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2024-06-04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精选9篇)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1篇

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

----以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为例

张鹏飞朱佳伟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文秘教育专业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当前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完善、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训内容单一化、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优化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必须遵循专业性、多样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硬件设施、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才会比较科学合理,对文秘教育专业学生日后从事文秘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秘教育;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2011-2012学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文秘专业方向实训环节设置与实训内容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UIRP1155。

作为本科教育层次的文秘教育专业相对于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具有其明显的独特性。文秘教育专业在性质上属于师范类专业,为了拓宽就业口径,因而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将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秘书专业师资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级应用型秘书人才”。而现在部分高校在其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师范”教育上,从而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文秘”教育,以至于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也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事实上,文秘教育专业采用的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兼具“文秘”教育与“师范”教育两个方面,这是该专业的一大特色,为了能够有效发挥这一优势,凸显“文秘”教育,本文仅从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探讨教学体系的优化方案。[1]

一、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的教师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中不能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许多高校的文秘专业教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以至于在给学生授课时,更多的是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做到将实际工作情况与书本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更不能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案。以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为例,专业课的教师大都非文秘专业出身,而是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居多。所以,在学校安排的文秘专业见习环节中,该专业教师很难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帮助与指导。文秘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开设文秘专业的学校必须拥有专门的文秘实训室、摄影室、会务室等各种实验室,同时也要求保证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有相关教师的指导,要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以便于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然而,目前包括陕西理工学院在内的很多学校的文秘专业实践环节是没有专门教师指导的,管理人员也多是由学生担任。

(二)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践需求。文秘专业特有的应用性决定了它在培养文秘人才的时候需要特定的专业场地、专业设施。若学生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 1

作的能力,那么人才培养无疑是失败的。该专业所必需的硬件设施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保障,如若离开硬件设备,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将成为无本之木。然而事实上,目前高校的情况很不乐观。据调查,现在许多高校文秘专业在硬件设备上处于一种近乎贫瘠的状态,许多办公设备如复印机、摄像机、传真机和投影设备等都没有得到完善,实训室的电脑配备也不能保证人手一台,至于较为先进的远程会议设备就更是“奢侈之物”了。

(三)文秘实践教学缺乏多样化、科学化的安排设计。第一是安排的实训内容缺乏多样性,不够全面。目前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训多是单一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而对于专门的秘书口才实训、秘书礼仪实训以及秘书商务活动、秘书事务活动几乎不曾涉及。第二是实训安排时间过短、见习单位单一化。就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而言,“文秘专业实训”时间为两周,除过双休日其实就只有十天的时间,如此短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显然太过仓促,先不说学生实习的目的能否真正实现,单就学生对新工作环境的熟悉程度就不得不质疑这样安排的合理性。此外,由于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文秘专业见习的单位大部分是行政部门,工作量一般都较小,以至于学生在实训时较清闲,基本上接触不到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更别说其他实践性操作了。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实践意识薄弱。学生自主学习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而言,动手实践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就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为例,单就文秘实训室的情况而言,该校文秘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多以娱乐为主,缺乏对本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视。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经过调研,发现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由来已久,且直至目前也尚无完善的解决对策,其教学现状也未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转变。故而,笔者从自身的学习体会出发,认真探讨、分析、总结这些问题的缘由,并就此提出操作性较强的优化设计方案。

二、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原则

优化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专业性原则。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所开设的具体教学环节,必须以体现专业特色为重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充分考虑本专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第二,多样性原则。针对当前本专业发展情况,以文秘核心实践教学体系为圆心,多方位延伸,要将秘书职业技能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有机结合,在加强特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第三,实用性原则。这是所有原则中的核心原则。优化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要以特定岗位为准则来设置具体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第四,系统性原则。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这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将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特定教学阶段中,有目的的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将理论

知识与实践操作系统有序结合,就可保证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如能按照以上原则优化文秘教育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必然会使该体系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对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作用。

三、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设计

(一)加强文秘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聘用文秘工作经验丰富人士和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优秀高级秘书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直接把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实际有效的实践指导,并在前辈和同行的失败或成功经验中不断总结,迅速成长。同时,学生也可通过他们的介绍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地了解秘书人才市场与行业动向。二是可安排文秘专业的任课教师参加一些相关的短期学习培训,并订购一系列的秘书类刊物,如《秘书之友》、《保密工作》等,以此来提高文秘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

(二)完善硬件设施。第一是学校需从文秘专业的特殊性出发,开辟多个实训场地,如建造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文书档案管理实验室、会议活动室、模拟接待室、礼仪实训室等。第二是配备尽可能多且全的实验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照相机、扫描仪等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第三是开辟的见习基地要多样化,要充分创造和利用社会资源、校园资源,把学生放到现有的办公环境中去顶岗实习,“建立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单项技能和综合技术实践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使学生得到系统综合的训练。

(三)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为了使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充分发挥文秘实验室的作用,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合理完善。第一,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效果检查制度》等等,并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第二,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力求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第三,增设实验室实践内容安排,并坚持走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责要求为切入点,以能力锻炼为落脚点的路线,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高强度演练,通过完成多种不同的任务,来实现秘书专业技能的锻炼。

(四)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化、多样化。第一,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方法,融案例、情境、讨论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与“思”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二,模拟各种实训。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开展各种阶段性的专业职业技能比赛。如“企划案制作大赛”、“办公实务操作演练”、“秘书礼仪体验”、“公文写作征文大赛”、“秘书专业情景摸拟大赛”等。这样,一则可在锻炼学生各种综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同时,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二则可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形象。第三,在院系支持下创办本专业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既是有效历练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平台,又是一个最能培养学生社会交际的“圈子”。所以,文秘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更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立本专业的社团,如成立秘书事务所、秘书礼仪协会等。[2]

(五)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其自主实践意识,实现学生的“多渠道化”学习。第一,“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学生从周围的环境学起,利用课间、课外的各种机会多向教师虚心请教,养成勤学好问、善于思辨的学习态度。第二,“熟能生巧”。敦促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子阅览系统、互联网、图书馆、英语角、社团以及学校组织的比赛、庆祝等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务能力、组织能力等等。寒暑假期可主动去企业见习,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结束语

优化之后的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践教学体系要解决目前文秘教育专业在师资、设备、实践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体现出文秘教育专业的复合性与独特性,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锻炼能力为重点,兼顾相当程度的文化素质教育和不同兴趣群体的特殊要求,最终使学生具备与职业岗位相衔接的职业能力。

指导教师:徐渊 袁平夫

参考文献

[1]陕西理工学院教务处.陕西理工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计划[M].2006.[2]徐明友.对高职文秘专业多元化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9.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2篇

许多高校的文秘专业教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以至于在给学生授课时,更多的是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做到将实际工作情况与书本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更不能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案。以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为例,专业课的教师大都非文秘专业出身,而是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居多。所以,在学校安排的文秘专业见习环节中,该专业教师很难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帮助与指导。文秘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开设文秘专业的学校必须拥有专门的文秘实训室、摄影室、会务室等各种实验室,同时也要求保证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有相关教师的指导,要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以便于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然而,目前包括陕西理工学院在内的很多学校的文秘专业实践环节没有专门教师指导的,管理人员也多是由学生担任。

1.2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践需求

文秘专业特有的应用性决定了它在培养文秘人才的.时候需要特定的专业场地、专业设施。该专业所必需的硬件设施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保障,如若离开硬件设备,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将成为无本之木。然而事实上,目前高校的情况很不乐观。据调查,现在许多高校文秘专业在硬件设备上处于一种近乎贫瘠的状态,许多办公设备如复印机、摄像机、传真机和投影设备等都没有得到完善,实训室的电脑配备也不能保证人手一台,至于较为先进的远程会议设备就更是“奢侈之物”了。

1.3文秘实践教学缺乏多样化、科学化的安排设计

第一是安排的实训内容缺乏多样性,不够全面。目前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训多是单一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而对于专门的秘书口才实训、秘书礼仪实训以及秘书商务活动、秘书事务活动几乎不曾涉及。第二是实训安排时间过短、见习单位单一化。就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而言,“文秘专业实训”时间为两周,除过双休日其实就只有十天的时间,如此短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显然太过仓促,单就学生对新工作环境的熟悉程度就不得不质疑这样安排的合理性。此外,由于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文秘专业见习的单位大部分是行政部门,工作量一般都较小,以至于学生在实训时较清闲,基本上接触不到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更别说其他实践性操作了。

1.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实践意识薄弱

学生自主学习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而言,动手实践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就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为例,单就文秘实训室的情况而言,该校文秘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多以娱乐为主,缺乏对本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视。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21世纪,是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完成国家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培养体系、努力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校一直是培养国家高端人才的重要部门,教育部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随着社会发展进行着一系列的完善。《(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育,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体育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仅仅只是一种身体运动,体育的意义在实现外交、彰显国家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发展中的中国,体育同时上升为国家策略,成为促进中国梦实现、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是中国时代进步的结果,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民体育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体育人才,需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步步迈入教育教学现代化体系。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成为栋梁的要道。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成为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体系进入高校多年,促进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社会人才,它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回到理论中一步步深化自己的学习认知水平。然而,纵是进入高校多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运用和操作当中也会出现诸多的现实问题,那么为培养高端体育人才、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也变得刻不容缓。

1 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含义

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使教学达到理想状态。人才的培养作为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重点,创新、与时俱进是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本就是希望通过相应的变革去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并能对学生主体产生相应的作用。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当中的一种,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社会和教学的要求。

对于优化教学的理解有两种:首先是把优化教学视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即对教学进行优化,使教学变得更完美;其次是把优化教学视为教学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即优良的教学、成功的教学1。教学本身来说就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推动教学发展的动力其实就是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所指的矛盾,其实就是所谓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与之相适应,相反,教育就会落入脱轨与落后之中。然而,实践教学的优化并不是指教学部门必须制定数量化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国家要求、教学内容、学生需求以及学校情况等综合因素制定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结构,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2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2.1 实践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实践能力功效低

实践教学目标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的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提高学生知识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成为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大多数专业教学目标存在同化,不够细化,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结果是学生实践能力下降、社会工作适应性差。特别是近期国家关于教师资格证参加全国统考的决定。从2015年开始师范类学生将不能再毕业时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都需要和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参加全国认证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要求5年一周期进行注册,未注册通过的取消教师资格。2015年教师资格证实行全面改革,全国实行统一考试,考试难度进一步增加。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专业,国家决策的颁布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对学院教学来说也必须尽快进行教学目标体系的优化,使学院办学紧跟国家、社会、市场的步伐,突出学院办学特色。

2.2 实践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与社会、市场相脱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体育”定义为“传授身体运动知识和技术技能”,把“体育教材”定位为“身体运动的标准”,把“体育教学”定位为“照本宣科地传授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固然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必要条件,但这样的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教学条件下只能培养出体育专业学生却不能培养出体育专业人才,这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后,无疑是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纵然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同样担负着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将不单单是体育方面,综合知识、基本素养、健康知识、生理知识、心理知识、教育知识等同样重要。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内容当中存在不必要及必要缺失。不必要是指某些教学内容存在不必要教授,可作为学修课使学生课下学习,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体育史等;必要缺失即某些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将来进入调研、社会实习、参加工作等方面需要用到的实践教学内容存在缺失,例如体育统计、教育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2.3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缺少独立性,管理功能差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目前主要是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组织管理只要是针对院系教学办方面,教学班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具体实施的管理部门。运行管理是针对教学办下达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实施,例如社会实践、暑期实践、教育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等。制度管理是保证管理部门下达实施的具体内容能够有效实施的相关制度政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涉及到人员因素、物质因素、信息因素以及体育教学活动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实践教学的管理应当与教学管理区分开来,进而能够保障学生实践学习内容的正常而有效的进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比较松散、管理者的随意性比较大、管理效率不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没有具体的、独立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措施,大多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都是与教学管理体系并行存在。这种情况的存在,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实践教学的存在,或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某些个人原因而没有严格进行实践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认知水平能力下降。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结构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2.4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水平不高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决定了院系实践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屏障。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实践教学保障之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师资、实践场地、实验仪器、校外实习基地等等内容。目前,高校虽然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很重视,但也避免不了学生数量多、学习资源分配满足不了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就拿实验仪器来说,分组进行实验学习是目前实验环节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时间有限、分组学习又照顾不了每个人,学生的实验就不能在课堂中充足体验,课下也不能再去实验室进行学习,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反而是学生什么都了解一点、却又什么都不精通的尴尬局面。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院系的客观设施就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5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失,评价效果使用有待提升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测量与评定,主要包括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实施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突出高校教育的特色。目标的实现需要从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着手。目前,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有很深的研究,然而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大多没有具体的评价,对于实践教学评价的效果使用也不够充分。

3 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基础

用辩证的系统观点评价现有教学任务的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辩证的系统观点能保证针对当前条件选出最佳方案2。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应建立在客观条件上,根据客观现实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3.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紧跟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中指出,当前阶段我国教育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新中国才成立到完成中国伟大复兴梦想的今天可见,时代的变化会推动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需要建立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之上,在不同时期优化和调整相应的教育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增长、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进步作用。

3.2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要顺应社会市场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挂钩。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才,而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和提供基地。不过,刘正文委员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从迈进高校到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面对社会依旧会不知所措。人力变成资源,关键要让高校人才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提前挂钩。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及时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知道未来的市场需求的总方向,而不是让学生变成一种模型之后,再去适应市场需求。

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决定国家、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社会市场对当代体育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其实质就是对当代体育人才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对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找到一条正确的、有效的人才培养路线,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高校在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适销对路”。

3.3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需适时调整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组织学生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强调: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对人才培养在规划和设计上就必须进行合理设置,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思路、课程设置方面、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方面、第二课堂培养方案、校园文化培养方案等五个方面的设计规划。高校在制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就需要根据国家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切实的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这不仅仅只体现在组织与管理方面,质量与评价同为重要。

3.4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必须积极做主导

高校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更使社人才变得更为炙手可热。在世界各地、各政府都很重视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更代表者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科技实力的重要彰显。作为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先导的高校,其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既要考虑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层次、规格、结构、规模上的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发展的制约,必须找好定位,找准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另一方面,高校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审时度势,在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那些最能促进学校发展的外部信息。也就是说既要从学校的战略规划角度分析有没有抓住信息的必要性,又要从信息的可靠性、难易性和价值性出发分析信息促进学校发展的可能性。

4 结语

宽厚的体育理论知识、过硬的体育专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的需求。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关系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应高度契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社会市场、积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优化坚实丰满的实践教学体系,激活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动力、并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0-117.

[3]张萌.体育教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理论与建设实践的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张育民,窦彦丽,王林琳,等.山西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3):18-20.

[5]吕博.论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1):219-222.

[6]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9.

[7]陈爱霞,吴瑞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U-S合作模式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8):740-742.

[8]王本陆.优化教学:概念·标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4(1):30-36.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4篇

一是聘用文秘工作经验丰富人士和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优秀高级秘书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直接把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实际有效的实践指导,并在前辈和同行的失败或成功经验中不断总结,迅速成长。同时,学生也可通过他们的介绍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地了解秘书人才市场与行业动向。二是可安排文秘专业的任课教师参加一些相关的短期学习培训,并订购一系列的秘书类刊物,如《秘书之友》、《保密工作》等,以此来提高文秘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

3.2完善硬件设施

第一是学校需从文秘专业的特殊性出发,开辟多个实训场地,如建造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文书档案管理实验室、会议活动室、模拟接待室、礼仪实训室等。第二是配备尽可能多且全的实验设备。第三是开辟的见习基地要多样化,要充分创造和利用社会资源、校园资源,把学生放到现有的办公环境中去顶岗实习,“建立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单项技能和综合技术实践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使学生得到系统综合的训练。

3.3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本科;文秘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论文摘要:文秘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用得上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文秘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岗快、用得上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非常模糊,有的虽然列有专业所必须的实践内容,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上,很少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毕业实习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经费、实习地点等原因,学生往往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际上多数学生就是放假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可想而知。实践教学的不足,导致文秘专业培养的学生多是“单一文字型”的秘书,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秘书相差甚远。因而。加强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复合型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围绕应用型的专业特色,构建涵盖课堂教学、专业实践、科研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秘书专业的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单纯讲授理论是不行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纸上模拟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秘书教的角色定位,自觉培养秘书角色意识,更快、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实践实习等形式,其目的是强化理论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科研教学是为彰显高校本科教育的优势,是前两者的补充和拓展。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定位和需要,将秘书工作理论视界进行提升,创设一个进一步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成绩一般台,主要方式可采取鼓励学生了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担任相关的工作,如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补充实践内容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二、搭建专业实训室、校内实训资源网和校外实习基地三级实训载体。

1.在专业实训室中,为学生提供模拟文秘办公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分组在其中进行训练。如文秘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传真机、复印机的使用、电话的接打程序、摄像机与扫描仪的操作、网络在线办公以及文件收发处理等。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进行秘书实务活动的策划实训。如策划安排一次新闻发布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合作完成会议的整个策划筹备环节,还可以将实训成果对外展示。通过这样的现实模拟训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整个活动,强化技能训练。

2.利用校内资源,提供专业教学实践实验基地。文秘专业实践性很强。而能为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且还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实对文秘专业而言,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实习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很多可以为文秘专业教学实践提供的实训机会。如可以让学生在各学院、职能部门办公室担任“实习秘书”,学习处理办公室各种事务: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活动时,可以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参与,从最初的旁观学习

观摩到真正的参与会议筹备,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逐步了解熟悉秘书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校有些接待宾客的任务也可以让文秘专业学生参与,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秘书礼仪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3.校外实习。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能力,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课程改进提供反馈信息。

三、分段设置实习环节,提升专业水平

文秘专业实习环节的设置至少应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认识实习阶段。学生入学之前对文秘工作并不了解,仅仅靠课堂的理论教学难以形成直观的感受。因此,在第一学年可以安排职业教育讲座,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人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前沿信息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强化从业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了解秘书岗位的具体职能以及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2.专业实习阶段。根据专业课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分配一项课题任务,课题设计都是围绕秘书日常工作,并在有限时间内提交一份完整且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方案。比如:校庆活动的策划、新生接待的策划、校运动会的筹备、信访接待工作、公文撰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专业实习阶段的专项实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为毕业实习阶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经验。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锻炼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对秘书角色的认识。实习期间,学生要以一名“准秘书”的身份进入社会秘书岗位,接受实习单位对其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严格考核,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毕业实习不同于在校期间的实训,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协作完成,实习生需要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在秘书实岗上,如何将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习生必须面临的考验。学生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尽快熟悉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标。

四、充分发挥课外修读学分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课外修读学分的规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活动方案的制定、评委的任命、比赛活动的组织各个方面全部由学生自己来组织,相关老师只是给予指导和配合。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文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竞赛”等。

五、强化职业技能证书,探索多证多能的教学模式。

将秘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秘书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进入秘书职业所需的秘书职业技能证书。在此基础之上,提倡多证多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如普通话合格证书、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等。

高校是我国培养文秘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高等秘书教育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瞄准秘书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作支撑,突出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教育特征,切实加强实训、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高校文秘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穆廷云、王玉华.高校文秘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邢

台学院学报,2009.9

[2]李晓丽.改革文秘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秘书角色意识语文学刊,2007.7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6篇

日益发展的社会中渗入了太多外界因素,包括(国内外变化的政治形势,市场经济的多方位冲击,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导致社会上人们对礼仪的认知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由于没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会被视为社会的“异端”。中职学校任课教师必须用心探索、深入研究的教学实践课题,调动每位文秘专业学生学学习礼仪文化的积极性,深

化礼仪专业教学目标,制订健全的礼仪教学体系,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中华礼仪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形成了一套博大精深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东汉鲁国的孔融让梨,“以德报怨”的王祥孝,汉明帝刘庄尊师情节,尊师典范“程门立雪”,周公握发吐哺,孔子克己复礼等中华感人礼仪故事,铸就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社会交际礼仪仍旧传承了中华礼仪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秘书工作,更是对礼仪规范、文明工作的鲜明代表。

二、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秘书工作前景越来越多,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一方面,秘书主要是辅助领导的日常工作,帮助其尽快完成决策要求,运用礼仪规范来处理接待,沟通协调日常工作事务;另一方面,秘书通过得体的仪表、优雅的举止、饱满的精神为单位树立良好、健康的形象代表,也是礼仪宣传的标榜作用。

目前,中职文秘专业已将礼仪课纳入了核心课程,教育理念是:以知识为基础、实践为平台、习惯为目标,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学生每节课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自觉行动。

三、探索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1.增加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度

古人云:“人无礼,无以立”。如今社会,学生对礼仪的理解较抽象,礼仪理论的学习对学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针对此问题,中职学校文秘专业需要设置合理的文秘课程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礼仪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并最终深刻认识到礼仪在社会生活和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度旨在要求学生领会礼仪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熟练掌握秘书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种礼仪规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文秘专业一直沿用的“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必须开拓创新,改革以往呆板的教学方法,增加情境教学法,建立系统性的实体教学体系以及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讨论并分析对错、原因和总结解决的方法。另外,通过让学生顶岗实习,参与对嘉宾、媒体、参展商等人员的接待工作,深化礼仪在文秘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的秘书礼仪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评价内容和标准单一的问题,其教学不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考核方式为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大大降低了评价体系的真正意义所在。针对此问题,必须建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职业化的评价标准,采用技能测试、模拟练习、口头面试、书面问答、直接观察等多种评价方法,全方位、立体化地,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礼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考核学生的礼仪能力与综合素质。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学生社会道德教育及礼仪修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存在缺失现象。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基石,代表了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水平,他们的行为表现及礼仪规范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行我素,秘书工作行为表现并不规范,可见,对中职文秘专业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必须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观,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做到礼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益香.浅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中职文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

[2]关中梅.高职“文秘”专业礼仪实践性教学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5(4).

[3]张建宏.刍议秘书专业礼仪教学.秘书,2007(10).

[4]郑焕侗.试议中职文秘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7篇

一、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厘理

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上讲台而不是上舞台, 主要是当教师而不是当演员, 这一点是无疑的。但是, 一个好的音乐教师, 要能开出受学生欢迎的音乐课, 能引导学生欣赏好的音乐, 能教学生各种乐器, 还要能组织乐队、合唱队, 还要会编排舞蹈, 要求很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音乐教育备受城乡中小学重视, 要培养能胜任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的音乐教师, 必须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一方面,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出师范性的特征, 使学生既掌握较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 又具有较强的音乐教学技能, 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而这正是区分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与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的根本差别。只有这样, 高师院校才能培养出能唱、会弹、有理论知识、教学技巧, 还有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教学活动能力的中小学音乐师资, 即强调师范性。另一方面,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还要顺应国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在个人素质方面, 必须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激情, 并不断钻研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在音乐能力方面, 需要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具有判断、解释比较满意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等;在专业素质方面, 必须能表明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音乐的教育观念, 能运用音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的师资, 具有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能力。

二、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探索

课程的结构决定课程的功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能否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主要取决于课程结构是否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能否为学生音乐表现提供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 使师生双方均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发挥和发展。笔者以绵阳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例, 探索其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

(一)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

音乐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艺术实践是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几年来, 在教学过程中, 对艺术实践的体系、机制、途径等的不懈探索, 取得了重要成果, 初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推动了艺术实践课程的不断升华。

其一, 我校从完善实践课程培养方案入手, 修订了音乐学 (音乐教育) 专业培养方案将艺术实践作为必修的课程, 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中, 规定了教学时数和应完成的学分。确立了艺术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使实践教学环节从制度上得到保障。

其二, 制订了实践教学大纲。为了保证艺术实践的规范和质量, 编写了艺术实践教学大纲, 对钢琴、声乐、舞蹈、歌曲作法、合唱指挥、电脑音乐等专业课程艺术实践的目标、任务、形式、内容及时间安排、考核办法等作了具体规定, 明确了要求, 减少了盲目性, 有纲可循, 克服了过去艺术实践实施中的目标不明确, 环节无保障, 效果不理想等弊端, 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理性和制度保障。

其三, 形成了实践课程体系。在不断探索, 不断实践, 不断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了以专业课程艺术实践和综合型艺术实践两大板块为主的课程体系。经过实践检验, 证明科学合理。前者主要与单科课程学习内容相联系, 解决知识与技能的运用问题;后者强调各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它涵盖了专业学习的各个领域, 同时又突破了课程教学的局限, 扩大了学习、运用与艺术表现领域, 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并在课程体系下建立了“随堂教学、课外学习、社会演出及国际交流”四大艺术实践机制,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二)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创新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从实践的内容上看, 主要包括德育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三大板块;从形式上来看, 有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种类型。这种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新型城乡中学音乐教师职业能力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培养“教学胜任力”型的音乐教师提供保障, 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创新:

首先, 实践内容多元化。在艺术实践教学过程中, 改革了传统教学中的常规教法, 改变局限于观摩学习, 或围绕演出任务开展实践, 而是拓宽渠道, 丰富内容, 使实践活动多姿多彩。既有校内平台, 又有校外基地;既有社会演出, 又有文艺竞赛;既有歌舞晚会, 又有独唱独奏;既有舞台表演, 又有民间交流;既有国外名作, 又有民族传统;既有经典剧目, 又有自编自导;既有国内演出, 又有国际表演。总之, 内容多元, 形式多样, 生动精彩, 绚丽多姿。

其次, 实践体系科学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教学中, 通过不断探索, 反复实验, 已初步形成了科学的艺术实践体系。这个体系, 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 实施合理, 行之有效。在实际运行中, 进一步完善, 使之更加符合教学规律。

再次, 实践操作细节化。思路决定出路,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艺术实践的构建与实施中, 同样是客观真理:1、认真准备, 精心组织。学生的每次实践活动, 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事前拟定实施具体计划, 作好各种预案, 针对不同形式, 不同对象, 设计不同选题, 精心组织, 精心实施。2、注重过程, 讲求实效。每次实践都要认真做好每个环节, 完成全过程, 教师要有实施细则, 学生要有总结评价。学生在过程中增加阅历, 提高技能, 感悟真谛, 积累经验, 收获成果。3、师资到位, 保证质量。一是建立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二是挑选业务有造诣, 经验较丰富, 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作指导;三是教师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诲人不倦, 善待学生, 事事紧扣, 环环不松, 严格要求, 严把质量。

最后实践交流国际化。一是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演出比赛 (如到德国、新加坡) , 扩大视野, 学习他人经验, 提高实践水平。二是请外国专家前来讲学、授课、排练, 提高学生理论修养、技能水平与音乐表现能力。三是在与德国威斯巴登音乐学院合作办学过程中, 为了提升艺术实践水平, 保证有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 特派部分教师前去作访问学者, 以提高综合素质。

三、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应用效果

音乐教育专业艺术实践课程体系和活动机制, 已直接应用于常规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中, 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 促进了学生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首先, 通过每月至少举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综合性艺术实践, 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又扩展了艺术表现领域, 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学生集创、编、导、演等为一体, 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活动能力。其次, 学生通过参加艺术团活动涉猎了更多的音乐作品, 发展了专业特长, 同时培养了合作能力。艺术团积累了一批优秀节目, 举办专场合唱音乐会3场, 交响管乐音乐会1场, 参加大型演出活动数场。再次,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 巩固、

提高了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 扩大了表现领域, 发展了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积累了舞台表演经验。最后, 学生通过参加四川省、绵阳市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与文化活动, 增加了艺术实践经历, 开阔了艺术视野, 拓宽了学习渠道, 特别是通过和专业艺术家的同台表演, 直接向他们学习。通过参加演出, 也为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我校学生由于参演认真, 节目质量高, 多次受到观众的好评和相关组织部门的奖励表彰。

(二) 改善了师生的教风与学风建设

经过四年多学生艺术实践的组织探索, 工作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组织更为规范, 内容更加充实。特别是将专业老师分派到各个教学班对节目进行专业指导, 使节目的艺术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也有更大的收获, 对定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提高自身的舞台实践能力的认可度和欢迎度越来越高, 进而促进了教风和学风进一步好转。通过对班级艺术实践及优秀节目的评奖, 更是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使学生们增强了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也更加认真地参与艺术实践, 更加努力地提高节目质量。

(三) 提高了毕业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艺术实践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运用实践的有机结合, 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将来从事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和毕业应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校学生在社会实践、实习、就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近几年在全省各地组织的毕业生招聘考试中, 该专业的很多毕业生都因为专业基础扎实, 综合能力强, 有一定的专业特长而考核优秀、名列前茅, 被用人单位优先录用。一些毕业生还因为专业优秀、特长突出被省内一些高校接收为专业课教师, 或考上研究生。如2 0 0 5届毕业生杜贤良在校期间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 2 0 0 5年获“四川省第六届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学生”称号。因专业技能优秀, 毕业后演出受到当地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好评,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还进行了专题报道;2 0 0 8年1月参加新加坡“胡姬花”国际音乐舞蹈大赛, 获最高奖项“胡姬花奖”。

总之, 把教学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来, 使成果得到检验, 修正, 完善, 为不断提高艺术实践的教学质量提供了理性知识。教学成果转化为教被西南大学录用为声乐教师。

(四) 有力地支撑了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

我校音乐学 (音乐教育) 专业由于办学基础好, 人才培养质量高, 在社会上一直享有较高声誉, 2 0 0 6年成为绵阳师范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 2 0 0 7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一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该专业的主要特色之一。依托特色专业建设, 艺术实践教学有了更高的起点和更好的条件保障, 因此取得了更多的成绩。如2 0 0 4年1月, 学生参加绵阳师范学院赴德国文化交流团赴德国威斯巴登演出, 带去一台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节目。学内容, 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成果, 在相互良性互动中, 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古全林.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2) :84-87.

[2]彭时代, 余三定, 刘理等.构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报告[J].高校理论战线, 2001, (5) :60-63.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8篇

一、做好实习动员, 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是通过模拟全真的工作环境, 对学生进行真正的职业技能训练, 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形成良好职业竞争力, 又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熟悉自己的工作氛围,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 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具有控制功能和激励功能, 只有制定明确、科学的实习目的, 才能激发学生对实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转变高职生应付实践实习的状态。

高职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以秘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为主要实习内容, 以从事企事业、行政机关的不同岗位秘书工作为实习形式。在实习中, 学生将运用如《秘书学》、《秘书实务》、《秘书写作》、《秘书礼仪》、《秘书口语》等全面的秘书学理论知识, 和办文、办事、办会等综合专业技能。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实习目的绝不是这些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简单叠加。根据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职文秘专业应设定的实习总体目标应该有两个:第一, 秘书思想素质的目标, 有相应的理论素质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个人品质;第二, 秘书职业素质的目标, 熟练操作秘书工作, 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环境适应能力。

二、制定严格的实习制度, 精心组织规范实施

笔者所在的包头轻工职业学院文秘专业制定了《文秘专业校外实习管理制度》、《校内教学实习管理制度》、《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对本专业学生的实习过程和管理工作进行了严格规范, 按计划实施学生的实习安排, 按步骤地开展实习管理工作。

文秘专业在实习开始前, 召开实习动员会, 明确实习要求、任务、目的和师生的注意事项;综合考虑实习课程、企业情况、实习环境等因素, 科学配置指导教师, 要求每名实习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不超过十五人。距离包头市区较远但比较集中的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安排一次以上现场指导;在包头市区或周边的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每个月安排一次以上现场指导。此外, 指导教师要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形式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 每十五天为学生指导至少一次。同时, 指导教师定期与实习单位的联系沟通, 掌握每位学生的实习情况, 指导教师须将所有指导和巡查工作如实填写在《文秘专业实习指导工作记录》上, 并为实习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并制定精确标准的成绩评定标准。

指导教师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完成实习成绩的评价, 将实习目标、实习任务层层分解、逐项排列便形成了实习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设置两级指标, 分别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两个一级指标;学习能力、沟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设计创新能力六项二级指标。实习成绩的分四大部分:实习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情况占30%,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占30%, 实习报告情况占20%, 实习纪律占20%。其中, 实习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情况基本分100分, 实习过程中, 由实习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实习动手操作情况进行加减分。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基本分100分, 实习结束前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操作或提问测试, 提问问题数目不少于5个/人。实习报告基本分100分, 根据质量、字数, 酌情加减分。实习纪律基本分100分, 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纪律进行考察, 业务素质项目和思想素质项目是根据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的实习报告及实习日记周记中得出的综合性效果评价。

三、重视实习总结,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学生实习结束后, 文秘专业先后召开实习工作总结会议、学生实习成果展示会议和实习经验交流会, 从实习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三个方面回顾实习工作。实习学生整理实习材料并撰写实习总结和调查分析报告, 总结经验, 以便规划职业方向;指导教师通过总结分析, 提出实习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共同讨论应对方法,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文秘教研室通过以上材料, 归纳经验与不足, 进而指导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环节的中心是实践性教学, 可是现在, 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实习教学的管理过于简单甚至是完全不管。只有有效的实习管理模式, 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 笔者提出应构建合理、有效地高职文秘专业的实习管理模式, 以便提升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本文在制定实习目的, 明确实习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述。

关键词:高职,文秘专业,实习管理

参考文献

[1]聂毅.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黄建湘.浅谈高职文秘专业的实习管理模式.《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05期.

文秘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终稿 第9篇

“古籍修复”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长期以来, 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主要还是依靠行业内部的师徒相授、口耳相传。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在技艺延续中曾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但逐渐显现出生源基数少, 入学渠道狭隘、教学方法保守、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等弊端, 不利于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发展和传承。近年来, 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 古籍修复专业已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普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专业定位、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的科学模式, 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经验和科学结合, 突出研究实验能力与实操技能并重的教学思路, 努力发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二、发达国家古籍修复及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

古籍修复现代人才的培养既要坚持传统修复技艺的传授, 又要重视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与保护技术比较发达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相比,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培养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突出表现为, 教学内容重文轻理, 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创新亟待进一步加强。

国外修复人员的培养, 具有研究实验能力与实操技能并重的特点, 有利于古籍修复方案的科学制订, 使操作技术更加可靠。据初步调查, 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波兰等古籍保护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多所高校开设古籍 (文化遗产) 修复或保护专业, 也设置古籍及纸质文献的保护方向。[1]其课程设置兼顾绘画、微生物学、化学、材料技术、艺术史、修复理论、文献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实践环节, 涵盖针对性较强的修复与保护训练, 并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有大量的专业实习, 甚至包括到国外相关机构接受实训。最后, 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还要求包括一次文物的修复工作。

国内档案、文博保护的相关专业已具有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 并针对需要加入一些理科的课程设置及应用。就古籍修复专业而言, 近年的办学经验也提醒我们这门学科的发展不仅需要目录学、版本学等文科基础知识, 而且需要规范严格的技术技能, 更需要拓展与修复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基础知识, 加强对修复材料和修复环境的分析及监控, 让“古籍修复”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 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实操技能、实验研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古籍修复与保护专业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立足传统修复技艺, 引进相关学科知识, 不断进行修复技术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传承创新。只有这样, 才是培养古籍修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方向。

三、现代社会背景下古籍修复专业的发展趋势

古籍文献对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史料作用, 同时也是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据有关专家估计, 保存至今的古籍约23万卷, 全国古籍藏量应在5000万册左右, 可谓卷帙浩繁[2]。古籍修复专业对课程设置、知识技能的要求科学、严谨。如何将传统的技术传授科学地融入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框架之下是高校办学中探索的重要问题。现代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强调应用型、创新型的特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教学体系中必须大力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 并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关注实操技能学习的过程性。

传统的古籍修复多是手工劳动, 其技术传承依靠师傅的口传心授, 而熟练技工的养成则依靠不断地积累经验。通过专业办学培养古籍修复人才, 必须尊重和延续这种技能习得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继续坚持“师带徒”传授方式的合理内核, 一对一全面传授、技术观摩, 辅之以修复方案集体讨论以促进修复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修复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严谨的工作流程。修复前要预先制订完整的工作计划, 修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性、真实性、适宜性、规范性、最少干预的工作原则, 修复环节要涵盖清洗、去污、溜口、补破、补蛀、镶补、揭裱、托裱等步骤, 让学生在实践实操中提高感性认识。通过亲历亲为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

2.注重培养实验研究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修复方法进行思考, 促成古籍修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提高这项传统手工技艺的科技含量。

实践环节中应进行理化和生物上的科学实验, 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观察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纸质媒材内部的变化, 监测纸张纤维和保护测算, 从而积累科学数据, 使修复方法更科学和更有效。建立专门的古籍修复实验室, 配备自控式杀虫防霉机、厚度仪、进纸机、纸张抗张强度试验机、白度测定仪、耐折度仪、干燥箱、纸张水分仪、造纸纤维测量仪、酸度仪、高像素数码相机等设备, 对纸张材料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属性建立分析。配备书芯压平机、纸浆补洞机、纸浆补书机、切纸机、自动压书机、晒纸架等仪器和设备。这些新产品, 都是实践的产物, 都是技术创新的产物, 能帮助师生提高修复效率, 使修复工作事半功倍。另外, 在修复材料的加工制作上, 应实行科学检测、制定标准和按需定购, 使修复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 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修复材料对古籍文献的负面影响。

3.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 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

古籍的修复越来越多地运用高科技手段, 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仪器设备应该逐渐被引入古籍修复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如在古籍修复过程中使用数码影像、电脑和工业机械等手段参与修复或辅助修复, 用来研究古籍载体材料的特性, 认识其损毁规律, 寻找更好的保护手段, 为提高修复古籍的技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引进和运用高科技, 新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古籍修复实践教学中的知识创新, 促进传统修复技艺的提高, 推动人文内涵的丰富和延续, 是引领古籍修复理论和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古籍资源数字化是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古籍数字化是保护和传承古文献最有效的形式, 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必然趋势。[3]引入古籍数字化教学内容, 完成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知识储备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古籍资源数字化是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在数字化过程中, 对于古籍特有的个性, 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特殊的加工手段和技术措施。因此, 古籍的数字化需要一批既懂得古籍整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 只有实现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提升修复教育的科学规范化程度、推进古籍修复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使其自身达到可持续发展, 从而适应古籍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动态需求。

四、“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1.构建合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目标。

在加强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的同时, 也要通过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谱系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 这是塑造现代古籍保护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新时期的古籍修复工作人员除却需要基本的动手能力和身体条件外, 还要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对现代化设备和仪器的操作能力。现代古籍保护人才应该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诸如版本、目录等古籍文献基础知识, 同时也要掌握造纸技术、书籍装帧、材料化学、基础物理等相关知识, 甚至要了解艺术学、美学等有关知识, 从而规范并延续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方法与修复技术。因此, 在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 必须对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进行梳理, 更重要的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文化成果及时地贯穿人才培养方案, 大力增强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和综合性, 以适应现代修复人才和高校学历教育的需要。

2.注重古籍修复领域的学科建设, 提升修复教育的科学规范化程度。

古籍修复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历史由来已久,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文献的产生和文献载体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现代修复人才不仅要继承古代文献修复的经验, 还要在技术和方法上大胆创新。因此, 古籍修复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事业, 甚至可以说现代古籍修复是重新研究古籍保护和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的一门新兴学科。纳入高等教育中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 应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文献的修复和保护进行探索研究, 走出经验阶段, 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中修复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 以全新的方法和理念揭示古籍文献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更有效合理地保护和抢救作为古代文化载体的文献遗产。

五、“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完善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设计。

相对国外古籍修复和保护的科技水平和研究能力, 国内的古籍修复和保护基本还停留在经验阶段。古籍保护与修复的可持续发展, 决定了实践技术与理论知识缺一不可。根据应用型、创新型古籍修复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基本特质, 高校的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教学, 其课程设置应该兼顾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 应根据实验条件和师资条件对研究领域、专业分化做合理安排。其中实践性课程设置应包括:材质和材料分析、技术和制作工序、保护方法和技术、预防性保护和修复、制作物件复制品、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此外, 实践环节中引入古籍数字化教学内容, 完成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知识储备是古籍修复未来的发展趋势, 且在数字化过程中, 对于古籍特有的个性, 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特殊的加工手段和技术措施。因此, 古籍的数字化将需要一批既懂得古籍整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2.打造一流的实验平台, 提高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技术保障。

古籍修复是一个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引入实践教学, 对高校办学的软硬件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完善古籍修复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 大力建设满足教学需要和推动专业发展的实验平台。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平台是以古籍修复及古文献保护为基础, 融原生性及再生性保护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六、“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为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目标, 古籍修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

1.实践教学体系融入自然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 使修复人才具有从经验修复到科学修复的潜力提升。

在高等教育体系下, 古籍修复不仅是一种应用技术, 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是一门以修复技术为基础, 综合了化学、物理、艺术学、美学的应用科学。因此, 新时期的古籍修复人才, 不仅要传承传统的修复技术, 还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增加古籍修复的科技含量, 推进理念创新、知识创新, 探索古籍文献修复的方法论, 将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完成从经验修复到科学修复的转化, 从而使传统古籍的修复适应现代古籍保护的需要。

2.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 打造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平台。

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平台主要包括纸质文物保护和文献保护技术两个重点实验室。

纸质文物保护实验室主要拓展在纸质文物方面的综合保护项目, 于实验教学中引入用于化学分析、纸张耐久性与物理强度测试与纤维质量分析等的实验项目, 着眼于科学修复中所需的工艺检测环节。为加强古籍修复的科学性, 纸质文物保护实验室主要从纸质文献载体的变化、保存空间温度、湿度的影响和微生物滋生等方面, 分析纸质文物老化受损的原因和机理, 总结出纸质文物保护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加大纸质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使其成为古籍科技保护方面的实验基地。

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室主要开展传统古籍的修复与民国文献的保护等实验项目, 用于培养学生古籍原生性保护的专业技能。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古籍保护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立足于古籍修复、保护类实验的独特性、科学性, 为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在实验教学方面提供物质基础, 并利用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使我校成为古籍修复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古籍修复师鉴定基地。

七、结语

高等教育背景下创新“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建设的具有独特性与时代性。现正值国家、省市教育系统遴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关高校应加大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平台的建设力度, 增强综合实力, 为申报古籍保护类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硬件条件, 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古籍修复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论证, 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摘要:高等教育背景下发展古籍修复专业, 既要坚持传承传统修复技艺, 又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文化成果及时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大力增强修复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 积极推进课程设置的多元化、综合性, 注重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 努力实现古籍修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达到现代社会古籍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宏彦.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的科学培养对我们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9: (4) .

[2]覃燕梅.我国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07 (4) .

上一篇:楹联文化下一篇:西黄胶囊说明书及主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