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2024-05-21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精选18篇)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1篇

以落叶为话题的作文

落叶的舞蹈

江苏泗洪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钱品竹

已经是初冬了,路两旁高大的树木却刚开始落叶。香椿的黄叶、槐树的金衣,以及一排排笔挺的银杏的小扇子,都争先恐后地踏着舒缓的舞步,飞旋着飘下来了。每天清晨,我骑车上学的路上,都习惯对第一片落在我面前的树叶微微一笑,算是打个招呼。

一片一片的落叶,在我眼里,却是一个一个最美的小精灵。它们的生命在最后时刻——坠落的时候,却依然充满生机!随风飘扬的金秋精灵们让我想起了五月的舞蝶。哦,是的,它们都在怀念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

但是,蝶舞中有灿烂和缤纷,秋叶中为什么只有凄清的凉意呢?

望着一排银杏,突然记起一个童话。说冬天的王子,一定要走过铺上金毯的路。树没有金毯,只有金色的树叶,所以它们要用金色的树叶铺在地上,织成地毯来迎接冬天的王子吧?呵呵,大树们,需要我来帮忙吗?

今天,地上没有落叶,反倒是路旁的冬青顶着厚厚的一层落叶,好像戴了一顶金色的帽儿,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憨憨地站在一旁,真是讨人喜欢!冬青头顶那层落叶看上去轻轻软软的,让人想上去打几个滚儿,沾上一身秋天的气息。

看看那树叶下落的姿态吧!它们好似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抢着向地面降落,想认识一下这个树下的世界。可是又不肯好好地降落。大概是太激动了吧?(范文)它们全都快乐地跳起舞来了,它们是在乘着风的翅膀飞翔呢!瞧哦,这个在旋转着降落,那个忽而东忽而西,方向不定,不停地飘忽着,还有一个索性来个驾长风,远远地飞去了。

好好瞧瞧吧,它们最可爱了。伸手捉住一片,它就安安静静地躺在掌心了。仔细端详,它竟是如此美妙,静静悄悄的,似乎唇边还带着笑呢!连树下跟它们闹着的小猫,似乎都沉醉于这些落叶之中了。

留心那树叶的舞姿,有的翻筋斗,有的打飘儿,有的旋转着……全都不一样,它们好像在比赛自由舞蹈呢!当然了,每片树叶都会得冠军。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2篇

今天,我在小区里散步,一阵微风吹过,只听“沙沙、沙沙”的声音从远处飘来,我跑过去一看,是一棵银杏树的树叶发出的声音。它们先打着旋儿,然后像小降落伞一样飘落下来,我连忙拾起它。哇,好可爱,看它的样子,多像一把精巧的小蒲扇啊!那叶子的边缘黄得像涂了蜡、镀了金一般,而中心却仍是绿色的。

在银杏树的旁边,有一棵枫树,我从地上拾起一片枫叶,仔细地看了起来。又吹来了一阵风,叶子的/几个小尖角摇摆起来了,这时的枫叶多么像小娃娃的小手呀!叶片十分柔软,边缘还长着小刺,但不刺手。红彤彤的叶儿中间仍有一点绿色,是偏黄的绿色,像手指间挂着无数颗红宝石,而手指上戴了一枚亮丽迷人的绿翡翠戒指。看到这些枫叶,我不禁想起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在这时,我想起妈妈告诉我的一个小知识:别的叶子上有一种叫叶黄素的.物质,到了秋天,叶子就变成了黄色。而枫叶没有叶黄素,只有花青素,所以秋天,枫叶就变成红色的了。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3篇

仁爱英语以话题为主线进行编写。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都离不开单元话题的复习。在传统的单元话题复习过程中, 存在着满堂灌、快讲一遍课本等做法, 耗费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且事倍功半。《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英语课堂教学应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目标,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 单元话题复习过程中不能偏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一) 加强预习指导, 编制预习导纲。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 只有预习充分, 才能提高听课效率。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预习很难坚持, 原因是多样的, 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和内容上存在误区, 只是布置诸如“预习Topic 1 Section A“或者“预习Topic1的单词”的作业, 内容泛化, 没有具体的指标。如何更好地预习, 编制预习导纲是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预习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 安排在前一天或课前几分钟。

(二) 注重互动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面。在初中英语课堂上, 生生互动最常见的是操练对话、角色扮演。在理解语言点、语法等教学环节, 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实现兵教兵的结果。师生互动的环节通常是在生生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处教师进行精解、启发、点拨。交流是互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互动学习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 还要通过让学生复述、评价,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论是“互动”、“合作”、“交流”, 都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以独立思考为基础。

(三) 重视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矫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争取堂堂清。通过精选、编制检测题, 进行当堂限时检测, 并及时反馈矫正。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话题复习环节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我们探索出单元话题的复习步骤, 即课前预习→激情导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展示提升→教师精讲→当堂检测→反馈矫正→布置作业九个步骤。下面以复习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1 Topic 1“I am going to playbasketball”为例, 说明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过程。

四、结语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4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秋天的落叶为话题作文 第5篇

秋天,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里萧瑟凄凉,总是和愁字连在一起。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都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哀愁的季节。是啊,秋天有它的萧瑟凄凉,但也有它的秋实风韵,我们寄托哀愁,我们赞美秋实,这才是豪迈洒脱的人生观。

从红叶谷最高处远眺山下,透过飘零的红叶,清晰的看到不远处有一枣园,人们正在收获红枣。在竹竿的敲击下,红的、红黄相间的、圆圆饱满的大枣天女散花般,蹦蹦跳跳地,布满整个枣园,收获的喜悦、欢快的歌声和着秋天的韵律形成优美动人的交响曲。

在红叶飘零的山路上,我们还看到一对耄耋老人,相互搀扶着,迎着瑟瑟秋风霍然前行,远出夕阳正红满了半个天,夕阳的余辉洒在耄耋老人的身上,反射出金红色的光环,望着耄耋老人的背影,我们心中充满敬意。人生几度夕阳红,最美不过夕阳红。

一个小姑娘,在落满红叶的山麓上,精心地挑选着红叶,她说:“我要收藏最红的叶子。”她何尝不是收藏一个季节,寄托一份思绪呢?

以落叶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第6篇

一天下午,偶然经过我家隔壁的小公园,看到一位清洁工正在清扫落叶。那落叶一堆又一堆,就像一座又一座小山似的。

忽然,眼前一亮,一片红艳的叶子自动脱离,从树枝上飘了下来。它是那么缓慢,那么轻盈,就像是在尽情地跳舞。当然是仅有的生命之舞,也是最后的诀别之舞!一阵微风吹来,红叶便接连做了几个旋舞的动作,最后终于躺在了我的手心。它是那么红艳,那么美丽。

在人们看来,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兴者必有衰之时,胜者必有败之刻。落叶就是树木衰落的象征,就是树木残败的标志。虽说树木衰落残败,但却显得真实与自然,我更喜欢落叶树。喜欢它枝繁叶茂的时候,也喜欢它落叶飘飞的时候,更喜欢它披着皑皑白雪的`时候。因为我从它身上看到的不是苍凉,而是希望。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7篇

荷塘五级作文班 王程槿

落叶之美在于奉献,在于牺牲,在于飘落。

落叶的姿态之美在于春季在枝头上萌发,让大自然显得充满了生机,到了深秋,落叶变得枯黄,在枝头上瑟瑟发抖。秋风卷席大地,树叶飘落下来,它们即将没入土地成为肥料,可它们并不后悔,因为它们将为新一批树叶的萌发做出了奉献。

落叶的残缺之美在于身上的坑坑洼洼,见证了它们从风风雨雨中所挺了下来,陪伴着树木度过得日日夜夜。

落叶奉献之美在于它们落于大地上时将自己的身躯腐烂成肥料。它们生前把阳光转化成养分给了大树,死后还不忘尽自己的最后一丝努力将肥料奉献给土地。

落叶的群舞之美,在于狂风大作时,它们结伴着一同飞向大地,它们会伴着大风舞蹈,它们会成为小路上“铺路石”,为小路涂上一层新的颜色。

落叶的精神有千种万种,它们都是值得人们毕生所学,它们勇气可嘉,无私奉献,是人类的榜样。

落叶,它永远是人们无声的老师。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8篇

毋庸置疑, 《归来》绝对是2014上半年受关注度最高的影片, 它所引发的“井喷”式的社会话题形成了热点文化事件。近几年的国内电影界, 有一批中小成本电影登上大银幕, 创造了始料不及的高票房, 并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如《失恋33天》《泰囧》《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等“现象电影”。作为一个新生概念, “现象电影”的内涵和外延相对混沌, 缺乏清晰的界定。广义来说, “现象电影”就是指“影片上映以后, 因各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电影现象”。这种解释意味着, 凡是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并引发争议的影片, 都可以纳入“现象电影”范畴。但与此同时, 也有评论者对其进行了狭义界定, 认为其“特指那些引起的轰动效应与资本投入、艺术品质、制作方原先设想、以及业界专家的评价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 而且常常是无法预测、始料不及、几乎令人‘大跌眼镜’的那些电影”。

一、话题的选择:轻松与深刻并存

影迷选择影片自然受观影舆论的效应, 而扫描近几年的几部现象电影的主题及风格, 发现它们具有普遍的特质, 即时尚感、都市性、轻松表达、团圆结局。这些主题的选择和风格的体现源于一批年轻导演的上位。现象电影的导演群体年龄在30—45岁之间, 与第六代导演崇尚小众品位的“作者电影”不同, 他们回归了电影的大众文化本性, 摒弃了上一代导演都市作品中常见的沉重和灰暗, 代之以蓬勃和欣欣向荣的青春气息;他们不再涉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 避免直面惨淡的人生, 而是更倾向于以一种“轻构述”的话语表达演绎身边生活;他们力求拍摄更时尚的电影, 以适应新型的电影市场, 更善于与投资方积极配合, 做好营销策略, 精准瞄向目标观众群, 正视新青年一代的亚文化价值观。

比如《泰囧》, 以搞笑不断的手法表现社会底层青年梦想的达成, 为荧屏前的“屌丝”们注入了强心剂;《失恋33天》中黄小仙与男闺蜜的唇枪舌剑, 引爆了异性闺蜜这一时尚热点等等;现象电影仿佛一个造梦机器, 让观众暂时脱离开日常生活的烦忧, 进入一种被“催眠”的状态, 在电影里获得梦想的实现, 得到成功的快感。虽然片尾字幕升起时, 一切假想都化为泡影, 但观影的几百分钟里, 是身心愉悦的, 是不需要多做思考的。

而张艺谋, 毕竟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他身上有挥之不去的“黄土地”和“红高粱”精神, 再怎么去和时代接轨, 也逃不掉血脉中宏大叙事的基础因子。与近年现象电影的主题不同, 《归来》的时间语境距离当今社会较远, 选题本身也过于沉重, 即便是张艺谋已经在努力摆脱故事中的时代枷锁, 将主要脉络凝聚在亲情的融合上。可历史的荒谬、人性的扭曲、病痛的无奈让观众不得不时时游离电影之外, 频做思考。因此, 看《归来》的过程并不轻松, 费心也费脑。

二、话题的展现形式:文化引发的持续发酵

一部影片的舆论效果如果, 不仅仅从账目上得以反应, 还能从诸如文化、社会等领域得以反应。如果按照对现象电影的广义解释, 《归来》引发的热点文化“现象”, 让它成为绝对的“话题电影”“现象电影”。这部作品可以说像一把“铲子”, 深掘出埋在故纸堆和记忆中的“文革”遗存。虽然影片中, 时代只是背景, 缺乏时代深度, 但它出乎意料地调动起了人们的批判意识和反省精神。民众纷纷拿它与原著相比, 指认不足和缺憾, 并摆出各种历史事件, 拓宽认知和思辨的广度。

现象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并不完全在影院里进行。在电影上映前、观影中、观影后, 全媒介的舆论空间包围了受众的日常生活。新媒体的快速便捷和自媒体的日渐成熟, 公共话语空间被不断拓展, 知识分子无法再掌控独门话语权, 电影本身的“多重性”迎来了更多元的解读。“话题”依赖于“发酵”, 需要在对抗中激发, 它产生在充满矛盾的、真假难分的语境。《归来》用影像重现了一个历史切片, 有着“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的意味。它让观众无法再回避那段集体往事, 并由此拷问内心的良知, 询问大环境中个体的尊严与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归来》已经超越了一个电影所应承载的娱乐功用, 是一次人文精神的回归。它不仅突破了“影院观赏行为”, 更将诸多话题抛给了社会。这种传播是呈波浪式的, 是非封闭的, 具有延续性和碎片化特征。

有的业界人士认为, “现象电影”称得上是一个贬义词, 因为其艺术品质与其票房、话题性似乎缺乏直接关系, 甚至是相悖的, 因为一些根本谈不上有艺术水准的小成本影片也能获得超高的票房和轰动效应。比如影片《泰囧》, 在叙事结构和美学呈现上几乎乏善可陈, 仅凭着“傻乐”般的搞笑就获得了惊人的高票房、高回报;《小时代》更是如此, 一方面是苍白的故事和物欲的价值观引人诟病, 一方面是不断飙高的票房神话;《天机富春山居图》更是奇迹般地利用“负口碑”将票房拉到3亿元, 因为观众很好奇这部影片究竟有多“烂”……似乎现象电影的出现在预示着:国产电影的艺术、语言、形式等电影本体在消散。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归来》打破了这种贬性说法。虽然影片只截取了原著《陆犯焉识》的最后30页改编而成, 故事格局和人物关系存在根性问题, 导致叙事张力不足, 逻辑频现漏洞。但从整体制作上来讲, 4k高清影像的使用让画面更具质感, 观众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特写, 每一个层次, 将场景、道具、氛围这些属于画面质感的东西将观众带入到时代情境中去;巩俐、陈道明入木三分的表演堪称是戏剧学院的表演课讲义, 更细腻地传递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女儿丹丹的“文革表情”有如鲜明的符号, 刻画出时代塑人的可怖与可悲。通过《归来》, 张艺谋也在回归, 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消费化美学和炫耀性美学, 力求返真归朴, 回归“良心主义”。

三、话题的类型片破局:文艺片的新境界

从电影观众的视角, 商业片相较于文艺片更受欢迎, 而相应的在舆论效应中, 观众对商业片的兴趣更甚于文艺片。但是从影片《归来》分析, 可以发现其他几部现象电影是典型的“爆米花电影”, 而《归来》虽秉承着商业电影的制作流程, 但与前者相比, 其商业味道少了一些, 代之以“文艺片”的身份。出品方乐视影业也强调, 《归来》票房已突破国产文艺片新纪录。而这恰恰在观众的舆论场形成了一个感兴趣值得探讨的领域, 并且直接了影响观众现实观影行为。

和“现象电影”类似, “文艺片”这个概念也具有多义性和多解性。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对“文艺片”曾有一番阐释:“文艺片在题材上缺乏明显的视听奇观性, 元素上缺乏明显的市场号召力, 制作上缺乏明显的工艺感, 风格上缺乏类型模式性, 而更主要侧重的是传达创作者对人性、社会、历史的关怀、呈现和阐释。文艺片并非没有商业性, 只是通常不以商业性最高、最终创作目标, 其商业性更多地体现为小众性或者体现为对观众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满足。”无论采用何种表现手法, 文艺片最终是要表达作者的批判意识, 对人性的拷问和对历史的反思。

很多评论者认为《归来》规避了历史流变给人带来的命运无力感, 轻慢了畸形社会对人的改造异化, 弱解了原著丰满的精神指向, 但不可否认的是, 影片超乎影片之外的价值就在于, 很多被规避、被轻慢、被弱解的部分在公共话语空间被还原, 影片中“轻表述”的批判、反思和拷问也被逐渐放大。片中的笔墨更多着力于伦理亲情, 夫妻情、子女情是贯穿影片的轴线, 这也正是以儒家血脉滋养的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体现。以美辅德的美学追求让这部电影回归到艺术本身, 回归到艺术的“净化”本质。

参考文献

[1]周斌.《从“现象”电影看当下国产影片的创作发展和市场建构》.上海戏剧学院“新世纪中国‘现象’电影大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打印版) , 引自2013.12.12—13.

[2]陈旭光.《“现象电影”启示录》.上海戏剧学院“新世纪中国‘现象’电影大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引自2013.12.12—13.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9篇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落叶为话题的开学作文600字 第10篇

窗外的叶子还在一片片的落去,一片片的随风飘出尘世。教室虽然灯火通明,但是始终覆盖不了那冷酷无情的月光。晚自习的寂静超越了世间万物的宁静,为了自己的成绩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一脸茫然的自己湮了人类的灵性。渐渐地,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片叶子从出生的第一声嚎啕大哭开始,就注定了随波逐流的命运,命运就像一阵阵风,随时可以把叶子吹散,至于吹向哪里,还是有那阵风决定。

我的人生将近飘了二十年,小时候,那阵风无情的把我从母亲怀抱中吹开,渐渐长大,那阵风开始将我吹出家门,如今,中考成绩拉下帷幕的那一刻起,那阵风注定将我从我的家乡驱逐,赶到这个陌生而又充满矛盾的小世界,缺少的仅仅是童心。

每一次的成绩都是极速下降,并且产生火花燃尽我的希望。在这种别无选择的路上,即使有选择,那也是如果坚持,那么有一线生机。如果放弃那么就是化作尘泥。两种选择的结局相同,只是存在时间差。

以落叶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 第11篇

我就是一片在森林枯黄的落叶,当我准备走向泥土的时候。忽然,眼前一片漆黑。

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条小河边,旁边有许许多多的小花正在你争我艳。我自言自语的说:“则、这是哪呢?我怎么在这里?”我的话把身边的一朵盛传紫色衣服的小花听见。她热切的跟我说:“刚才风哥哥把你吹到怎里来了。”“哦,原来是这样。”“你好!落叶我是花子高兴认识你。”“你好我是落叶,很高认识你。”“请问我怎么回到森林呢?”“你只要度过这条河,就可以回到森林了。”“谢谢你花子!我走了,再见!”“再见!”

我有开始了一段路程。我在回家时,遇见了一只娇小玲珑的蚂蚁。他温柔地对落叶说:“落叶你能带我回家吗?我的家就在河对岸的森林。你能带我去吗?”我笑了笑说:好呀!如果有了你我就又多了一个朋友了。上来吧!”“好啊!”我和蚂蚁一直在河水旁边,怎么都上不去。于是我们请来了乌龟老伯伯帮忙。乌龟老伯伯用头把我们一顶就到了森林。我可高兴了我和蚂蚁一起欢呼。大树哥哥们打招呼。和深林的朋友们打招呼呢!回家的感觉真好。我又回到了大树妈妈身边。渐渐地,我化成了泥土。在地下和小草嘻戏、玩耍。一片叶子又落下了!新的故事又开始了。

以落叶为话题的作文700字高一 第12篇

李密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嗟叹,不禁让人为之动容,同时我们也被其所折服,历史长河中有太多闪烁着流光的画卷,漫步于长和,带给我的是感动。

因为懂得感恩,小黄香九岁温席:。因为懂得感恩,军师诸葛亮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毕生辅佐刘备,为兴复汉室而呕心沥血:因为懂得感恩,义士关云长报曹操赏识之恩,不惜舍命放曹操于华容道:因为懂得感恩,白芳礼愿意倾尽一生回报社会,为贫困孩子捐款:这是感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感恩,于无言中氤氲一段感恩,世界会因此不同。

有些人懂得感恩,有些人则不懂感恩。老太太摔倒在地无人敢扶,最终酿成冷漠惨案,小悦悦事件拷问着人们的感恩之心该何去何从?感恩只是一件小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告诉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感恩他人,感恩内化成自己的一种品质,感恩之花盛开一定会指日可待。

裴多菲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而我说:”拿走爱世界将变得一片冰冷。“因为感恩所以感动,社会上让我们感恩的是有太多,社会上感恩颂扬的人更多,但社会上阻碍前进步伐的的人也不少如果每一个人都用一颗冷漠之心给予社会,我们的社会将不再拥有春日的温暖与和煦。感恩之心常驻,让每个人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即使暗无天日,最终也不将迎来一片曙光。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13篇

有幸作为重庆晨报“君从何处来”报道组的一员, 我参加了这次长途拉练式的大型实地采访活动。其间艰辛已不容赘述, 但成功让一个三四百年前的古老历史话题变成当下市民生活的一个热门谈资, 我认为这与我们坚持全媒体时代下的立体新闻传播功不可没。

总结过去, 才能让未来更好。现就此次采访过程中重庆晨报前方记者如何与后方实时联动, 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立体传播的实践和效果作浅要分析, 以期抛砖引玉。

一、采访前的周密筹划与准备

去年5月下旬, 我和《重庆晨报》的另外4名同事就接到了单位通知, 准备参加这个跨地域的大型实地连续采访行动, 中间预留了一周多时间进行资料搜集和知识准备。为此, 我们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相关著作进行研读, 并走访市内的移民专家恶补相关移民知识, 提前做好知识储备。

“湖广填四川”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祖辈们口口相传, 但年岁久远, 许多已经无从考证。如何让一个古老的历史传说变成一个生动鲜活的时代新闻, 并受人关注, 我们开始普遍有着担忧。为此, 在采访组出发前, 重庆晨报编委会多次召开多部门参加的选题策划会, 集思广益, 最后确定报道思路为, 报道必须有大量来自现场的走访调查, 内容必须要走向大众, 必须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全媒体平台, 实现前方报道和后方联动的立体式传播, 因为追问“我从哪里来”是一个根本的哲学追问, 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 都会关注自己永恒的出生地。

此时, 重庆晨报已经拥有全媒体平台的巨大优势, 拥有百万粉丝的官方微博、日均浏览量超过50万人次的官方网站, 以及订阅数超过数十万人的微信公众号。但作为一次大型的跨地域连续实地采访活动, 采访时空跨度大, 不但每天要满足一个整版报纸版面的正常出版, 还要保证每天全媒体的微博、视频内容, 工作量巨大, 在此之前报社还从来没有尝试过。

重庆晨报编委会经过研究后慎重决定, 特别给前方报道组配备了2名从事深度报道的资深文字记者和由摄影部主任带队的3名摄影记者团队, 并带着2架高空无人航拍机和两部工作用的苹果手机随行, 装备精良。在后方, 报社特意安排了专人与前方采访组每天对接采访内容, 组织了强大的新媒体编辑阵容, 迅速将及时传回后方的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全媒体处理, 然后在各个平台迅速推送, 形成话题, 与读者互动。

二、航拍麻城在网络上引发轰动

去年6月初, 当普通市民还沉浸在端午节假期的喜庆中时, 重庆晨报和重庆日报两个采访组已经告别家人, 奔赴1500公里外的湖北麻城市, 提前介入采访, 准备发稿。

虽然时值假期, 采访难度很大, 但有了前期精心的准备, 6月4日, 《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的第一篇稿子《现代重庆人, 乡关何处》以近两个整版的量在重庆晨报刊发, 并在头版设置了主图和导读, 详细报道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由来, 同时报道了采访组的采访线路, 计划沿着长江而上, 沿途踏访当年祖先移民的踪迹走进重庆。随后, 报道组一鼓作气, 连续推出15期报道, 先后解密“麻城孝感乡到底在哪里”,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证孝感乡的过去与现在, 围绕学术界的争议和最新研究成果, 解开了围绕世人多年的谜团。还通过实地察看当地知名的祠堂建筑、了解建筑风格和当地的人文风俗习惯、找寻麻城这个移民之都与重庆人的相近话语和习俗。采访报道组同时通过走访当年移民码头、水路途经地点以及陆路起点和经过的著名地点, 进一步追寻移民祖先的寻根之路。

报道同时在晨报各大新媒体平台刊发, 而摄影记者们携带的高空无人航拍机首次在麻城市上空完成了高空拍摄, 回传给后方的大量图片和视频, 终于让数百年来祖辈相传皆来自麻城孝感乡的重庆人第一次真切地看清了现代麻城的模样。也让平面媒体成功借助高科技装备占领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

这一创举顿时在网络上掀起轰动, 因为麻城此前从未有过高空航拍。视频放上网络后, 腾讯网、优酷等视频点播平台更是达到上万次的点播率, 让《君从何处来》的采访话题骤热, 传播更广。

麻城市电视台更是将本报的航拍视频作为重要资料保存, 列入麻城市城市形象宣传片主要内容之一。

从此之后, 本报前方报道组也将拍摄高空视频作为日常采访活动的重要内容来进行, 不但航拍了鄂东第一祠吴氏祠堂, 展现了鄂东民居的风情, 还航拍了五脑山帝主宫, 讲述了麻城地方神帝主的由来, 更是来到湖北团风的长江口, 航拍了当年四川移民从高岸河码头出发的古码头现状, 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古时代先辈们出发和路经之处的现状, 对历史和现实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立体传播展现宏大的影响力

联合采访报道组历时近20天, 辗转近4000公里, 先从重庆直奔湖北麻城, 而后沿着先辈的足迹逆江而上, 途经湖北团风县、孝感市、安陆市, 然后进入重庆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涪陵区、巴南区、綦江区、荣昌县等。

联合报道小组以大量的现场走访和调查研究, 横跨300多年的时空距离, 真实可信地为3000万重庆人探寻了祖先们的移民历史, 为重庆人寻了一次文化的根。

特别报道从6月4日开篇, 两家媒体以每天一个整版的图文, 连续刊登了半个月。尤其在6月18日重庆直辖十七周年当天, 将系列报道推向了巅峰。其中, 日报推出了4个版《留住乡愁》特刊, 晨报推出了8个版的《君从何处来》特刊。

据统计, 两报以不同定位进行报道, 日报连续推出了14组27篇报道, 晨报推出了26组63篇报道, 刊发文字近10万字, 拍摄图片上万张, 视频20多条。同时, 系列报道还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设专题进行滚动报道, 成了互联网的热点新闻。

立体式, 接地气, 有深度, 唤起了读者的认同感, 日报和晨报的系列报道, 阅读总人次超过2000万人次。这组系列报道不仅在研究移民史的学界引起高度关注, 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 更是引发大量普通市民的追捧, 引发全城轰动, 成为普通市民茶余饭后的一个时髦谈资, 不少市民更是多次致电报道组, 希望帮自己的家族寻根。影响所及, 这组报道更是扩大到四川、贵州、湖北等西南地区, 引发海内外游子的关注。据统计, 在新浪微博上, 关于“君从何处来”的话题浏览量超过百万人次, 而重庆晨报持续报道的阅读总量超过千万人次。

四、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点评肯定

对两家媒体的联手报道, 重庆记协主席周勇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以来, 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组织了“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大型采访活动”, 在重庆和湖北屡掀热潮, 影响全国。这是今年以来, 两报最接地气、最受平民百姓认可的新闻策划和采访报道之一, 是重庆新闻工作者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新作, 是献给3200万父老乡亲和重庆直辖17周年的大礼。

“每家报社的主报和子报基本都是独立运作。前不久, 重庆日报和所属重庆晨报推出‘君从何处来——湖广填四川迁徙路’大型寻根特别报道, 为主报带子报、整合内部资源进行重点报道作了新的尝试”。2014年7月10日, 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门对《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做法和内容予以了肯定。

此期新闻阅评, 除了报送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宣部领导外, 还加送给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宣传部部长燕平。在这期标题为《重庆日报与所属子报开展联合报道一举多得》的新闻阅评中特别指出, 在7月7日召开的“君从何处来”报道总结会上, 提到一个重要观点, 即共同的政治标准, 共同的价值观念, 共同的文化理念, 应成为链接一份主报与一份子报的魂。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14篇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以落叶为话题的开学作文600字 第15篇

叶子,不会飞翔。只会在树上慢慢的成长,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也是它离开的时候。是它真的不

爱树了,还是树真的放弃它了?

风在此时的出现,让人不免联想到是因为它,叶子才会离开树。也许树真的不太会言辞,如果它真的在叶子要离开的那一刻作以挽留,也许叶子就真的会为它留下。可是树也知道,它是在乎叶子的,如果叶子真的在乎它,它是不会离开的。

树的羞涩,让叶子的心动摇。它是否在乎我?叶子低声问自己。可直到发黄要离开的那一刻。树也依旧没对叶子说一句挽留的话语。风也是爱叶子的,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心力交瘁的时候,它只能放手一搏。大胆的告诉叶子它的爱。

叶子,没有翅膀,最后却依旧飞舞空中。只因为有爱它的风一直相伴。而树却依旧一言不发。只是看着叶子离开。心很痛,却始终没让它留下。一路,叶子依旧会回望曾经与它相伴了三个季节的树,可它等的那句话,终究,没有听到……

落叶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第16篇

秋天,总是一片片枯叶的飘落,总是一个个生命的轮回。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当中,虽然只是那毫不起眼的枯叶,却饱含着母亲那深深的母爱。

史铁生的母亲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完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会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关注儿子的动静。但是,母亲为了让儿子好好活下去,白天不但要忍受儿子的暴怒无常,晚上还要忍受肝痛的折磨。

“好好活。”这是母亲留给史铁生的遗言。不错,母亲生前为让史铁生好好活下去,不让儿子知道自己的病,有三番两次带着儿子去看菊花。希望史铁生能像这秋天里顽强的菊花,好好的生存下去,活下去。而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对于“跑”“踩”这类词语比史铁生还敏感。

母亲为了儿子辛苦了一生,操劳了一生,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却仍旧惦记着儿女们。

飞叶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你不必知道叶子的归属———它们,就是生命的归属。叶影必定是永远不会少的。因为枝的一端连接着肉体的死亡,而另一头却连接着精神的新生。它们的生命,总是会受到生命的永恒祈福······

就像,母亲和儿女们。

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哲人壮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涛声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

因为,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对着我们的,也是母亲。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落叶

当萧瑟的西风将天空洗涤得愈加渺远,当青丝般的草儿被摇曳得株株枯黄,当田塍畦间的孩子望着一群南飞的大雁,我才惊叹于秋的到来!人啊,总在不经意间错过这黄叶如花,繁星熠熠。

琥珀色黄昏像一块糖在很美的远方,点点阳光在明净的窗上跳跃!窗外,一棵不知名的老树摇曳着满树的葱茏。一片树叶飘落,那飘荡的曲线,蓦然划亮了暗淡的目光。按捺不住悸动的心,踩着细碎的落叶,我步入幽深的小径。

仰头,唯有浩渺常在,洁白浮云,却不见昔日那流淌的绿的瀑布。一片飘忽的树叶怀着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在长空中划出完美的曲线。飘忽,摇摆,徘徊。阵阵轻风,让它缥缈如平静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它在我眼前飘逝,我抓不住它,就像抓不住流逝的一江春水。它终究着了地,填补了另一个间隙。

或许因为有些许怜悯,我蹲下来,拾起它放在了手心里。枯黄叶背上的了了脉络,再也无法洋溢绿的喜悦与生机。真不明白,既然赠予它鲜活的生命,为什么还充当刽子手的角色,一点点褪了它的颜色,散了它的芬芳。想想昔日的它们,全然隐士,不食人间烟火,俯仰之间,却是……悲秋之意涌上心头。

但,我彻底错了。当我的手触及那刻满沧桑的嶙峋树干时,生命的质感沿着指尖传递,令我汗颜。微风过处,无数精灵的翩翩起舞,使我的伤感不合时宜。落叶在脚下飘滚,涌动,我相信那是无言的壮美。辉煌过后便是静默,它们在完成最后一次飞翔后,无悔地投入大地的怀抱,安睡在舒适的温床,只盼少许甘露,它们便会在这沉默中获得新生。终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渐渐覆盖了小径,我清楚地知道,那也是播撒下的希望。

沐浴着脉脉斜晖,望着被拉长的身影,向着许愿星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如果有来世,我能作为树的形象,屹立于渺远的天地间……或者只是一片在尽享恩泽后飘飞的落叶,找到生命的永恒国度……

落叶

乌鸦反哺,那是氤氲在无言中的一种情愫:落红归地,同样昭示了它并非无情之物:落叶翩跹,最终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是落叶对根的情意,它叫感恩。

李密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嗟叹,不禁让人为之动容,同时我们也被其所折服,历史长河中有太多闪烁着流光的画卷,漫步于长和,带给我的是感动。

因为懂得感恩,小黄香九岁温席:。因为懂得感恩,军师诸葛亮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毕生辅佐刘备,为兴复汉室而呕心沥血:因为懂得感恩,义士关云长报曹操赏识之恩,不惜舍命放曹操于华容道:因为懂得感恩,白芳礼愿意倾尽一生回报社会,为贫困孩子捐款:这是感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感恩,于无言中氤氲一段感恩,世界会因此不同。

有些人懂得感恩,有些人则不懂感恩。老太太摔倒在地无人敢扶,最终酿成冷漠惨案,小悦悦事件拷问着人们的感恩之心该何去何从?感恩只是一件小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告诉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感恩他人,感恩内化成自己的一种品质,感恩之花盛开一定会指日可待。

裴多菲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而我说:”拿走爱世界将变得一片冰冷。“因为感恩所以感动,社会上让我们感恩的是有太多,社会上感恩颂扬的人更多,但社会上阻碍前进步伐的的人也不少如果每一个人都用一颗冷漠之心给予社会,我们的社会将不再拥有春日的温暖与和煦。感恩之心常驻,让每个人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即使暗无天日,最终也不将迎来一片曙光。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那是落叶积蓄在心中对根的情意,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伸出双手,拥抱感恩,感受另一番别样的世界。成就感恩,从生活入手,从身边做起,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从现在开始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落叶

我爱百花盛开的春天,我爱绿树成荫的夏天,我爱白雪茫茫的冬天,我爱果实累累的秋天,更爱秋天的落叶。

我来到公园里寻找喜爱的落叶。那旁的树被刮的东摇西摆,树上的叶子也被风刮下来。秋天的树叶千姿百态,走在树叶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有的像羽毛,有的像扇子,有的像手掌,还有的像桃子……真是形态各异。

我来到银杏树旁,凝望这树上的树叶,啊!大自然中的树叶比我想象的还美。银杏叶整个被阳光照射,发着金光,像是金扇子挂在树上。风一刮银杏叶飘落下来,像跳扇子舞一样,满满的落下来。我上前拣了几片银杏叶,仔细一瞧,银杏叶有些黄里透绿,认真看叶脉,像数学里的线段。叶柄有些弯曲,是绿色的。叶边有点像波浪形,和叶脉,叶柄成一个完美地天然组合。

秋天,万物凋谢,树叶也飘落下来,但我并不难过,二位它们高兴。因为落叶总要归根,待来年从新长出。我爱秋叶。

落叶

沙沙沙……沙沙沙……风姗姗走来,叶子在风的催促下纷纷和树妈妈告别,扑入大地的怀抱。

这火红的枫叶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她款款走来,在空中跳起婀娜的舞蹈,那舞姿美丽极了。

金色的梧桐叶像个顽皮的孩子。他蹦着跳着和伙伴们一起追逐、嬉戏。快要落地时它们更加顽皮,像滑翔机一样离地及近的地方又腾空而起,好像与捡叶子孩子开玩笑,等他们走后扑入大地。

柳叶像一位矜持的少女。柳树在小河边听秋之歌,微风一吹,柳树的小辫子 飞了起来一不小心把一个叶子发卡甩丢了。

香樟树叶像一位迟暮的老人。佝偻的身躯上全是黑斑。它步履蹒跚的飞了下来,一不小心,被一个孩子踩成粉末。

关于落叶为话题的初中作文素材 第17篇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太阳东升西落;如歌,如画,如梦……若我们细细观察,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奥妙。

——题记

我欣赏紫藤萝,它伴有细细一缕芳香。这芳香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我欣赏梅花,她是女中豪杰,不畏严寒,它的花仿佛是专门为严冬而盛开的!

我亦欣赏白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它正直,朴质,坚强不屈,不禁让我联想到守卫着我们家乡的哨兵。

弱水三千,只取着一瓢饮——我偏爱叶。纵然它没有紫藤萝的梦幻,没有梅的一身傲骨,亦没有白杨那挺拔的身躯,但它犹如那姹紫嫣红中的一抹清丽,让人情至深处,不能自已。

冬日里,当你走在径直的小路上,望着挺立在寒冬中的树木。你不会瞧到它的身影。或许那时它正在土中被一个个微小的细菌所逐渐分解成营养物质,供给正在抵抗严寒的大树。

当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之际。地中的嫩芽全都萌发探出头来,露出一抹绿。这时你若再次踏上那条小路,或许你便能看到曾经一颗颗光秃秃的树干上已然有了他们的身影。

炎炎的夏日里,它们再也不躲躲藏藏,我们亦无需再寻寻觅觅。他们随着暖风而摇摆着自己的身躯,为大树抵挡酷热的折磨,同样也为我们创造了天然的纳凉之地。

春华秋实在秋。它们在这个特别的季节尽情展现着他们身上朴质,不凡的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是丰收之际,同样也是一个容易让人忆起往昔的季节。在这时候,满树的金黄秋叶尽显灿烂。大雁则在这美丽的背景下排成“人”字队伍,一同飞往南方。而我在这细数不尽的日子里,踩在铺满秋叶的路上蹦蹦跳跳,走走停停,听落叶发出干脆的响声,便也不再觉得孤单了。

或许,平日里。我们并不会留意到这大千世界中细微而又平凡的它们,它是默默无闻的,是舍己为人的,是朴质又平凡的,是不计付出,不言回报的……

平凡与伟大是相辅相成的,而却并非相对。正是那无数的平凡造就了伟大。若无平凡的经历,怎会有伟大的身影呢?

春风秋雨,朝阳晚霞,雪山飞泉不及你,全都不及你。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时时感动着我们,给我们以心灵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

一叶之秋,叶落知否?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全然不及你的朴质与淡然。

落叶

我,手捧一本书,坐在窗前悠闲地品读着,不经意间一句古诗映入眼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抬头一看,枯黄的落叶从枫树上悠悠落下,宛如纷飞的蝴蝶……关于落叶,我还有一段往事呢。

秋,悄然来临。

秋天到了,寒风萧瑟,让人冻得直哆嗦,一切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都在凋零。

我家门口那棵大枫树也不例外,那挺拔有力的身躯和橙色的大枫叶,那么美丽的风景,在萧瑟的秋风眼里,简直不堪一击,就像掉在夹缝里的那些人们,那么无奈。它那原本挺拔的枝干略显得苍白无力。日复一日,它那唯一的枫叶,也慢慢地变得枯黃,从树枝上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

我偶然想它以前的样子……

春天,万物复苏,枫树树枝上,也冒出一点点嫩芽。翠绿色的嫩芽,成了小区里第一抹春痕,也是一处美丽的风景。

一点点,一点点。几天后,嫩芽成了一片片枫叶状绿色的枫叶,和红枫比起,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夏天,绿树成荫,枫树也不例外。大大厚实的枫叶,为我们遮挡着夏日的炽烈的阳光。

坐在大枫树下,我们欢快地闲聊,有着大枫树的庇护,一点也不觉得烦躁。看着那绿色的大绿叶,反而觉得身心舒畅。

一阵凉飕飕的秋风吹来,枫树上的枫叶转眼间全都飘落下来,在空中舞蹈,好似林间的蝴蝶,那样美丽金黄的落叶,却一下子,全都躺进了泥土里。

就在那一刻落叶全落地了,投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我惋惜地叹了一口气,说:“真是可惜了这如花的一幕,可惜了这些金灿灿的落叶。”

冬至。

落叶随着泥土,一点一点地被埋没下去。你完全找不着那一片片金黄的落叶了,它们和枫树,和泥土,混为一体。

春。

枫树上泛出一点点绿色,那绿色,是落叶用生命搭出来的,它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的,是给其它生命新生。

落叶

风儿,舞动着自己那优美的身姿;叶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随风飘舞,轻轻地落入人间,绽放着自己的另一种美……

秋日黄昏,残阳如血。

走在林间小路上,温暖的阳光,透过黄绿相间的树叶,洒在被露水亲吻的草地上。被风吹落的树叶,承载着阳光,静静地飘落在草地上,就像是给草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捡起一片枫叶,在手中绽放,手心里的一抹红是秋天的馈赠。枫叶,像极了一簇簇火苗;又好似小金鱼的大尾巴。如果说枫叶红得那么娇艳,那银杏叶则一身金黄显得如此高贵。银杏叶,缀满枝头,有的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有的像舞动的长裙。银杏叶摸上去光滑极了,上面还有着一道道排列整齐的斑纹。有的银杏叶上却布满斑点,好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靠近鼻子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银杏叶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治、防心脑血管疾病最理想的药物成分。

几片不甘寂寞的落叶,调皮地跳入水中。碧莹莹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点点银光,一闪一闪的,仿佛披上了一层闪光的鱼鳞,变得更加美艳。起风了,河水伴随着风儿,带着落叶奔向远处。落叶儿漂浮在河面上,好似一叶小舟,它们仿佛也想去探知新的世界。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树叶为大树而生,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落叶

我是一片枫叶。我有着美丽的橘红色皮肤,上面还有些许斑点点缀着,它们有的说我像是一个精美的王冠,那些斑点就是色彩斑斓的宝石,有的说我像是一条旋转的舞裙,转出了如波浪般炫目的裙边。

我生长在一片大树林里,每天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其他的树叶们一起玩耍,另外还有许多好玩的事情。比如和麻雀姐姐聊天,和乌鸦哥哥玩捉迷藏,还可以时不时地看看森林里迷人的风景……

可是,这些我都玩腻了。我很想去城里玩玩。我听鹰爷爷说,城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有装着许多人的黑盒子,有能够千里传音的话匣子,还有能载着许多人在天上飞的大铁鸟,还有好多我没见过也不敢想的东西。

于是,我便一直盼望着能去城里玩玩,但能带我出去的风哥哥却一直没有来。盼着盼着,风哥哥终于来了。还没等他站稳脚跟,我就对它说:“风哥哥,风哥哥,带我去城里玩玩吧!”风哥哥擦了擦汗,歇了歇脚,爽快的回答我:“好呀,抓紧了,我们出发了!”

我们飞呀飞呀,不知飞了多久,飞到了城里。城里有一座座又高又大的楼房屹立着,路上有一个个带轮子的“铁盒子”移动着,哪儿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忙碌着。可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大家都带着口罩呢?我正在思考,又看到一个大烟囱正“嘟嘟”地冒着黑烟,“铁盒子”后面也喷个不停,我一下子被呛得喘不上气来。连忙对风哥哥说:“风哥哥,风哥哥,虽然这里很新奇,但是太呛人了,请你还是带我回去吧!”风哥哥叹了口气,说道:“好的,好的,抓稳了,我们回家了!”

回去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城里和鹰爷爷说的差那么多呢?我问鹰爷爷,他也不知道,他已经有十几年没去过城里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落叶

秋天到了,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一样精致的礼物落叶。

此时已是深秋,是金黄的季节。瞧!那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像用毛线织布一样,为大地织出了一条金色的大地毯,让人一看就心生羡慕。穿过这条地毯时,你还会听到无比动听的歌声“沙沙,沙沙”像在唱一首秋的赞歌,等你完全走出去,低下头嗅嗅,你会发现身上藏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却是那样的舒服。

那一片片黄中透绿的梧桐叶也不错,他们纷纷从妈妈的怀抱里挣脱出来,飞到清澈的小河了,小蚂蚁瞧见了,乐得乘上了金色的秋之船,开启了他们水上之旅。

以落叶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第18篇

关键词:学习,领悟,实践

终于,我们这个年级组的教研活动结束了。听着栾老师上的汇报课,我第一次有了重新接触文本、细细备课并且进行整理研究的想法。于是,静下心来,再一次面对这篇自己上过又听了几位不同老师执教的课文。找到这节课的中心话题,结合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又一次深入思考了我们的这次教研。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九课《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 告诉我们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可是苍鹰告诉它,要想看到大海,就得爬到那座直插云霄的大山顶上。然而小青蛙既没有翅膀,也没有长腿,所以登上山顶几乎不可能。正在青蛙垂头丧气的时候,一只松鼠给他打气,并且带领青蛙跟着自己一级一级地跳上台阶,终于爬上山顶看到大海的故事。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从青蛙看海的经过,从青蛙的身上得到这样的提示:只要向着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理所当然地想到了孩子们也要能和青蛙一样树立信心,努力攀登。

如果把青蛙当作我们的学生的话,那么松鼠就毫无疑问地担当了老师的角色。作为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中松鼠的一言一行,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一、蹲下身子,走进学生内心

对青蛙这个普通学生而言,大山高高在上,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难题。在学生失望、沮丧的时候,松鼠老师看到这种情景,没有鄙视他,而是蹲下身子接近青蛙,以平等的姿态和他聊天。“你想看海吗?”松鼠用轻松的语气询问青蛙,让青蛙毫不犹豫地对她说了心里话:“这山太高了,我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我上不去。”松鼠成功地走进了青蛙的内心,取得他完全的信任。信任是打开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存在于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

二、化难为简,让学生充满勇气

松鼠和苍鹰一样,明白青蛙要想看到大海,就只有登上山顶这唯一途径。只是作为一名智慧的老师,松鼠把这座学生需要仰望的高山分解成许多级可以轻松跳跃的台阶,降低了登山的难度。它指着第一级石阶问青蛙:“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青蛙一看,充满自信地说:“这有什么难的!”并且毫不费力地跳上了登山的第一级台阶。看到青蛙迈出了登山的第一步,松鼠指着第二级台阶,对青蛙说:“再跳一下!”青蛙兴致勃勃地跳上了第二级台阶,解决了又一个小问题,向着目标又前进了一步。这时,松鼠马上给青蛙打气:“你一定能看到大海。”就是告诉青蛙,只要像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就一定会登山山顶,看到大海。松鼠的话无疑让原本沮丧的青蛙豁然开朗,让他面对大山再也不会丧失希望, 而是充满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相携相伴,与学生一同成长

在一开始青蛙一筹莫展的时候,松鼠示范跳上第一级台阶,随后并没有抛下青蛙离去,让他孤独地前行,而是带领着他,和他一同沿着石阶往上攀登。松鼠老师亲自参与其中,和青蛙共同体验登山的艰辛快乐,共同在登山观海的酸甜苦辣中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生活经验、成长成熟起来。

毫无疑问,这位松鼠老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她真正理解了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并且恰如其分地贯彻实施到她的教学行为中去。

那么,我和我的同仁们又是怎样去领悟和实践的呢?

起初,我们的第二课时是把整篇课文进行讲读,实践之后发现, 这样做课堂容量太大,不利于学生对文本更好的理解。于是改为学习课文的4-12自然段。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树立信心这一话题贯穿始终。

(一)先“渴望”后“失望”,为树立“信心”埋下伏笔

在课的初始阶段读完课题和设计好的词串之后,紧接着回顾课文1-3自然段——

教学实录:回顾1-3自然段,读了词串我们知道青蛙有个最大的愿望——看海。(板书:渴望)可是苍鹰对他说:“喏, ……”听了苍鹰的话,看见面前的山,青蛙不由得吸了口凉气“天哪,……”因为他既没有……也没有……,所以青蛙很——失望(板书:失望)

(导入简洁明了,很快让学生走进青蛙愿望不能实现的失望情绪中。)

(二)师示范,品读对话,引出“信心”,将指导朗读进行到底

教学实录:

1. 指导领悟对话

就在这时,谁来了?出示小松鼠说的话:“你想看海吗?”请谁来做一回小松鼠?指名读,评价,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青蛙听了怎么回答?“是啊,……”青蛙是想看海,可是遇到了困难,是什么?——“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指名读句。(生看句子回答)

小松鼠是怎么帮他的呢?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指名读。小松鼠不仅说了,还自己跳上了一个石阶。(教师示范跳一下)

我们也来跳一下,带领学生跳一下。问:难吗?出示:“这有什么难的?”指导读好这句话。这时候的小青蛙还像刚才那样垂头丧气吗?学生回答。

出示:“再跳一下!”师带领学生继续跳。难吗?再读“这有什么难的!”这时候的青蛙怎么样了?学生回答。(板书:信心)

小松鼠见青蛙有了信心便很肯定地说:“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指导读好这句话。小青蛙也会很有底气地对自己说:“好! 我一定能看到大海。”出示句子齐读。

2. 分角色朗读

小青蛙们现在登山的信心增强了! 让我们把这段对话也信心十足地读一读吧!

教师演小松鼠,和学生练习对话。

分小组或男女生再一次读对话。

(在这一环节里,教者言语富有启发性,并身体力行做了很好的示范,让学生随着小青蛙一起对自己有了信心。)

(三)适当引导,展开想象,体会“信心”百倍后的“喜悦”

教学实录:就这样,小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来, 小青蛙们,我们跟着松鼠一起继续跳吧!

老师喊口令带领:一级一级跳跳跳,一起坚持跳跳跳……

小青蛙们跳了这么久,感觉怎么样?是啊,这么高的山,一路上的困难可不少,现在我们有点累了,怎么办?渴了呢?饿了?学生回答。

好,我们已经休息了一会儿了,来,接着跳:再来往上跳跳跳, 鼓足力气跳跳跳……呀,快到山顶了,加把劲,一起再跳几下就到了!我们已经看到山顶了,让我们喘口气,这时候青蛙回头看看跳过的石阶,会觉得怎么样?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理解“不知不觉”。 是啊,我们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了!

生齐读11自然段。

好,让我们转过来看看,出示: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生齐读,说说此时的心情。(板书:喜悦)

引导学生说话:小青蛙和小松鼠一起并肩坐在山顶,这时候的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青蛙看着大海说……;青蛙想对松鼠说……;青蛙想对苍鹰说……。)教师趁机小结。

带领学生一级一级跟着跳,让孩子体会实现愿望的艰苦回望走过的“路”,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从而为实现了愿望而欣喜不已。

(四)课后延伸,为学生提供培养信心的途径

课后作业里有这么一项:“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实现它。比如看一本新书,完成一道难题,学做一件家务事。”

(在通过学习课文之后,为学生提供再次体验树立信心达成所愿的途径,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会贯通。)

上一篇:托福作文考试:1125雅思大作文下一篇:如何做好演讲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