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2024-08-22

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精选16篇)

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第1篇

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语文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不能靠死板的教学资源,也不能靠名家的教学经验,靠的是教学的艺术性,而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创造性。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浅谈如下。

首先,这是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坚定的。新课改促进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过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还要更加广泛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面临这些挑战,我们教师怎么办,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呢?唯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发掘新课程的潜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追求语文的艺术性,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这是由语文教学本身的艺术性决定的。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是依赖于创造主体的生命激情,人格魅力并使用技巧来表现的,语文教学也具有艺术性,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追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以外,我们还要追求教学的个性化,要用动态的语言激活课程中的静态资源,让活化了的作者的生命力气息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在教师艺术地引导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觉作者的脉搏的跳动。这样就使的我们的教学真正在训练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个性,培养人格,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教师怎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最大限度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呢?

我认为:教学艺术性体现在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中,将教师,教材,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意识生动地组织在一起。

第一,精心打造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使课堂教学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和谐共振,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感染力。我们的教学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演示。开讲激趣。如同电影的开篇,一开始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诱发学生与课文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兴趣,或渲染气氛,或直观道具,或风光导游,或描绘精彩场面,或让学生自述体验等。让学生获得与课本情绪相似的感知,进入情景。这是一节课的开端。随后,我们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选择能突破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反复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主旨,品味语言,弄清写作技巧。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智慧,人格魅力参与其中,或用微笑表示肯定,或以简洁的语言点拨启发,或用热情的表扬及时鼓励,或用委婉的疑问促进深入思考。这时充分展现教师个性和创造力的时候。这是一堂课的发展。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动情点”进行尽情的渲染或是艺术的再加工,让课堂进入高潮。随后,教师不能让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停滞不前,而要进一步向课外延伸,纵深拓展课堂的艺术效果,让学生有回味无穷的感受。

第二,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教师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课堂语言。我们知道,课堂上声音传播信息的数量和速度是任何一种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感受文本的能力,增强学生用运语言的操作能力和灵活性,达到词能达意的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追求语言的意美,形美,音美。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教学的态势语言,因为它是我们教师的思想观点,知识储备,教学技巧,个人修养,心理素质综合表现,给学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感受,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教师的创造力充分展现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的艺术性。

第三,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教师的独具匠心的板书上。我们常说,文章有“文眼”,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既然是个过程,是一种艺术,也有“课眼”之说,他要用最简明扼要的形态提炼出最大的教学容量和复杂的教学思维流程,这是教师运用创造力以简驭繁的用武之地:或以凝练的字词概括内容,或以图析文,或多媒体形象再现精髓,总之,新鲜活泼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视觉带来审美愉快的,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而言之,我们在课改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与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共同提高的目的。

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第2篇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1、价值是在人与事物的.多种关系中产生的,是事物中存在的对人具有意义的各种效用.

作 者:夏甄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刊 名:湖湘论坛 英文刊名:HUXIANG FORUM 年,卷(期): 14(1) 分类号:B82 关键词: 

生命在于创造 第3篇

你们觉不觉得人类就像是这样。人类在生命急流之外,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停滞在里面,死在里面。然而这种停滞,这种腐败,我们却说是生存。换句话说,我们想要一种永久,我们希望自己欲望不停,希望快乐永不停止。我们挖一个小洞,把自己的家人、野心、文化、恐惧、神、种种崇拜塞进去,我们死在里面,让生命逝去。而那生命原是无常的,变动不居、很快、很深、充满了生命力和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坐在河岸边,就会听到河流歌唱,听到水的潺潺声,听到水流过去的声音。那里面永远有一种动的感觉——那种更深更宽的动。但是如果是小池子,就完全不动,小池子的水是停滞的。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人要的其实就是:远离生命的、停滞的小池子。我们说我们这种小池子的生存状态是对的。我们发明一种哲学来为它辩解,我们发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理论来支持它。我们不想受到折磨,因为——你们看——我们追求的就是一种永久。

追求永久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意思是要快乐的事一直延长,要不快乐的事情尽快结束。我们希望人人知道我们的名字,通过家族、通过财产一直传下去。我们希望自己的关系永久、活动永久。这表示我们身处这个泥滞的小池子,却追求永远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其中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们建立一种社会来保证我们永远不会失去财产、名声、家庭。

但是你们知道,生命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生命很短暂,所有的东西都像落叶一般,没有永久的,永远都有变化,永远都有死亡。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矗立在天空的树木,那有多美?所有的枝丫都张开,那种凋零里面有诗、有歌,叶子全部落光,等待着来年的春天。来年春天一到,它又长满了树叶,又有音乐了。

事实是,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求、探索、推进、溢过河堤,钻进每一条缝。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心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认为这种不久、不安的状态对生命很危险,所以就在自己身边建了一道墙:传统、教会、政治或社会伦理的墙。家庭、名声、财产,还有我们培养的那些小德小性,所有这一切都在墙内,都远离生命。生命是动的、无常的、不停地想渗透,穿透这一道墙。因为墙里面有的只是混乱、痛苦。墙内的各种神,都是假神。他们的教条毫无意义,因为生命超越了他们的教条。

心如果追求“永远”,很快就会停滞下来。这样的心就像河边那个小池子一样,很快就会充满腐臭的东西。心中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休止符,完全随着生命在动,无时无刻在推进、探索、爆发,只有这样,心才会快乐、日久弥新,因为这样的心一直在创造。

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第4篇

首先,这是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决定的。新课改促进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我们广大教师的角色能否适应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再由过去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权威者转向平等者,这样使得我们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还要更加广泛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面临这些挑战,我们教师怎么办,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呢?笔者认为:唯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发觉新课程的潜在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追求语文的艺术性,才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这是由语文教学本神的艺术性决定的。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是依赖于创造主体的生命激情、人格魅力并使用技能来表现的,语文教学也具有艺术性,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追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以外,我们还要追求教学的个性化,要用动态的语言激活课程中的静态资源,让生活化了的作者的生命气息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在教师艺术的引导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的感觉作者的脉搏的跳动。

那么,我们教师怎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最大限度追求教学的艺术行呢?

笔者认为,教学艺术性体现在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中,将教师、教材、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意识生动地组织在一起。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抄袭别人的备课,不能盲目要沿用别人的教学模式,他山之石难攻我教学之玉,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独出心裁的教学方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学艺术的蓬勃的生命力在与教师创造性的驾驭整个教学进程。

首先,精心打造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使课堂教学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和谐共振,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的感染力。所以,针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创造性的进行设计和演示。开讲激趣。如同电影的开篇,一开始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学生与课文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兴趣,或渲染气氛、或直观道具、或风光导游、或描绘精彩场面、或让学生自述体验等等。让学生获得与课本情绪相似的感知,进入情景。这是一节课的开端。随后,我们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心精心选择能突破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反复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主旨,品味语言,弄清写作技法。教师在这个过程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牵引课堂思维流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对文本活化的再现或质疑,在对话、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此时要用自己的学识、智慧、人格魅力参与其中,或用微笑表示肯定,或以简洁的语言点拨启发,或用热情的表扬及时鼓励,或用委婉的疑问促进深入思考。这是充分展现教师个性和创造性的时候。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动情点”进行尽情的渲染或是艺术的再加工,让课堂进入高潮。随后,教师不能让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停滞不前,而要进一步向课外延伸,纵身拓展课堂的艺术效果,让学生有回味无穷的感受。

其次,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教师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课堂语言。我们知道,课堂上声音传播信息的数量和速度是任何一种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感受文本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操作能力和灵活性,达到词能达意的功效。

最后,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教师的独具匠心的板书上。我们常说,文章有“文眼”,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既然是个过程,是一种艺术,也有“课眼”之说,他要用最简明扼要的形态提炼出最大的教学容量和复杂教学思维流程,这是教师运用创造力以简驭繁的用武之地:或以凝练的字、词概括内容,或以图析文,或多媒体形象再现精髓……总之,新鲜活泼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视觉带来审美愉快的,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第5篇

生命的价值何在?”这是每一个即将踏上人生征途的青年必须探讨的问题。答案是众多的,然而真理只有一个:“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无数人的生命构成了一部人类历史。这历史要发展,要向更高一级进步,原动力便是其中绝大部分生命所作出的奉献。随着历史的无限推进,那些作出过贡献的生命的价值更显而易见了。相反,一些躺在历史长河的浪尖上随波逐流的、或是充当河中顽石起阻碍作用的生命,他们对历史的发展无奉献可言,历史也不会承认他们的价值。

我们如今的“现代化”生活,实际都是躺在前人的奉献上“坐享其成”。

面对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们不能忘记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奉献、牛顿“三大定律”的奉献、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奉献、居里夫人“镭元素”的奉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奉献„„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忘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中国革命先驱者们做出的奉献„„他们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甚至鲜血,换来了国家、民族、整个人类历史的前进。他们生命的价值,不正是在这无私的奉献中闪光吗?

今天的人们继续在为历史做出贡献。郎平说:“有人觉得我在球场上耗费了青春,没有专业,一身伤病,很可惜;但我觉得值得。”她的奉献是在中国排球历史上填写世界冠军这一骄傲的记录,是全国人民“振兴中华”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呼声。还有许许多多像郎平这样的青年英雄,他们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在中国历史20世纪80年代这一页上写下了壮丽辉煌的篇章。

人生的价值就是在这世界上留下有意义的东西。如果自己给予历史的是空白,则个人生命也就黯淡无光,毫无意义。

其次,我们再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来看。在伟人的人生哲学中,“奉献”这个词永远是同“幸福”、“快乐”、“满足”连在一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广为传颂的名言就阐述了这样的道理:人只有对世界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自豪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人不可能都享受名扬世界的荣誉,但奉献的快乐却可以为千千万万的人所享受。像北京优秀售票员王桂荣、长城风雨衣公司经理张浩世等等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奉献是点滴的、默默的,但正是从这样的奉献中,他们感到生命的充实,他们的价值得到了人民的承认。因为他们平凡的奉献,不仅已融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并且也陶冶了个人的高尚情操。

现在有些人认为奉献是愚蠢的,只有“多捞多得”才是生命的价值。这种说法实质上是把生命的价值与金钱划等号。从历史的进程看,这种人生观是卑微和落后的。马克思说:“从金钱中获得解放,也就是现代的自我解放。”如果把追求金钱与享乐看作生命的价值,那无异于用一根根金条缚住自己的手脚,只剩下一张贪婪的嘴来“吃”社会的财富。与那些用双手对社会做出奉献的人相比,他们的生命毫无价值。

我们享受着前人的奉献,同时便担负了给后人以奉献的重任,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在历史中的地位!这就是我们应遵循的人生哲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第6篇

规章制度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依据,是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曾重点强调:“再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在本次讲话中“制度”一词被提到30多次,其中“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力”等概念都反复被提及。可以说,关于制度的执行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枝叶,执行力就是大树的根。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如果根系不够茁壮,枝叶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和问题,甚至衰落。要想让枝叶茂盛,就要看制度的执行是否真的“落地”了。如果制度只是摆设,那么其他管理就很难真正推行到位,企业的发展进步也就失去了动力源。

一句话——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今年以来,我们大隆矿针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相继制定下发了《2011年安全管理制度、办法、规定》和《质量标准化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坚持执行科室包队、干部走动式管理、诚信考核和安全付费等制度。通过大力开展学习韩连成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积极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安全拓展培训等手段,进一步拓宽了安全管理思路。管理体系的完善,促使全矿上下呈现出人心思进,勤于奉献,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稳步 推进,全年工作胜利在望。所有的成绩都凝聚着大隆人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凝聚着全体干部职工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与决心。可以说,今天的可喜局面来之不易。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截止目前,我们的安全管理并未达到理想的程度,个别单位对上级安全指示、指令、要求、规定传达贯彻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彻底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职工不能及时领会了解上级的精神,不能按照上级要求正确地执行。有一些单位和个人连“全国百日安全活动”和决战四季度大讨论主题的内容是什么都不清楚。据安监部门统计,我矿每一周发生的职工直接“三违”都在百人以上,有时甚至达到200人次以上。尤其是在前一阶段我矿还出现了保安区职工袁福贵吊装铁管轧伤脚面,运输区职工张绍海陷入井下排水井造成重伤的安全事故。这些问题的发生凸显出在少数基层单位及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制度的约束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弱化了制度的执行力与有效性。目前,我矿决战四季度的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进一步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提高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各级管理人员更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造成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个别领导干部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思想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高高在上,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不但没有给下属起到表率作用,自己却成了反面教材。有的只考虑自 己和小团体的利益,对上级的决策和部署,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拖着不办;有的不去用心领会上级的精神,马虎应付;有的不愿深入现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夸夸其谈、做表面文章,对矿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墙化”而不去强化;有的固步自封,制度长期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一条规章,数年不变,许多制度执行的条件已经与现状不符,甚至为安全工作留下了“病根”,但却照施不误;有的工作动机不纯,搞急功近利,一讲到工作的落实,就想着出政绩,沽名钓誉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增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发挥制度在安全生产中的保驾护航作用,就必须强化“五性”:

强化严密性。少数单位对建立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可有可无的思想,对建立制度漫不经心,上级有要求、有检查时,就随意写几条应付差事,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真空、盲区和漏洞。

强化操作性。有的单位制度建立了很多,可谓面面俱到,但对于与实际工作不相符的地方不去认真调研,没有提出谁来管,怎样管,管到什么程度,怎么兑现问责,操作起来弹性大,难以掌握。

强化针对性。全矿长曾经强调:“无论哪个系统制定的规程措施必须要有针对性,管用、好用,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有些单位走捷径,图省事,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组织几个人原本照 抄,把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制度,造成了制度的不对症,不实用。

强化公平性。有的监督部门执行规章制度只对下不对上,只对职工不对干部,把制度变成了悬在职工头上的大棒,作为处罚基层单位和职工的工具,而单位主要责任人却游离于制度之外,不能做到人人受约束,个个守规矩,缺少领导者带头遵守的示范力,对下不具有权威性,因而也就弱化了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执行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在制度执行中畏首畏尾,怕得罪人,腰杆不硬,底气不足,遇到问题绕道走,不敢严格要求,不敢顶真碰硬,对安全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圆滑哲学,避重就轻,使制度成为画在纸上的老虎,有虚名没有威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一个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队伍的工作执行力。要想打造出一支“作风硬,效率高,打得赢,叫得响”的工作队伍,就必须保证执行制度要客观公正,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制度要严格,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切实增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提高执行力,必须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我们一定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 须依规依法严肃处理,不允许有丝毫的漏洞,决不姑息迁就。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抓手,深入推进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

决战四季度,矿属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矿长提出的“稳定心态、控制节奏、按规操作、确保安全”的十六字工作要求和1号令中关于设立决战四季度“安全红线”的有关管理规定。这是我矿近期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把工程质量关,狠抓安全不松劲。切实做到“小心、用心、尽心”,各负其责,稳中求稳。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文件精神,严格执行班前培训和班中考核制度,使每一位员工切实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危险点,掌握本专业、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效防范人身事故、人为责任事故和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圆满收尾,为明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坚决打赢四季度安全攻坚战。赢在稳定,赢在信心,赢在执行!

大隆矿党委宣传部

内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第7篇

———浅谈工作中的“执行文化”

大江东流,日月交替,万物生生不息,用规则演绎着生命的轨迹。火车之所以能奔驰千里,是因为它有两条精准平衡的铁轨;风筝之所以能高高飞翔,是因为它总是情系于手中的丝线;宇宙间无数颗恒星亘古不变的灿烂,是因为它们都运行于自己的轨道。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于铁的纪律,而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严格的规章制度。

邓小平曾经说过:“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无法做事。”由此可见制度的重要性。遵章守纪不是为了约束你我,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对于银行来说,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这样一来,内控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然而,我们仍然看到不断有案件,发生在拥有相对完善制度的银行业,这说明,我们并不是“无章可依”,而是未能做到“有章必依”。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执行力的缺失。现在的企业都讲究一个“企业文化”,那我想说的是,在企业文化中,有一个项目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执行文化”。

关于“执行文化”,我首先想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执行,始于责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这个故事,说的是美国和西班牙战争时期,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将一封重要的信托付给一个叫罗文的陆军上尉,让他交给反抗西班牙的军队首领加西亚将军。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在哪里,而罗文却没有任何推诿地接受了这项艰险的任务。之后,他独自一人,以绝对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创造了奇迹,把信件交给了加西亚将军。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历尽艰辛,不辱使命呢?对,是责任。一个战士的责任,一个信使的责任,一种不讲任何借口的责任心,一种没有任何理由的完美执行力。“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是责任心,让执行力有了筋骨;是责任心让执行力的实施被赋予了生命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执行,重在到位”:

每一个老板都会对员工有所要求,无论这些要求是否合理明确,最终都会遭遇他们各自的结果;每一个企业都会有战略目标,无论这些目标是否靠谱可行,最终也都会有形成相应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结果往往与目标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于是人们抱怨说,我明明努力去做了啊。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因为这次的演讲,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许多人都在推荐一本书,叫《执行重在到位》,于是就也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本书中有一个很棒的观点,它说:做好了,才叫“做了”!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直白地回答了刚刚我们的疑惑。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多少人只是满足于“做”,却忽略了“做”的结果。所以,表面看起来,我们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穷忙、瞎忙,而穷忙的结果还是穷,瞎忙的结果也仍然是瞎!所以说执行,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了”这一点上。否则不仅是浪费资源,更是一种自欺欺人:既有可能将自己麻痹,也有可能使单位疏忽,结果,该有的效率出不来,没有想到的陷阱和危机却可能不期而至。

下面,我想给大家出道算术题:

100-1=?大家可能会想100-1这么简单的题还用问吗,这不是人人都会的嘛,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说100-1=0,你们会认同吗?下棋时,我们常听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句话,在执行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这样。一旦某一步、某一环节出了错,就可能会出现“100-1=0”这样满盘皆输的局面。

管理学中有一个奇妙的“30天荷花定律”是这样讲的: 荷花第一天只开放一小部分,到了第二天,它们就会以前一天两倍的速度开放。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于是很多人认为,到第15天时,荷花就会开出一半。然而,并非如此!其实荷花开满一半需要用29天的时间,只有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池塘。差一天,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到最后,才越是关键。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人之所以执行不到位,原因往往在于自认为完成了90%,就完成了任务,就达到了目标,于是心理上一放松,忽略了最重要的10%!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做好了最后的10%,成果才会显现出来,缺失一分都会让结果变成了“未完成”。

最后,我想说的是“执行,从我做起”:

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第8篇

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将教师、教材、学生组织在一起,那么,教师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呢?

一、精心打造课堂结构的艺术性

使课堂教学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和谐共振,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感染力。任何事件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语文教学也是一样,因为它是件发生在教室里的、时间为45分钟的事件,所以它自然有它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一个完整性。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如何处理这几个环节,所以针对这个过程,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演示。

1.开讲激趣。如同电影的开篇,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诱发学生与课文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兴趣。或渲染气氛,或直观道具,或风光导游,或描绘精彩场面,或让学生自述体验,等等。让学生获得与课本情绪相似的感知,进入情境,这是一节课的开端。

2.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选择问题。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选择能突破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反复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旨,品味语言,弄清写作技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于者牵引课堂思维流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这是一堂课的发展。

3.给学生创造高昂的美感体验。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审美的愉快,好的课堂效果是给学生创造高昂的美感体验,以便于学生在心灵豁然开朗之时,对课本有种入木三分的印象,产生久久难忘的情感。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动情点”进行尽情的渲染或是艺术的再加工,让课堂进行高潮。

4.收尾回味无穷。教师不能让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停滞不前,要进一步向课外延伸,纵深拓展课堂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在一节课的结尾有回味无穷的感受。

二、使用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课堂语言增强课堂的艺术性

课堂上声音传播信息的数量和速度是任何一种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感受文本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操作能力和灵活性,达到词能达意的功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教学中出现的每个问题都设计好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灵活的语言,准确而有感情地表达有分寸的意思,让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追求语言的意美、形美、音美,教师的口语要有情感性,要让“情”贯串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诗情画意,或幽默风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的态势语言,因为它是教师的思想观点、知识储备、教学技巧、个人修养、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给学生的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感受,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可以说,教师创造力的充分展现,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的艺术性。

三、让独具匠心的板书体现课堂的艺术性

文章有“文眼”,那么课堂教学既然是个过程,是一种艺术,也有“课眼”之说。所谓的课眼,就是课堂教学的板书,它要用最简明扼要的形态提炼出最大的教学容量和复杂的教学思维流程,这是教师运用创造力以简驭繁的用武之地:或以凝炼的字、词概括内容,或以图析文,或用多媒体形象地再现精髓。新鲜活泼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审美愉悦,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浑浊 第9篇

文 | 蔡文婷

蔡文婷,江苏南通大学在校大学生,一直认为,文字可以描述情感,可以直达心灵。星梦文摘原创发布,请联系授权。

倘若你住在北京的老胡同里,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早上上班时,你得在这老胡同里左绕右绕,但绝不会乏味;因为每一个转角都是一道风景,看风景的感觉是被期待的心情,像等了很久才出现的久违。这一路上会有吊嗓子的老大爷,蹲在地上吃东西的大妈,开茶馆的四合院,在路边摆棋摊子的老人;甚至会传来卖冰糖葫芦的吆喝,那腔调着实纯粹,纯粹得让人愿意为那一瞬而等候,期待,回想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

有变换的生命力在于浑浊,这里的浑浊指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交汇,在摩擦下融合。由此看来,北京就是一个最大的农村,无论是良莠不齐还是泾渭分明,都很难出现千篇 一律的乏味,因为在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值得去攀登和眺望。

与此相反的,在上海就很难有这种纯粹感,一眼望去,除了高楼还是高楼,再远一点;立交桥下还是立交桥,说起上海的风景,那是被人二次更新的,像是被制造好了再给别人看。自然的风景你屡次去看屡次感觉是不同的,因为它是顺其自然的自然,有着四季,有着生命力的浑浊,在自然的包围下,从自然的量变到自然的质变。倘若是人类自己通过仿照再加以创造的,认为“美”的景与事物,并不是说它不美,而是它不自然,日子久了会腻。在上海的街道里,石头被砌的有棱有角,显得整体一模一样,没过几天,感觉亲近了好多,我认识这些石块,这些石块也认识我。

循序渐变的东西会让人有期待感,上海也在变化,每天都有竞争力的变化,每天都有新事物产出旧事物消亡。但是在某些地方上海太透彻了,夜晚的灯光太亮挺刺眼,整体显得有点美国。

在这中华大地上最具浑浊力的当属古都长安。历史与文化的滋长自此而生,源远流长。古时长安是多少夷邦向往之地,有多少历史帝王的故事以及落泪感伤的生命在此埋葬。走在西安的大小巷尾处,心中总是会惊起一尾涟漪;因为我期待下一个转角会给我带来多少惊喜。也许是卖黄馍馍的大爷,或是操着西北腔的大婶,或是有着四季的百花商店,亦或是街边流浪的吉他手。漫步在古道间,两旁的墙面早已颓圮地挂上岁月的风霜,就算一个人久居此地,向前走也好,止步停留也罢,终未觉得会有形影相吊之感。终究是历史的笼罩及文人墨客的塑造,这生命力的浑浊将随时间的流逝而久久留此地。

有人曾说罗马的夜城灯光昏暗,整个城陷入了黑暗,那是因为历史的久远而不需要灯光的明亮。这说法着实大气,若是要论历史的悠久。西安与罗马便可以相媲美;说起罗马夜城的黑暗,古都西安的夜城却以明亮给人以历史的柔和感,最重要的在于那明亮从不让人觉得刺眼,正是因为它从不端元老的架势,从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看其他城,让人发觉它更容易亲近。这也是因为它足够长者,愿意毫无保留的与现世叙述这几千年里生命力的浑浊与陈旧。

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第10篇

生命是一种谁也说不清的东西,希望的很多,要求的也很多,而它真正赋予你的却往往总是不如你所愿。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每一条路都是一种领悟。风雨的路有沉默有露重;生活的路有拼搏有辛苦;爱情的路有凄楚有情浓;心情的路有快乐有伤痛。没有无路可走的路,更没有走投无路的路。路,依然在脚下,在前方,尽管崎岖,我们依然在前行,因为活着必须要面对;因为责任必须要走着;因为收获必须要执着。回望走过得路,是生命的一种懂得,是经历的一种可贵,是人生的一种无悔。因为爱过了,才懂得拥有与珍惜;痛过了,才懂得呵护与苦涩;放下了,才懂得豁达与宁静;经历了,才懂得感怀与选择。几多感动潸然泪下,几多情怀千回百转。敢恨敢爱,敢面对敢负责,真情执着不离不弃,无悔选择尽心尽力,无愧于心,无愧于今。心宽自有海阔,晴朗自有天空。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荆棘有坎坷,有沉醉也有断肠。或流转或流逝,剩下的才是真正想要的;该走就走,该留就留,或有情或无情,属于自己的才是真正拥有的。无主的是一滴水,无助的是一粒尘。何必总是为难自己,有些情,强求会伤;有些爱,挽留会痛;学会珍惜更学会遗忘。一辈子不长,对自己好点,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选择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艰辛几多,尽在感悟品尝;伤感几多,尽在微笑向阳;风雨几多,尽在拼搏顽强;经历几多,尽在懂得欣赏。雨过才显彩虹,苦过才懂满足,醉过才知难忘,爱过才有芬芳。用心感悟岁月的冷暖,体味人生的清凉,把爱心藏,一路珍惜一路徜徉。

人生,就是一场跋涉。蹒跚的脚步一直在走着,忙碌的生活一直在奔波着。有些人在微笑,也许是身不由己,言不由衷;有些人在流泪,也许是心存感动,不言不声。忙忙碌碌的生活历练久了,才懂得什么是辛苦。风风雨雨的人生经历多了,才懂什么是情重。人生于我们就是忙中有乐,苦中作乐,就算流再多的泪,也不喊累;就算受再多的苦,也能承受。收获我懂满足,坎坷我不服输。给自己一份宁静,用坚持支撑着内心的守候;给自己一份力量,不断的跌倒依然有不变的值得。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鲜活的是生命,只有活着才有继续,只有拼搏才有收获。用希望去追求,用坚韧去扛着,用汗水去言说,忙碌的是身,充实的是心,美好的是生命,收获的才是真。没输掉人生的快乐,就是赢家。

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第11篇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要求、增强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创新。

在工作思路方面打开视野,跳出局限性。在坚持以往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局限,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考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组织设置方面打破分隔,探索新模式。从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打破依据地域、单位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原有形式,积极探索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的新模式。大力推广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和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等做法,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更加便于党员参加活动、更加便于党组织发挥作用,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1-

在活动方式方面创新载体,增强吸引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基层党组织实际情况,下大力气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着力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积极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开展活动,使活动实现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党员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学习政策、在活动中提高素质。

诗歌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第12篇

下面以诗歌教学为例,谈一谈创造力的培养。

一.激发求知兴趣,培养想象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实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把喜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生心田,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递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宽想象空间,十分必要。

郑愁予的《雨说》一文,不借助于联想想象,学生是不能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第一节,诗人描绘了春雨到来之前,“田圃跟牧场”、“鱼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机,种子、牛羊、游鱼和小溪都没有了活力。一幅阴暗、寒冷、毫无生气的冬景图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池塘里鱼儿跳跃,溪水丁冬像在“练习新编的洗衣谣”,一幅温暖明媚、充满希望、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被描绘出来。与第一节截然不同,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结构上相互呼应。仅仅借助于字面上的理解,学生们是无法获得完整的意象的。只有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初略地介绍,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文创作于1979年,“文革”浩劫结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对前景一片茫然,失去了方向。诗人关注着大陆,看到了变化中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雨说》其实是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如若没有对那个时代背景的想象,就不会领悟此诗的深邃意境,学习此诗哪里还会有什么兴趣!

张开想象的翅膀,容易打破传统文学的框框,突破习惯思维的羁绊。思维天马行空,任意驰骋,随时都可擦出创造的火花。

二.实行民主教学,鼓励创造精神

陶行知说:“民主宽容是创造的前提。”只有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才会有广阔的创造自由空间。

济慈的《蝈蝈和蛐蛐》一诗,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构思巧妙又不失大气。如果拘泥于两幅小小的画面,带给我们的就只有夏和冬的残景了,但自由体诗歌,带给人们的是自由的空气,读者们可以自由的徜徉其间,在关键点上,不要对学生有任何的约束,尽可能任其发挥想象,拓展空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还能想象到哪些画面?请用优美的诗句,诗意表达。鼓励学生积极想象,然后续写,“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有学生写道,“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春天树林间的百鸟千啭”;还有的学生写道,“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秋天南飞时叫声连连的大雁”……孩子们稚嫩的仿写,不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么。这样做,学生们既放飞了想象的思绪,又体会了诗歌的情境美。

实行民主教学,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无拘无束,热情高涨,创造力就会油然而生。对课文中涉及到的人、事、景、物评头品足,不经意间就会闪现“神来之笔”。天长日久,创造精神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培育。

三.处理好创造力培养和语文基础建立的关系

创造力培养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练习。没有了基础知识,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没有对“朦胧诗”的文学常识的认识,离开反复的诵读感悟,则无法体味该诗的情感和意境;没有诵读后的交流与探究,学生是很难领悟“我”的内涵的。“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却是打开文章思想感情的一把钥匙。通过“我”来发掘诗歌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又如诗中的承接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而诗中没有的承接句,可以请同学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自由续诗。“我是干瘪的稻穗,……”“我是失修的路基,……”这样做,学生自我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到的知识,才是教学内化的知识、有效的知识,高效课堂的精髓,也许正在于此。

总之,诗歌教学中的创造力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闪现的灵感火花,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能力,而创造力的培养正是语文课堂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生命的意义在于作文 第13篇

袁隆平是众所周知的人物,他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五六十年代人民的温饱问题。国家曾给予他几百万元的奖励,可他不要,他都捐给了农业的械具部门。他为什么不要?因为他有一颗爱国之心,一颗为人民为社会造福之心。他认为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

所以,从袁隆平的身上,我们看到生命的意义在于无私的奉献。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造物主造就了我就说明我是有创造价值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坚信,存在就有价值。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多种东西。早期他的创作环境恶劣,一次在火车上搞实验,引发了一次火灾,列车长一怒之下,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科学发明的狂热,这动摇不了他对科学的执着。最后他发明了电灯,电话等。爱迪生是伟大的,他实现了他生命的价值,他的发明与创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科学创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所以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他自身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在于绽放光彩。如果把生命喻为烟花,烟花追求的只为瞬间展现自我的光彩,然后消失。生命也是如此,有句话说:“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们要争分夺秒”。生命是短暂的,短暂的瞬间请让它绽放自我的光彩。

昙花一现,只为绽放瞬间美丽;彩虹,只为追求瞬间炫丽;飞蛾扑火,只为着追求瞬间的光与热。

所以生命的意义在于绽放光彩。

生命的意义,是语言所无法描述的,你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奉献了一份最伟大的礼物,享受人生的美好吧!

生命的奇迹在于挑战 第14篇

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一切;换句话说,只要心态好一切都好!

人非圣贤,身为凡夫俗子,生活在充满压力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烦心事。而人们往往就是因为想不开,被这些烦心事成天郁闷着,导致郁闷的心情变成了一种习惯,当习惯成为自然,那自然就成了你的命运!于是就开始抱怨,越抱怨越生气,越生气越不顺。才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的说法!

人在没有目标的时候,通常处于一种迷茫状态。这时的心情也是一团糟,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不管你烦也好、乐也罢,总之时间不等待任何人!这时只有静下心来,稳定情绪。很多人说,你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啊,都火烧眉毛了,怎么静心啊? 其实你烦与不烦时间最终会告诉你答案!关键是要看你的心念,你在想什么、你最擅长的是什么、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你想要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在我过完春节回到云南的时候,那时我的心是最迷茫的时候、也是最烦躁的时候。但母亲每次电话里都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上火,每天的收获不管有没有,都要保持好的心态。有个好身体比什么都好”!我也深深理解母亲的话。于是我心尽量不烦,尽量用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劝自己!还有好多不如我的呢,我的好好过每一天!

终于有一天,一个朋友来我店里,介绍了一个生意给我。之所以对这个生意感兴趣是因为可以治疗老爸的病!老爸行动不便已有半年了,医院也没办法,身为女儿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没有任何事比老爸能恢复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仔细了解后,给老爸配了一个疗程的邮寄回去。一晃三个月过去了,老爸的身体恢复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开心,全家人都开心!这就是无意中一个最大的收获!我一直相信因果,我认为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福报!

在这件事上不但得到了健康,而且还收获了一个事业!六月份的会议领导说让我主持会议。说实在的,我没做过主持,更一点也没学过 这方面的知识。但在我的心里,我觉得我可以,我可以挑战!于是接下了这个差事。看过会议流程后,经过几天的改写,一个七篇大论的主持稿在我的手里诞生了!并可脱稿,做好了准备,我将上阵!由于那天的领导有点多,我的心紧张的就要跳出来了,一生中只有那天我才知道什么叫心疼,是真的要跳出来的疼!要是有冠心病的话,这一下就过去了,呵呵!尽管如此紧张,但还是顺利的度过了那难忘的一天!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打工、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创业,第一次做主持,所有的第一次便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人生路,也是我生命足迹深深的烙印!因为挑战,我受到了领导的赞扬,因为挑战,我为自己感到自豪!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并不算什么,但对于我自己,我的内心得以安慰,我知道我还行,我能、我可以!就足够了!

生命的感动在于运动 第15篇

运动员,当你驰骋在运动场上,你便征服了别人,你便征服了自己。站再那坚硬的起跑线前,也就是成就你梦想的时刻。是的,有很多梦时遥不可及的,但梦想是可以成真的。克雷洛夫有断名言:“现实在此岸,理想在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努力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要从现实的此岸,到达理想的彼岸,重在努力,重在自信。贵在坚持,而这更应该是我们运动健儿的精神。

雄鹰属于蓝天,激流属于大海,而我们的运动员则属于绿茵茵的草地。那是希望升起的地方,也将是胜利降临的舞台。自信的运动健儿们,当你们为梦想而拼搏,为胜利而流汗时,也在为我们浏阳八中争光。

无疑的,在这竞争激烈的运动场上,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的花故然炫烂,而失败的雪也同样可爱。风儿同样会青睐,其实每个人都想辉煌,只不过有人怕喷出的岩浆灼伤自己,选择跑步,就在选择成功时,也选择了受伤;选择跳高,就在选择胜利时,也选择了跌倒。当蚌力经痛苦后孕出晶莹夺目的珍珠,当运动员们经历痛苦后就创造了惊人的成绩。克莱尔说:“人是为了某种信念而活“。心中有希望,心中才有路,心中有路,脚下才会踏实。运动员们,当你们带着理想与汗水,穿过痛苦的诏泽,定会找到光明的道路。

只有挣扎会使山穷水尽变得柳暗花明,会使卑微的生命变得悲壮与伟大。运动健儿们。我们看到了,透过你们晶莹的汗水,我们看到了浏阳八中的希望,越过你们奔腾的脚步,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希望的明天。

旅行,生命这没有回程的运动场。

拓荒。生命这没有回头的运动场。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16篇

宋涤,一个孜孜以不倦推着艺术之石攀登高峰的学者,一个现代中国画坛革命性的旗手,用手中的画笔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走近宋涤,让我们探究他笔底千山下的思想积淀、斑澜色彩中的无尘心境。

如何看待有人评价您的作品引领了彩墨画的写实风格?

宋涤:我很高兴能为中国彩墨画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我所倡导的彩墨画是中国画创新的一个突破,水墨画同样也突破前人。几十年的艺术生涯,让我坚信中国画的未来发展,一定要坚持两点:深入生活和技法创新。而写实性绘画能更好的体现出这两点的要求,也最能体现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深入生活既包括了艺术思想的融入,也强调了技法创新与内容的结合,这要求画家要带着新思想、新意识在写生中感受艺术创作。同时加强对其它艺术的学习和借鉴。

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有写实性作品吗?有人称中国画的写实表现形式系受西方绘画影响,有违于中国绘画发展传统,只有“文人画”才是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宋涤:此说幼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绘画在进入人文时期以后都在追求写实性。任何传统都是发展变化的。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写实性绘画艺术的高峰,这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山水大家范宽有“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之论,其画中物象“千岩万壑,恍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行也”。可见,范宽的写实性作品同时是写意的。明清以降至今,过分推崇文人画只不过是后人主观臆造的“虎皮”而已。未来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应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充满“正大气象”的大方向。中西绘画艺术融合的彩墨画将会成为中国绘画发展的主流。

写生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重要吗?

宋涤:写生是每个绘画艺术成功者必需的经历和过程,古今中外绘画发展史证明了对写生的重视和掌握是一个优秀画家成功的必然因素。将写生的艺术感受融入到作品,并通过长期写生实践,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乃至逐步形成艺术风格是非常艰难的创作过程。

有的画家长期临摹前人的笔墨形式,形成自己老套笔墨习气,或将几种时髦的习气拼凑在一起,就自己美其名曰:“创新”。

有些画家一再贬低写生或对写生资料运用的重要性,是不是中国画为求写意而写生落伍了呢?

宋涤:写生很难,它必须经历两个阶段:客观全面的描绘出所给物象的三维表象特征,把物象的表象特征与自身的表现语言相互完美契合,最后提炼出表现物象本质特征的笔墨语言。

当真正的山水画家很累很苦。我在画山水写生时,仅北京香山就画了多年,经常一个人带着水和画板、馒头,在空荡荡的大山深处画写生,清泉为友树为朋,画的满意时非常开心,这种快乐也是不写生的人无法想象和体验的。写生是一个山水画家毕生的创作源泉,而每一个写生都让我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动。

今天买水景家园和山庄别墅的画家不少,但有谁在画写生,又有谁成了真正的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说明了这一点。

在您的作品中,如黄山的迎客松、西海、如信峰、天都峰等画面让人一看,就知画中景色所源,但山水实景与作品之间又不相同,这与写生有什么关系吗?

宋涤:这就是坚持写生提炼与再创作过程,创作时要作到提炼、过滤、归纳的多个精彩于一处,并将思想中的不断感受表现在一幅幅不同的作品中,这样的作品,才能给观众以美感、新鲜感,才能使观众为之感动,绘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道理就在这里。

正因为有了色彩,才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美丽,而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感染力是无可比拟的,打破以墨为主的传统山水画的桎梏,是现代许多画家的梦想,从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突破的出现和发展,而这缘于什么呢?

宋涤:早年我在中央工艺美院读书学环艺,少年时拜师学大写意花鸟,在我试图表达花鸟的生命境界时,我发现自然山川无不生机勃发,美丽壮观,大地冬去春来,树木花草生长的声音如闻在耳,山川起伏跌岩,场景博大深沉,这都是花鸟画难以表达的。就这样,我又成了业余花鸟画家,专攻画山水。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仅靠水墨表现是不够的,远远达不到表现我的感觉的要求。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墨分五色之说,显然太简单了。它实际应用成墨分十色、百色不为过。自然万物赋与我们的美丽岂只靠一种单色描绘?难怪有洋人挪揄中国水墨画家说:“中国画家难道对色彩没有感觉吗?”如是,不仅辜负了自然万物对我们的期望,也违背了事物向前发展的规律,变化多端的色彩应成为我们绘画创作最具感染力的语言。

对于传统的国画家来说,色彩的应用意味着什么?

宋涤:我一直倡导继承优秀的传统,而创新是对传统的发展。传统的中国画对色彩运用的较单调,古人有青绿山水,许多水墨山水画也仅染赭石与花青、藤黄等简单色彩称为浅绛,前人在色彩的运用上,给我们留下了发展空间,我所完善的“彩墨画”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出现的,而色彩的应用,意味着对未来绘画艺术的突破。

这个过程是在不断地探索中产生和发展的。我的早期作品试尝着增加作品中运用颜色的数量、追求色彩,与所绘物象、与墨色之间的相互契合,乃至将西方绘画艺术中光、影、色和三维空间关系的融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彩墨画面貌,也是运用色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您作品中色彩丰富光感及厚重的质感,您是否用了特制的绘画材料和特殊的手法?

宋涤:还是普通的毛笔,安徽产的生宣纸,未加任何添加剂的自来水,只是在颜色的选择上用的是英国水彩画颜料。有些国画颜料性能不稳定,颗粒粗,含粉重,色彩品种少,而英国水彩稳定性强,颗粒细,渗化能力强,但它的黑色比不上中国墨的渗化力。生宣纸的性能本身决定了我们必须遵循传统绘画笔法,勾、皴、擦、点、染、泼,在运笔的轻重、方向、快慢和笔锋上水、墨、色的饱和控制上达到统一,这个过程是最难的,这可能就是宋氏特殊技法吧。

许多现代国画作品中色彩单调,偶有亮色,即跳了出来,或用浓墨压住,设色多平涂填染。难道把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融入很难吗?

宋涤:应该说不容易,需要不断的试尝,不断探索的实践,不要怕否定自己。我早年也曾有过困惑。但伴随着努力,画法不断改变,日趋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个过程即是否定自己的过程。但在否定自己取得成就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也是早年的单色施染,发展到今天作品体现出物象之间的光感关系、色彩冷暖关系变化。

这是否意味着作品中色彩的表现远远超出了颜料盒里的数量?

宋涤:当然了。所谓复合色是不同色相的单色互相调合出来的颜色。一幅成功的水墨山水画中的墨色变化少说也有几十种,墨是单色,单色用水调合可以变化少说几十种色阶,那么颜色盒中的几十种色彩互相调合所呈现的色彩则应是少说也有几千种吧。

您不仅在艺术思想上进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动,更独树一帜地在绘画技法变革中超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初级阶段,突破了中西绘画技法融合的本质及表象屏障,用鲜明独特的绘画语言展示新时代的本土文化绘画。这从您早期墨色兼用的水墨画,现在以复合色为主的彩墨画发展历程中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请问,您未来绘画面貌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宋涤: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经过30余年的努力,在山水画领域可以说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彩墨体系,同时也画过一些静物和人体画,最近半年我重操旧业画起花鸟画,同样也是开拓完善彩墨技法,还想以彩墨手法画点人物肖像,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画彩墨体系,丰富民族文化。

近来的拍卖市场中“假画”风波频起,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宋涤:“假画”的出现,暴露出了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用简单方式对待、处理。制度建设、从业者自律、鉴定模式的改进等等一系列问题急需完善。

但画家自身首先要把握好自己,亲自上阵打假,未必是最佳之举。在艺术创作中,用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方式画出精品来自然让造假者望而却步。

画家不能因为成名以后就放松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把自己当成印钞机,如果那样,既使无人造假,也会自己打垮自己。我自开创彩墨画法以来,十六七年间创作的作品约400幅,收藏最丰者是海外一位收藏家收藏约20余幅,相当一部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一直存在自己手里,有些回流市场的自己又买回来,作品流向清楚。如持有作品要求鉴定真伪时,发现不满意的作品,往往要求用新作交换,旧的毁掉,不再流向市场。对于一些应酬画,早年出于对友人的尊重,多题上款。但对艺术的标准是相同的。我对藏家的负责态度、对艺术创作的高标准要求,笔墨语言的表达难度及很少的作品数量,自然使造假者找别人去了。

另外,拍卖公司的真伪作品鉴定也不是全有把握,只要不是恶意拍假,大家还是要合作把关。在这一点,荣宝拍卖公司办事认真,每次拍卖前,都拿作品找我鉴定,方法是可取的。

我的假画市场很少。出现过一些摹仿我七八十年代的水墨作品,几张仿近年彩墨风格的赝品曾出现在小拍和不知名的拍卖公司预展中。

拍卖市场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假画涌现的最大动力就是真画有了较高的市场价值,您的画价足以吸引造假者一拥而上,为何假画却不多?

宋涤:假画流进市场,尤其是走进大型拍卖会,起码要具备形似这个初级条件,画别人的假画像还是不像反正拍出了不少,但画我彩墨风格假画的还没有一张有5成像的,还需要仿者好好的刻苦学习。

学什么?

宋涤:学两样,可以穿插着学,也可以一种学完再学一种。先学中国传统绘画,重点是两宋时期的山水,过了传统笔墨关再学西方绘画中的素描、色彩,尤其是在色彩上下功夫。学到一定时期,就会自悟到学别人画假画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同时也会因为他学到了我中西两方面的修养,那他就具备了自成一家的基础,还画什么假画呢?

作为一个画家和美院教师,我只想让习画者知道,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把我开创的彩墨画继续发展下去。要做一个有志向、有出息的人。

真要有人把我的画临个五六成像,尤其是临近十年的作品,那么他个人的绘画技法掌握水准是很高的,完全可以当个成功画家,我倒想见见,鼓励鼓励他,去开创他自己的新天地。

不少画家开设工作室,招收学生,收费不菲。

宋涤:我也曾是一个莘莘学子,深知学生的辛苦,因此应善待学生,未来是他们的。我人生中的两大快事,一是画画,二是教学生画画。把中华民族的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把中国画画好,不仅是个人的事,应是全体画家的责任。

我退休后开工作室招收学生,不但不能收钱,还得费功夫、操心。我从学生一步步走到今天,当过美院教师,学生甘苦很清楚,而招到的学生也分两部分,一部分已学有所成,需要找名师提携,另一部分还需要再刻苦学习,锤炼自己的学养。我很高兴看见能有学生能超过我。我愿意以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向前发展。只要画的好,又肯画,借师名没什么。

有借您名的吗?

宋涤:别人曾说过“你学生谁在开画展啦”。我一想,不认识这个人哪。学画者办画展是一生中的大事,花费也小不了。可能还想借此卖画,把我说成他的老师。如果能会把展览办的好一点,就当有这么个学生吧。

学画是很苦的。真想在山水画上有所作为,一定要在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和西方绘画上下功夫。尤其要记住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真正的艺术不是老师教的,而是生活。绘画学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现在学画的人多,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对同行有什么建议?

宋涤:我们这代人已进入花甲之年,除了要继续创作“与时俱进”的好作品外,还要作好传承工作。不应引导年轻人往古人、前人的圈子里转,更不该引导年轻人在创作时摹仿什么风格,应该大力提倡深入生活写生,创作与时俱进的具有个性特征和内容丰富的新作品。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是不为人们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今日名著位高者,当年也曾求助于老师和学长,在艺术之路上有着类似的经历,但人的机遇不同。年青学子的成功,除了个人努力外,重要的还需有“贵人”相助。今天的“贵人”应效仿师长,无私地提携新秀、晚辈是理所应当的。我建议那些“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和“江郎才尽”的名家能将位置让出来,对外赢得“大家风范”之美誉,对内则收“藏拙保节”之利,以给美术界弱势群体中的有成就者以机会,这或许对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拍卖市场火爆以后,出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大师”和“著名画家”,出现了许多“天价”作品。您是怎么看的?

宋涤:这就像近期网络盛炒的“梨花体”诗人和她的代表作:“我/终于/学会/了/写诗”。只不过美术界中这类作品早就出现了,并辉煌一时。

这些包装起来的“大师”和“天价”作品,很难体现和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当有人批评不好时,他辩解说你不懂。当有人过问时,他以所谓的学术流派之争来掩盖真、善、美和假、恶、丑之间的区别,借学术之争搅混水。虽然绘画艺术在辨别是非时,的确没有科技那般泾渭分明,但绘画是有标准的,无论是国画还是西画,无论是所谓“大师”之作还是常人之笔,无论人物、山水、花鸟。无论是工笔、简笔、写实、写意或装饰性的,也无论是水墨式重彩的,总有一个好坏标准秤,它存在于每个专家的心中,虽然有时准确,有时失误,它的砣,我称之为艺术良心。

有艺术良心不一定就能成为真正的画家,但真正的画家必须有艺术良心。

《文物天地》四年前即刊文警示文物艺术品市场中的泡沫风险,今天,它如期而至。您如何看待?

宋涤: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泡沫产生,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我对泡沫的看法,借用俄国大文豪高尔基的一句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风雨过后的市场会更纯净、更真实。

而任何法律行政手段对市场的规范,都不如市场自身产生的调节彻底。改革开放以来,书画市场的变化,其实就是泡沫呈现的变化。

金钱的多少不足以用来衡量一个画家的成功与否,但许多收藏投资者还是十分关心过去的市场变化。

宋涤:20世纪的中国绘画作品,主要流向了港、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的第一批书画收藏者主要是日本人。80年代早期到晚期,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的藏家较多。近20年,不同藏家的不停购藏,推动了中国大陆画家作品价格攀升。

上世纪90年代,海外藏家买画的少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衰退,海外藏家买画者越来越少,港、台、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藏家开始抛出早年收藏的作品,对今天看来并不高的画价构成巨大压力。内地市场应该是1998年逐渐兴起的。

您的作品价格是否也受到影响了?

宋涤:不仅没有,而且整体稳步上升。好作品永远立得住。当然,什么是好作品界定很多,如深刻的思想、超众的笔墨语言、展现形式等因素,但是认真的创作态度和数量有限也很重要。

我的作品早在1973年就进入流通市场。绘画作品进入市场是一件好事,起码改变了生活状况。从自己作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中,我还体会到了艺术创作被社会承认的成就感,作为画家的使命感,也经历了旁人无法理解的艺途艰辛。

作为画家,您认为今后的市场会向何处去?

宋涤:作为一个画家,最重要的是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对艺术的追求。做人要有良知,尊重别人的财富。我只信奉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画画。今天的不少画家作品与价格物非所值,已经在前几年中挣了钱。有功夫好好画画吧,别炒了。

1 白颈雉与秋菊

2 长城雪意

3 石头村

4 苏州园林

5 泰山夕照

上一篇:医改学习的心得体会下一篇:中铁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