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2024-06-01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精选14篇)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1篇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刘宝超副教授

思考:

1: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个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2:如何才能做个好老师?(自身如何努力?)

3:从《小孩不笨》中你得到什么启发,请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论述。

一、教师角色的隐喻

蜡烛论:“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肯定 :奉献与给予。

不足 :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园丁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工程师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桶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警察论:“教师像警察”

二、教师的角色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主要表现:

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哪些行为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积极参与 ;

大胆质疑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认真倾听 善于分享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在教学之外去做另外一件事,而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成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研究的“参与”、“介入”才会不断改变教学的行为、状态、习惯;不断提升教学的品质、水平、境界。

因为学校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教学,教师除了教学职责之外,现在还必须与社区的其他教育力量合作,在为年轻人做好进入社区生活、家庭生活、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准备,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师应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及其家长,并组织学生闲暇时间的活动。

作为专业人员和公民,作为发展与变化的执行人,作为被给与了可能性来实践起作用的执行人,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居于有影响的重要地位。

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行为有哪些?

1、把叫家长视为灵丹妙药的老师,是水平最底的老师;

2、按学习成绩好坏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老师,最容易伤害学生,因为在这种老师心目中,学生是不平等的;

3、布置作业多的老师;

4、经常生气的老师;

5、经常迟到的老师;

6、在课堂上大声拍桌子或大声教训,批评某个同学。

怎样发挥教师的间接影响?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是教育的一条铁律,教育从尊重开始。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思考: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应发生哪些变化?

“最有前途的”教师行为是哪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 “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

新形势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具体方法特别推荐:教学日记,课后备课,档案法,个案研究法,成长自传。

课后小结与扎记:新鲜的教学经验和教训

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自己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个人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方法、环境和个人爱好;有趣的、难忘的、难堪的事件。

3、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强调合作,即教师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特别推荐:同事互助观课(以专业发展为目的)

既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又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

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抱着一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教学难题的心理来进行观课活动的,不涉及褒贬奖罚和评价,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而不是表现或成绩,从而,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同时展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课堂能够保持自然性。

观课者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观课,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进行观课,他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观课,更多地指向提高。

课堂教学和其他课堂行为的有效性上。授课者也会勇于尝试困难的课题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且乐意向观课者请教怎样解决自己正在面对的困难,教学上的进步正是来自这种尝试和切磋讨论。观课后的研讨分析活动中,双方都可以诚恳相待,针对所观课题进行深入讨论,观课者与授课者都能从中受益。

4、促使与家长的合作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和他们共商教育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有责任解释教育工作的行动意图

教师也有义务向社区的成年人说明将要进行的变革

三、给新教师的忠告

过来人提供的如何经过第一年的最好建议 :

采取命令

让学生有事可做 获取同事的支持 得到家长的支持  把自己组织起来 组织好你的学生

写工作日记并反思 充满乐趣

做给新教师的26条最好的提示

A.承认错误----并从中学习。B.坚定但要灵活。C.与父母交流沟通。D.规定家庭作业----并坚持。E.授权给你的学生,别老是说教。

F.找时间参加放学以后的事情。

G.认识学校里所有的教师,与厨师、保管员、助手以及秘书成为朋友。

H.如果你正在做的不管用,鼓足勇气试试其他的。I.制定明确的纪律政策----并始终如一地强化它。J.注意倾听----既听学生在说的,也听他们没有说的。K.保持记工作日记。

L.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手续、过程。M.塑造希望的态度和行为。N.是金子总要发光。O.超前计划。P.准备生动有趣的课。Q.停止担忧,尽力去做。

R.记得你教的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你所学到的学术知识。S.保持警觉。T.使用图片。

U.懂得学习过程涉及到每个人----教师、学生、同事和家长----让大家都牵涉进来。V.与别人分享你的计划和想法,同时不要害怕请求别人与你一起分享他们的想法。W.在你的限度以内工作。X.期待意外----并为之做好计划!

Y.如果需要支持,就大声说出来。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

Z.专注于你的实力,而不是你的弱点。(记住----没有人是完美!)

最后,记住费城教师LC的话:“Have a blast!你即将开始一次非凡的探险。”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2篇

谈现代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

谈现代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     【摘要】反思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教师角色与行为:一、唯知识论,教学的重要目标或唯一目标是完成知识任务;二、唯教材论,把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备课的中心任务;三、唯教案论,认为理想的教学是完成教案设计;四、唯课堂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新形势的需要,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笔者认为现代教学形势下教师角色与行为应实现如下的`转变:成为学生的导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     【关键词】  现代教学   教师   角色  行为   反思   转变      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一场崭新的现代教学的革命拉开发序幕。任何一项课程的设想都要靠教师在实践中去实践,因此可以说这场革命给教师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革命的成败。     一、反思“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教师角色与行为     近十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改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并没有在深层次上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唯知识论:许多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或唯一目标就是完成知识性的任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较多关注的是知识性的要求,而很少关注能力的培养,至于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目标很少提及,有时甚至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审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

[1] [2] [3] [4]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3篇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单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据此, 我认为, 在新课程实施和教改的过程中, 教师应转变观念, 将教学过程民主化、平等化、共享化。从教师个体入手,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

和谐的课堂, 师生之间应相互配合, 相互作用, 相互沟通, 相互理解。这些都要首先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高度统一。教师应从原有的“主角”、“导演”角色中解放出来, 作为和学生同等价值的角色, 走下神圣的三尺讲台, 抛开“师道尊言”的架子, 在民主的课堂中倾听学生的智慧、独到见解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成为新课改下课堂中的指导者, 学生的阶梯和真正的促进者。

例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 我就适当的转换了角色。将这一课分成四个模块:汉字、书法、绘画和戏曲,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就一个问题为中心, 通过书籍、网络等媒介, 结合课本所给知识, 以展示的方式进行剖析、介绍。而身为教师的我则仅作为一个倾听者和指导者, 适当的参与讨论。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在介绍笔墨丹青的中国画时, 学生以三维目标为导航, 将先秦、秦汉、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从时代背景到特点, 再到代表人物极其作品概述的淋漓尽致, 而且同组同学还给予适当的补充, 以及完整的总结。教材上有一幅秦汉时期的代表作《夫妇宴饮图》,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 对画面上人物的心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剖析, 让人忍俊不禁。学生们还自己搜集到了一些材料, 如07年国庆前后武汉“八艺节”湖北筹委会收到的胡锦涛主席的剪纸作品《回娘家》的图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还有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整节课没有教师的高高在上的姿态, 也没有唯诺的学生, 有的是一派热烈的讨论气氛, 以及时不时的笑声及掌声。所谓的学业差的“坏学生”也踊跃的回答问题,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进步。

二、教师心理状态的转变

教师并不一定是权威, 任何人都有评价历史的权利, 而作为客体的教师更应转变心理观念, 放下身段, 融于学生中, 不要一味否定、批驳, 要善于观察, 积极引导, 推波助澜, 正本清源, 保持学生升华的积极性。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覆盖面广的学习氛围, 以各种适当的方法, 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励, 使学生保持饱满的热情。当然, 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课堂上的自由和民主, 并不意味着任何错误行为都应被容纳, 应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历史必修Ⅰ中辛亥革命这一课, 有这样一个内容, 即辛亥革命的高潮时期——中华民国的成立, 为加深学生记忆, 我将这部分历史交还给学生, 让其历史再现。作为一个当时的记者, 如何报道中华民国成立时的盛况。最开始同学们放不开, 在讲台上拿着课本照本宣科, 我当时笑着说:“这位先生是可能是实习的, 不太成熟, 被空前盛况震慑住了!”本来同学们以为他会得到批评, 而这句话给予他们信心, 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说是三寸不烂之舌, 描绘场面淋漓尽致。我当时还纳闷, 他们难道身临其境?甚至还有一个平时特调皮的男生还说自己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这是山东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我含笑听他陈述完, 适当的给予解释, 当时并没有那么先进, 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才出现等等, 并给予他积极的评价。一堂课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学生也收获颇丰。而我在那时忽然意识到, 其实我和他们一样, 都是热血澎湃的年轻人, 而不是刻板的老学究。

三、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只是继承大学时课本的死知识, 应在教学历炼中不断前进。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的储备, 更应虚心向同行前辈借鉴经验, 弥补自身的不足。只有不断进步, 才能成为合格的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时代历史教师。

总而言之, 在新课程倡导的的教学体制下, 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转变角色, 由过去发号施令的至高权威, 成功的过渡为平和的倾听者, 真正融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 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 教师也应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从而获得自身的提高, 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够使学生尊敬、信赖、喜爱老师, 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更加负责, 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交流和提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热爱、关心和尊重”的心理需要,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摘要:新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倡和实施的今天,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中心环节。作为学生学业和素质的促进者, 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 应放在首位, 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4篇

【关键词】促进 建设 研究 转变

笔者于2012年10月荣幸的参加广西中职学校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借鉴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施能力。启发我该如何基于项目、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去建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课堂。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职校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老师就从简单的知识“灌”,学生被动的接受,渐渐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让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旧的教学过程是教师首先明确“灌”入的内容,然后从少的“灌”,越“灌”越多,越“灌”深,布置作业,教师总结。最后整个课堂往往一大片的学生都昏昏欲睡。而行为引导型教学和我们原先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学习主体、学习中心是学生,教师要开动脑筋思考的是引起学生关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动手——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纠错——师生共同评价——师生共同总结。授课内容仅仅是引导学生完成以上内容的链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更新快。教师在中职3年期间就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内容全部教会学生是不可能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因此,教师应该懂得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笔者上《海报》这堂课时,先用一段视频引起学生关注,之后又列举出许多生活中的海报,有的规范,有的不规范,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自己对错误海报进行修改,最后,发挥团队精神及个人想象力即兴设计海报进行评比,师生共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记得牢,自己设计的海报的成就感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不要把教学中心放在如何“灌”,而是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教师应成为教学法的建设者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教师起到的作用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改变以往的消极观念,不能总是强调中职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低,总是不情愿的被动执行,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构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使国家教程、地方教程不断完善的紧密结合。教师要大胆整合本土化、校本化的教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利用手提电脑、网络、幻灯片、自制的手工道具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协助教学,建设属于适合本学科发展的教程。

三、教师在教学法中应是研究者

学习了德国先进的教学法后,我回到学校就着手在本班开展,但一开始效果却差强人意。教师不能被动地把别人研究出来的成果不假思索地利用到教学中。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教师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像一个看客一样看着闹哄哄的学生。其实不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当中。这实际上也是国外多年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尝试,我发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备课时要有周详的授课计划,自己本身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语言幽默,思维敏捷,很好地控制课堂能力等等。上课前,我会仔细设想课程的每一个步骤,人员的安排、细节上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或幽默或赞许或鼓励),在短时间内用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学生偏题跑题,遏制一些尴尬情况,保证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课后及时反馈和整理。同样以笔者教授的《海报》课程为例。在分组出现了问题,女同学扎堆一组,写得好、画得好,但创意不足。男生有好点子又不善用写和画表达;学习成绩较好的不愿与成绩稍差的一组,纪律稍差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课前就做好了考虑,在组长抽签的纸箱里做了准备。让每位组员心服口服,同心协力。可以说,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听课不违纪,教师“灌”内容的旧模式。教师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这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完全转变,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做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2003.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5篇

雅礼寄宿制中学初一英语组鲁桂芬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进入了中小学课堂。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多和效率高的优点,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它也对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涉及到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的问题。一些较为保守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在迎合了学生一时猎奇的口味的同时其实是降低了教学质量,而教师的水准也可能因为这种新兴方式的出现大受影响。另有一些较为理性的教学工作者也严肃地指出,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偷懒教学”,因为的确也有许多教师或迫于学校的号召,或急于追随大众潮流,在实施多媒体教学时,避其重、就其轻,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一节课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针对这几种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误解和误用,我认为很有必要给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做一个定位。首先,教师不再是传统理念中的“活词典”、知识的“储备箱”。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倒的过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 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论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地、正确地总结、归纳、评论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其次,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在一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英语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支持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或声音、或图像、或文字。教师在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要做大量的查找、编辑、整理的工作。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开动脑筋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取舍。决定哪些信息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是教师在课前要颇下功夫、颇费脑筋的准备工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赞同一些英语专家打的一个比喻,说现在的英语教师应该甘心担当一个“facilitator”(帮助者)的角色。其实,这种角色的转变的根本来自于心理上的转变,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勇于放弃做“master”(教书先生)的角色,而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因为学习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它不光是要 2 学习知识,而更多的是要学习技能。就像学习游泳一样,看教练游得再好也不如自己亲自操练学得快。多媒体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泳池,而真正给游泳池注水,鼓励学生下到水里去游,这些任务都是要靠英语教师来完成的。

现代师生关系引发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6篇

我国有“一生为师,三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把老师的地位看的高高在上,容不得学生任何的不尊和挑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念越来越受到挑战,面对当前形势,面对现代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更应该进入反思时期,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也已渐渐的深入人心,作为教师的我们,传统的观念是否落后了,是否有距离,是否还在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是否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有被学生“下课”的可能?“我变,故我在”,这是时代的要求。

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包容,媒体的引导,使他们成为一批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的群体,这与我们这一代人强调共性的东西较多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也不乏娇生惯养自私狭隘的一面。他们柔弱,敏感,易受伤害。迫切希望老师、家长能够理解、关爱他们。

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下列四种关系。

一、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是形成融洽师生情感的前提条件,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做容器、工具,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

都说尊重是相互的,今天你尊重他,明天他尊重你。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学生的理解、尊重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用魏书生的话说“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现代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是师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彼此都充满了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强了教师教好学的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自信。

三、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内涵。但现代教学中的“教”已不再单指“传道、授业与解惑”了,它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学高为师。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知识的源泉。第二,身正为范。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许多高尚的品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指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教师“教”的重要内容。第四,强化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促进人格结构不断完善。人格是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具体的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的世界观、理想、信念、性格、气质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的塑造与改造,使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心理活动和谐、均衡的心理系统,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几种关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现代师生基本关系。基于以上几种新型师生关系,现代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转变自身在知识传递方面的角色态度和行为方式,重新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

一、由知识的权威者成为知识的组织者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涉及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育史上,教师在知识问题上的权威是不断下降的。随着知识合理性的不断修正和扩展,知识大众化了,如果教师在一味的“维护”自己的权威,结果只能遭到学生的嘲笑,其威信下降更快。因此,教师不能在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现代教师威信已不在依靠对某类知识的占有,而应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中获得。

二、由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人类总体知识加速增长和快速更新使得学校中尽可能多的开设科学课程,并要求学生牢固的掌握。然而一定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学生从大量的知识内容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探究知识的兴趣和习惯,以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就不能在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该把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灵活知识迁移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现代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阐释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7篇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角色

论文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这其中首先要转变的是教师的角色,这是课程整合的关键所在。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8篇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师生双方通过交流、沟通、补充,在互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在课堂上提出了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诱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解决问题,过去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新师生关系既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是学生的管理者、领导者。因此,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流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

3.把握多元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给新课程改革更新了教育观念。其精髓之一是以人为本,尊重人,重视人,发展人。教师只有掌握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才能在教学中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转变新课堂教学方式。

4. 实现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要求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和方式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自己进行探究、总结、分析,形成自我的认识和观点。

二、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1. 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是我们教学行为必须遵守的原则。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需要。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更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享受老师的教学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欢乐。

2.关注学习中的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类型是多元的,每个人的智力类型是不一样的,由于智力类型相异,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会不一样。应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答问、练习和记录这样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谈现代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角色互动双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75-01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强调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突出交际性,并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也改变了原先包办一切的封建家长制角色,愈发注重开发学生个性特点。因此今天的英语教师角色更加复杂更加重要。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帮助者。

要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我认为必须首先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品格上的准备,二是专业知识上的准备。

1.品格上的准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一名普通教师应该具备的优秀品德。教师的诚实正直,勤奋进取,善良无私,大爱无痕等品质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人格魅力会深深吸引学生,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严父慈母般的教导与关爱会温暖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心智,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专业知识上的准备

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两种知识:一是所教英语学科的专业知识,一是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英语基本功必须扎实过硬,应具有相当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以便能够灵活自由的表达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随时体认英语语言的用法。

随着我国开放水平不断深入,许多国外先进的外语学习理论和成功教学法可以第一时间进入国内,这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外语学习理论的创新。因此,作为一名现代的英语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国外近年来的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学习策略理论等对英语教学有相当的启发,是外语教师必备的理论知识。

只有当英语教师具备了上述素质时才能自如地实现教学中各种角色的转换。

1.由单纯的“传道者”转变为集多重角色于一身

我国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教师只注重知识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属于“灌输式”和“复述式”教学。现代英语教学着力于学生主体语言能力的生成和拓展,英语教学应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教师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的欲望,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英语,主动学习英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克拉申的“情感过滤”说指出,语言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到大脑中的语言习得过程起着阻碍或促进作用。如果学习者动机明显,自信心强,即他们的情感过滤程度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就大,输出能力也强。

2.由唱“独角戏”角色转变为师生“互动双主”

英语教学具有“双边性”、“对话性”和“交际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只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过多注重“教”而忽视学生“学”的方法是远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要求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特别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内化”和“活化”他们所接受的语言信息,将外在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个体的内在的语言经验、语言体悟和语言智慧。英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是一种“对话”“交流”更是一种“理解”。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互动双主”。“互动双主”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主导,学生还兼有教学主体的角色,在课堂上保持一种互动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语言知识上和能力上都得到提高。教师同为教学主导,要制定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真正达到教育目标。彻底告别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角色。

3.由封建家长转变为平等的朋友

受传统文化和传统礼教的影响,中国教师的师道尊严思想严重。教师在学生面前多扮演着严肃的管理者和约束者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凭借职业优势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致使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

学生不是简单的“认知体”而是非智力因素丰富的“生命体”,因此要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改变那种封建家长制的说教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教学双方走向积极的对话沟通与合作。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对学生的失误与不足,不要随意指责,而应循循善诱。这不仅是种教学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教师只有放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良好关系才能在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前进。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教学改革 第10篇

摘 要: 教师应以自主探索为突破口,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培养创新能力着眼,树立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师角色 自主学习能力 团队精神 创新能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注入式”等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变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应以自主探索为突破口,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应以何种心态迎接这种挑战呢?这是不可回避的课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所闻所思,谈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从培养兴趣出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逐步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内趋力的环境和氛围。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产生求知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每一个目光,肯定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形成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另外,教师要学会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违纪等偶发事件,给学生留有余地,使他们有时间思考,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能力,并且能自觉地改正错误。

2.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好一堂课的基础。快乐是智慧的化身,在教学中我发现,师生心情是影响课堂气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正襟危坐,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哪里还有兴趣,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更是无从构建。《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实践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为立足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亲切感。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我通过下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从而引出定义:

(1)大家都听说过德国大数学家高斯10岁时聪明解答1+2+3+…+100的故事,说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分析和研究。请你观察其中1,2,3,4,…,100这列数有何特点?

(2)《幸运52》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列数71,51,31,11,…你能说出有何规律吗?

一个是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一个是电视中的数学问题。这种设计趣味性强,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自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能力发挥的保障。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与启发。教师要传播知识,更要育人。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包罗·朗之万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与他人交流合作是未来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益处,又能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英国的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例如为了解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需要开展调查。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按照所选择的方法进行调查,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有差异,因此得到的调查结果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合作,才能最终掌握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从培养创新能力着眼,树立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的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数学知识的代言人,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是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然而,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主动建构。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11篇

高职教师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实现角色转变

随着新一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教师如何转变角色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探讨在高职教学改革中转变教师角色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作 者:阚丽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辽宁大连,116029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角色  

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第12篇

郭秋会

邓州市罗庄镇中心小学

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影响和感染学生。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也自然而然地起着变化,而且这样的变化要求是全球性的。综合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新课程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应产生较大的转变。下面就谈谈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认识:

一、语言教师应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引导者

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这种角色本身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与以前不同的是,在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作为语文知识的引导者,就是让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达到获取语文知识的目的。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是不让学

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受不到发现不了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有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的伙伴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伤亡事故的信息网络时代。语文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与讲授者,而完全可以做到: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

与学生合作最生重要的是信任学生,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自主选择的机会,要依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主要的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

同时,语文教师特别是我们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促进学生自觉自动地学习。这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

三、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及课堂预习及课堂听讲中,大胆质疑。教师还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假如:备课时要深挖教材,调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博采众长,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适合学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主,灵活地选择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适时地把音乐、绘画、歌声等艺术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13篇

一、桥梁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 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 教师这座桥梁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 与教材交流, 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 教师要扮演好桥梁角色, 就是让其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 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 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 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 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 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作“条块”式的分析, 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 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 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 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 而是且艺术、思想的结晶, 从而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 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教师要发挥桥梁作用, 就要在新课程中提供机会,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二、钥匙角色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钥匙角色就是要求教师在阅读上应做到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新课程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 开拓阅读视野, 获取更多的知识。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 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 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 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相连。

要扮演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角色, 教师必须做到:

1. 培养阅读兴趣, 要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比如阅读内容, 除不健康内容外, 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内容都可以读。

2. 做好阅读指导

如怎样选书, 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

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 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 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 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同时,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天使角色

天使角色就是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 这样做会适得其反, 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 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 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 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 以使学生受到熏陶, 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 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 做学生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 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开拓先锋角色

开拓先锋角色就是要求教师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 教师处于学生之上, 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 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 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 一切都是正确的, 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 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 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其二,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说自己的想法, 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 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 并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 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 学生才敢想敢做。其三,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 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答案。课堂教学不追求最佳化, 不追求一步到位, 应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 而不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上。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成绩, 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教学中做好行为转变, 具体做到:

1. 改革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 (即以知识的单一传授为主线) , 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教案

教师要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作业设计要丰富多样, 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训练。

2.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 深入学生中间, 对学生施以个别辅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 尊重不同的意见, 不固执己见。

3. 注重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 发挥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行为规范进行严格训练, 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4. 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 不搞“填平补齐”, 不进行“分数排队”, 淡化学生人际间的比较

差异是一种财富, 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 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 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 我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师:别让高考统治我们的思想, 别让“八股”式课文分析束缚我们的教学, 在教改深入的今天, 让我们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起来吧, 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现代教师角色、教学行为转变 第1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34

1.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迅速兴起的一门教育学科,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以及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努力实现现代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主要目的和目标要求。采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程度,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和灵活的掌握。特别是对于诸多教师来说,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充分的灵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能够灵活的采取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教育的工作要求,不断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着力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它不仅改变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使得对教育的理念及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都开始重新审视。

2.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最早被称为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我国引入视听教育并将其译为“电化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将这一领域定义为“教育技术”。其后,AECT于1994年给出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即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何克抗等人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现代教育技术,则主要是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何克抗,2009)当前运用于教学中的现代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技术,它包含两层含义:现代教育媒体(如多媒体课件)和现代教育媒體的使用方法(如网络课件设计)(谢娟 2013)。

3.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3.1.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现在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 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其作为:(1) 教学演示工具:利用各种软件如Flash 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演示文稿,清楚明白地讲解所学内容,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提高课堂效率。(2) 实验模拟工具:利用语言实验室训练听讲能力,多读、多模仿,老师先将预备好的材料或课文反复播放,学生跟读,直到熟练,多听多开口,学生可以边听边模仿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在此训练过程中由慢到快,最后一气呵成,达到熟练程度。利用电脑成像模拟实物、实景进行教与学的实际操练。(3)提供资源环境共享的工具: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的知识量。

第二,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和逼真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就大大地提高起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电脑辅助教学可以进行多种基本功训练,包括拼写,标点,语法结构,句子成分。在屏幕上练习写作, 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利用电脑来练习书面表达既省力又简单,老师也可以随时在自己的屏幕上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复习指导课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不同,教师采用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完整系统的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所有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3.2.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

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管理进行转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管理系统,包括组织课堂内容、采集学生数据、监督学生学习进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教师可以利用辅助考试系统,辅助教务排课系统,学生学籍与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进行网络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

3.3.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3.3.1.信息化教育理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上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理念,应与多元网络文化相谐相融,并以此指导教学,利用丰富的网络文化这一环境,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或遇到某方面的问题时,能想到利用网络信息来寻找知识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信息化意识。endprint

3.3.2.教育对象更具体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难以突破班级授课的局限,一般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教育,一名教师带领多名学生,即使是小班教学,这样的教学显得较为笼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人要求难以考虑周全,教育对象是一个集体,而不易兼顾到个人。而教育技术推动了现今的教育,使之能够更好的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个体状况包括性格、兴趣、特长等实施教育,并及时获得更全面和具体的教学反馈。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操作系统或一系列的教学软件制作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幻灯、投影、录音、录像以辅助教学和练习;课堂外,利用计算机网络,个人学习更具针对性,教育对象更好的具体化了。

3.3.3.教师与学生地位已产生变化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中”教”与”学”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教师是教育信息的占有者,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取丰富的教育信息,这就决定了教师在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权威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条件下,知识的传递多元化,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如互联网、 校园网、教学软件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会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更多,信息得到的更快,教师知识占有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教师不以权威 自居,不把学生看成是等待装水的瓶子;学生不再笃信教师讲的即是真理,不可动摇,不必怀疑,而是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求解,求解的结果或是对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补充与完善,或是对教师讲授观点的再认识,从而具备一种批判思维的意识,克服被动的思维习惯。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为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条件。传统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由于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性,因而更重视教师“教”的水平对学生“学”的影响, 形成客观上的以“教”为中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特别是交互式教学、个别式教学的实现,教学双方可以实现即时交流,随时沟通,从而使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4.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3.4.1.终身教育的观念

教育观念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创新的。网络信息及网络社会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只是为青少年设置并且只是在学校里进行。而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观念认为,学习是每个人持续一生的活动,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快,就需要学会学习,不断学习,不断获取自己所需的新信、新知识和新技能,必须终身学习,把学习看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把学习作为贯穿一生的追求,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不被淘汰。而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就需要有适合的外部条件和支持服务体系,而现代教育技术正是以特有的功能为教育的终身化和学习的终身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给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 学习) 资源,提供多种不同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适合个人学习风格和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都能自由的学习。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使传统教育观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转变。一个处处有教育、学习随时随地可进行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3.4.2.重塑文化能力的观念

由网络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技能学习,创新意识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 让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重塑文化能力的必要。文化能力这一观念直接涉及文化水平,读写能力的界定。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包含信息技能的培养,体现在传播,接触, 使用网络电子信息能力上,也就是说读写能力概念已发生变化,它不再是简单从现有学校的年级水平的读写能力来界定,而是包括一系列与网络信息处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既要具备以印刷为基础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要具备在网络信息背景下的读书和写作能力,即同时具备适应两者的文化能力。教师在利用探索网络世界的同时,要有树立重塑这种文化能力的观念,建设和创造人类精神家园。

4.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4.1.新知汲取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借助网络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成为一种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和手段,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快速便捷,传递知识也呈现多元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有时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地接触一些社会信息和新知识。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库,同时,也需要对分散的信息和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努力挖掘更深层的背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2.强化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否最先获取相关的信息并正确的处理是未来社会获取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产出信息的人才,还需要懂得对信息加以处理运用的人才,只有这样信息社会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育。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强化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教学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

4.3.熟练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在教学领域的普遍应用, 现代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的纸质书籍,因此,广大的教师更应紧随时代步伐掌握相关的教育技术,并把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条件为教学服务。

5. 结语

为进一步推动新世纪教育改革,教育部提出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改革的”突破口”和”至高点”(荣曼生、杨建良、黄建标,2006)。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媒体,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的优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而走进课堂,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其佳效果,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进而推动社会的更大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教师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的态度,切实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政策、现代教育技术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模式等诸多关键环节,及时瞄准前瞻性的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探索和提高,较为圆满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James C. Changing role of teachers in education [M].India: Rajat Pub., 2007.

[2] 邓杰.教育技术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付丹丹.浅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 期.

[4]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齐群,殷曰海.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 年03期.

[6] 荣曼生,杨建良,黄建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经典三分钟演讲稿下一篇: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