育发展情况

腾克中心校成立于1913年,是一所有着九十多年历史的民族学校,民族学校教育不仅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更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带有双重性质。因此,我校作为达斡尔族学生为主体的民族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是:让少数民族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形成对本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认同感,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自2005年3月迁入新校址时起,我校在传承和保护达斡尔族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活动来改善作为民族学校却忽视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

一、校园文化建设彰显达斡尔族民族特色。

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校用图板、照片等形式介绍达斡尔族过去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生产劳作、文化体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历史上,达斡尔人在生产力不高、生产方式落后的情况下,怎么样生产、生活,为什么会形成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品质;通过展示曲棍球比赛、乌春表演、鲁日格勒舞蹈的图板,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悠久传统文化和体育竞技活动,更加热爱本民族,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

1、文化艺术活动以民族文化作为载体开展活动。近几年,不论是校园文化艺术节还是艺术展演活动都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为主,如:“民族民间广场舞比赛”、“扳棍、劲力比赛”;“达斡尔族歌曲大赛”等等,不仅让学生收到了艺术熏陶,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艺术展演活动中,孟志娟老师和学生合作的歌伴舞《四季歌》、吴永明老师的乌春表演、学生的舞蹈《鲁日格勒》等作为学校的保留节目、品牌节目曾参加过旗庆等多次全旗大型的文艺汇报演出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以民族艺术为主要内容。我校一直成立有文艺队,合唱队,有计划地排练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如:鲁日格勒舞、达斡尔族歌曲演唱。

我校的绘画小组开展的活动也以民族艺术为主体,如:“哈尼卡制作”、“剪纸”等都是绘画活动小组的主要教学内容,活动小组的艺术作品布置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活动室。

3、作为曲棍球基点校,我校积极开展曲棍球运动项目,校曲棍球队成立于2004年,虽然开展时间短,校代表队积极参加旗举办的各种比赛,2006及2007年全旗曲棍球比赛中荣获道德风尚奖,并为上级输送了2名优秀运动员,通过参加各种比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从而推动了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三、以开展课程文化的途径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任务。

1、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以思想教育为主轴,介绍达斡尔族的历史、人物、文化、体育、服饰、风俗习惯,在授课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讲故事,演讲,曲艺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达斡尔族的发展史,更加珍惜今天得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培养坚韧、积极向上的品质,并树立自己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2、2009年4月,我校还增加了达斡尔族语言的课程内容。达斡尔族语言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趋于消失的势态,因此民族学校有责任开设达斡尔族语言传授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会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会用本民族语言讲故事。

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今年,我校担任了自治区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任务,我校申报了“达斡尔族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及“达斡尔族鲁日格勒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两个子课题,虽然处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但是已经尝试着将剪纸艺术和鲁日格勒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及学校各项活动中。此项活动的成功开展必将会打造更具民族特色的品牌学校。

五、教育教学质量取得进一步发展

学校坚持“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领先,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科研兴校”方略,建立并实施了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教、修、研”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以及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总之,民族文化传承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过程。但在这个传承过程中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民族文化的创成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腾克中心校所有师生必定会拿出我达斡尔族人具备的坚强不屈的品格,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一代一代传承、发扬光大,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腾克中心校

上一篇:某水泥生产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下一篇:勇者中的勇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