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4-05-14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第1篇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最先进、最前言的科学技术,谁就有发展的优势和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县委、县政府做出了以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达到不断增强全县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经济实力之目的。此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我们在各条战线是否拥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人才。从总体上看,我县人才结构及利用的现状滞后于发展的步伐,制约着目标的实现。所以,大量培养、引进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调整、改善人才结构,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人才队伍现状

全县乡镇、县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县企业及农村共拥有各类人才人,专全县总人口的%。其中党政群机关人,事业单位人,企业人,农村乡土人才人。岁以下人才人,岁至岁人,岁以上的人,分别人才总数的%,%,%。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占%,企业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人才%。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县人才结构较为和合理,各事业单位人才利用率较高,这是我们的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才档次偏低,布局不尽合理。我县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才仅为人,占人才总数的%,且大多数集中于党政群机关,做为具有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县,农林水牧系统只有名本科生。在农村只有名乡土人才,其中只有人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县 企业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在 只有人,%以上只具有中专学历,副高级职称只有人。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重点行业高层次人才 ,制约着我们建设经济强县,林果强县的进程。

2、部分单位人才意识不强,工作力度不够。人才的来源 两个渠道,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在引进方面,部分企业领导缺乏战略眼光,只顾眼前生产,不注意人才,增强后劲,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注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成本,甚至企业主管部门推荐的人才冷眼相看,拒之门外,有些单位怕花钱,不愿增加引进人才的`必要投入,开口向政府要钱,人为引进人才是政府或人事部门的事情;有些单位在引进人才后,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于不顾,不落实人才应有的待遇,致使千方百计引进的人才因感到:心凉“而流失。近几年,毕业生每年都有数百人,他们一腔热情为家乡做贡献,我们能够为其施展才华提供或创造必要的条件。而某些单位领导认为毕业生不如文化层次低的老工人技术熟练,能吃苦而且听话,因此在接收毕业生或引进人才时以各种名目收取大量费用或摆困难拒收,有的勉强接受却按临时工对待,极大地损害了人才的自尊心,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在培养方面,一些单位领导认为现有的水平以绰绰有余,无需提高;也有的工作,也不愿花钱提高职工业务素质;还有的单位领导导致花大量资金培养的人才而外流。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第2篇

一、全县农业人才现状

全县现有农业人口数42万人,农业户8.9万户,总耕地面积29.8万亩。全县设25个乡镇,201个行政村,2498个村民小组。××县农业局系统现有在职农业干部131人,其中:男性95人,女性36人,男女分别占72.5%和27.5%。在职农业干部中,从事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的22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工人4人,分别占16.8%、80.1%、3.1%。

1、学历构成

在职人员中,第一学历为大学14人,大专10人,中专102人,高中及其以下5人,依次占总人数的10.7%、7.6%、77.9%、3.8%。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达96.2%以上。

2、专业结构

第一学历专业结构情况:农业专业34人,农业经济专业29人,植物保护专业22人,土化专业8人,果蔬专业4人,农产品加工专业2人,园艺专业4人,其它农业类专业4人,畜牧兽医4人,非农业类专业15人,高中及以下学历5人。涉及10个大类专业,其中:农业类专业8大类,占80.1%;非农业专业2大类,占19.9%。

从涉及农业的8大类专业结构看,农学专业占31.8%,农业经济专业类占27.1%,植物保护专业占20.6%,土化专业占7.5%,果蔬专业和其它农业类专业分别占3.7%,园艺专业占3.7%,农产品加工专业占1.9%。

3、职务职称结构(1)职务结构

县局经批准设立局机关及内设行政机构编制10人(其中工勤人员2人),参公管理履行法制宣传、农业综合执法职能10人,共计20

3%、52.9%、36.8%和5.8%,客观上年龄在29岁以下所占比例过低。县直业务站及乡镇站绝大多数人已处在40-49岁这一年龄段以上。

三、农业人才队伍所面临之窘况

1、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上再缩水

根据全县的农业人口规模、行政村组的规模和耕地面积进行测算,全县农业干部的总量应在230人左右(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05人左右),只有达到这样规模的量,且在应有质量的前提下,才能从总体上保障全县农业技术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80年代中期,全县农业人才队伍基本趋于这一合理规模。至今农业技术人员已逐年锐减,至2008年12月,在编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05人,已接近到总需求量的50%。

2、专业结构不够合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农业适用技术的不断推新,现有专业已不能完全胜任涉农工作的客观需求。如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策划等相关专业尚存空白。现有专业重在指导、引导农民生产,在指导、引导农民通过营销深加工等环节而实现增收表现明显乏力。

3、农业技术人员趋于老龄化

从年龄结构不难看出老龄化的突显。从1998年到2008年这一时段看,××县农业局系统仅1999年进入一批新人,注入一点新鲜血液。10年的时间仅进入一批人(仅属少量),但在这10年中,正常退休、工作调动等每年不少于5人,队伍呈现负增长的格局。客观上队伍新鲜血液的匮乏加剧了老龄化的步伐。

4、学历状况总体偏低

就现有的第一学历看,大学学历仅占10.7%,大专学历仅占7.6%,而中专学历竟高达77.9%,未取得学历占3.8%。从在职教育或学历培训看,相当的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学历得到一定的提高。事实上绝大部

省、州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和提供知识更新、专业提升、业务技能强化等学习机会,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选派外出学习轮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课题,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加压,千方百计激活他们的动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

4、很好地落实工作绩效与利益挂钩

对工作完成较好,成绩很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技术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认真贯彻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这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激先策后。同时也可以把这些人的实绩与职称评聘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好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5、大力引进新型农业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人才已经不满足于农学、植保、园艺三大支柱专业,目前,已经开设了茶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等新专业,我县可以引进这些方面的人才,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铺垫;同时可以适当吸纳一些研究生学历的新人,这样不仅提升我县农业人才的学历水平,同时缓解了农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也为我县农业系统注入新鲜的血液。

高校档案利用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第3篇

一、反映出的几个主要问题

1.档案利用率不高, 与馆藏近三万卷档案的总量相比, 每年档案利用人次和卷次明显偏低。但随着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逐渐开展和深入, 2010年我校建成了全部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 档案查全率和查准率明显提高, 档案利用数量也随之明显增加。

2.档案利用水平不高, 主要集中在利用学籍类档案为学生办理学历认证、出具学籍证明等常规利用 (归入其他类) 方面, 约占利用总数的50%以上。而能直接体现出档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经济建设、宣传教育方面的档案利用数量明显偏少。

3.档案对工作查考、编史修志和校园基础建设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每年的档案利用也维持在稳定数量。这些方面的档案利用已经成为高校档案利用新的增长点, 并且日益凸显其地位和价值。近年来, 我校产生的一系列档案利用典型事例可以佐证这一判断, 如:2006年时逢我校60周年校庆, 为北方工业大学校史编写组提供档案100余卷;目前, 为我校一位资深基建教授编撰北方工业大学六十年校园变迁建筑史提供档案760余卷;2012年为《北京教育志·北方工业大学》编写组提供档案164卷等等。此外, 档案也日渐成为高校各部门进行工作查考的重要帮手, 从逐年增加的档案利用数量可以看出这一明显变化。

二、提高高校档案利用效率和水平的对策

结合北方工业大学档案室近五年的工作实际, 笔者总结了一些提高高校档案利用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可行办法。

1.加强档案的教育功能。

(1) 建立校史馆, 加强校史校情教育。“校史馆既是校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也是传承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更是校史研究发挥校园文化建构功能的一个重要典型。”[1]196近年来, 全国各高校纷纷依托档案馆 (室) 建立了校史馆, 作为弘扬历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校史馆无疑肩负着比展览校史更为重要的使命, 那就是加强档案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北方工业大学应该尽早建立校史馆, 并且将校史校情教育纳入高校常规教育范畴, 从我校的实际工作来看, 每年的校史校情教育工作可以分群体分层次进行:新入职的教师在“入职培训”期间集中参观校史馆;新生入学军训期间, 即对所有新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 (含研究生) ;同时将校史校情教育纳入到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的教学内容;另外定每月一日为“校史馆开放日”, 主要接待对我校校史感兴趣的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如此一来, 校史展览的观众覆盖面由单一的外单位参观交流延伸至普通学生, 从而使广大参观者在了解校史的同时, 也对校史馆展览的各类档案形成一个直观而感性的认识。

(2) 开设档案公选课加强档案知识普及。2008年新修订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再次强调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档案管理选修课或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目前, 全国有33所高校开设有档案学 (本科) 专业, 但均针对档案学专业学生, 针对高校所有学生开设档案管理选修课的学校还为数较少, 但在已开设此项选修课的高校调研中发现“选修档案管理相关课程的几乎囊括了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 开班数量也逐步增加”[2]78。需要注意的是, 档案公选课应避免过度专业化, 而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旨在普及档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 提高学生认识和利用档案的能力和水平。

2.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档案工作。

(1) 做好档案的常规宣传工作。从实际操作来看, 将《档案馆指南》、《全宗介绍》和《档案利用手册》等常规宣传册缩编精简成一本折叠小册子投放在学生流密集的教学主楼入口、图书馆入口等处让学生随意取阅是宣传档案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这一途径获知消息而了解学校档案的学生数量日渐增多。另外, 通过学校宣传栏进行不定期的专题展览也是一种宣传途径, 如:我校档案室利用宣传栏举办的知名校友专题展览、名师风采专题展览和六十周年校庆专题展览等。

(2) 利用各种媒体扩大档案的宣传面。和宣传册、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方式相比, 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档案室网站和电视等传媒手段进行档案工作宣传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不仅普及性广、影响力大, 且直观性强, 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以我校为例, 除了建设并丰富档案室网站内容之外, 还可以将档案室网站在学生浏览量大的各部门、学生处、团委、各院系网站上做链接, 以扩大档案室网站的浏览量。再与校报、校广播站合作, 不定期发表档案工作类的通讯和报道 (如在校报上发表题为“风雨兼程八十载, 桃李芬芳满园春”的校庆专稿) 。与此同时, 加强与全国各网络媒体、电视台的合作, 可以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有一定契机的情况下与中国新闻网、腾讯网、搜狐新闻网、网易新闻网等进行合作。借校庆之机, 我校可以与地方电视台联合制作相关的校史栏目, 使公众对我校历史和档案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

(3) 举办各类主题活动深入宣传档案知识。开办各类主题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历来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 活动内容也是多种多样, 精彩纷呈。笔者认为档案工作也可以参与其中, 联合校团委、学生处、校学生会等单位或组织举办以传播档案知识、揭示档案工作内容、促进学生对档案的认识和了解为目的的各类主题活动, 例如以“档案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或档案知识竞赛等。

3.加快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随着高校档案信息量尤其是用户对档案利用需求量的急剧增加, 数字化档案馆的本质优越性愈来愈突出, 其高效、便捷、准确的特性使传统型档案馆黯然失色, 加快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中明确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未来五年工作的重点。目前, 全国各高校大都已着手于这项工程, 但基本停留在建设机读目录数据库的阶段, 离真正的数字化档案馆还有不小的距离。以我校为例, 2010年完成馆藏三万余卷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后, 依托档案管理软件, 在档案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摆脱了过去手工检索的各种弊病, 一次查全率和查准率大幅提升。但随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加快, 机读目录数据库已很难满足用户与日俱增的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建设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构建数字化档案馆的网络体系也已提上工作日程。据北京市档案局 (馆) 的专业人员介绍说, 数字化档案馆建成后, 能提供先进的查询手段和网上利用方式, 并保证信息查询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大大提高档案利用的服务质量, 尤其针对远程用户能发挥出传统型档案馆不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4.针对高校需求加大档案编研力度。档案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 是档案部门主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3]76。高校档案编研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等因素, 除档案学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和常规编研成果 (如全宗介绍、大事记、年鉴、组织机构沿革、各类重要文件汇编等) 之外, 应创新档案编研思路,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从本校实际出发, 针对各部门各单位需要, 走“小而精”、“小而专”的路子, 注意选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而为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例如:通过馆藏档案编撰《北方工业大学校史》, 详细记录北方工大60多年的风风雨雨, 展示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 佐证了学校的历史传承和历史积淀。同时, 针对学校各单位具体需求, 档案室与他们通力合作, 完成了《北方工业大学历史沿革》、《北方工业大学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目录》、《北方工业大学科研获奖目录》、《北方工业大学教学改革成果获奖目录》、《北方工业大学精品教材目录》等编研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实用性强, 均针对特定用户提供定向服务, 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水平。

综观以上四点, 笔者认为, 加强档案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师生员工档案意识的基本途径,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档案工作是向社会各界传播档案知识的重要途径, 加快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满足各类用户档案利用需求的技术保障, 针对高校需求加大档案编研力度是提高高校档案利用效率和水平的必要途径。四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 只有把这四项工作做好做实,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高校档案利用效率和水平的最终目的。

摘要:本文基于对北方工业大学近五年的档案利用数据的统计分析, 指出高校档案利用整体情况虽不容乐观, 但也不乏亮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高校档案利用效率和水平的对策, 为我国档案学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档案,利用,调查,对策

参考文献

[1]朱之平, 张淑锵.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一个校史研究的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 2011 (4) .

[2]侯希文, 张兆基.非档案专业开设《电子文件管理》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档案学通讯, 2009 (4) .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第4篇

针对全市旱地面积大、旱灾频发、秋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生产特点,科学选育、引进示范、推广适宜我市种植的抗旱、耐瘠农作物优良品種,合理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开展秋作物高产示范田创建活动,是实现全市粮食产量持续增产的重要措施。从2010年开始,我市加大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扩大了适应我市农业生产气候特点的耐旱、高产、稳产作物“红薯、谷子、花生”等秋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了产量波动较大的旱地玉米种植面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大大改善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保证了全市农业生产在201 1年大灾之年取得了较好的收成。现将201 1年我市秋作物品种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作以阐述,并提出2012年我市秋作物品种利用建议。

一、主要秋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一)粮食作物

秋粮总面积391万亩,平均单产270kg,总产11,67~'Lkg。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65万亩,平均单产328kg(其中:全市6/j,-3~,米万亩高产示范方,平均单产600kg),总产8,70,~Lkg;大豆种植面积38万亩,平均单产140kg,总产0,58~'Lkg;红薯种植面积50万亩,平均单产400kg,总产1,8"l'Lkg;水稻种植面积3万亩,平均单产350kg,总产10,1 H'Lkg;杂粮种植面积35万亩,平均单产160kg,总产0,55~'Lkg。

(二)油料作物

油料总面积58万亩,平均单产200kg,总产1,15~Lkg,其中:花生种植面积50万亩,平均单产210kg,总产1,05~kg;芝麻种植面积8万亩,平均单产126kg,总产0,55"l'Lkg。

(三)棉花

棉花种植面积5,5万亩,平均单产48公斤,总产0,03亿公斤。

二、秋粮生产的特点

(一)前期干旱,积温高,日照好

我市冬、春持续严重干旱,4月28日测墒,0~50cm,土层含水率仅为7,8%~14,4%,干土层5~13cm,影响秋粮春播。5月中旬、6月上旬,我市局部地区有较明显降雨,有利于秋粮播种。但大部分县区直至7月上旬没有有效降雨,致使全市丘陵山区旱地秋作物播种偏晚或没有播上。受小麦收获延迟及干旱影响,今年我市秋作物播种较长年偏晚10~15d,且播期持续1月之久,导致秋播早晚不一。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我市气温偏高,干旱加剧,对丘陵旱地秋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作物营养体偏小,不利于后期生殖生长,产量提高。但由于日照好,气温高,为水地作物前期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中后期降雨量大,日照少,积温低

中后期,我市降水充足,为秋作物旺盛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但阴雨寡照,积温低,使玉米受粉不良,造成部分玉米品种秃尖、结实不良,影响玉米、大豆灌浆,使玉米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红薯块根膨大及花生果实生长受阻,尤期是8月28日至29日,全市大部分地区遭遇9,3m/s强阵风和50~81mm的强降雨天气,造成部分玉米倒伏,对产量降低产生一定影响。

(三)气候因素

据市气象部门统计,今年我市6-9月份降雨量为342mm,与历年持平,总体情况为前旱后滞,灾害濒繁,积温2930,6~C,比去年增加31,7℃;日照时数576,3h,比去年减少66s]~时,整体表现为前多后少。从5月21日至6月20日,各县市降水量为8,2~49,4mm,除栾川、偃师外,其它各县降水均未超过20ram,全市平均降水量仅17,1ram,创1969年以来的同期最少记录,和历年同期相比偏少7成。8月下旬以来,持续阴雨、寡照、低温,秋作物生产期延后。据气象局统计,从9月3日至18日上午四点,全市平均降雨量280mm,累计降雨长达14天,刷新了自1961年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纪录。9月27日28日全市平均降雨15ram。期间温度下降到20度以下。而玉米的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度,气温过低,导致子粒灌浆不良,造成大面积减产。

三、主要秋作物品种利用情况

(一)玉米品种利用情况及主要品种的田间表现

1,玉米品种利用情况

全市玉米种植面积265万亩,其中50万亩以上的品种一个:浚单20,57,9万亩;20万亩以上的品种一个:中科4号,24,3万亩;十万亩以上品种四个:郑单958,15,6万亩;洛单248,15万亩,洛玉4号,12万亩,洛单6号,10万亩;5万亩以上品种十个:中科11,9,6万亩;先玉335,9,5万亩;蠡玉16,8,6万亩;先行5号,6,3万亩;浚单22,5,7万亩;鲁单981,5,4万亩;豫单998,8万亩;安玉12,5,4万亩;洛单668,5万亩,郑单17,5万亩。3万亩以上品种四个:正大12,3,5万亩;济单7号,3,3万亩,蠡-~,35,3,2万亩;武科2号,3万亩;2万亩以上六个:科大16,3万亩;滑玉12,2,5万亩;郑单035,2,5万亩;中玉9号,2,4万亩;淦玉178,2,3万亩;2万亩以下品种有:浚单26,振杰1号,济单8号,张玉9号等。

2,主要品种的田间表现

浚单20:株高270cm,穗位1 lOcm,穗长1 8cm,无秃尖,每亩3890穗,每穗488粒,千粒重310g,折亩产529,6kg;郑单958:株高260era,穗位1lOcm,穗长16cm,无秃尖。每亩3753穗,每穗490粒,千粒重303克,折亩产501,5kg;中科4号:株高270em,穗位115em,穗长19em,秃尖2em,每亩3085穗,每穗532粒,千粒重340克,折亩产502,2kg;洛单248:株高250cm,穗位105em,穗长17,5era,每亩3852穗,每穗617粒,千粒重314,3克,折亩产565,8公斤;先3~,335:株高278cm,穗位1lOcm,穗长18cm,秃尖2cm,每亩3385穗,每穗504粒,千粒重333克,折亩产511,3kg;中科11:株高250cm,穗位1lOcm,穗长16cm,每亩3775穗,每穗490粒,千粒重306g,折亩产509,4kg;洛单6号,株高260cm,穗位lOOcm,穗长1 6cm,无秃尖,每亩3500穗,每穗507粒,千粒重325g,折亩产519kg。

(二)油料作物品种利用情况

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8万亩。其中:花生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1,054Lkg。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有白沙1016、远杂9102、豫花15、郑农花7号四个品种。白沙1016品种种植面积超20万亩,总产达0,44Lkg。

(三)红薯品种利用情况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第5篇

对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视察和建议报告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开发利用__县的旅游资源,10月——日,以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为团长,市政协副主席——、秘书长——、__县政协主席——为副团长的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视察团,一行20人,利用一天时间,对__县

——故居、——、——、弘——、广——、武——故居、——寺等旅游景点进行了视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基础上,杨仲信副主席代表视察团做了总结讲话,王光龙主席讲了重要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__县资源丰富、地缘便利、市场广阔、优势独特,形成邯郸的旅游亮点大有可为

__县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总体上可归纳为“一山一城一拳一园一陵一址一槽”。即县城西部的明山公园,东部的广府古城风景区、弘济桥,杨、武氏太极拳师遗址,东北部的陈刘营生态农业观光园,西南部赵王陵遗址,西部的石北口仰韶文化遗址和南水北调大渡槽。另外,还有西部山区的新安村自然风光区,在全县基本形成了一个环状旅游圈系统,搞__一日游和两日游的条件基本具备。历代以来,__古城的沧桑成为周边地区历史的浓缩和载体,它曾是曲梁县、邯郸郡、广平府的驻地,是方圆三百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古城内外文物景点众多,有杨、武式太极始祖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有当时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的太和堂药店,有赵州桥的姊妹桥——弘济桥,还有西八闸、古民居、运兵洞、状元府、古钱庄、梳妆楼、娘娘坟、毛遂墓等历史遗存,共计30余处。城内建筑既有北方的宏丽气派,又有南方的精巧明快,还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小转弯,“三山不显”、“四海不干”等,布局尤为讲究。在上述景区划分中,广府古城的旅游资源尤为突出。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资源,特殊的环境,锻造了独具品格的广府特色文化,主要包括太极文化、建筑文化、环境文化、政治文化、贵族文化、文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尤其杨露禅、武禹襄两位太极拳创始人,在全国和全世界有了广泛巨大的传播和影响,__广府被世人称为太极拳的圣地。所有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风貌构成了__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堪称全国独一无二的集古韵、水脉、太极魂于一体的古城、水城、太极城特色景观,必将成为邯郸的一大亮点,以此为依托抓好旅游业是大有可为的。

二、__县委、政府,思路清、站位高、推进工作力度大,为邯郸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__县委、县政府把广府古城文化旅游开发作为全县重点工作来抓,明确以广府综合开发为突破口,带动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广府文化旅游开发指挥部,县委书记李士杰任政委,县长李明朝任指挥长,主管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有关乡镇和部门一把手为成员,上下联动、协调督导和组织实施,形成强有力的攻坚班子,加强对广府开发的领导和管理力量,大力推进了广府古城开发的各项工作。二是政府推动,运作有力。通过高标准做好开发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环境整治,建立健全古城内外及旅游线路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推动了古城的整体开发利用,仅今年就投入了近2000万元,并着手聘请同济大学教授进行全面规划。三是广泛动员宣传,浓厚氛围。通过多媒体全方位、大力度地宣传广府古城开发的重大意义和美好前景,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制定广府古城文化旅游开发宣传方案,制作专题光盘和画册,形成一套完整的广府文化宣传资料,在各级新闻媒体进行集中连续报道。对古城历史沿革、重大事件、人物史料、传记故事、民风民俗、碑刻古建、家族谱系和风味小吃等进行普查,完成《广府古城文化大全》编纂任务。同时,对上宣传争取上级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对外宣传造浓广府古城的开发氛围,吸引国内外名家商贾了解广府,产生兴趣,投资置业。四是市场运作。政府把道路、土地、房产、古城等作为资本先期注入,靠公司对外招商,争取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广府旅游开发,融纳精品项目,分别包装,向外推介,走开发、保护、利用滚动式发展的路子,使广府旅游由小到大,带动全县的旅游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全县新兴的支柱产业。对国有资产改造,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包装成项目,吸引社会投资,共同开发经营。五是加强景区的软件管理,全面提高景点内部的业务管理水平和景区环境的长效管理质量。在新城建设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房地产商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开发建设,搞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对城内外迁居民实行优惠,鼓励居民外迁,实现“城内有店、城外有家”,逐步形成古城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新城以现代化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特别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__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旅游资源状况和基础,确定了“综合开发东部广府旅游区、规范建设西部明山风景区、带动发展中部

陈刘营生态农业观光区”的开发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发展思路,坚持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相结合,坚持基础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不惜投入,对古城加强了保护与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充分开发利用好__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张蓝图画到底,分届实施志不移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__在开发和发展旅游业中做出了积极

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做好__旅游整体工作任重道远,仍须加倍努力。当前要借十六届五中全会东风,按照规划,真抓实干,加快开发和发展进程。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借鉴外地经验,明确定位,抓紧制定和落实规划。__有古城墙但无完整的古城,有历史少氛围,即使看到的一些城墙,也缺乏一种历史感和纵深感,缺乏历史文化的显现。因此,要建成国人振撼、世人称道的文化旅游名城还有很大的工作量。要进一步研究借鉴山西平遥、浙江绍兴、湖北襄樊、山东聊城等古城、水城、文化城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使开发利用做到高起点、高定位,将广府古城打造成集“城—水—桥—拳—娱—乐”为一体的新的特色旅游亮点,使游人能够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并可看、可读、可感知。同时在具体开发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古城开发,必须围绕复貌抓城改。做到对古城的改造要围绕恢复原貌来进行。还古城于原貌,让古城内的店、铺、街、点、线、面都要与旅游有关;②太极文化,应着眼于寻根,抓联谊。利用宣传、讲学等形式,让太极爱好者们到__寻根归祖,通过全国联谊,全世界的联谊,把拳友们祭祖观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③__洼,应立足休闲抓改进。把__洼改造成一个集观赏、垂钓、娱乐、休闲、餐饮、健身为一体的场所;④明山与庙寺和桥的开发要以文化为依托,做到有山与寺就有掌教,有文化,就有资料,并逐步辑印成书本。

2、效益化运作,自主创新,创出品牌。在开发利用中,要把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效益融为一体,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要求抓好开发和经营。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适应拳员寻根需要,形成全球化体系目标。寻求发展最便捷途径,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通过吸引外地和民间资金、对回报率高的项目申请贴息贷款、搞活经营方式等措施,走边开发、边发展的路子。在开发利用中打造__城、桥、水、拳等特色品牌,并注册知识产品,特别要打好太极拳品牌,借太极之势,造太极之气,充分发挥品牌效益。

3、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氛围,把独具的特色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要借助媒体运作,深入广泛开展关于__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宣传活动。如请知名作家来著书立说,或拍摄影视,建设影视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中央媒体的广告等宣传来扩大__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4、加大管理,协调发展,激活开发活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优势,力求克服低水平循环。在具体工作上努力做到五个协调,即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旅游资源配置与资本引进相协调;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包括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相协调;品牌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协调。

委员们呼吁,要把广府古城开发利用列为省仍至国家重点项目,并取得有关部门支持,以加快开发步伐。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第6篇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情况。××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 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143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情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知识结构单

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文秘杂烩网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代引进,知识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需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分配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能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第7篇

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增效三大主题,紧扣“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在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基层人才队伍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我县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X县不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主要有4支技术人才队伍。

一是政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X县共有农业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X个,分别是X、X等,专业技术人员X人,涉及农业、林业、畜牧等。按行业分,农业X人,林业X人,畜牧X人。按职称分,高级X人,中级X人,初级X人。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人才队伍。X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X个,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蔬菜X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X人。

三是高校专家教授队伍。X县与X大学等X个高校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教授X人,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按职称分:教授X人,副教授X人,讲师X人。

四是农民自身队伍。现有懂技术、善经营、精管理、富经验的本地“土专家”“田秀才”X人,职业农民X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领导重视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加强全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X县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人才机构、人才资源、人才利用等重要事项,围绕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工作重心等方面研究部署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建立了科学的用人机制,使此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是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机构队伍。近年来,X县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不断完善机构建设,适应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先后成立了县X站、县农业科研中心等农技推广机构,为壮大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奠定了基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不受毕业生青睐的工作,为破解这个难题,X县主动出击,通过到定向招聘、绿色通道、快速补充紧缺人才等方式,不断充实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近年来共引进专业技术人员X人,其中研究生学历X人,高级职称X人。在补充人员力量的同时,突出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在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重,将专业技术人员送出去“取经”,沉下来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省、市技能大赛舞台来检验水平,让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战场上得到历练。

三是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不断吸引技术人才。近年来,X县持续落实农业优惠政策,加大社会农业组织建设,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吸引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成为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建设者,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格局。如:位于X乡的X农资公司在短短3年时间内,延伸服务链条,从单一的销售业务逐步发展为集农资销售、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连锁企业,与该公司长期合作农业教授X人,高级职称人才X人,常驻专家X人,为提升科级含量、发展壮大当地农业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真正成为了当地的“农民之友”“致富之源”。

四是注重发挥政府职能,不断增强队伍建设。X县以职业农民培育为重要抓手,以将农民就地转化成技术员为目标,不断壮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近三年,举办开展各类培训班XX余期次,培训农民XX人次,其中农业类X次,林业类X次,畜牧类X次。其中,参训龙头企业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种养大户X户。按照贴近主导产业、贴近农时季节、贴近服务对象的原则,选取X栽植、蔬菜种植、X养殖技术为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农业专家培训与种田能手示范相结合等培训模式,认定职业农民XX人。通过培训,传统农民就地转化为农技推广员,大大提高了“职业农民”的造血功能,壮大了技术人员队伍。

五是注重搭建沟通平台,不断加强人才交流。为解决农业专家匮乏问题,X县积极与高校加强技术合作,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模式,利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资金、人员、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建立农技推广服务专家库和科研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农资、培训和技术服务。目前,专家库涵盖农、林、畜、果、菜五大产业,吸纳专家X人,其中教授职称X人,高级职称X人。我们还将干部职工、种养殖能手、社会技术人员“送出去”,到高校和其他科研示范基地“取经”,学习引进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水平。

三、取得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近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能手,这些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技术推广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X县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作用,利用农技队伍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扎实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如X镇的X合作社通过引进滴管、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化管理技术,X作物种植规模从X亩发展到现在XX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效益3年内翻了2番。农业技术人才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该合作社通过邀请X大学教授现地指导、选派技术员到山东等地学习,在生产过程中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田间土肥水管理等技术,在品种选育上引进了X、X等X个新品种,X品质和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入社种植户人均种植面积X亩,年人均收入X元,已形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极大提高。通过人才队伍建设,X县县、乡、村三级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不断扩充,中、高级职称人才大幅增加,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科学种养殖和管理技术全面推广,土地生产效率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0X年全县新发展X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X亩,X畜禽养殖数量达到XX头(只、羽),年增长量达到X%。

(三)人才带动作用明显发挥,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X县突出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并重的原则,加强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增强管理能力,积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将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以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发周边群众学技术、学管理的欲望,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生产、一起致富,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农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例如,X镇X村养殖户X通过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发展X养殖,在专家的指导下,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从最初的X只达到现在的XX只,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X元。

四、存在问题

近年来,X县致力于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技术富农,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使全县农村看到了希望、农业看到了前景、农民尝到了甜头,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总量仍然不足,还满足不了农业蓬勃发展的需求。二是实践水平需要提高,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较高,但实践技术操作水平偏低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不足。三是经费投入还需加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X县还存在农业创新方面经费投入不够,技术人员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X县将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

(一)加强人才队伍自身建设。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为技术干部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继续加强培育农村乡土人才,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将农村中更多的“种养大户”、“

流通大户”、“土专家”、“

田秀才”等人才吸纳进来。三是加快农民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继续加大职业农民、农民技术员培育力度,扎实开展培训工作,认真做好资格认定,确保农民技术人才队伍逐年发展壮大。

(二)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引人机制。采取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建立农业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外来人才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二是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制度和工作业绩与绩效工作挂钩制度,合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有序化、健康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机构,明确各级工作职责,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理念。

县人才结构及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第8篇

祁连县共有7个乡镇 (其中野牛沟乡、默勒镇、阿柔乡、峨堡镇、央隆乡是纯畜牧业乡镇) ,44个行政村、天然牧地17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1508.8万亩,各类牲畜存栏117.5万头只,畜牧业是全县国民经济主导基础产业。是全县1.9万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产业。

1 特色畜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祁连藏系羊利用情况

祁连地区藏羊属高原型藏羊,是我国古老原始品种之一,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和变化无常的高寒环境。在终年放牧无补饲的条件下正常生活。它具有结实的体制、极强的耐苦性和抗病能力。祁连藏羊品种特点,属“高原型”藏羊,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使祁连成为海北州乃至青海省“大白毛”生产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1.1.1 祁连藏系羊品种特点,外貌特征

头呈三角形,成年公羊头宽14cm,母羊为13cm左右。头宽是头长的65%左右,鼻梁隆起,龙以公羊力胜。公母有角肋形开张、肋宽为胸深的59%左右,背腰平直、短而略斜。成年羊肩骨为肩长的比例:公羊月76%,母羊84%左右,体躯深长,体长率公羊为102.68%,母羊为106.93%.尾长平均为16cm,宽约为5cm,四肢稍长而细,前肢肢势端正后肢多呈刀状姿势。可分为大小毛瓣,以小毛瓣为主。3岁左右,母羊的毛瓣平均长为26cm以上,最长可达40cm。因其毛纤维长、光泽度好、强度大白色纯白而成为驰名中外的“西宁大白毛”中的佼佼者,借个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是提花毯、地毯的上等原料,是青海省出口畅销产品之一。

1.1.2 祁连是青海高原型藏羊的主产区

祁连白藏羊完整地保留了高原型藏羊体貌特征,广泛分布于全县7个乡镇,现存栏100余万只,年产“祁连大白毛”1400t,优质羊肉6000t以上,羊皮40余万张,祁连藏羊以独特品质及产出效益,成为全县畜牧业上经济的“一张王牌”。今年来,祁连县依托畜牧业优势资源,实施白藏羊“大品牌”战略,常抓藏羊本品种选育及配套设施建设,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挖掘生产增收潜力,大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精深加工开发特色畜产品20余种,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使祁连藏羊成为畜牧业走向国内外大市场的“金名片”。为保护本地去藏羊品种资源,大力开发藏羊系列产品,延长藏羊产业链条,开展白藏羊选育工作势在必行。

1.2 牦牛的开发利用情况

祁连县是一个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柱的牧业县,畜牧业经济收益站全县总体收益的83.3%。牦牛是我县主要畜种资之一,也是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在本县牦畜品种资源中,牦牛站14.37% (2006年查) ,牦牛在我县牧业经济贡献率为3%,在高原生态建设种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际、国内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不断扩大的前提下,牦牛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空间。子2000年先后实施了《牦牛品种改良技术项目》、1/2野血种牛引进项目》以及《牧业扶贫开发项目》。6个牧业分没想组建血种牛复壮群30个,每群由100头体格健壮,繁育性能良好的适龄母牛组成、投放含1/2野血种牛3~4头。5年共引进1/2野血良种母牛900余头。18月龄1/2野血牦牛犊和家牦牛相比,初生体重、提高、体斜长,胸围分别为:1.4kg、2.4cm、1.4cm、2.1cm, 6月龄时则分别高出同龄家牦牛,但随着代数增加 (含野血比例减少) ,生产性能又有下降趋势。

1.3 牦牛复壮工作

为加快牦牛改良进程,自身繁育含1/2野血优质牦牛培育优秀种牛,本县于2007年申报并实施《牦牛良种补贴项目》,引进优质野牛冻伤精60 000只,实施人工受精并指定了实施方案,新建人工冷配站3个,培训技术人员35人。本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促进牦牛复壮工作进度,大幅度提高牦牛良种化程度,增加牦牛产业在我县畜牧业经济中的比例,为进一步开发牦牛资源奠定基础。近年来祁连全力打造“特色品牌”以祁连独有的高原地理特点,充分利用生长百种草的天然草场优势和“净土”优势,抓住祁连藏系羊、高原牦牛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完善注册“祁连藏系”商标,假期去那个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祁连“绿色畜禽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加快畜牧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2 特色畜种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特色畜种育种及市场发展迟缓

本县人口稀少、牧民居住分散、科研人员不足、科研能力有限和对特色畜种的科研工作量视不够,导致近年来特色畜种退化,生产性能下降,繁殖或活率较低,缺乏新的市场需求。面对瞬息不变的市场和流通渠道不畅,牧民利益和企业利益受损,信息闭塞缺乏有效组织,饲养特色畜种缺乏自行。

2.2 畜牧兽医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特色畜种饲养管理不当、不够重视饲料应用单一,疫病防治不规范等。

3 对祁连特色畜种开发利用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大力实施牲畜种子工程,保持特色畜种生产需求,加强特色畜种繁育体系建设。

(1)通过资金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扶持建设一批由发展潜力的特色畜种场,扩大供种能力、提高质量、满足特色畜种生产需求;(2)建立良种补贴制度,提交养殖积极性,提高特色畜种数量,增加繁育能力减低疫病侵害。

3.2 立足资源优势,提升规范养殖,提高特色畜种有效供应

要按照“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扩大基地规范,促进特色畜种规范化建设,腰以区域特色产业或产品为基础,在重点乡镇,专业村形成一批特色畜种基地,提高基地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水平。

3.3 加强特色畜种资源保护和利用

加强特色畜种科研,推广特色畜种选育,开展特色畜种基因库工作。

3.4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

上一篇: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下一篇:学困生转化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