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创新能力学习心得

2024-07-30

公务员创新能力学习心得(精选8篇)

公务员创新能力学习心得 第1篇

公务员创新能力学习心得

郭汝涛 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执政理想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人自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作为价值目标,提升了认识的新境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不断开辟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全球化,已经把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类不仅要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下进行交往与合作,还要共同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阴影。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程度和解放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具体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还要遵循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原则。做到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正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时刻牢记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面借

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要乐于并且敢于参加各种创新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正确的社会舆论会使个体产生创新的积极性,良好的风尚习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创新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知、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其次,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精神通过培养转化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创新精神,为创新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

公务员创新能力学习心得 第2篇

近几天,我对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的理论和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通过沟通交流,对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国家行政公务的执行者。公务员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履行职责的效率和效果,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很好地得到维护、实现和发展。

公务员政治能力是公务员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体现,提高公务员的各项能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意义重大。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应具备良好政治鉴别能力,即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务员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辨别能力。

作为党和政府具体事务的执行者,还要有相应的依法行政能

力和出众的公共服务能力,即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规观念;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敢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府创新的一个基本目标,这是是顺应发展的。作为国家公务员,要有一心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公务员的服务意识直接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发展。公务员服务意识的提高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和改善行政环境的迫切需要。公务员的素质及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对政府政策及制度的认可和拥护,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国家公务

员公共服务能力是整体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重要目标。目前,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障碍。因此,通过严格执行公务员法来强化公务员管理,并加强以公共服务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

建立服务型政府,需要视公务员为普通职业,视官员为人民公仆,官员时刻以为民服务为导向。人民至上,要求重大社会问题的决策、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权力的运用,都必须以人民福祉的最大限度的获得与满足为目标。这就必然要求政府增强和改进服务意识,以公民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诉求,不断改善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提高行政效率,并把公众满意作为衡量行政工作好坏的标准。有了观念的改变,结合制度的改革,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必能迅速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公共服务意识是指服务者与一切服务对象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识中,只有大家提高了对服务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的意识,激发起人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搞好服务才有思想基础。

公务员创新能力学习心得 第3篇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各级政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稳步实施公务员法, 创新制度和机制, 使公务员日常管理步入了法制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务员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得以有效运行;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当前在公务员队伍的管理中仍存在着缺乏分层分类机制, 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缺乏与道德建设的合理联系以及缺乏提升公务员自身素质的能力机制等突出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和干部任用工作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对公务员胜任能力体系及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系统性研究,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能够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运作提供支持, 并成为实现政府绩效提升及推进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将素质测评理论引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将能力这一能够预测绩效水平高低的量化指标作为实现公务员人才测评和提高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手段, 落实到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 进行绩效导向的工作分析和规划、人职匹配导向的甄选招录、价值导向的绩效管理、战略导向的培训开发和能力导向的人员激励,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见图1) , 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有效运作提供支持。该体系内部的五边形代表微观管理机制, 包括人才招聘、培训、配置、考核与激励五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块;外部的五边形代表宏观管理机制, 包括开发、流动、奖励、服务与评价五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块;虚线代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相互支撑与配合。

(一) 构建公务员队伍的核心能力框架

1.公务员的核心能力框架

图2中中间的八项能力属于通用核心能力, 领导职务类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类公务员都应具备。

2.制定各级公务员能力标准

公务员所处的级别不同、岗位不同就应该有不同的能力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务员能力标准, 才能为公务员能力提升提供依据。

(1) 高层公务员能力标准

对高层公务员有较高要求, 即高层公务员能力除了具有其基本的日常工作能力、规划设计能力以外, 更重要的需要有研究创新能力、应对变革能力。其中创新变革能力包括较强的政策敏感度、深邃的洞察力、快速而高质量地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调查研究能力、较强的持续学习力等;应对变革能力包括领导变革、全方位管理能力、抗压能力、灵活变革谈判能力等。

(2) 中层公务员能力标准

中层公务员能力除了具有其基本的日常工作能力之外, 更重要的需要有规划设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个别公务员有应对变革能力。其中规划设计能力包括部门计划能力、较强的自我开发设计能力、愿景实施能力、较强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研究创新能力包括有政策敏感度、创新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持续学习力等。

(3) 基层公务员能力标准

基层公务员能力要求具备日常工作能力、规划设计能力, 个别公务员有研究创新能力。其中日常工作能力包括有科学素质及人文素养、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价值取向 (诚信、公共精神) 、责任心、具有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公共行政服务能力、文字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规划设计能力包括岗位计划能力、有自我开发设计能力、愿景落实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

(二) 创建以能力与素质为导向的人员招聘与选拔模式

传统的蜗牛公务员选拔一般只重视考察人员的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 而很少考察所招聘人员深层次的动机、态度、价值观等特质。针对传统模式的不足, 政府急需创建一种有效的招聘和选拔机制。公务员核心能力框架的提出为干部的招聘与选拔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切入点。

在公务员的招聘与选拔过程中, 核心能力框架的作用, 主要是提供一个评价标准, 对应聘者的能力素质水平和岗位的核心能力框架进行比较, 如果相对匹配, 应聘者才有可能胜任其岗位的工作。如果在学历背景、工作经验和技能等方面都比较符合岗位需求, 但在态度和价值观等深层次的特质方面不符合, 尤其是与政府部门的组织文化特征相悖, 这些特质又往往很难通过培训开发去改变, 则不应予以考虑。

在这一模式中, 政府基于发展战略制订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规划结果确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然后参照通用人员能力框架和特殊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 对所需人员进行招募和选拔。只有满足公务员核心能力框架的要求, 并且充分考虑被招聘人员自身职业发展愿景, 才能获取合适的工作人员并将其配置到合适的岗位。

(三) 创建能力本位培训模式

在以能力为核心的公务员培训中, 培训项目的设计是围绕着提高公务员的岗位胜任能力进行的, 因此, 在设计学习内容及培训项目时, 也应当围绕着公务员的岗位胜任能力进行。

第一, 以公共行政为目标提高教育培训起点, 实现由适应能力培训向胜任能力提升和胜任能力拓展的培训转化。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在行政系统内普及教育培训, 提高全体行政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同时, 重点地区、重点处室、重点岗位、重点培训对象的能力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使高层公务员大多数能达到胜任和优异的层次;中、下层公务员达到基本胜任和胜任层次, 个别达到优异层次。

第二, 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培训方式有新颖性, 提高培训效益。根据任职的不同阶段和职务的高低不同予以详细的分类分级, 设计不同的能力提升和能力拓展的培训内容。重视并加强公务员职业生涯和规划的培训, 使公务员能力持续提升的规划与个体规划相一致。大胆探索新颖的培训方式, 在积极推广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经验分享等教学方式的同时, 积极探索研究式教育培训方式, 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活动, 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 建立教育培训保障体系, 保证公务员能力持续提升。根据各地行政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 制定公务员教育培训基地的标准, 每年对教育基地进行考核、评估, 对达不到标准的教育基地及时清除或整顿提高。对培训所需要的师资力量及时进行补充、更换, 还可以聘请系统外的知名教授补充某些师资力量的不足。继续重视培训教材建设, 组织代表行政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应行政改革需要的教材, 使公务员更好地掌握行政改革的新动向。继续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使教育培训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

(四) 完善能力目标考核机制

能力目标考核机制应采取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客观评价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共性指标评价方式。就是制定通用的评价指标, 对评价对象之间横向比较、考评, 评价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工作制度遵从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客观可比、可量化、重点突出、评价内容全面的特点。二是工作目标白皮书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针对政府综合工作部门采用。由评价对象根据年度工作要点, 提出当年必须完成的若干事项, 并明确说明完成时限、完成内容和完成标准, 主要用于推进重点工作的开展。

主观评价方式主要是为了弥补客观评价只侧重工作结果考核的缺陷, 将工作效能评价与服务对象满意度结合起来, 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能力目标考核机制尤其应将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可采取“客观评价先于主观评价”的办法, 将工作关键业绩指标的客观评价得分作为主观评价参考依据, 对干部从行政执行力、工作业绩、管理服务效率、廉政建设等维度进行综合的绩效评定。

二、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提升的举措

(一) 构建公务员队伍能力持续提升体系

1. 建立公务员能力提升数据库

为了使公务员能力提升正常、有序、有效地运转, 行政系统需要建立能力提升数据库。数据库是公务员能力提升的战略资源, 它能够清楚地记载能力提升的过程以及提升后的结果, 指导公务员能力持续提升。数据库也是行政系统对能力管理的依据和决策的基础, 它能帮助行政部门了解公务员能力提升的动态过程, 发现公务员能力提升的规律, 从而更科学地选择公务员能力提升的方案。建立公务员能力提升数据库, 需要结合公务员能力现状,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岗位公务员能力标准为数据库的目标;然后对其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针对基层、中层、高层次公务员能力提升状况构建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建立之后, 对数据库试运行并进行测试评价, 如实际运行结果不符合设计目标, 需调整数据库结构, 改变部分参数。如果运行实际结果达到设计目标, 就可对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控制, 对数据库运行性能进行监督、分析和改进。

2. 构建公务员队伍自我能力开发与提升的平台

自我能力开发与提升是公务员能力提升和拓展的途径之一, 是发挥公务员主观能动性的最佳方案, 也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好策略。为此, 要构建公务员自我能力开发与提升的平台。制定各级公务员能力标准, 然后详细分解目标, 明确各级公务员自我能力开发与提升的要求, 按照分级组织和实施的原则, 加强对自我能力开发与提升的督促和监督, 鼓励和支持公务员养成自我能力开发与提升的习惯。还要构建公务员自我能力开发与提升的标准, 高层、中层公务员以开发业务规划和设计能力以及适应变革的能力为核心, 以增加公务员的研究创新能力, 最终实现促进并实施变革、引领变革为目标的能力拓展和提升为标准。基层公务员主要建立由适应能力向能力提升转化的标准, 明确自我开发与提升的任务。

(二) 创建公务员队伍能力提升的运行机制

1. 完善公务员的任用、考核、评价、奖惩的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公务员的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 公务员培训、交流、自我开发等多项考评指标体系, 采用灵活多样地考核方法客观、公正地对公务员进行考核, 树立考核结果的权威性。改进公务员能力评价的方式, 完善公务员能力评价的手段, 开发应用现代公务员能力测评技术, 准确判断公务员所在的能力层次, 此项工作也可以委托有公务员能力测评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 以提高公务员能力测评的客观性。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公务员的升降、奖惩、回避等的依据, 也作为以后公务员能力提升的依据。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公务员的需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为公务员能力提升提供动力源泉, 推进公务员能力提升战略的实施。

2. 在行政系统内实现能进能出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一, 把好“入口”确保新进公务员的质量。继续坚持“凡进必考”的入口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 围绕行政改革和发展任务引进人才, 加强行政队伍建设, 优化行政系统知识结构。第二, 疏通“出口”关, 促进人才的流动。改革现行公务员退休制度, 进一步拓宽公务员退出的主渠道。对一些知识淘汰率高的岗位可采用雇佣制, 增加流动性。运用鼓励、考核淘汰、惩戒等手段, 对没有胜任能力也没有潜力提升的公务员要给予辞退。在合适的岗位上, 尤其是行政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和辅助性岗位, 积极聘用社会上的优秀人才。

3. 制定并完善公务员能力提升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第一, 制定并完善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公务员能力提升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 作为公务员能力提升监督的依据;第二, 建立公务员能力提升档案制度、反馈制度, 作为及时修订公务员能力开发的内容、方式等的依据;第三, 制定并完善公务员能力提升工作的目标责任制, 作为全过程监督后追究责任的依据。

(三) 完善公务员队伍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1. 完善公务员能力提升责任体系

对公务员能力提升工作进行科学定岗定责, 这是建立和推行责任制的基础;然后细化明确工作规程, 这是公务员能力提升工作的程序要求, 保证各个岗位职责的正确履行, 使任何一个工作人员, 无论是业务熟练的还是刚刚从事业务工作的, 都可以迅速上岗按章操作, 协调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衔接, 注重对公务员能力提升的过程控制, 确保整个过程高效、有序运行。

2. 建立公务员能力提升目标管理制度

根据公务员能力提升的规划, 分别确定省厅级、地市级、县市级行政部门在公务员能力提升工作的目标, 各级行政部门再结合本级、本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的目标规划和措施办法, 科学分解年度工作计划, 然后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公务员在做自我能力开发与提升的规划时, 要结合本部门的能力提升目标, 使个人提升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目标实施后要注意跟踪检查, 将检查的结果及时反馈, 上级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参考文献

[1]赵曙明, 杜娟.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经济管理, 2007 (6) .

[2]胡冰.胜任力管理: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改革的新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4) .

[3]梅继霞.基于胜任力的公务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构建——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3 (3) .

[4]Ramsey V.Jean, Latting Jean Kantambu.A typology of intergroup competencies[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005, 41 (3) .

论公务员创新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公务员;创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3-0063-03

收稿日期:2010-12-30

作者简介:郑海兵(1977—),女,吉林梅河口人,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武文莉(1971—),女,吉林公主岭人,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2009年度校(院)级青年课题“领导干部提高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0302。

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一种能力,是衡量公务员素质和水平的核心标准,也是整个公务员队伍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因此,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迫切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公务员的创新能力。

一、加强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⒈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承担着更多的压力,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来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是严峻的考验,又是民族振兴的关键。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那样:“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复杂多变、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各级公务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政策制度、方法措施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管理需要并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一切政府工作的新规律、新理论、新方法。只有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创新能力强的公务员队伍,才能使我国在世界风云变幻中把握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赢得主动。

⒉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是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矛盾、问题和风险仍然会大量存在,这就为广大公务员施展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践表明,3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创新,解决前进道路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离不开创新,同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离不开创新。面对艰巨的历史重任,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公务员更要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⒊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国家公务员是政府的载体,担负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过程中,他们的能力、素质关系到国家管理的优劣和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不仅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公务员在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的作用,公务员要从执政使命和示范作用的高度,努力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表率,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激发其他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推进全社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

创新是指能够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新颖而有价值的物质成果或精神成果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融知识、技能、智力及心理素质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在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一种能力。大致可以概括为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⒈創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公务员在具备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新的思维方法、形成新的思维成果的认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构成创新能力的诸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创新的实现程度。公务员创新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目前,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安于现状,不思创新;盲目蛮干,不会创新;嫉贤妒能,不容创新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的精神谋划未来,增强工作中求变求新的创造性。第二,善于激发灵感,捕捉机遇。在国际国内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公务员面对各种复杂的事物和社会现象,要善于思考,学会发散思维,从一些关系党的事业和前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从一些制约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建设发展的紧迫问题上,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和收入分配调整等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发现有用的信息,捕捉难得的机遇,寻求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第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创新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公务员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要求时,不应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简单地用过去的框框来要求变化着的实际,而是应将中央的精神、上级的要求与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找出创新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创造性地将上级精神落到实处。

⒉创新人格化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公务员个体人格特质(性格、气质和行为习惯等)和精神因素(创新意识、理想、信念、道德)作用于创新活动而形成的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公务员创新人格化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定信念,乐观自信。信心和信念是公务员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公务员只有保持乐观自信、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对未知领域保持较强的主动性、好奇心,不断发现新问题;才能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坚持独立思考,拿出自己的创意;才能用自己的智慧果断解决问题,实现工作上的新突破。第二,具有勇敢执着、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创新是一种超越旧基础,突破旧束缚,脱离旧体系的活动,创新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和障碍。在风险和挑战面前,公务员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做到不动摇,不退却,持之以恒地坚持创新;做到不怕反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地完成创新。第三,发扬科学的探索与批判精神。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公务员既要乐于传承有益的传统,也要具有科学的探索与批判精神,敢于否定过时的传统,敢于超越过时的经验和习惯,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⒊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公务员将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转化为创新行为,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与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公务员只有具备创新实践能力,才能将创新由一种愿望、意图变为现实。公务员创新实践能力集中体现在以下环节:第一,把握全局,多干实事。在充分把握全局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求真务实。对那些长期困扰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拿出具有全局意识的方案,创造性地实施解决;对那些群众普遍反映,基层强烈呼吁的问题,看准一件做一件,做成一件让群众满意一件。第二,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公务员在创新活动中要勇挑重担,着力攻难点、破难题,既要敏锐地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又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通过在科学、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切实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有重大影响的难题要集中时间和力量,力争在短期内妥善解决,以此带动全局,提高整体效应。第三,狠抓落实,力求实效。公务员在创新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富有实效,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实话、办实事,不摆“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把创新过程变成造福一方百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勇于在比较中查找差距,以差距催生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

三、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对策

⒈勤于学习,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知识、技能是公务员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没有知识就无法创新。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公务员要紧跟时代步伐,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开拓新视野。在学习方面应注重抓好以下环节:第一,增强理论素养,注重业务知识的积累。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中深刻领悟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理论修养。其次,公务员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应扩大到世界新技术、新知识的前沿,尤其要学习和掌握好本部门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多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积累得越丰富,创新的灵感就越多,创新的能力就越强,创新成果也就越显著。第二,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亿万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新精神迸发出来,推动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公务员只有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树立优良学风。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如果学风不正,唯书、唯上而不唯实,就会导致教条主义,窒息理论的生命力,就会束缚创造性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因此,公务员必须克服不良学风,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在实践中运用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把学习过程转化为公务员创造性地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过程。

⒉优化思维方式,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关键。思维方式是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也是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和特征。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务员创新的水平和成败。对此,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破除思维障碍。一是要革除旧观念。旧观念在行政管理领域突出表现为“左”的思想观念、官本位观念、裙带观念、拜金主义等等,这些陈旧观念长期阻碍着创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二是要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运用习惯的思路和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习惯于按经验办事,走老路。因此,公务员优化思维方式必须主动更新自己的观念,寻求思维方式的创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使思维从单一、单维、静态、机械的方法向多重、多维、系统和辩证的方式转变。第二,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一是超前思维,富有预见。公务员只有预先对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或趋势作出科学的推测与判断,才能更好地把握行动的方向,处理好现存的问题,促进工作的发展。二是辩证思维,把握全局。公务员要把全局作为自己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追求,不仅看到局部的各要素,还要看到全局的大系统,统筹兼顾,寻求整体效能最优化。三是发散思维,开阔思路。公务员在处理同一问题时,要善于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多运用借鉴、联想、类比等方法,尝试从纵向、横向、侧向、反向等方向综合分析问题,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在实践中优化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方式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实践中经过开发训练而形成的,实践是思维的源泉。公务员优化思维方式,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汲取群众的智慧,从勤学、多问、善思入手,实现工作上的新突破。如此循环往复,公务员良好的思维方式就会在实践的土壤中得到优化。

⒊完善创新机制,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保障。公务员的任何一项创新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公务员创新除了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鼓勵、爱护、支持创新的氛围和环境。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的制度和机制。第一,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公务员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经过开发、培养和发挥,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否则,它必然会被埋没或退化。对于公务员来说,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和任人唯贤的选拨任免制度,完善公务员考核方法和评价机制,把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和任免公务员的重要标准。对于那些开拓创新业绩突出的干部,要改变论资排辈的做法,大胆提拔任用;对于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公务员,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工资待遇上倾斜;对有重大创新成果的公务员,要予以重奖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第二,完善创新保护机制。创新本身就是在开拓,从风险角度看,在一定条件下,循规蹈矩、照抄照搬,安全系数是最高的,但创新系数是最低的,因为要创新就可能有失败和失误。因此,在创新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制度上、法制上完善保护创新机制。给予公务员最重要的保护就是允许探索、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对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的公务员不求全责备,应该宽容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创新中出现的错误,不断完善创新;对群众的不理解要及时帮助解释和说明;对恶意的造谣重伤要坚决予以制止,最大限度地为公务员搭建没有后顾之忧的创新平台。第三,促进创新发展机制。公务员的创新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主要是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学习、不实践,即使有创新能力也会逐渐变成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因此,要保证公务员创新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公务员学习考核制度、公务员培训进修制度、公务员社会调研制度,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动态,保持旺盛的创新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孙奎贞等.国家公务员创新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姜春云.领导干部要做创新的引导[J].领导科学,2006,(03).

[3]李卫华.创新内涵的三层拓展与社会意蕴[J].理论前沿.2009,(09).

(责任编辑:高静)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ivil Servants

Zheng Haibing,Wu Wenli

Abstract: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necessary for civil servants,which is composed of innovation thinking,innovation character and innovation practice.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civil servants should adhere to their own studying and try to optimize their thinking way.Moreover,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establish a series of awarding measures to guide innovation.

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心得2 第5篇

几天的集中学习结束了,但是学到的知识将使我受益终生。我一定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做一名让党和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的合格的公务员。通过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和自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主观上的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不仅要学好科学发展观,更要在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公务员队伍是高效的团队,要求公务员精通业务知识和行政知识,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并且这些知识和能力也要随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学习中我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初任培训只是打下了一个基础,面对今后工作中将遇到的各种问题,我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加强学习。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们更加感到了自己学识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加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的能力。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和一种生活方式,当作提高工作能力的现实需要,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第二、树立法制观念,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要时刻牢记依法行政,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依法办事,明确权限,不滥用职权,不推卸责任,树立责任意识。

公务员通用能力在线学习心得 第6篇

(二)通过学习,我系统地学习了公务员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公务员规范及基本技能知识。了解了---的发展形势。我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加强学习。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们更加感到了自己学识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加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的能力。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和一种生活方式,当作提高工作能力的现实需要,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第二、树立法制观念,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要时刻牢记依法行政,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依法办事,明确权限,不滥用职权,不推卸责任,树立责任意识。

第三、增强廉政意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廉政意识,严格自律。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信念教育;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要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规律,从文化的高度广度来研究和解决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运用廉政文化作强有力的正面引导,使广大党员干部注重文化修养,自觉做到不义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行不干,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是要做到慎初,二要慎独,在与别人独处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

第四、社会精神创新。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正确的社会舆论会使个体产生创新的积极性,良好的风尚习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创新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其次,社会心态创新。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知、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其次,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

最后、科学理论创新。理论来源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理论创新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理论更适应于客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理论的创新、与时俱进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以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为动力和源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创新是政府机关工作活力的源泉。这就要求公务员在工作实践中,能超越原有的观念,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要做到创新,必须首先具有创新工作的意识和勇气。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和主观偏见的约束,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执政理想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人自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作为价值目标,提升了认识的新境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不断开辟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全球化,已经把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类不仅要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下进行交往与合作,还要共同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阴影。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程度和解放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具体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还要遵循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原则。做到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正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时刻牢记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面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要乐于并且敢于参加各种创新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与时俱进,永无止境。

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第7篇

(2010年11月22日)宁国市发改委:任文有

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的关键和保证。经过今年区委组织的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能胜任工作需要,依法履行公职、完成公共管理任务,必须着力提高其应有的九项通用能力。这九项通用能力是坚持改革创新,吸收、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务员能力研究和培训教材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具有理论性、创新性、系统性,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加强公务员通用能力建设和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确确实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就我自身而言收获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位于九项能力之首,是最为关键的。这是政治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整个国家讲,我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重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提出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这个根本性的大方向不要搞错。从个人来讲,就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鉴别能力,理论上所谓鉴别能力是一种具备敏锐特质的观察力,科学地判断形势,全面地把握形势和正确方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技巧、经验、方法等,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取舍的能力,表现为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够抑制和反对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不良态度和倾向。按照我国对公务员的要求,公务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因为,政治素质是个人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的综合表现。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当今分居变化时期,公务员首先应能在政治上正确鉴别各种复杂现象和问题,善于识别各种错误倾向和思潮,并敢于与之作斗争,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的政治方向、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战略部署和工作意图,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原则问题不含糊、方向问题不动摇。

二、深入理解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如果不是此次学习,还真不清楚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才了解何为公共服务,应当从五个方面来正确理解:一是公共服务是满足某种直接需求的活动。二是公共服务是公共利益享有者能从中得到利益满意和满足的一种社会活动。三是公共服务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四是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民及其组织。五是公共服务满足的是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除此还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法制性、二是权威性、三是垄断性、四广泛性、五是无偿性。而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乃是整个公共服务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政治能力,表现了各级政府的基本政治取向,表明了政治选择、政治行为,实质表现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落实人民政治意愿的过程,公共生活中具有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责任能力,是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的政治契约关系构建了各自的权利、义务范畴及其约束条件。它给社会和公众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对获取社会信赖与支持、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夯实公共服务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依法行政能力,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各种行政权威是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法理来源与支撑,它规定了公共服务能力发挥的范围、途径与基本要求。是一种依法行政行为,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很显然也就表现出的是一种依法行政的能力。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实务能力,即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有着具体内容和细化了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解决具体实际事务的具体过程。表现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应变能力,表现为公务员应当与时俱进,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而带来的公共服务内涵与要求的变化,始终保持对行政环境的高度敏感性、自省性以及自我调适、自我改变的适应力、生存力和发展力。环境在变,我自当变,知识在变,我自当变,社会在变,我自当变。

公务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内在驱动与外在强化结合,自我促进和制度保障并重、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互助、思想意识修炼与实际技能训练共存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必须放在精神要素的固化和强化上,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外在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一是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政治教育,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群众观、权力观、利益观。二要破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中、官吏们把治理的辖区看成是自己的私产,把人民看成子民的封建思想。这种思想仍不断反映在公务员队伍中,尤其在领导干部头脑中大量出现。严重损害了政府威信,必须切实清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思想。三是要树立公共服务成本效益以观念,应该倡导企业家精神,对每一项公共服务都要进行必要的成本、效益核算,确保以最小的成本做好公共服务。消除错误认识,不考虑成本、不讲成本、讲成本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要跳出只讲办事、不计成本、发文越多、开会越多、花钱越多、政绩越大的误区。

三是认真学习领会提高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这个方面就我自身来讲是个很大弱项,对沟通协调学习的很少,理解的就更少,通过学习才真正认识到,沟通和协调定义,沟通就是消除障碍使两水相通,泛指使彼此相通。协调就是指组织者调整某一活动各参与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因素能够相互配合,促成组织目标的完成。沟通与协调的关系,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良好沟通促进协调,有效的沟通未必协调的现实意义。国家对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要求,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关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提高公务员沟通协调是满足政府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国家公共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不被人误解,留下好的印象,就要按照理论标准努力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的意识,认真学习沟通协调的知识,请教他人沟通协调的经验,积极参与沟通协调工作的实践,在不断训练中锋利沟通协调能力。在实践中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自身沟通协调能力:加强书面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经常练习公文写作,“编筐编篓、难在收口”,提高写作能力。加强言语沟通训练,学习倾听、善于倾听,掌握倾听的技巧,学会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以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协调。注意培养训练与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关系的沟通协调民。逐步消除沟通协调中自身存在的障碍。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

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 第8篇

一、激发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也是创新的火花

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和强化的作用,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原动力和前提, 是一种带着浓厚情绪色彩的定向活动。有不少学生学不好数学, 实际上并非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 而是受到了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意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先得培养非智力因素。只有具备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有可能。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耐心启发诱导,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 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做猜角游戏。任学生报出两个角的度数, 让老师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经过几次试验, 大家都为老师能准确说出答案而惊奇, 我就适时点拨: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用什么方法呢?这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猜角游戏"激发, 学生自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知识上来了。紧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拼角操作来寻找答案。这样,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其主动性得到了发挥, 质疑、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精心编拟自学提纲,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也是创新的前提

自学提纲是学生思维的指路灯, 也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教材的难点和关键, 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和所教知识的重点, 设计出富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的问题, 并提前分发给学生, 起到自学思维的导向作用。教师可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例如, 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 我拟的提纲是: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为什么?2.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一同扩大100倍?3.为什么要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呢?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认真学习, 然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和讨论, 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生疑, 勇于发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学生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 最后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因为许多创造发明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的, 把疑难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和质疑的能力, 启动创新的观念。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也是学生创新的天地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多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就要求教师应尽力创造好的学习条件, 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来表现自我。我的做法是:1.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典型、生动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多感官地参与活动;2.简化教师讲解, 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操作;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相信学生, 鼓动学生各抒己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完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之后, 我提出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根据大家所学的知识, 选择30、6和5中的两个数说一句话, 比比谁说得多, 谁说得新?"于是,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30是6的倍数, 6是30的因数。""30是5的倍数, 5是30的因数。""5是30的因数, 6是30的因数。""30是5的6倍"……比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自觉地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又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和探索的空间, 营造学生创新的天地。

四、指导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突破定势、打破常规,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也是创新的关键

上一篇:春天旅游的活动策划书下一篇:社会工作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