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反思

2024-07-26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反思(精选8篇)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反思 第1篇

我校德育教研组在20**年独立承担了一项课题,关于德育品德教育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惑,比如: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礼节礼貌等诸多基础性问题。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个人品德的要求、理论学习的理解、教育的动力、接受能力的下降都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极大的关系。

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反思和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精神不够,引起生源素质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职业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与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3)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4)不排除部分学生有“读写困难症”。国际上有研究认为,此症并非疾病,也不是学习者智力低下或不健全,而是对常规教育的读写理解方式不能适应,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就是读写困难症者。此类人可能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解决此类问题后,常常显示他们特别聪明或具有创造力。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多年,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从时代发展总趋势来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根本。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全面素质结构中占有首要地位,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德育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状况如何呢?我们遇到哪些实际困难?进行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有效地教育改革尝试呢?这里我依照我们学校的德育课题研究和学生的现状为例,分析一下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有水平

在宏观方面,他们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在我校组织的在校生问卷调查中,90%的同学能经常收看、收听新闻,阅读报刊,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取得的点滴成就而欢欣鼓舞。88.%的学生能在听到国歌时,心里感到很自豪。86.5%的学生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也有52.9%的学生对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表示满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及基本观点上的态度主流是好的。但他们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仍不可低估。

在人生观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我们做的调查可获知,70%的人认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应该把真正的友谊放在第一位,另有19.3%的人认为应该把温暖和睦的集体放在第一位,两项加起来达到89.3%的比例。在回答“对你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一问题时,39.3%的同学选择了身体健康无疾病,38.2%的同学选择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有34%的人认为在精神生活中最看重正义与诚实。在物质生活中,最看重家庭温暖和睦的有63.4%的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职专生,越来越实际,例如:在学习动机上,71.2%的学生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在选择职业原则上,29.3%的学生把与自己的爱好、兴趣相符合放在首位,25.6%的学生将工资福利好放在首位,18.5%的学生将“同事之间能融洽相处”放在首位。在选择职业种类上,较多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的管理、技术型人员等工作,虽然他们在校学习的是汽修、计算机等操作性专业,但仍然希望将来工作的脑力劳动的成分大些,少动手,多动脑。这一结果既是职专生的择业观,又是其人生观在择业方面的反映。

在道德观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关心集体、遵守纪律、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认同率较高。在问卷调查中,92.1%的学生看到学校里的水龙头开得“哗哗”做响而没有人管时会立刻把它关上。95%的学生能做到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88.9%的学生能做到遵守各项校纪校规,懂得自我约束。91.8%在学校集会时,即使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也不会扰乱秩序,干扰他人。93.6%的同学能做到谈吐文明,待人接物注意礼貌用语。

在职业观方面,现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显示出其特殊性。过去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有重视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不太重视物质因素的特点,他们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与自己的能力、兴趣相符,能否实现自我价值。而当代的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整个社会环境的熏陶,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择业时把什么放在首位,36.9%的人选择工资福利待遇,23.1%的人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兴趣,16.9%的人选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的协调,13.8%的人选择发展余地大。比如在今年07级毕业班安排实习时,汽修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安排实习时仍然挑挑拣拣,维修站工作量大不愿意去,嫌累,活少的维修站不想去,嫌闷。对我们老师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劳动观念,健康的职业品德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二)现行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制约因素和困难:

第一,传统的教育观和文凭热的压力,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出路无外乎两条:一是勉强考个高职,实际上对他们来说很难,一些文化课他们有的放下好几年,初中时基础就差,有的学生甚至说初三就不上学了,是家长逼着来上个职业中专,将来有个工作就行;一是直接就业进入社会。

在我国,应试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读书做官”、“读书成才”是传统社会深入人心,获得广泛的社会理解。中等职业学校本来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的,但现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文凭压力,不得不使一些职业学校办起综合高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一个是“辅”,一个是“主”;一个是“面子”,一个是“实力”,表现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就是重智轻德。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就业形势较好,毕业后能顺利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是否能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呢?回答是否定的。他们跳出了应试教育的包围,却又陷入了应聘教育的怪圈。

第二,激烈的就业竞争和重技能的用人标准的制约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学历层次不高,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呢?用什么去和那些本科生、研究生一比高低呢?那就是技能。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重理论、轻操作,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却是眼高手低,一遇到实际操作就傻眼,即使让他干也会因为自已的文凭层次高而不安心工作,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顾虑重重。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不深厚,但对于许多岗位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的技能娴熟,一到用人单位马上就能上岗,适应性很强,工作也很安心,颇深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看重学生技能等级的高低。一个很好的例证是:我们学校凡是在汽车维修、汉字录入、键盘输入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每年几乎都是第一批被用人单位录用。在这种招聘标准的指挥下,学校为了使学生在竞争中取胜,将技能放在重要位置也就显得十分自然。学校抓技能、任课教师抓技能、班主任抓技能、家长抓技能,在这种全民抓技能的氛围中,难免出现“重技轻德”的弊端。

目前,多数领导和老师已经深刻认识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重文凭、重技能的用人制度,一时也是矛盾重重、顾虑重重。

第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及长期形成的社会刻板形象的制约

按照专家的说法,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禁条”,因此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具有约束、禁止的功能。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肯定有约束或禁止青少年的一些言行的内容,而青少年在未理解这些禁止和约束的公正性与合法性之前,极易滋生逆反心理。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其他素质教育相比,在如何令学生信服这一点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

学生及社会对思想道德品质内容长期形成的社会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人们印象中,思想道德是空洞的教条和说教,德育教师是矜持、刻板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很多人认为德育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思想。教师天天面对不爱学也不会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兴趣都失去了。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学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开展。

第四,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脱离实际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制约

现行的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仍然过于高、大、空,过于政治化、划一化、成人化、工具化。德育内容也存在着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有的学生反映“教师讲的都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在本次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你认为在校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最大的出入在哪里时,最集中的回答是现实与理论不符合,学校教育太单纯。学校德育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直接的帮助,必然影响其可信性和实效性。

第五,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特点给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带来的困难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从近几年来看是较差的,汇集了初中阶段中下等学生,学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校后不思学习,对自己放松要求,轻则得过且过,自由散漫,重则打架闹事,违纪违法,给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更为突出的是,有一部分学生是关系来的,认为自己的表现好坏无所谓,毕业后不愁分配不了。学校维持办学,对于这些学生在校表现较差却能首先就业的现象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其他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差、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学生,觉得自己表现再好也无望在毕业后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不思上进,学习没有劲头,通过近几年我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发现,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学习的劲头反而不大。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尝试(个人观点)

第一、贴近现实生活,把握职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几经调整、修改,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今年的暑假山东省要进行德育新教材的培训,对我们德育教师来讲是个利好消息,相信教材经过几年的运用和调整,会更加适合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符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但现行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还没有充分、完整、准确地体现时代特征,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贴近现实生活、把握职业特点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增减。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势必会使这门课失去蓬勃生机,甚至会陷入困境。一些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已明显具有陈旧性、脱离实际性的内容,如果仍然照本宣科,向学生强行灌输,势必使学生口服心不服、当面服背后不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层次等条件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老版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一书中,关于经济结构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大,而且难点多,“财政和税收”、“银行的储蓄”、“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权益”、“当代世界市场”等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陈旧内容,希望这次新教材的变动能更贴近中职生的实际。同时也要根据各不同学校的职业特色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学科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有关国家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等方面的内容,在《职业道德》中应侧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搞活教学形式

德育课由于其课程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行必须考虑到几个很重要原则或思想。

1、主体性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其主体性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尚处于一种未定型的有待开发的状态。如果任其自发发展或施以应试教育,就很难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动适应和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合格公民。引导、保护、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中学德育课教学的目的性原则,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

学生的主体发展是依靠其个性素质全面发展来支撑的。因此教学将主体性教育目的寓于个性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中。一方面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依据现代社会对其合格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诸内容、诸心理要素和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协调发展;并与其他学科协同一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

在讲述关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经济学基本知识时,我就结合学生对商品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规律,学生自己讨论、出结论,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德育课教学就要依据当代中学生的身心、思想特点及其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识与能力、观点与方法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也适度结合时政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生活实际,以及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理论观点,分析实际,指导实践。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交往和社会实践,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获得协调发展,而且能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律性等主体素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们学校在这一点做过一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曾经要求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连续几周内,在同一个地点观察某个商品的价格情况,做好纪录,最后画出价格波动的曲线图并对其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学生都能理解价值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还要求学生制作手抄报,根据要求摘录新闻报道,讲发生在身边的哲理故事,模拟招聘现场等等。我们发现一些平时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好,在各种课内外的体验活动中,许多学生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获奖、第一次表扬、第一本荣誉证书、第一声肯定、第一次掌声……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开始发现自己都不曾了解的潜能,开始挖掘埋藏在自己身上的“财富”。很多学生在学校实现了“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的人生转变,开始了自信、健康、阳光的生活。

第三、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制度成为中学德育课教育评价的唯一方式,德育课成了一般的智育课,教师考条条,学生背条条,一些学生在卷面上答得头头是道,而行动上却是南辕北辙。这样的考核结果必然是不符合实际,无法让人信服的。

德育课是公民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评价目标上必须有学生的认知、情意、行为三个领域的目标要求。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水平。在评价功能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等发展性功能。在评价手段上,要从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这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评价方法上,要变过去把学生作为单纯的被评价对象为评价的主体,由过去的教师一方评价,变为学生本人自评,其它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助评”,班主任综合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职业学校自从实行学分制以后,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本学期我校先后举行了时政知识竞赛、雅文诵读比赛、乒乓球比赛、感恩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形象。

同时,德育教研组教师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学生的市场调查报告、新闻报刊摘要、手抄报的制作、哲学小故事的编写、社区调查,都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方法,按一定的分值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

2、 突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的。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培养的学生中大多数将进入单位直接就业,因此,应着重突出其道德品质教育的职业特色,为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为此,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着重于以下几方面品质的培养。

第一、为他人服务,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份职业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但不同的分工往往会影响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向往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寻求能够施展自己才华和职业,是无可非议,甚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职业的选择,既是个人对社会的选择,也是社会对个人的选择。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个人原来的职业理想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自我选择”、“自我实现”,那只能使自己的处处碰壁。

第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如果他们违法乱纪,将直接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因此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遵纪守法中的“纪”包括组织纪律、劳动纪律、行业纪律等要求。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遵纪守法,才能不弄虚作假,才能够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为公。

当然我们不否认,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诚实吃亏,欺骗得利”的现象。要对学生讲明“一时利”与“一世利”的关系,“大利”与“小利”、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与人协作,团结互助品质的培养。

每一个就业的人都要同职业团体内部人员之间、同行之间及其他行业的人员发生关系。这些关系中有些是直接的利益冲突关系,有些是面对面的竞争关系,如何理智地处理这些关系,既帮助他人、利与他人,又能发展自己,确实是我们的学生最需要学会的。过去都说“同行是冤家”。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在今后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任何人靠自己的单打独斗终将一事无成,甚至无法生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团结协作,并不排斥公平竞争。但竞争不能建立在贬低他人、损害他人的基础上。

第四、勇于竞争,创新意识的培养。

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业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接受社会对自身的智慧、能力和劳动成果的检验,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克服闭锁心理,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竞争意识还要培养学生不怕承担风险、不怕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培养跌倒了能再爬起来的勇气。同时要教育学生参与竞争,不仅要有勇气和决心,还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创造,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开创新局面。

3、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专业课和技能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学生普遍欢迎的学科,如能抓住这块阵地,进行德育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些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与专门的德育课程有着重大区别。它的重点是专业和技能的教学,教师必须在课程上按照教学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容许教师在此之外占用太多的时间单独讲德育理论。它必须是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空前的机遇期和挑战期。()一方面是政策给予的高度重视,国家史无前例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激增,尤其是随着大中型城市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相应的人才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首先,生源从过去的高分学生逐渐变为基础很差的学生,甚至出现了总分只有几分的学生;其次,生源的变化导致教师难以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育人能力受到挑战,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信念产生怀疑,教师的职业激情、职业信心和职业理想不断受到打击。曾经有不少一线的老教师都经历了从“喜欢上课”到“不想上课”再到“恐惧上课”的过程,还有的教师对于曾经热爱的课堂发出了“上课就像上战场”的无奈感慨。

这是一个社会观念的问题。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应该多读书,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就觉得自豪。这种观念不利于职业教育,应该提倡一个尊重技术的社会风气,不要把工人、干部的身份分得那么低。另外,还要通过制度安排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总之,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应该是比较乐观的,国家政策的倾斜,国家助学金的发放,都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但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职业教育的品牌。要制定必要的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可组成由企业、行业、学校组成的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对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及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避免无序发展。同时,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同步。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的职业教育才会有比以往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学业与市场才会真正接轨。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反思 第2篇

摘要: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编写的,供学生预习、上课、复习及教师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它是涵盖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案导学;优势;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充满生机与活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开放性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我们认为应从学生出发,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逐步取代传统的“教案”,这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反思这两学年的实施情况,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案导学的优势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学生的学案中,第一项就是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教师对本节课的目标设计的阅读,明确了应该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了能力提高的方向,也就是说学生知道了一节课自己该学什么,这样学习起来精力更充沛。学案将教师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学生集中精力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了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教学效果更好。

(二)较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最大梦想。我校班级人数高居不下,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我们更是感到焦急和乏力。学案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导学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课前已做了“教学案”,已学会了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上的讲授就不必面面俱到。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学不会的不讲,巡查指导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把学生的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作为讲课的重点。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性则体现在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也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挖掘灵感,享受教育。

(四)为学生探究问题搭建了平台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

性、参与性。学案将一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将问题作为自己探究的课题,通过阅读、思考、实验、交流等探究手段来初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

(五)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编写学案的本质就是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整合过程。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学案的编写及实施教学,这无疑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挖掘优质学案和实施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处理、“裁剪”教材,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使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也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六)有利于集体备课的落实和打造团队精神

原来的集体备课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仅仅讨论一下,对个别较难的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做不到本学科内的资源共享。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施,实现了同一备课组内部的资源共享,无论是从新课的讲授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还是练习题目的选择、讲解等都经过了同组教师的充分讨论,这就使得集体备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教师在合作备课的过程中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促进了相互的感情,有利于团队精神的打造。

(七)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

一份学案在手,目标明确、话题集中,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可以

丢开课本,便于教师打开思路,全面引申,学生则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使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

(八)可以弥补我校硬件设施短缺问题

数学是我们护理类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学校对文化课的教学设施的投入相对薄弱,而学案编写空间很广。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料、图片、问题、练习题等呈现在学案上,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课件,并且具有保存永久的优势。

二、学案导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案的预习尚需落实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加之学生到了职业学校后升学压力消失,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自律性较差,常常没有对学案进行自学,导致教师在学案实施中遇到尴尬和困境。因此,我们今后必须加强对差生课前预习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兼顾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难度较大

由于学生层次差别较大,学案又是统一的,学案编写过程中,既要兼顾知识的难易程度,又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因此这个把握好“度”的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注意的。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多听取不同层次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意见和建议,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同学学习的需要。

(三)存在限制教师个性张扬的问题

由于实行统一备课,使用同样的教案学案,这样容易造成教师教学风

格模糊的弊端,如何解决资源共享与个性教学的矛盾,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法律教学反思 第3篇

(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进行讨论式教学, 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不能一味讲理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这门课程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 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参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讨论式教学可以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针对刚来学校报到的职校生, 我们可以在课堂设问:如何尽快适应职校生活?针对学生上网, 生活没有目标, 我们可以在课堂设问:当代职校生的理想与信念是什么?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 教师提出要求和思路, 由学生具体策划实施过程,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讨论式教学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 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教育, 学生容易接受。

(2) 精选案例分析教学, 使学生从真实生活中得到启发。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突发事件, 对学生身心影响很大。案例分析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上的应用, 是使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有效性的好方法。教学运用典型案例, 使教育更加直观、具体, 更深刻地引发了学生思想深处的思考。案例的分析学习, 加深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3) 结合社会热点和焦点,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近社会, 贴近生活。教学过程结合一些法制栏目如《道德与观察》《法律讲堂》《每日说法》中讲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相关素材, 使教学贴近生活, 走近社会, 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目标。同时, 也提高了本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增加了学生对热点的好奇心、判断力。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生活化”反思 第4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生活化 教学反思

信息产业的生活蔓延,经济全球化的强势推进,越来越需要语言的支撑,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一大语言,地位日益重要。职业学校学生直接面对就业市场,英语运用能力不断得到重视,随着新课改的推广,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引进并尝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英语教学获得生机,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由于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缺乏经验,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影响了师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现根据本人观察,反思如下:

一、职业学校“生活化”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英语应用性很强,如同汉语一样,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所谓“生活化”,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实际教学中模拟情景,师生、生生如临其境,开展对话交流,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在生活情景中迅速自然的掌握英语的语法知识和运用技能。一改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转换中国式英语,感受英语文化。这一转变符合学习的规律,抓住了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将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英语文化。进而将生活的内在需求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课改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功能。学生学习的潜力得到迸发,主动性不断增强,爱学习英语,会学习英语,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相关语法知识,获得运用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英语文化意识。

二、职业学校“生活化”英语教学的误区

1.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现阶段学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必不可少的重视英语学习成绩,学校、社会考核的标准也是以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可执行标准。职业学校虽说脱离了应试教育的大部队,但是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与学生成绩就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就必然要采用相对应的考试方式。如果选择不当,就会产生冲突,事实上,由于学校当局对考核评价方式研究的滞后,导致了教学生活化引发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这一现象。于是就有人归罪于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本身。学生既喜欢生活化教学方式,又担心成绩下滑带来的副作用,因而学习兴趣出现降温现象。

2.“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误解。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否等同于教学“生活化”,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一线教师缺乏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也无法了解全貌,专家学者的争议影响到一线教师的操作实践。使得一线教师认为生活化的教学观,就是使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生活回归,至于何等的世界就是使教学应当回归的生活世界,却无人予以解答。杜威说:“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于是受此影响,有人针对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主张弱化甚至取消教材的权威性,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教学方法选择上的误用。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教学,高强度的应试训练,使学生成为被支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基础不扎实,英语运用技能几乎为零。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入之后,还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一些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对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误以为生活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人文关怀不够,因循过去的应试教育思想,不肯下功夫准备,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当作旧瓶装新酒,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学生仍然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显然违背了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初衷。

三、职业学校“生活化”英语教学反思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万万不能马虎,生源要比普通中学差得很多,学习习惯严重偏离,英语教学要走出上述误区,教师就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在目前的个别的、零散的经验总结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武装自己,建立一整套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体系,做有系统的研究。改变以往身上存在的传统观念,脱胎换骨,重塑自我,把教学“生活化”这一教学方式扎实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放眼看世界,了解英语文化的丰厚内涵,树立全球意识和眼光,把学好英语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必备技能来高度重视。通过种种手段,选择可行的教学辅助方式,设置符合英语文化的模拟情景,实施师生、生生对话交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为掌握英语运用技能做好铺垫工作。

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反思 第5篇

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那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运用适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是两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也是维持课堂纪律最长久最有效的方法。

如在发动机教学中,要一改以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要在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上体验学习内容的氛围下进行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应注意充分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的整合。学生能充分地与实物、与同学、与教师的对话中学习了起动机的组成与构造,体验了实物的直观优势。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用拆装起动机的步骤来串联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体**论与实践一体化,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有能力的体现。

二、以分组的方式,打破了以往一贯的教学方式,采取了“自主探究,启发教学”的新教法,将日常故障、问题思考、讨论与交流借助实物、探究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主线,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的有机整合,巧妙化解了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步骤逐渐明晰,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现了教学的亮点。在实操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你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案设计深刻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能有效地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值得提高的地方。教学中所举的案例应更加贴切点,应更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应更好地管理课堂。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即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学校的各个部门。我们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学校教学反思 第6篇

1、让学生走近教师。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师,学生只有亲近教师,才能喜欢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乐其道。”为此,上课伊始,我正式地向同学介绍自己,并且让同学们把自己与以前的教师作比较,同时让学生自我介绍,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学生与教师,与同伴的陌生感,缩短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走近老师。

2、让学生走近数学。

密切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因此我不吝惜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中去观察,去计数,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一方面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另一方面在熟悉学校环境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感受数学的魅力。

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多,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是本节课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设计了猜老师年龄这一活动。其次,在猜测年龄的过程中,渗透了朴素的区间套步步逼近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4、拓展延伸。

《花儿学校》教学反思 第7篇

小学语文《花儿学校》教学反思一文中,作者通过在课堂上对《花儿学校》的教学与课后的反思,提出按照“初读知大意-默读提问题-细读解疑问-品读积语言-美读想意境”等五个环节的教学建议。

《花儿学校》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教学时能根据儿童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多读,读出诗歌的韵味,感悟出诗的意境,以及诗歌中作者要表达情感。教学是能用电教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这节教学培养学生诗歌的魅力。

教学时能有清晰思路,能按照“初读知大意------默读提问题------细读解疑问------品读积语言------美读想意境”的思路展开。在第一环节“初读知大意”中,能注重培养学生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文简要概括能力。在第二环节“默读提问题”中,能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第三环节仲“细读解疑问”中,我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可以结合活动与练习中默读课文,讨论交流展开。在第四环节“品读积语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泰戈尔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能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优美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花儿顽皮可爱、活泼向上,读出“我”的天真烂漫,童真童趣!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反思 第8篇

一、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如下方面问题:

(一) 学生流动性大

与其他普通学校相比, 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学生的流动性较大, 这也造成了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持续性相对较差。比如, 新转入的学生之前所使用的教材, 与转入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有所不同。再者, 老师对转入学生的英语基础了解程度不够深入, 这对于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的进度及难度控制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二)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的内容, 主要是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未扩充新的教学内容, 导致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不够丰富。

(三)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突出问题。由于当前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学生因自身基础跟不上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再加上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兴趣不高, 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二、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并开展后续英语教学工作:

(一) 重视因材施教, 缩小不同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学生流动性较大问题, 应该突出“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以缩小不同学生个体英语水平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老师在新学期应该注重对新转入学生英语水平的摸底工作,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深入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切不可“一刀切”。

“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的控制上, 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 制定有所差异化的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内容的难度上也应紧密匹配班级学生英语现状, 以最大化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避免部分新转入的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慢慢丧失了学习兴趣与热情。

(二) 以“微课”教学为渠道, 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微课”教学技术, 是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下所形成的新型教学技术。在当前张家港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中应深入应用“微课”, 以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比如, 在讲课程《A new student》时, 老师就应该事先准备好“微课”教学视频。老师可以将本学期所转入的新学生作为教学案例, 并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融入到微课内容中。比如, 教材内, 有提到“Can you show her around?”老师就可以将校园里的教室、操场、活动室作为素材, 在微课视频中向学生们展示。在制作完成微课视频后, 可将此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中。由于, 微课所需的教学时间较短, 所能够承载的教学内容丰富, 将受到新市民子女学校学生的大力欢迎。

(三) 游戏融入教学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 是英语学习的最好老师。而小学生有着爱玩的天性, 将游戏融入到英语教学课堂中, 能够达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张家港新市民子女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 应注重将游戏融入到教学课堂中。

以译林版三年级《My family》课程为例, 在英语教学中可考虑融入民间游戏“跳房子”。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操场上活动, 事先画好“跳房子”游戏所需的格局, 在各个区域上填上《My family》中所讲解的词汇, 比如family,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pa, grandma, me等等。当学生玩“跳房子”时, 调到相应的格子里, 学生就需要读出相应的英语词汇。通过游戏“跳房子”与课程《My family》相融合, 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让更多的新市民子女学生爱上英语教学。

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待改善之处, 急需英语老师进行深入反思与探究。因而, 在未来的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中, 应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 并从因材施教、应用微课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 提升子弟学校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离不开农民工所作出的贡献。新市民子女学校的持续完善与发展, 是农民工在城市扎根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存在诸多改善之处, 本文以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为例, 进行反思与探究未来新市民子女英语教学的可行发展道路, 以推动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新市民子女学校,英语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冉珺, 周朝润, 杨树兰.谈谈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学硬件设施情况[J].才智, 2014, 01:50.

[2]宋定品, 周朝润, 杨树兰.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材及教学方式现状[J].文教资料, 2014, 07:195-196.

上一篇:药房工作人员自我总结下一篇:小学开学典礼教师简短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