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2024-07-21

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精选4篇)

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第1篇

某某中学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

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加强学校饮用水安全卫生管理,有效预防师生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及时处理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防止事态的扩大,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根据上级对饮用水的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认清饮水污染突发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发生的原因

供应部门向师生提供的饮用水有质量问题,或是放置时间过长等不符合饮水要求等原因造成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

1、学校加强饮水安全卫生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措施,责任到人。

2、索取桶装水生产单位有效卫生许可证复印件或饮水机有效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及水质检测报告复印件,认真做好饮水机定期清洗消毒书面记录,并索取所用的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提醒饮水机清洗消毒专业机构定期为学校的饮水机做好清洗消毒工作等。

3、规范师生饮用水供应工作,师生饮用水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身体要符合卫生要求,饮用水存放环境整洁,并加强日常检查,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饮水机要定期消毒,并由供水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消毒。

4、加强师生的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等,开展饮水卫生安全及水源性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饮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及水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事故的处理

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由校长担任组长,行政领导、班主任、卫生保健教师、后勤及其他骨干教师等力量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情况,并根据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分工。同时按要求及时向有关人员、有关部门汇报报告。

2、学校保健教师做好专项登记工作,包括:饮水污染情况、班级、人数;因饮水而得病的学生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市、县卫生监督所、市、县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市、县卫生监督所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积极做好中毒学生的就医陪护工作,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如实向学生家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谅解。

3、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认真做好理赔工作。

四、责任追究:

在师生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事故发生、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瞒报或玩忽职守者,学校将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第2篇

一、目的

为了切实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充分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坚决遏制、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定,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二、成立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学文 副组长:张生新

成员:张格圣 魏登堂 周月菊 高秉伟 胡延庆 万骏霞

闫立青 万慧娟 肖武元

2、组长主要职责: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学校与各级部门及学校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3、组员主要职责:主要接受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负责组织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救援及上报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三、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学校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当出现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以保证师生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后,应依法立即、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状况,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关调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水质监测,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5、当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或二次供水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四、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本单位各项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员主抓,供管水人员具体执行的管理模式,并逐一认真落实,达到实效。

2、学校供管水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组织供管水有关人员学习现行生活饮用水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关卫生要求,使其知法、懂法、自觉守法,不断增强依法供水、管水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按要求履行其职责及义务,保证所供给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同时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及救援知识专门培训和教育,增强水污染事故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必要时进行现场实地演练。

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第3篇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防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不在园内蔓延。

二、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长:石贵贤(园长)副组长:纳惠霞

成员:纳彦英(保健)姚宁宇

蒋玉梅

三、组织管理

(一)工作职责

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亲自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在幼儿园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幼儿园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防治的各项工作。

2、监测、汇总和收集幼儿园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的信息分析、研究我园结合宁国市防治工作形势,提出幼儿园防治突发事件的对策,制订本园的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污染事故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指导、落实并督察幼儿园防治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5、总结、推广各地、各园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做法。

6、根据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幼儿园的教学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作出及时调整。

7、建立幼儿园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幼儿,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开展幼儿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活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幼儿园教室、睡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9、确保幼儿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10、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幼儿园的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

生部门做好对有病幼儿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幼儿园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防安全隐患。

(二)增加幼儿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理。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购买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严禁幼儿园将食堂甩手承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5、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6、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工作,为幼儿及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8、幼儿园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9、幼儿园应当依法加强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运输、存储、经营、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事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纳家户幼儿园

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

应急处理预案

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第4篇

急预案

发布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 文

号:昆政发[2005] 发布日期:2005年 月 日 生效日期:

****年**月**日

《昆明市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是《昆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昆政发[2005]19号)的专项预案之一,是《昆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全面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统一、快速、灵敏、高效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规范各类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小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造成的危害和生态破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2 编制依据

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市政府相关政策为依据,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政发[2004]203号)、《昆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昆政发[2005]19号)的要求编制本预案。1.3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转变职能;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快速反应,靠前处置;依靠科学,协同应对;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政企合作,公众参与。1.4 工作机制

根据工作原则,对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即事故发生后在各级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各自的应急预案开展工作。1.5 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界定 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对全市或某一区域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其中包括恐怖袭击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6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昆明市行政辖区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包括发生在我市行政区域外,但对我市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防范和处置。2 应急处置组织系统 2.1 应急组织机构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原则,设立昆明市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应急办公室)– 部门应急分队(部门紧急救援队伍)– 重污染及高风险的工厂和企业应急分队(企业紧急救援队伍)– 专家咨询组组成的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2.2 市应急指挥部

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主管公安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市长兼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办公厅主管环保和工业的领导、市环境保护局、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分管领导兼任;成员由市环保局、安监局、公安局、卫生局、民政局、建设局、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和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及市属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市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市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2.3 市应急办公室

市应急指挥部在市环境保护局设立市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市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防范与应急的日常工作。2.4 部门专业应急分队

各部门专业应急分队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工作及专业处置预案。

2.4.1 市环保局组织应急监测分队。

2.4.2 市安监局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分队。2.4.3 市公安局组织公安应急分队。2.4.4 市卫生局组织人员急救分队。2.4.5 市民政局组织民政应急分队。

2.4.6 市公用事业局组织市政工程抢险分队。2.4.7 市建设局组织建设工程抢险分队。2.4.8 市交通局组织交通道路抢险分队。2.4.9 市水利局组织水源保护应急分队。2.4.10 市农业局组织农业环境应急分队。2.4.11 市林业局组织林业环境应急分队。2.4.12 市气象局组织气象信息分队。

2.4.13 相关县(市)、区政府组织应急处置队伍。

2.4.14 化工、冶金、制药、造纸、煤气、化学品储运等重污染及高风险行业的企业各自成立企业的应急分队。2.4.15 指挥部组织专家咨询组。

图1 昆明市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机制逻辑框图 3 预警 3.1 事故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昆明市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分为四级,从重到轻依次如下:

3.1.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Ⅰ级)1)发生30人(含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含100人)以上;

2)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含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 6)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3.1.2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Ⅱ级)1)发生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含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取水中断。3.1.3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Ⅲ级)1)发生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30人(含3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与相邻州(市)级行政区域的纠纷,使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的。

3.1.4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Ⅳ级)

1)发生2人(含2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3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市)、区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2 预警级别与发布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预警分为四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升级、降级或解除。

3.2.1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预警等级为Ⅳ级,用蓝色表示,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发布。

3.2.2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预警等级为Ⅲ级,用黄色表示,由昆明市人民政府负责发布。

3.2.3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预警等级为Ⅱ级,用橙色表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发布。

3.2.4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预警等级为Ⅰ级,用红色表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应急响应与处置 4.1 事故报警

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110接警中心或环保热线12369报警,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后应立即向110或12369报警。4.2 接警处置

110和12369接警后立即向市应急办公室报告,市应急办公室立即通知相关预案责任部门负责人员和有关专家赶赴现场,对事故情况和等级进行初步判断,并将初步判断的情况迅速报告市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派遣相关应急分队赶赴现场,协助和指导事故发生地县(市)、区应急领导指挥机构进行事故先期处置。4.3 应急响应机制

昆明市发生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根据以下规定分级进行响应。上级预案启动后,相关的下级预案随之启动。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3.1 发生一般(Ⅳ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市)、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处置。

1)由事故发生地县(市)、区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应急工作;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发布蓝色预警。

2)事故发生地县(市)、区应急指挥机构可根据现场情况,请求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支持。

4.3.2 发生较大(Ⅲ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事故发生地县(市)、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并立即上报市应急指挥部,由市应急指挥部报请市应急委批准启动本预案,发布黄色预警。

4.3.3 发生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市应急指挥部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并立即上报省环保局。特别重大(Ⅰ级)事故发生,情况紧急时,可直接上报国家环保局。市应急指挥部协助设上级污染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进行事故处置。Ⅱ级应急响应由云南省环保局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Ⅰ级应急响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响应与处置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响应流程图 4.4 应急处置措施

4.4.1 应急指挥机构立即派出相关紧急救援队伍和专家赶赴事故现场,以生命救援为首要目标,实施救援行动。4.4.2 应急指挥机构成员迅速就位开展工作,请示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同意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4.4.3 开通相应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的进展情况,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

4.4.4 尽快进行应急监测,并实施动态监测;确定污染物的性质、浓度及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监测结果。

4.4.5 针对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4.4.6 对事故发生地和影响范围进行警戒,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维护公共次序。4.4.7 转移、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排。必要时实施污染区域的紧急疏散行动。

4.4.8 调集必需的应急物资,满足应急处置的需要,保障紧急救援队伍和受灾人员的供给。

4.4.9 及时向事故可能波及到的辖区外行政区域通报情况。4.5 应急响应中预案责任部门的职责与工作 4.5.1 市应急指挥部

1)当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现场指挥部进行应急响应指挥工作。2)向市政府、上级部门报告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情况。

3)协助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对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终止条件的认定,以及事故影响消除的判断。

4)负责对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信息发布。

5)根据事故应急处置进展情况及专家意见及时进行工作部署。

4.5.2 市应急办公室

1)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时,向各应急分队和有关部门和单位传达市应急指挥部指令,启动本应急预案。2)对各应急分队和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并提出建议报市应急指挥部。

4.5.3 市应急办公室成员单位

市应急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牵头组建各专业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分队,事故时进行专业救援,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和问题报告市应急指挥部。

1)政府办公厅 负责协调各县(市)、区政府按照市应急指挥部的决定开展应急工作。在发生恐怖袭击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时,负责与人民解放军防化、防核部队的联系和工作协调。

2)市财政局 负责安排应急工作所需的通讯和信息处理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具、抢险装备、交通工具和应急演练等专项经费,确保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工作经费。

3)市环保局 组建应急监测分队。事故发生时,进行污染现场及影响区域的应急监测、污染影响调查和跟踪。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污染变化趋势,为市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专业队伍开展现场泄漏污染物的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对现场处置提出意见。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事故的发展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向社会发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物种安全信息以及防护措施。在发生恐怖袭击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时,对大气、水源等方面进行污染情况调查;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生化、放射性物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环境监测工作。

4)市安监局 组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分队。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提出危险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方法的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危害源;召集事故危害和生态破坏评估专家,进行事故调查和评估,做出评估结论。

5)市公安局 组建公安应急分队。负责泄漏污染物的洗消、危险装置的排险与消防工作;进行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维护秩序,疏导交通;依据市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实施交通管制或警戒。

6)市卫生局 组建人员急救分队。负责事故现场和污染区域受害人员的急救工作;及时运送伤员并组织医院抢救;组织药品和医疗器械保证急救需要。在发生恐怖袭击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时,负责对现场进行洗消、防疫和对食品及饮用水进行检测;提出对现场处置人员的防护措施的意见。7)市民政局 组建民政应急分队。负责污染区域疏散人员的转移安置及救助。

8)市公用事业局 组建市政工程抢险分队。负责给排水、煤气管道和贮存设施等市政工程的抢险。9)市建设局 组建建设工程抢险分队。指导特种专业抢险队伍,保证随时能被调用;协助现场通讯、电力等受损公用设施的修复;必要时组织进行抢险工程建设。

10)市交通局 组建交通道路抢险分队。负责交通道路等设施的抢险。

11)市水利局 组建水源保护应急分队。饮用水水源地及重点水域发生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及时发布用水安全警报;当饮用水水源地受到污染时,立即关闭水源地,启动备用水源,保障饮用水的供应和用水安全。负责提供污染事故发生时,可能影响的水域、污染物到达的时间等信息。提出抢险时可用于贮存受污染水的水利设施的建议。12)市农业局 组建农业环境应急分队。协调农田、草场、渔业、畜禽养殖等发生的较大以上级污染事故的处置和调查工作。

13)市林业局 组建林业环境应急分队。协调森林、林地、野生生物及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较大以上级污染事故的处置和调查工作。

14)市气象局 组建气象信息分队。负责污染区域气象信息测报,为预测污染物的扩散与消除提供气象参数;为事故调查与评估提供依据。

15)市属各县(市)、区政府 组建辖区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和生态破坏发生时,启动辖区的应急预案;发生较大以上级别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组织力量配合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实施应急处置。

16)重污染及高风险企业 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启动本企业的应急预案,进行事故处置,并立即向110、12369报警。

17)专家咨询组 市应急指挥部聘请有关专业人员、行业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专家咨询组。负责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市应急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故的进展情况和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故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故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4.6 应急终止 4.6.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物的泄漏或释放已经降至国家标准规定限值以内; 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4.6.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指挥部批准;

2)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部门应急分队(包括企业应急分队)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终止后,有关部门应根据上级的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4.6.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按《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4.8.3条的规定进行。4.7 后期处置

4.7.1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污染物的影响;对事故影响的进行跟踪监测,继续排查隐患。

4.7.2 各级人民政府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和对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4.7.3 其余工作按《昆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3.3.1条的规定进行。

4.7.4 事故评估和责任调查 由违法排污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由市环保局负责事故评估和责任调查;生产安全、道路交通事故等导致的化学品泄漏、燃烧和爆炸等引发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事故,由市安监局和环保局根据职责分工负责事故评估和责任调查,市环保局汇总上报;非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由环保局和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恐怖袭击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由公安局、环保局和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4.7.5 责任追究

按《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7.4.2条的规定执行。5 信息报送与处理

5.1 突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报告时限

5.1.1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最迟要在1小时内)向当地县(市)、区政府报告,同时向市应急办公室报告。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5.1.2县(市)、区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在确认发生较大(Ⅲ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最迟要在1小时内)向市应急办公室报告,由市应急办公室立即报昆明市人民政府和省环保局。

5.1.3 市应急办公室在确认发生重大(Ⅱ级)或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最迟要在1小时内)向昆明市人民政府和省环保局报告,由省环保局立即报告国家环保总局。

5.2 报告方式与内容

5.2.1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5.2.2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初报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污染范围及程度、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和趋向等初步情况。

5.2.3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5.2.4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文件等详细情况。5.3 信息发布 昆明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负责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6 附 则

上一篇:行风建设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致集团团员青年的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