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收购分析范文

2024-07-26

员工收购分析范文(精选6篇)

员工收购分析 第1篇

本月中国两大上市的视频并购,引得市场猜想联翩,并购由此引发的人事变动也是“围观”者的一大话题。好事的我自然不舍这难得及机会, 加入“八卦”的行列。

收购兼并的公式是1+1=1,所以几乎每次并购都会引发较大的人事震荡动劳资纠纷。 早有联想收购IBM PC部门,近有百事中国把在内地的瓶装厂等业务卖给了康师傅。想来也简单,一加一应该是二, 硬要变成一, 那就只能瘦身了。假定并购前两家的高管各有10人, 并购后的新公司不可能有20名高管,在重要的部门和市场,也不可能同时有两人当家。

所以听到收购兼并购的消息, 老道的人会多问一句:“谁并谁”? 收购方通常在人事安排上有话语权,但并非完全如是。员工通常是最后知道公司被并购或者公司兼并了自己的对手,在获知消息后,多半是吃惊、忐忑或者忐忑, 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接受事实”, 继而直面的就是“我怎么办”或者“我会不会受影响”。并购的一个作用就是借机“整合”。公司一大,难免决策迟缓,掉头不易,在并购整合之际,主导方可乘势对内部运营不佳的部门或表现不好的员工“下手”。在并购后, 最安全的人多来自主导企业内获利能力高的部门,或不受影响, 或得到提拔派往被兼并的企业, 当然前提是平时和管理者关系不错。否则,哼哼……

早几年, 收购兼并的谈判中,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处置往往是决定并购能否进行的决定因素之一。 以前访问一些跨国企业的人事高管曾说,在并购的谈判中,HR须对对方企业的雇员要进行评估,预算并购后人员处置和企业文化融合的成本。从人才管理和雇主声誉角度, HR要给出是否适合并购的专业建议。换言之, 一旦达成并购协议,并购双方企业内的人谁走谁留已经基本清楚, 谁升谁降也有安排, 如何补偿安置也有了初步估算。 接下来就是HR们的操作技巧,尽量安稳地、缓和地实施,过程一般比较漫长。

近一两年不少并购则显得比较“简洁”。比如 新近UPS宣布收购TNT,但没有达成劳工方面的具体协议,荷兰日报说TNT可能裁减员工20,000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收购就多被要求保证不裁减被收购的国外企业。比如三一重工收购德国企业普茨迈斯特, 承诺不解雇一名德国雇员。

“企业并购了, 我们怎么办”?对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自然两手准备, 在外面开始张罗是否有合适的机会,同时为被可能有一天被新雇主“请走”准备协商资本。但是,最佳办法还是不要轻举妄动。多个案例显示,并购消息释放之初, 大多数员工会无心工作,挖掘内幕,打探动向,甚至持抵触情绪, 但是如果无进一步明确动向后, 大家就会恢复常态。

并购后的12个月内是员工离职的高发期, 之后会逐步趋向平稳。最先离去的往往企业内中高级经理,他们对职位和环境的改变接受度较低。普通员工一般影响不是很大。其实,企业并购也罢, 换了老板也罢, 今天的职业人士必须牢记,公司前途不等于个人的前途,个人前途在自己手里, 在哪家公司工作并不是很重要。在经济波动的时期, 企业的变动是无法预测和准备的, 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才是最大的保全之策。

其实,收购兼并对主导方的才是最难的。事实告诉我们, 并购案失败的比例远高于成功的。 并购后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的整合是长期而且“要命“的。并购非常可能导致原两企业雇员之间的不配合,被并购企业生产力降低。麦肯锡公司研究表明,仅36%的企业在并购能维持收入增长。并购后的企业对人事采取”缓慢疗法”比”快刀斩乱麻“更安全。

[收购合并中的员工进退]

员工收购分析 第2篇

一、主体和客体不同

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股东,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资产。

二、负债风险差异

股权收购后,收购公司成为目标公司控股股东,收购公司仅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仍然由目标公司承担,但因为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对今后股东的收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股权收购之前,收购公司必须调查清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对于目标公司的或有债务在收购时往往难以预料,因此,股权收购存在一定的负债风险。(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而在资产收购中,资产的债权债务状况一般比较清晰,除了一些法定责任,如环境保护、职工安置外,基本不存在或有负债的问题。因此,收购公司只要关注资产本身的债权债务情况就基本可以控制收购风险。

三、税收差异

在股权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而与目标公司无关。除了合同印花税,根据《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目标公司股东可能因股权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

资产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本身。根据目标资产的不同,纳税义务人需要缴纳不同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契税和印花税等。

四、政府审批差异

股权收购因目标企业性质的不同,政府监管的宽严程度区别很大。对于不涉及国有股权、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审批部门只有负责外经贸的部门及其地方授权部门,审批要点主要是外商投资是否符合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是否可以享受或继续享受外商投资企业有关优惠待遇。对于涉及国有股权的,审批部门还包括负责国有股权管理的部门及其地方授权部门,审批要点是股权转让价格是否公平、国有资产是否流失。对于涉及上市公司股权的,审批部门还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要点是上市公司是否仍符合上市条件、是否损害其他股东利益、是否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

对于资产收购,因目标企业性质的不同,政府监管的宽严程度也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目标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我国尚无明确法律法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资产转让需要审批机关的审批,但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经过审批,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经营规模和范围都有明确的说明。若外商投资企业资产转让后,其经营范围或内容有所改变是否需要审批呢?《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第13条明确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固定资产投资而改变原经营规模或内容的,投资前应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并征得原审批机关的同意”。

因为该《暂行规定》仅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的情形,而不能直接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资产转让的情形,因此可以认为就现有规定来看,外商投资企业资产转让是不需要审批的。此外,若转让的资产属于曾享受过进口设备减免税优惠待遇并仍在海关监管年限内的机器设备,根据《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的规定必须首先得到海关的许可并且补缴关税后才能转让。对于目标企业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收购价格一般应经过审计和政府核准。对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变动的,还应按照《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报证监会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至今尚无一部统一的《反垄断法》对公司收购行为予以规制。仅在不久前开始实施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第9条中原则性规定国务院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有权“对可能导致市场垄断、妨碍公平竞争的,在审核前组织听证”。但是,因为《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仅适用于外资收购国有企业的情形,对于其他企业的收购行为,政府并无明确的法律依据进行反垄断审查。

五、第三方权益影响差异

股权收购中,影响最大的是目标公司的其他股东。根据《公司法》,对于股权转让必须有过半数的股东同意并且其他股东有优先受让权。此外,根据我国《合资企业法》的规定,“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的,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因此股权收购可能会受制于目标公司其他股东。

资产收购中,影响最大的是对该资产享有某种权利的人,如担保人、抵押权人、商标权人、专利权人、租赁权人。对于这些财产的转让,必须得到相关权利人的同意,或者必须履行对相关权利人的义务。

员工收购分析 第3篇

经济全球化营造了企业分工与协作的良好环境, 规模效益和优势互补为企业的并购提供了动力。在并购成功后, 收购企业由于掌握经营管理的主动权, 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导入被收购企业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因此, 造成了被收购企业单方面地在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妥协, 其原有企业文化被不断蚕食, 直至消失殆尽。被收购企业的员工也被要求不断地适应新的企业文化, 这对员工产生极大的心理冲击, 离职是其必然的选择。本文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当企业管理风格的巨大变革成为一个既定事实时, 企业通过组织承诺强化是否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降低其离职的意愿。

1 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通过运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凌文铨等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和樊景立等员工离职倾向调查表分别制作了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组织承诺调查量表和员工离职倾向调查量表。设计采用了明尼苏达员工满意度调查表短式量表。该短式量表包括20个项目, 每个项目的评分采用Likert五点尺度法,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尺度, 并分别给予5-1评分, 5为非常满意, 1为非常不满意, 以次类推, 分数越低表示越不满意, 越高表示越满意。本文使用的组织承诺量表包括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机会承诺5个方面, 计分的方法同上, 5为非常同意, 1为非常不同意, 以次类推, 分数越高表示对组织承诺越高。员工离职倾向量表经过樊景立等和张勉等 (2001) 进行了相关的实例验证,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量表的效度。计分方法同上, 5为非常同意, 1为非常不同意, 以次类推, 分数越高表示离职倾向越强。

2 数据搜集

为了更突出地反映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变化对被收购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关系的影响, 本文选取我国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分布在全国的5家被收购企业的全体正式员工作为研究样本, 参与该项调查的员工均是经历了原有企业被该民营企业收购的过程。这5家企业在被收购前均为国有企业, 调查时间是2013年8月1日至9月1日。调查问卷发放涉及公司内部7个大部门, 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协助和配合下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员工进行随机抽样发放。为让受访者较真实的反映实际想法, 专门设立问卷调查回收箱, 受访者完成问卷后直接投入回收箱, 由调查者直接拿取, 有效的保证了问卷内容的保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759份。对759份问卷进行了一一检查确认, 其中28份由于被调查漏答或多选无法进行正确统计而作为无效问卷处理外, 回收有效问卷731份, 有效回收率91.37%, 符合抽样原则。

3 数据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 所有测量题目含义精确, 问卷调查题目不存在共同方法变异问题。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

(一) 问卷信度检验

对调查问卷各量表采用引致分析, 进行信度检验。检验结果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7以上, 表明检验各量表均通过了信度检验, 效果较好。其中工作满意度分量表5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57、0.738、0.721、0.838、0.929, 说明该问卷的解释能力较好;组织承诺分量表3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04、0.761、0.832, 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 一致性较高, 可以进行整体比较。

(二) 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在上述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对被收购企业的员工工作满意对、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三个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 以确定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存在这种关系, 二者在多大程度上会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检验结果如附表所示。

**表示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附表显示, 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回归系数及常数项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显著, 其对离职倾向产生了直接影响, 可以引入回归方程中。调整R2等于0.657, 说明工作满意感与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的共同解释程度达到了65.7%。方差膨胀因子VIF为2.821, 远小于10, DW检验系数为1.803, 说明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间和残差均不存在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问题,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员工的离职倾向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回归分析, 我们看到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间存在因果关系。在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共同作用下, 组织承诺的增强对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贡献率为63.4%, 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对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贡献率为56.8%。

(三) 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因子分析

上述的分析明确了相较于组织承诺, 员工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更大。因此, 需要进一步确定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短式量表中, 各项内容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其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工作条件因子中, 员工更看重企业是否为其提供发挥其能力的机会和平台。与组织管理因子相关的内容则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工作的责任感因子均值较低, 工作回报因子均值较高, 表明在个人利益与责任发生冲突时, 员工更关注个人利益。在全部因子中, 工作条件因子均值最高, 其次是工作回报因子, 再次是组织管理因子, 最后是责任感因子。这说明员工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重视程度最高, 除此也非常关注企业为其提供的经济报酬和晋升机会。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与企业管理方式相关的内容关注度较弱。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选用被我国民营企业收购的国有企业员工作为样本, 检验了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等发生巨大变化的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验证了组织承诺在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间存在强正相关性, 工作满意度越高的员工, 组织承诺也越强。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当员工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 又不便于表达时,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承诺中介变量的变化来预测员工的不满情绪和其离职的可能性, 进而预先采取措施留住人才。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均对员工的离职产生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越高的员工, 组织承诺越高, 其离职倾向越弱。本文认为, 当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 组织承诺增强时, 其对其他可选工作机会的关注度就会下降, 其离职倾向也会减弱。因此, 企业应该在降低员工对其他可选工作机会关注度方面做足工作。随后进行的工作满意度因子分析也证实, 工作报酬和工作条件仍然是目前员工首要关注的满意度指标, 而这两项指标均是员工关注其他可选工作机会时重点考虑的问题。相较于工作报酬和工作条件, 员工对企业管理风格、管理方式等企业文化的变革关注度较低, 经济状况的改善仍然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孟祥菊.员工组织支持感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关系研究-行业重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 2010, 5 (129) :98-101.

[2]Judge T.A&Bretz R.D.Political Influence Behavior and Career Succ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4, 20 (1) :43-65.

[3]熊明良, 孙健敏, 顾良智.工作满意感、组织认同与离职倾向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8, 6 (200) .

[4]陈晓萍, 徐淑英, 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229-254.

海尔收购GE家电,员工不乐意了 第4篇

海尔今年6月宣布以55.8亿美元收购了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并向其员工提出了新的劳务合同,然而,这家被收购公司的工会成员近日拒绝了工会领导层的建议,投票否决了为期4年的新合同。

经过14周的谈判,海尔拿出的新合同方案中,将下调新入职员工的工资,并减少加班。为了让这一合同顺利推进,海尔提出要为至多450名员工提供一次性自愿离职补偿。

但员工并不领情。

海尔推行新劳务合同,是为了削减成本,以便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建造大型工厂。如今计划受挫,这一措施看来是无法顺利实施下去了。

为购买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海尔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于通用电气来说,55.8亿美元实在是一个好价格:2014年,它与伊莱克斯达成的收购价格为33亿美元。

但海尔发起收购也是为了要解决自身发展的瓶颈。去年,海尔、格力、美的三大家电公司都经历了营收下滑,其中海尔的全年营收同比下滑7.4%。这要求它不能再固守竞争白热化而又利润微薄的中国市场了,它需要向海外拓展。

从发展策略上讲,这项并购对于增强海尔的全球竞争力是有好处的:GE的家电品牌、北美市场、分销网络、中高端用户群以及管理团队,对海尔的发展都有利。

“收购通用家电,通过共享可以一下子把海尔美国的研发、服务和物流能力提升到较高的水平。”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梁海山称。为拿下收购,他曾亲自带队去美国谈判。

问题在于,海外收购整合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海尔已经积累了一些海外并购的经验,但这次在美国市场的遭遇说明,每个市场都有独特性,而经验并不总是可以通用。

2016年前三季度,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取得2.23亿美元税前利润,这已是其三年来最好的盈利水平了。

“通用电气在剥离家电业务,而中国的家电公司却在收购,这本身可能就说明了一些问题。”华南的一家家电企业高管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尽管这起劳工合同纠纷可能不会影响海尔成功收购的结果,但员工问题往往是一场拉锯战。尤其在法律法规对员工保护更为健全、且工会组织非常强大的美国市場,如何让其员工满意又兼顾成本,这考验着海尔在海外市场的整合能力。

索尼收购战略案例分析 第5篇

一、案例简介

1946年5月,索尼公司(以下简称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共同创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后于1958年更名为索尼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本东京。随后,这家坚持不懈地追求技术创新和独到的设计风格的公司带来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第一台便携式立体声音响、第一台激光唱片机和第一个有三维画面效果的家用电视游戏控制台等众多产品,并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公司。多年的发展,索尼由一个小小的收音机修理店壮大成为一个运营收入超过500亿美元,雇员数目超过168 000人的全球巨人。成为世界上民用电子、工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及娱乐业等领域的先导之一。

本案例将介绍索尼发展历程中几起极为重要的并购,这些并购促使索尼由一个硬件制造商转型成为一个内容提供商,从而奠定了世界数字娱乐界的霸主地位。

从硬件到内容,综观索尼的发展思路,并购成为实现这样一个转变的主要法宝,也正是按照不断并购业内巨头的这条思路,索尼将自己打造成了数字娱乐产品的国际巨头。

二、战略定位背景

(一)平成景气、并购已盛行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很快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日本经济企划厅将这次新的经济高涨列为日本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第四次大型景气,即“平成景气”。这次“平成景气”创下了日本持续60个月之久的二战后最长的经济扩张纪录。按产出增长速度计算、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高达5.3%,高于同期任何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外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对外资本输出的增长,日本的对外净资产不断增加。1987年底为2407亿美元,1988年底则增加到2917亿美元,成为世界的最大债权国。

(二)同行紧逼、威胁与挑战

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形成了基本相同的产业结构,都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加工、出口为导向。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都已经具备了与电子产品大国日本竞争的实力。“亚洲四小龙”生产的彩电、录像机大量输入日本,而且这些在引进日本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相近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不断威胁着日本的霸主地位。

通过控制内容,从而推广自己提供的产品的这条思路指挥着索尼决心要拥有一家自己的电影公司。在这时,顺利发展的美国电影业吸引了索尼的视线,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80年起的连续8年中,美国电影业的年增长率为16.7%,录像片的销售额年增长率高达80%,这对于生产数字消费品的索尼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此外,在哥伦比亚影业之前,索尼曾考虑过MCA环球电影公司,但是对方不愿意出售,此后,索尼的另一对象米高梅公司要价太高,也被排除在目标之外。因此,财务状况不佳,但是却拥有2700多部电影和众多电视节目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成为索尼的最终选择。

(三)合作在前、甜头与冲突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以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造船业和纤维制造业不断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出口,同时以自身国际收支不稳定为理由,限制进口和汇兑,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

1不断产生贸易摩擦。

在经过几番考查与接洽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最终选择了在硬件设备上曾有过合作的索

尼成为伙伴,决定与索尼公司合作成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索尼唱片公司,即CBS·SONY唱片公司。

1968年3月,索尼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各占50%股份,合资成立哥伦比亚广播公

司·索尼唱片公司。公司成立两年后,旗下的山口百惠等多位超级明星成功走红,公司收入也随之高速增长,成为日本业界营业额与利润第一的公司。

这次合作,让索尼尝到了制造内容的甜头,这种以硬件为载体的产品,更好地占据了消

费市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公司形象的宣传,促进了硬件产品的销售。然而,这毕竟是索尼第一次尝试涉足内容市场,而且选择的是与世界著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合作的方式,彼此的管理理念与管理风格、经营思路和不同时期的利润目标经常发生冲突和摩擦,让索尼的高层不得不着重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战略实施过程

(一)财大气粗——收购CBS·SONY唱片公司

整体上看,索尼公司习惯于从长远战略来经营和管理公司,对短期利润并不十分重视,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对短期利润的要求明显高于索尼公司。”

索尼公司认为合作双方的冲突妨碍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为了彻底解决双方的各种冲突,财大气粗的索尼公司干脆以20亿美元的高价把合作伙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唱片公司收为己有。然而,在收购完成后,CBS·SONY公司经营业绩高速增长,第二年就创出买价以上的营业额,并有相当高的利润。这极大地增强了索尼公司的自信心。还有什么比吞并了世界第一流的唱片公司,又使其迅速成长更令人充满自信呢?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标志着索尼已经成功征服了音像制品市场,很显然,下一个目标就是影像市场。受此成功并购的鼓舞,索尼开始注意到影像市场上的丰厚利润,着手策划一个更大的收购计划,那就是1989年的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并购案。

(二)得寸进尺——收购哥伦比亚影业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以下简称哥伦比亚影业)成立于1924年,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一

起隶属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有美国影业巨子之称。在收购开始前,可口可乐公司曾拥有哥伦比亚影业49%的股票,由于接连几年公司出片乏力,可口可乐公司正想将股票转手。而且可口可乐公司的格杰特与索尼的盛田昭夫是旧相识,因此双方的谈判进展相当顺利。

1989年9月27日,哥伦比亚公司的董事会顺利通过了出售公司的决议,经过20天的投标,索尼成功完成了收购的过程。所有这些费用加在一起,按当时的汇率折算,将近7000亿日元。这相当于索尼本部销售金额的2/3,是经营利润的七倍。通过这次交易,可口可乐从中获利高达12亿美元。

一直以来,好莱坞就被视为美国文化的圣地,对它的染指必定激起巨大的反对呼声,甚

至会调动起一些歇斯底里的公众情绪。1989年10月5日发行的《新闻周刊》的封面上是这样设计的:给一个贴着哥伦比亚影业的火炬女神穿上日本和服,标题上写道:“日本人入侵好莱坞!”

为了平息美国人敌对的情绪,索尼专门做出过保证,电影公司将完全作为一个美国公司

来运作,用盛田昭夫的原话来说就是:这不是日本文化的入侵,我们不想把日本管理人员送进哥伦比亚。而且,索尼公司一直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任用本地人才管理当地业务。

四、战略总结与启示

(一)控制了内容也就控制了硬件销售

内容为王,一直是近年来媒体收购的核心驱动。对于索尼这样一家以生产硬件设备起家的公司,相继购入好莱坞多家电影公司从而扩张到内容提供领域,这条发展路径值得我们思考。

很显然,通过一系列并购,索尼成功实现了由传统的硬件生产厂家向硬件制造与内容生

产于一体的国际巨头转型,这几起联系紧密的并购使索尼成功把自己的产品引入了消费者的“客厅”,通过在内容生产领域的扩大,索尼现在不仅生产电子设备,而且通过设备之间的连接与内容的兼容,索尼已经成为一个基于全球娱乐文化产业的体验提供商。

在先后收购了两大世界影业巨头,外加一个世界音乐旗舰,索尼所控制的内容资源已足

以让其在全球范围内呼风唤雨。如今,索尼正在还盘算着把手中海量的影片资源应用到旗下的电子游戏(Play Station)、手机(Sony Ericsson)等硬件产品中。在其即将开发的下一代便携式电视机(Airboard Portable TV)中,丰富的影片内容也将成为一个大卖点。通过拥有哥伦比亚、米高梅这些无形资产,索尼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品牌效应得以增强,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索尼称雄数字娱乐业霸主的地位。

(二)控制内容也就控制了行业标准

索尼最初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在录像规格上的惨败。索尼如此大手笔

收购,也正式为了防止这样的前车之鉴再次发生。收购了哥伦比亚和米高梅不仅给索尼贡献了一个庞大的电影片库,更为索尼在决定下一代数字影碟格式的争夺发和竞争已经紧锣密鼓,索尼联合松下、飞利浦、三星等倡导的蓝光技术(Blu-Ray)和NEC、东芝等厂家鼓吹的高清晰DVD技术(HD-DVD),是下一代DVD技术的两大阵营,双方一直在为谁能成为未来DVD格式标准的制定者而较劲。但真正能决定下一代DVD格式的,还是手上掌握了未来DVD绝大部分内容来源(电影)的好莱坞制片公司。

总结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现在谈三点:首先,外国直接投资如果要被当地的人民所接受,就要考虑到当地的需求,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成功。第二,只有把不同见解,不同管理方式的公司整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协同效应,也就是说,那些只想以获取为目标,或者是并不愿意创新的做法是不会成功的。第三,政府应该不断地提供一些支持,促进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改善,而且要改善投资环境,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建立起一种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够使

对外投资项目取得胜利。而日本的政府实际上起到了一些指导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首相倡议东亚经济体,这对于投资和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亚洲的合作应该更加积

2006年国内早稻收购形势分析 第6篇

一、今年早稻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国内水稻生产继续受到政策和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政策来看,国家继续扶持粮食生产,由于受到政策的的拉动,加上今年内上半年稻米价格行情的相对稳定,农民种稻的积极性较高,预计今年早稻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大体维持上年水平。

当前大部分产区早稻收割已进入后期,其中南部地区收割基本结束,北部地区进入收割后期。今年早稻生产大体呈以下特点:一是由于今年部分产区春播、春插时期遭遇秋冬连旱,早稻播种面积未完成预定计划,因此使得全国早稻面积大体稳定;二是5月中下旬后至6月上旬的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产区早稻长势偏弱,有效分蘖孕穗不够;三是持续降雨致使部分地区病虫害偏重发生,防治困难;四是6月中下旬的阴雨天气和高温天气,使得早稻抽穗扬花受到影响;五是收割期间特别是近期的台风,大部分产区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早稻灌浆成熟,部分地区稻田受淹倒伏,甚至绝收,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影响;六是预计今年早稻产量与上年持平或略减,可能减产比较明显的有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上述省区预计减产2-4亿公斤;浙江平产略减,江西平产略增,湖北持平略减,受近期洪涝灾害影响,湖南将由增产转为平产或略减,其他省区大体平产。预计早稻总产在316-317亿公斤,比上年减1-2亿公斤。

二、今年早稻收购政策分析

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和对粮食流通的调控力度,表现在稻谷方面,一是范围扩大,面积增加,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和补贴政策;二是今年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提前在2月底公布,早中晚籼稻和粳稻继续维持上年的最低收购价格不变;三是今年以来至7月下旬,进行了17次最低收购价格收购稻谷的竞价拍卖活动,已拍卖稻谷650万吨左右,主要目的是为今年最低收购预案的启动准备仓容,同时也是稳定市场价格,增强主渠道调控,前期国家决定在早稻收购期间停止上年最低收购预案收购的稻谷拍卖,但鉴于当前稻米市场行情有所变化,决定继续拍卖抛售,并适当提高拍卖底价,拍卖销售对市场行情的引导作用增强;四是近期国家六部门印发关于早稻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和做好早稻收购

工作的通知;五是近期国家粮食局召开部分省(区)早籼稻收购工作座谈会,研究分析2006年早籼稻生产和收购形势,安排和部署早籼稻收购工作;六是7月中旬末和下旬初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四个主产区相继启动最低收购价格预案;七是今年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相对往年可能在数量、质量和品种结构方面有所变化;八是从今年开始,农发行调整了粮食流转贷款对象和范围,并规定了粮食流转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提高了商品周转贷款的门槛;九是最近农发行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夏粮收购信贷工作和加强夏粮和早稻收购现金供应工作,预计今年早稻政策性收购贷款相对宽松;十是各主要产区粮食部门在早稻产量预测、预案收购库点的落实、收购资金对接和腾仓、修仓、器材维修准备、人员培训配备、政策宣传、收购方式和服务措施等方面的准备比往年要充分。

总的来说,今年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政策更好,早稻收购政策环境相对宽松,既有利于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售粮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了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积极性;既有利于稳定粮源,又有利于改善收购品种结构;既有利于平稳市场和价格,又有利于提升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三、今年早稻收购形势分析

7月中下旬,虽然各产区早稻“双抢”仍然处在大忙时期,但部分产区早稻已开始陆续上市,江西、湖北、湖南已有零星上市,广西地区上市已半个多月,广东、海南、福建早稻上市已近一个月。

从近期各地早稻上市开秤价格看,基本上呈高开态势,部分地区早稻开秤价格如下:江西省南昌县“早珍珠”品种因出糙率高,米粒圆,碎米少,收购价格1440-1460元/吨,比上年同期高出150元/吨;一般常规早稻新粮上市收购价格1400-1420元/吨,也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湖北望城县开秤价格1320元/吨。湖南省醴陵、浏阳、攸县三地早稻收购价格分别为1380、1360、1380元/吨,宁乡1360元/吨,常德中等品质新早籼稻个体粮商上门收购价1360—1400元/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挂牌收购价1400元/吨。广东中山市今年优质稻开秤价2000元/吨,目前收购价格1840-1860元/吨之间,但仍高于去年同期的收购价格,去年开秤价1900元/吨,后期收购价格稳定在1760元/吨左右;湛江市加工企业对于高水分常规早稻收购价1360-1440元/吨之间,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300-1360元/吨,目前优质稻收购价在1700-1800元/吨之间。广西桂北地区早稻开秤价格在1440-1480元/吨左右,同比也高开60-100元/吨。

目前早稻收购价格较高的依次为广东、浙江,福建、海南和广西,安徽和江西,湖南

和湖北。总体来看,部分地区收购开始后价格基本上以平走为主,但部分地区优质稻谷收购价格呈高走态势。

今年主产区早稻收购工作计划早、准备早、落实早,目前各产区正全力以赴迎接夏粮收购入库旺季的全面到来。预计今年早稻收购工作将继续体现出准备早、入库快、收购旺、价格稳、服务优、秩序好、政策拉动和主渠道增强的特点。但今年部分产区中后期受灾比较严重,部分地区收购难度将有所加大,收购季节将有所推迟、收购旺季可能不如上年,部分地区早稻品质有所下降,部分经营性企业收购贷款将相对困难,市场竞争将相对激烈,地区之间差异将有所扩大等。

四、早稻收购可能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国家陆续启动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预案,将使部分产区特别是既是小麦又是稻谷产区的省区带来较大的仓容压力,同时,由于上年收购的粮食较多,库存仍然较大,也对收购仓容有所影响。长远看,如果粮食生产持续多年丰收增产,今后仓容不足的问题会更趋突出。

二是总体来看,由于受到政策的支持,最低收购价格又有时间限制,农民上市售粮将相对集中,企业收购也比较积极,因此今年早稻收购量将继续增加,但由此可能导致后市出现压库和顺价销售问题,同时也可能促使收购结束后主产区加大在库陈粮的出库销售。

三是今年部分地区早稻受灾严重,减产较大,近期的台风又使晚稻形势更严峻,因此可能导致受灾地区农户惜售心理加重,上市售粮和收购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四是农发行贷款政策的调整将带来部分经营加工企业收购贷款相对困难。

五是由于今年中后期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县今年泥谷、霉变谷、水谷、芽谷等增多,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收购中质量标准的控制就成为今年早稻收购的主要问题。

六是如果今后几年粮食继续丰收增产,政策性收购连年增加,顺价销售又困难,最终有可能导致库存持续增加,出现新的卖粮难和新的挂账。

七是政策与市场矛盾,影响稻谷流通。实施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后,近两年各地稻谷收购价格基本保持在政策底价附近,各地收购价格相差不大,导致稻谷流通受到影响,销售不太顺畅。

八是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而销区实行市场价格,收购实行政策价格,销售是市场价格,价格双线运行,也影响稻米市场流通,政策与市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九是商品粮库存下降,其他主体存量较少,特别是国家托市收购控制了粮源,集中拍卖又控制了销售,市场商品粮源相对不足,导致其他主体入市比较积极,市场收购竞争相对往年激烈,市场行情也会因此而有所抬升;但由于政策与市场的矛盾,其他主体入市仍然比较谨慎,收购仍然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主。

十是最低收购价格单一,早晚稻差价不大,不利于稻米种植结构调整和品质的优化。

五、早稻收购工作建议

一是政策性收购以多掌握粮源为主,坚决执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但不能过高拉抬价格收购,更不能压级压价收购。

二是在充分发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他市场主体的入市积极性,既要做好政策性收购,也要做好经营性收购。

三是要把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落到实处,想方设法扩大仓容,加强协调落实收购资金,兑现承诺取信于民;树立和塑造主渠道良好的崭新形象。

四是要确保敞开收购,确保收购入库质量标准,确保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坚决执行。

五是要加强市场行情监测和市场分析预测,既要重视收购,更要重视销售,把握时机适时销售;同时要加强产销协作,促进稻米流通。

上一篇:校园孝星汇报材料下一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