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2024-07-14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精选14篇)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1篇

参加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下面就说说,我学习《指南》后的感受和体会。

一、反思现状,转变观念

当前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是大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加上家长评价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好坏的标准就是孩子会念几首儿歌,会写几个字,会不会计算20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老师们为了迎合家长。因此,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样就违背了《指南》中提出的“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理念。

还有就是农村幼儿园管理相对比较松散;教师外出学习机会也比较少,观念相对落后;老师配备不足等。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都是集中活动,很少开展游戏活动,且活动的组织还停留在老师的教和孩子被动的学上,忽视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就比如《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很多老师一开始就出示“+”告诉孩子这是加号,表示两个东西合起来的意思,而且要求孩子要记住,复习也是单纯的做一做算术题,念一念算式,根本谈不上幼儿自主学习。评价一次活动的好坏的标准也还是看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掌握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从而忽略了幼儿的感受、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性。这样老师累孩子也不快乐。

再有就是缺乏详细的,通俗易懂的,指导性、操作性强的纲领性文件。从《规程》到《纲要》再到现在的《指南试行》二十几年中都在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我们农村幼儿园做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究其原因之一是老师观念模糊,无从下手。

如今《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出现对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指南》中不仅幼儿发展目标十分明确,还为我们教师提出了具体明了的教育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易于教师把握和操作,为我们今后在具体的工作中指明了教育方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改变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我们应结合《指南》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加强家园联系,利用专题家长会或专门对家长进行《指南》培训,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和家长一起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二、学习领会,走出误区

通过对《指南》的深入学习,之前的迷茫顿时清晰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首先明白,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以游戏的方式贯穿于一日生活,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活动模式除了集中活动还有丰富的游戏活动,比如区域活动,幼儿的很多知识经验是通过丰富的游戏获得的。其次,不盲目开展集中活动,知道了在集体教学中首先要区分两类经验:一是,什么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启发获得的经验;二是,什么是需要通过集体教学获得的经验。其次要体现各领域的核心价值,同时要注重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还有就是对农村幼儿园比较薄弱的艺术领域的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教研室郑主任用生动的事例和画面,让我们知道了传统的只注重教技能的教学模式是与《指南》中艺术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指南》指引的艺术教育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然后尊重幼儿独特的表现欲与创作。

再有,就是对区域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区域活动是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重要表现模式,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指南》的深入学习与领会,逐渐走出“重课轻游戏”的误区。深深意识到只有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2篇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2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一、回顾《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总则:主要讲述了《纲要》制定的原因、目的、性质、任务、外部原则、内部原则及自身特点;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主要讲述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目标(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其主要的价值取向)、内容与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与此同时,该领域教育的内容自然地负载其中)、指导要点(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其教和学的主要特点;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主要讲述了幼儿园教育的根本原则、活动含义、基本原则、各方面的原则、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形式、环境、一日生活、幼小衔接。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主要讲述了幼儿园教育的功能、主体、实施原则、主要内容等。

二、品读《指南》

1.社会现状

在生活习惯上,孩子们还是普遍滞后的,如“有一个小女孩都快5岁了,特别内向、懦弱,每天在幼儿园都尿裤子,尿完还不敢给老师说。课间活动,她几乎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玩,感觉有些小朋友总是欺负她,经常看她脸上、胳膊上被抓得一道一道的。”再如“有个小男孩在幼儿园里从来不吃亏。看到别的小朋友拿有好吃的、好玩的,他伸手就去抢;别人如果不给,他张口就咬。“老师警告过,如果孩子再咬伤人,就要我们换幼儿园。在家里也真管教了呀,但是从来都没用。”等等。

2.《指南》学习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象和误区,《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培养提出建议。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二

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评价孩子的发展等等内容。此部指南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与《纲要》里面的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相比,提出了更详细、更具体的目标。每个领域分为子领域、目标、子目标,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老师怎么教提出了要求。后面还提出教育建议,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这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培养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指南》的学习,对我们老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关注幼儿的健康,根据教育目标创设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游戏,让孩子体格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再次,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平等对待和尊重幼儿。因为爱是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最基本的前提和需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广泛、具有适合个体发展的机会,积极鼓励幼儿操作、探索和与人友好交往,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学习了《指南》,老师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育儿知识,让家长认识孩子发展的规律,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怎样做才是适合孩子发展的,也让家长意识到“小学化教学”“强迫孩子上兴趣班、特长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新家长育儿理念,共同树立科学教育孩子的思想,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家园配合教育,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得到科学的发展。

篇三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3篇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怎样理解《指南》”,第二部分是“怎样实施《指南》”。在第一部分中,参与《指南》研制工作的专家从整体到各个领域对《指南》进行了解读。《指南》的主要撰写人,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从整体上阐述了《指南》的研制背景、目的与作用,回顾了《指南》的研制过程,解释了与《指南》文本有关的概念,如为什么叫《指南》而不是《标准》,并分析和说明了《指南》的架构与内涵。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准确地了解和运用指南,李季湄教授还对《指南》实施的基本原则以及《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刘馨教授对《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围绕《指南》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刘教授从实践层面上概括了实现幼儿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基本工作方向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对《指南》语言领域进行了解读,她指出,要认识到幼儿语言发展对全面发展的意义,在明确《指南》有关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掌握住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对《指南》社会领域进行了解读,冯教授在解读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要点。她特别强调,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要注重活动中的体验,要理解社会学习的渗透性、综合性,避免单一的“社会课”,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目标,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累积效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对《指南》科学领域进行了解读。她们分析了《指南》科学领域的结构,包含着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方面。但不论是科学探究还是数学认识方面,都强调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对《指南》艺术领域进行了解读,她们阐述了《指南》艺术领域的内容结构,还提出了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以及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艺术领域的认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怎样实施《指南》”部分,对如何把《指南》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进行了解读。深圳市教学研究室肖湘宁老师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周亚君就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进行了介绍,强调教师要深入、全面理解《指南》的结构和内涵,在头脑中形成幼儿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概念,重视观察幼儿日常表现,并积极看待幼儿每一点进步。李季湄教师在分析了有关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如何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华爱华教授谈论了如何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如以《指南》为依据创设活动区环境,怎样的材料投放能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则论述了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使用《指南》。她指出,要全面了解集体教学的利弊,正确运用《指南》,特别是利用《指南》相对具体可操作的特点,提高集体教学的质量。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68-01

通过聆听名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让我更了解幼儿的心声,园长说:“不管是上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基础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所以培养幼儿的常规很重要。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以往我们会结合《纲要》中的容进行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我们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知识技能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总是寻找不到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各个领域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定位更是尤显困难,所以在本次讲座中范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指南》中每个领域的细分目标和内容,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表现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她在解读《指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独特见解,让我对3-6岁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了全新的认知!

《指南》中针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大致相同,但在言语或数字上的界定却更加规范了,例如在动作发展中就有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表面上看是一些不同的数字,但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不就是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吗?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们的常规教育中得到了更好地体现,比如,让孩子们学会自己上厕所、按正确的方法洗手、自己端饭菜、会收拾各个区域的玩具等等,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要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利用传统节日让幼儿共同参与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如“亲近五一”我们就带领有看望其他学校的老师,慰问武警官兵,为他们送上自己亲手做的一杯果汁,“重阳节”我们带领幼儿去看望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为他们送上牛奶,衣物以及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注意语言的文明,为幼儿做出更好的表现”等等,这些建议每一个都很具体,更具有实效性,而且还关注到各个方面的细节,每一条都是我们在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而且可操作性非常的强。

与《纲要》相比较,《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以及能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预期目标。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在幼儿战线上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在《指南》领域的划分中,并没有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的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社会性交往、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比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孩子的发现表示赞赏和肯定”、“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指南》还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假如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真正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小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我坚信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5篇

二、杜绝长辈对孩子的溺爱,要不断提醒长辈对孩子的爱要适可,不能盲目

城市的发展,我们年青人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少,孩子还要靠我们父辈来带,他们是吃苦的一代,所以对待孙辈就比较娇惯,助长了孩子的倔强脾气。在这一点上,孩子还是要以我们自己带为主,多花点时间精力,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能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要适度。要同孩子好好沟通,讲道理给他听,不能让孩子产生我要什么爷爷,奶奶就会给我买什么,我要玩什么,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玩什么的不健康心理。

三、注重细节,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孩子从小就是一张白纸,大人怎样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呢?我认为应该从小事做起,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孩子玩玩具,弄得到处都是,不玩了也不收拾,这时,我们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要有始有终,玩完玩具要自己收拾好,摆放整齐。有时孩子写写画画,一定要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姿势,家长要注意从小事开始引导孩子,只有这样自己以身作则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孩子健康成长。

读书心得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 第6篇

(二)教师 张云蕾

在《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出倾听与表达的目标。在实施中幼儿的表达面发展得不错,但是幼儿缺乏倾听别人意见的耐心和意识,也不喜欢倾听他人想法。所以在培养幼儿倾听的良好习惯中感到较困难,找到一些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的倾听的习惯。

幼儿倾听习惯的的培养对其将来的说、读、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从听开始的。许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不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打断别人说话,在集体活动中随意插嘴,自我表现欲较强,不给同伴发言的机会等。这也就是问题说到的幼儿缺乏倾听别人意见的耐心和意识,也不喜欢倾听他人想法的具体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要先知道幼儿不喜欢倾听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具体分析来说,目前造成幼儿不喜欢倾听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去自我为中心的”的过程。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游戏活动中更多地表现为独自游戏,因此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与幼儿社会领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也比较弱,而表现欲却特别强,所以幼儿会缺乏倾听的耐心,急于表达自我。第二成人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轻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容易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在语言表达上倾注了许多心血。第三,消极的榜样作用。许多成人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只会告诉幼儿应该做什么,而不倾听幼儿想做什么。幼儿出现插嘴行为时,成人往往只会简单粗暴地训斥责备。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意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为幼儿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倾听环境。前面提到,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也比较弱。如果班级中总是打打闹闹互相影响,他们是不会互相倾听的,如果教室外面热热闹闹,幼儿也是不能认真倾听的。安静,适宜的环境是倾听的前提,我们可以在午睡前听一个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并提醒幼儿安静倾听。其次,引导 幼儿与同伴互动交流,掌握正确的倾听方法。同伴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建构有效的同伴互动交流,引导幼儿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发展倾听能力。同时,在同伴交往中,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倾听的正确方法,如,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听清楚可以在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再说出自己的意见。再次,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最后,教师做幼儿的榜样,成人要耐心听幼儿讲话,在与幼儿交流时要用幼儿听得懂得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倾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7篇

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以下是小编收集的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们聆听了王老师的专题讲座,一起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通过学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20**年3月28-29日,这一天半的时间我们聆听了登封市局李局长及郑州市教研室唐老师和刘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以下是我聆听后的一些感想:

首先,《指南》关注教师的操作性。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读《指南》,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其次,《指南》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北京。

名师从《指南》的概述部分对指南的历史背景、以及《指南》的定位和如何理解《指南》作了详细的讲解,其中对如何理解指南提出了《指南》的性质、导向、怎么导和指南与纲要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解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纲要是针对幼儿园的,《指南》里包括教师、家长、社会相关方面的,纲要是宏观的,内容广泛,除了学习内容还有幼儿园的管理、评价等,学习与发展只是幼儿园工作的部分内容。指南微观,在学习目标内容教育建议具体操作性强。指南不能简单看成是纲要的细化,有些内容指南没有。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8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早期学习,身心发展

一、前言

前些日, 我有幸聆听了孔起英教授的讲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以下简称《指南》) , 觉得自己对《指南》的了解又深入了一些———自2012年9月, 国家教育部颁布《指南》以来, 从最初的上网搜寻, 到后来的努力研读, 再到现在的专家引领, 《指南》在我们的眼前, 愈显清晰。

二、《指南》制定的背景

我国《指南》的制定, 有其特定的背景。

1. 国际形势所趋

从2002年开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 发起了一个制定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遍及全球”项目, 目的是从保障儿童权利出发, 通过制定明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 以文件形式对幼儿“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会做什么”进行界定, 以促进家庭、幼儿园及有关方面达成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期望的共识, 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早期教育质量。借此契机, 我国教育部基础司与儿基会合作, 组织专家研制了《指南》。

2. 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2010年12月1日,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科学保教, 提高质量, 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显示出了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期待和展望。在此之前, 我国已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规程》《纲要》) 这两份纲领性文件, 它们虽告诉我们“做什么”而“怎样做”“做得如何”却无章可循, 在这样的形势下, 《指南》应运而生, 它给了我们一种指导和参考。

三、我眼中的《指南》

1.“指导性”

在先前颁布的与学前儿童相关的文件如《规程》《纲要》中, 更多的是理念的导向, 而《指南》则突出了教育的指导性, 它提出了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不仅针对幼儿园教师, 也针对家长。如在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 对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 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 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等, 这样, 就有助于帮助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 从而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发展”

《指南》说明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建立广义的儿童学习观, 用理性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 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对于孩子发展的评价, 不仅仅以“学认几个字、会做很多算术题”作为标准, 而更应着眼于其整体的发展, 培养孩子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 帮助其成长为一个跟自己的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都有连接的人, 从而拥有丰富的、立体的、流动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 成人所需要做的, 就是给他们提供安全的、最小限制的环境, 以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搭建起一个内心世界的精神大厦。

3.“学习品质”

在以往的幼儿园活动中, 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幼儿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 而《指南》中明确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这样的观点更有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解释、想象、创造等, 将会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促进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学习的过程中, 从而养成良好的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家园共育”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9篇

2013年4月8日—12日我参加南京康轩文教组织的教师专业成长高级培训班,收获很大。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南师大孔起英教授针对《指南》及她在编写《指南》过程中的亲身体会,详实诠释《指南》的内涵实质,对五大领域的活动实施有着全方位指导,使我们对《指南》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幼儿的整体性

在向儿童实施教育时,要深入了解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将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整合,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目光投入所要关注的个体,充分了解幼儿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水平。

小班一节美术课中,教师打破单一学习画圆的教法,而是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体验,展示圆的各种物体。幼儿通过视觉的感知,了解圆的形状,在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有圆的形状,大大激发幼儿对圆的东西感兴趣,也激发了幼儿用圆的形状进行创作的愿望。教师巧妙地将大大的圆形纸分成一张张小画纸,幼儿在纸上绘画出各种不同的圆的东西,如:眼睛、葡萄、冰糖葫芦串、气球、方向盘、轮胎、太阳等等,二十几个幼儿的绘画作品,充分展现幼儿对圆的不同感知。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拼贴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大的圆形。幼儿在欣赏作品时,再次感知“圆圆的”画面,在“圆圆的”大画里找到自己的作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圆圆的”在教学环节中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现,相互渗透,让幼儿对圆的认识更加全面,“圆”在幼儿的眼里已不仅仅是一个图形,它是一个物体、是一个有生命的圆。

二、教学过程凸显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幼儿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从感知、体能、情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的家庭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了解幼儿关注点与现有知识点,教师在活动中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极大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学习人体动作绘画教学活动时,事先通过交谈,了解幼儿对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的崇拜,并搜集各类明星代表的动作特征,在教学中以图片课件形式进行展现。教师将不同明星的头像剪贴在画纸上,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明星,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明星,并模仿他们的动作,将明星的动态肢体动作画在纸上,如:画出成龙、李小龙武打动作、刘翔跨栏动作、凤凰传奇唱歌姿态等等。在绘画明星的形象中,充分展示幼儿的个性,自己争当大明星。随着《我是大明星》的音乐,幼儿各自展示明星动作,有的歌唱、有的做运动、有的练武功,在绘画中展示自己当大明星的快乐。

三、游戏化教学展示幼儿学习特点

幼儿园各学科的教学都渗透着游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究、在与同伴交往中获得经验、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看到游戏行为背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与规律,并适宜地支持、推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将中华经典故事在活动中的运用,深受幼儿喜爱。气象学院幼儿园尝试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引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著作中的词语,解读武术动作,幼儿在学习中一边朗朗上口诵读典故成语,一边练习武术动作,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在指导动作中还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将幼儿模仿的动作与武术动作结合起来,一整套武术操,动作与典故成语完美结合,同时也体现出幼儿武术特点。整个武术教学中教师既让幼儿体质得到锻炼,又让幼儿感受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艺术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让幼儿在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音乐更能够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

小班歌唱活动“妈妈我要亲亲你”,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幼儿与妈妈在生活中情感的交流体验,如何亲妈妈的,幼儿用小手的拇指与食指捏在一起,当作小嘴巴亲妈妈的额头、脸颊、鼻子、嘴巴等,教师扮演妈妈让每位幼儿亲亲她。幼儿在音乐声中体会与妈妈情感的愉悦交流。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让幼儿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将《守株待兔》寓言故事情节融入其中,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农夫干活场景、逮到兔子的高兴心情、守不到兔子的失望之感,表现出音乐的优美舒缓、凝重等不同类型,并将音乐欣赏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指南》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并按照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主题教育,将其更细化、更具体,便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指导,更好地实施科学的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10篇

在听了李季眉、华爱华、冯晓霞三位专家的《指南》培训学习讲座中,我了解到《指南》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能力作了更详细的指导,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同时,通过聆听三位专家的讲座,我对《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在《指南》学习培训中,学到了什么?

1、《指南》不是《纲要》的替代品

《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但《指南》相对于《纲要》相比,更详细、更具体。教育建议则给我们教师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合理化的方法。因此《指南》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清楚、详细的参考依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2、《指南》是教师的福音,家长的贴士

《指南》的颁布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师,《指南》就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让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中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作为家长,《指南》又像是一位“请回家中的教育专家”,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家幼儿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指南》的出现,给我国学前教育指明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通过学习《指南》,反思些什么?

1、幼儿园教学不是“教课”,而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华爱华老师在讲述“艺术领域”中所提到的:现实的教育误区是教师往往“重技能,轻感受”,从而让幼儿失去了艺术兴趣。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的确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教幼儿绘画的技能,如怎样画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忽略了幼儿对绘画的表现力,大大抹杀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因此,在今后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而减少千篇 一律的“教课”。

2、《指南》不是衡量幼儿的标尺

通过三位专家的指导,我领悟到,《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做到个体教育。

三、深入落实《指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认真学习《指南》,充实自己理论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明确教育目标,保护幼儿自尊、自信心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让幼儿“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同时,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11篇

28日下午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西开保育院在西开电器职工文体中心送给家长朋友们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育儿、健康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讲座。保育院特邀中国教育学会高级讲师,幼儿早期教育专家刘志老师,为家长朋友们深入浅出的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髓。

讲座中刘志老师将日常家庭中育儿的现象,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家长们走进《指南》、了解《指南》、通过讲座家长们了解了如何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正确的教育孩子,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用“不一样的教育成就不一样的孩子”,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家长们认真专注的聆听着专家的讲座,会场中掌声不断的响起。会后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指南》的讲座,以后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更要尊重幼儿在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只有今天正确的付出,明天才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值此“六一儿童节”之际,保育院的全体教师们衷心的希望这份“特殊”的礼物,会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行动起来,用正确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中国梦”的实现,就在今天的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中逐渐清晰。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家庭中快乐、健康的成长,为实现“中国梦”走好第一步。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12篇

幼儿3-6岁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幼儿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幼儿3-6岁指南,共有32 个学习和发展目标,87 条教育建议。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13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经过多年的实际调研,专家研究论证,不断的研讨修改以及网上的征求意见,终于在2012年的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此次《指南》开篇明义的指出其要旨: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从《指南》的要旨中我们可以知道《指南》是指向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其使用对象是幼儿教师与家长。这与《纲要》仅仅面向幼教机构的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和教师有所区别。

英国EPPE项目研究发现:在学前期,家庭学习环境与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相关关系;其进一步研究考察幼儿园质量与早期家庭学习环境的协同影响发现,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影响受到儿童早期家庭学习环境质量的调节,同时其结果还说明家庭因素和教育因素结合能够使儿童在11岁时获得显著更好的发展成果。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教育生态学理论,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幼儿最为重要的微观系统环境,只有这两个重要的微观系统环境之间通力合作,才能为幼儿建构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平衡、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指南》是适用于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表述了3-6岁三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并以此引导幼儿家长对幼儿提出一个合理的教育期望。于此同时,《指南》在引导家长合理期望的基础上,对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以供家长合理参考。

《指南》对于追求幼儿园“小学化”,存在教育盲区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让家长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处在哪个年龄阶段,会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对幼儿的合理期望,而不是“超前”期望。《指南》不仅从教育观念层面上引导家长对幼儿做出合理期望,更从教育行为层面上给予家长合理的教育建议引导家长进行合理的教育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指南》是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的“宝典”。

(二)《指南》是幼儿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宝典”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中专业知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舒尔曼认为:要是教学获得成功,教师必须具备七类知识。其中关于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就是七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舒尔曼认为最重要是的知识是PCK(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教师基于个人教学经验而将理论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所形成的。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前提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知识。幼儿园教师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幼儿。《指南》不仅仅让家长了解3-6岁各阶段儿童的发展情况,也让幼儿教师从他们所熟悉的五大领域出发了解3-6岁各阶段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到什么,大致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在此幼儿普遍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去充分了解自己班上的每一个幼儿的情况,丰富和扩充其专业知识,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

《指南》不但为幼儿教师提供3-6岁儿童发展水平的基本信息以促进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客观评价3-6岁儿童发展水平的基本的评量标准。幼儿教师可以依据《指南》中3-6岁儿童普遍发展水平以及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幼儿在各个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价工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美国幼儿园创造性课程(CC)提倡和推崇融入教学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优秀和资深幼儿园教师结合本班实际从《指南》中衍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可以不断反思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

《指南》相对于《纲要》来说其操作性更加明显。对于幼儿园的新手教师来说,《指南》中关于五大领域的那些具体可操作的教育建议可以让新手教师迅速的进入角色,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教育活动质量。新手教师参照《指南》中操作性强的教育建议以及3-6岁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的去认识幼儿,不断的自我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无论是幼儿园新手教师还是资深优秀教师,《指南》都是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宝典”。

(三)《指南》是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沟通的“共同语言”

英国确保开端计划的组成部分—————潘格润研究中心的潘格润幼教模式(Pengreen)是家园合作的典范。潘格润强调家园合作,父母参与儿童的学习过程的教育理念。其中最具特色的“潘格润循环圈”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联系,家园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现在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家园合作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内容单一,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汪芳的研究认为是教师与家长在角色认知方面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性;幼儿园与家长交流与沟通缺乏层次性;教师与家长的思想与行动的不一致性;教师与家长呈现出的角色单一性和不平等性等是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尤其是在家园合作的内容方面,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所关注的内容不一致,教师在沟通内容上更偏重于幼儿行为习惯方面,而家长更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许多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究竟该培养孩子什么认识不足,造成多数家长还停留在让孩子多识字,多学技能的陈旧教育观念上。

家园合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幼儿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观念认识不一致,对幼儿的期望不一致,导致家园合作在内容上存在差异,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没有一个共同的“桥梁”。《指南》的出台无疑是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构建一个“桥梁”,统一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并统一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合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障碍。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指南》是教师开展家园合作,取得家长认同与积极配合园所工作的有力依据。对于幼儿家长来说,《指南》改变了家长在家园合作中把被动的地位,针对《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协作。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观念认识上的统一,家园合作内容上的一致,还有助于家园合作工作中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不再是以前的形式多样内容单一的状态;同时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层次的不断提升。所以,《指南》构建了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积极沟通的“桥梁”;让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为真正贯彻落实《纲要》中家园合作的精神创造了平台。

三、几点思考

(一)《指南》不是衡量幼儿一切的“尺子”,使用“宝典”不可走火入魔

《指南》对3-6岁不同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但是《指南》不是衡量所有幼儿一切发展的一把“尺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是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家长在使用《指南》的时候,如果孩子某些方面的发展没有达到《指南》中的某些目标,不可过分强求孩子按照《指南》的目标进行发展,也不可依照《指南》的发展目标去指责孩子的不足。幼儿园教师在使用《指南》的时候就《指南》中的目标去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而忽视班上幼儿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将《指南》看作是万试万灵的“宝典”更是不恰当的。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在对待《指南》的态度上切勿将《指南》看作是绝对的“标准”,使用《指南》“宝典”的时候切勿“走火入魔”。

(二)《指南》不是“枷锁”,“超越”《指南》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第1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指南 儿童健康 共同关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的感悟是;

一、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1)《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寓学于乐。

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我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区域供幼儿选择,在同一个区域中还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在中班下学期《小鬼显身手》主题中,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开设了各个区域,在美工区的设计区中,有服装、鞋子、房子等不同设计,并且在每一个区域都有范图、半成品、成品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玩法,使他们对游戏充满了乐趣。

(2)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3)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

二、在教学中,多与与幼儿交谈、交流。

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我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会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会问你一些有趣的问题,和他们一起分享、交流、探索,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三、和家长需共同关注的问题

(1)“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建议中提到了“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这虽是属于幼儿自我防护的范畴,但我们也要让幼儿树立正确、科学的性启蒙教育。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多关注幼儿性启蒙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消除身体的神秘感,这对于幼儿是很有价值的教育!

(2)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的知识储备特别重要,于是对数学、拼音的学习,有更为强烈的需求。但我明确,在幼儿园“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对于幼儿是不适宜的,也是我们应该杜绝的。在家长会上,我用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家长一起观看视频。把幼儿园严禁“小学化”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转变观念,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价值的学习环境,從而培养起良好习惯。

(3)《指南》中更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社会、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上一篇:《防火》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实务技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