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参考

2024-07-07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参考(精选14篇)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参考 第1篇

新年前夕,美丽的东凤小学校园内红旗飘扬、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为了庆祝羊年的到来,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使大家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年,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营造喜庆气氛,在少先队大队部的精心组织下,各班出好了以“庆新年,迎新年”为主题的黑板报。经过同学们一个周的精心准备,12月25日下午,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学校大队部成员对各班的板报进行了检查。在12月26日下午,各班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书画展。本次活动共吸收了27名新同学加入了少先队的行列,为少先队组织增添了新的血液。新队员们个个神情专著、精神抖擞,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为保证文艺汇演的节目质量,本次活动自11月19日开始下发通知到节目正式演出,各班同学都积极响应,认真准备,争相参加。在学校大队部的具体组织下,经过学校各位老师的反复审查、把关,最 后确定正式演出节目23个,其中学生节目22个,教师节目1个。 整个演出过程井然有序、热烈、欢快,检阅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新年带来了喜庆气氛。

本次新年庆祝活动在一片欢腾的歌舞声中拉开了帷幕。首先由校长亲切致辞,对过去一年中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学校来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并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致以亲切的问候,送上了诚挚而美好的祝愿。紧接着就是大队辅导员的讲话,然后是学生们的精彩表演。在主持人热情洋溢的解说下,歌曲、舞蹈、小品、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悉数登场,可谓好戏连台。随着演出的推进,节目越显得精彩纷呈,这无不彰显着同学们的青春与活力。本次新年文艺汇演在一片 欢乐与温暖中落下了帷幕。 第三项议程是进行文体活动。最后一项议程是颁奖。希望获奖的同学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争取更大成绩,更希望全体同学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志存高远、拼搏进取,夯实文化基础,加强特长学习,为自己的一生奠基,为学校的发展争光,努力把自己练 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新人。 崭新的东凤小学在新的一年里,在领导的正确组织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向着更好、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让东凤小学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参考 第2篇

一、积极参与,学科覆盖层面广。本次赛课活动,有40名教师他们一共奉献了40堂精彩的课.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科学、品德、信息技术等8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本次赛课活动,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缩影,是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

二、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高。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老师大力支持。学校在开学之初就宣布了活动方案,特别是活动期间,许多教师坚持听课,跨学科听,给每位讲课的教师以极大的鼓舞。由于教师们及早准备,精心设计。所以,每堂课,相对上课教师自身而言,不论是目标的设定、学习情境的创设,还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课堂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有一个极大的跨越。这充分说明,教师们是乐学、好学、善于学习的。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敢于创新,我们自身就会不断的进步,我们学校就会因此而飞速向前发展。

三、效果明显,课改精神领会透。本次活动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行为)(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行为)(即“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这两方面充分说明我们老师通过学习,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深了,认识更透彻了。明白了该教什么,从什么方向去教;正因为教师制定的目标是合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营造了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所以学生乐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互为影响,彼此精神饱满,课堂充满激情。

四、美中不足,教师素质待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更无完美。我们教学实践只有依托大地,才会走得更远、更好。每位教师相对以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跨越,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理念上,认识上基本到位,但在操作层面,还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做。综合40堂课的情况,不足处体现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教师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处理。这五个方面无一不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我们教师习惯了教教材,而不习惯用教材教,缺乏对教材的重组的能力、缺乏灵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课堂上习惯于按教案上课,受事先设定框框的约束,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调控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上放开了而收不拢、导致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五、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参考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质量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依据心理学、教育学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系列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与感悟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品质优化和心理潜能开发的一种新型课程。[1]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课程的活动性,它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高活动课的质量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此,本文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质量保障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大而全,内容缺乏针对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的确立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间和教学形式,一个阶段课程的目标不宜过大过多,一节课的目标更应做到小而实,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能接地气。[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要,只有符合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课的积极性。在针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力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的具体化和操作性。[3]

2.活动过多,缺乏层次,形式单一

活动过多易出现“为活动而活动”问题,不利于学生体验和分享。活动之间缺乏层次性,会导致学生体验简单化和重复性,不利于课堂的深化。因此活动设计与安排应考虑到活动的层次性,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又要符合逻辑规律(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循序渐进、系统而完整)。[1]此外,应避免活动形式(常见的活动形式有游戏、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影视欣赏、心理测验、辩论会、绘画、自我回忆与报告、行为训练等)过于单一,例如一堂课中播放视频过多, 或一堂课中纸笔活动过多。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易导致学生感到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多感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避免活动形式与对象的适切性欠佳,如小学低年级采用“辩论会”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切性欠佳,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而“幼”

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老”而“幼”即避免活动(包括游戏)的“陈旧”和“幼稚”。[2]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曾经是否做过此类活动,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活动太陈旧、幼稚,会极大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避免活动的“老”而“幼”问题,活动设计时可以与学生沟通,让部分学生参与活动设计。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无预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应有相应的预案,以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例如,教案原计划是运用多媒体的,但万一多媒体不能用时,心理教师该如何开展教学。如活动设计时有预案,心理教师则可从容地面对突发事件。又如,心理教师当天上完一个班的课后,发现所设计的游戏不适合所在年段学生,则可用预案中的游戏去上当天同年段另一个班的课,不至于频频出现“将就将就”、“勉强活动”等问题。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1]。要真正使学生积极活动和深刻体验,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角,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活动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尤其是在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更应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甚至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估不能缺乏学生的参与,因为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估有助于促使今后的活动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满足其实际需要。心理教师将学生的良好建议贯穿于自己今后的教学中,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分配时间,讲清活动规则,做好示范

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体验和领悟,保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验、 讨论和反思。时间分配上,最好能留有3~5min的机动时间,以更好地把控课堂。而在把控时间方面, 学生是否明白活动的规则尤为重要,不少活动课由于学生没掌握活动规则而浪费了许多时间,活动效果不理想。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形式,为了使每一位学生能参与活动,教师需向学生讲清楚活动规则。为了让学生明白活动规则,心理教师在讲解一些稍复杂的规则时应注意进行亲身示范,或请个别学生示范,让学生明白活动规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

3.多提开放式问题

提出开放式问题更能让学生感到受重视,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充分、真实地分享其体验。[4]封闭式问题则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学生在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真实地分享其所悟所思,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同时,心理教师应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学生“讲真话”比“讲对话”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批判,不应过多询问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真实表露自我的机会。

4.巧借课堂突发事件,增加学生的领悟

课堂突发事件若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突发事件本身会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利用突发事件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巧借课堂“突发事件”,需要教师找到突发事件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洞察力和心理学素养。需注意的是,教师应注意预防消极的突发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课程的进度及预防事件的消极后果,心理教师可在课后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沟通时注意客观、公正。[1]

5.关爱、欣赏每一个学生

关爱、欣赏每一个学生是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平等性、发展性和全体性原则的要求,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现。关爱学生,意味着心理教师应注意引导少数性格内向或与主题有关的学生参与活动、分享体验。当学生担心在活动中出丑、害怕被嘲弄时,请其活动、分享,这本身对其来说就是一次心理素质训练。长此以往,其担心、恐惧心理会减弱,自信心会增强。但关爱学生并不意味着纵容学生。个别喜欢表现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过于表现自己,如果教学中常让其过分表现,会让其他学生缺乏分享体验的机会,也可能会导致其他学生的反感。适度控制这类学生过于表现自己、炫耀自己的行为,结合个别心理辅导,可使这类学生在领悟中得到心理成长。当然,心理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欣赏每一个学生,发现并优化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心理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欣赏对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来,也有助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有助于学生“关心能力”的培育。[5]

6.师生不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

教师的言行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教师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是把学生往何处引导的方向问题, 是师德问题”[6]。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仅要求教师尽量不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也要求学生尽量不把消极言行带进课堂,同时注意教学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消极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表现出幽默, 使班级活动轻松活泼地进行。教师在使用幽默时应尽量避免嘲讽型幽默,因为嘲讽型幽默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注意抵御低俗幽默。此外,有的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或活跃课堂气氛,会请学生在课堂前5min讲笑话或生活中有趣的事,或表演短剧,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心理教师应对这些内容进行审核。

7.恰当运用自我表露,启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自我表露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此技术亦可恰当地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教师恰当的自我表露能拉近师生关系,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7]教师在运用自我表露时要做到适时、适度、真诚和积极[7]。“适时”自我表露不会使学生感到突兀;“适度”自我表露可避免活动课上教师喧宾夺主;“真诚”自我表露有助于学生感同身受,真诚分享;“积极”自我表露可保证活动课的积极导向,避免心理教师的消极榜样作用。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的保障措施

1.重视教师知识拓展、素材积累和幽默感提升

首先,重视教师知识拓展,即教师知识渊博。知识渊博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得以高效开展的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知识的积累应注意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中小学不同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涉猎哲理故事、微型小说方面的书籍。这样既可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老”,又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趣味性和“意犹未尽”。其次,重视教学素材的积累。素材的积累不仅包括平时学习中积累的相关知识、哲理故事,也包括记载或拍摄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情景。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可保证素材的新颖和实用性。此外,平时浏览或观看网络新闻、影视时,可以下载保存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材料或视频。最后,重视教师幽默感的提升。心理活动课的氛围特别重要,教师幽默感的提升,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幽默感,而学生幽默感的培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教师的幽默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更愿意寻求教师的个别心理辅导。

2.重视师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及教师严谨作风的养成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而“幼”问题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的有力保障。由于提倡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创新性也需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其创新能力。此外,应重视教师严谨作风的养成。教师严谨作风可从日常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养成:一要注意活动课设计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活动之间的衔接性;二要注意测验的科学性,即选择有较高信效度的心理测验,科学使用心理测验; 三要注意授课内容的科学性,活动课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效性的前提; 四要注意教学过程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五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乐学、乐悟、乐思和乐享。[2]

3.重视同行交流

同行交流包括中小学心理教师之间、中小学心理教师与高校心理教师之间、本地心理教师与外地心理教师之间、中小学心理教师与心理学(师范)本科实习生之间等。交流的途径可采用交流会的形式,也可采用电子媒介形式(如微博、QQ群、微信等)。需强调的是,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互评。活动课的互评是同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教师助人—自助的过程。在评课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互评最好能采取积极取向,即评课不是批判课,不能鸡蛋里挑骨头,而应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授课教师的课,从中借鉴经验。有条件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可指导心理学本科生实习。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心理教师作为旁观者可能更容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实习生身上呈现的问题往往也是心理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此外,心理教师可通过教学见习的途径提升活动课设计、教学能力,见习的形式可采取现场见习(如到心理健康教育优质校见习)和视频见习 (如网络上学习其他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4.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体现为横向衔接和纵向衔接。横向上主要体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这种衔接既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又体现在家校协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高效开展(例如,亲子沟通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创设条件让家长也参与到活动课中来)。纵向衔接主要体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纵向上的衔接需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梯度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适用性,需要心理教师熟悉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中小学各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并拥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

5.重视回访学生课后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适当安排课后实践类作业(如建议学生将课堂上体验到的人际交往技巧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同时重视回访学生课后实践情况,这样既可使学生学以致用,又可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思路。学生的建议有助于改善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都可鼓励学生提建议。了解学生建议的方法可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及邮件反馈法,也可请学习委员汇总学生的匿名反馈意见,甚至可以在期末考查卷上征求学生的反馈建议。例如有学生反馈了以下建议,优化了教学:课堂上老师不要讲授太多,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看太多视频;心理游戏要适合学生;通过身边小故事渗透心理学原理。[8]

6.重视教学反思

上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第4篇

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促进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一、营造氛围,真诚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教师要倾情投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情,面带笑容、倾情参与,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通过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给 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活动的目的、内容不明确,个个坐得笔直,发言也不够积极,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虽说那节课辅导的是本应能充分让学生交流的“优点轰炸”,但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优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我在辅导“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告诉大家: “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舌头小时候被咬到了,比你们的都要短一些……”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虽然由于年龄小,他还不能区分缺点和“生理缺陷”的不同,但他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能够让学生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二、贴近实际,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要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1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辅导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活动设计。

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的问题最突出。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才能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才能水到渠成。

2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我尽量融人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以我辅导的“保持一份好心情”为例,我让两位学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让学生听音乐放松心情,随音乐跳舞,最后出示图文并茂的宇画寄语学生,赠“笑脸”给学生,形式较多样,学生的反响很大,结果让学生确确实实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保持了一份好心情。

三、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成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1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恰好起到与他们的心理世界沟通的作用。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是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能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并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这一内容后,有许多学生都笑着对我说: “老师,我现在做事情可及时了,再也不拖拉了。”可见,学生们能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第5篇

一、对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培训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单纯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事情,只有学校方方面面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具有实际意义,使所有教师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员化,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通过对外交流,外出学习,收集资料,派教师参加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学习,我校教职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相应的有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实施渗透并不是简单地寻找教学内容中有无一些心理学知识,也不是牵强附会地硬与心理健康教育挂钩,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为了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扎根校园,我校在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讲座等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的同时,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要求:

1、教学要含有发展学生潜能和促使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要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能力和健全人格。

2、创设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满足,得到发展。

3、营造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得以发展的时空。

4、采取支持学生成功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成功发展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自我价值感。

5、建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方式,促进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发展。

学校要求全体任课教师都要以此为目标,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机的整合起来,并撰写心育论文。

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本期,共组织心理知识讲座3次,其中还特别组织了针对六年级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由兼职心理辅导员谢凡老师和六年级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收效明显,也受到了六年级学生的欢迎,此次讲座报道发表在石峰区教育科研网站上。

四、继续开展好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屋的开放工作

每周一、四下午4:00——5:00开放心理咨询室,组织知心姐姐、知心哥哥为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五、通过各年级家长会进行心理教育

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第6篇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雷衍兵

副组长:周迎霞、林梅枝、蒙福俊

成员:李显义、刘建、马灿、张良文、瞿水林、各持有心理健康B证以上的老师、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二、开展系列活动安排

(一)心理健康主题教育讲座。4月16日晚18:30,学校组织安排宋长伟老师为学校教职员工做一场《幸福都去哪了》的讲座;4月17日下午安排邓国宏老师为初中部的学生做一场《情绪的认识和控制调节》的讲座。讲座还安排了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做笔记。讲座结束后,有学生反馈,学校应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这次讲座让他们知道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怎样做个快乐的人。

(二)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由美术组组织四到八年级的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初中部为黑板报的比赛,参赛作品在4月14日展出。通过此活动,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能够健康的、快乐的面对生活。

(三)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4月20日第八周的升旗仪式开展以“阳光心态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同时也开展有主题、有仪式的班队会。

(四)播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电影。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实际情况,4月17日下午,各班有选择的播放心理电影,组织学生观看,之后写观后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第7篇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这个学期马上就接近尾声了,在我们这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去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因为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切实提高成效,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校营造了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们注重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在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2、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我们所需要的,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红领巾电视台,校园网,一休自由宫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

三、强化措施

为了使心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1、明确分工。

2、保证时间。把心育课排进课表,每周一节,使心理健康教育有序进行。

3、适时督查。学校每期对心育工作督查两次,发现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及时督促。四、一年来,春种秋收,倾注心血,喜摘成果。

1、教师在头脑中建立了心育理念,为后续心育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础。

2、班主任积累了一定的心育经验,与学生一起成长。

3、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洗涤,灵魂得以净化。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幸福地成长。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参考 第8篇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学校认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校基本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工作重点倾向于提高学生成绩,在教学中也主要是注重文化课程,而心理健康教学则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也就导致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定位不明确,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此外,由于一些任课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使得教师往往会占用心理健康课堂。所以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产生了错误认识,最终导致其在小学教学中不被重视。

2.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并能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大部分小学中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即便制订目标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这种教学背景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没有实际内容,并缺乏系统性,在活动样式上也过多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效率。

3.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不符

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在课堂中单一讲述着理论知识,只有极少部分的学校开展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所以在这一教学背景的影响下,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产生了抵触心理,在认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偏差,对于理论知识也完全是死记硬背,这样就违背了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初衷。

二、针对小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问题的防治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学校与教师对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就要求学校与教师之间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实际意义,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2.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小学生为主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定位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接受能力来制订出教学目标,在让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同时,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片面将一些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且这一过程过于枯燥乏味,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产生抵触,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充满趣味性与具有一定层次的教学方法与方案,注重提高心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坚持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第9篇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现状分析

我们扬中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地处城区,学生一直在快乐教育的理念下成长。学校早在1998年就开始尝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最开始的一间心理咨询室到现在设备齐全的成长指导中心,我们通过广播、报纸栏目“空中心桥“、”“心灵花园”向学生传播心理知识,通过“走进心灵”校园电视剧讲述成长的故事,通过“心语信箱”打开学生的心结。这些活动的开展还停留在心理知识的普及和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上,要想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体验、得到心理品质的训练,就必须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们先尝试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每月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对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班主任进行培训,要求他们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事实分析等手段,充分感悟,不断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并激发出自我培育、自我训练、自我指导的强烈动机。在此基础上,由教育者直接总结或者师生共同讨论,最后由教育者启发、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心理认知的发展、心理品质的提高和心理问题的矫治的目标。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发展性的活动课目标

1.发展性原则。所谓发展性原则是指,心理辅导课的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班级设置服务小岗位活动,低年级目标是熟悉岗位职责,中年级则应该着眼于“沟通”,抓住“换位思考”,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各种可重复的交往情境中反复演练,提升良性沟通习惯。高年级孩子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可以从自信的角度,分析胜任岗位的优势与不足,这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自我接纳的程度。

2.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标是具体的、可行的,可操作的,例如,我们不能泛泛地把“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作为活动课目标,而应把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主动去沟通——敞开心扉,接纳、肯定、尊重对方,保持在人际沟通中的人主动性;善于帮助别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身体面向说话者,眼睛看着对方,表情专注,给对方简短的语言反馈。这样的特征是可以观察到的,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进行训练的。

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的确定是以目标的制定为依据的,同时根据学生在入学后心理上的变化,我在不同的时间段开设了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比如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师生方式、社会期望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低落、考试焦虑恐惧等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适应性障碍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活动课《我是小学生》、《大家都来认识我》、《我们都是好朋友》,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低年级孩子最大的学习困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我设计了活动课《神奇的注意力》,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注意力集中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并习得一些注意力集中的方法。中年级的孩子同伴交往需求不断增强,交往的能力快速发展,但由于独生子女、隔代抚养、高社会压力中家庭不良沟通模式导致对当今小学生良性沟通的习惯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就给他们上《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的活动课。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我们就《男生女生 快乐交往》开展活动。

心理活动课的开展不一定按照校本教材来进行,但必须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不断认识自己的心理,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活动中充分体验与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動来完成的,这一点与学科教学有很大不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课从形式上来讲应该是活泼的、轻松的、自由的;从内容上来讲是充实的,学生能畅所欲言的,能够深入学生心灵让其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所以活动课的整个过程要能够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在课堂开始环节,可以通过热身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心情,拉近师生距离,为后面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情绪铺垫,比如拍手游戏、暖身操游戏等等;也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智力、气质、性格、兴趣、态度等心理小测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短处,也是为揭示主题做铺垫;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气氛。

当课堂主题揭示出来后,怎样围绕着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探索自己的心灵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对该环节的把握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课堂目标,为了使学生能放下思想包袱,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思考自己的问题,教师要给适当的启发,用诸如“你是说……”、“你认为……”、“你觉得……”等话语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在《男孩女孩 快乐交往》这节课中,我设计了手指操作为热身小游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换座位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释放的时空,感受男孩、女孩长大了,身心发展有不同。通过完成神秘任务,认识男女生有优势,分享感受,增进异性同学之间的了解、包容,再通过合作的小游戏,体验男女配合发挥优势带来的益处。整节课学生们通过一个个活动,一次次体验,充分感受和分享,自我反思,学习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并能实践运用,解决交往中的出现的困惑。

五、引导师生反思,促进心理不断成长

一堂心理活动课下课,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没有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观念有没有改变,问题有没有得到缓解,以后在生活中能不能运用课堂的收获灵活面对问题,这些不光是评价一节课的有意义与否,更是有意义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实现自己的课堂目标,有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哪些环节是需要改进的,也是值得教师课后反思的问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第10篇

10月20日我们以“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快乐时光”为主题在各班级开展了班队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更多的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老师建议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努力做到我校的校训“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10月24日下午,我校又组织四-六年级学生参加了主题为“与人为善,悦纳他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这次讲座由担任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黄艳老师主讲,四、五、六年级全体学生参与聆听。

此次活动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支持,特别是班主任按时组织学生到达活动地点。学生们积极参与了此次讲座,并认真地听了黄老师讲述的小故事,并从这些小故事中思考出了大道理,进而慢慢总结出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好办法。

小学心理健康开展活动总结 第11篇

一、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本学期,学校将学生心理健康逐步引入课堂渗透,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整体工作。为此,学校将心理健康关爱周活动将学校整体活动设计与班级心理活动课结合,让每位老师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心理健康关爱活动中,在心理游戏体验中分享快乐,个性展示,调节自我。

二、组织落实,讲求实效。本次心理周设计了丰富的活动,每个活动内容即关注了学生心理健康,又关注了教师心理健康。本周,通过“毕业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健康讲座”“红领巾广播站”“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队会活动”等宣传方式,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全体教师了解学校心里辅导的理念,学习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般方法,懂得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三、反思活动,推进工作。活动结束了,但心理健康教育还将继续下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才是体质的关键,如何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的选择途径疏导学生问题都将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小学心理健康月活动总结 第12篇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2018年心理健康月活动方案。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升师生对自身、对他人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发展,探索同伴互助的积极发展理念及其实施方式。

从10月8日开始我们利用宣传栏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活动月期间,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宣传普及基本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同学们造就健康的自我,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增强心理素质。我们在广大师生中先后开展了心理辅导课、制作心理自信卡、心理健康宣传的黑板报、心理研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学生制作以“放飞希望 拥抱梦想 ”为主题的手抄报。通过手抄报的制作,使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能够感恩现在的生活,关爱自己的心灵。再比如:学生制作“自信卡”,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参考 第1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动态,辅助指导

近年来,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迅速发展,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需要明白, 教师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地位, 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导者, 而是一个朋友, 一个倾听者, 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 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辅导老师的作用在于营造和谐、轻松的心理氛围, 使每个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寻找自信, 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 拓展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定位

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培养其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 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思考, 使学生内心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 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 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也不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 而是将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重点,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主线而设计课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只是一个朋友和倾听者的角色, 帮助学生学会自助, 促进班级成员的互相合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1. 明确目标, 是上好心理活动课的基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是专门的学习心理专业的课程, 也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而是在心理辅导教育的大前提下, 以心理学理论知识作为背景, 经过处理之后以更通俗化、生活化的形态展现出来。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还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索、互动讨论、意见回馈, 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澄清认识、自我成长, 达到“自己发现自己”“自己求助自己”的辅导目标。

2. 正确把握心理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自身为中心, 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环境和心灵的缓冲地带, 使学生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我、反思自我, 更好地发现自我的价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意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生活适应辅导”, 需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其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营造课堂氛围, 与学生真诚沟通

小学心理活动课应该贴近学生, 急学生所需, 在开课之前, 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最关心的事情, 最大的烦恼在哪里, 努力营造出课堂上的友好气氛, 作为一个朋友和倾听者, 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使学生在今后遇到人生岔路的时候, 可以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4. 贴近学生生活,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排除心理障碍, 体验活动课的乐趣并且有所收获。学生内心真正关注的问题, 真正的烦恼所在, 才是教师开展活动的重心所在, 而不能盲目地制定活动主题, 那样只会让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变得无趣, 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5. 以体验为重点, 唤醒学生内心感受

心理健康活动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定要避免把活动课上成心理知识的传授课。教师需要在活动中抓住学生的心理, 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 辅助学生进行思考和讲述,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在活动课中, 关键在于学生内心与课程主题达到共鸣, 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些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这就要求学生以自我体验为主。心理的辅导不是说教, 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策, 而是协助学生, 让他们用内心去感受课堂主题,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抉择。

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都在学校中, 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和讨论辩论、自我反省等形式, 使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 形成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全人格, 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获得心理上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6) .

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思考 第14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及课堂具体目标的确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所决定的,大致包括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焦虑的调节)、情绪心理(认识各种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耐挫能力(即意志力的培养)、个性心理(自我心理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人际心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生活心理(丰富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环境适应)等六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所决定的,大致包括学习心理、情绪心理、耐挫能力(即意志力的培养)、个性心理、人际心理、生活心理等六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那么每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都要为实现总目标而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具体的活动目标。

1 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要具有针对性

即要以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活动的内容

2 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要具有发展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活动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相关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3 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要具有实践性

心理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观察的到的,经过训练和培养能够形成的行为特征,不能是一些假、大、空的目标,诸如“完善的自我”,“自信自强”等抽象的概念,而应该具体为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了解自己,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等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和方法的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要考虑:

1要充分体现活动性和实践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始终要以学生的主动活动贯穿其中,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具体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适当的活动方法和形式。这里所说的活动,既包括身体的活动又包括心理的活动,如游戏、讨论(或辩论)、唱歌、表演、讲故事等等。个体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实现的,而学生的实践则是其日常的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形成、锻炼课程目标中需要学生形成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2 要贯彻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感知、体验、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见诸行动。因而,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上,教师则像是导演或幕后指挥,教师的作用是千方百计地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活动去体验、去思考、去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要体现既面向全体又重视个别的原则

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让班上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有机会表达自己,表现自己,训练自己,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及性格特点,对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关注和表达机会,让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4 要善于利用物理空间营造心理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便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氛围,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可以把桌椅板凳围成环形或半圆形,也可以在铺有地毯的教室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还可以在花园、公园或其他生活现场进行。

5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要有层次感,有逻辑联系,不是几个活动的简单组合、串联

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从活动的预热(导入)、展开、推进到高潮,直至活动的结束,应该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同时学生的情绪也随之逐渐地达到高潮,使他们得到充分地表达,充分地释放,完全地放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次活动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主要的方法有认知法,如阅读和听故事、多媒体教学、艺术欣赏、联想活动、认知改变;有操作法,如游戏工作(实践活动)、测验、演讲、手工和绘画、唱歌和跳舞等;还有讨论和辩论法,如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等;角色扮演(表演)等等。每次活动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应该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

三、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具有以下的能力:

1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的观点和相应的心理学知识

作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年龄特征;要具有心理学的观点,即能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认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中的问题,预测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能真正地认识和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种种需要,能够做到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

2教师要具有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知觉与判断能力

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知觉与准确判断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表情动作;教师对学生的客观知觉还有助于教师正确预测学生的行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预测可直接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3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和判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对学生的交往问题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把一些道德的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教师常常重视学生中打架、偷盗、说谎等为主的不良行为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焦虑、孤独、沮丧、抑郁等心理异常的行为;他们把学生的行为问题看得比人格问题更重,如对学生的逃学、不合群、破坏公物等行为问题容易注意,而对学生的自卑、敏感、依赖等人格问题容易忽略。因而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及时的干预。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而是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偏差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态度和方法,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观念进行澄清。

4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自己的态度与情绪

一方面,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应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活动课中,教师应该多用“为什么?”“那结果会怎样呢?”“请你再想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等句式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用“你应该怎么怎么样……”“这样是不对的”“不要……”等句式来教导学生。另一方面,在活动课中教师的情绪要饱满,感情要真挚。教师要以自身的情绪来影响、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样不仅为开展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的积极心态、健康的情绪本身就是学生良好的榜样。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以上的看法仅是我自己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希望能得到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和指导。

(本文获首届“健康杯”征文一等奖)

上一篇: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下一篇:儿童诗创作校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