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2024-07-01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精选14篇)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1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

【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与探究】

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2篇

1、知识与技能: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交流与讨论】查阅附录四,探讨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

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要求】学生记忆盐的溶解性

【练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问的关系如下: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酸+碱盐+水 .

酸+盐新酸+新盐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碱+盐+新盐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盐+盐新盐+新盐

从以上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中,都有盐类物质生成。所以,我们可以联想到制备盐类的途径,方法有很多。[想一想]

请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二、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教后小结】

第三课时 金属活动性

【提问】你知道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猜想: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归纳】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学生讨论】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用途。

总结】在初中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应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两类置换反应: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b.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b.盐必须可溶.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教师讲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和应用现将其几种应用归纳如下: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是()

A.银 B.镁 C.锌 D.铁

镁锌铁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银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2.为验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 盐酸中,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再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b>a>c B.a>b>c C.b>c>a D.c>a>b

a、b、c三种金属稀盐酸,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a、b排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a、bc活泼;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a排b前边,综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为B。

例3.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Zn ②Ag ③Cu ④CuSO4溶液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 ⑦FeSO4溶液

写出证明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氢前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氢后的金属则不能,所以取用锌铜稀硫酸锌铜稀硫酸锌稀硫酸铜稀硫酸锌铜锌铜铜AgNO3溶液铜铜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物质中的①Zn ③Cu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断金属发生置换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边、Ag的前边,所以Fe不能与Zn(SO4)2反应,故滤纸上Zn;但Fe能与AgN03反应换Ag,所以滤纸上Ag;又因为Fe是过量的滤纸上Fe。所以答案为B。

㈣判断置换反应进行的程度

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Mg2+

Mg﹥Zn﹥Cu﹥AgZn能置换Cu(NO3)2中的Cu,能置换AgNO3中的Ag,但不能置换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换锌粉置换AgAg+被置换置换Cu2+滤纸上有AgCu时,滤液中有Ag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Ag,Cu2+B和D。[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实质上就是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的置换反应。如果滤纸上的金属单质与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能够反应,则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为B(Cu和Ag+反应)、D(锌不可能置换出镁)。]

【板书】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b.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3篇

此为一节专题复习课, 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五个方面, 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2. 内容解析

学生在学习完 《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生活中常见的盐》后, 对于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进行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相关练习时还常常感觉无从下手, 存在对题意理解不透彻、表达不清晰等问题。近年来, 相关试题十分注重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对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我设计了“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这节课, 并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 明确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的一般思路;

(2) 知道实验室酸碱反应后废液的处理方法;

(3) 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从离子角度思考物质的鉴别方法。

2.目标解析

达成 (1) 的标志:知道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以可溶的生成物和剩余的可溶物为突破口;

达成 (2) 的标志:能够清晰表述出本节课中各种废液的处理法;

达成 (3) 的标志:通过对比知道, 当溶液中硫酸钠和硫酸都含硫酸根离子时, 要证明硫酸的存在只能证明氢离子。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解决探究题中的猜想问题时, 只想根据题中给出的猜想去判断, 缺少独立完成所有猜想的能力, 不能全面思考问题, 没有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方法。在验证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 想对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质进行验证或不知道应该去验证哪种溶质。克服第一个难点:分析酸和碱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从可溶的生成物和剩余的可溶物入手。克服第二个难点:验证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 只需验证可能存在的物质即可确定的溶质成分, 利用的是可能存在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回归到教材基础知识。所加试剂与被验证物质反应现象明显且无干扰即可, 给学生以研究方法上的引领和示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设疑、导课;分析、探究;交流、汇报;总结、提升;解惑、巩固。

环节一、设疑·导课

教学内容:学生表演情景剧, 导入新课。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其他学生观看、思考, 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并提出:解决此问题, 需要了解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引出本节学习内容: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 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现化学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环节二:分析·探究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1) :在四组废液中你能快速判断出哪组溶质的成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评价。小结:特定的现象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 (2) :猜想一下, 其他三组无色废液都含有哪些溶质?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实验现象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究竟无色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吧!

教师事先将3 组废液分成9 份,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星座来选择探究内容。 (看屏幕) 9 组中包含3 个礼包和一个大奖, 看看哪组更幸运。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星座, 领取实验相关用品。教师对中奖的小组寄语:虽说星座与人的性格有关, 但后天的拼搏和努力更为重要。最后揭晓礼包和大奖。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流行元素入手, 营造轻松欢乐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参与度。

教学内容:学生观看PPT, 认识共有的实验药品, 明确实验要求。小组合作, 组内交流制订本组的实验方案 (注意统筹,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深入学生中倾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 学会倾听, 学习他人的优点, 取长补短。形成初步的探究思路。

教学内容:各组根据制订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询问“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齐读教师给出的温馨提示, 动手探究。教师深入观察、倾听, 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齐读为引起学生的重视, 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和规范。

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学生一般只在习题中接触过, 以往都是理论分析, 印象不深。本节课通过主动探究,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重温相关的实验现象, 使学生再次感受化学的神奇和魅力。这种做法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同时也留白给学生, 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环节三:交流·汇报

教学内容:结束实验, 整理实验用品。给两分钟时间小组内交流整理, 达成共识, 每组选派1-2 名学生依据实验报告单来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间相互交流, 组内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汇总, 相互补充, 程度较好的学生为组内需要帮助的同学讲解、指导。

设计意图:探究形式虽然能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但个别学生因知识水平有限, 不能很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向理论水平高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理论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向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实验技能,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教学内容:各小组轮流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以举手补充。

最后达成共识, 得出:1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2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3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述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药品用量的不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的时机等都对正确实验结论的得出有影响。

环节四:总结·提升

教学内容:解答问题, 归纳整理。

1.酸和碱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2.通常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你是从哪几个角度考虑的?

3.以此题为例, 溶液中溶质一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

4.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试剂验证的是哪种溶质?

5.我们在加入试剂验证溶质成分时, 对所加试剂有什么要求?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 加深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得出酸和碱反应后溶质成分猜想和验证的一般思路;学生通过交流和相互补充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并能从离子的角度判断和验证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把课堂逐步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环节五、解惑·巩固

教学内容:通过分析, 学生能够解决课前几位表演情景剧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采访课前的四名同学, 谈谈具体的处理方法。

学生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知道该如何处理废液。除了考虑酸和碱的中和达到中性的标准外, 还要考虑价格因素, 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等, 最后以一道题来检测大家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废液的处理方法,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目标检测设计

设计有梯度的目标检测题目, 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收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

【评析】

本节课是对学生学习酸、碱、盐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提升, 是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以分析溶质成分为主线, 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意识到对溶质成分的探究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实验现象。从学情出发, 把学生从知识学习的层面引领到对化学学习方法的探寻上。

本节课有三个亮点:

变枯燥为有趣, 实验作用凸显

探究教学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 易枯燥且难度大, 而化学实验恰恰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手段。授课教师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到一起, 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都得到了提高。分组实验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走近物质间的反应, 亲自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 在探究中思考, 在交流中收获, 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学生活动多样, 设计独具匠心

课堂导入别具一格, 由4 名学生对“废液能否倒入下水道”的争执, 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 进而产生探究欲望, 顺理成章地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表演生动、有趣, 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星座来选择对废液溶质成分的探究, 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 领会到了课标的要求, 挖掘了实验教学的内涵, 构建了以分组实验为基础的平台, 创设了有效的实验情境,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创新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操作、观察实验, 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小组成员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且程度较好的学生为组内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了讲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小组内的学生都得到了提升。

对于科学探究题, 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而此题型又是中考必考题。教师千百遍地教, 学生仍不得要领, 主要根源在于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的意识。本节课的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每个活动设计都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注每个学生, 关注生命成长

专题复习:酸和碱的通性 第4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各自的通性。

(2)能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复习巩固酸和碱的通性,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讨论、练习与交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验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并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理解酸和碱的通性,能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讨论、交流、练习。

五、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化学版(青花瓷),边欣赏、边思考歌曲中涉及了哪些酸和碱。

教师点评并在黑板上书写。

学生活动:倾听、发言。

〔过渡〕在新课中通过对盐酸和硫酸的学习归纳出了酸的通性,同样通过对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学习归纳出了碱的通性,那么我们本节课重点复习酸和碱的通性,请看第一大板块“活动与探究”。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现有两杯无色溶液,分别是酸和碱溶液,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分它们?(并在烧杯的标签上注明)〔提示〕: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展示成果〔点评〕对实验方案达成共识。

学生活动:代表发言,相互补充,完善方案:

方案一:石蕊 方案二:酚酞 方案三:镁条 方案四:石灰石 方案五:生锈的铁钉 方案六:碳酸钠溶液 方案七:硫酸铜溶液 方案八:氯化铁溶液

〔过渡〕为了区别这两种无色溶液,你们设计了这么多种实验方案,那么每种方案应用了酸和碱的什么通性?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活动:PPT展示酸的五个通性和碱的四个通性。

学生活动:学生小结得出酸和碱的通性

〔过渡〕那么同学们除了学习在放松的时候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没有?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大板块请看

情景一:喜羊羊是HCl

情景二:喜羊羊是NaOH

〔提问〕喜羊羊选择那条路才不会遇到灰太狼安全到家呢?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回答并完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畅谈收获。

教师活动:〔小结〕

一、酸的通性

二、碱的通性

三、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

四、能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学生活动:观看聆听。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第5篇

富裕县第一中学

张念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农作物和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形成中和反应的概念

(2)掌握中和反应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树立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2)通过学习中和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掌握寻根究底的思考方法

(3)通过学习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教学重难点:

1.证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现象及实验操作; 2.中和反应的实质;

3.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实质

合作交流法: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及小组合作实验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2)设置疑问,导入课题

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实验探究之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一)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1)实验操作:①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酚酞试液。②向①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③蒸发反应后的溶液。2)实验结论: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产物是盐和水。

(二)、微观呈现,认识本质

大屏幕展示微观模型,指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溶液中的Na+和Cl-以游离状态呈现,但在蒸发时可析出晶体,得到NaCl(三)拓展延伸,反馈生活

1、出示图片:工业废水的排放、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实验室废液的倾倒

2、实例运用:通过中和反应使废水、酸性土壤、碱性物质等变为中性,防治蚊虫叮咬等。教学过程四:知识小结、巩固练习

1、知识回顾:①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应用 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随堂练习:①治疗胃酸过多,常用氢氧化铝,为什么? ②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主要是氢氧化镁,应该怎样除去?

达标检测:

1.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2.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 CO2=CaCO3+H2O

B.CuO + 2HCl = CuCl2 + H2O C.Cu(OH)2 + H2SO4 =CuSO4+2H2O

D.AgNO3 + HCl =AgCl↓+ HNO3

4.人被蚊子、昆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5.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应怎样处理此工厂中的废水?写出你的想法,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结与作业】独立完成:课本65页第1题的(1).(2).(3)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特点:A.反应物是酸和碱 B.生成物是盐和水 3.表达式:酸+碱→盐+水 4.实质:H+ + OH-= H20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酸碱性(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 3HCl+Al(OH)3==AlCl3+3H2O(中和胃酸)教学反思: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三、教学策略及方法

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氢氧化钡、氢氧化铁、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五、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激情导入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

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二)实验设计,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以化学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课前发的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实验完毕后,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总结得出方案: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减少了或者消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反应。

让学生试着写出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让两名学生代表板演。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寻找规律,讲解盐是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教师追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学生举出反例,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观看动画,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回答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新知。

(三)总结归纳,巩固新知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并布置作业:必做题:写出至少两种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多多益善。选做题:搜集生活生产中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HCl+NaOH=NaCl+H2O H2SO4+Ba(OH)2=BaSO4↓+2H2O实质: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7篇

永兴镇初中

郭 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级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10-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中和滴定实验,认识酸和碱共有的化学性质,并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写出相关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会从老师演示实验的现象中,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酸碱的确发生了反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2)、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证明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后酸和碱的性质消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2)【难点】:从离子角度初步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初步具备对酸和碱这两类不同物质的认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H+;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那么酸和碱在一起,能否发生反应呢?这些学生不得而知。

2、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获得中和反应的知识,由此来完成教学目标。(1)【教法】:

介绍演示实验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溶液颜色变化的观察,来分析酸和碱的确发生了反应,教师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写出其它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从几个化学方程式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盐的概念,并归纳出中和反应的通式,从图10-14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2)【学法】:

回顾不同的酸和不同的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作为学习本节课的预备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遇到一起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归纳出中和反应的特点;联系实际,总结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回顾知识:指明学生回答。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新课讲解做知识铺垫。

(2)情境激趣:①展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提问:可以用它们洗手吗?②胃酸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为什么服用碱性药物如胃舒平,病人能得到治疗呢?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1)教师演示实验10-8: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思考①为什么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让学生明白两种物质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时,可以采用间接观察法。②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了什么?

(2)现场倾倒中和反应后的溶液洗手,并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书写规律。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根据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指明学生到讲台板演Ca(OH)2+HCl,NaOH+H2SO4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黑板3个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找出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归纳出盐的概念,并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反问学生: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让学生懂得金属氧化物+酸,非金属氧化物+碱都能生成盐和水,但却不是中和反应。

(4)再通过黑板3个化学方程式,归纳出酸碱中和反应的通式,方便学生记忆。然后提问:为什么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呢?让学生看课本图10-14,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水很稳定。

3、联系实际,体验应用(1)改变土壤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4)用于厨房

在中和反应4个应用的讲解中,对于(2)、(3)两个应用,鼓励学生上讲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问:胃酸过多,能否服用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

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合作完成课本65页“练习与应用”第1(3)题,教师点评。学生独立完成课本66页第5题,教师批改。【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的几个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8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3.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 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 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活动 (实验) 准备]

铁架台 (带铁圈) 、铜片、火柴、试管、50 mL烧杯、酒精灯、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酚酞溶液等。

[教学过程]

师:夏天天气炎热, 同学们经常喝冰冻的矿泉水。展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 观察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这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这一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师: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些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呢?

生: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师: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些实验, 大家来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 (探究活动) 实验1:

师:有蓝色沉淀生成, 加稀盐酸后蓝色沉淀消失。这种明显的外观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 那么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板书: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学生 (探究活动) 实验2:

师:为了证明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是否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除此之外, 我们可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物质生成, 必有物质被消耗, 可以根据原有物质是否被消耗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师:对,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实验, 并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学生 (探究活动) 实验3:

生:不显碱性, 因为盐酸把氢氧化钠反应完了。

师:很好, 这里注意刚好滴加到无色为止,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如果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仍然呈无色, 可是稀盐酸就过量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看看NaOH和HCl反应的生成物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实验, 并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 我们可以得出酸和碱确实能发生化学反应。但酸碱之间的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呢?其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观看动画和图片。

生: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师: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而其他离子仍然分散在水分子的间隙处, 当将溶液蒸干后才能以晶体析出。

板书:NaOH+HCl=NaCl+H2O

生练习:Cu (OH) 2+2HCl=Cu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师:观察生成物, 从离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铜、氯化钙、硫酸钠的组成特点。

生:这些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板书:1.由金属离子 (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这些反应均生成盐和水, 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

(投影)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出哪种是中和反应 (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Fe2O3+3H2SO4=Fe2 (SO4) 3+3H2O

C.H2SO4+2NaOH=Na2SO4+2H2O

D.CO2+Ca (OH) 2=CaCO3↓+H2O

生:只有C答案是, 其余不是, 因为反应物不是酸和碱。

师:强调中和反应既看反应物又看生成物。以上我们认识了中和反应, 那么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应用呢?

生阅读课本59-60页。

板书: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讨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酸性可加入熟石灰。

2.硫酸厂排放的污水可加入熟石灰进行中和。

3.被蚊虫叮咬过后可涂上一些碱性物质, 如:NH3·H2O、肥皂水、牙膏等可减轻痛痒。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获得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一、1.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盐和水。

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

二、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布置作业]

65页第8小题。

讨论:如何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二、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 处理工厂废水; (3) 用于医药

[教学反思]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9篇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实验引导

上节课学过:HCl在水溶液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H+

和Cl

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

OH

假设把两种溶液倒在一起会发生反应吗,产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把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反应。

猜想:产物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60—P61的内容,思考:

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者反应后的生成物有何特征?由此归纳什么叫盐?

3、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五、先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检测题: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仿照NaOH和HCl的反应写)

Ca(OH)2

与盐酸

.NaOH

与硫酸

.KOH

与硝酸

2、体操运动中在上器械之前常用“镁粉”搓手,“镁粉”的主要成分是MgCO3

。试根据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出MgCO3

属于()

1、氧化物

B.酸

2、C.碱

D.盐

3、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石灰石

B.熟石灰

C.干冰

D.烧碱

六、后教

第一题:若正确:追问?

1、体现中和反应

2、体现盐

第二题:盐的概念

第三题: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作业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10篇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生产、生活中中和反应的应用。

3.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以及酚酞变色的观察,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自主预习】

1.和

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例如:

(化学方程式)。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和。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改良土壤:在酸性的土壤中通常加入

以中和土壤酸性;

处理工厂废水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可以帮助消化,但胃酸过多就会导致胃病发生。需服用药物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胃酸,常用的中和胃酸过多的药物具有

性。

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出一种叫的物质,显

性,因此涂一些具有

性溶液,可以减轻痛痒。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了吗?

合作探究一:不同的酸碱之间也能发生中和反应吗?

讨论:中和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B.2NaOH

+

H2SO4=Na2SO4

+2H2O

C.CO2

+

2NaOH=Na2CO3

+

H2O

D.Fe

+

CuSO4=Cu

+

FeSO4

2.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碳酸钠制取烧碱

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

A.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则稀盐酸也可以用来除铁锈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4.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

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性,所以,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你的处理方法是。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的共同原理是:

发生

反应。

5.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40

g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第11篇

本课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并要求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

一、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化学教学的特点: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本課内容来说更是如此。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可以归纳出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物的溶液是呈中性的。层层深入,引出中和反应就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变化。

溶液颜色的变化,特别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是非常快的,学生会觉得很惊奇,很想知个究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重视微观教学

通过离子在溶液中变化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为以后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作好铺垫。

三、顺利并成功演示实验应注意事项

控制好溶液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关键,酚酞溶液和盐酸的浓度要求比较浓一点,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稀一点,这样,颜色的变化很明显,而且溶液所时间可以缩短。

四、不足之处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第12篇

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自己的教学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一方面要求教师苦练内功,不仅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能够根据学生水平、教学内容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够恰当地解决课堂生成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能够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们爱学、乐学,课堂效率提高了,也就不用课后布置大量作业来弥补课上的不足,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就减轻了。

下面笔者通过一节用化学扑克牌进行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展示教师教的快乐,学生学的轻松。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利用神奇化学牌进行教学,教学流程十分简单,具体做法如下:

1. 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多少可以分成5~7人一个小组,全班6~7组,比较适宜,并确定组长 (组长最好是由化学成绩比较突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 。其次选好化学牌,此次上课选择的化学牌是:【Fe】 (2张) 【Al】【Cu】【CO2】 (2张) 【SO2】【H2O】【C a O】【F e2O3】【CuO】【HCl】 (3张) 【H2SO4】 (3张) 【NaOH】 (3张) 【Ca (OH) 2】 (3张) 【Ba (OH) 2】【Cu (OH) 2/Fe (OH) 3】【KNO3】【K2CO3/Na2CO3】【BaCO3】【CaCO3】【Na2S O4】【Cu SO4】【Ba Cl2/C a C l2】【Fe Cl3】【CuCl2】【Ba (NO3) 2/Ca (NO3) 2】【Cu (NO3) 2】

2. 比赛规则

出牌:洗牌 (组长洗牌) ,持有【HCl】这张牌先出,与【HCl】反应的物质均可以出牌 (提示:同一轮,同一物质不能重复出现) ,直到手中没有与之反应的牌为止,最后出来的牌作为核心物质继续出牌,以此类推。

错牌:如果出错牌,拿回,需要回答此张牌上的问题,答对,才可以出牌,答错,本轮不可以出牌,由下家继续出牌。先出完牌的获胜。

发牌:由一名学生发牌,听到教师说“比赛开始”,才可以出牌。

展示:哪组出完牌,组长将记录结果贴在黑板上。

比赛结果评判:首先出牌无错误,其次以各组出完牌的顺序评出一、二、三名集体奖;各组最先出完牌的个人 (且没有出牌错误) 获个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依次类推。

3. 组长职责

记录:将本组同学出的牌记录下来,记录出牌过程中的疑惑,将本组先出完牌的前三名同学记录在纸上。

裁判:裁定本组同学出牌是否正确有效。

展示:本组比赛结果,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评判

组织:组织本组讨论、发言。

4. 比赛开始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随时解答。比赛结果展示。

5. 讨论交流

(1) 黑板上的各组出牌是否正确?

学生经过评议,每个小组的出牌均没有错误。

(2) 你发现的反应规律是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所出的牌轻松地总结出酸、碱、盐的性质。

(3) 大家在玩牌过程中的疑惑是什么?

【CO2】和【Cu (OH) 2/Fe (OH) 3】反应吗?

【K2CO3/Na2CO3】和【FeCl3】反应吗?

【BaCO3】和【Na2SO4】反应吗?

【Cu】和【KNO3】这两张牌能和谁反应呢?

教师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的困惑解决了,下面再出牌时就顺畅了。

6. 发奖

集体奖 (前三名) 由组长领奖。获个人奖的发表获奖感言。

一名学生假装央视记者进行现场采访。采访题目:请问你对利用化学扑克牌进行学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通过打化学牌不仅让我们熟悉了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规律,而且通过【Cu】和【KNO3】这两张牌我们也看到,在这36张牌中,没有可以和它们反应的物质。也就意味着这两张牌是双刃剑,如果你有出牌权的话,你一定要先出这张牌,别人没有牌可出,这样你仍然领牌。

7. 作业

课后以【Ca (OH) 2】作为先出牌,以小组为单位,再进行比赛,交换记录的学生,各组将记录结果交给教师。

二、教学反思

下面是假设的一种理想出牌情况

1. 通过对比,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 【HCl】先出牌,与盐酸可以反应的最多有12张牌,观察四个小组的记录结果发现它们与【HCl】反应的牌的数目分别是9, 10, 12, 9,第一名的小组少了【CuO】【BaCO3】【CaCO3】这3张牌;第二名的小组少【CaO】【Fe2O3】这2张牌;第三名的小组出全了12张牌;第四名的小组少了【Fe2O3】【BaCO3】【CaCO3】这3张牌。课后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在金属氧化物与酸和难溶性碳酸盐与酸的反应上存在疑惑,出牌时不确定,没敢出。这种现象在后面的出牌中还可以看到。知道了学生的困惑,教师再进行教学时就更加有针对性,使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补做化学实验,可以一下就使学生记忆深刻。这样学到的知识,又怎么能忘记呢?

(2)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玩牌技巧,酸可以反应的物质比较多,而像硝酸钾这样的物质在初中学习阶段没有与它反应的物质,在什么时候出这些牌,学生的出牌方法充满了智慧。下面是初三 (9) 班庄园同学在玩牌过程中编的顺口溜:

十五单质绿色卡,一氢五氧记住它。

一硫一磷碳有俩,铜铝镁铁一样画。

还原就把CO打,硫磷也都有氧化。

二氧化锰氧化铜,再把双氧水来加。

两水CO2也有仨,氧化十五记全家。

两酸两碱用处大,牢记酸七和碱八。

有机物就用点燃,万能两张全变化。

高锰锰酸氯酸钾,二十九张盐记下。

以上记牌好方法,复分解有建议下:

铁铜铝镁碱来加,遇碳酸根酸招架,

还可把钙离子加,碳铵可以用碱砸。

要是遇到硝酸钾,忙用万能变△。

复分解反应要牢记,生成水气和沉淀。

碱盐盐盐皆可溶,溶解性表要记清。

附:复分解中的注意事项:

可与反应数最多的牌:【 (NH4) 2CO3】 (6+7+10=23张) 。

可与反应数较少的牌:【KNO3】 (0张) 【AgCl Ba SO4】 (0张) 【Na2SO4】 (3张) 【Na Cl】 (1张) 【KCl】 (1张) 。

可与前者反应的牌:【Na2S O4】:【Ba Cl2】【Ba (NO3) 2】【Ba (OH) 2】;【AgNO3】:【NaCl】【KCl】。

2. 学生自己学会总结,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清楚

学生通过玩化学牌进行酸和碱的复习,一方面将酸和碱的性质复习得很清楚,同时把没有学的盐的性质也归纳出来了。这样在进行盐的学习时就容易多了,不会再出现酸和碱没有学明白,接着又学习盐的知识,致使一部分学生将酸碱盐的知识混成一团,无法解决综合问题。

3. 改变单一的考试考查方式,采用多种考查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教师们经常抱怨,如果不考试,学生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细想起来,这难道不是考试带来的弊端吗?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利用考试,通过考试分数实现要求学生学习的做法,考试的办法只对在乎成绩的学生有效,对于总考不及格的学生,考试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这部分学生的挫折感,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麻木了,不在乎考试了。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打化学牌,教师即把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情况了解清楚了,还解决了学生的困惑,也就不需要频繁地考化学方程式来督促学生学习化学了。同时,通过打化学牌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在玩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学生觉得比较难的化学推断题也显得容易了。同时,通过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方式,还将小组合作学习纳入其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设计实验评价,自己总结归纳知识评价,撰写调查报告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开始学化学时还要求学生做家务,如刷碗等,由家长写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从多角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能力提高了,学习会变得轻松,从而学习负担也减轻了。

4. 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

通过绪言课的学习,笔者采用有趣的兴趣实验和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将化学演绎得十分生动有趣。化七彩世界,学无限神奇,使学生感觉到“神化”的有趣和有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深入,难度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这时需要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其中化学扑克牌就可以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使用,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记忆所学知识,学生过了化学用语的第一关,继续学习就有了兴趣。如果学生连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都没有掌握,到后来学习化学方程式,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发展兴趣,就是要给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平台,利用化学扑克牌进行教学就是给不同学生搭建的一个平台。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通过玩化学牌,教师随时发现他的闪光点,进行点评,学生获得的满足感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将优秀的学生赢了的时候,那种愉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正是这点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就像有的学生所说,通过玩化学牌,使得原本不太喜欢化学的同学喜欢上了化学。另外利用化学牌,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今天输牌了,回去复习化学反应,明天一定要赢回来,有了这样的学习劲头,无论多累,也不叫负担。另外,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玩法层出不穷,这不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吗?学生主动学习高中的知识,上了高中主动学习大学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融入到大家喜欢玩的三国杀,制作出化学版的三国杀。所有这些,都是在教师教给学生化学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教师,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看到的吗?比起教给他们一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哪个更有意义呢?

5.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21世纪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要想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教师要经常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和生长点,注重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教学活动中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总结和提高。化学牌的诞生,正是笔者听了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的启发,将它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而应用到化学物质的学习以及总复习的教学中去。化学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增长了学生的智慧 (这里是有赢牌技巧的) ,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加入到化学牌的教学研究当中,让我们一起探索研究,不断改进提高,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轻松,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快乐。

当笔者和学生一起玩牌的时候, 有一种变年轻的感觉, 似乎自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教师过去叫“孩子王”, 表示我们是学生中的一员。而现在, 教师似乎是督导、警察、保姆……我们期望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督导到最优的水平, 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培养, 这是违背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还是让教师回归“孩子王”的身份吧, 这样才能走近学生, 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13篇

指导设计

教学反思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于医药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和 NaHCO3等物质,请写出胃酸(HCl)与这两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展示反馈:

有人说: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请问对不对?

四、拓展延伸:

(1)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原理是什么。

(2)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主要药物应该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五、目标检测:

1.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2.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3.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N点时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含两种溶质 D.P点时,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认识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一、+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 金属离子(或NH4)+ 酸根离子

举例:

二、合作探究:

1.中和反应:问题: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

猜想:1、会反应 2、不会反应

实验方案: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逐滴加入HCl溶液并不断搅拌→红色变为无色。为什么随着HCl溶液的加入,溶液的红色会逐渐消失?

答:红色消失是因为NaOH溶液没有了,与滴加的HCl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1).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 防止稀盐酸滴加过量。

NaOH + HCl = NaCl +H2O

【归纳】 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前面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

2.微观实质:

NaOH = Na+ + OH-HCl = Cl-+ H+

NaOH + HCl = NaCl +H2O

H+ + OH-= H2O

3.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14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的概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1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

复习提问,巩固课题1所学知识。

2、导入新课

通过“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显碱性)涂抹可迅速止痒”导入新课---酸和碱的反应

3、引导探究

演示实验“在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对这个没有明显现象实验的可能存在两种观点:一是NaOH和盐酸没有反应;二是反应了,但没有明显现象。

让学生回忆前面曾学过的CO2与水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但可以借用石蕊溶液的变色证明二者可以反应,从而引导学生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

4、思考讨论

(1)、设计方案中滴加指示剂的作用

(2)、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3)、如何操作才能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5、归纳总结

综合各组实验的现象,从视觉和对药品量的控制这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酸和碱的反应应该用酚酞做指示剂。根据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此时的溶液不是碱性溶液,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从而得出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展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NaCl+ H2O 其它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Ca(OH)2+2HCl2NaOH+H2SO4 反应的特点

(1)上述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展示NaOH和盐酸反应的示意图得出中和反应的本质。

6、训练巩固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Zn + 2HCl =

ZnCl2 +H2↑

B、CuO + 2HCl = CuCl2+ H2O

C、Ba(OH)2+ H2SO4 =

BaSO4 ↓+ 2H2O

D、AgNO3+HCl = AgCl↓

+HNO3(2)、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与稀盐酸

D、镁和稀硫酸(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类的是()

A、Fe(OH)2

B、AgCl

C、Na2CO3

D、H2SO4

7、联系生活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CaCl2+2H2O Na2SO4+2H2O 3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8、拓展延伸

(1)蚊虫叮咬后,叮咬处比较痛痒。(蚊虫分泌蚁酸)(2)皮蛋味涩,如何做可减去涩味。(皮蛋的涩味说明显碱性)

(3)早晨空腹时,为什么少吃苹果等酸性物质较好?(早晨空腹时胃液显一定的酸性,在吃苹果等酸性物质会使胃液酸性增强,会影响身体健康。)

(4)说明去除热水瓶中水垢的原理。[热水瓶中的水垢Mg(OH)2是碱性物质,可用食醋浸泡使食醋中的醋酸与水垢中的Mg(OH)2发生中和反应。](5)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物是酸性还是碱性?(医生建议吃的药物是碱性,因为碱溶于水会产生热量。)

训练巩固:

1.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

A.改良酸性土壤 B.改良碱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2、热水瓶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可用()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的应的化学方程式:

9、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1、NaOH+HCl

Ca(OH)2+2HCl

NaCl+ H2O

CaCl2+2H2O 4 2NaOH+H2SO4 Na2SO4+2H2O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上一篇:五好关工委创建内容下一篇:1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