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的文字阅读

2024-07-18

绘本中的文字阅读(精选9篇)

绘本中的文字阅读 第1篇

在绘本中成长—学习感悟

2010年上半年的一个清晨,坐上学习的大巴车来到上海双辽路的本溪幼儿园,身上虽还带着昨日行程的些许疲惫,但因将会遇见“应彩云”,行程虽累却仍满心期盼。

下车径直来到三楼多功能厅坐下一会儿,一旁的蓓蓓老师轻拍我肩说:看,那位穿紫衣服的就是“应彩云”。从那一刻起到二天后学习结束,我对于她及她的理论没有“盲目的崇拜”甚至有过许多的质疑,可是种种质疑却被她深遂的理论和浅显的语言而一一解答。从始至终欣赏于她的知性,想必这由内而外散发的知性会是多年、多少理论与实践的积淀。转而更多是用理性的眼光去解读、吸取她的给予。短短二日学习,即是一次从质疑到明朗接而审视与反思的过程。

一、情景阅读,在疑问中开启。

第一日上午观摩了何洁老师的《一步一步走啊走》和应彩云的《粽子里的故事》二个教学活动。按以往我对绘本教学的认识认为绘本教学就应该是一节语言课,是借用绘本开展的一节故事或看图讲述的教学。而《一步一步走啊走》只是借用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发展,从活动过程来看是一个动物认知、模仿动作及表现音乐节奏的整合活动。《粽子里的故事》的活动目标是了解民俗民风。采用分段赏析的形式从中融进了与本故事内容毫无关联的词语接龙、传悄悄话和续篇句子的内容。听完二节课后即生出疑惑。疑问1:这两节活动是绘本教学吗?何为情景阅读,观摩课中实现活动目标只是借助了绘本中的故事似乎绕了一个大弯,与我们推崇的开门见山式的导入似乎有所相驳?疑问2:两节绘本活动中的故事都采用了分段式的赏析方式,似乎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与美感,为什么不完整的讲故事呢?

二、情景阅读,在理论中认证。

聆听了应彩云老师由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子而展开的《情景阅读,在绘本中成长》的讲座,帮我把疑惑一一解答。

我们都知道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是需要情感的,而非理性的投入。由著名作家创造的故事绘本中的情节,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引人入胜的情景。我们可以在绘本故事中挖掘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开展幼儿的任何学习课程——这既是“情景阅读”。而并非我以往理解的纯粹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情景阅读”拓展了绘本的教育空间,提升了绘本的教育价值。

应老师从一个个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多面的去说明情景阅读的意义及作用。例如在小班开展的绘本《甜津津的河水》,提供了一条捷径,引发孩子对一种现象的关注;在中班开展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教学提供了情感氛围开展语言表达学习;绘本《老鼠娶新娘》表达了生生相息的道理,为教学提供了经验的背景,利于开展心理品质的养成活动。…………绘本的情景阅读几乎可以承载幼儿所有的学习课程,而情景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又使我联想到我们每一节奥福音乐都会由一个生动的故事而引发,我想这也是旨在为幼儿创设情景,幼儿参与投入会更有兴趣,在游戏中开展学习是比较有效的。

那么为什么不完整讲故事?应老师跟我们分析,分段赏析后幼儿已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蕴含的含义了,再完整欣赏效果会更好。而完整的欣赏也可利用其他环节例如午睡前或午饭后进行。教育是一日的,不是一时一段的。

听了应老师《情景阅读,在绘本中成长的》的讲座后,才知以往所理解的绘本教学是狭意的一种理解,其实每一个绘本都蕴含了许多的教育价值,可供我们去挖掘。

三、情景阅读,在名师教学中审视。

第二日上午又一次有幸观摩到应老师的现场教学《小威向前冲》同时通过分组对《苏菲的杰作》和《晚安猩猩》两个绘本的教育价值、活动过程的现场研讨后应老师给予的意见和点评让我深感应老师“提问的艺术”。

我在活动中的“提问”,孩子们的回答往往都是一种整齐划一式的回答,常觉得幼儿的回答不够有想法。可应老师的提问往往能引发孩子发散性的思维。我提取《苏菲的杰作》的教育价值发言时说:苏菲非常愿意帮助别人,但常常是帮倒忙,为帮忙幼儿理解故事含义我设计的提问时:你有没有帮倒忙的经历?而应老师认为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孩子在帮倒忙的时候通常自己是没有感受的。所以她对我的设问给予了建议,可问:什么时候大人为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自己却不喜欢?还有针对后一段的你有没有为自己的朋友做过牺牲的事?这样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应老师的提问很有艺术,因为她每一个问题或活动的出发点总是让在孩子的角度,用她名言——以他(孩子)最在乎的事做我的事。

四、情景阅读,在实践三步曲中成长。

曲一:情景阅读认知。绘本里的世界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绘本里的故事是孩子从未有过的生活经验,100%的孩子都向往阅读。所以认识到“情景阅读”的意义后从而认同这种阅读形式,竭力为幼儿创造与绘本见面的机会,让 “书”会成为我们不离不弃的朋友。

曲二:选择绘本。认识了绘本的根本和对孩子意味什么,接下来我们就要从好玩、讲道理、有竟境、画面美四方面为孩子精心选择一本合适的绘本。给了一个孩子美好的图书就是给了一个美好的人生。给了一个孩子糟糕的图书,就是给了孩子一个糟糕的人生。

曲三:挖价值,丰富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绘本后怎样挖掘故事的教育价值进行独特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这里需要更多的是我们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目标和认知与把握。我们要从整合、文本的整理及独特设计三方面去充盈、丰满内容中的血和肉。

情景阅读可以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方式,可以成为教师轻松教学的方式。但这两种“可能”都要靠教师为以上三点努力,方能将“可能”变为现实。

我想努力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可希望痛苦的时候仍能保持遥望的心情,因为痛不是结局,痛不是过程,痛是让你知道幸福的滋味。

绘本中的文字阅读 第2篇

关键词:绘本阅读 绘本艺术 绘本数数 绘本游戏 绘本表演

1绘本阅读畅想曲

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架起了你我沟通的桥梁。绘本小故事《每天都说我爱你》给我们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温馨唯美的画面首先给人无限的美感和遐想。粉色、淡绿、淡紫这些颜色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欣赏这样的绘本更是一种享受。故事中的那只小鹦鹉是智慧的化身,是它的坚持才让露比把自己的那份“迟到”的礼物送给了大家。这让孩子们明白只要拥有一颗爱和感恩的心,那么每天都可以说“我爱你”。孩子畅所欲言地把自己想说的告诉大家。能言善道的苗苗说:我最爱我的爸爸。因为他是一个神气的解放军。虽然他陪我们的时间很少,但是我还是最爱爸爸。调皮的男孩嘉嘉说:爱是甜甜的,就像吃了巧克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倾诉着自己心中的爱。这个故事,让他们体验到了浓浓的爱意,爱是相互的。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情感的沟通、交流与升华。

2绘本艺术畅想曲

绘本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画面。画面中浓浓的艺术气息将我们包围着。《动物园》、《海底世界》、《儿童乐园》是三个非常有趣的绘本。绘本中的画面都是运用手掌印画的方式画成的,我们都非常喜欢。于是,在绘画《巧妙的手印》活动中,笔者就选取了这三个绘本中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我们边聊边讨论,手型可以怎样摆放或者可以怎样进行组合。不管是活泼的还是内向的孩子,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自己的小手比划着。此刻,他们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孩子们用小手蘸上颜料,潜心创作。一个个都成了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是那样活泼可爱;他们的作品是那样妙趣横生;他们的作品是那样丰富多彩。因为绘本,帮助孩子们开拓了思路。因为绘本,给了孩子们别样的教学方式。因为绘本,让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许多。

3绘本数数畅想曲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数学的学习往往会枯燥单调。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让我们有了别样的体验。这是一本关于数数的数学绘本,巧妙地将计数的方式都融合到了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谁是世界上最帅的猪呢?这一看似平常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一堆的苹果怎样数才能数得快呢?孩子们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了两个两个数的方法。当然,聪明的数数先生还会用五个五个数的方式来数。简单的动画演示文稿将五个五个数的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顺数、倒数等许多种数数的方式都融合在了这个故事的情节中。因为绘本,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数数方式;因为绘本,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因为绘本,孩子们的数理逻辑能力得到了提升。

4绘本游戏畅想曲

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绘本中文字很少,但是画面中所蕴含的味道是令人赞叹的。母鸡萝丝悠闲地去散步,狡猾的狐狸一次又一次地跟在它的后面搞小动作。母鸡萝丝全然不知。它一次次地幸运地躲避掉了这些灾难,最后按时到家吃饭。那么,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狐狸又会出怎样的花招呢?故事又是怎么发展的呢?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续编故事,寻找道具,规划场地,进行表演。自发的游戏行为满足了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愿望。孩子们将故事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次的改编。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让大家赞赏。绘本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剧本;绘本又成了孩子表演的素材;绘本让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得到了提升。

5绘本表演畅想曲

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故事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孩子。故事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孩子在故事表演中还增强了自信心。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道具,也能让孩子的表演热情激情四射。每个孩子就是一个天生的表演家。绘本《嘿》读完后,笔者就和孩子一起做起了游戏,笔者做黑猩猩,孩子做老鼠妈妈。一个追,一个逃,孩子高兴得不断尖叫。从此,我们爱上了绘本,爱上了表演。每天晚饭后都主动要求笔者讲故事、表演。今天你来演小猫,我来演老鼠。每天,孩子们都忙着分配角色。有时,笔者还会增加一些道具,丰富故事的情节。五彩缤纷的绘本、聚精会神的孩子,这成了一幅最美的画卷。于是,笔者和孩子们有了一个约定,每天都和孩子表演一个故事的内容。那也成为了我们最快乐的约定。我们爱上了阅读,爱上了文字,爱上了表演。我们享受着那份快乐,那份内心深处真正的快乐!因为绘本,丰腴了我们的生活;因为绘本,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因为绘本,让笔者的教育教学之路越来越宽广;因为绘本,让笔者明确了方向、清晰了思路。挖掘绘本的多元教育价值,让绘本的音符在幼儿教育的琴弦上奏出完美的旋律。

浅谈儿童绘本中的“怪物” 第3篇

正因为如此, 最近几年我国儿童读物市场上兴起了“绘本热”, 大量优秀的国内外绘本作品相继出版, 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这些绘本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日常生活教育类、语言教育类、科学教育类、故事类等。其中故事类是最受小孩子们欢迎的绘本种类, 通过各种各样或温馨感人, 或妙趣横生的故事, 能够使孩子们得到了全方位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所有的故事类绘本中, 幻想类的绘本是颇为独特的一种, 故事出现的“天使”“精灵”“神仙”等等, 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生物。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 2-7岁的学前儿童, 因为分不清主体与客体, 即是一个“泛灵论”者, 在他们的眼中, 天地万物都跟自己一样有着生命, 所以幻想绘本中出现的这些不存在的生物, 也一样成为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甚至由于他们独特的造型更加得到孩子们的青睐。

在人气颇高的幻想类绘本中, 除了代表真善美的“天使”“精灵”得到儿童的喜爱之外, 通常以反派出现造型奇怪的“怪物”, 也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笔者通过查找儿童心理学、儿童艺术视知觉的相关知识, 对比分析了市面上的怪物绘本, 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怪物”是什么

怪物, 在中国的辞典里解释为“异怪之物”, 在《史记·大宛列传》曾记载:“於是大觳抵, 出奇戏诸怪物, 多聚观者。”但是在幻想类儿童绘本中, 怪物的含义更加具体, 通常分为四类 (如图1.1) 。

彭懿在《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一文中提出, 怪物绝不仅仅是人的幻想中的产物, 他在每个人心里的一角, 他是恐怖的集合。一般来说, 孩子更容易遇到怪物, 因为孩子更容易把恐怖这种抽象的情绪化解成为一种形象。荒吴宏也在《怪物之友——怪物博物馆》中把怪物等同于恐怖视觉化的具体形象。所以无论是上述四类“怪物”中的哪一种, 在儿童绘本作品中, 都代表了“恐惧”这种情绪的具象存在。

二、“怪物”在消除儿童恐惧心理中的作用

大部分家长在对学前儿童的情感培养中, 往往很重视对“真、善、美”这类正面情绪的开发, 而忽略了儿童可能产生的负面清楚。实际上, 人类的三种基本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爱中, “恐惧”这种情绪是人类情绪中分化较早的类型, 儿童约6个月时就能产生这种心理情绪了。周意在《4岁-6岁学前儿童恐惧源的访谈研究》一文中曾经引用了杭州一所幼儿园的调查数据, 数据显示, 学前儿童的恐惧源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 其中提及人最多的是“凶猛的动物”其次是“妖魔鬼怪”等事物。恐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生命产生威胁”。她试图让幼儿画出让他们心中的“怪物”形象, 得到了下面的图片。

每个孩子心中让他们恐惧的“怪物”都不尽相同,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孩子, 对于恐惧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如图2.1) 。调查表明, 学前儿童最害怕的四类事物或事件为:

1. 与学习和学校有关的。

2. 与社会关系有关的 (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 。

3. 与危险和伤害有关的 (怕陌生人、陌生的物体和高度、黑暗) 。

4. 与未知和神秘物有关的 (如鬼、妖怪、死人、尸体、晚上、黑暗、迷路) 。

既然儿童的“恐惧”心理是普遍存在而恐惧源又各自不同, 如果家长对这种情绪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 有可能会让孩子在成年后产生心理阴影。在引导孩子消除恐怖情绪的时候, 要注意不要嘲笑他们的胆小鬼, 避免孩子接触不良的恐惧源, 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这种恐怖心理。“怪物”绘本在这里就充当了很好的工具。绘本作家们通过绘本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用幽默的语言和可爱的造型, 让孩子们在一种温和的故事环境中, 让原本可怕的“怪物”也生出一种与孩子们的亲近感, 使他们慢慢地化解自己内心的恐惧。比如《我的姐姐是怪物》中, 把姐姐比喻成怪物, 来消除儿童对家庭成员的恐惧。《野兽出没的地方》表达的就是离开了温馨的家遇到怪物然后回到家中, 珍惜爸爸妈妈的故事。

三、儿童绘本中“怪物”的造型特点研究

虽然以“怪物”为主题的绘本中, 怪物是儿童的“恐惧”具象表现。但是在绘本的实际创作当中, 却不能画得过于恐怖以免使儿童受到惊吓。著名的怪物绘本作家桑达克的作品就曾经把幼儿读者吓哭过。作家往往要在“怪物”的造型与色彩搭配上精心安排, 创造出既“有点可怕”又让儿童觉得“可爱”的形象。

1. 圆形的使用

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 阿恩海姆提出了人类视知觉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学前儿童眼中, 首先出现的就是圆形, 然后才是方形和垂直线等。不管是正圆形、椭圆形和类圆形, 对于儿童都有一种视觉上的“亲近感”。因此, 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绘本中的怪物形象, 都是圆形或者类圆形。 (如图3.1) 这样的造型会让孩子们觉得怪物憨态可掬, 有种笨拙的感觉。

2. 色彩上的搭配

学前儿童对于色彩的认知也是一步步逐步形成的, 首先是黑色与白色, 其次才是红色, 蓝色, 黄色等其他的颜色。在康定斯基的《点线面》中曾经分析过每一种颜色与形状的组合和所产生的视知觉效果。在儿童绘本中的怪物造型上, 很少大面积使用刺激性很强的红色或者黄色作为怪物的颜色, 而是在眼睛、鼻子、嘴巴等面积较小的地方使用这些颜色, 以免对儿童心理造成过分的刺激效果。粉红色、绿色、蓝色这些比较温和的颜色经常被使用在怪物身上, 以降低心理的恐惧效果。另外, 黑色与白色也经常使用 (如图3.2) 。

3. 牙齿和尖角的使用

不管是西方的怪物绘本, 还是东方的怪物绘本, 尖尖的牙齿和头上的角都是怪物的突出特征。但是在绘制的过程中, 作家往往避免直接使用锐利的线条去体现这两种元素, 而是使用圆弧形来绘制牙齿与尖角等, 达到一种柔和的恐惧效果。这也是基于儿童心理学的考虑 (如图3.3) 。

四、中国的怪物绘本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怪物绘本中, 欧美的怪物绘本占据了80%以上, 其次是日本和韩国的绘本。中国本土的怪物绘本几乎是出于“空白”状态, 除了传统的《聊斋故事》和《搜神记》中出现的鬼怪之外, 难以见到本土的怪物绘本创作作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自己的怪物绘本能够填补这一空白, 创作出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怪物绘本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园园.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5.

[2]陈洪菊.中国当代儿童幻想小说幻想人物研究.

[3]周意.4岁-6岁学前儿童恐惧源的访谈研究.

[4]鲁道夫.阿恩海姆 (美) .艺术与视知觉.

绘本中的趣味 第4篇

了解绘本中的趣味元素。

好绘本可以反复去读,乐趣可以反复去体会。

当成年人看到《1只小猪和100只狼》,或者《100层的巴士》,常常会轻慢了“100”这个的数字,甚至会对它的真实性不以为然。是啊,“演义”在我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何况,这是给孩子看的,随便画上几只狼、几层巴士,以一当十,夸张一下,也没什么了不起吧。可是,孩子是当真的。他们偏要去查一查树林里到底有多少只狼;他们非要去数一数,长高的巴士是不是真的有100层!他们查来数去,结果,会惊叫着说:哦,真的有100只狼!原来,升上天的巴士,真的有100层呢!读到这些,孩子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大人并不是都在骗人。这个写书的大人就没有骗我们,他说到做到,说100就是100,毫不含糊。他们的心中,会涌起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原来,还是有大人懂得我们、理解我们,把我们当做朋友,读这样的书,值得!

其实,如果孩子们能够再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这两本书的趣味不止如此。画家在每一只狼、每一层巴士的描绘上,都下足了功夫。那100只狼,他们长得一样吗?那100层巴士,每一层都相同吗?这些有趣的细节,需要你仔细观察,你只有在观察之后,才会有更多的发现。

《不要和青蛙跳绳》是彭懿创作的第二本绘本。书中描绘了一个跟妈妈闹别扭的男孩,产生了不要妈妈的想法。很快,大象、狮子、鳄鱼、长颈鹿、青蛙等等动物蜂拥而至,他们来抢妈妈了。这里会产生一个有趣的问题:小男孩刚刚说他讨厌妈妈,动物们竟然马上就知道了!动物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先问哪个动物合适呢?

《不要和青蛙跳绳》的趣味还有很多。那幅壳壳和爷爷的合影,有什么变化呢?最早挂在栅栏上的粉色小礼帽,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旅行”呢?彭懿另一部作品《妖怪山》的画面,出现在哪里了?

《阿莫的生病日》是一部更加有趣的作品。阿莫,一个老人,每天早早起床,6点整准时来到动物园。他在动物园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很忙很忙,却要每天挤出时间去看望几位好朋友。他的好朋友都有谁呢?大象、乌龟、企鹅,还有犀牛和猫头鹰。他的好朋友恰好有5个,对不对?他每天呢,坐着5路车上班。他生病了,5个好朋友去看他。他们开始玩牌,每个人手里有几张牌呢?哦,你发现了,还是5!看看,这本书里的有趣细节,是不是让你感觉很有趣味?

数字5从外形来看,就如张着大嘴喊叫的小孩,是一个不受约束的数字。所以,有人认为5标志着变革和自由。有一个哲学流派,把5视作最神圣的宇宙数字。一个人的头和伸展开的四肢,会形成一个五角星,它是中国、日本、凯尔特以及其他一些文化传统中的象征符号。很多国家的国旗都是以五角星为主题的。

那么,这本书让5这个数字反复出现是什么用意呢?

其实,绘本中的趣味,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你来好好发现啦!今天,你发现了吗?

本栏目为有声栏目,扫码收听。播音时有

口语表达要求,因此声音和文本略有不同。

想一想

在《阿莫的生病日》中,有谁跟着他每天上班?

在《阿莫的生病日》中,气球出现了几次?哪次

气球的出现,后边有故事?

教师点拨

1.如何发现趣味点?

绘本中的文字阅读 第5篇

绘本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美国、北欧和日本等绘本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但国内绘本市场的发展,要从2000年以后开始,到2009-2011年是中国儿童绘本井喷式发展的三年,很多出版机构迅速引进欧美、日韩的优质绘本,并取得了很高的销量。与此同时,市场也出现了表现中国传统故事题材和剪纸元素的作品的绘本,但面对儿童绘本在市场的需求,这些国内原创绘本少之又少,对于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儿童绘本更是屈指可数。我们如何发展将中国文化与绘本相结合的中国本土绘本,已经成为国内原创绘本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了。

一、剪纸艺术在国内原创绘本中的应用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读图时代。绘本有其独特的魅力,正因这种魅力,它才可以在当今的中国得以蓬勃发展。绘本是一种以图片的逻辑性作为意义生成的主要手段,而文字主要作为辅助性的工具来引导对图片意义的解读。绘本是儿童的读物,对于低龄的儿童来说,绘本肩负着让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责任。当儿童更愿意等待圣诞老人而不再追问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当儿童着迷于白雪公主、奥特曼而淡忘哪吒、齐天大圣时,我们发现国内原创绘本缺失的现状严重分割了儿童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深圳的一次讲座中就表示:“虽然说在图画中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然而我们却无法指望国外的绘本能承载多少我们的民族文化含量。这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忧虑。”

随着市场发展,也开始对于儿童绘本的艺术形式和市场竞争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各大儿童出版机构通过大量引进国外优质的儿童绘本,学习到了国际一流儿童绘本作者在色彩运用、绘画风格、版式设计、文学艺术内涵方面的理念,也越来越迫切地认识到对含有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国内儿童绘本进行提升和改造的重要性。但从当前的市场销售量上来看,关于这方面的儿童绘本比较少,目前从市场上来看,关于传统文化的绘本比较少,而对于剪纸艺术的绘本就屈指可数了,如运用剪纸艺术的保冬妮的《虎妞妞》、《小小虎头鞋》、运用剪纸造型艺术熊亮的《小石狮》、《屠龙族》及林秀穗、廖健宏把皮影戏跟剪纸艺术进行结合的儿童绘本《进城》等,这些儿童绘本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是并不理想。

二、剪纸艺术在国内原创绘本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原创绘本销售不理想,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国内家长关注度不高;由于国内原创绘本的贫乏,加上出版机构对国外绘本的引进,国内家长的关注度大部分都在国外绘本上。(2)造型单一及构图简单,同时得不得儿童的喜爱;(3)在故事题材的选取上不能更好的提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传统剪纸元素运用不足,发展欠缺。

三、剪纸艺术在国内儿童绘本中的策略发展——以山东高密剪纸为例进行阐述

1)高密剪纸的现状主要是资金支持缺乏;销售渠道不畅通,市场占有率低,大部分是属于自产自销;行业管理太乱,导致假冒抄袭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密剪纸的文化传承,没有起到一个好的作用。

2)高密剪纸融入儿童绘本的独特优势,高密剪纸以构思精巧、造型夸张有趣、纹样丰富和寓意吉祥等特点而闻名。这与中国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劳动生产、祈福求愿等日常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是密不可分的。有趣的是,这恰与儿童处在“未开化”状态下天真烂漫、随性自然的认知发展和审美心理有着相似之处。并且高密剪纸的题材多样,可以弥补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者的需求。

3)高密剪纸题材的多样性,高密剪纸的题材有日常生活、戏曲人物、窗棂世界、婚丧嫁娶;这些题材都可以运用到儿童绘本中,比如《老鼠娶亲》、《桃园结义》等,同时可以解决了儿童绘本创作者的问题。

4)高密剪纸的实用性:高密剪纸的构思精巧、造型夸张有趣,从这个方面来讲,解决了现有儿童绘本中造型单一,构图简单的问题。

5)笔者之所以选用高密制作为例,因高密剪纸就属于传统剪纸元素,在其运用上充分发挥其作用。

6)政府大力扶持可增加家中的关注度。原创儿童绘本的内容创作方面,要发挥出高密剪纸艺术的可贵价值,培养儿童对民族灵魂和本土气息的理解;在国内原创儿童绘本的市场发展层面上,要进一步协调创作成本,充分调动起高密剪纸艺术的创新,讲求与儿童认知和审美心理相结合,给予儿童“一个可以记忆和回味的家乡”;在社会发展层面上,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宋捷.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40-43.

[2]刘永庭.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现状[J].大众文艺.212.

小绘本中的大世界 第6篇

悠悠今年三岁,很多温暖的记忆都是我们的亲子共读时光。这三年我为女儿最努力做的事情莫过于和她一起读书了,而我也迷恋着书本带给我们的美妙时光。闲暇时,和这个香软的小家伙偎依在一起,她柔柔的毛发轻轻摩挲着耳际,嗅着她还未退尽的奶香,一起沉浸在某个故事当中,看着她闪动的睫毛,仿佛流入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澈的甘泉,滋润着生命的成长。是的,通向人生智慧的大门,应该从阅读开始。

阅读没有时间的起点,从她遇到的书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朋友们总会讨论孩子什么时候开始看书,什么时间看什么内容的书。我们总是会规划很多,总是会以自己的判断为孩子选择书本。当我们引领着孩子走入阅读的世界时,你会发现孩子惊人的选择力,他们会自己选择这个时候最适合自己的图书,读书不需要指导,只需要陪伴。阅读没有时间的起点,从她遇到的书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悠悠遇到书的时候大概只有6个月左右。她喜欢书中花花绿绿的图案,喜欢把书翻得哗哗响,喜欢到处扔,喜欢指着上面的宝宝图案兴奋地啊啊叫唤。她在认识这个新朋友,她在试探她的脾气,她在寻找她们之间的共同点。这也许就是生命对新事物最初的探索。悠悠爱上的第一本书是松岗达英的那本《蹦》,在悠悠看来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蹦》的每一页有个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在蹦,不局限于青蛙,也不局限于陆地生物,连海中的大鱼也要张开阔鳍蹦出水面呢,特别是看到蜗牛蹦不起来,悠悠笑翻了,她也要蹦,像小兔子那样,像小狗那样,也会像蜗牛那样,她就那样看着看着就自己蹦起来,蹦累了又去看一看。悠悠最不爱看的就是那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每次遇到这本书都把它扔得远远的,给她讲,她会尖叫着把这本书拿开,我猜想是因为这里边有个时刻想吃掉萝丝的狐狸。她害怕并且讨厌这个家伙。那时的悠悠刚会走路,这么小的人已经对事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她喜欢真善美的事物,讨厌丑陋阴险的事物。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感知能力,正是这些小小的绘本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

孩子比我们更知道应该怎么阅读。

生命是神奇的,我们寻寻觅觅良久得不到答案的疑惑,其实答案就存在于自然的生命中。我教语文也有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总在思考着如何引领学生阅读,怎样阅读学生的收获更多。看着女儿读绘本的这几年,我才发现,原来孩子比我们更知道该怎么阅读。

悠悠读书从来不会只读一遍,一本喜欢的书,她会让你反复地讲。她一岁半的时候有一套丰田一彦编写的《亲亲小桃子》系列绘本,都是一个个十分简单的故事。那段时间悠悠迷上了这个粉粉的小桃子,每天都举着书“妈妈讲书”“爸爸讲书”“奶奶讲书”地四处求讲,全家人都对这套书倒背如流了,她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在不断重复的阅读中,她对故事更熟悉,对书中的语言模仿得更好。对故事熟悉后,悠悠会在生活中运用它。她会使劲推着拦住路的爸爸喊着:“小桃子把大熊推倒!”她也会抱着娃娃玩小桃子贴贴脸的游戏。读懂了故事,就要演演这个故事了。有一次悠悠拉着奶奶表演小桃子去上山,奶奶扮演那个拦路的大熊,悠悠一路喊着“上山去,上山去”。遇到大熊便使出浑身的劲推倒大熊。这个表演已经在我们家上演过很多次了,我们都演过这只大熊。可这次不同,悠悠推了推大熊,忽然说了一句:“不推了,做朋友吧。”我们都笑了,我猜想,她在读这个故事时是不是早有了这样的幻想,才会在生活中这样表演出来。阅读真是一种奇妙的能力,生命的最初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并真切地展示了阅读的真谛:书不能仅读一次;书不能仅仅用于阅读;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书的灵魂;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背诵,不是读懂,而是感受它,幻想它,让它进入心灵。

不同的绘本有不同的读法。

与悠悠共读的这段时光,我发现,随着她年龄的变化,她对你与她共读的方式也有不同的要求。当然她自己是不会提出这种要求的,而是我发现怎样读她会更高兴。

2岁之前的共读,她需要你去演绎书中的故事。记得悠悠有一本很奇妙的绘本《兔子比利》,为什么说它奇妙呢?因为这是一本可以摸得到的书。书中的主角是兔子比利,厚厚的书页中兔子比利有可以摸得着的软软的白色皮毛,比利遇到了小蝴蝶,那小蝴蝶的翅膀是绸缎粘上去的,摸起来细腻光滑如真的一般。悠悠喜欢大人们添油加醋地演绎故事。读后自己也会学着说:“小白兔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毛软软的,尾巴短短的。”这时的共读,她需要一个好的向导,将其引入这个奇妙的世界。

3岁左右的悠悠对读绘本的要求有了变化,她不再喜欢大人们的自由发挥,她更希望如实地听到这个故事。如果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发挥故事的情节,悠悠会不满地抗议:“你都没看书。”“你看书讲呀!”很多幼教专家也曾说过3岁的孩子迎来生命中第一次自主意识的觉醒,他们希望得到尊重,读书时也是一样,尊重原著也是在尊重孩子本身。

3岁之后,悠悠可以自己翻看一会书本,而不再是逢书必读。有时还可以自己讲给自己听,细听之下,她在再现自己听到的故事,在图画的提示下,努力还原自己听到那个情景。这时,我只微笑地看着,欣赏着聆听着。我知道,有一天她会独自走进那个迷人的世界,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感谢绘本滋养生命的成长。

如果有朋友问我,孩子小时最应该学些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他,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读书。从读绘本开始,我曾很认真地问悠悠,你喜欢读书吗?悠悠很痛快地告诉我,“喜欢呀!”“为什么呢?”悠悠想了想:“因为它漂亮呀!”我心下一动,这与我设想的很多种答案不同,但无疑它是最正确的答案。这些美丽的绘本向我们展示着一个个多么美丽的世界。顽皮可爱的大卫,无私美丽的七色花,充满着生命哲理的风去哪里了,当我看着悠悠打开一本本绘本,走进那一个个精彩的世界,我知道她的心灵正汲取着成长的养分,她不是一个人走向成长,而是和很多亲密的朋友一起,他们用那么多美丽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心灵在面对选择和困惑时应该走向何方。读书的孩子有一颗柔软的心灵,那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曾被那么多美好的故事滋养,他们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意志也更坚定。

感谢在生命的最初,有这些美丽的绘本陪伴,感谢那些与女儿共读的时光,这些互相倚靠着捧着书的时光足以慰藉爱、温暖和回忆。这些时光,是岁月滔滔流水中足以安静驻足的风景。通过共读,我们一起看见美,听见成长的乐章。

儿童绘本中角色造型特点的研究 第7篇

(一) 情感上的认同

虽然儿童绘本情节瑰丽, 造型极尽想象, 但是在造型的原型上都要把握在儿童可接纳的情感范围内。绘本主要是为了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和行为认知。孩子可以根据绘本中的形象认识一些简单的事物和行为。同时, 儿童不仅可以在绘本中学习知识, 也可以通过绘本中角色情感的发展, 明白一些道理, 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勇敢等优秀品质。所以说, 不论奇特的, 美丽的, 可爱的, 写实的, 都要首先得到儿童情感上的认同。

1. 写实风格和抽象风格的运用

绘本主要是为了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和行为认知, 在这个方面而言, 写实风格的绘本能很生动的呈现生活中的动物形象和生活场景。比如瑞士画家约克的作品《再见, 小兔子》。作者细腻的画风可以让孩子有如身临其境, 虽然写实, 但不死板, 画家通过情感和激发将生活中的场景提炼归纳, 将不可能出现的形象通过写实的技法呈现在孩子的眼前, 更能得到孩子的认同。除此之外, 通过大的色块和概念的物体来表达逻辑的抽象作品也很容易能得到孩子的青睐, 如李欧·李奥尼创作的《小蓝和小黄》, 作者独具匠心的运用蓝和黄两个近似圆形的抽象的色块, 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于爱和融合的故事。虽然画面上只有一群简单的色块, 但是孩子们却轻而易举地接受了故事, 而且很顺利的读出了小黄和小蓝的情感变化, 还在他们身上产生了共鸣。

2. 人物造型夸张, 动物造型拟人

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且千变万化的。在这里, 无论动物, 植物, 甚至一个杯子, 一把雨伞, 都可以给它赋予生命, 一切都是可以行走, 交谈的, 尤其是以动物为主要角色的形象, 神态表情更是充满情趣,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一切都符合孩子们的天真稚嫩的天性。在角色形象尽量突出它的特点, 于是有了身体像拇指大小的小女孩, 小白兔可以穿上衣服和路边买萝卜的大叔讨价还价, 小蜜蜂可以和小青蛙住在一个屋檐下。虽然可以天马行空, 但都是源于生活的角色变化。

(二) 造型上具有审美上的独特性

在遵循儿童本位的原则基础上, 儿童绘本的造型应具有儿童的审美性。在这里“可爱”就是角色造型的最高要求, 不管人或动物, 小孩子都是最可爱的。在角色的创作中, 小孩子的造型特点就是大头娃娃, 身体和头部的比例在1:2到1:3之间。在儿童的审美中可爱是不二法则。这时候一切和孩子喜好相关的东西都可以运用到绘本的创作, 夸张而鲜艳的颜色, 圆鼓鼓的眼睛, 呆呆的笨拙的形象, 哪怕是绘本故事中的妖怪和大坏蛋, 也要把“滑稽”的趣味添加进去, 要坏坏的很有趣很可爱的样子, 千万不要显得过分的恐怖, 哪怕很奇特很诡异的风格, 孩子会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就连大人的我们也会被里面可爱的造型深深吸引。

(三) 风格上的多样性

在绘本中, 绘画风格要有特点, 角色造型的性格更要鲜明。要避免类型化、脸谱化, 在描绘中通过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体态细节等来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 饱满生动的角色。绘本的风格也是可以千变万化的。

1. 不同材料的运用

在绘画中, 儿童绘本可以被运用的技法和材料千变万化, 从水彩丙烯, 再到厚重的油画, 剪纸, 线描, 铅笔画、版画压克力颜料画, 还有照边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等。正是在这些不同材料的运用中, 才让儿童绘本拥有了十分迷人的外貌。不同的材料在画面中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表现出的质地显得更加有趣味性, 画面也不再单调, 近年来, 由于电脑绘画技术的发展, 创作者们开始更加倾向于选择运用便捷省时的电脑创作。但是纵观各国的优秀儿童绘本作品, 凡是能得到孩子喜爱的经典之作, 无一是使用枯燥乏味的单一技法, 可见电脑并不能完全取代各种材料在绘本中的运用。

2. 造型上鲜明的地域特征

我国市场上的绘本多为引进版, 在引进版的图书中, 造型的设定有着明显的西方特色, 黄头发, 蓝眼睛, 大鼻子的形象也有很多。但是地域民族的区分并不是十分明显, 一些低成本的儿童绘本在人物的选取中直接借鉴西方或者日本的经典造型, 而忽略了创造出本民族的人物形象。这样局限于一种表现风格并达不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也很难创造出真正经典的优秀作品。结束语:

儿童绘本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 在孩子小的时候, 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 更加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 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生动鲜明的角色造型加上鲜艳的色彩, 几句简练的话语, 帮助他们开始认识这个美好的世界。总之, 儿童绘本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小王子》的扉页有一句话我深深记得,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子, 虽然, 只有少数的人记得”。而童书的市场正需要那些少数记得那些孩子世界的儿童插画师。作为儿童插画师, 必须站在儿童的角度, 观察世界和感受世界, 当然也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 细心观察掌握各种人物, 动物, 植物的特征, 才能真正创造出源于生活, 有符合儿童审美的角色造型。

摘要:儿童绘本作为为儿童创作, 以图画为主, 并进行少量文字解说的书籍, 在整个插画艺术中是显得尤为独特与重要的。在孩子小的时候, 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 更加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 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本文通过对儿童绘本作品和相关文献的研究, 从儿童心理、儿童绘本角色造型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展开对儿童绘本的独特角色造型特点的探究。

关键词:儿童,绘本,角色,造型,思维,认知

参考文献

[1]郝广才著, 《好绘本, 如何好》[M], 格林文化出版社, 2006年.

[2]孔起英著,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儿童心理学》英国鲁道夫谢.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浙江大学出版社.

浅谈绘本中的环境创设 第8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绘本 环境创设 幼儿

一、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来自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则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所以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是否有益于幼儿在做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等等。

环境与幼儿的游戏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创设的良好环境能有效的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自己日常工作中所累积的经验和问题,在实践探索中也尝试着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绘本的选择

本学期我园着重开展“创游课程”。所谓“创”:是指创造、创新,“游”:是指游戏。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挖掘其中幼儿感兴趣的点并且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然后生成一系列与之相应的活动,并且和幼儿共同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幼儿从中获得有益的身心发展。

绘本《天生一对》讲述了长颈鹿和鳄鱼这一对奇特的恋人之间发生的故事。首先,我自己读过之后,思绪万千,这本书的真正意义在于让我们所有的夫妻都学会平等、尊重地去对待自己的另一半。平等、尊重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孩子阅读后教会了我们的孩子,如何去交友,如何去对待自己的另一半。我们的孩子有一天也会长大,也要有他们自己的另一半,这本书可以说是潜移默化地交给孩子如何与别人相处。不仅是与自己的另一半,还有朋友、同伴、亲人等等,所以我选择了这本绘本。

三、绘本游戏中环境的创设

1.设计背景

本书在轻松诙谐的节奏、简单而有趣的情节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对奇特的恋人——鳄鱼与长颈鹿克服巨大的身高差别,一步一步由恋爱、相处到逐渐被整个社会认同的有趣故事,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基于孩子的已有经验,本书完全可以理解为同龄人交往的故事,孩子与周围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协调、和谐共处的故事,同时折射出一种对生活、对困难的乐观精神、对爱的坚持。我们选择这个绘本,是让孩子通过表演亲身体验长颈鹿和鳄鱼的生活,并体验表演的乐趣。通过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

2.主题墙设置

共分为四个板块:结婚礼服(绘画)、故事创编(亲子作品)、参观动物园照片、设计爱护动物的标牌。

3.区角设置

表演区(重点区域):

目标:投放故事书,头饰、背景图等,鼓励孩子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材料准备:KT板、彩纸、双面胶、废旧材料。(设置大树、房子、镜子等背景)

游戏过程:幼儿戴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并进行创编故事内容。

美工区:提供彩纸、剪刀、胶棒、各类废旧物品,为鳄鱼和长颈鹿设计衣服鞋子及它们所需的物品。设计它们的新家。

建构区:提供建筑、树木、奶粉罐等各种物品,先设计规划图纸,再帮鳄鱼和长颈鹿造一个新家。(贴有家具、盆景图片的各种大小、形状的物品,如球、盒子、积木、塑料篮筐等,分别是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益智区:测量。

生成游戏:自己选择朋友组合成“搬运公司”,给自己的搬运公司取个名字。探索用最少的时间搬运尽可能多的物品的方法。各“搬运公司"竞赛,选出结果,可以帮助长颈鹿把家从远方搬过来。可以将小物品放在大物品内,可以叠加……这样就能用较少的时间搬运更多的东西。

【结 语】

绘本中的文字阅读 第9篇

关键词:数学绘本,数学活动,创新调整

当今,多领域的绘本阅读也催生出了不少专业学科的绘本,数学绘本就是其中之一,它讲的是故事也讲数学,它把数学知识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对于幼教来说,此类绘本展现出了不少优势:(1)利用绘本作为工具可加强儿童数学概念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数学教育新目标的达成。(2)好的数学绘本让儿童有机会了解数学概念如何应用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3)使用数学绘本,无声地融入数学知识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可提供孩子倾听、探索及讨论数学概念的机会。(4)绘本能让幼儿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并拓展数学知识。

在反复的实践研究中,笔者发现利用数学绘本开展数学活动绝不能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我们应该要“走进去”:走进数学绘本,进行反复研读和深度分析;同时也需要我们“走出去”:走出数学绘本,进行优化突破和精心设计;还需要“走下去”拓展延伸、多元丰富,在集体教学之后升华活动价值,让数学绘本真正服务于数学活动。下面我将结合课例《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浅谈依托数学绘本开展数学活动的具体策略———

一、走进去———深挖绘本细品数学,在反复研读中明确活动方向

1.准确定位绘本适宜的年龄段。数学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把适合年龄段定在了3~6岁,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以这个绘本生成的数学活动可以在大、中、小班任何一个年龄段开展呢?数学绘本为了迎合市场利于销售往往会定一个比较宽泛的学习年龄段,所以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准确鉴别、定位。老师们一下子就能发现绘本中“测量:面积比较”的内容是大班的,因此在大班来开展这个绘本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最为适宜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的数学绘本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完全适合的年龄段:年龄段定高了幼儿能力达不到,定低了对孩子缺乏挑战失去了活动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绘本中的数学元素适和幼儿的已有经验,去设计调整活动的重难点内容和目标的要求,从而更适宜现阶段孩子的数学最近发展区。

2.深度挖掘绘本的数学元素。用好数学绘本的第一步就是分析数学的概念元素、选择绘本的核心价值。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反复地研读,对数学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如数学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以公主即将来到地小山村发生的事情为故事背景,以为公主挑选最大的物品为主要线索。绘本中村民们运用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面积测量,有效地帮助幼儿巩固“自然测量”的概念。细品之下,还能发现故事中涉及了其他数学概念,比如:目测比较、10以上的点数、量的守恒、排序等。泛泛的阅读,往往读不到数学绘本的全部价值,所以我们教师在拿到数学绘本后要善于反复赏析,从封面到封底,不漏掉任何一点细节。只有对绘本内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梳理之后,我们才能够着手对教学活动开展较为适宜的设计和设想。

二、走出去———摆脱束缚、解放思维,在创新调整中优化活动过程

数学绘本是适宜所有孩子和大众阅读的,而依托数学绘本开展的数学活动却是为现阶段的幼儿“量身定制”的,所以有时候过分拘泥于绘本之中,反而有可能被绘本困住了思维、束缚了想法,让活动设计进退两难。所以在“走进”绘本之后,我们老师更要适当地“走出去”,摆脱束缚、解放思维,在创新调整中,优化活动过程,让数学活动更加有效。

1.结合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让活动形式“趣”起来。数学绘本是运用图画和文字在传递着数学知识。如何在绘本数学活动中提高图画文字的有效价值呢?如何让孩子深入绘本情节主动探索数学呢?多媒体课件可以来帮我们的忙。借助动画视频、趣味操作、虚拟声效等手段,让平面的绘本故事立体起来,让平淡的数学活动趣味起来,让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起来。

2.巧做可操作的数学学具,让活动体验“玩”起来。数学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中,村民们运用了坐垫、手帕、盘子等测量、比较床、镜子、地毯等面积大小,绘本已经把大致的学具都设定好了!是否只需要我们将绘本中的材料直接“复制”到活动中来呢?数学操作材料帮助幼儿感知建立数学概念,这是幼儿获得数学概念的关键步骤,因此每一份操作材料都需要我们认真考量,我从层次性、操作性等两个方面对原有的材料进行了调整,让学具更具实效。

(1)层次性:第一次操作,我提供了排列混乱的床的操作图,幼儿在重新整理纠错的过程中,感知了自然测量的注意点,为接下来的操作做好铺垫。第二次操作,我提供了比较适中、单一的材料,让幼儿尝试练习“面积的测量”,初步掌握方法。在第三次操作中,我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幼儿不仅需要从多种物品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还需要探索最为合理的排列方式以减小误差。这些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逐步巩固测量的方法,让孩子学得自然,学得扎实。

(2)操作性:在刚开始的实践中我发现由于绘本中原操作材料尺寸的不合理,给孩子带来了误导,操作性太低。于是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长方形盘子材料横竖排列的难度及操作时间,重新设计操作材料并反复进行实验。一次次地调整盘子的尺寸,身体力行,只为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同时,我还发现零散不固定的操作材料也为幼儿的测量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难,于是我们调整了材料的操作方式,用胶水辅助固定,这样幼儿操作起来既便利又高效。

三、走下去———拓展延伸、多元丰富,在集体教学之后升华活动价值

《指南》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数学绘本用有趣的故事为幼儿的数学启蒙,那我们依托绘本开展的数学活动势必要拓展幼儿的数学阅读,延伸绘本中的数学知识,让数学最终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1.拓展认知。数学活动《公主殿下来的那天》中,幼儿想到除了用盘子、坐垫、手帕等生活中的物品来进行自然测量外,还产生了疑问:是不是用尺也可以测量面积?你看!孩子们已经联想到了生活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于是我先用尺测量长度和宽度,再利用“长×宽=面积”的公式,将计算方法自然渗透给孩子,并鼓励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进入小学后认真学习数学知识,等学会了“乘法算术”就能用这种更加便利精准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了。这样的拓展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幼小衔接,也及时将孩子所学到的经验联系生活,让绘本数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意义。

2.延伸活动。我将绘本中“面积测量”的内容延伸到数学区的游戏活动中,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个性化操作的材料,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测量游戏,给予了更灵活的游戏操作空间和机会。孩子区域活动中也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孩子们边玩绘本边学数学,享受着快乐与成功,区域中的数学活动延续和补充了集体教学,提供了个体活动的需要和机会,不断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升华活动价值。

3.多元丰富。数学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中不仅蕴含着数学知识,还涉及到了其他领域,如语言、美术、社会等。活动中我给予幼儿介绍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后我将绘本投入到阅读区中,让幼儿自主欣赏阅读,还开展了情景剧的表演,孩子们分别扮演公主、村民、爷爷等,在阅读表演中巩固数学知识。在数学绘本的运用中,我们要注重多元整合,实现绘本价值的最大化。

上一篇:表演技巧基础训练下一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2020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