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2024-05-17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精选18篇)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第1篇

关于歌颂民族精神的作文

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中国,历史的代名词。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理所当然的拥有五千年的文明,果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啊!自夏商周到元明清,再到伟大的新中国,这个历史古国沉淀着无数中华魂。向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展示,这,就是“中国精神”!

中华精神是什么?想必在有些人的心中,这个概念是模糊的。

中华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心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和民族价值追求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维系、协调;是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精粹;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灵魂!

仁、智、礼、义、信。君子必守的五常之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孔子,在其传播的儒学思想中,‘仁’为其思想的精华之一,他以身授道,使我们心中长守一个‘仁’字;三国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星――诸葛亮,以其无上智慧,三分天下、助刘备建立蜀国,让我们心迷一个‘智’字;孔融方幼,便知让梨,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礼’字;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钦佩一个‘义’字,商鞅立木为信,曾子杀猪教子,让我们不敢忘一个‘信’字。

但是我中华,单就只有这些榜样吗?当然不!五千年历史长河,多少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人民证明了中华精神!但有一天,我们走向世界,国外的友人问起我们:“什么是中华精神?我们会骄傲的告诉他:‘这就是!’

犹如在《我的祖国》中写的:“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引吭高歌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就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就算曾经被列强蹂躏也永不倒下。新中国的诞生,如今的发展成就,又被世界所瞩目,为之惊讶。

好一个华夏,好一个中华!中华啊中华,你就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看着地图上那只昂首阔步的雄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禁不住,我从心中发出了一声呐喊:“我爱你!中华!”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第2篇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一位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挥动着巨臂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驱散了中华神州五千年的阴霾。中国终于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成功加入联合国。

祖国地图像一只雄鸡,而现在的她的确是一只名副其实的雄鸡,从加入WTO到申奥成功,从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到奥运会一次次的英勇夺冠,都在向世界证实了她的地位,她的尊严。

祖国,您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的人民日益富强,现在您正意气风发,走进了新的世纪。万里长城像巨龙在云中穿梭,跨过岁月的长河,珠穆朗玛峰像雄鹰傲立世界最高山坡。我们的共和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威武强大。

祖国的繁荣昌盛,是上几代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肩负祖国重任,我们要为祖国做贡献,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做的是好好学习。祖国为了培养我们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我们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为了祖国明天的辉煌而努力。请记住:中华大地开遍胜利的花朵不是梦!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第3篇

这里所说的景物既包括具体可见可感的实物, 又包括一些可见却不可感或可感却不可见的自然现象。物体景物存在于宇宙空间, 大千世界由万事万物组成, 二者互为依托。同类事物与不同类事物组合到一起便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景, 反映在语言中, 这些同与不同的物体的配搭组合, 往往成为句际关系的联系手段之一。这里, 我们将从物体本身组合的角度, 谈谈高中生作文 (1) 的景物描写。

一、景物描写的顺序原则

在一段话语组织中, 作者提到几个或几种物件时, 首先要面对一个顺序摆放的问题, 孰先孰后, 谁与谁放在一起, 以及选择哪些物件组合,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在景物组配上的一些原则, 从这些原则又可以看出作者对待这些物体的认识态度与认知喜好。

(一) 事理原则

能够透析事理, 逻辑清晰。事理原则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按照事物或事件在物理时间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排列, 如:

(1) 清静的灰色房檐, 曾几何时房檐的一角挂起一只风铃, 清风拂过, 风铃叮叮作响, 好像是唤醒了在外奔波的人们, 这里还有一个清幽的去处。

(2) 早晨, 一阵清脆的鸟叫使我从睡梦中惊醒。太阳光从叠迭交错的树叶缝里射下来, 整个森林里透出草木的气味, 那是我们人类世界没有的纯净的大自然气息。阳光照在我雨衣的露水上, 五彩斑斓, 好明媚的晨光!我睁大了眼睛细看, 发现周围的一切, 显出各种各样的绿, 由淡到深, 树梢上都挂着雨滴, 好像我国古代寺庙的塔铃。奇特的鸟儿在我头上自由地穿梭着, 它们一定是在忙着找吃的吧?何止呢?有些美丽的鸟站上高枝卖弄歌喉呢。地上各种我从未见过的爬行动物也在忙碌地来回跑着, 它们又在干什么呢?瞧, 那只灰黑色长有触角的虫子正在向洞口使劲地爬, 也许是在觅食, 也许是在筑巢呢。

(3) 那天午后, 好热好热, 没有一丝风, 闷得我特别难受, 伯伯看着我的样子, 告诉我, 别着急, 就要下雨了。伯伯的话真灵, 果然, 没过一会儿, 一阵大风吹来, 接着, 黄豆大的雨点像箭一样浇在地上, 溅出美丽的水花。这样的雨, 在这时足足下了两个小时。后来, 雨停了, 天了慢慢儿暗下来, 一丝晚霞斜照在树梢, 好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二是事物或事件之间蕴涵不能颠倒的逻辑次序, 如前提和结论、原因与结果等, 如:

(1) 月光时明时暗, 远处的灯忽明忽暗, 在月光的映衬下, 我独自漫步在田间小路上, 才感到世界太喧闹, 人世太嘈杂。

(2) 走在路上, 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我弓着身子, 艰难地迈着步子, 风从裤缝里衣角里直往里钻, 身上像是许多小猫爪子搔得痒痒的。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发出“刷刷”的响声, 像在说, 饶命吧。狂风发出尖利的啸声, 像是以狂笑戏弄着杨树的怯懦。

终于来到森林了!里面的世界跟外面就是不同, 树叶茂密遮天, 太阳光根本不能射进来, 脚下是一层厚厚的落叶, 软软的, 走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 蛮舒服的, 我一口气跑了几公里, 沿途见到了许多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植物。

(3) 盛夏时节, 火辣辣的太阳把河水烤得滚烫, 似乎会冒出缕缕青烟, 这时也是小河最迷人的时候。

(二) 类别原则

类别把握能力。依据事物的类别来排布物件的先后次序, 这里的类别既有事物属性的类别, 又有语言形式或语言意义上的类别。

(1) 不一会儿到了街上, 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我们顾不得闻一闻芳香扑鼻的鲜艳的花, 尽管花那样美丽那样引人注目;顾不得闻一闻五花八门的水果, 尽管水果那样诱人, 使人垂涎欲滴;顾不得在各种各样的服装前站一站, 尽管服装的样式那样新颖。我们并没有被这一切所打动, 因为我们明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2) 街头上还到处听到叫卖声:有的卖馒头, 有的卖水果, 还有的卖小吃, 有的摆地摊, 有的擦皮鞋, 这些摆摊的人都把摊摆在人行道上, 阻挡了人们的交通, 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

(3) 这儿不但山美、水美, 而且物产富饶。她是著名的水果之乡, 甜滋滋的甘蔗, 黄澄澄的香蕉, 红灿灿的荔枝……人见人爱。她又是水产之乡, 活蹦乱跳的虾, 张牙舞爪的蟹, 鲜乎乎的鱼, 各式各样的贝……丰富多彩。具有闽南特色的风味小吃脍炙人口, 令人垂涎欲滴。她还是著名的工艺品之乡。

首例提到3类物件, 分别依照花、水果、服装的顺序描写, 相比而言, 花与水果类别相近, 可以相邻介绍, 服装类别相关较远, 可以放在最后。

第二例也是遵循类别分类介绍原则, 相邻类别靠近, 类别越远, 句子的距离越远。

(1) 菊花色彩斑斓, 红的似火, 白的像雪, 黄的如金, 粉的如霞……

秋姑娘来到花园, 看见欣欣向荣的仙人掌亭亭玉立, 高贵淡雅的菊花舒枝展叶, 色彩鲜艳的月季花香味扑鼻, 婀娜多姿的粉豆花秀丽淡雅……个个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的在枝头炫耀自己的美丽。

(2) 刹那间, 夕阳西下处升起了两座金色的山峰, 闪电般的“火蛇”镶嵌在“金山”边, 射出耀眼的光芒。云像变魔术似地变幻着, 一会儿, 推出一头巨型灰色骆驼, 一会儿, 又是一匹飞腾的红色骏马, 一会儿, 成了色彩斑斓的孔雀……

这两例的景物排布主要是从语言形式出发的, 语言结构整齐, 形式对称, 内部类别布局较为明显。

(三) 主次原则

体现把握主要和次要矛盾的能力, 分清主次的话语顺序。如:

(1) 西红柿不但形状不同, 而且色彩斑斓。“幼年”的西红柿披着一身绿袄, 青翠欲滴, 十分可爱。它快成熟的时候就换上了红绿相间的外衣。熟透了更是可爱, 穿着红红的外套。还有那披着橘黄的金纱的西红柿, 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可以把西红柿当做水果吃, 又可以用白糖凉拌吃, 还可以做汤吃, 等等。做水果吃的西红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凉拌吃的西红柿凉丝丝的、甜津津的, 汤吃的西红柿清凉润肺。西红柿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

(2) 夜幕降临, 大街小巷华灯闪耀, 天庆街口, 绚丽璀璨的霓虹彩灯彻夜通明, 建筑物上彩灯齐放, 各广场的彩灯和万紫千红的鲜花更是交相辉映, 把节日的崇州打扮得五光十色, 流光溢彩。

(3) 走在大街上, 你会发现, 一排杨树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 像是等待检阅的战士。IC卡电话亭也早在全市普及了, 只要你有一张IC卡, 便可以随时随地地打电话, 不必再四处寻找电话亭了。要说变话最大的, 那就是群英桥了, 原来污浊的河水早已被清理干净, 现在已经变成了音乐喷泉。

(4) 我们一家4口住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 不到10米见方的小屋, 是我们的卧室、书房兼客厅。房子小, 没有暖气;煤气倒也可以, 最糟的是没有自来水。

这几例都是从主要物件写到次要物件, 从粗略显眼再到细致微观。

(四) 文化心理原则

在“方位描写”中, 前文指出, “天”与“地”同时描写时, 常规的是依着从上到下的次序先天后地, 那主要是从方向性的角度着眼的。这里, 再从景物的角度来看几例天地的排列次序。

(1) 十八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 我降生在河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因此, 我对河北的冬天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从小就特别喜欢天上飘下的“鹅毛鹤羽”。在那雪花盖满了大地的时候, 极目远眺, 屋顶上铺上了一层白毯子, 树上挂满了银条儿, 山顶的白雪看起来像睡着了的天鹅, 整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记得小伙伴们最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 在这样的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那欢乐的嬉笑声至今萦绕于耳, 它伴随我度过幸福的童年。

(2) 早晨, 出来看看雨景吧。无边无际的雨帘随风斜挂, 晶莹剔透。噢, 这或许是仙子从天上垂下的珠帘吧!景物在它的背后, 模糊了轮廓, 蕴蓄着抒情诗的韵律;饱蘸着水墨山水画的美。远望枝头, 鹅黄嫩绿;近看梢上, 雨润新芽。真是一夜春雨, 万木争荣, 这缀满枝头的新叶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给大地带来了浓郁的春意!

这几例分别是写天上的景物和地上的景物, 从天上写到地面。在汉族人的文化原则中, 至高无上的天是摆在第一位的, 地是第二位的, 这不仅反映在汉语的词语和某些熟语组合中, 如“天地”、“天地乾坤”、“天地君亲师”, 而且在话语组织中, 如果同时描写天和地, 常规的原则就是先写天后写地。从方向性原则来说, 这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方向原则, 但从景物描写的顺序来看, 我们认为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上的价值原则。

(五) 语言形式原则

主要是词语、句式的排列顺序把握能力。如:

(1) 路旁, 奇花异草, 奇峰怪石, 他视而不见, 投以白眼。

(2)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 这, 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 正是脉脉书香。

这几例的景物排列, 无论是事物景物还是地点景物, 除了受到某些其他原则如主次原则等的影响外, 主要的是依据语言形式上的原则:短形式在前, 长形式在后。

语言上的对称特征往往也是形成景物组合的因素之一。

(1) 纷纷雪花落于身上, 左手是观象台的古老, 右手是长安街的现代;左手是白塔的红墙绿瓦, 右手是中关村的车水马龙;左手是历史, 写也写不完的荣辱兴衰, 右手是未来, 说也说不尽的辉煌愿景。

(2) 柳树的绿荫越来越浓了, 给人以凉爽;花朵以最灿烂的笑容谢幕, 一个个青果挂满树间;河里的鱼也大了, 迎着朝阳翻滚着灵巧的身体。

(3) 冬天在天空里抖抖身手, 一片片雪花落下, 树白了, 山峰白了, 田野白了, 村庄也白了。

(4) 噢, 那高山上有丛生茂密的树, 那水里有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鱼, 那绿油油的草里有美丽多彩的绽放的花。

二、景物与视点的关系把握

视点是人们观察事物时所居处或所依据的角度位置, 视点既有客观性质的, 又有主观性质的, 比如人的心理的视点, 文化的视点, 等等。视点是表述者在观察事物时的“筛选点”。在任何文本中, 作者在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描写时, 都会涉及一定的对象。偌大世界, 千姿百态, 景象万千, 究竟选取哪些对象来描写, 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它既与客观世界本身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密切相关, 更与写作者个人的知识喜好、生活阅历、情感倾向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就牵涉到我们所说的“视点”与“选视点”的问题, 选甲不选乙, 取丙舍丁都或多或少地牵涉到写作者的许多主观心理。

高中生的作文, 在描写客观世界的景物时,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对“风”、“天、花”等意象似是情有独钟, 无论是单独出现, 还是组合出现, 出现频率都要比其他自然景象高一些, 看以下例子:

(1) 干燥的风吹动路旁的树, 我的等待被阳光拉成阴影, 我心中有某种渴望, 像怪物像女神也像祖母一样。

(2) 春天, 雪水里孕育的春天, 清新的露出你的笑脸, 化作柳叶, 吐出一丝丝绿;化作春风, 吹醒一颗颗心;化做一缕缕阳光, 催开热烈的花朵。

(3) 春天留下绿色的种子, 夏天用温暖的怀抱滋养着一棵棵柳树、一团团花朵、一池池春水。

(4) 如果你还觉得不够, 那么, 让自己飞翔, 化作一只苍鹰, 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

(5) 空中飘雪花, 一朵一朵优雅的落下, 绽放出那绝世的美与温柔。

(6) “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苏子有意气, 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 但他仍意气风发, “侣鱼虾而友麋鹿”, 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在我收集的近百万字的文本数据库中, 在描写风景的文字中, 被高中生关注的景物的意向是多样化的, 但又是集中的, 其中排在前几位的景是天 (空) 、风、花、水、山、月等。这和成人世界的关注点是一致的。

三、景物视点与景物描写基本原则的关系

在高中生作文中, 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与方位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原则大部分都是相同相通的, 这主要体现在主次原则、语言形式原则、类别原则、文化原则、方向性原则及综合原则等特征上面。文本中, 高中生并未有许多笔墨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面, 但对少数自然景物的“天”等意象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这既与描写的客观环境有关, 又与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认知喜好及某些心理因素有关。这与文本对整个自然景物的描写顺序原则是一致的。

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显著性原则 (主次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类别原则、事理原则、文化原则、语言形式原则。而这些原则的综合体现也是各个对象描写时常有的现象。常规情况下, 被描写的对象遵循显著原则、方向原则、类别原则及事理原则等非语言性原则, 但当这些原则受到某种另外原则制约时, 比如语言形式原则等, 后者也会反过来制约前者。

注释:

(1) 本文引用中学生作文例句, 均出自2000年部分省市高考作文选。

参考文献

[1]陈玉成.点击高中作文教学现状[J].中学语文教学, 2005, (12) .

[2]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 2002, (1) .

[3]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世界汉语教学, 1999, (4) .

[4]何永康..直面高考满分作文[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6.

[5]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第一版.

[6]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J].中国语文, 1994, (3) .

[7]宋彩霞.高中生作文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 (5) .

[8]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第一版.

[9]吴应天.文章结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第一版.

谈高中作文描写技巧的培养 第4篇

一、个性刻画,避免脸谱化

对高中学生而言,描写景物和事件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而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描写方面,明显地缺乏个性和深度。这也是学生作文平淡无奇和没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是高中作文最重要的一项写作技巧,也是一般记叙文和其他文体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描写功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很好地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能够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借鉴最有效。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如此。而在文学作品中,以描写取胜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说,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特色,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堪称登峰造极。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以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在这里,教师所要强调的是,在人物描写上,要拒绝脸谱化,不要一做好事就给人一个“红领巾”、“雷锋”的模样,只取其神,不取其形。这才是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作品中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贼眉鼠眼。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

总的来说,高中学生在作文的描写上必须突出个性特征,必须要让肖像描写渲染人物的性格,并能够提升人物在文本中的清晰度。正如郑板桥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只有保持自己的个性描写,才能描写出成功的人物,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二、善于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如果说,人物描写是从大局着手,让读者了解作者所创造的人物特点,那么细节描写,就是升华人物内心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事件的描写,细节都是绝对成败的关键。《红楼梦》中,作者花大量篇幅写药材清单,不是浪费笔墨,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来凸显荣国府的奢华生活。也就是说,局部的细节描写,对文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细节描写,当做一个专项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中,发现作家进行细节描写的奥秘,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如鲁迅就很善于“画眼睛”,他曾在《祝福》中十四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在《阿Q正传》中,着重描写阿Q头上的瘌疮疤;在《少年闰土》中,重点刻画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孔乙己》中重点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描写技巧,就需要在写作中,寻找最有效的“细节”和“局部”,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课堂中,开展以“从一个细节认识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细节,描写自己的同学,用一个局部表现出同学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思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写作眼光和写作切入点,最终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眼光锐利,见解独到

一般来说,好的描写会抓住事物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事物情状和文本内涵无关的其他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就很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就很难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好的文章,而这也正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千篇一律现象的根源所在——没有个人想法和观点,按照大众思维行文描述。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想深度,以提高描写的深度和广度。

1.观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如某省高考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要从整体上解读命题者的意图。首先“总有”说明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怀有期待,其次,“一种”是量词,强调的是“一种期待”而不是各种期待的集合体,再次,“期待”是叙事的重心,“期待”既不是理想,又不是梦想,而是要强调“等”。

又如江苏高考命题作文《拒绝平庸》,也是如此。学生首先必须要考虑“什么是平庸”,“什么是不平庸”,不能人云亦云。此外,要考虑“拒绝”怎么阐述,是抛开一切平庸,自命清高,与世隔绝,还是有选择地予以“拒绝”。这些思考是保证文章内容叙事广度的基础。

2.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这部分是保证文章深度的关键。看学生的作文创作是否有可读性,就要看其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一样以《拒绝平庸》为例:学生要思考的不是其他人都一样,而是我与他人不一样,而是要思考“我的不平庸”能否反映出社会或者某一个群体的渴望或者期待,能否将个体体验上升到群体性的体验。

3.提出见解的独到性

这也就是要强调学生作文的个性,强调自身的独特视野和思想。这部分其实就是综合前面两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升华。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描写技巧训练,在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去提炼要表达的思想,然后用完美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将所写的人物、景物、故事真实、完美地表达出来。当然,培养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应该是教师时刻铭记的,毕竟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才能进行更为真实独创的描写和叙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225500)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第5篇

冬爷爷渐渐来到,但太阳公公依然费力地贡献出它的温暖。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回家,准备回家大吃一顿,打开家门,妈妈已坐在餐桌前等待我回家享受佳肴,禁不住食物_的我,把鞋子一脱,就去享受美味了,可妈妈拿起我东一只西一只的鞋子向阳台走去,把我的鞋子放在阳光烈的地方,我看到了这一幕觉得很平常,不就是晒个鞋子吗!,我吃完午饭,倒头就睡。时间“嘀嗒嘀嗒”地过去了,临近上学,我匆匆洗漱,匆匆喝下妈妈帮我提前倒好的温水,我去阳台穿上鞋子匆匆下楼,到了楼下,风奶奶“呼呼呼”地唱着歌,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突然觉得鞋里似乎还有阳光的温暖,暖和和的,我想起了妈妈刚刚帮我晒鞋子,鞋子中的温暖,是母爱带来的、给予的。冬天也可以一丝温暖,像春天一样,不同的是,那一份温暖很特别,很特别……

阳光从未隐藏,只是生活中缺少发现阳光的眼睛。

关于歌颂祖国的作文高中 第6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国家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随之不断的提高了。

今天,国家把义务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就是要让教育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得到教育。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人人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随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随处可以听到学生们欢快的读书声。

昔日的痛苦早已烟消云散,今天迎来的是更加的美好。

生活富裕了,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而且翻开我们的课本,上面印着一行字“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学生们每个学期都有生活补助,从三百七十五增加到了五百元,教学资料也增多了,这些集中体现了我们的祖国在日益地强大起来了。

去年两基国检,我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有了一些改善,我们的祖国真的很重视我们的学习。怕有的家庭经济有问题,连水电费,住宿费都免交了,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顶栋梁。现在上中学还有电脑课,上物理课还有实验器材,教育方面的器材也很齐全,这也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了。

我们的爷爷那一辈的人就是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多人是文盲,他们也经常教育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为我们的祖国作出伟大的贡献。

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关心我们青少年。前几年,国家也给老人一些补贴,我的爷爷奶奶现在也拿着国家发放在生活补助费,我有时也会看到我爷爷奶奶拿着一本本子去取钱,他们非常高兴,也很感谢。

高中歌颂祖国的作文400字 第7篇

高中歌颂祖国的作文400字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有许多值得我们赞颂

但我觉得最应该赞颂的是我们的老师

这平凡而伟大的天使

老师啊

倘若把您比作烛光

那么

烛光闪闪

则是您给我们孜孜不倦的指点

烛光明亮

则是您给我们指引方向

三尺讲台

是您毕生的舞台

一块黑板

是您人生的精华

您晨露时迎接黎明

晚风中送走夕阳

星转斗移,冬去春来

您总是彻夜灯光

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您轻捷的身姿手势

洪亮大方的言语

为我们人类建设着最伟大的智慧工程

您匆匆的话语,忙忙的脚步

总回荡在静夜星空

老师

有人说您是平凡的艺术家

您却雕刻出万颗求知的心灵

有人说您是平凡的园丁

您却浇灌出祖国未来的花朵

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您总是默默的付出,不求一点儿回报

老师,您辛苦了!

倘若您是汪洋的大海

我愿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

倘若您是挺拔的高山

我愿是高山上的一块磐石

倘若您是宽阔的天空

我愿是天空中的一朵白云

我爱您,亲爱的老师

从景物描写看中外民族审美差异 第8篇

关键词:景物描写,中外民族审美差异,美学

一、民族审美差异在汉、英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体现

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 加上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状况上的差异, 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汉民族的美学思想是汉民族独特的社会历程和文化传统的浓缩, 是汉民族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经历在文化心理深层的积淀, 代表着汉民族的性格和惯性力, 反映出汉民族“天人合一”、重整合、重中和的人文思想和艺术审美观。

中国的古典诗歌从开始的诗言志、诗言情, 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再到神韵、格调、性灵、境界诸说, 均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诗人感触外物引起联想, 凭借个人感情选词用藻完成意象, 行文用字皆凭诗人喜好, 并非现实的翻版。在主观情理与客观物象的关系上, 突出通过物象表现情理, 强调客观融入主观, 喜欢托物寄情、借景抒情、遗形写神。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西方民族的审美习性在这些方面则大相径庭。西方传统哲学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 在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关系上, 反复、更多地强调的是摹仿和再现。这种趋势反映到语言表达形式上, 就出现了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 形成了其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的风格。

Then came the twilight colours of sea and heaven.The winepink of width of water merging into lawns of aquamarines.The sky a tender palette of pink and blue.

—No Signposts In The Sea, 张汉熙《高级英语》

寥寥数笔, 简洁朴实, 通过直观的和具体的景物组合, 给人以充分的视觉空间和想象余地, 不须作者抒发, 读者自会领略文中那不尽的艺术美感, 充分展示了英语语言表达的魅力。

二、民族审美差异在汉英景物描写中的对比

汉英民族这种审美习惯上的明显差异是历史文化传统使然, 在总体上规定并制约着各民族的审美方式和欣赏习惯, 因而形成了各自语言上迥然不同的表达风格。反映到各自的景物描写中, 即使是对同一景观, 往往也会采用不同的审美角度。

1、意象与形象

汉语的景物描写一贯强调“意与境混”的境界, 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因而, 在汉语的景物描写中, 其语言表达常带有很大的虚化成分和模糊性, 景物刻画不求明晰, 物我一体, 人文色彩浓郁, 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意境深远但缺乏客观清晰的具体描绘。

英语的景物描写则不然。英语更多地借重鲜明可感的具体形象来逼真地再现客观景物。它的语言大多明晰客观符合理性, 是站在自然之外去欣赏自然之美。因而在很多情况下, 往往用简单的具象罗列而不是意境的深化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 以达西方“摹仿自然”、“再现现实”的艺术审美效果。

2、虚与实

汉语写景重意境的美学观点在中国历代山水田园之作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山之嶙峋, 海之波澜, 风云变态, 花草精神, 无不可供人纵横驰骋其审美之真力而妙造自然。因而历代文人常凭个人喜好选词用藻来表达客观景物各种美好意境, 使这些具象的山水田园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意、境相隔, 具有一种超越现实、虚实不定的朦胧、变形之美。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这一切都是作者“妙入景中, 拟容取心”而营构的虚象, 是“虚”与“实”的巧妙结合。这种虚象的本质带有很大的模糊性, 产生一种意象模糊的朦胧之美, 而这正是汉语写景所追求的艺术审美效果。

英语的景物描写大多是实景实写, 不重写意而在绘景, 力求忠实地再现自然。尽管它也用夸张、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 但在表述实境实体时却往往是实打实的客观描绘, 力求准确清晰不走形, 让读者有一个直观明确的印象, 因而在遣词构句上常常显得客观朴实、干净利落。

Tiny islands are strung around the edge of the peninsula like a pearl necklace.Hunks of coral reef, coconut palms and fine white sand.

这段语言让人感觉看起来就像一张实地拍下的照片, 图像清晰鲜明, 而后一句表达更是言简意赅, 全是客观的景物排列, 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海岛风光图。

客观试译:

座座岛屿玲珑小巧, 紧密相连, 像一串珍珠缀成的项链, 环绕着半岛边缘。岛上珊瑚礁红, 椰树成片, 沙滩如银, 景色如诗如画。

3、主观抒发与客观写实

汉语的景物描写很少有单纯写景的, 大多伴有主观心境意绪的抒发。就拿马致远《天净沙》来说吧: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从字面看, 应该说是典型的写景之作。全文五句, 四句皆为景物的罗列。然而, 这文中的一景一物却都被作者赋予了特定的情感, 成为句尾“断肠人在天涯”的衬托, 使那种悲怆凄凉、孤独无奈的心境随着景物的逐一展开而步步强烈, 最终情与景溶, 荡气回肠, 撼人肺腑, 情感抒发酣畅淋漓, 给人以不尽的美感。

法国语言学家曾这样评价汉语:“中国人所用的语言, 是特别为‘描绘’而造的, 不是为分类而造的, 那是一种可以抒发特别感情, 为诗人或怀古家所设计的语言, 而不是为了下定义或判断而设计的语言。”这的确点明了汉语与西方语言 (特别是英语) 在语言风格上的本质区别:汉语的人文色彩和英语的理性原则。汉语的客观景物描写几乎从未离开过主观心意的抒发, 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无时不在传递一种情感美。因而, 在景物描写中诉诸于意象来抒发主观感受便几乎成了表达的常式, 所谓“一切景语, 皆情语也”。美的同时无时不在传递一种情感美。

英语写景有避“虚”就“实”的特点, 注重客观景物的真实再现。因而, 它要求景物描述形象逼真、清晰可感, 突出客观物象的具体形状和姿态, 展现自然的真实美。汉语众多的意象描写中实际只有下面这些场景:静景中的庭阁, 云雾中的山巅, 秀丽的山水全景。抓住了这些直观的物象, 就抓住了景物的客观形象, 就能以此而化“虚”为“实”, 使表达真切自然:

China is a land of scenic contrasts, each uniquely representing its own area:West Lake in Hangzhou with enchanting pavilion set in quiet surroundings.Mount Emei in Sichuan with peaks peeping through mist and clouds.Guilin in Guangxi with panoramic view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所有汉语中带有主观抒发的意象描绘都被处理成了直观具体的物象, 形象鲜明可感, 语言简洁通顺, 充分展现了英语表达的自然流畅之美。

三、民族审美差异在汉英翻译中的处理

汉英民族在写景审美上的这一些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习惯:重直觉了悟与重客观理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汉语的写景会有那么多的模糊和主观色彩, 而英语的写景却那么强调直观清晰和再现自然。因此, 对于汉语这一类文章的英译, 一定要注重突出英语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 在行文方式、遣词造句上善于打破汉语的格局, 破除汉语思维的干扰, 强调突出客观理性的描写。

四、结语

傅雷先生早就指出:“……民族的 (精神面貌) 相差太远。外文都是分析的, 散文的, 中文却是综合的, 诗的。这两个不同的美学原则使双方的词汇不容易凑合。”傅雷先生的这一番话为本文下了最好的注脚, 是以用作本文的结尾。

参考文献

[1]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2]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3]王世德.美学辞典[M].知识出版社, 1986.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第9篇

[关键词]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丰富内容 ;激发欲望 ;方法

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困境:笔者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到参加高考时,各块知识中提升不大或说是影响学生取得高分的最主要一项是作文。究其原因:其一是学生方面,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阅读积累有限,视野不开阔,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作文基础不好,多数学生对作文具有畏惧心理,不少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以应付了之。其二是教师方面,重书本知识而轻学生实际,追高考之功利色彩而置学生写作情感体验之不顾。具体表现为,从高一进校开始到高三,老师都大讲高考作文题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齐上阵。以上两个方面应当就是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难得提升的原因,后者为重。

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浅探:根据上述分析,明确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在平时(主要是高一二)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要宽松一些,习作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淡化功利色彩,不以考场作文的模式和标准为唯一,而以培养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真挚的感情,个性化的观点,不同角度的思维,活力多彩的语言等作为习作目标。下面本文就重点谈谈笔者多年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读书,读是写的源泉

每一届新生入学,我都会为他们列出必读书目,包括以下一些:中国的有四大名著,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巴金的《家》《春》《秋》《随想录》,老舍的《四世同堂》,路遥的《平凡的人生》,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沈从文的《边城》,刘墉的短篇小说集,余秋雨的散文集,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作品等;外国的有《契诃夫短篇小说集》、《静静的顿河》、《基督山伯爵》、《堂吉诃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忏悔录》、《莎士比亚戏剧》、《鲁滨逊漂流记》等。这样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有了个整体的阅读计划,避免了阅读的盲目性,更有利于阅读的健康性。经典名著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就犹如春雨之润物,是静默无声的。有一个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会计专业的同学给我来信说:老师,真羡慕您,您能徜徉于文学名著中,且那就是您的专业。我现在虽然也能挤出一点时间读一读写一写,但毕竟太有限了。可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可拓展学生的作文空间,丰富写作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习作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

变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劣势(基础差)为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文章即生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是习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一致认为,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现在的高中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压力比较大,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生活比较单调,体验贫乏。我便让学生的作文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到他们平时广阔的生活中去畅游。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学生对这些可以说是耳熟目染,说出来能做到如数家珍,只是平时由于缺乏引导,熟视无睹,将一些很好的写作素材置之不理,不能行诸笔端。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彝族、傈僳族、傣族、哈尼族、回族、苗族等,他们来自不同的乡镇,乡镇间的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又有差异。围绕这些特点,每一个寒暑假,我就布置学生搞写作素材积累。

三、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开阔视野,及时主动与学生加强交流,触动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思维

不容否认,现在的高中学生,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学习,生活空间相对狭窄,视野不够开阔。要解决这个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收听收看时事类体育类广播电视等。关于这一点,我们学校已付诸行动,每一天晚上7:00—7:30,全校以各班为单位,组织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校园内营造了一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氛围。当然,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学生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理解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时老师的参与就尤为重要了。我经常将一些捕捉到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热点新闻向学生宣传和解读。

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及时主动与学生加强交流,可以触动学生心灵,打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肯定成绩,鼓励前行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鼓励是很有动力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适时鼓励学生,让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成功的写作,摘抄出好的作文题目在班上展示,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作文竞赛,有不少同学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得了奖励。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语文组在学校的支持下,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文集结成书,出版了一本名为《晨曦》的作文书。在此基础上,我们仍然全力收集学生的优秀作文,详细批阅,精心润色,将继续出版学生作文集。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五、结语

教师通过上述努力,就能够帮助学生打牢写作基础,帮助学生在鲜活的现实中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学生有了写作信心,有了写作欲望,写作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了高三,教师再对考场作文的规范作一些要求和点拨,学生要写出一篇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考场作文那也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考文献:

[1]《武定县志》.

[2]《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我的祖国 第10篇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我的祖国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呀是你给了我生命

我的祖国呀是你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的祖国呀是你让我更加热爱你我的祖国呀你就向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呀我会更加热爱你的。

高中歌颂祖国的作文:祖国的今天 第11篇

高中歌颂祖国的作文:祖国的今天

看那万座高楼拔地而起

看那大千世界灯红酒绿

看那中原战士气吞如虎

歌颂祖国高中作文 第12篇

过去,我们遭受了无数耻辱。1840年,外国列强看中国人民没有武器,纷纷加入了掠夺中国财富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法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一起火烧圆明园……贪婪的侵略者把我们多少宝物抢走,拿不走的就随意破坏,那些宝物可都价值连城啊,可我们的祖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宝物掠夺走。他们肆无忌惮地杀害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抢走无数两白银。贪婪的侵略者让中国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这个道理。她没有沉默,而是选择了反抗,无数的爱国者在这片千万年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

现在就不同了,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的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由于祖国的强大,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奥运健儿从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奥运会得到51枚金牌;由于祖国的强大,神舟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世人的尊重……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吗?然而现今的美好生活、科技发展是中国人经过无数磨难后获得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黄继光……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虽然已不在人世,但我们一直铭记在心,因为他们是为国家的建设、人民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

一眨眼,祖**亲迎来了六十岁的生日,华夏儿女们用聪明与智慧开采出丰富的矿产、煤炭、石油。用科学利用自然现象发电,把废弃物品合成为新能源……大家用近年来科技、文化的进步庆祝祖国的生日。

我庆幸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时刻感受着祖国的变化和强大。如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控制甲型H1N1、飞船上天、实现出舱行走、第29届奥运会的胜利召开、研究转基因、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这些都是中国近年来的成就。毋庸置疑,通过祖国人民的努力和奋斗,祖国会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对民族地区高中历史课改的思考 第13篇

一、正确认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明白改革是互动关系, 而不是相悖关系

(1) 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 是批判的继承和包容的发展。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 推动教育与时俱进。

(2) 课改的最终目的,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否则就是失败。

(3) 课改提出要改善学习方式, 变学习方式多样化。而“多样化”应该既包括接受性、启发性、又包括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不能强调一方面, 忽视和否定另一方面。

(4) 实现三维目标, 是一个渗透过程, 是长期的、隐性的、整体的, 不是短期的、显性的、局部的。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对三维目标面面俱到, 如果形式上这样做了, 只能导致目标落空。

二、结合民族地区教师现状和学生的水平, 以主动的态度去应对这次改革

我所在的泸定县是一个城乡结合的二元化县城, “普初”、“普九”等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和进展, 实现了“两基”目标。但是,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同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虽然社会与家长都有追求高质量教育教学的普遍要求, 但是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标准却很单一。由于社会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整体状况与内地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 肯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所以, 作为具体的实施者—教师, 必须勇于接受挑战, 紧紧抓住这次机遇, 要让学生、家长都明白新课改是学生既成学业的延续和提高, 而不是望而生畏的翻天覆地的“革命”。

1. 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 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 历史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通过参加各级培训、业余函授或自学等形式来提高专业水平。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 掌握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具有贯通古今中外的通史知识结构;鉴别和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拥有政治、经济、思想史、科技、军事、国际关系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学生“解惑”。 (2)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我们的素质教育强调“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要想培养学生具有“渔”的能力, 那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3) 做一个复合型的历史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脑、投影仪、互联网进入课堂, 教师更应多方位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

把图像、音乐、文字等方面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则力不从心。需要进行集体专业培训。其三, 在多媒体设备保护问题上, 现在我们学校的每个班都安装了这一设备。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很多班级没能好好保护, 损毁现象严重, 无法正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就要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护公物的教育, 提升他们的素质。

法, 以适应现代科技进步过程中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做好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 让学生顺利实现高初中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

初中历史实行新教材以后, 课程内容删去大量的基础知识, 内容相对简化。而高中历史却是专题+模块的形式, 专业性、理论性较强, 学习目标更强调客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所以在高一年级中, 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高中与初中知识紧密结合, 做好内容衔接;同时, 加强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介绍, 让学生自己逐步主导学习, 逐渐地脱离初中单一的学习模式。

3. 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充分体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讲述时间过长,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在课改中, 我们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 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古人云, “尽信书, 不如无书”, 我们现在也可以对学生提出“当仁, 不让于师”, “尽信老师, 不如无老师”, 打破“权威”的信仰, 宽容“异端”的声音, 对一些问题大胆提出质疑, 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探讨获得“真理”。

4. 善于利用不同版本教材, 把握核心内容

现在新课程的教材多种多样, 人民版、人教版、乐麓版、大象版等等, 在教材的使用上, 要注重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达相同的内容, 并将各版本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5. 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和遗迹, 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运用教学策略, 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比如, 在讲授《红军长征》的内容时, 因为泸定就有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历史遗迹, 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 通过考察、调查、探究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通过询问长辈、参观纪念馆等实践, 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将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 老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 以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多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 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爱好, 使高中历史新课程真正进入全新的轨道。

总之, 高中新课程的许多新理念, 体现了中学教育的长远方向, 努力实践高中历史课改, 是一种责任, 更是一种使命, 既然选择了课改, 就应义无反顾, 勇往直前。

(四川省泸定中学)

总之,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尚属新鲜事物, 要使其真正成熟起来, 变成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第14篇

一、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将会对整个民族的兴衰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包含着较为深刻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文化思想和民族音乐紧密联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知识,能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强化自我民族意识,让青少年更具有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当今高中生群体大都喜欢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审美范围较为狭窄,部分学生盲目对明星加以模仿,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而民族音乐在培养高中生心理、塑造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提升高中生思想意识以及文化素质有着较为显著的功能和作用。

二、提升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诠释民族音乐内涵

音乐是一种蕴含较为丰富情感的艺术,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诠释民族音乐作品深刻内涵。学生通过更多的情感体验来对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加以了解,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进行《十面埋伏》琵琶独奏教学时,其主要的表现风格就是古代战场上战鼓轰鸣、纵横驰骋、军营如林的场面。教师利用联想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对音乐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加以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对作品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进行感受。

(二)通过多元文化理解来提升民族音乐教学层次

在当今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音乐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对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加以优化,民族音乐的学习对于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民族意识的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理解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对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来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念,吸收影视、曲艺、文学以及美术等艺术。强调不同艺术的有效结合,提升对音乐艺术的创造、审美、鉴赏以及表现能力,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以及感受,保证文化视野能够得到扩展。

(三)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民族音乐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在實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把传统民族音乐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深情并茂的演奏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不断提升其自我鉴赏水平。多媒体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生动、快捷以及形象的优势,能够从根本上激发高中生对民族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进行说唱艺术、民族乐器、原生态民歌以及传统戏曲教学时,若只是凭借教师的单独的讲授难以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把抽象、复杂的音乐知识转变得更加具体和通俗,带给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官信息。例如,在进行民族音乐《百鸟朝凤》、《二泉映月》作品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对音乐创作社会背景、创作者生平事迹加以介绍,从而让高中生在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相关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面的不断拓展,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所有酸甜苦辣,达到心灵启迪的目的。

(四)通过民歌演唱来树立学生的自尊心

高中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更多高中生,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在民族文化中体味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规律,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各个地方的民歌,如《看秧歌》、《采茶灯》、《龙船调》等,从而激发高中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树立更加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把现代音乐和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同,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水平。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第15篇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校园朗诵诗)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它们的魅力常常吸引着我:

埃及金字塔那古老的传说,俄罗斯白夜的神秘莫测;

塞纳河畔的黄昏迷人依然,挪威午夜的太阳燃烧似火。

但是我只深深地爱着你――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我静静凝望着祖国的版图,心中奏响雄壮的国歌;

头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啊,映红了祖国的山川大河!

我走进祖国的心脏北京,一幅幅画面温暖着我心窝:

你看天安门雄伟庄严,你看昆明湖闪着银波;

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是它点燃了长安街不灭的灯火;

毛主席纪念堂啊,启发我们庄严地思索――

是老一辈革命家把新中国道路开拓!

我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看长城飞舞、滇池凌波。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游黄山,看云海苍茫;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迷人的月色,桂林山水藏着动人的传说;

日月潭、阿里山思乡梦连,黄帝陵、轩辕柏深情放歌……

我轻轻翻开历史的画卷,恣意徜徉于悠远的历史长河:

敦煌壁画、古桥古塔,留下多少能工巧匠的不朽杰作;

四大发明、诗书棋乐,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硕果。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啊,你使全世界为此惊叹;

出自古都的唐三彩啊,又使多少人为你着魔……

我迈步跨进二十一世纪,祖国的巨变激励着我:

世纪坛的庄严神圣,东方广场的空灵宽阔;

明珠塔的无限骄傲,APEC场馆的气势磅礴。

载人飞船、基因工程,祖国科技不再薄弱;

体育崛起、进军世贸,新世纪腾飞起强大的中国!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你豪情满怀、朝气蓬勃;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如巨龙腾跃,令世界仰慕。

世界上美丽的地方很多很多,它们的神奇永远不能吸引我,因为我早已深深地爱着你――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爱 第16篇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爱

祖国,我爱您,就象孩子爱他的母亲一样,我会把我的一切奉献给您,您对我的哺育和呵护

是我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现在的我已经长大,祖国,让我来保护您吧!

您来做我最坚强的后盾,就算遇到再大的风雨我也不会害怕。

祖国,我会拼尽全力来保护您,不会让任何人欺负您,不会让任何灾祸打击您,哪怕我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不会让您受到任何伤害。

祖国,请您放心

请您不要担心

我也会好好保护自己。

祖国,我爱您

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 第17篇

我们抛下新婚的妻子;

我们丢下摇篮里的孩子;

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军人。

我们驻扎在黄沙漫天的茫茫戈壁;我们守卫在一望无际的孤独海岛;我们巡逻在风霜雪雨的雪域高原;因为我们是作为祖国眼睛的军人。我们在寒冬酷暑时行军;

我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

我们在尸山血海里坚持;

因为我们是保家卫国的军人。

我们网上对抗;

我们沙场点兵;

我们跨国演练;

因为我们是迎接未来战争中国军人。因为我们是军人,所以我们以寂寞为伴;

因为我们是军人,所以我们为人民筑起长城;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第18篇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一大家庭的成员, 而且有些民族的历史非常悠久, 例如, 西北的羌族, 南方的苗族等, 在汉族形成的同时就出现了。今天满族的祖先西周的肃慎, 蒙古族的祖先商代的东胡, 曾经十分强盛, 并且建立过政权。秦汉时期, 北方的匈奴族十分强盛, 隔着长城与秦汉帝国对峙。魏晋南北朝时, 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则更多, 而且不少国家还进入到中原地区。宋朝时, 契丹族建立的辽, 女真族建立的金, 党项族建立的夏, 就统治了大半个中国。元明清时期, 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管辖的范围更广,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 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满族建立的清朝, 疆域广大, 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由于各民族的不断发展, 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在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过程中,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我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民族, 就是一直受到华夏族歧视的犬戎族, 在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下, 通过商鞅变法, 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任务, 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向前发展。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在统一北方后, 经过孝文帝改革, 逐步强盛起来,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到后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满族建立的清朝, 不但入主了中原, 而且统一了全国。我国今天的行省制度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我国今天的版图, 基本上是清朝前期确定的。

从经济上看, 少数民族对祖国边疆的开发, 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东夷族开发了沿海地区, 苗、瑶族开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 藏族开发了青藏高原, 彝族和西南各族开发了西南地区, 东胡族开发了东北地区, 匈奴、鲜卑、突厥、蒙古族等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 回纥及西北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 高山族开发了台湾岛。正是边疆各族人民对边疆经济的开发, 并与中原地区建立了密切的经济交往, 才使多民族国家形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

至于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方面, 各民族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例如清朝时期, 东北各族人民反抗沙俄入侵我国东北的斗争, 西北各族人民支持清军反击大小和卓兄弟分裂祖国的斗争。到了近代, 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事例就更多了。

二、讲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要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 既有各民族友好相处、和平发展的统一时期, 也有各民族互相对立、彼此争战的分裂时期;既有汉族建立的政权, 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既有汉族内部的战争, 也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既有外族的入侵, 也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斗等等。历史上, 多民族的中国存在着统一和分裂的情况。

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的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便不难看出, 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 在各民族之间, 当矛盾的同一性占主要地位时, 彼此就友好相处, 互相往来, 和平发展, 国家就表现为统一状态, 例如, 秦汉的统一, 隋唐的统一, 元明清的统一等。当矛盾的斗争性占主要地位时, 民族之间就相互对抗, 甚至爆发战争, 国家就处于战争或分裂状态, 例如,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南北朝的分裂, 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等。同时, 矛盾双方还可以互相转化, 比如宋与西夏、辽、金的战争, 双方统治阶级几乎动员了各自一方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但在战争之后, 各民族之间, 特别是各族人民之间, 又出现了和平相处的局面。民族战争固然使各族人民遭到浩劫, 千百万人死于非命, 经济文化受到破坏, 然而, 战争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接近的一种重要方式。历史上每一次战争之后, 总有大批被征服民族的人民被强迫迁徙到另一个民族的聚居地, 各民族杂居错处, 相互融合。东晋十六国时, 民族战争经常发生, 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蒙古族、满族如果不入主中原, 他们就不会有较多的成分融合到汉族之中。至于战争引起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 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这在客观上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了促进作。

三、对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 怎样的人才算“民族英雄”呢?汉民族把岳飞、文天祥等人当成本民族的英雄, 而女真、蒙古族则认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等才是民族英雄。有的人认为, 能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有利于祖国统一的人, 才能称为民族英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我认为, 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应当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既不能绝对地肯定, 也不能绝对地否定, 更不能带有狭隘的民族情绪片面地下结论, 而是应该指出其功过之大小, 从而确定其是怎样的一个民族英雄。要热情颂扬他们的历史功绩, 对个别有污点的人物, 要注意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比如, 在讲述岳飞带领“岳家军”抗金斗争的事迹时, 有的学生提出:岳飞镇压过农民起义, 不算民族英雄。应当指出, 抗金斗争是岳飞一生中的主要活动, 他从军二十年, 绝大部分岁月是在抗金前线度过的。还有的学生提出:宋当时已是腐朽的政权, 当遭到外族的进攻时, 必然灭亡, 这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 岳飞抗金, 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阻碍了历史的向前发展, 所以, 也不能算民族英雄。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就要讲清, 金军南下, 是以屠杀、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 金军所到之处, 烧杀掳掠, 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因此, 岳飞抗金是正文的, 带有反侵略战争的性质, 他的英勇斗争, 阻遏了金军南下的进程, 保卫了大江南北的各族人民, 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虽然他有忠君思想, 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 但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看, 他镇压农民起义的污点同他在抗金斗争中所建立的功绩相比, 显然是功大于过, 他仍然不愧为我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上一篇:李万流毒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中学生论文撰写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