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学会倾听

2024-06-17

老师,请学会倾听(精选6篇)

老师,请学会倾听 第1篇

请倾听我的心声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无形之间产生的隔阂。有人说:“现在的老一辈永远不理解小一辈的所作所为,而小一辈永远也不理解老一辈所说的话。”时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使我们与父母产生了分歧,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深有感触吧?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爸爸妈妈,其实我也很优秀,只是你们没有发现,请你们不要在再我的面前说张三李四家的孩子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了,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也可以像别人一样的优秀,但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无意间伤了我的心,我需要的是你们对我的鼓励啊!

爸爸妈妈,我多希望有一天我们面对面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声,可是,每一次,您都说还不快写作业去,您不知道,多少个黑夜我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的流泪,你们对我的期待,对我的要求,如巨石般压在我身上,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都说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桥梁,可是,为什么和父母沟通却那么的难呢?为什么我们和父母之间会存在着“代沟”呢?让我们一起坐下来和父母谈谈心,把我们心中想的告诉父母,让父母知道我们的想法,让父母了解我们,也让我们走进父母的心灵,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和父母做朋友,父母也一定能够改变!

爸妈请聆听一下我的心声

学会倾听学会学习 第2篇

学生要会“倾听”老师。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有些学生的回答明显没有听清教师的要求。怎么办呢?我觉得教师要先从自身着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教师要充满激情,说话时力求抑扬顿挫、生动有趣,要让学生产生听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将提醒学生“倾听”的意识深植于内心,并付诸行动,让“请大家认真听”“看看谁听得最清楚”之类的语句适时地在课堂上响起。再次,要多进行“听”的训练,如听读、听写等。最后,教师要将“倾听”常态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寻找有效的办法。

学生要会“倾听”同伴。我们上课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提问后,一位学生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很多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会不听别人讲完就举手,甚至会抢着说。再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可有些小组中的成员只是叽叽喳喳地说自己的想法,根本听不见别人的想法。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不是说话者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不能脱离集体的环境。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要明确地把这种要求传达给学生,要加强对“听”的督察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倾听”同伴。例如,多进行生生互评的训练,因为评价是以“倾听”为基础的。能认真相互“倾听”的课堂会带来别样的精彩。

老师,请学会放手 第3篇

由此,使我感到教师这职业,是一种沉甸甸的幸福。它对我既有压力,也同时催生了对这份职业的动力。

在数年的执教生涯中,我常常在学与教的关系间探索。以寻求怎样能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吸收力,使他们带着趣味和愉悦的心情去学习。从而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提高能力,提升价值观。

最近,我在一所学校观摩了一节公开课。它使我从中得到了一种启发。

这是九年级的一节政治课:“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我振奋的是这位教师,全权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个环节是体验操作:节水小实验并提出解决方案。整个过程由一个小组的同学负责实验演示。

首先由学生做试管实验,试管的1ml容量需要多少滴水?全班同学一起数数得出是20滴水。接着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校园的水龙头在漏水,计时数数,得出40s漏了30滴水,计算得出每秒钟漏水0.0375ml,再计算一小时的漏水量,一年的漏水量。然后请学生关注一串“值得重视的数据”: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需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洗,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最后,现场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这真是一场节水妙招的大集锦。

这节课是夏日午后的第一节课,是最使人困怠而想睡觉的课时。但半节课下来,全班学生瞪大眼睛,伸长脖子,张着嘴巴,跟着一块数数,并自觉主动拿计算器计算验证,都聚精会神地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思路一直跟着台上同学的实验表演,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往下走。而来听课的我,也早已被学生带入到了这场新颖的演示中,浑然不觉课时已快过半。

一直以来政治课既不被大家重视,也不受学生喜欢。认为政治课枯燥乏味,总是常规地一味说教,有的同学甚至对这门课产生了嫌倦情绪。因此,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听完这节课后,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政治课教学的一种突破口和新方式吗?教师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实践证明,利用这种形式,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有明显的提高。

首先,角色互换,新鲜刺激。由此联想到小时候过家家时,自己特别喜欢扮演做老师的角色,翻开作业本,拿出红笔模拟老师批改作业。现在的学生亦是如此,转变了角色后,讓学生来做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新鲜,很有体验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亲身感受到老师,是怎样传授知识的一个过程,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换位思考,从“幕前”走到“幕后”,从“台上”走到“台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其次,文理结合,耳目一新。在中学阶段,学生投入到数学这科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是其他学科无法可比的。而政治老师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反而思维比较局限在文科领域。在此事例中,学生综合了各科的知识,采用实验、数数、计算等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通过生活体验,使他们印象深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回归生活。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之水,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围着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搜集素材,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这节课中一段学校水龙头漏水的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领他们发现身边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体验到了生活中的真实性,然后设计节水妙招,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当然,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可以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挥。把课堂交给学生,只是老师由幕前退到了幕后,成为幕后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师的工作不是轻松了,而是更重了。教师必须具备对课堂充分的驾驭能力,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忙起来,忙着去准备,忙着去思考,忙着去说服,忙着去倾听,忙着去交流,忙着去反思。

在此我提一点建议:老师,请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品味到当老师的快乐,做老师的也同样达到了寓教於乐的宗旨。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更为融洽,这才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职责和目的。

现在的孩子多才多艺,吸收力大得让人难以置信,老师只须在关键的时候帮他们一把。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同时也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这样,我们的政治课也将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听,请认真倾听 第4篇

“我不同意她去听星期六晚上的音乐会。她喊道:‘你从来不让我做任何好玩的事!’然后砰地关上了门。”

“当我要求他清理他的房间时,他冷笑地说:‘你别管我!’”

“‘我恨你,恨这幢房子。’他声明,随即踏出了前门。”

“女儿要穿贴身的超短裙去学校,我不同意。我女儿尖叫:‘你把我当成小孩了!’”

“‘你对我和我的朋友一点儿也不理解!’她脱口叫道,并气得发抖。”

如果我们用字典的定义来理解青少年用的词语,我们一定感到受到伤害和气愤。如果我们透过他们的词语寻找其中真实的意思、积极的意图,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理解他们的需要、挫折和恐惧。

“你从来都不让我做任何好玩的事!”可以理解为“不论我做什么,你都有那么多规矩,这就不好玩了。”或“你老是让我担惊受怕,弄得我都玩不起来了。”

“你别管我!”可能意味着“我感到窒息。请给我一点儿我自己的空间。”或“我的房间是我自己的地盘。我需要隐私。”

“我恨你,恨这幢房子。”暗示着“我想念你。你的工作总是这样忙”或“我在自己家里像一个陌生人。”

“你把我当成小孩了!”可能是在恳求“看看我,我长大了。”或“我仍然需要你的指导,但是请你想想我经受了多大的压力。”

“你对我和我的朋友一点儿也不能理解!”可以解释为“我感到你忽略了我,多少有点误会。”或“你也了解一下我的想法、观点和感情,不要总是评价、批评和说教。”

但是,理解孩子话语中积极的意图并不是允许他们有害的、无礼的、恶意的或激烈的话语和行为。我们可能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的话很伤人,请再重新说一遍。”直到他说出他真心想要说的话,回到真正的问题上来。

高管,请提高倾听技巧 第5篇

展现尊重

我观察过最好的一名倾听者是一家大型医疗机构的首席运营官。他有一次告诉我,要是没有听取各级人员的意见,他根本无法经营像医院这么复杂的组织。身为主管,他做事可以如此有效率、为人如此受爱戴,部分要归功于他让周遭的人知道他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他尊重别人,也因此赢得别人的敬重,更营造出一个工作环境时不时有好的想法会从组织的四面八方冒出来。

这名首席运营官肯定了一件许多高管疏忽的事,就是我们的交谈对象通常具备发展良好解决方案的实际知识;身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就是单单协助对方抽丝剥茧,用新的眼光来解读关键信息。高管必须克制住想要“帮助”资浅同仁的冲动,不要急于马上提供答案。此外,同仁在本身工作执掌以外的领域,也有提出深刻见解的潜力,领导人应予以尊重。

有一点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态度尊敬并不代表高管避免询问尖锐的问题。好的倾听者会经常问问题,以挖掘出所需信息,协助对方做出更好决策。对话要达成的目标,就是能够自由开放地交流信息和想法。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约翰·麦克劳林曾经告诉我一件事,我觉得很有趣。他说每次他要做出一个很困难决定时,他总会以这个问句结束他和同仁之间的对话:“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们还没告诉我的……因为我不想你们离开这个房间,走到你搭档的办公室说我根本搞不清楚状况。”问这个问题,麦克劳林传达出他对于同仁有备而来的期望,每件事情要摊在阳光下的要求,以及他对同仁必须表达意见的真实尊重。

保持安静

关于倾听,我发展出自己的一套二八法则。我的指导原则是在交谈过程中,80%的时间由对方说话,我说话的时间只占20%。此外,我尽量让我说话的时间有意义,也就是尽量用我说话的时间问问题,而非表达自己的看法。

当然,说得比做得容易——毕竟大多数高级主管天生都有直言不讳的倾向。不过,如果你忙着说,就无法真的倾听。我们都有和不良倾听者相处的经验,他们要不就是把对话当作是宣扬个人身份或想法的机会,要不就是花比较多的时间思考下一个回复,而非真正倾听对方说话。事实上,诸如此类的不良倾听习惯到处都是。

要抑制说话的冲动并不容易,但伴随着耐心和练习,你可以学会控制那股冲动,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加入,改善对话的质量和效能。有些人天生就知道如何在“表达”和“打断”之间划下清楚界线,但我们大多数人必须靠后天努力才能做到。麦克劳林建议主管有意识地思考何时打断,何时保持中立、不带情绪地倾听,尽可能延后反驳、避免打断。尽管如此,他肯定不时问问题打斷的必要性,以将对话导回正轨或加快进行。不过他建议主管不要太过匆忙——毕竟如果事情已经提报到你的层级,就说明可能值得你花点时间。

随着你保持静默的能力增强,就可以开始更有效地运用沉默。例如某家工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与销售团队开会时,会体贴地安静片刻,邀请较资浅的同仁发表意见,说明销售团队主管所建议的奖励计划细节。资浅同仁运用那个时段提出新的信息后,接下来丰富的讨论帮助大家意识到该方案需要大幅调整。该名首席执行官的沉默鼓励了更精英式的讨论,最终产生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保持静默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观察到一些平时可能会遗漏的非语言线索。之前提到那家医疗机构的首席运营官是很尊重人的倾听者,他对此特别有一套。我记得有一次看他在和一名护士主管交谈,这名护士主管平时口才很好,但那次却不断回述重复说过的话。首席运营官从这些线索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劲,在一个停顿片刻,他温和地问了一个问题,让护士主管吃了一惊:“你在这件事上不太同意我的看法,对不对?”这让护士主管松了一口气,接着就坦诚真正困扰她的问题。

挑战假设

良好的聆听者会试着了解并挑战每个对话背后的假设。许多主管在当倾听者的路上跌跌撞撞,因为他们从没想到松懈自己的假设,开放心胸接受更多能从他人对话中找出的可能性。我们发现,只要带着尊敬对方的态度展开对话,提升对话成果的可能性就更高。但许多主管却必须经历更深一层的心态转换——改为接受对话中的模棱两可,并努力发掘“我们必须从这次对话中学到什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许多优秀的主管,就算是向来尊敬自己同事的极少数,也会不自觉的扮演无所不知的角色,对于会破坏他们信仰的任何信息都一概不接受。

当然这样的倾向是人的天性。因此主管们要费点心力才能放下自己原本的假设,重新检验,打破原本的思考,换另一个视角来重新评估自己已知、未知、和最重要的,不能知的事物。

美国教育部长邓肯就是这样的倾听者。他认为如果身边有个性很强、会挑战他想法、质疑他推理的人,他的倾听技巧就会进步。在会议上,他确保每个人都发言,不准任何人保持沉默或自满。邓肯向我解释,身为领导,他试着向同事阐明他们的目标不是建立共同的观点或共同的想法,而是共同的行动,他希望团队成员只要与他意见相左,都能挺身而出当面跟他说。

他会故意改变一个事实或假设,以观察他的团队如何改变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个技巧可协助所有资深高管退一步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例如在讨论会中,你可能会问:“我们现在假设客户正以10%的速度流失,如果流失率提高到20%,情况会变得如何?我们的战略会有何改变? 如果是50%呢?”一旦大家了解到讨论已经来到假设层面,大家可以毫无风险的挑战任何假设,创意就会源源不绝的涌现。

在我职业生涯中,我发现相较于一般人或不良听众,好的倾听者更能够根据完善的判断做出更好的决策,因而成为更优秀的领导。只要我们能尊重谈话的对象,保持安静让他们畅所欲言,并开放心胸接纳一些可能破坏我们信念的事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开发这个重要的技巧。

作者是Ferrari Consultancy的董事长。

请倾听学生的心声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46-02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学生;哪个教室里有不会倾听的学生,一定有不会倾听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再也无法找到其它更好的办法了。”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卡耐基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倾听,是人与人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倾听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倾听学生的真诚解释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更容易犯错。教师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解释的权利,才能在师生间搭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何况,学生的“错误”往往有许多的隐情,“有时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给学生强制性的批评、处罚,师生间融洽的关系就很难形成。

一次上课时,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的,津津有味地听讲,而有一名学生却坐在凳子上摇来摇去,注意力很不集中,我用眼神提示了他几次,虽有些好转,但不经意间他又摇来晃去,我有些生气地走近他,正想训斥他时,看到他想要辩解什么:“我……”于是我压住火气问他:“为什么上课时摇来晃去?”他小声说凳子坏了。我又问:“坏了为什么不去换?”这时他低着头怯生生地说:“是老师不让换的。”“为什么不让换?”“换坏了的桌椅,学校要登记,老师怕扣文明班级的分。”经过这一番对话,我才彻底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我暗自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冲动,立即责骂、处罚学生。试想如果当时我没有听这名学生的解释,而是严厉地批评呵斥,甚至处罚这名学生,这名学生一定会感到很委屈,甚至会对我心生恨意,又怎能学好我执教的这一门课呢?

二、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常规,然而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预先估计的完全一致。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提问时往往只重视课前预设的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达到了课前预设的要求,就急忙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中而漠视了学生独特的见解,这会极大地抹杀学生上课思考、发言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

一次听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课上教者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那位青年画的鱼能游到纸上?”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发言基本围绕“青年观察鱼很认真、细致”“青年经常观察鱼,对鱼的样子了然于胸”“青年画鱼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三方面来说。我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按照我以往的经验,这三方面也应该是这位教师课前预设的答案。这位教师看学生的回答已经基本达到了自己预设的要求,就不再请学生发言(哪怕还有好几名学生举手等待发言)就进行小结,这时坐在我旁边的一名学生好像不满老师不给他发言的机会,自言自语地说:“还因为很‘静!”然而老师并不理会,在小结完后自顾自地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我看到这名学生因为老师未听他的意见而显得很沮丧,在接下来的上课时间里心不在焉。对于这名学生的答案我感到很好奇,下课后,我把他拉到身旁,问他:“为什么老师问‘那位青年画的鱼能游到纸上时,你会回答是因为那位青年很‘静?”他看到有老师愿意听他的说法,高兴得很,滔滔不绝地说:“课文中两次写到青年‘静静地,一次写‘静静地看,一次写‘静静地画,因为青年很‘静,心里没有杂念,一门心思地观鱼、画鱼,所以能把鱼画得逼真,像游到了纸上!”这名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得有理有据,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我想就连执教的老师也未曾想得到。

三、倾听学生的负面评价

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面对高年级全班几十名学生时,也不是任何方面都比学生强,有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倾听学生的负面评价,向学生学习,借以表扬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一次,在进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阅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生字教学时,我一边给学生讲生字“逝”的书写要领,一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然后请学生琳琳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试写,其他学生在生字本田字格上写,写完后我让学生评议黑板上的字,很多学生都赞赏我与琳琳的字写得很漂亮、工整,我刚想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有一名学生把手举得老高,我心想:“该说的都说过了,没什么可说的!”可是当我再次看这名学生时,只见他的眼神里透着请求的目光,好像急着要发言,不吐不快似的,看到此种情景,我示意他发言。“老师,您写的字不如琳琳写得好,您写的字有点歪,不够有力,走之儿的‘捺写得不够舒展……”听了他的评议,我仔细观察自己写的“逝”字,确实有这些缺点,于是我转而对全班同学说:“这名同学敢于指出老师的不足,精神可贵,值得表扬,而且他观察得很细致,说得也很有道理,老师写的‘逝字是不如琳琳同学写得好,请同学们照着琳琳同学那样把‘逝字再写一遍。”学生们写字的热情高涨,大都写出了不错的“逝”字。由于老师大度,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我班学生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性强,学生也从中学会了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养成了“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学习理念。我课后也进行了反思,更重视课前研读教材等备课准备,课中注意自己的教学细节,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

四、倾听学生的断续表达

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处于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但语言组织得还不够完善,发言就不够流利,显得结结巴巴,断断续续。这时,教师不该武断地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其坐下(这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发言的积极性),而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学生的陈述,正如一句话所说:“耐心等一会,花儿就要开放了。”耐心等一会儿,也许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现在,每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还不够准确、完善时,我会经常对自己说:“请耐心等待一会儿,花儿就要开了。”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温柔的手势,一个“别急,慢慢说”等都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和安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我们充满热情与激情的课堂;保护孩子的激情,就会不断碰擦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倾听是一种个人素养的表现,能够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强化倾听意识,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倾听的技能,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倾听中增进师生的情感,在倾听中调控课堂,在倾听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上一篇:会计制度设计00下一篇:盐边县中医院传染病管理及信息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