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4中考

2024-07-17

备战2014中考(精选8篇)

备战2014中考 第1篇

2014中考备战:不同层次考生的复习策略

转眼就要进入3月,中考[微博]复习也将进入黄金备考阶段。如何让中考复习效果更好?近日,青草地培训机构副总经理付建军向记者表示,成绩不同的学生,在补习过程中侧重点也不同,关键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复习计划。

优秀生:查漏补缺为主

“优秀生千万不能一味钻研偏题怪题难题,而忽略了基础题。”付建军表示,成绩优异的同学要以查漏补缺为主。以保持优势为前提,让强科更强,把稍弱科目补好,争取均衡提升。

此外,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审题意识,注意规范答题。优秀生容易失分的地方往往是小细节,考生应避免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误。而在答题过程中也要注意步骤完整,书写规范,用语正确。

“成绩中等的同学应该尽全力攻克弱科,这是中等生提高成绩的关键。考生可寻求课外辅导,与优等生交流,参考一些增分策略,补足弱科弱项。”付建军提醒,中等成绩的学生同时要紧跟复习进度,不能为了提高弱势科而脱离老师的步伐,错过老师讲授的重点知识和解题技巧。

后进生:立足基础知识

“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在这剩下的时间内大幅提高成绩并不现实,所以,要力保基础题。”付建军提醒,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中考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要考查学科能力。但总的来说,以基础知识考察为主,考生应力保基础题,力争中高难度题目。例如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单词、词组、公式、计算这类通过复习能较快见效的基础题型上。也可多做些典型题,学习答题技巧,把握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原理。

此外,虽然基础较弱,但后进生也要克服自卑、自弃心理,以及对弱科弱项的恐惧心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成绩也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信息时报记者 陈海丹

备战2014中考 第2篇

如何备战2014中考数学。

说说学习哪些内容: 第一,重视课本知识;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万变不离其宗,数学也不例外,数学里面的这个“宗”,就是课本,因为所有的学习知识都来源于课本,考试的内容有些高于课本,但是基础知识点还是不会变化的,考试的试题就是课本知识的衍生物,要一点一点去挖掘试题背后的东西,找到其中要考试的重点是哪部分。所以课本还是不能丢的,不能一味地去做一些试题而忽略了课本这个根本。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将课本的知识点和例题弄明白,书后的每个练习都要认真地做一遍,这样才能说我们基本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在暑假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有很多同学在对数学进行预习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我把书看了就是预习了,我觉得只有在看书的基础之上能够将课本上每节的配套练习解决才算真正的预习,因为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还是得体现在解题中。第二,要学会正确地纠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同学一错再错,这里面就涉及正确纠错的问题。暑假的时间相对充裕,正是我们纠错的好时机。但是数学的改错绝对不是简单地用红笔把得数改正就可以的。正确的纠错应该是首先搞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是自己对题目的分析有问题还是运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其次大家要把自己的错误记在心里,时时强化自己的记忆,纠正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能够把孩子每天犯的错误单独抄在一个本上定期让孩子再重新做一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三,做好总结;学习之后的总结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总结是对知识进行升华的过程。很多同学也知道要进行总结,但是需要总结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在这里建议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总结以下几点:1.总结旧知的知识结构。数学每一章都有一个知识体系,大家应该把这个知识体系总结出来并利用这个知识体系,记忆和掌握数学的各种定理和知识点。2.总结自己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点。大家可以重新回忆自己出现过的错误,看看哪些地方是自己反复出现问题的点,往往反复出现问题的点就是自己的学习漏洞,如果运算有问题就强化运算能力,如果是知识有漏洞就把知识再回顾一遍,并适当地配合着知识做一些练习。

加强诵读,备战中考 第3篇

诵读是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会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从而自己也会写诗。散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曾说:“诵读对说话和作文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诵得咀嚼文字意义,揣摩说话神气。”叶圣陶认为诵读与研究课文同等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增强语感,有助于体验情感,领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艺术特色,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尤为重要。

诵读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本要求。然而,一到初三复习备考阶段,或许是因为繁重的作业,同学们只对各种习题情有独钟,整天沉浸在题海中,根本忽略诵读这一传统做法,不想读,怕耽误做题时间;不愿读,认为读与不读无所谓,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这种状况是有害的,最终不利于中考。中考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语文素质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在语文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诵读是万万不能忽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应试角度来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那么,初三学生复习备考中该读些什么呢?

一、要诵读初中必背古诗文

人教版语文每册课外古诗词10首,共计60首,连同课内古诗词一百首, 以及初中三年44篇文言文, 其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南北朝民歌《木兰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这些名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记忆黄金时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读一些文学精品,不仅可以较快地掌握文言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学积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内心深处积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最美好情感。《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古诗文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阅读17分。文言诗文反复诵读,篇篇过关,是为了备战中考。比如:2014年宁德市语文中考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考查17分,考课内文言文《伤仲永》及课外文言文,考查4个字词的解释和翻译两个句子及文本理解。中学生必备诗文50篇,主要在早读课上诵读,由领读学生提示文题,全班齐背,做到快速记忆、快速背诵。

二、要诵读课本中的现当代经典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应侧重名家名篇 (段落)背诵,特别是那些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语文课本里荟萃了中外名家名篇, 尤其是其中精美的散文与诗歌,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春》《背影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高尔基的《海燕》、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复精读细读的 ,有的同学认为中考不考课文,而忽略课文品读。其实,中考知识点都能从课文中找到例子,把课文学好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在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阶段总是依据课文内容,以教材编排单元为序,系统复习,巩固初中阶段所学且要考的知识,把知识条理化,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内容是“盼春、绘春、赞春”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文本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语言妙处。本文写景方法值得借鉴:写景要抓住事物特征,用比喻拟人方法描写景物的好处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的特点, 还可以调动人的感官从多个角度写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选择题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一项, 要对学过的课文了如指掌, 这是考察最基本的。通过诵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达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目的,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要诵读课外精品时文美文

初三学生时间紧,作业量大。为了不断开阔视野,跟上时代步伐,加强课外阅读显得十分必要。我建议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一些精品时文美文,《读者》、《意林》内容丰富,适合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调节情绪,又可以避免关闭向外接收信息的窗口。学生订阅《语文报》(中考版),每期都有老师和专家精心挑选的文章,有寒假专号、暑假专号及中考作文全新展示及再创作,语文考点梳理及冲刺训练等,聚焦中考热点主题是辅助语文备考的好教材。其中《中国长卷》、《如果圆明园被重修》、《长城抒怀 》、《生命自然美》等 ,这些脍炙人口的散文都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时文美文如《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时文选粹》、《时文花雨》、《美文如歌》、《心灵鸡汤》、《美文晨读》等,这些书里的每一则小故事都蕴含深刻道理,每一段小经历都浓缩生命的真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笔者所教班级每周利用星期五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或师生共同吟诵,或学生摘抄美文,或当场默写。诵读精品时文美文,让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获得愉悦享受。课外诵读是对课内诵读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不只限于星期五的一节课,课余晨读都可利用,要养成诵读习惯,贵在长期不懈地坚持。

四、要诵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中考作文占60分,初三这一学期作文作为重点加强训练,除了平时勤练笔之外,就是借鉴优秀作文。这里所说的优秀作文,一是指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学生优秀作文,二是指本年级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比起语文课本的名家作品,学生更愿意以欣赏眼光看同龄人的作品。同龄人的作品虽然有些稚嫩,但由于有相同生活经历,相似感情体验,作品读起来格外使人感到亲切,并且其中语言、结构、内容及表达技巧都是他们最需要也最容易借鉴的。学习借鉴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对开拓写作思路、丰富文章内容、选词练句熔炼语言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推荐学生看《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满分作文》,平时读读背背并摘抄,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借鉴这些优秀作文又坚持练笔, 写起作文来胸有成竹,考试作文得心应手。2013年中考,笔者任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112分、107分,获得福安市中考教学质量奖。

立足中考 全面备战 第4篇

关键词:中考;思想品德;备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04-02

我省中考文科综合(含思想品德、历史)实行全开卷考试以来,在“双开”下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人们不断的追求。在初三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中,我主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开卷考试的内涵,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开卷考试几年来,学生形成两种典型的错误认识:有的认为“开卷考试不用记,考试时翻翻书就行”、有的认为“开卷考试书上没有原题,记也没有用”,所以在复习时消极怠工。因此首先应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才能使复习有效率。

虽然开卷考试考生可以看课本,对机械记忆的要求有所下降,但它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侧重教材中隐性知识、学生思维加工过程、践行的考查,总体要求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开卷考试提供的背景材料都是教材中找不到的时政热点,教材中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现成答案,但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每道题都翻书,时间不够用。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搜集了近年来一部分省、市的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试题,让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不是简单了,而是变难了——不仅要有相当程度的记忆储备,而且要会灵活运用;以往背过能得分,现在背过不一定能得分;但平时不下功夫去学,一定得不了分。犹如数学公式、定理,首先得知道公式定理的内容,然后去用。同样思想品德学的理论就是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公式、定理”……

二、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明确不同层次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文科综合考试学科说明是进行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认真研读课标和学科说明,明确不同层次的要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行《课程标准》的分类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层次,其中知识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近年来的中考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在备考中应重点把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在农村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能真正动手做的活动,我让学生做;受条件限制不能开展的活动,我让学生写活动设计,或设计调查报告,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锻炼能力中对重点知识重点把握。

三、抓好基础知识,准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开卷考试“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一般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没有对教材知识的系统掌握,取得好成绩不大可能。这就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把各单元、各课的知识点梳理出来,按先后联系的排列顺序,形成知识体系;然后打破教材的章节,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把握其内在联系,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这一过程是比较乏味的,我通过开展 “今天老师我来当”“原创习题大家评”“知识擂台赛”“课堂星级户”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以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加强给材料分析训练

中考侧重能力的考查,从客观题到主观题绝大部分是给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作答。在备考中,我加强对学生的给材料训练——材料包括漫画、图表、俗语、名人名言、以及文字材料。大体有三种情况:

1、利用原有的材料,如课本上的,让学生思考除了题目中的设问外,这则材料与教材还有哪些结合点,还可以怎样设问;

2、及时把时政热点引入课堂充当背景材料,让学生思考如何来认识这个问题;

3、结合复习进度,有针对性、选择性地选取一些典型的、尽可能多的包含教材知识点的材料,教给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路。大体做法:给出材料——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我只给以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说”出来。同时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如“为什么”的题,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原因、二是意义;“如何理解”的题,就从三个角度去理解: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应怎么。

五、多角度、多层面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双开试题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发散与整合、常规与创新等。这一点,在给材料分析题中要有意识培养(如四所述)。

双开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多角度创设学习情境实现学习形式的开放性。给材料活动设计(主题班会、辩论会)、模拟选举、写社会调查报告、自设疑自回答、撰写思想品德小论文等,敢于突破常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留作业时我尽可能给学生足够大的选择空间,如:学生可以做我留的常规作业,也可以写小论文(平时结合时政热点及时给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或自设疑自回答或写社会调查报告等,只要他们写了,我就给批改。

六、关注社会热点,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

中考试题不管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往往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因此关注社会热点尤为重要。一年中的社会热点很多,在中考试题中不可能都得到显现。有的问题很热,但与教材没有结合点,就没必要重点准备。我们要重点准备的是那些与教材有结合点的或“冷”或“热”的重大时政 ,对于这样的背景材料,第一,教师一定要完整把握一个重大热点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二,找准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形成专题训练。

七、处理好思想品德与历史的关系

文科综合,首先是加强学科基本素质和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的试题占一定比例……真正跨学科所要考查的是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其立足点还在于对学科内知识的掌握。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内知识的基础,答好灵活性较强的跨学科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复习备考中,首先要夯实学科内知识的基础,然后,要加强思想品德、历史的跨学科联系,找准思想品德和历史的结合点,加强训练。

八、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4年备战中考政治复习提纲 第5篇

第一部分:国情常识、指导思想、基本路线

考纲要求: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权威预测:2014年备考的重点:

1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指导思想还是考试重点,考查形式多样。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提问法等

知识框架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党的地位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党的地位: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这是因为(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基本路线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经济 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⑦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 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 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通过改革,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直接动力。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 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 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具体措施有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 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12、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 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3、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是: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斯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4)人们的辛勤劳动(5)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坚持科教兴 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7)坚持科学发展观(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9)坚持社会 主义制度(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4、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5、举例说明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以及先进人物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 C、神 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免除农业税 B、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C、实 行廉租房制度 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第二部分、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共同富裕

考纲要求:1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

权威预测:2014年备考的重点:

注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在复习时联系党的十八大相关内容。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提问法等

知识框架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3、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4、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 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7、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

3公有 制经济的发展。

8、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 着重要作用。

9、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1、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意义:(1)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 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 家和社会的发展。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 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 国家权力 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 做主。

13、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大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4、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 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 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 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同级 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15、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7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部分: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考纲要求:1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权威预测:2014年备考的重点:

要和基本国情等知识点的联系,同时关注十八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表述。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提问法等

考点扫描:

1.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 的历史责任。

2.三步走:①、1990 年温饱 ②、2000 年总体小康、2020 年全面小康 ③、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

3.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4.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关键目标是什么?

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6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2)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或基本特征)有哪些?P55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我们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1)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备战2014中考 第6篇

知识要点:

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考试说明:

1、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穿珠的结构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的他住”。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员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

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悦;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

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由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书写自己在朝鲜的感觉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扣题;二是主体,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

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2、如何使记叙文生动感人

(1)积累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回答是肯定的。同学们虽然没有“战火分飞”的经历,也少“痛失亲人”的感受,但是像《散步》《这不是一颗流星》中所反映的那样的生活体验,同学们的生活中则是俯拾即是取之不尽的。

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情感的火花,就应该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如果能随手记录,不断积累,并经常翻阅,那么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令文思喷涌永不枯竭。

(2)渲染动情点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

一般来说,在写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可以看作动情点。譬如《小橘灯》中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便是最能给“我”以鼓舞的动情点。因此,作者对小姑娘打电话的动人事例做了具体描述,来渲染她的“镇定”;对困苦的家庭环境做了具体的描绘,来渲染穷人孩子早当家的“勇敢”;对做灯送客人以及安慰客人等情节做了细致的描写,来表现小姑娘坚信未来的“乐观”。在叙事的文章中,能够展现整个事件的内涵之处便是动情点。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铺陈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尤其是先细腻地刻画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地向上爬、心惊肉跳地蹲、头晕目眩地向下望、全身麻木地伏等,而后又细致地描写了因毫无信心而啼哭及信心萌发探踩岩石,最后爬下悬崖的过程。文章卒章显志,自然地归结出:化解困难,从而克服困难。

在写景的文章中,景物的特点往往也是动情点。比如刘鹗的《大明湖》。济南城的特色,历下亭的古老,古水仙祠的荒凉,都是令人动情的。然而最让人动情的则是铁公祠前优美的湖光山色。作者渲染了千佛山的色彩艳丽,大明湖的澄清明净,芦苇花的景象奇绝,用清丽的文字描绘了优美的意境。

(3)交代动情原因

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代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没动情你会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动情而今天会动情?交代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动情的氛围。例如《蛛网》:清晨,薄暮的晨雾像一层轻纱裹着树林,新鲜的空气中夹杂着树脂的清香,叫人感到清新、愉快。这个特殊环境,既是蛛网成为精美绝伦的头巾的客观条件,又是激起“我”美好想象的外在因素。同样的道理,越是战火纷飞,越能体现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对儿子越爱,越能表现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可见,看似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其实恰恰是营造情感氛围所必须的。

总之,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代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的全过程,是情感贯穿文章的始终,这是使记叙文动人的有效方法。让我们从范文的研读中获得借鉴,从作文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吧。

[11-1]我的启蒙老师

导思: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1、从题目来看,显然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前面有两个定语:“我的”、“启蒙”,不要随意掉了一个定语。

2、可写文化课的老师,也可写科技小制作的启蒙老师,唱歌跳舞的启蒙老师,体育运动的启蒙老师„„凡是初学某一门知识,使你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的人,就是启蒙老师。

3、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刻画启蒙老师,把记忆中启蒙老师那些最使你感动的事写出来,以说明是启蒙老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将你领进门的。

[11-2]真没想到„„

要求:(1)或选一事,或选一物、或选一景,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2)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3)如写到学校、教师、同学,一律用假名代替;否则扣分。

导思: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在不经意间被某件小事打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中悟出了某种道理。《真没想到„„》这一命题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设计的。命题要求以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一般来说,中学生写记叙文是比较拿手的。如何写好这篇文章呢?

1、要把好选材关,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很多,其中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也不乏其例,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呢?一定要注意比较权衡,理出一些既新颖,蕴涵主题又很大的事情来写。

备战2014中考 第7篇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

http:/// http:///

【备课大师网】-在线备课,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他*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科学有效复习,成功备战中考 第8篇

“三轮复习”即整个复习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进行课本知识的全面复习,然后进行各种题型的专项重点复习,最后进行综合模拟试题的应试复习,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

学案教学是教研室几年来指导的一种非常有实效性的复习方法,这种方法自推出以来就很受毕业班英语教师的欢迎。已成为我们目前大规模推广使用的一种较好的复习教学方法。而学案教学并没有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各校教师根据复习的侧重点,以校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制定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案。我们慈济附中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研室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学案,使其发挥出了它的最佳效果呢,我们主要分这么几步来执行。

1. 课前复习

学案印发给学生之前,我们先根据学案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复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先熟悉所要复习的内容;布置的内容要具体,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总之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以前所学过的知识。

2. 学案检测

在复习的基础上用学案作为工具来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学生复习过后分发学案,然后学生现场完成基础知识部分的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复习重要性和学案的知识系统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复习、更好地发挥学案的作用。

3. 学案作业

第二轮复习是对考试题型进行专项训练的复习阶段。有了第一轮的复习,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的重点就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消化,让学生对各种题型进行系统的练习。第三轮复习是对综合性模拟试题的整体操练和考前指导。

最后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针对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通过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并重,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有了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对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可以通过模拟的中考试卷以及根据中考考点和要求自编中考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操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同时在这一阶段的训练时,要注意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这一轮的模拟训练,让学生更加熟悉中考题型,教给学生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为学生参加中考做好充分的心理和应试准备。同时教会他们一些心理状态的调整知识,如健康饮食、情绪等方面,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

二、认真落实“课前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新课教学中就穿插了课外阅读;也就是每天从早读或上课前抽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从报纸或其他的英语资料中选取一篇英语短文进行阅读,边读边尝试理解,如有困难可向老师请教。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坚持每周“练笔”,提升写作能力

由于书面表达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较重大,而且学生又极易丢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都十分重视写作的练习。从新学期开学起每周从课本中选取重要的话题进行练笔。学生完成作文后并不急于让他们上交,而是先交换互评,简单修改过后再上交给教师由教师批改。这样在批改他人作文的同时就能注意到比较爱出错的地方,从而引起自己的重视。

四、“多媒体”辅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不断完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都尽可能多地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导教学。无论在授新课还是在复习课中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它们超大的容量和使用的便捷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减少了在黑板上大量抄写时所耗费的时间,也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考信息。

上一篇:帮教工作方案下一篇:专业实践与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