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2024-07-30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1篇)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

一、教学前后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这节课是在已经认识了十几减几的计算基础上再来学习用数学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经历了看图列式、图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一系列关于用数学的学习。这节课除了把十几减几得计算内容运用于数学中外,还提高了对学生寻找已知条件和提数学问题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原则,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攻破重难点。我按照这样的程序教学:

1、从简单的解决问题入手。

2、引导学生寻找已知条件,初步学会提数学问题。

3、学会在复杂的情境图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中的成功体验

由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导入,孩子们很感兴趣,加之学生已经学过求部分用减法,所以很容易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课堂上孩子对寻找已知条件和提数学问题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了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体现了合作试的学习精神。

四、不足和遗憾之处

在比较复杂的情境图中,有些学生比较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另外,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够,所以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不会写的情况。还有些孩子没有审题的习惯,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2篇

1、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物主题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且以帮小动物解决问题贯穿整节课。这样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很能干,能帮助这么多动物解决问题,因而他们显得信心十足。

2、注重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后,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计算,又是怎样算出如9-3=6的。以此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自己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问题反思

1、课件单一,缺乏动感。我选择的都是单一的图片,本来森林中的动物是鲜活的,如小鹿跳舞、鸟叫声等。因而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小动物的活泼可爱。

2、对重点知识挖掘不深。上课一开始,虽然突出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但在后来学生说图意时,却没有突出这两点。

3、教育机智不够灵活。最后小结时,有位同学说学会了1、2、3、4、5、6的加减法,我当时强调了是与8、9有关的加减法。其实学生这样说也可以,的确与1、2、3、4、5、6有关,虽然我没有说他说错了,但当时的这种处理方式有欠妥当。

三、教学重建

1、本节课中书上有一幅小猴子图,学生回答时只说了左边、右边,当时我没想到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小猴子,它们有的中吊在树上,有的蹲在树下……如果我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也许学生的思维就会因此而得到发散。

2、学完小鹿图和蘑菇图后,如果再设计一个与孩子们现实生活贴近的情境,那样会使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生发出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3篇

我认为,幼师一年级的学习对学生中专阶段的发展,对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的职场英语都至关重要。当前幼师英语教学改革,最关键的是要抓好一年级新生的口语训练,教师要特别重视口语评估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中的作用,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占据学习的领先位置,从而取得英语教学的实效。

一、为什么要重视幼师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评估

(一)从幼师新生的年龄特点来看

幼师一年级学生大多数在十五、六岁,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积极参与意识强、模仿和接受能力强。同时,思想上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雏型期, 一方面对未来充满憧憬,另一方面理想变幻不定。既可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迅速进步,又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自暴自弃退步下滑。因此, 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我们有必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让他们判断自身行为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进步的潜能。

(二)从幼师新生的学习实际来看

众所周知,现今中专学校的生源质量低,中专生的文化基础差、水平低、英语科的学习能力弱。具体体现在幼师生身上,他们可能更加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不像高中生还要参加高考, 而他们将来一般是从事幼儿园工作,这样“微不足道的职业”,要英语何用?诸如这般的见识,使他们感觉在英语学习上是既无压力也无动力。但惟其如此,教师更不能放之任之,而应设法帮助他们寻找英语学习的由头,使他们建立起英语学习的信心。从另一方面看,人都是需要别人和社会认可的。对幼师新生而言,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他们对学校教育毕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学习也开始逐步从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他们文化学习的能力可能差,但动口动手、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意愿可高得很,对教师的评估、评价会充分重视和认真对待。也就是说,幼师新生已经具备在教师的帮助激励下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可能性。

(三)从口语评估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的作用来看

传统的英语学习评估重在试卷成绩,以分数论英雄,这使学生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焦虑胆怯、退缩等情绪,使学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难以在英语学习方面发现自己的潜能并激励自己,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的教育者大都意识到科学评估的含义,认识到科学评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全面素质的考查,它应该是体现全新教育观念的一种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评估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够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并给予帮助鼓励,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从英语学习本身来看,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初中学校的幼师一年级学生,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同,所受的启蒙教育程度不同,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参差不齐。但是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相似点,即大多数学生都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积极参与意识强、模仿和接受能力强,愿意说话和人际交往,这些都是学好英语的潜质。只要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能让英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如果能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估学生,把评估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学生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学习中来,教学效率自然也就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二、如何利用口语评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科学的评估方法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切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便于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口语,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方法。如:

(一)观察与轶事记录法

即教师细心观察,及时记录和表扬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的突出表现。例如:对在课堂上积极举手、流利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可在登分册上记录并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将期中期末的部分口试成绩和平时积极回答的次数挂钩,从而鼓励学生每堂课都能积极发言,积极思考,参与课堂的每项教学活动。对于报名参加英语角(English Corner)活动和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的学生,进行记录加分。

(二)巧妙利用奖励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

学生大都有这样的心理,希望被老师请到回答问题时能够流利地、正确无误地回答,但同时又害怕回答时不完整、支支吾吾,被同学们嘲笑。因此造成很多学生不敢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巧妙地利用手中登分册这本法宝,根据学生回答的质量给予评价。例如,对平时不敢举手回答但这次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加分,对于回答完整并有见解的学生给予加分,对于回答不完整的学生适当减分以勉励其认真思考。期中或期末打分时,根据登分册的记录给出平时分,结合卷面分,得出学生的综合表现分。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比较腼腆、不自信的后进学生,它能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

(三)给尖子生搭建平台

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拔尖人才,教师可利用评估的机制给他们布置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学习任务,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 合理地增加难度和挑战性。得到更多施展才华机会的尖子生会把这看做是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肯定,会积极接受挑战,更加认真地对待并心存感激。例如:除了让其背诵书本里的重点句子外,还让其背诵更具有难度的《赢在写作》里的范文;除了让其做有准备的演讲,还鼓励其进行即兴演讲;选拔其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如“True friendship”“Life is a book”)和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如,“Game,I am a bus diver ! ”“family of chicken”)比赛,做圣诞英语晚会主持人,并在口试中加分等。

(四)给予学生最好的奖励———微笑

教师的面部表情就是一种极其有效的非言语式评价。课堂上常常以微笑鼓励学生,用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进步,这种内心情感的流露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更能直接被学生所认知, 并能促进其进步与发展。另外,以“Very good! ”“Excellent! ”“Well done! ”“Great! ”等语言表扬学生的参与,会让学生更能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利用课堂活动多维评价方式(学生自省评估,小组互相评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教师可以采取多维评估方式,帮助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水平上实现自我发展,即让学生参与自省评估或小组评估,使其在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然视察、对比中提高自身能力。当一个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行为,反省自己在学业上的付出与收获,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设法改变、提高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对自己学业负责的学生。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学生是一定知道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性的。当一个学生知道要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时,教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也就达到目的了。

三、结束语

英语学习一定要学以致用。幼师生是准老师,如果我们能着眼于他们将来教师岗位的需要,让他们意识到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英语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大有不同。 幼师一年级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巧妙地利用口语评估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语言学习方面的充分发展,从而取得学业上的快速进步。一直以来,我们都苦于英语教学改革无所突破,学生难学, 教师难教,但是,只要抓住了“语言首先是用来说的”这个根本, 尽力避免“哑巴英语”这个尴尬,对学生口语训练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就一定能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取得很大收效。

参考文献

[1]李爱红.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个性发展的具体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2(6):6-7.

[2]邱卫锋.“学案导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11):49.

[3]章亚青.浅谈职业中专英语口语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1).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4篇

成功之处:

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三、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二、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達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三、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5篇

这节课是巩固第47页、58页的教学内容,整合第107页的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在情境图中会找有用的信息,并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巩固和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个环节是巩固第47页、58页的教学内容,出示带大括号和问号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图意。在大括号和问号这些符号的引导下,完整地认识了一个用数学的整体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问号的位置,重点引导:问号在哪?问题是什么呢?加强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

第二环节是在没有了符号(?)的开放情境中。首先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观察,交流看到的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根据合适的信息,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根据你看到的左边有2个黄蘑菇,右边有1个黄蘑菇,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在此情境下,自己选择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同学们根据左边有2个黄蘑菇,右边有1个黄蘑菇,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个黄蘑菇?真棒,再看图,根据其他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小组里先说说。然后汇报根据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蘑菇”的问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策略。比如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按左右来分,5+4或4+5。还可以怎么样计算?还可以按颜色分,3+6或6+3。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产生乐趣,锻炼能力。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用数学》教学设计

阿克苏市第七小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用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具体的数理观念举一反三,延伸课堂的内容

教学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这学期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一开始,我们来玩一个口算比赛的游戏吧。(出示小黑板上的题目)看一下小黑板上的题目,我们通过指名口算的方式来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成为我们班的“口算王”。(每生四道题目)

10-7= 2+13= 6-2= 17-3= 8-0= 18-10= 5-4= 4+10= 6+9= 20-8= 8+5= 5-5= 5+7= 19-7= 0+15= 7-3= 师总结,哇,很多同学表象的都很不错哦!恭喜XXX这节课成为我们班的最棒“口算王”!老师还准备了很多有趣的题目,那我们能够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能够解决吗?一起开始我们的破解之旅吧!

(设计意图:以游戏情境复习导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第一站:魔幻城。魔幻城里面因为缺少了一些数字而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引导学生完成填空,一起来帮它恢复魔力!

做完练习后,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然后引出下一个模块。总结,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够把上面的问题解决,真棒呀!我们探索完了魔幻城再一起出发看看下一站是哪里,好吗?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去下一个模块--数学游乐宫。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10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把学生提问出来的数学问题找两道比较典型的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解决这两个问题并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解法和结果。

(4)请两名代表交流自己的解法和答案,师给予评价。(设计意图:进行知识梳理完成自我内化吸收。)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走完了游乐宫之后,我们走呀走,哎,来到了科技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聪明屋里面有哪些奥秘吧!哇,原来科技馆展览了两个机器人啊,机器人上面好像有问题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之后进行交流结果。

2、巡视教室,并做必要的指导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书上第109页第11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聪明屋(猜一猜)(1)我比2大5,我是()。(2)我比13小9个数,我是()。(3)10个2就是我,我是()。

(4)我是9后面的第十个数,我是()。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拿出你们的课本,做一下P107的第3题、P108第7题和P109页的第13题。(师巡视生做题情况)

学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那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设计意图:运用一些针对性强,非常典型性的检测题,掌握学情,做到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

板书设计: 用数学

第10题 算式

(学生出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朋友乐于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字游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上课一开始,用邀请他们参加有趣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我是由学生自己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经历合作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管充当哪种角色,都能负好责任。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7篇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信诚木棉小学

谢伟清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学生学习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六一布置课室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体现了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例题图出示以后,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式。列式后,由学生质疑:“3个同学”这个条件在加法算式中用到了吗?这个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

2、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形式多样化。在例题出示以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例题中题目中的意思,我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小棒摆一摆图中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用更形象生动的方法去感悟题意,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在练习环节中,我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注重算法多样化。如何解决“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这个问题,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表解答。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学生没有想到列表的策略,我就引导学生去思考,该如何填写表格。算完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哪种方法更简便。

4、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思维的环节,我让学生两人一个小组,先想想9串气球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再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不拘泥于一般题型的练习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固化的模式上。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教学重难点突破得还不够。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有些快。尤其在教学例题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每人折了6个”是什么意思。可是,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体会。这使得我没有关注到,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了题意。

2、练习题的层次性欠佳。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围绕教学中的难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但是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强。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8篇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能够将数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自我反思的意识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锻炼才能逐步养成的, 而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曾经有专家针对小学学生做过一个这样的调查, 其中有两个调查是这样的:一是你愿意对你所学数学的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吗?二是, 你会总结你每个单元的测验结果吗?这两个问题看起来是非常相同的,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得到的答案却是相差很大, 其中五年级一共发放了100份试卷, 回收了100份, 第一题选择愿意的人数是79人, 占总人数的79%;而第二题有47人选择不会, 占总人数的47%.这说明了一种现象就是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总结、反思的重要性, 但是真正能够付出行动的人连一半都不到, 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也是非常可怕的.因此,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反思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训练和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反思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成为一种常态.

二、培养学生反思的方式、方法

(一) 培养学生每天总结数学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习惯

教师在每天的数学课堂讲课结束后, 要适当地安排学生一些任务, 例如, 要求学生把当天讲到的知识、自己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解题方式、学习心得以及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笔记记录的形式记下.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教师进行以后的课程安排和针对性讲课.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安排学生总结和记录自己当天的学习情况:一是, 将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认真记录下来.二是, 回顾对所讲的内容掌握了哪些, 哪些是没有掌握的.三是, 对所讲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四是, 对讲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等等.通过这些方式, 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反思, 然后进行整理、总结和吸收, 通过以上这些过程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学生的记忆力也将大大加深.而且这对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更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时达到融会贯通,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习惯性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和吸收, 这样一方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反思知识联系, 找到学习切入点

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一层为一层做好铺垫.因此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前, 必须鼓励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仔细观察和反思, 找出其中具有紧密联系的地方, 这样在反思旧知识的基础上就更容易学习新的知识, 从而更容易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例如, 有位老师发现, 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一道很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道题以前只在奥数题和思考题中出现过, 难度是非常大的, 对于这道题大部分学生经常对其感到迷茫和困惑, 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回想一下, 这道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类型的题有相似之处, 这时候就会促进学生思考以前知识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 就会大大促进学生反思知识习惯的形成, 这样也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 安排学生自由讨论、分组讨论, 在讨论中反思

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地方就是在课堂, 这时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老师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上, 要适当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或者自由结组进行讨论, 这样就能使学生畅所欲言, 将自己对知识的看法、想法以及自己的理解程度进行表述.这样对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吸收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整体化.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营造一个愉快、自由、舒适、有序的学习氛围和讨论氛围, 并且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大胆地讲出来.例如, 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能够产生以下想法:

1.个位上的数是0, 2, 4, 6, 8的数是能够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而个位数上是0, 5的数是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因此个位数是3, 6, 9的数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23, 26, 29这样的数个位数上虽然是3, 6, 9, 但是他们都不能被3整除.3, 21, 24, 27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 它们和个位上的数却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我们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这些数还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将他们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能被3整除.以此总结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学生讨论对寻找问题答案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他能促使学生不自觉地向着正确的解题方法的方向去思考, 而且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进行自由的发言, 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对学生反思已学会的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讨论交流中, 学生还能发现不同的想法和思维, 这对改变自己反思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纠错中反思, 探寻解题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角度来思考、解析错误的根源, 并从中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学生才能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反思自己的错误所在, 对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结论

经常反思已学的知识对学好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反思, 将数学反思方式成为学生一种学习习惯,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程叶.如何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成为一种常态[J].数学教育研究, 2012 (11)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中国分类号】G623.2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一味的约束学习的行为,甚至会约束学生的个性特色的发展,限制学生“动”的基本能力,强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课,“认真”笔记,往往这样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最新的课标改革和课程要求,教师在对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色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程的学习中,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1.1课程教学方式死板

鉴于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接触过语文的学习,所以当前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的进度较慢,每天的课程要求较简单,基本上是要求煤炭识记四至五个生字左右。然而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生字的时候仍然较为困难,教师的教学灵活度不够,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熟记生字的笔画和拼音。学生在课本中不能单独读出生字,也存在会读生字而不会写生字的现象,默写生字时会写错的问题,长此以往的生字学习会影响了学生日后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无助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 家长忽视了一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家长往往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关注学生语文生字的学习效果和朗读的基本功底,没有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问题,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介入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1.3写字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而且学生语文学习初期握笔写字姿势最为重要,然而家长和部分教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却忽视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只是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只是注重写字教学的表面结果。

1.4家长在学生学习一年级语文课程之前就根据自身学习语文的经验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前教育,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家长的教育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对學生的学习教育没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样,对于仍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在进入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难将其之前的固定的知识点改正,影响了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2.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中的要点

2.1教师需要学习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色,从根本上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要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加强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服务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展示其特点并感受到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乐趣。

2.2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不稳定,有意而无意的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会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支配而发生改变,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具有耐心,不断的鼓舞学生并督促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分心,通过小组活动和分析讨论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方法的反思

3.1识字课程加强纠错

一年级课程中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识字的课程,所以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每个课程的识字量的增多也会影响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1)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模式,根据大纲要求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识字教学之前让学生掌握明白学生自学生字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发散思维,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借助顺口的拼音帮助学生识字,要求家长在课外和学生一起拼读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记忆性。

(2)在语文实践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生字学习的掌握情况,要不断的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态。采取各种指导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小组分组讨论、自由发挥组词、认识拼读同学的名字等方法加强学生识字拼读的能力。

3.2朗读课堂上要泛读、熟读课文

(1)课堂上要求每篇课文进行仔细朗读,课外要求学生尽量多的熟读,告诉学生正确的朗读标准后要求全部98%的学生可以熟读课文,甚至重要的文章学会背诵。

(2)教师必须要每篇课文范读,学生跟读,以便让学生领悟正确的朗读方式,尤其是难懂的文章教师必须要解释。教师必须要随时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理解老是朗读时的语调、重读的词句,理解朗读课文的意义,学会通过朗读课文来正确的感悟文字信息,表达文字的中心思想。

3.3 教学方式多元化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要使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对于刚涉及语文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接触几百字的文章稍微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读文方式,比如说:师生对话,同学间对话、背诵诗词、,男女同学间交换读、小组间分段读,甚至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氛围和朗读兴趣。加强学生富有感情特色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生活经验的体验。

3.4 写话

写话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尚不能较为灵活的通过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课堂上要求学生先多读多说,其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字词写出来。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要经常阅读,丰富其写作内容,加强期写话的基础。另外,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经常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让学生针对其参与的活动利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总结: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其自身的学习自制力和约束性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注意力容易受周围环境而分散,影响了其学习效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相对比较重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牢固其语文基础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充分的落实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大纲,以契合现阶段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创立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资料

【1】王威威.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王乐微.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体会及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3】梁为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教学反思 第10篇

百分率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简单的题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率的实质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求“百分率”,知识点看似简单,却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通过这些知识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看得见的出勤率、缺勤率、达标率、发芽率作基础,让自学书本。通过自学书本,学生发现百分率的计算除了我们之前所用的算式外,还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并能找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看书后,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通过类比迁移,学生自主探究。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反思 第11篇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故事大意)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小石头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乌鸦想到的这个办法可不可行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实验一:瓶里的水太少了,石子反把水淹没了。

实验二:瓶里的水稍多些,投入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

师:你们看了实验后想说什么?

生:水太少,投石子这种办法没用了。要水多一点,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是啊,课文中只写了“瓶子里水不多”,到底水有多少并没有写清楚。看来用这个办法,乌鸦也不一定能喝到水。你能不能帮乌鸦想个一定能喝道水的办法?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并把这个好办法画下来。

生交流一下后各自画起画来。

师:好,已经有小朋友画好了。让我们一边欣赏他的画,一边听他介绍一下,好吗?

生:乌鸦找来了一根吸管,把吸管放进瓶子里,它吸一吸,就喝到了水。

生:乌鸦把瓶子放倒在大石头上,瓶子里的水流下来,乌鸦就喝到水了。

生:乌鸦找来了一只碗,把瓶子里的水倒入碗里,它就喝到了水。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下面就让我们当当小作家,来改写《乌鸦喝水》。

……

在交流设计意图时,执教老师从教材的局限性,理想化出发,畅谈了自已对教材的理解和创生,好评甚多。然而,透过这一开满鲜花的设计,作一番悉心洞察和静心思讨之后,在“用教材”这一问题上,不得不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反思一:从内容上说,“用教材教”是不是不要“教教材”?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书中明确指出:“在某些教学领域,如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教材通常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开掘文本含蕴,发现文本的新意义,并按照课程标准确和学生实际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可见“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对教材准确把握,既基于教材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乌鸦喝水》是一篇语文教材,尽管教师对“不多”一词的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我们说,首先,这是一篇语文课文,既然姓“语”,其立足点是语言学习,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教材的一处合理性问题,而忽视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体味和涵咏。如教材中的“到处、一个一个、渐渐”等词的学习。再说,这是一则寓言并非科普文,对词语的运用不一定要非常精确。更何况,从教材的思想情感目标来看,本文的重点并不是在探讨这个办法行不行的问题中否定乌鸦形象,体现孩子的聪明才智,而是通过这么一个故事,借助乌鸦这么一个形象,使读者受到启迪,悟出道理。这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用教材教,首先要把教材所有的语文因素挖掘出来,要把握好教材,要落实真实、朴实和扎实。

反思二:从形式上看,“用教材教”是否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批判或增删?

《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学中,执教者在初读文本,检查生字词,了解大意后,马上紧扣“不多”一词,对文本进行了改写。用执教者的话来说,这是“用教材教”。那么,“用教材教”是不是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增删或批判呢?记得一位年青教师对《飞机遇险的时候》这篇课文进行教材处理时,一改以往把反映飞机遇险时机舱内情景的三、四自然段作为重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飞机遇险”一段,让学生对飞机的“险”有各自的独特体验之后,再去读悟三、四自然段。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描写精彩的语句,而且使学生对周恩来让伞包这一行为所反映出来的高尚品德不言自明,从而较好地促成三维目标的达成。这种不受文本既定思路的约束,从把握课标的角度进行创造性开发的处理,告诉我们,用“用教材教”并不是在形式上简单追求增删或是重组,而是着眼于对文本内涵的开掘,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语文本体的目标。

反思三:从可操作性角度来讲,“用教材教”是不是不用考虑设计的时效性问题?

在《乌鸦喝水》的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把美术的元素引进课堂,让学生画其他乌鸦喝到水的好办法。且不说乌鸦难画,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以至好多学生无法当堂完成“创作”。即使当堂完成的,这乌鸦的形象也是些丑陋不堪的变形画像。而且,在作品介绍时,学生由于缺少文本语言的依托,言语表述贫乏,不禁让人怀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时下,有不少公开课也是高举时代性、生活性大旗,对教材进行了挖空心思地“创造”:一些写景美文,通过网上查图片,选音乐,进行大张旗鼓地音乐风光片制作;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则采用了课前查阅资料,课内交流资料,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研究”……短短的40分钟,学生失去了更多的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失去了潜心会文对语文文字进行品味咀嚼、积累运用的时空。如果说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那么电脑课和常谈课岂不是面临“下岗”的危机?

因此,如何合理经济地开发文本教材的“课程潜能”,既要用活教材,更要用好教材,是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所应深思的。

“用教材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操作手段。它要求我们准确认识教材,在把教材当成一种达成教育目标的媒体的同时,又要很和自然地揉和人文和工具的语文特性。有诗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沐浴课程改革的春风,真正守住自我,彰显个性,大放异彩!

上一篇:心中绽放的花儿作文400字下一篇:大学生社会暑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