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韩立福教授辅导报告有感

2024-09-17

听韩立福教授辅导报告有感(精选5篇)

听韩立福教授辅导报告有感 第1篇

有时三点两点雨

到处十枝五枝花

——听韩立福教授辅导报告有感

题记:过去的两天,收获的喜悦大于学习的辛苦,不仅得到了专业理论和实操策略的引领,更收获了把工作做到最细最实最具体的工作态度,和让生命激扬奋进不止息的生活态度。如果说,四年前我们困惑于271模式、杜郎口模式,不敢越雷池半步。两年前我们迷失于生本教育不知所踪,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我们反而学会了理智地去甄别、选择、加工和整合。这次的培训,让每一位有心的教师思想更加丰盈,步伐更加坚定。

又是一个难忘的春日,有幸聆听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按照学本课堂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以下称韩教授为“韩大同学”)的专题辅导报告,一天半的学习,累累的收获带来的喜悦大于学习的辛苦,虽然坐得腰酸背痛,写得手僵臂麻,但是,我庆幸没有漏写该记录下来的每一个要点,没有漏听该仔细聆听的每一句话语。翻看洋洋洒洒27大页近万字的笔记,或详细具体,或疾笔概记,或加行标注,或课间感想,那感觉就如在春光中苏醒的树木,贪婪地吮吸春天的雨露后舒展着枝叶迎风摇曳。三点收获:

1、丰富的建构理论,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清明澄亮,清楚地知道了我们的课堂将要达到的怎样的最终境界。培训伊始,韩大同学出示了主题——《走进问题导学 创建学本课堂》,便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什么是问题导学?什么是学本课堂?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用90秒时间讨论。“问题导学”这个概念似曾相识,却又难揣其形,要说出个一二三,还是怕有疏漏和偏差,韩教授给了我们明确的界定,问题导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而开展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问题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来源于学生的发现和生成,二是来源于教师根据学习重难点的预设。进入到问题导学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尝试课改的标志,其内涵是老师不干活,学生全干活,老师不说话,学生全说话。学本课堂,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是指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的课堂,这个学习者即指学生,也包括教师,也就是说教师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是学习活动中的大同学,而非首席和牧者,这样进一步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把师道尊严降得更低,身与心都离学生很近了。但是,这样的课堂该如何把握、掌控和调节,让我们一头雾水,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对小康老师的观摩展示课例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可以由学生全程主持课堂。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上教师要全方位让位给学生,自己占据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让学生引领时空、自主探索、激情展示、辩论交流、明理悟道。教师的点拨体现为在和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中,以大同学的身份阐述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策略。禁绝时空占领,消除话语霸权,一切交给学生。问题导学课堂和自我导学课堂,将是我们的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2、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让我们有课堂有了更可靠的抓手,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器。不胜枚举的结构化行动策略,是韩大同学培训的亮点,具体归纳如下: 学生行动策略包括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回归拓展评价学习行动策略。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分读、导、评三步,其中读这一环节中的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即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是非常有实效的深入读的方法。导是指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评是指对每个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小组五级评价,课后作业的前罝化、全程化、全优化,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学懂,把差生的转化提前到了预习阶段,的确是抓住了问题 的关键,颠覆传统,但是非常科学。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自主学习的“三定123”策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12345策略加2微招,展示对话学习的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拓展学习六字诀:纳、练、思、展、问、演等等。其实,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做,而且也小有成效,但是缺少总结提炼和升华,用明确的术语总结,并对程序进行相对的结构化固定,易记易做更利于良好课堂秩序的建立,成为有效推进高效课堂进程的强大抓手。

3、新颖的培训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范本。本次培训与以往专家讲学员听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由学术助理来助讲,学术助理的主要任务是诵读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角色扮演、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展讲交流活动等,二是让学员全程参与培训学习,学员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大同学不讲,学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自己的同伴来解决,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大同学进行点拨和提升。学员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构过程,正如韩大同学所说:看过听过不是学,思过说过才是学,用过做过更有效。这样的培训方式正是韩大同学教育理念运用的鲜活范例。两点心得:

1、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要做于细。透过培训,我们更多的学习到了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法。教育的事我们都在做,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是因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不同,导致了效果相差甚远。我们的好多工作,只做到了型像就觉得真像了,而韩大同学的诸多结构性行动策略,无一不是对每个细小问题的再思考再分解再解决,研究到了细枝末节,何愁做不好大课题。

2、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生命状态,让生命呐喊激扬。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信奉沉默是金,习惯拘于身份、年龄,让生命稳健,这无形中也让我们早早地显现出了一种老态,韩大同学的讲座以及小组建构过程中,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最初的或精致、或奋进、或激昂、或无畏的生命本真状态,都猛烈地冲击着我的神经,我们理应不拘年龄、不拘身份,敢冲敢做,永远止境,现在的我们,应该还有无穷尽的梦想,不要过早丢掉生命的本色,给自己冠以沉稳的假象。

忘记年龄,才敢做梦。

有些事,想起来难,做起来却未必有那么难。更多的时候,难的原因是自己不敢迈出第一步,千想万想了N种不可能或不可以的结果,反而让自己裹足不前,所以说,有时候,我们是被自己吓怕了、难倒了,而非事情本身。

突破自己,才会突围,勇于挑战自我,才会重塑自我。

不管多难的事,贵在迈出第一步,并坚持做到底!一点思考:

韩教授的学本课堂理论,在理念上与生本教育一致,在方法行动上,和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相仿,但是又有区别。我理解为是一棵大树散开的枝叶,各有特色,本质类同。如果说,当初我们迷信于“271”模式,不敢越雷池半步,后来又迷茫于生本教育理念,无所适从的话,今天,学了有效教学理念后,我们反而学会了甄别、选择、整合、加工和创造。“271”高效课堂理论和实操并重,但都没有更细层面上的深入和拓展,生本教育的理念丰满盈润,实操层面则不够完备和细致。有效教学理论在实操层面上细致深入具体,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可以现成使用的有效方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以“271”高效课堂为大骨架,以韩教授的结构预习和小组团队学习建设为更细层面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身体补给,以生本教育理念为血肉,则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血肉丰满。这样,会大大加快我们的课堂由型似向神似的跨越进程。一点遗憾:

培训过程中,只是专心听和记,觉得接受了,并略有消化和思考,但是,没有亲自手持话筒提问、做答、质疑或补充,到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想想也遗憾。

和着春的脚步,有效教学理念为2013年的玉门教育播洒了春的雨露,有心的教师一定会凭借自己的智慧,让德泽玉门教育的雨露早日花开锦簇!

对韩立福教授“4W”

预习方法的再解读

题记:在众多的专家讲座中,对于方法实操性的东西,往往文科多于理科,究其原因,可能缘于一个“理”字吧。

韩教授提出了理科的4W预习法,即涵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因为受时间等因素制约,相对于查、划、写、记、练、思的文科阅读六字诀来说,仅仅是片语带过。经过几天的再思考,把自己的理解归纳如下:

一、疏通教材,明白涵义。

认真读教材相关内容,由读通到读懂,勾划重点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等,知道每一小节讲了什么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与课题有什么联系,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咀嚼范例,明晰原理。

再读教材,目光聚集到提供的范例中。仔细审清题意,迅速理顺思路,反复咀嚼范例,调动知识储备,尝试解决问题,列出解题过程。三、三读教材,总结体悟。

通读教材内容,包括阐述性、说明性的内容和教材范例,重温解题思路,再悟解题方法,总结自己在上述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我学会了......”为范式,在教材上写一段小标注,并用红笔在相应的位置标注出疑难困惑之处。

四、预习检测,收集困惑。按照作业前置化的思路,尝试完成课后习题,检测预习效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出来,并用简短的语句说明疑难的具体原因,以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维阻滞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升。还提倡学生在这个阶段仿编习题,以加深理解。

为了强化预习效果,还可以让学习尝试书写预习笔记,由简单到深刻、由短小到丰润,长期坚持。预习笔记主要分以下四部分:预习的课题是什么,涉及的数学知识是什么,我学会了什么,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听韩立福教授辅导报告有感 第2篇

但是新课程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沿袭,唯有边实践边完善,于是就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困惑,2010年6月11日,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韩立福教授亲临菏泽一中,进行为期三天的指导,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在校期间,韩立福教授深入课堂听课,先后听了数学、物理、政治、语文四节课,对四节课作了精彩点评;为老师们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创建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与案例研究》,重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学生的行动策略。韩教授源于大量教学实践而总结提炼的观点现实指导意义极强,使我受益匪浅。理论报告后,韩教授引导教师们模拟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分别和三位教师共同上了三节课,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导,极大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体验了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听了韩教授的报告,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冲满了信心。继续树立三点两线一体化的大教学观,狠抓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就是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组织、指导、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个人认为,这个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帮助下的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自学。

课堂观摩中我的疑惑:

1、课堂流程中关于学习目标的讨论与解读。固然是为了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好达到任务驱动的效果。但是学习目标已经印在学案上了,这里还有讨论的必要吗?或者说还有无印刷的必要?再就是关于这一部分的处理,物理就是朗读,语文都长篇大论了,政治我没有学案,不知道是否也是在朗读。执教老师简单评价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不知道韩教授对老师们的行为是否满意?教师是否应该强调重难点或加以补充?

2、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板演:讨论的是学案上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课前预习必须要充分,才能有此部分的精彩——各小组间的质疑。可是学生既然课前已经预习的非常充分了,再拌这样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也不够清晰)并且上台讲解,这部分是否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至少是属于低效环节?再就是,课下与学生交流,优秀生对这样的课堂,总认为收获甚微——同学说的写的,他早已理解的非常好了,这样的课堂,对他们公平吗?或者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如何促优?

3、课前预习不充分怎么办?韩教授认为每节课的预习需要多长时间?除去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等课程不给预习时间,还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9 个学科,每周28节课,平均每天5.6节。怎么能保证预习充分?

4、如何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讨论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内容还是基于疑惑点、易错点?还是于不疑处设疑,引发思考?如果问题是基于内容设置,问题讨论后,学生的知识就系统了吗?如何保证知识的系统化?

5、如何看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在观摩课堂模式时,我更关注的教师的行为,我希望知道教师要做哪些,做到什么程度。我就物理课堂中教师的作用,谈一下感受。我觉得整节课,吕老师的语言非常少。引入(从初中的定量到高中的定性),课堂流程的宣布者(这部分好多环节让学生顺承,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这属于创造中的省略法,减少环节),简单是与非、好很好的评价者。我想知道,韩教授对这样的教师行为如何评价?

听韩立福讲座笔记 第3篇

张景梅

2010-5-17 听了韩立福教授的讲座,对新课程有效教学新思维新模式新行动有了很深的了解,我也获益匪浅。凭着记忆和粗略的理解整理了以下笔记。

一.教学范型和五种境界

以创新为主从低到高五步走,老师要学会放手。1.老师备课,老师唱戏,老师讲 2.老师备课,学生参与回答讲解 3.师生备课,师生唱戏,师生答 4.师生共备,学生唱戏,学生答

5.学生备课,学生唱戏,学生答,老师开发工具 二.课型.流程.工具及设计(一).发现生成课(即结构预习课)发现生成课流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2.汇报收获,合作评价(3---5分钟)

3.走近文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0---25分钟)4完成导读,展示评价(5---8分钟)5生成问题,总结提炼3-6个问题(2---6分钟)

(二).问题解解课(可提升为展示解决课)问题解决课流程

1、预习评价,问题呈现。(1---3分钟)

2、再次走近文本,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5---8分钟)

3、展示学习,交流解决。(20---25分钟)

4、问题训练,规范评价。(5----8分钟)

5、总结、概括、提升意义。(3---5分钟)

(三).综合解决课 综合解决课流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2分钟)2.汇报收获,合作评价(2---3分钟)

3.走近文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成问题(10---12分钟)4 把生成的问题写在智慧簿上,加上老师生成的问题,优化为6---8个问题。(2---4分钟)5.再次走近文本,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4---5分钟)

6、展示学习,交流解决。(10---15分钟)

7、问题训练,规范评价。(4----6分钟)

8、总结、概括、提升意义。(1---2分钟)

(四)拓展训练课 拓展训练课流程

1、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学习

2、小组归纳收获,展示交流。

3、重点问题,合作解决。

4、拓展训练,提升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问题

(一)两新

1、学科长意识

2、学术助理

(二)两会

1、召开学科团队会议(周开、要有记录)

2、召开教育团队会议(月两次、要有会议记录、班主任主持召开)(三)两元

1、行政体系

2、学术助理

(四)五评:

自评、同伴评、学科长评、小组长评、学术助理评

(五)四化

实现小组学习承包化,同伴学习合作化,个体学习责任化,愿景学习激励化

(六)做到一真,二助,三评价。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

教师要进一步放手,解放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从决策角度要实现真正的“心”转,工具开发要下功夫,一定要学会本学科的学习,从心理、表情、意识等方面进一步转型,从经验式教学走向智慧型教学。每天将微笑带进课堂,实行阳光教学。

五、加强回归复习、整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单。

教师要用心经营学生的成绩,采用3—7---15回归复习法指导学生复习,树立老板意识,树立成功意识,让教师要走向名师,让学生也走向满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 第4篇

韩说:教师似乎变成了“勤教师”,学生却变成了被动学习的懒学生,(向说:先进教师越来越勤,后进生越来越懒)。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不要求学生做深度预习,惟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预想不到的问题或搞什么“花样”。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尽显教师“风采”,虽然教学氛围非常热烈,但是导致教学效果平平。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思考,只是围着教师“随声附和”,往往是无精打彩地喊着“对、是、会”。在这种“先教后学”教学观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渐渐地变成了等待式、被动式学习,最终失去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建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的记录员,而是主动的建构者,他们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对话、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然而,在“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教师管束下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经常使用的教学话语是“给我学”,使学习变成了“苦差事”,真正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压力。从而,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低效。而在“先学后导”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义务,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主动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千万不要剥夺学生学习的自由,更不能“越俎代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其次,教师要“扶学生上路”。让学生自主学习,绝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学习时间、空间、方法、策略等方面要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如何自我监控、如何自我评价、如何提高学习效益等。尊重学生差异和独立性,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实现由“不能独立学”到“我能独立学”的转变;三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需要一个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教师要创造适当机会、利用所有机会要不断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把“负担”变为“享受”,努力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

三、构建由注重教材设计转变为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设计观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教材内容,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突出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一切都围绕教师如何“教”而设计。在“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视野中,“学”和“导”不仅是指课堂教学环节,而且包括课前的“学”和“导”、课中的“学”和“导”、课后的“学”和“导”。所以,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首先,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课前,重心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计划地、有结构地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生成自己见解,尽可能多地完成能够解决的概念性问题、理论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前有结构地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其次,在教学设计中重新摆正自己的教师角色。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是教师唱“主角?”还是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是课堂主宰者?还是让学生成为被主宰的皮影戏“演员”等,需要教师做出明智、科学的选择。清醒地认识到构建自主学习型有效课堂教学,教师是“搭台者”,鼓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唱戏者”。教师要把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生成的问题进行综合和分析,有效地展现在课堂对话中,让学生在自由对话中充分感知、充分体验、充分生成。在问题对话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三是课后拓展中进行多元拓展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往往过分关注课中设计,忽视或轻视课后拓展的设计。设计多元化的课后拓展,主要通过问题思考、问题作业、问题展示、问题探究、问题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内化知识、巩固记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在多元化的课后拓展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位评判者,仍然是一位忠实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

从第四代评价理论来看,评价是一种“心理共建”,评价过程就是通过双方的平等对话、友好协商,达到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这里所指的学习评价有以下三层涵义:一是通过评价,解放学习者。教师要积极营造人文、健康、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用充满激励性、启发性、赏识性、反思性的评价话语,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不断激发学习兴趣,用教师的智慧和真情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用多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评价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用科学、人文、适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感受知识、体验生命、享受幸福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从而,使学生实现在轻松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快乐中生长。二是通过评价,全面缔造学习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供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尤其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科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价,改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用全面、多元的评价方法,对全面发展中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不仅尊重差异,更要关注个性发展;不仅采用考试评价,更要关注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学习日记、学习计划、学习总结等,还要发挥多元主体的评价作用,如同学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社会评价等。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通过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先学后导”教学观旨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随着年龄、学段增长变成完全的自主学习者,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先学后导”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从“学”(自主学习)到“导”(有效指导)再到“学”(自主学习)的无限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

实际上,这个过程的形成需要一个转变和成熟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三方面:一是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提升对教师专业的自我理解,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理念所要求的四种能力:即设计与创新能力;组织与对话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指导与评价能力。二是做到坚定不移地、持之以恒地科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计划、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发展,使学生自主学习完全进入良性循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育。

听韩立福教授辅导报告有感 第5篇

韩立福教授简介

韩立福,1963年生,教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师从于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研究方向教育评价、新课程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教育论文若干,专著有《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评课》和《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合著《新课程教学方法指要》。主编《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新课程教师礼仪规范与指导》等10余部。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完成《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现主持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主持人。研究特点在于开展务实性的行动研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近几年长期深入地区教育、基层学校,持续听课指导1600多节,每年帮助一线教师备课上课100余节,深受基层学校欢迎。现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简介:

一、核心理念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就是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组织、指导、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个人认为,这个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帮助下的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自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师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二、实践环节

1、构建学习小组

(1)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全面了解学生,完成《全景式评价表》;(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科特长、班级学生人数,合理搭配,4---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3)组内推选小组长、学科长(照顾学科特长,负责本组该学科学习的组织),记录员轮流担任;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采用激发愿景、角色机制、评价机制、问题生成、问题训练等策略培养小组不断成长。

(2)建立知识模块归纳表;

(3)采用“3715”回归复习评价章及时复习;(4)创建学科文件夹。教师回归评价型指导策略:

(1)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回归性复习(回归到原点);(2)采用《契约评价表》复习;(3)做好学生作业评价;(4)狠抓学生成绩评价;

(5)根据课标要求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

三、实践效果

1、直接效果:

提高学习力,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提高兴趣力,人人体验成功快乐;

提高思考力,人人思考分享成果;

提高表现力,人人展示张扬个性;

提高情感力,真正合作完善人格;

提高体育力,积极运动体力支持。

以分数而言,小学每科平均95分以上,初中每科平均90分以上,高中每科平均85分以上。

2、间接效果(学生形成黄金般的素质):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计算机协会2011学年活动总结材料下一篇:自荐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