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2024-05-13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精选9篇)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第1篇

重庆公司加强防范自然灾害的整改措施

今年8月初重庆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重庆公司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经现场抢险救灾,后续清理、保险索赔以及与客户的积极协商,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妥善处理了后续工作后,重庆公司立即着手研究加强整改措施,并在生产经营分析会议上进行专题研究和总结,将暴雨灾害的防范升级到对自然灾害的防范,集中研究暴露出的问题,明确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检查安全责任制执行情况,增强自然灾害防范意识。会议要求层层学习安全责任制,使制度深入人心,达到“人人清楚、人人掌握”。同时结合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要求,针对分公司的具体业务类型,督促相关科室强化安全管理,制定、落实整改措施。通过检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尤其是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切切实实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工作岗位,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自然灾害防范的敏感性、预见性,有效地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二是检查完善应急预案,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针对重庆夏季暴雨雨量大、来势猛的特点,重庆公司决定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应急预案,特别强调应急预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根据分公司业务类型的差别,仓库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结构,以及库存物资的不同性质,应急预案要有所区别。通过不断反复的演练,确保出现灾情时“拉得出,打得赢”。在汛期来临前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三是组织全面彻底排查,加强防范措施的落实。会议要求各职能部门汛期前组建联合检查小组,对重庆下属各分公司的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重点对集中存放的防汛设备、物资进行清点检查,对排水设备的运行情况做现场查勘,并检查载货电梯、车辆、机车的保养记录,以及查验仓库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管道的现状。此外,检查小组要对分公司汛期前的夜间巡逻制度、值班情况、应急预案联络方式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四是建立统一的商业保险,完善仓库修缮的设计、验收制度。根据分公司目前各自的商业保险现状,年底前80%纳入统一保险范畴,由于保险期间暂不能纳入的,一旦届满立即归入,最大限度保障公司的利益,将受灾后的财产损失降至最低。仓库修缮,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申报、立项、设计、建设和验收程序。针对仓库的不同地理条件和结构,从修缮的设计方面出发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仓库的结构级别,采取逐步更新改造的步骤,让年代久远、存在隐患的库房焕然一新,从而杜绝小修小补,暂时解决问题的情况。开展业务需要外租的仓库,在选址上要结合自然灾害防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必要时可联系相关的地质勘测机构进行协助。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第2篇

为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防灾方针,共同做好本校预防自然灾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以下工作。

一、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成立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张晓

副组长:陈文胜、陈建光、郑可新 组员:行政人员、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

1、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部署校园台风、暴雨、寒冷、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和教学的工作。

2、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件预防责任制。

3、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落实情况。

4、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知识宣传,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5、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教室、地下排水管道、配电房、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整改。

6、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预警,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7、在县政府、教育局领导的指挥下,迅速有效地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四、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电器线路、树木等建筑开展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件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五、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

1、学校在台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期间,建立行政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六、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好事件发生情况,确保师生的安全。

七、责任追究

电网应对冰雪灾害防范措施的探讨 第3篇

1 输电线路建设的防范措施

两次冰雪灾害造成线路导线折断、杆塔倒塌、损失严重。究其天气方面原因,都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造成暖湿气流所含水分遇冷空气后形成雾、雪、冰晶,落覆电力线路,并随着覆冰加厚,导线应力加大。在低温气象条件下,风力又加剧了架空导线的振动和“舞动”,在架空导线悬挂点被反复拗折,导线不堪覆冰重负而折断。线路杆塔也因覆冰及导线覆冰后重量超过限度而垮塌。在此类天气条件下,绝缘子串也会因容易形成融冰水帘而发生冰闪。

针对以上原因,线路建设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在有可能发生此种天气条件的地区应考虑按30 mm厚覆冰验算杆塔强度、最小安全距离及对地距离。对于连续上、下坡的直线杆塔,还应验算对地和对杆构件的最小安全距离。在风口地区,架空线路要考虑安装防振装置,限制导线的振动程度,要选用耐振性能强的金具。电力线路安装防冰环(或防冰球)时,要按导、地线的间距、截面及档距设计安装,以控制导线的旋转或脱冰跳跃。

2) 建立线路融冰站,在冰区线路安装融冰变压器,利用大电流使导线发热融冰,或采用复合导线法,使线路自行除冰。

3) 对于个别容易发生绝缘子串冰闪的地区,还应适当地安装大盘径伞裙绝缘子,以阻断融冰形成水帘而发生冰闪。对于近期不能更换的防污闪能力较差的绝缘子,要定期进行零值绝缘子的测试。

4) 要加强电力设备受外力破坏的防范。据雪灾事故现场勘察,在首批倒塌的电力杆塔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外力破坏。

2 户外变配电设备的防范措施

冰雪恶劣天气造成变配电设备损坏的原因主要有:绝缘套管闪络、支柱绝缘子断裂、雾湿空气进入设备端子箱和控制箱后造成二次回路故障、管道法兰和阀门的密封圈冻裂而发生漏油或漏气。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寒潮袭来前夕,要提前对室外高压电气设备巡视。暴雪天气后,要及时抄录高压开关站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数据(如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做到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 对有表面放电或电晕现象严重的绝缘子和主绝缘套管,要做好详细检测记录,以便于天气好转时落实绝缘子清扫、涂长效防污涂料。可使用有憎水性的RTV涂料增加绝缘子的防冰效果。要采取加装(更换)硅橡胶伞裙或更换防污闪绝缘子等措施,使用复合材料绝缘套改善外绝缘,安排憎水性试验,提高设备防污闪能力。

3) 要减少室外高压电气运行设备的倒闸操作,尽量保持全方式运行。

4) 及时将断路器控制箱、端子箱柜门关实,密封不严的要加橡胶封条或其他密封材料封实。发现测试机构箱、端子箱加热器损坏要立即更换,做好高压断路器事故处理预案。

5) 对于SW型系列断路器及其CY(液压)型操作机构,灭弧介质和操作系统全是液体的设备,在环境温度大幅度降低时,油管道的法兰和阀门的密封垫圈容易发生渗漏油现象,所以要及时投入断路器的加热器,要根据加热器运行位置指示确认加热正常。对220 kV电压等级LW-252型六氟化硫系列断路器及配置的C26-Ⅰ型气动式操作系统,在环境温度大幅度降低时,高压操作空气管道的法兰和阀门的密封垫圈容易发生渗漏气体现象,在寒冷气候下,用手模外壳和红外测温仪,检查自动投入的加热器、手动投入的加热器是否运行正常。

6) 运行中发现,有一种型号为ST-409 A/220 V/250 W(100 W)型的加热器非常容易损坏(安徽北部某发电厂2006年冬季更换了30多只该型加热器),对损坏了的要及时处理和更换,更换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更换工作。在寒潮袭来或大雪时,尽量不要更换加热器或进行渗漏消缺,否则,机构柜门打开,冷空气或潮湿介质进入,使机构温度进一步降低,容易发生端子短路、管道低温爆裂,发生人身伤害。

7) 重新投入运行的主变压器油管道和冷却系统是巡视和检查的重点。

3 提高调度运行人员的应对能力

1) 在发生异常性冰雪恶劣天气,造成突发事故时,生产调度、运行值班人员处理事故的经验和能力尤为重要。为此,相关人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要非常熟悉现场实际的各个方面,要清楚灾害性雨雪天气室外设备巡视检查的关键和重点。要做好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并经过仿真演练,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2) 值班生产调度及运行负责人及时消化生产信息异常重要。电力系统发生大停电时,突然有大量的信息涌入电力调度中心,同时大量的警告信号进入中央调度室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而无法消化,因而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调度值班人员无法加以利用。通常调度指挥人员大多缺少处理系统大停电事故的经验,发生事故的过程中,气氛紧张,但要求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判断,下达正确而可行的操作命令。

3) 根据国内和国外大停电的成功恢复案例分析,调度人员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事先制定好相应的应急对策和恢复方案,对于尽快恢复系统负荷、尽量减少停电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事先没有一套完整的、考虑周全的步骤可资遵循,而要求临时作出决策,就很难避免出现错误,拖延系统恢复的时间。而且在有的情况下,如果处理失误,甚至会造成新的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因此,通过对黑启动恢复方案的编制及学习贯彻,可以使电力各级生产调度人员得到系统的、全面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对电网突发恶性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工作

对于目前尚无法预料的恶劣天气,只要在平时做好各项准备,使线路、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就为应对恶劣天气的做好了良好的准备。比如,降雪后,即便是夜间没有损伤和检修工作,也一定要及时扫清各设备巡视通道和变电站出入通道上的积雪,以免工作人员无法或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检查处理而延误事故处理的时机。出现恶劣天气前,要加强对室外电气设备的维护,加强巡视检查,对重要负荷进行倒闸转移,并对各岗位运行人员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做好启动应急处理事故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5 结语

重大冰雪灾害给电网造成巨大危害,教训深刻。如何从中汲取教训,改进我们的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需要全电业系统共同努力进行。本文仅对两次冰雪灾害进行分析,从本人工作实践中总结一些经验和体会,提供探讨。

摘要:冰雪灾害对电网造成过极大危害。针对暴雪强冰天气对电网造成的危害与导致电力设备故障的具体原因,探讨了电网建设中在线路、变配电设备方面对冰雪灾害的防范措施,强调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调度运行人员对电网突发恶性事故的应对能力,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

刍议农村雷电灾害的防范措施 第4篇

关键词:农村防雷 雷电灾害 防范措施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P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241-01

1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

1.1 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

在我国农村,农民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缺乏科学文知识,在面对雷电灾害时防雷意识淡薄。很多老百姓,还保留着传统的封建思想,认为雷电灾害是雷公发威,是天神惩罚人。所以,许多老百姓认为遭受天谴是难以直接对抗和避免的,往往采取消极放任的态度。防雷知识缺乏,遇到雷雨天气反而继续在田间劳作,要么就要独立茅棚、亭子、大树、瓜棚等最危险的场所避雨,极其容易发生雷电伤人的事故。

1.2 防雷减灾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农村防雷管理工作落花,管理人员也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假设农村的建筑物都装备有完善合格的防雷装置和设施,雷电灾害是能够降低发生的机会。最近数年,随着新农村的发展,许多新建建筑物完成,但是其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跟踪检测,是防雷安全的重要保障。一旦这些新建建筑物没有进行防雷安全检测,将在不久的将来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农村地域宽广、建(构)筑物分散、经济较落后等原因,管理人员意识又淡薄,防雷工作没能抓紧抓牢,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

1.3 防雷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

防雷装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势必造成雷电灾难。经突击检测,很多农村采用的防雷装置合格率很低。要么,很多建筑或装备设施,都存在不装防感应雷装置的问题。偶有些装备了防雷设施的,但缺乏保养和维护,出现长期锈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功能。为了节省资金,农村民房绝大多数都是自建或小型私营企业建房,并非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完成的,缺乏相应的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测,安全隐患严重。农村不少农民在屋顶上安装铁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架设电视接收天线等,由于没有有效的防雷措施极易引雷入室造成设施及人员伤亡。电力线路、电话线路、电视天线等架设不规范,由于线路长,裸露架空,又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雷电感应的主要通道。

1.4 农村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部门一般都能够提前一定的时间尺度预测雷暴发生情况。对农村雷电的预报预警应摆在重要位置,但现实中仍然存在气象预报准确率不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畅、气象科普宣传不够等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很多地方偏僻的地方缺乏交流和沟通,对外获取有效媒体的雷电预警信息不畅,极易遭受雷电事故。

2 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2.1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我国是雷电灾害频发地区,每年近万次的雷电灾难发生,造成几千人的人员伤亡。据统计,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到上百亿人民币。防雷减灾工作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有充分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其巨大危害。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雷要求,采取科学防雷措施,杜绝雷击灾害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因雷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及防雷对策

鉴于农民文化整体水平较低,不能用有效的知识和方法来自身防护,防雷知识就要宣传进入农村,尤其在偏远山区。由于这类地区农村交通、通信不发达,农民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需要做很艰巨的防雷宣传和教育普及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曾表示,要争取使科普知识更加通俗化,让公众能读懂、能听懂气象科普知识。据此,气象部门的科普宣传需要更加努力,让老百姓真正懂得保护自身。

2.3 安装防雷设施

农村住房一般都是以盖二层或三层砖混结构,虽房屋较矮,但农村地域较大,农村房屋处于空旷地带,或者是地势较高的山头等地方,及其容易遭受雷击。因此,在农村建房要求其能安装避雷装置以防御雷击。目前农村建筑物使用的防雷装置,主要分为避雷针和避雷带两种。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材料规格:针长1m以下,圆钢直径要达到12mm,钢管直径要达到20mm;针长1~2m,圆钢直径要达到16mm,钢管直径要达到25mm。单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为避雷针高度的1.5倍。

2.4 加大对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村在防雷减灾方面,村民一般选择地势较高的坡地建设房屋,这些地方往往是雷电频发的地方;建筑不完全符合国家防雷规范的标准。房屋相应的防雷设施建设跟不上。绝大部分房屋未安装防雷裝置。在房屋内部,到处是横七竖八、乱拉乱扯的电源线、电话线和电视线,一旦雷电直接击中或感应到雷电流,高电压的电流、磁场将顺着线路涌进室内。在农村,相应可以推广各种投资小、见效快、性能好的防雷装置和技术方法。还可以向地方政府争取资金,加快雷电监测网建设。

2.5 做好雷电灾害的监测预报

农村基层职能机构要建立预警预案。采取快速、及时、高效的应对灾害措施。为此,需建立具有综合会商决策功能的现代化危机管理决策体系。还要发挥智囊部门的危机预警作用,为危机决策提供信息。提高政府机构具体应对各种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应急平台。各级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必须遵循“安全要首位,预防要第一,教育要先行”的原则。根据雷击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必要的防护等级,按现行防雷技术标准设计、建设直击雷防护装置;做好人员的教育,懂得防雷常识,加大投入,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需要广大社会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叶爱华.枣庄农村雷电防护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98.

[2]曹兴锋,安学银,于艳敏.大监自动气象站一次雷击故障的分析与排除[J].山东气象,2009,29(3).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第5篇

十堰市张湾区商务局

编 制

前 言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我局全体职工进行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大力普及防灾应急避险知识,并适当开展各种防灾减灾安全演练,不断增强我局全体职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全体职工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经我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了“张湾区商务局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和应对措施”,本措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应对地震、火灾这两种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知识,对我局全体职工的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地 震

地震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动,是一种自然现象。震级表示的是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5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在花岗岩中一颗2万吨级黄色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多倍。震级大的地震破坏性极强,所以地震又被称为“群灾”之首。

一、地震前兆

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人们把这类现象称为地震前兆。除了专业地震监测获得的千兆信息外,自然现象中可能出现的地震前兆有:

1、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天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够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第6篇

随着汛期降雨天气增多,XXX落实“四项措施”搞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首先,通过“飞信”平台及时给各村发布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其次,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隐患排摸,落实防范措施,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

学校自然灾害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第7篇

(一)概述

由于地震、泥石流、台风、龙卷风、洪水、雷电、暴风雪、高温等不可抗力灾害发生时,学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学校对这些常见自然灾害有足够的认识,在学校硬件建设上有所考虑,并对师生进行了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一般来说,这样的事故引起的损害都不会特别突出,或者说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能够将损失程度降低到最小。因此,各级教育部门要多措并举,学校各级管理部门都要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经常对全校师生进行防灾减灾思想教育,经常性地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对各种常见灾害发生的原因、后果、防灾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进行讲解和示范,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防灾救灾演习,这样不仅可以使部分灾害消于无形,而且还能在灾害不幸发生时,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因此,教育部门和气象部门还应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及时向学校发布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方面的预警,要快速地把有可能出现的灾情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所学校。另外,要努力提高学校师生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教育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密切合作,随时关注气象变化有可能对师生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发放气象防灾宣传活页、气象防灾宣传册等,教会学生如何防险避灾、自救互救。

我们选编了部分案例,希望能给校长和老师们一些启示。

(二)安全知识 1.雷电灾害与防范

雷电是大自然中静电放电过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人建筑物内。(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外出。

(11)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遭受雷击后,有一部分呈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也往往是一种暂态现象,通常称为雷击“假死”。辨别的方法是观察受害者的身体是否出现紫兰色斑纹,若未出现,说明还未真正死亡,应迅速就地抢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法。对雷击导致“假死”人员的抢救,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切不可半途而废。

(12)据有关专家介绍,出现雷击事故后,最好对被击伤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13)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14)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15)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

2.地震灾害与防范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灾害现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平均每天13700多次,被人们称为群灾之首。

(1)学校之防震措施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传防震常识,并教会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①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②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③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④地震时如在室外,应远离建筑物。

⑤地震时如在行驶的校车上,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2)地震来临前的征兆

①动物异常:大量蛇爬出洞迁移;家禽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

②地下水发生异常:例如震区的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由苦变甜,由甜变苦等。

③出现地光和地声:地震前的很短时间里大地常会突然发生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还可能发出轰隆隆的或像打雷般的巨响。

④大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聚然增温或酷热等等。

⑤大自然的报警: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

⑥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的话可达到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把这称为前震。

(3)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①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走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②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③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④如果在实验室内,应立即熄灭正在使用的明火,关闭水、电、煤气,处理掉正在使用的有害药品,选择就近的实验桌下、矮柜旁、内墙根、墙角作为避震空间;远离玻璃、避开悬挂物、离开药品柜,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口鼻和头部。

⑤如果在礼堂和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内,要听从现场老师的安排,就地蹲下或趴在座椅下,用书包、衣服等护住头部,避开吊灯等悬挂物,避震1分钟左右,紧急疏散。

⑥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⑦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⑧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该做到的是:

★尽量把双手从压埋物中抽出来,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消除口鼻附近的尘土,露出头部保持呼吸通畅。

★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悬挂物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利用一切可用的东西,如敲击物体等求援。不要盲目乱喊,保持体力。

★要尽量向空气通畅(有光亮)和有食物的地方移动,以备长时间坚持,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4)怎样救助被埋压人员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救助被压埋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②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③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④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⑤对于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⑥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⑦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5)避灾自救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作出判断最重要。高层楼下,电梯不可搭,万一断电力,欲速则不达。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作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震时开车太可怕,感觉有震快停下,赶紧就地来躲避,千万别在高桥下。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3.热带风暴灾害与防范

热带风暴经常发生在沿海地区,同时引起狂风、暴雨、巨浪,对沿海城市设施、出海船只和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怎样减轻热带风暴对人自身的危害呢?

(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

(3)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照明灯具、雨具及必需的药品,预防不测。(4)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通畅。

(5)热带风暴到来时,要尽可能呆在室内,减少外出。(6)遇有雷电时,要谨慎使用电器,严防触电。

(7)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在出现洪水泛滥、山体滑坡等危及住房安全的情况时,要及时转移。

(9)风暴过后,要注意卫生防疫,减少疾病传播。4.龙卷风灾害与防范

龙卷风是一种威力非常强大的旋风,多发生在春季。龙卷风往往来得十分迅速、突然,还伴有巨大的声响。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把所经过地区的沙石、树木、庄稼,甚至海中的鱼类、仓库中的货物卷人高空,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极大。在龙卷风袭来时,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呢?(1)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4)龙卷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

(5)乘坐汽车遇到龙卷风,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5.洪水灾害与防范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6.暴雪、冰雹灾害与防范

暴雪、冰雹比较常见,虽然不一定会形成灾害,但也应注意保护自己:(1)暴雪天,要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冻伤。

(2)下冰雹时,应在室内躲避;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砸伤。

(三)应急预案 防暴雨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针对夏季多雷雨的特点,依据国家和市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成立组织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行政校长任副组长。(2)防雷安全宣传教育:

防雷安全全校集中宣传教育工作,主要由X X负责;分班宣传教育工作,主要由各班主任负责。防雷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中小学生如何防雷,包括室内、室外如何“避雷”’打雷时应该往哪里躲,被雷电击中后如何抢救、自救、互救,等等。防雷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形式有集中宣讲、挂图、发放资料手册、知识竞赛等。

人身防雷击措施: ①室内预防雷击

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雷雨天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人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②室外避免雷击

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线。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大树、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人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要远离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要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在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杠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在校内手中不要拿金属器具,发现雷雨天气要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躲避。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3)防雷装置:

积极配合气象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按规定对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安装防雷装置,并接受定期检测,及时维护。主要由校长负责。

(4)防雷应急处置:

①校园上空暴雨、电闪、雷鸣即将发生时,X X老师应当切断校园内包括微机房、远程教育室、各教室、各办公室等在内的一切电源。

②各班主任应当召集、通知正在室外活动的学生安全地回到教室。未经校长批准不得擅自放学。

③雷电正在发生时,应当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滚雷)窜人室内造成危害,不得打电话、手机,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水管)及门窗等容易被雷击中的地方。

④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各生物老师以及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学生自救或互救。

⑤发生雷击伤害事故后,不管现场有没有临时急救人员,都要立即拨打120,让专业医生组织抢救。并通知受伤学生的监护人马上赶赴现场或医院。

(5)防雷报告制度:

①后勤X X老师每月检査学校防雷装置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可能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时,要及时报告校长,由校长向上级报告。

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第8篇

邳州市地貌分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4种类型。该市介于黄淮之间, 属于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全年多偏北风, 年平均风速2.2 m/s, 日照和雨量充足, 年平均气温13.9℃,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18.6 h, 年平均降水量867.8 mm。优越的地形和丰富的气候资源有利于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产, 但邳州市气候年际变化大, 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 给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邳州市的夏季 (6—8月) , 天气炎热湿润, 降雨集中, 多雷雨, 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9 d, 暴雨又常常引发洪涝发生, 每年雷雨灾害给农村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严重。现通过对徐桥镇雷击事件的调查分析, 探讨农村防雷的安全措施。

1 雷灾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2009年8月29日下午, 安徽省徐桥镇桥东村黑松林屋场的7位农民在稻田里喷洒农药, 大概17∶00, 天气骤变, 黑云密布, 暴雨倾盆而下, 同时伴着大风和雷电, 正在田间劳动的几位农民来不及回家, 急忙来到田间唯一一间小木屋躲避风雨。小木屋临池塘边搭建, 地势低洼, 周围空旷, 在这种强对流天气下, 形成一雷击通道, 直击木屋, 并且击中屋内避雨的7人, 造成6死1伤。

经现场勘查, 此小木屋是一农民为看鱼塘搭建的。木屋靠近池塘边, 地势低洼潮湿, 周围空旷, 没有其他建筑物;鱼塘四周平坦, 木屋相对较突出, 木屋面积较小 (约3.5 m2) , 高约2 m。在事故发生前已经降雨, 木屋水汽充沛,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雷击通道, 击中木屋, 传导至木屋内击中7人。由此可见, 雷雨天气来临时, 在尖耸、孤立的低矮无防雷设施建筑物里避雨是导致事故的原因[2]。

2 农村雷电防范措施

随着邳州市的发展, 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城市防雷工作有了明显增强, 而农村防雷工作仍面临着严峻考验。徐桥镇雷击事件发生后, 引起全国各级部门的重视, 邳州市政府也据此加强农村防雷措施, 特别是在野外劳作的农民, 加强学习野外防雷知识, 必要时自救和他救, 减少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2.1 政府及气象部门扩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

灾害性天气预警是气象部门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 准确无误的灾害预警是减少灾害损失的保障, 是各级政府部门对灾害实施应急处置、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是人民生产生活的依赖[3]。为进一步扩大气象部门灾害预警范围, 完善预警应急体系, 增强政府和民众以及偏远山区对灾害预警的重视, 在电视台、电台天气预警、短信12121、网络平台基础上, 邳州市政府又下发文件, 要求26个乡镇、防灾指挥部和各中小学配备气象灾害预警电子屏, 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2008年7月11日, 市政府决定在全市486个行政村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 由村支书兼任信息员, 使灾害性预警深入民心。

2.2 加大防雷科学宣传

大多数农民至今还在用迷信思想来解释雷电现象的发生, 而不懂得用科学知识解释雷电, 更不会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御。在农村还有很多尚需完善的方面, 比如交通欠发达、教育相对落后, 针对农村防雷减灾的政策还不够重视, 缺乏防雷宣传教育[4], 大多数农民连最基本的防雷避灾知识都不懂, 一旦遇到雷电就不知所措。据雷电灾害资料统计, 由雷电灾害造成伤亡的绝大部分是农民, 且大都是在野外劳作或在基本无任何防雷措施的棚屋大树下避雨遭到雷击的。

2.3 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

接到雷电天气预警, 需外出人员应及时取消外出计划, 尽量呆在室内和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因工作需要在野外的人员或在空旷田间劳作的农民, 外出时应及时了解天气预警和当天天气预报, 在雷雨到来之前应撤回到安全地带, 尽量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如遇雷雨大风, 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和开敞篷拖拉机冒雨狂奔。

2.4 户外人员注意及时防御

进入“三夏”农忙时节, 农民在田间活动的频率增高, 在雷电交加时, 如果感到头发有刺痛感或头发竖起, 这就是雷电将至的征兆, 正在农田干活或空旷地方来不及回家的农民应立即蹲下, 穿上雨衣避免淋湿衣服, 不要去撑带金属杆的雨伞, 要马上丢弃干活用的金属工具, 还要摘下身上的一切金属物。

摘要:通过对雷灾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提出了雷电防范措施, 以期提高农村防雷意识, 科学防范雷灾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于东海, 翟玉泰, 杜建德.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及对策[J].广东气象, 2007 (B12) :133-134.

[2]戎正钢, 百雪波, 李金槐.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分析与预防[J].临沧科技, 2006 (3) :32-33.

[3]李彩莲, 苏长年, 杨东宏, 等.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建议[J].气象软科学, 2008 (2) :32-34.

冰雪灾害催生防范与应急机制 第9篇

从此次南方冰雪灾害大面积损害的严重程度上来看,可能不亚于1998年的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且远远超过2003年的“萨斯(SARS)”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雪,在许多人印象里曾是那么浪漫、美好,但泛滥过度而成为灾难的雪,就很不妙了。一场雪灾便产生如此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主要是出乎预料或猝不及防。这多少与传统思维和大众心理存在着某些内在的联系。比如大家一般都倾向于认为:防范冰雪灾害是北方地区的应有策略,而与南方地区,尤其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似乎关系不大。早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就确定了淮河以南地区不建设配套供暖设施的生产、办公和居住建筑。

由于当时资源条件和财力的限制,50多年前的规定是在不得已情况下被迫做出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近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的福利保障和生产、办公、居住水准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重新规划。笔者以为,我们已经到达一个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对有实际需要的地区和建筑提供供暖防寒设施的新的历史阶段。

因为事实上,以上海、南京、杭州、长沙、武汉、南昌、合肥、南宁为例,这些地方,即便在没有冰雪灾害的情况下,冬天也经常遇到阴冷天气,所谓“湿冷”,一直让北方人闻之颤栗。而对于一部分身体虚弱的人口而言,阴冷多风、多雨的天气也是相当难熬的。

这次寒灾发生后,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分赴各个灾区慰问,各地政府及时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冰救灾;媒体和一些民间组织纷纷号召大家解囊捐资,支援受灾群众。受灾地区军民则奋力自救。应当说,这一切一切卓有成效。但我想到的是,待这次冰雪灾害过后,中央政府是否能够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南方地区的供暖防寒问题,尤其是如何建立起一整套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建立包括直升机、救生艇、破冰船、机械或能源动力雪橇、推雪机、冰上专用机动车、化雪和融冰机械、热风机、防寒帐篷、雪地餐车等各类设施在内的冰雪灾害救援系统。

同时还应当逐步建立起社会公众救援体系,通过社会公益性网络,平时注重防灾和救灾知识的普及和资源的积累,当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动员和宣传,获得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援助,以补充政府救援体系的不足或空白点。

我们还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经济学(尤其是冰雪灾害)的专项研究,通过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策略与相关公共政策,出版一大批普及防灾和减灾知识的小册子。

当代较为系统地研究灾害对经济社会之影响的学者是Ted R.Brannen(1954),他对1953年得克萨斯经历的大灾难进行了研究。随后,Howard Kunreuther和Elissandra S.Fiore(1966)在他们合作发表的论文中明确地提出Economics of Disaster(“灾害经济学”)一词。第一个深入地研究灾害主题的经济学家是JackHirshleifer(1966),他分析了西欧1348-1350年经历的黑死病大爆发对经济的短期与长期的影响以及灾害与恢复问题,其研究成果有效地激励了更多的经济学家更加深入地探究这一专门领域。

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灾害对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防范灾害或者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或危害。从表面上看,与一般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所不同的方面是,自然灾害经济学所研究的并非如何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而是追求如何使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化,当然,其内在的基本逻辑仍然是一致的,即始终追求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最优化目标,其特定目标对社会所起的实际作用依然是积极的和具有正面效应的。

上一篇:申报“五星连心”党建工程下一篇:进场施工人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