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大学排行榜

2024-05-30

全世界大学排行榜(精选8篇)

全世界大学排行榜 第1篇

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行榜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率先取得历史性突破,挺进世界百强,分别排在58名和71名。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比去年也都有明显进步,处在世界第101-150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首次进入世界两百强,中山大学是世界两百强中唯一的一所C9以外的中国内地大学。

入围2016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五百强的我国内地大学共有41所,相比去年增加了9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电子科技大学首次上榜就迈入世界第301-400名之列,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这7所大学都是第一次跻身世界500强。

根据最新消息报道,展示全球领先500所研究型大学的2016世界大学学术排名8月15日在上海发布。究竟2016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怎么样的?相信大家一定十分好奇。一起来看看2016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详细内容吧!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至今已连续发布了十四版。

2016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8月15日,展示全球领先500所研究型大学的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上海正式发布。中国内地共有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41所大学上榜,其中,清华大学位居国内大学第一位、首次跻身世界百强,兰州大学入围世界400强。

在今年的排名中,哈佛大学仍然稳坐头把交椅,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仅次于哈佛大学,继续保持世界第2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超越了麻省理工学院,位列世界第3名;剑桥大学从第5名升至第4名;牛津大学从去年的第10名跃至第7名。

亚洲方面,日本东京大学今年重登世界第20名,为亚洲唯一上榜世界20强的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从去年的世界第44名升至第40名。

入围2016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大学共有41所,相比去年增加了9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率先取得历史性突破,挺进世界百强,分别排在58名和71名。

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比去年也都有明显进步,处在世界第101至150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首次进入世界200强,中山大学是世界200强中唯一的一所C9以外的中国内地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厦门大学进入300强。进入400强的大学共有包括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内的13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华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进入500强。

中国港台地区,排名最高的是香港大学,位列世界第101至150名,进入世界第151-200名的有台湾大学和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高雄医学大学今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

全世界大学排行榜 第2篇

据报道,在这一声誉排行榜中,欧洲大陆排名第一的院校为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全球排名第19位,其次为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全球排名第30位,第三名是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全球排名第40位。

尽管德国约66%的院校未能挤进全球前100名最有声望大学的名单,但今年是德国第一次有六所院校排名前90。《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表示这是一个“基本积极”的趋势,因为在2011年的首次声誉排行榜中,德国只有四所院校入选。

英国的布里斯托大学及杜伦大学跌出这一名单,荷兰的五所院校中也有四所没能挤进名单,丹麦和芬兰则一所院校都没能入选。然而,瑞典今年第一次有两所院校出现在名单上,法国院校一直以来表现优异,今年也有五所院校入选前100名。

据报道,《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表示,大部分欧洲院校的得分与去年持平或更高,但是却不如亚洲院校分数提高得快。去年亚洲有10所院校入围前100名,今年则升至18所。

此排行榜的编辑费尔巴蒂表示,《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6年来的全球调查以及8万余名学者的观点表明,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力量均衡已经逐渐从西方向东方倾斜。同时他也承认这一排行榜可能是主观的、不公平的,但是却十分重要。

在这100强名单中,前六名中有四名来自美国,2名来自英国,巴蒂称,这说明全球超级名牌大学依然是一个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群体。

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的本年度全球声誉最佳大学排行榜,前10所声誉最佳的大学全部来自美国和英国,来自美国的有八所,英国有两所。其中,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包办前三名。今年第一的哈佛大学,已经连续六年蝉联第一。麻省理工由去年的第四,今年上升到了第二,斯坦福大学也比去年上升两位,排到第三。

在今年的全球大学声誉排行榜中,新加坡的大学也不落后。本地有两所大学跻身于全球100所声誉最佳的大学,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26;南洋理工大学排在第81-90之间。除此之外,中国大陆的学校也不甘示弱,有第18的中国清华大学、第21的中国北京大学、第71-80的上海交通大学和第81-90的中国浙江大学。

2016年全球大学声誉排行榜部分排名:

全世界大学排行榜 第3篇

关键词:一流大学,排行榜,重点大学

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背景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源自于20 世纪90 年代。自1995 年11 月开始,国家启动“211 工程”前两期的建设,力争在21 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1998 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此后,教育部决定实施“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985 工程”。2008 年,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大学时进一步要求,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2010 年国家颁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继续实施“985 工程”,要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发展之路,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既要体现国情,又要坚持国际公认的标准;既要在可比办学指标上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当,更要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指出,“到2020 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2011 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一系列重要政策文献,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既要奋勇追赶世界一流,又要引领全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部属重点院校在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当前我国大学需要在哪些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缩短差距?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方向是什么?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三项著名的世界大学排行榜进行分析,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些思考。

二、我国大学在三项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及指标表现

QS公司“世界最佳大学排名”、英国泰晤士报- 高等教育专刊(THE)“世界大学排行榜”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三项目前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本研究将从我国大学在排行榜中所处位置以及我国高校在具体评价指标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得分差距进行对比分析。

(一)QS公司“世界最佳大学排名”

QS“世界最佳大学排名”由QS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推出。该排行榜采用学术声誉(权重为40%)、雇主声誉(权重为10%)、师生比(权重为20%)、国际化(权重为10%)、教工人均论文引用率(权重为20%)作为评价指标。至今为止共考察过2000 多所大学,并对其中700 多所大学进行了评估,每年评选出世界前400所最佳大学。在2012 年世界排名前400 名的大学之中,有83 所美国大学、45 所英国大学、35 所德国大学、22 所澳大利亚大学、19 所法国大学、16 所加拿大大学、16 所日本大学、12 所荷兰大学、11 所韩国大学,而中国大学则有9 所。

该排行榜中,排名前10 位的高校分别由美英两国的大学所分享,其中美国有6 所、英国有4 所。我国有5 所大学进入前200 名,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南京大学。从总分来看,我国排名最靠前的北京大学与排在第10 名的加州理工学院相差16.3 分。从指标得分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复旦大学在“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上的得分和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差距并不大,甚至在“雇主声誉”方面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得分高过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但在其他4 个指标的得分上都存在明显差距,我国的5 所高校在“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上的得分均未超过60 分,而世界排名前10 位的大学在这两项上的得分大多在90 分以上,足见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而在代表一所学校学术能力的指标“教工人均论文引用率”上,我国5 所高校的得分与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得分存在很大差距,见表2-1。就科研产出能力而言,虽然我国高校在发表论文的总量上可能并不差,[2]但相比之下论文发表的整体学术水平和质量在世界范围内还不够强。

(二)英国泰晤士报- 高等教育专刊(THE)“世界大学排行榜”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从2004 年起每年进行世界大学排名,这个排名是由汤姆逊 •路透集团所开发,用于评判大学在教学、研究、知识转移以及国际化等方面的表现。该排行榜采用的一级指标为:教学(权重为30%)、国际化(权重为7.5%)、企业经费(权重为2.5%)、研究(权重为30%)、论文引用(权重为30%),见表2-2。

注:* 这些数据在原始表格中未有显示,呈现“数据保留”状态。

该排行榜前3 名中美国占据2 所,前10 名分别由美英两国的大学所分享,其中美国有7 所,英国有3 所。我国大学进入前300 名的有5 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南京大学。在总分方面,北京大学是我国在该榜中排名最靠前的高校,其总分与第10 名相差20 分(在公布的数据中,仅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可看到具体得分)。在“企业经费”这个分指标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得分均高过排在前10 名的大学,这说明我国重点建设的一些“985 高校”从社会和企业界获得的经费是非常充足的。在“教学”指标上,清华和北大与排在前10的高校相差10~15 分。而在“国际化”指标上,与多数进入前10 名的高校相差20~30 分。在 “研究”及“论文引用”方面,我国清华、北大两所高校与排在前10 的高校差距在30~40 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QS排行榜的相关得分不谋而合,再次提醒我国要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学术水平和质量上还有待大大加强。

(三)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于2003 年首次在网上公布,此后每年更新。该排名采用的一级指标为:教育质量(权重为10%)、教师质量(权重为40%)、科研成果(权重为40%)、师均表现(权重为10%),见表2-3。其中,教育质量以“诺贝尔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Alumni,权重为10%)作为二级指标;教师质量以“获诺贝尔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Award,权重为20%)和“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量”(Hi Ci,权重为20%)作为二级指标;科研成果以“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N&S,权重为20%)和“在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PUB,权重为20%)作为二级指标;师均表现以“上述5 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PCP,权重为10%)作为二级指标。

注:* 这些数据在原始表格中未有显示,呈现“保留”状态。

该排行榜中前10 名分别由美英两国的大学所分享,其中美国有8 所,英国有2 所。而我国高校进入该榜前300 名的有5 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复旦大学,其总分均为保留。从指标得分来看,我国上榜大学在“科研出版物”这个指标上的得分界于52~63 之间,与排名前2~10 名的高校相差最多为17 分,高于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以及芝加哥大学的得分。其他指标上,我国上榜大学的得分均低于20 分,与排在前10 名大学的差距明显,见表2-3。

三、三项排行榜的排名分析

(一)世界一流大学在三项排行榜中出现的次数统计

共有13 所世界大学进入这三项大学排行榜前十的名单之中,尽管三项排行榜所采取的评价指标有所不同,但仍有7 所大学在三项排行榜中均位列前三名。由此可见,这些大学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流大学的代表。同时,三项排行榜的指标也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准确地反映出世界大学的发展情况,如麻省理工学院在三项排行榜分别排名为第一,第五,第三,剑桥大学的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七,第五,见表3-1。

表3-2 是我国部分大学在三项排行榜中出现的次数统计。从中可见,我国有部分大学已具备同时接受国际和国内评价的实力,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的排行榜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且名次相对稳定。

( 二) 我国部分大学2012 年、2013 年进入三项排行榜的对比分析

为全面了解我国部分大学近几年在上述三项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变化的情况,以2012 年、2013 年两年为例(2012 年之前的数据不齐全,且排名页面发生了变化,目前无法获得历史数据),对我国部分高校的入榜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3-3 和表3-4。

注:因为相关页面被删除,所以未能完全统计出QS排行榜2012 年我国大学的上榜情况。

从我国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的高校数量来看,两年变化不大,在QS排行榜有10 所,在泰晤士报排行榜有9 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排行榜分别有28 所(2012 年)和29 所(2013年)。从排名情况看,基本都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两所高校位置更加靠前;从排名的层次来看,也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泰晤士报排行榜2013 年比2012 年多了一个学校(清华大学)进入前50 名,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排行榜2013 年比2012 年多了一所学校进入前151~200 名。因而,2012 年和2013 年我国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情况并无显著变化,这也似乎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我国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难以看到有更多的高校进入这些排行榜,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则可能需要5 年、1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部分高校与世界顶尖一流大学的确存在较大差距,重点表现在教师的学术成果方面,即论文发表与论文被引用方面。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高校特别是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重点高校的学术研究与世界主流学术研究仍有距离,具体表现在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5,6]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我国学者的学术成果传播能力亟待加强,由于我国大量的学术成果并非以世界通用的语言来撰写,导致有些学术成果质量很高,但由于语言障碍而并没有被世界同行所知晓,更谈不上被引用了。同时,不可忽视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性,在国际化发展的层次和深度上还应有所突破,特别是要吸引国外优秀教师和学生来到我国的高校中开展教学、学习和研究。

四、对策建议

不可否认,我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既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让时间白白流走。针对我国建设一流大学的状况及如何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合理确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追赶目标和追赶指标。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俱乐部中的成员,我国高校应采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认可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大学自身建设,当前特别是重点加强学术方面的建设,加大对一些国际通用指标的建设,如学术声誉调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总数、篇均引用次数、人均引用次数、国际教师与国际学生指标等。应当仔细研究分析近年主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分阶段确定不同的追赶目标、追赶的指标,重点关注和自己排名接近的高校,仔细分析研究每一阶段追赶目标的经验做法,然后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不断的进步。在追赶的过程中,要注意建设以学术研究为核心的高校文化,这种文化以崇尚学术自由、尊重不同学术思想、共享学术成果为特征,并将这种文化全面贯彻到学校的各项政策制定、机制创新之中去,以此来激发全校师生进行学术研究的主动性、创造性,并以卓越的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引领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是大力建设学术研究平台。学术研究平台是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平台水平的高低对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相关高校要充分把握2012 年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带来的重大契机,挑选若干个在国内同类高校中有鲜明的特色、实力较强、水平较高,且有突破潜力的学科、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努力构筑一批综合型、开放式、具有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大平台或协同创新中心,在资金、条件建设上予以重点支持,使它们率先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水平。以高水平的平台开展各类学术研究,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吸引和留住一流的学术工作者,以此形成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的“磁场”和加大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孵化地”,通过一流人才来创造一流的学术成果。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促进优秀人才在校内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让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和融合起来, 减少无谓的相互竞争,加强学术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形成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合力。

三是积极抢占学术制高点。在追赶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学术竞争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国大学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争取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占据制高点,在世界上形成重要影响力,使相关的学术成果为国际上的同行所关注和认可。在这方面,相关高校一方面要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把握一些国际交流平台所提供的机会,参与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内的知识合作研究与成果分享、研究方法的创新、知识成果的创新,以尽快缩小差距,赢得追赶的时间。

四是积极推进学术工作的国际化。这里的国际化指的是学术研究要立足于全球的视野,要以国际通用的标准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学术研究的国际化交流,既要借助国外优秀的智力,也要让我国的学术研究成果走出去。此外,还应当积极通过各种学术研究平台如协同研究中心、高水平的国际会议、高质量的学术期刊等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吸引国际上的教师和学生来我国大学进行教学、研究或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对方先进的理念与方法,把我们的优秀研究成果传播出去,并不断拓宽传播的范围,提高我国大学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世界著名大学排行榜 第4篇

自2004年11月起,《泰晤士高等教育》每年与英国一家专门负责教育及升学就业的组织——夸夸雷利·西蒙兹公司(简称QS)合作,共同公布世界大学排名,这就是“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这一排名拥有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在推出2009年的排名后,《泰晤士高等教育》宣布与QS散伙,并从2010年起每年推出自己的排名,即“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除了发布世界大学的综合排名和学科排名之外,《泰晤士高等教育》还从2011年起推出附属的“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目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与“QS世界大学排名”及“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一起,被公认是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排名标准

在2009年与QS最后一次联合发布世界大学排名之后,《泰晤士高等教育》对原有评价标准也进行了一些修改。汤姆森路透集团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年度世界大学排名的唯一数据提供商,各院校需提供13项独立的考评指标数据,以便评审委员会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13项独立的考评指标可划分为5个类别:

教学:学习环境、师生比例、颁发的学士/博士学位等(占总评分的30%权重)。

科研:研究数量、收入及声望(占总评分的30%权重)。

论文引用量:即科研在全球的影响力(占总评分的30%权重)。

国际视野:国际学生数量、国际教师数量及跨境学术研究(占总评分的7.5%权重)。

产业收入:创新,即来自产业和学术人员的科研收入(占总评分的2.5%权重)。

值得注意的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并不是对全世界范围内所有大学进行调研、分析和排名。不培养本科生的大学、仅仅在一个单项领域从事教学的大学、科研产出在2008~2012年低于1000项的大学,都预先被评审委员会排除在外了。

排名概况

新年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前12名的大学均位于英美国家,前3名依次是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大学在该排名中继续占据优势,前10名中占7席、前20名中占15席。

拥有近400年历史的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在排行榜上得分为93.3分,仍然被年轻的专业性院校加州理工学院的94.3分超越。

建校历史仅有123年的加州理工学院缘何可以连续4年超越哈佛大学位列世界大学排名的榜首?这与其发展定位与特色有极大的关系。如今的加州理工学院是一所“小而精”的高校,而其前身仅是一所普通的艺术和工艺学院。1907年,芝加哥大学教授海耳加入了学校董事会,正是他,赋予了这所学校新的命运。他提出应该将学校建成一所高水平的技术学校,把初等课程去掉,集中精力致力于基础科学和工程学。

1914年,海耳把他的老师诺耶斯请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诺耶斯曾是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教授,他认为“工业研究并不是教育机构最主要的研究任务……教育机构的主战场在纯科学领域——研究基本的原则和现象,而非急功近利的应用性推广”。诺耶斯为学校制定了许多成功的教育政策:提倡创新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教育之外,还坚持对本科生进行人文学科的教育;强调基础科学,而非应用科学。

1921年,学院董事会正式把学院目标定为追求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扩充且丰富英语、历史和经济学课程;用研究精神激发学院所有工作;至于扩大规模,规定只有达到与物理系和化学系同等水平情况下才允许建立新的系。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加州理工学院“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从今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得分来看,加州理工学院的考评没有短板,每项分数都相当高,尤其在 “产业收入”的单项评分高达89.1分,哈佛大学仅44分,这说明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及创新能力方面,加州理工学院远远超越了哈佛大学。这同时也说明建校历史的长短已不再是学校发展程度的正相关因素,在发展中能否顺应世界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才是一所大学稳定进步的重要因素。

亚洲地区有24所高校进入200强,比去年多4所,其中东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进入世界前25名,分别位于23名和25名。

从评分来看,新加坡国立大学虽然在“国际视野”得分高达94.9分,远超过东京大学的32.4分,但仍然因为在“教学”“科研”“论文引用量”方面的微弱劣势,以2.8分之差落后东京大学两名。

中国香港有4所大学进入前200强,比去年增加1所。其中香港大学的全球排名仍然保持在43名,而香港科技大学从57名上升至51名。另外,香港中文大学位于129名,香港城市大学位于192名。

中国内地有3所大学进入前200强,比去年增加1所。北京大学排名从45名下滑到48名,清华大学上升一名,位于49名。复旦大学首次进入前200强,位于193名。

从评分来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产业收入”分数分别高达100分和99.7分,远远超过亚洲地区其他大学,但是在“科研”和“国际视野”方面的劣势使得两所内地大学总分落后于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总分仅相差0.1分,清华大学在“科研”和“论文引用量”方面都超越了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的总分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总分则有近20分的差距,在5个方面的得分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较大的差距。

进入前4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

排名意义

《泰晤士高等教育》的编辑菲尔·贝蒂表示,东亚地区顶尖大学继续在排名中显示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许多西方的大学因缺乏公共资金而失去优势,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在全球知识经济中面临明显退步的风险,60%的美国大学在今年的榜单中排名下滑。

贝蒂说,中国继续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进展,“我们现在看到更多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在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付出了坚定且令人敬佩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在其他大学那里也获得了回报”。

令人激动的是,复旦大学在今年的排名中首次进入前200强。当然,对中国大学来说,重要的不是看自己在排行榜上位次的上升,而是要利用这种排名来吸引世界的学术大师、优秀学生,与国际机构和组织、各国顶尖大学开展科研教育合作和交流。以这样的方式来建设高等教育,切实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的高校需要对21世纪科学发展重心和趋势进行分析,找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突破口。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可以发现,排名靠前的高校都是具备极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破性创新贡献的大学,而中国内地的高校在这方面还相对薄弱。

大学是引领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水平。中国高校应基于此点寻找改革和发展的着力点,为中国科学文化的复兴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林 京

相关链接

获诺贝尔奖比例最高的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加州理工学院创建于1891年,只有50.18公顷土地面积,仅培育了共22000余名学生,但平均每1000个毕业学生中就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比例为世界大学之冠。美国《探索》杂志于2008年评选出了美国20位40岁以下的最聪明的科学家,其中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竟占4席。

另外,加州理工学院还是美剧《生活大爆炸》的背景地,剧中4位主角都是该学院的科学家。

世界上在校生最多的大学——纽约州立大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建校于1861年,是由60多所院校联合组成的规模最庞大、历史最悠久的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提供5000多个专业与课程,在此就读的学生来自世界160多个国家,现有学生超过40万人,教师或讲师有1万多人。该大学设有4个分校,2个医学中心,13个艺术和科技学院,4个专业学院和6个农业学院。纽约州立大学每年教育经费近30多亿美元,而全球有些小国的每年政府开支都没有这样庞大,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的大学系统之一。

世界上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剑桥大学

英国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时至今日,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霍金、培根、牛顿、达尔文等名人都毕业于该校。迄今为止,剑桥大学已经培育出了15位英国首相,9位坎特伯雷大主教,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全球诺贝尔奖得主拥有量最多的大学。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 第5篇

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TOP100榜单已经出炉,想要申请美国留学,英国留学,澳洲留学等等出国留学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啊。

该榜单根据资深学者的调查,排出世界最负盛名的100所大学。今年,哈佛大学蝉联榜首,剑桥大学排名第2,第3-5名依次是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2016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

2006世界大学排行 第6篇

根据“校友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人数”、“员工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人数”、“高引用率研究人员人数”、“《自然》和《科学》论文数”、“SCI论文数”、“教职人员平均学术表现”等指标排名。Harvard Univ USA 美国哈佛大学 Stanford Univ USA 美国斯坦福大学  Univ Cambridge UK 英国剑桥大学 Univ CaliforniaSan Diego USA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Tokyo Univ Japan 日本东京大学 Univ Pennsylvania USA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USA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niv WisconsinAnn Arbor USA 美国密歇根大学 Univ WashingtonUrbana Champaign USA 美国伊利诺大学UC分校 Swiss Fed Inst TechSt.Louis USA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Rockefeller Univ USA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Northwestern Univ USA 美国西北大学

Duke Univ USA 美国杜克大学

New York Univ USA 美国纽约大学

Univ MinnesotaBoulder USA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Univ CaliforniaAustin USA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Univ Paris 06 France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

Univ CaliforniaUniv Park US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Rutgers State UnivPittsburgh USA 美国匹兹堡大学

Univ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美国南加州大学

Univ Munich Germany 德国慕尼黑大学

Univ Rochester USA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

Australian Natl Univ Australia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Osaka Univ Japan 日本大阪大学

Univ CaliforniaChapel Hill USA 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

Univ MarylandWest Lafayette USA 美国普渡大学

Univ Helsinki Finland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Ohio State UnivLa Sapienza Italy 意大利罗马大学

Humboldt Univ Berlin Germany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Univ Utah USA 美国犹他大学

Nagoya Univ Japan 日本名古屋大学

Stockholm Univ Sweden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Tufts Univ USA 美国塔夫茨大学

Univ Bonn Germany 德国波恩大学

附中国名校排名:

153-201 台湾大学

202-301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 

302-403 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台湾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全世界大学排行榜 第7篇

-20《QS世界大学排名》日前公布,中国有12所大学科研实力进入世界百强,3所中国大陆的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球50强,分别是清华大学第24名、北京大学第39名、复旦大学第43名。上海交通大学位居第61名。榜单中名列三甲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

Q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被视为目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排名,是历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学排名,第一次发布于,仅次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41所中国大学进入全球500强――中国大陆24所,中国香港6所,中国台湾11所。中国有56所大学进入全球900强,分布中国19个省级行政区。大陆33所大学进入大学全球720强,比去年新增3所;中国香港7所大学进入全球前610强,平均进步3名;中国台湾15所大学进入全球前900强,平均下降3名;澳门大学位居全球第545名,比去年提高123名。

清华大学再创新高,位列全球第24名,这是自后清华第二次将中国大陆带入世界25强大学。北大全球39名,上升2名。复旦大学上升8个名次至第43位,成为中国第三所进入世界前五十的大学。上海交大上升9位全球61.

全球研究型百强大学中,中国的高校数量连续两年名列世界第二,共有12所,其中中国大陆7所,中国香港2所,中国台湾3所,仅次于美国的36所。

全世界大学排行榜 第8篇

(一)大学排行榜对地区及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影响

当今,世界各国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大学排行榜。大学排行榜已成为高等教育全球竞争的一个体现,深刻地影响到高等院校的战略决策和日常运作。大学排行榜正被一些国家及地区作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和建立精英大学的政策工具。“世界一流”一词开始出现在高等教育的讨论、高校使命的陈述以及政府教育的政策中。

在欧洲,全球大学排行榜具有重大影响。尽管欧洲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但欧洲大学处于国际大学排行榜顶端的数量却很少。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全球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只有2所欧洲大学进入前20名,而美国是17所;进入前50名的欧洲大学也只有11所。同样,欧洲大学在《泰晤士报·高教副刊》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中也处于劣势。欧洲高等教育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中的表现引起了欧盟层面和各个国家层面的政策反应和行动。在欧盟层面,“里斯本战略”是提高高等教育绩效的主要手段,其目标是将研发(R&D)资助提高到GDP的3%,将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提高到GDP的2%;增加研究生总数和数学、科学和技术专业的研究生数;减少人才流失;增强高等教育和科研对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最近的预算分配包括向欧盟第七个R&D项目提供为期7年、总额为500.5亿欧元的总预算,成立欧洲研究理事会,向创新和突破性基础研究提供为期7年、总额为75亿欧元的预算。[1]

在国家层面,各国通过集中资源和提供额外资助采取了各种行动以提高该国教育和科研的全球竞争力。英国的研究评估制度(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和新西兰的基于绩效的研究资助(Performance-based Research Fund)都是为了鼓励和奖励研究的卓越成就。突出的例子是德国的一流大学建设,各大学通过全国竞争获得额外资助,以成为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精英大学。丹麦则对现有大学进行合并,以产生规模大的、实力强的大学。在荷兰,3所理工大学联合形成了一个全国性联合体。在我国,尽管教育部表示不支持对大学进行排名,但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力争在21世纪初使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二)大学排行榜对高等院校发展的影响

1. 大学排行榜对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的影响

许多大学在确定战略发展方向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大学排行榜的刺激,将“成为全球最佳大学之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2005)列为学校的使命,或提出“成为世界真正的优秀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2007)、“21世纪世界顶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2006)。[2]一些大学还明确地将提高排名作为学校的战略目标,并将资源分配、人事聘用和其他决策与该目标联系起来。例如,2004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校长将该校的战略定位确定为“(使该校)成为世界前3名研究型大学之一”。[3]澳大利亚的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计划到2014年该校建立50周年时成为澳大利亚最好的8所大学之一和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学之一。[4]英国的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宣布到2015年该校建立50周年时要成为世界最好的50所大学之一。[5]日本的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也宣布计划在未来10年进入世界前30名一流研究型大学行列。[6]

大学排行榜也是各高校大多数高层会议的重要议题。MHE/IAU的研究[7]表明,56%的受访院校已经建立了一个正式的内部机制,以审查学校的排名和地位。大多数高校运用大学排行榜设立目标或基准,根据实际的绩效对指标进行分析和定位,以识别学校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资源分配,向各院系/部门分派关键性绩效指标。可以说,大学排行榜为高校进行根本变革、加快改革和追求特定目标提供了证据或标准,它使高校的管理更加商业化。根据丹尼尔·莱文(Daniel Levin)的研究,[8]许多大学校长为了提高排名都突出强调某一方面:88%的校长强调在校生的保持率;84%强调校友捐赠;75%强调毕业率;71%强调入学分数;63%强调教师津贴;31%强调生师比。

2. 大学排行榜对高等院校人事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大学排行榜正在影响高等教育组织的形态。一些高校对一个系或整个学校进行合并、重组与整合,在校内组建外部组织。或者相反,通过成立半自治的研究所/中心或研究生院而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活动分离,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追求更高效率,而是通过重要的质量指标体现学校成绩的显著性,如更多的研究人员、更具竞争性的研究资助和更显著的科研产出。

许多高等院校正在将其招生、市场宣传和公关活动进行专业化,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负责这些事务,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一些高校纷纷设立或扩展国际事务办公室,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因为国际学生的人数正是一些大学排行榜的一个指标。许多高校专门成立了院校研究办公室收集数据,监控学校的绩效,更好地向公众或其他官方公布学校的数据。

大学排行榜还被用于一些高校校长的任命或解聘。[9]例如,在2001年,因数据报告错误导致霍巴特-威廉·史密斯学院(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在2000年《美新排行榜》的名次比预料的低,对这一错误负有责任的高层管理者被该校解聘。[10]同样,马来亚大学在《泰晤士报·高教副刊》排名中的名次下滑80名后,该校副校长也被解雇。[11]

大学排行榜影响到高校的人事决策,尤其是教师招聘和聘用。例如,由于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强调教师的获奖,爱尔兰和英国大学纷纷招聘诺贝尔奖获得者。[12]《美新排行榜》将教师薪酬作为一个指标,所以很多高校聘用更多的非终身教师,这样可以省出资源提高终身教授的工资。[13]

3. 大学排行榜对高等院校资源分配和资金募集的影响

大学排行榜影响了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领域,促使国际学生的专业硕士学位项目不断发展。最大的变化是促使大学重新平衡教学/研究和本科生/研究生活动,向那些更具有生产力和能产生更好绩效的领域重新分配资源,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尤其受到影响。

大学排名还影响一所院校的财政决策。首先,可以影响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资。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07年批准了一项合同,如果该校校长能提高学校的排名,将获得1万美元奖金。[14]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规定,如果该校副校长能提高学校排名,将获得10万澳元奖金。[15]大学排行榜将教师工资作为指标将促使高校增加教师工资,这样就会相应招聘和留住优秀教师,其潜在的结果是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

其次,由于一些大学排行榜考虑生均开支,迫使高校作出关于财政分配优先性的困难决策。如果高校削减生均开支,将可能消极影响学校的排名,这样就很难保持学费不上涨。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公共财政的削减,而对于高等教育的问责持续增加,高等院校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大学排行榜鼓励提高生均开支将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

最后,排名会影响高校的资金募集。高排名能够提升学校的形象,对捐赠者也更有吸引力。排名还会影响高校募捐的目标对象。例如,《美新排行榜》只考虑校友捐赠的比例,有些高校就将资源用于提高校友捐赠比例,而不是获得最多的捐赠资金。[16]

4. 大学排行榜对学生择校和大学招生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学排行榜确实影响到学生入学人数、申请者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而排名的变化则对申请者和学生的入学决定起着重要影响。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在大学排行榜中的位置和声誉成为许多学生选择入读该校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国际学生尤其如此。[17]英国的一项研究[18]证实,92%的国际学生认为英国大学排行榜对他们选择就读学校重要/非常重要。61%的英国学生在作出择校决定前参考了大学排行榜,70%的学生认为大学排行榜重要/非常重要。在美国,大学排行榜对优秀学生、第二代学生和亚裔背景的学生很重要。麦克多诺(Mc Donough)等人[19](1998)认为,虽然只有40%的美国学生使用大学排行榜,但有11%的学生认为排行榜是影响他们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克拉克(Clarke)[20](2007)引用英国、德国和新西兰的经历,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有可能使用大学排行榜作为择校参考,高排名导致院校申请人数的增加。

在美国,高等院校招生极大地受到排名的影响。蒙克斯(Monks)和埃伦伯格(Ehrenberg)[21](1999)发现,在大学排行榜和学生申请人数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因为“学生选择性指标”(student-selectivity indicator)(通过申请学生被录取的百分比、注册率、入学新生SAT或ACT平均分数以及录取新生在高中班级中排名前10%的比例进行衡量)是《美新排行榜》的关键指标,所以高校会采取各种招生策略以提高自身的排名。在美国,高校一般通过3种方式提高录取学生的注册率。一是增加“提前录取”学生的比例;二是增加优才资助的数额,以吸引成绩优秀的学生;三是大力投资宿舍、光纤计算机网络、体育及休闲运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优秀学生。大学调整招生政策来提高排名,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多样性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当高校强调SAT分数时,通常对少数民族学生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不利;更多的优才资助意味着减少贫困资助,同样对处境不利的学生不利。

二、高等院校对大学排行榜的反应

高校对大学排名的反应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积极应对大学排行榜的影响,调整或改变学校的战略和运作以获得更好的排名;对大学排名不理会;对大学排行榜进行公开抵制与反对;运用一些手段和策略对大学排行榜进行影响。

由埃伦·黑兹尔克姆(Ellen Hazelkorn)开展的国际调查[22]显示,56%的受访院校都有一个对其排名位次进行评估的正式内部机制,通常由副校长或校长负责(55.8%),也有由董事会负责的(14%)。学校的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排名结果,将其纳入学校的战略规划机制,对学校进行重组以争取更好的排名。一开始,大学排行榜并未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通常采取不理会的态度。当大学排行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且对一些高校产生了不利影响后,部分高校便开始对排名活动产生抵制或反对。1999年,东京大学声明不再向《亚洲周刊》提供数据,19所中国大学也发出同样声明。随后,《亚洲周刊》放弃了大学排名。[23]2006年,11所加拿大大学表示不再参与Maclean杂志的排名。[24]2007年春天,美国24所文理学院的院长在一封公开信中签名批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供误导性的信息,拒绝《美新排行榜》。[25]2007年,12名美国大学校长表示将不再参加《美新排行榜》的同行声誉评估,也呼吁其他院校响应。最后,签名响应公开信的高校达到65所,占美国授予学士学位高校的1/4。关于美国高校反对《美新排行榜》的原因,教育保护组织(The Education Conservancy)在公开信里谈到:“我们相信,这些排名正在误导未来的大学生,在帮助未来的大学生选择大学方面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利益。关于其他原因,我们相信这些排名意味着一种错误的精确度和权威,因为所使用的数据不能保证这种精确度和权威性;一个单一的等级标准不能反映不同高校教育使命的重要差异;这些排名没有提到或很少提到学生在特定的高校的实际学习情况;这些排名鼓励高校为了提高自己在排行榜中的位次而浪费开支和采取一些虽不违规但并不光明的行为;大学排名忽略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大学声誉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降低了学生选择大学的过程的教育价值。”[26]

排行榜的流行和影响力也会导致高校试图对排名活动进行干预与影响。美国一些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排名,还故意虚增SAT分数和毕业率。有的高校请求校友进行名义上的捐赠,以提高校友捐赠率,鼓励学校并没有意向录取的学生提出申请,以降低录取率。一些大学对涉及排名的重要数据还进行人为操纵。例如,通过去掉最低分数或不报告国际学生的分数,以试图提高学生的平均入学分数。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就通过不计算那些曾在该校上学但没毕业的学生来降低校友的数量,从而提高校友捐赠率。[27]

三、关于大学排行榜的思考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大学排行榜的作用

大学排行榜自产生以来,无论在数量和影响力方面都不断增长,可见,排行榜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首先,大学排行榜为学生、家长及其他关心和希望了解高等院校的各方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填补了高等院校与公众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信息真空”。其次,排行榜的流行和强大影响力使得高等院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高等院校再也不能无视外部公众的态度和反应,这无形中给高等院校施加了一定的外部压力,迫使高校通过战略规划和战略变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第三,大学排名不仅给大学排出了先后次序,而且其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通常能诊断出大学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帮助高校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与其他同类高校的差距,便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对策。第四,大学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识别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及科技创新的水平和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及实力。

当然,排行榜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不同的大学排行榜都偏重于一些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对某些类型的高校极为有利,但对另外一些院校却很不公平。例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招收了美国45%的专科和本科学生,但却没有一所社区学院列入《美新排行榜》。《高等教育纪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对《美新排行榜》过去2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美新排行榜》并没有为所有竞争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竞技场,其排名标准压倒性地偏向私立院校。[28]再如,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全球大学学术排行榜》主要依据高校教师及校友获得顶级学术奖励和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科研成果的数量,这对重教学而科研不突出的高校显然是不利的。

批评者认为,量化排名不能确切反映高校真正的优势和劣势或它向学生提供的教育的质量;排名影响处境不利学生的入学机会;对科研过分强调,导致科研与教学失衡;全职与兼职教师的比例失衡;以关键排名指标的改进取代院校综合性的战略规划;以牺牲大多数院校的利益重点资助少数一流大学;排名中一些因素的权重不公正,而且与高等教育的使命相悖;大学排行榜以对政策目标产生消极影响的方式改变大学的行为,排名所运用的标准并不完全与公共政策的目标一致,尤其是在教育平等和多样性方面。就大学排行榜的影响力而言,大学排行榜使高校丧失了控制其品牌和成功条件的自由和独立性,将不同大学放入了一个模子,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因此影响到高校的决策和日常运作方式。

(二)努力避免大学排行榜的消极影响

如何提高大学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其消极影响,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对于这个关键问题,大学排行榜的设计和发布者责无旁贷。目前,大学排行榜的发布者主要包括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站)、中介机构和学术组织(包括大学)内设研究机构。由于各机构都是基于自己的一套指标体系和标准进行排名,因此有必要加强各大学排名机构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在一些关键指标和评价标准上取得共识,增强大学排行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中心和华盛顿的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成立了国际大学排名专家小组(the 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IREG)。2006年,该排名专家小组讨论确立了《关于高等院校排名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29]该原则一共包括16条基本原则,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高等院校排名的目的和目标;排名指标的设计和权重;排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排名结果的发布。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既不能无视排行榜的存在,也不能让排行榜牵着鼻子走,片面迎合排名而偏离自己的使命、目标和办学特色。大学排行榜之所以受到社会的热议和学生及家长的青睐,是因为在高校和社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学排行榜不过是较好地满足了公众对于高等院校相关信息的需要。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信息发布、招生宣传和设立校园开放日、加强高校与学生及公众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增进学生、家长及社会对大学的了解、理解与信任,减少或避免各种大学排行榜因信息不全面、方法指标不科学等对高校产生的不利影响。

上一篇:银泰合同下一篇:揭牌仪式上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