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2024-09-05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精选8篇)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第1篇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服务

摘 要: 文章以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实践情况,并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7-0031-04 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外围环境

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本校)是豫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理工类本科大学。自建校以来,学校以“重点发展工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稳步发展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为指导思想,基本形成以工科为主,理、管、文、经、教育、法、医、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联合培养研究生、专科和留学生教育。现有普通本专科生和留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6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设有“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本校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博世等共建多个实验室,与长城计算机共建中国首个校企共建的“云计算实验室”,开办“九州通班”“华新班”“三荣班”等多个校企联合班,学校获“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称号。2011年,南阳理工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河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本校对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聘任和考核实行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要求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本校设立“卓越工程师”班级,每班30人,通过考核的方式选拔学生,报名对象为本校在读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只限本科)。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中,从“卓越”这一基本要求和特征出发,沿着“工程师”的培养方向,高标准、严要求地制定不同于普通本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运行机制

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自198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办馆思想,努力优化环境,把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本馆通过各种途径向其他院校学习,结合自身现实条件,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服务团队,确保能够为全校每一位师生服务。

2.1 传统的学科服务模式实践

2.1.1 学科馆员构建模式。目前,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共17名,其中有12名学科馆员为教师服务,每2人为一队(馆员具体情况见表1),5名学科馆员专门为学生服务(馆员具体情况见表2),本馆学科馆员的基本服务期为1年,允许连任;具体选拔方式是在每年12月的中下旬面向全馆工作人员进行自愿报名,然后由本馆领导根据需要学科馆员服务的院系具体情况,在分析报名人员的学科背景及其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以便于为各位师生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学科馆员工作方式为兼职。

2.1.2 基本服务模式。本馆采用“A”型服务模式(见图1),即以图书馆为基点分别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并且根据需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起到沟通作用。主要有:①参考咨询服务。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提供实时咨询、留言等服务,旨在为学科信息用户检索所需文献、解答各种馆藏资源利用时出现的问题、征集其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等。②文献信息服务查询与传递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一方面查询并传递基于本校购买的数据库检索其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利用网上信息抓取技术充分挖掘、采集加工网上相关的免费信息资源。③信息推送服务。本馆推送服务以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激发用户阅读兴趣为目的,通过e-mail、QQ、微信这几个平台向用户推送消息。目前,所推送消息的内容一般是新进馆藏资源、学术讲座等图书馆动态消息。④馆际互借服务。与其他高校合作,共享馆藏资源,对用户需要本馆却没有的文献信息,与合作院校联系,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文献。

2.2 特色学科服务实践

2.2.1 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经过长期的服务,本馆发现教师和学生因需求不同而要求的服务不同,据此本馆学科馆员经过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本校师生的学科服务体系。当教师需求学科服务时,首先要向图书馆提出要求,然后学科馆员根据其需求,采取相应服务方式。目前,服务方式主要是定点服务和深度跟踪服务两种方式。定点服务就是教师把所需的文献资源、服务时长、服务频次通过虚拟平台(微信、QQ等)或是纸质服务需求单递交给学科馆员,然后学科馆员根据要求定时定点(可按每周、每月等不同频次)提供文献资料。深度跟踪服务也可称之为嵌入式服务,主要是馆员全程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般情况下学科馆员的工作是科技查新并制定检索策略,根据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广泛地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剔除无用内容,保证文献查准率,尽可能缩短文献传递的时间。当学生为服务对象时,鉴于本校已经开始在全校实施“卓越计划”,为响应学校培育出一批专业技能强的高技术型工程师的号召,本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文献信息检索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采取以培训为主、参与活动为辅的模式。学科馆员在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时,除了要将相关的入馆须知告诉新生,还要使新生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有基本的认识,并确保新生能够使用本馆检索机;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本馆每学期在各院系开设信息检索课程,课程中不仅教授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设置上机检索课,而且每学期都会举办1次信息检索大赛,考试内容由本馆学科馆员出题,选题内容丰富,涵盖了信息检索相关理论和信息检索操作两部分,考试时长为60分钟。检索大赛设有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以此来鼓励学生参加;同时,本馆从中选取成绩优异的学生按其专业分给相应的学科馆员成为学科联络员,协助学科馆员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参与新书推荐活动或书友会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协助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还可以向学科馆员传递学生的信息需求,以拉近学生与图书馆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2.2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同其他高校图书馆一样,本馆同样面临资源建设资金紧张与空间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馆联合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和平顶山学院三所高校建立了“豫西南高校文献检索平台”,此平台共享了四所高校的馆藏资源,操作界面简单,浏览方便、查询快捷,以供全院师生使用。为了为本校高等教育和学科研究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本馆根据南阳理工学院的切实要求,挖掘整理本校、本馆特有的信息资源以及网上开放存取资源,建立了“馆藏数字书库”“南工文库”“仲景文献库”“医学专题库”“建筑专题库”“机械、电子专题库”和“计算机技术专题库”等特色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一些相关领域的最新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本校相关科研最新成果、本校师生优秀论文等。此外,本馆还参加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河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力争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公共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

总之,随着学科服务的开展,广大师生积极与学科馆员进行互动,这大大提升了图书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科馆员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馆内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员整体的素质,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在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此外,学科馆员利用自己熟悉馆藏文献、拥有信息检索技能等优势能够较快地为教师查找所需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短了教师收集资料的时间,对学科建设也有积极的影响。学科服务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3.1 学科服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在学科服务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①学科服务周期比较长,服务成效不能立刻显现出来,再加上本校学科馆员的机制是建立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之上的,这难免会出现一部分学科馆员丧失热情的现象。②师生需求服务时间不均衡,各院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科研,且同一院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科研项目,因此,就会出现一部分馆员需要为多个科研项目服务,另外一部分馆员却处于闲置状态。③对于师生急需而学校没有馆藏的文献,按照本馆规定,学科馆员往往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向图书馆的采编部门上报,然后再由采编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供书商联系,因此影响了文献传递的效率,产生师生因等不及而自行购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增多,又间接导致一些师生不愿再与学科馆员联系。

3.2 建议

3.2.1 应采取兼职专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学科馆员岗位。网络的普及,影响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尤其是院校师生不再把图书馆当作是文献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科馆员的设置需要从长远考虑。本馆学科馆员都是兼职的岗位形式,目前虽然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的需求,但是无论是从当前服务出现的问题来看,还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学科馆员应设置成专职兼职相结合。这样学科馆员就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发挥各自潜力,避免了一些学科馆员因为本职工作而延误学科服务的进展,或是部分学科馆员服务多个科研项目的现象产生。另外,由于图书馆人力、财力有限,应积极争取一些退休的教师以兼职的方式成为学科馆员,退休教师闲暇时间比较多,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科研动态比较了解,且经过多年的积累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资源获取渠道,能够更专业地为本校师生提供学科服务。

3.2.2 应建立学科馆员的选拔考核激励机制。学科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馆员自身的素质。面对着海量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今天,本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获取所需信息,而他们需要学科馆员查找的信息,往往是专业领域内比较难获取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学科馆员除了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外,还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检索查询能力,因此对学科馆员的选拔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选拔测试机制,通过相关培训,完善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便能够为本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学科服务,尤其是为教师科研提供的跟踪服务,往往是一项长期服务。在学科馆员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再加上本馆的学科馆员是建立在工作人员义务服务的基础之上,这就会出现部分学科馆员丧失工作热情的现象,从而影响学科服务的质量。因此,应当实施建立学科馆员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馆内不定期地举办学科馆员知识测试大赛以了解学科馆员的学习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学科馆员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建立学科服务回馈平台,从用户那里获取他们对学科馆员的评价。对于考核优秀的馆员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予以奖励,对于不能胜任的馆员予以解聘。这样不但活跃了图书馆的学习气氛,还能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

3.2.3 改变购书方式。目前,本馆的纸质文献资源依旧采取“现采”的方式,即本馆采编人员亲自到书店挑选图书样本,然后再订购图书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图书的质量,但由于是统一采购,到货周期一般为2~3个月,有时会更长,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学科服务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改变本馆的购书方式,采取现采和网上书目采购相结合的方式。网上书目采选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书商在网上提供书单,图书馆采购人员通过网络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样书的装订情况、章节结构以及涵盖的内容,他们不必亲自前往,且现在快递周期一般是发单后2~4天;另一种为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读者决策采购)方式,把购书的决定权完全交给读者,即读者在浏览电子图书时发现喜欢的图书,只要图书阅读的页数超过本书总页数的1/3,或者阅读此书的人超过3人,那么系统将自动向书商购买该图书,采用这种购书方式不但能够保证图书的质量还能够节省时间,使读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青,马海群.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2(11):70-73.[2] 石浩.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3):35-36.[3] 蔡筱青,黄海.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推送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3(3):80-84.[4] 高青.面向用户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现代情报,2009(5):80-84.[5] 张兆伦.网格在数字图书馆及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J].现代情报,2006(11):79-81.[6] 陈进.大学图书馆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3):1-4.[7] 王燕娇,麦淑平.基于Web2.0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4(5):20-24.(编校:崔 萌)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第2篇

慕课这一概念是由加拿大学者戴夫·克莱尔 (Dave Cormier) 和布莱恩·亚历山大 (Bryan Alexander) 于2008年首先提出的, 它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 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汇聚大量名校名师的优质资源, 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的网络在线教育。

2012年1月和3月, 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龙和另外两位教授安德鲁·吴和达芙妮·科勒先后创建了Udacity和Coursera, 同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建了Edx, 这三大平台被称为网络在线教育的“三驾马车”, 因此这一年也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的“MOOC元年”。从2013年开始, 其他世界名校纷纷效仿创建自己的慕课平台, 中国的慕课也开始崭露头角。2013年5月,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加入Edx平台, 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2013年10月, 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慕课平台;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了“好大学在线”;同年5月, 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开通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 面向全国高校进行慕课课程建设和应用;同年果壳网旗下的“MOOC学院”, 收录了三大主流课程提供商Coursera、Udacity、Edx的所有课程, 并将大部分课程简介翻译成中文, 成为中国最大的慕课讨论区。慕课课程的开放性、优质性吸引了众多的学习者, 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 它的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高校重要支柱的高校图书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慕课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促使其改变现有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二、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资源建设方面。

作为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为慕课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纸质资源, 还可以为之提供专业的电子资源。随着慕课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慕课的学习中, 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慕课课程, 学习者课下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学科馆员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 将相关的资源进行搜集、整理, 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同时由于慕课学习者可以随意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所以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 慕课学习者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制力, 很难坚持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而高校图书馆的一些硬件设施如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 可以使分散的慕课学习者集中在一起, 相互探讨学习内容, 分享学习心得, 给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形成对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处理的平台, 所以无法完全满足慕课学习者的信息需求。而且随着网络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的普及, 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样化, 所以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上网学习的越来越少。慕课的发展势必要求学科馆员以慕课学习者的信息需求为导向, 合理调动和利用相关资源, 对馆藏资源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而且要充分利用馆内的硬件设施, 为慕课学习者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二) 信息素养教育方面。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对慕课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由于慕课课程对学习者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爱好随意选择课程,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者的基础和能力之外, 能否快速有效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慕课学习者必须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顺利地完成慕课课程的学习, 但是目前不少慕课的学习者缺乏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开展专题讲座、提供参考咨询等形式进行的, 但是读者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不高, 教育效果也不太好。所以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信息检索优势, 抓住机遇、拓展服务内容, 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 指导慕课学习者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三) 学科馆员服务方式和内容方面。

学科服务是以学科为基础, 向用户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高水平的文献信息服务。目前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按照各院系的需求, 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满足用户的学科需求, 同时指导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以及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等。学科服务理念和信息网络环境的变化, 对学科馆员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学科馆员除了要具有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图情知识之外, 还要有信息网络知识、计算机应用技能等。同时学科馆员的服务也将从用户的物理空间延伸到用户的虚拟空间,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 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存在着学科馆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学科服务的方式和内容相对简单等问题, 从而使学科服务无法深入且有效地开展。

三、慕课背景下学科服务创新

(一) 搜集整理慕课资源, 推动资源结构优化。

慕课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视频为主, 教材和课外学习材料为辅的方式。视频是以知识点为章节进行的, 为了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 学习者需要获取大量的学习素材。由于慕课平台只提供了简单的书目信息, 没有明确指出学习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些素材。所以仅依靠个人查找相关资源非常费时费力, 影响学习效率, 这时学科馆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信息检索优势, 协助慕课学习者获取学习素材。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 还包括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 学科馆员不仅需要搜集、整理、补充相关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 更要加强网络开放资源的建设。

首先, 学科馆员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 搜集与专业发展相关的慕课资源, 并将这些资源进行标引、分类, 建立慕课课程库。其次, 学科馆员可以围绕知识点整合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创建资源导航或是采用前端显示为知识点, 后台有不同格式的资源进行支持的形式。最后在慕课环境下, 学习者既是资源的利用者, 又是资源的创造者, 学习者的知识共享、讨论记录、测试作业等都是潜在的资源。学科馆员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并加以编码, 建立学习对象库。同时, 学科馆员还可以利用在线网站、QQ、微信、论坛等网络媒体工具建立慕课虚拟课堂和互动平台, 并利用图书馆有利的硬件设施, 建立慕课学习共享空间。

(二) 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慕课背景下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慕课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 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检索课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了信息检索课, 但是这门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不仅课时短, 而且内容和形式也相对简单, 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担任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学科馆员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质量,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

学科馆员一方面可以以现有的信息检索课为基础, 利用慕课平台创建属于自己的慕课课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昭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了《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 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也在此平台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 这些课程受到广大学习者的好评。另一方面, 学科馆员也可以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将信息检索课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学科馆员可以将要讲的内容按照知识点做成慕课, 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自学慕课课程, 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课堂上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知识点的应用。同时, 学科馆员也可以将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制成微课, 并将这些微课嵌入到移动图书馆中, 借助微信平台的推送功能, 推送信息素养知识的微视频。

(三) 提高学科馆员素质水平, 组建慕课团队。

为了适应慕课的发展, 满足学习者的信息需求, 不仅需要学科馆员主动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还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各种支持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首先学科馆员可以选修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慕课课程。通过选修这些课程一方面可以了解慕课课程的特点, 把握学科馆员在慕课环境中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这些课程作为继续教育的手段, 丰富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同时, 还要关注国内外对口学科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学习版权知识, 针对课程设计中遇到的各类版权问题, 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学科馆员的管理和培训, 不定时地对学科馆员进行关于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团队协作等各个方面的培训。而且图书馆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科馆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学科服务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学科馆员积极参与, 还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的支持。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建立以学科馆员为首的慕课团队, 重视慕课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更好地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创新服务。

四、结语

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在线教育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作为高校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 学科馆员应该对这一教学模式充分重视起来, 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科服务和慕课结合起来, 形成新的合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慕课教育, 也为学科服务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黎梅, 郭广军, 谢丽珍.MOOC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J].图书馆, 2015 (9) :99-100.

[2]王友富.MOOC背景下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的变化与因应[J].图书情报知识, 2015 (1) :33-34.

[3]何立芳.MOOC背景下的学科服务探讨[J].图书馆杂志, 2015 (3) :54.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从传统的简单参考咨询模式提升到知识服务的模式,使得图书馆的发展方式走向专业化和知识化。目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不能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知识需求。高校图书馆是科研和教育的中心地带,其内在的人力以及资源的优势说明其在学科知识服务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质量。

一、学科知识服务简介

目前,国内对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定位主要有三种。首先,知识服务形成的前提是要具备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整合等能力;其次,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空有其表而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图书馆应能够争取具备更多解决问题的价值。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受众。知识受众表示的是通过知识媒介获得知识的人或者组织。高校的知识受众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知识受众在学科知识服务系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不仅是知识产品的接受者,更是知识产品的激励者和促进者,他们在将来的发展中能够成为知识的开发者和运用者。高校拥有各个学科的资深研究者,他们是推动知识创新的中坚力量,刺激着高校的知识创新,开发着学生的创造能力,给知识界注入新鲜的活力。知识受众的感受和反馈意见对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2.学科馆管理员。学科馆管理员在整个学科知识服务体系中占主要地位。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要参加学科知识服务的每个环节,更是知识的消费者。因为他们必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做到合理安排。学科馆管理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要熟悉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整个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是简单的知识提供者,日常的工作内容也主要在于书籍的整理和排列,而现在的学科馆管理员是学科知识的建设者,他们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3.学科知识库。学科知识库主要是指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信息检索系统上的资源,其包含海量的文献和数据等知识,而对其进行管理就是信息管理。学科知识库表示的是学科的分类资源。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在资源的管理和分配上已经具备十分丰富的经验,学科知识在资源库里面的表现主要为显性,而今后的图书馆学科知识库会慢慢增加更多的隐性知识,丰富馆藏资源。

4.学科知识服务媒介。所谓的学科知识服务媒介指的是联系学科资源和知识受众的平台,它是使得学科知识和受众连接在一起的虚拟空间,能够将服务系统外在化。这个平台的建立是为了将系统的每个部分都清晰地在用户面前体现。学科知识服务媒介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达到对整个系统的有效管理。

二、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的组建

1.知识受众的提问。学科知识受众通常可以有以下几种获取资源的方式:首先,学科知识的受众也就是高校的各学科学生直接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库里面搜索需要的图书资源;其次,高校各学科学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库里面寻找需要的图书资源;最后,学校的各学科学生可以直接询问图书馆馆员,告知其自己的需要,寻求馆员的帮助来找到需要的资源。

2.学科馆管理员明确受众需求并解决服务需求。学科馆馆员通过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来了解知识受众的问题,将相关的问题分学科进行归类之后反馈到各个学科馆员中间,交由他们分别解决。学科馆管理员需要经常与用户进行沟通,深刻了解用户的需求,因为互联网上的留言无法准确交代其本意,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在了解用户的疑问后,馆员要根据他们的问题,首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对馆藏资源的了解进行解答,如果这样不能得到解决则需要管理员成立讨论小组,共同讨论该问题的解决方式,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3.知识受众的反馈。用户在得到馆员的解决方法后如果对结果满意,则服务告一段落;但是如果不满意,则要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解决。知识受众对图书馆工作的反馈意见是优化高校图书换学科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

目前,学科知识服务模式在国内一些高校中有所实践,这是一种先进的服务体系。它将各学科知识进行分层次管理,大大加深了学科知识的专业化服务,能够追随信息化社会的高速运转,且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师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学科知识服务模式必将在今后的图书管理中占主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何丹青.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

[2]夏秋萍.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10(1).

[3]徐璟.Living librar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1).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第4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图书馆服务的传统意义,为图书馆的创新协同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依托高等教育而存在的高校图书馆在传递文献、引领文化方面无疑肩负重任,其不仅具有向用户或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功能,而且以其独具特色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图书馆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化日益发达的当下,高校图书馆应如何更好的拓展知识服务目标,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已成为急需解决与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选取知识管理视角,尝试构建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以期加强知识的共享、交互与整合。

1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与现状

1.1 内涵

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最早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得以实践,它的构建体现出高校图书馆顺应院校与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对文献知识资讯的实际需要,最初以学科“跟踪服务”形式出现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凭借其精准的用户需求定位,有针对性的导读服务而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将开展学科服务纳入工作范畴,逐渐确立了知识经济时代学科服务的重要地位,并以创新知识服务为契机,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构成内容看,学科服务注重高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力求提供符合高校学术交流需求的知识服务,从图书馆战略角度规划学科服务,并尝试采用开放性的知识创新交流形式。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最终目标在于向用户提供无缝隙、全覆盖的知识服务,在不断提高高校学术资源质量的同时,增强图书馆学科服务效果。

1.2 现状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图书馆已较为重视学科服务工作,并尝试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学科服务模式。但是,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开展程度方面,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例如,部分图书馆虽然尝试建立了学科服务,但仅仅围绕学科馆员的设立开展工作,知识化、专业化的学科服务模式还不完善;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学科服务缺乏热情;部分图书馆将学科服务分散于多个职能机构,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比较被动;学科情报研究与学科馆员培育均有欠缺,尤其缺乏高效的、训练有素的学科馆员。上述情况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构建都存在突出问题,急需创新完善。

2 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中的应用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注重知识创新与共享为内涵发展起来的知识管理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情报研究也将知识管理作为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逐渐完成了向知识中心向度转移。图书馆学科服务不仅是推进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服务的必然要求,考察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中的应用,促进学科愿景与目标的实现,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2.1 学科资源整合与知识库构建

资源整合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功能,高校图书馆通过对知识管理的运用,实现学科服务的知识化转型,重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与信息服务的定位目标与发展原则。在知识管理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尝试采取科学高效的组织办法,以学科分类为中心,实现图书馆学科资源整合,在完成对图书馆现有书籍文献及电子资源整理的同时,发挥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指导作用,完成二者之间的交互转化,搭建符合学科分类需求的知识库,实现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的融合统一,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效果与水平。

2.2 学科服务模式的平台效果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的构建主要依托学科服务平台,知识管理理念主张通过知识传播管理,构建符合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多元开放平台,实现学科知识从储存到转化、使用的全过程。当前,知识管理应用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主要表现为学科资源的网络化建设,使用学科资源导航、学科门户网站等有效形式,引导用户了解并加入到与学科服务相关的图书馆知识资源与信息的使用中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播客、微信、微博等实时通讯传播方式也成为打造学科服务模式平台的有效途径。

2.3 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师生,受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及成果研究的特色影响,这一群体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使用需求较为强烈,相较于普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对学科知识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促使高校图书馆必须从学科服务角度入手,提升学科服务模式的应用水平与效能,满足用户需求,开展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应用,鼓励高校图书馆遵从用户对知识资源的个性与多元需求,因人而异,开发具有创造性特点的新知识产品与信息服务,完善了其学科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特性。

2.4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知识管理视角下,图书馆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得以构建的人才基础,与图书馆普通馆员相区别,学科馆员不仅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对图书馆的专业学科资源文献了如指掌,能够尽职尽责的向高校用户提供学科信息服务。面对信息多样化的图书馆资源储藏,学科馆员的素质提升离不开知识管理的指导与辅助,在联系图书馆学科馆员与用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管理的帮助下,学科馆员以学科化知识服务为引领,深度参与到用户的学科研究与科研课题中,了解用户知识需求,通过协同创新,完成学科知识的获得、整合及使用。

3 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创新框架设计

基于知识管理的学科服务模式由五个部分构成,具体包括打造学科专业服务平台、设定学科点分布、细分用户、强化学科馆员制度及明确服务内容。这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创新的框架设计适应了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传播方式的改革,以互动为典型特征,为用户提供了完备的学科信息交流及知识共享平台,区分重点学科服务与基础学科服务,辅助并促进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为高校实用型、综合型或研究型学科建设提供了知识与信息资源支持。

具体而言,一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构建为学科服务模式提供基础支撑,打造出整合资源并无缝集成的高效知识服务平台;二是详细的学科点分布明确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划分,在动态调整学科点分布的基础上,完善交叉学科平衡;三是用户群的分类确保学科服务目标对象具体清晰,以高校内外师生的教科研需求为标准,细分不同层次、需求的用户有助于提升学科服务质量、强化学科服务力度;四是学科馆员制度为学科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与人才支持,专职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核心,提升学科服务团队素质与能力,以期为用户提供及时更新并具有前瞻性的用户所需知识资源的分析跟踪服务;五是确定的服务内容构建出学科服务模式的全部框架,整合原有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培训、参考咨询等服务内容,进一步充实学科服务内涵,将用户需求、互动与体验作为重要服务准则,不断延伸学科服务外延,寻求学科服务内容与用户需求的契合点。这五大元素协同发展,将知识管理与学科服务融合贯通,在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提供知识助力的同时,平衡学科发展方向,推进图书馆学科服务意识与理念,树立高校图书馆在用户心中的知识储备库与信息资源平台的形象。

4 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创新的路径

4.1 创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知识平台

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实践是推动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创新学科服务模式的知识平台入手,高校图书馆只有把握知识管理引领下学科服务的定位与方向,才能实现以知识平台推进学科服务模式的建设实践。学科服务模式下的知识平台主要包括三元素,即学科服务的网页、导航及网站;在网络日趋发达的当下,上述三元素构成了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科研成果展示的最主要平台,高校图书馆必须挖掘多元化途径、个性化角度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服务模式,才能在丰富学科服务细节的基础上,建设效果显著、受用户欢迎、操作简单而功能强大的一站式学科服务平台。

4.2 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交流体系

互动交流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的基本特性,这种互动交流是建立在学科馆员参与指导的前提下的,因此,构建学科馆员制度下的知识交流体系,能够确保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推进学科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首先,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下学科馆员知识交流体系的关键所在。丰富高校图书馆现有的一线学科馆员的多元化层次,以期获得充足的知识资源与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学科馆员管理模式的优化。

其次,吸引用户积极参与到学科馆员互动交流中来,激发用户智慧,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的重要途径。重视学科服务模式下用户的学科交流与知识互动体验,以咨询、调查等方式谋求与用户的深度交流,是网络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提出的根本要求。同时,吸收高校各学科中的优秀人才,构建学科服务信息联络人机制,推动图书情报方面的教授制,都是助推学科服务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

4.3 打造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知识资源共享联盟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建设需要持久进行,决不能一蹴而就。在知识资源信息化发展时代,走联合发展之路无疑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共享联盟的构建不仅能够使不同高校之间互通有无,而且还能推动各高校发展图书馆优势学科服务,以知识资产为中心,创造知识动态为目标,达到学科服务模式的最佳资源配置,不断完善极具弹性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倾向。区域共享联盟的建设必须以各高校图书馆统一思想、明确定位为前提下,充分认识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建的核心价值,协同发展,积极落实学科服务模式。同时,各高校图书馆应采用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及资源配置的方式,集成服务,打造协同体系,建成共享的知识服务平台和同步发展的学科服务导航,以期实现分层分类并统一管理学科服务的根本联盟目标。

参考文献

[1]陆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4).

[2]唐淑香.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2013(4).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服务

一、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学科服务主要是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因此掌握用户的需求是开展学科服务的前提。

(一)用户类型及信息需求分析

1.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普遍教学工作较为繁重,安排到科研方面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他们普遍对专业信息,学科信息有较大需求,部分教师对信息的专业性,权威性,新颖性等各方面要求较高,需要图书馆投入人力物力开展深层次服务。

2.学生。(1)本科生。学生群体根据就读年级的不同,需求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就本科生而言,低年级的学生对时事热点,休闲娱乐方面的信息有所需求。此外由于对环境不熟悉,也最需要馆员的帮助和指导。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对与就业及考证相关的文献资源有所需求。由于他们均接受过初级培训,所以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有更高的要求,对专业性,学术性文献资源有需求。(2)研究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专业基础知识,开始了专业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对专业性,学术性文献资源有很大需求,也需要深层次的服务。

3.企业。由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比较多,比如邀请企业里的专家来校授课,校企合作研发等。所以,图书馆也应该为部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提供一些服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身处地方,与地方中小企业合作比较多。这些企业的需求主要有行业标准,专利信息,科技报告等。

(二)信息需求的层次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上述用户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高级。初级用户主要包括低年级的本科生。由于对图书馆资源及环境的不了解,使得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入馆指导、图书推荐等基础性服务。中级用户主要有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这类用户需要了解专业的学科信息、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就业、考研信息等,需要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些资源检索及培训、应用能力拓展等服务。高级用户主要是教师和企业用户。这类用户对数字资源的使用及检索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的需求主要是如何高效的利用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工作,对学科前沿,学科动态有很大需求。因此,需要图书馆开展课题跟踪、科技查新、信息推送等服务。

二、学科服务分层体系构建

(一)学科服务内容

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以教学任务为主,着力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因此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原则还是侧重于开展一些中低层次的学科服务,尝试性的为教师及部分企业提供高层次的学科服务。参考了国内重点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内容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情况,再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的学科服务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如表1所示。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以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个类别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学校内的用户,第三项的技能培训会邀请企业专业人才进行,而科研支撑也会面向部分合作企业开展服务,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的发展。

(二)学科服务分层体系架构

按照用户需求的层次以及上述服务所要投入的人力智力,将学科服务内容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服务层,包括资源与服务宣传、咨询服务及用户培训的第一项,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开展的是以推广和宣传图书馆资源及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些服务,主要包括馆藏信息服务,资源宣传及推广、资源使用指南等,以及一些咨询服务。服务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定期开展新书推荐;组织师生进行图书荐购;线上线下的资源宣传及咨询服务等。

第二层次:信息素养培训层,主要包括用户培训一类(除第一项外),面向中级用户开展。开展的是以培养和提高用户信息素养为目的的一些服务,主要有文献检索,数据库使用方法,文献写作与投稿等内容。服务的主要方式有:1.现场培训: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定期组织师生报名参加培训课;在项目申报期间组织教师培训;为重点学科课题组开展个性化培训或专门辅导。2.网络辅导。通过MSN、QQ等形式对用户开展远程辅导。3.分类组织课件供用户下载自学。

第三层次:技能培训层,主要包括技能培训一类,面向中级用户。开展的是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服务,主要有实践课程指导,专业培训,就业指导,职场礼仪等内容。服务的主要方式有:1.通用课程培训:为学生提供一些职场通用课程的培训,如word,excel,职场礼仪等。2.跟班指导:跟随班级协助教师对学生开展实训课程的指导。3.专业培训:提供專业的认证证书考试的相关信息;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来进行专业培训等。

第四层次:科研辅助层。面向教师及部分企业用户,开展的是以辅助用户进行科研工作,项目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服务,主要有学科资源建设,跟踪科研动态,开展定题服务,搜集和评价文献资源,成果转化。服务的主要方式有:提供信息简报;代查代检;文献资源建设等。

通过四个层次的服务,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一方面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辅助工作,促进成果转化,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学科服务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在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服务定位,用户需求,资源现状等基础上提出的。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满足了各层次师生读者的服务需求,还可以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增进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文娟.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9)

[2]刘浩.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1)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第6篇

(一) 服务基础由实体转向网络

目前, 高校基于网络的信息检索服务开展得非常好, 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服务, 目前90%的高校图书馆都引进了数据库服务, 用户可以远程访问, 进行馆藏书目, 期刊篇目和全文的查询和下载;参考咨询服务目前也大多通过网络实现, 很多图书馆都开设了网页、邮件、交互平台等多种咨询方式, 用户可以在网络上实时或非实时寻求一些问题的答案, 提高了图书馆的咨询效率, 并能多馆联合, 提高信息准确性;开展网络教育, 满足多样化需求;网络信息传递方便快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链接网上课件, 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和网页学习资料,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

(二) 服务时间实现全天候

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大容量不间断电源和集群服务器等的出现完全可以使高校图书馆实现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三) 服务对象范围扩大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基于网络平台, 超越了空间限制, 使得原来只局限于本校师生的服务对象范围扩大, 拓展到了其他类型的网络用户, 各行业的用户也潜在增长, 需求多样化激增。

(四) 服务人员增加了服务管理和引导的职能

传统图书馆服务人员处理有限的信息, 仅作为信息和用户之间的中介成为信息的提供者, 如今面对数字环境下网络海量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服务人员要承担好信息的整理和组织职能, 管理好信息, 并引导客户有效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

二、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数字化资源共享不足

目前, 虽然各地的数字化图书馆及数据库建设都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但是建成后当用户使用时却发现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方便, 许多高校的资源还是自有式的, 对外校用户设置了限制, 此外, 馆与馆之间的互联也不方便, 很多图书馆之间并没有建立合作关系, 用户要检索信息仍要在各个馆之间的网络上登入登出。高校术业各有专攻, 各校的图书馆资源也必然各有侧重, 但是若高校间可以联合, 则可提供全面的知识宝库, 这也和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同时也减少了各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 数字化资源质量良莠不齐

一是特色资源少, 大多引进成型数据库, 不能突出本校特色, 呈现千篇一律的状态;二是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丰富, 来源又不如纸质材料容易辨别, 加之人员素质有限, 图书馆资源难辨真伪, 存在垃圾信息, 对读者使用造成影响。

(三) 咨询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开展的资讯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 功能还不健全, 不能满足网络用户个性化需求和激增的大量用户需求。

(四) 用户教育力度不够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图书馆信息传播和服务的技术也要提高, 相适应的, 用户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能也要提高, 为此, 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对用户进行此方面的教育培训, 使用户准确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 否则图书馆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购置的资源和设施都将成为摆设, 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用户也得不到恰当的服务。

三、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

(一) 创新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的创新首先要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是教育人塑造人的第二课堂,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里的以人为本一方面指要以读者为本, 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 提供适当的服务;另一方面, 也要以图书馆人员为本, 他们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 要将他们放在主要的地位, 才能做好对读者的服务, 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尊重, 树立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才能实现与读者之间的和谐互动, 提升服务水平。

(二) 创新服务内容

数字化时代下,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显然不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所能满足的, 亟需创新与拓宽。重点是加大信息服务内容, 强化信息导航和咨询服务, 加强资源共享共建, 这样可以增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此外, 增加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引进, 一方面将图书馆大量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上传网络, 另一方面, 引进有助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各类型数据库供读者使用。最后, 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整理的基础上, 根据用户需求, 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开展知识的浓缩和提炼工作, 结合本馆资源建设自身特色的数据库。

(三) 创新服务方式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41-2

0 引言

现代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的优化改革提供了契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信息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提供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主动资讯服务,这是一种一步到位的文献信息保障性服务,可以极大地促进和加速信息资源的传送,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自身的教研活动的蓬勃开展。

1 学科馆员的概念及内涵

学科馆员的称呼最早源于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在国外对于学科馆员的叫法有多种,如:学科咨询馆员、学科专家、学科联络员等,国内对于学科馆员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有的认为学科馆员是根据学科信息的需求,建立一种学科为导向的资源体系,以供用户咨询和搜索,并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有的描述为:以建立图书馆与其他院系之间的联系,为满足教研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而组建的学科工作组,并配置学科馆员,以引导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但是,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特性,即:其一,专业性。它是对高校特定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资源。其二,相联性。这是为了不同学科的教研需要,而提供专人与学科专业保持对口的联系,以提供对口的信息资源服务。其三,针对性。这是针对特定学科专业的教研活动,而提供的信息服务。

总体而言,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是一位情报联络员,它的主要职责在于五个层面,即:学科资源建设、学科信息联络、学科信息服务、宣传教育和培训、参与学科教学活动。

2 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地位

2.1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支柱

高校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了解自身各院系的资料文献信息需求状况,要把握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动态,需要学科馆员加强高校与对口院系之间的联系,进行信息收集和反馈,并参与对口学科资源的建设活动,及时把握和了解前沿的学科信息,从而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学科专业的资源,以满足学科教研活动的信息需求。

2.2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联系用户的纽带

学科馆员可以扮演向导和使者的角色,在学科馆员具有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下,用户可以充分相信学科馆员,以学科馆员为信息的导航者和传播者,向学科馆员提出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需求,学科馆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提供给用户。

2.3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保障

高校图书馆要加快其现代化步伐,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水平,就需要有一定学科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来提供信息服务,要让学科馆员深入学科专业的教研活动之中,他们可以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中,主动地为各个学科专业提供有价值的、深度的信息服务。

2.4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动力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需要从三个层面加以构建,首先是人才培育,其次是科学研究,再次是社会性服务功能,由此可见,高校要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推广学科馆员制度,推行介入式信息服务,在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学科馆员的引导下,为各个学科专业提供课题选择、信息采集、信息追踪等服务。

3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优化研究

3.1 全面建构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3.1.1 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观念

在明晰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对象是学科专业用户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观念要加以改变,要树立以学科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科用户的需求为重点,通过学科馆员的精准信息服务,在学科导航、学科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下,对高校图书馆的实体资源进行全面的建构,同时,学科馆员还要组建服务团队,提供及时的、深度的信息服务。

3.1.2 充实图书馆的知识库信息

为了满足专业学科的信息需求,要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在将各个学科分类的基础上,类聚和重组相对独立的学科信息资源,使这些文献资源信息与专业学科用户的需求相贴近,实现最大的信息服务效能。要建构和充实知识导航库,对知识信息进行有序的整理,在网络衔接的方式下,为学科用户提供专业导航资源的信息衔接,用最为快速的捷径,使学科用户掌握到信息的前沿动态。同时,还要建构馆际共享知识库,要在这个知识库中实现学科信息服务的共享,这样,就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最大程度地体现其实用性功能。如:珠三角数字图书馆联盟、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等。

3.2 推行教研统一的学科信息服务创新模式

为了实现教研统一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服务方式:

3.2.1 与学科对口的单一型服务模式

这种服务模式是与对口院系为对象进行信息资源服务的,它仅仅适用于简单易行的、采用基本业务流程划分的图书馆,而对于学科交叉或学科跨越式的情况则不适用。

3.2.2 “学科馆员——图情顾问”信息服务模式

这种是一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模式,它显现出一种协助性的特征,主要是设立“图情顾问”,这个“图情顾问”的选择条件是要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熟悉院系学科的科研状况,能够及时把握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图情顾问”的工作重点在于协助学科馆员的工作,“图情顾问”作为协助者的职责主要在于帮助学科馆员了解各院系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采集各学科用户的需求建议,从而针对性地为学科信息服务提供意见反馈等。这种服务模式可以及时地为用户提供学科前沿信息,不仅提升了信息搜集的速度,也减少了信息转换的周期,对于教研服务有极为突出的意义。

3.2.3 “学科馆员——学科馆员”组合信息服务模式

由于高校图书馆信息量较大,学科馆员是主要的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对图书馆信息进行专业化、全面化的整理和利用,可以在图书馆的总馆下设对应的学科分馆,由多名学科馆员负责对应学科分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并与总馆相联系,实现总馆与分馆的有效链接,实现为学科用户的信息资源导航。如:图书馆总馆下设文理分馆、工学分馆、信息分馆、医学分馆等。这种组合模式具有更为专业和系统化的特点,使之对用户的服务更为细化和个性化,便于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查询和利用,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服务模式。

3.3 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体系

在庞杂的信息资源环境下,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专业化、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为了切实践行“用户第一”的宗旨,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学科馆员制度的宣传,依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选择和培养学科馆员人才,并对学科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科馆员的信息挖掘能力和分析能力,并用完善的学科馆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科馆员实施监督和考核,同时运用学科馆员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提高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全面体现出学科馆员的专业价值。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信息服务优化模式,要以院系的学科专业为切入点,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依照学科专业进行分类和整理,在学科馆员的导航和引领之下,实现对学科需求用户的专业化、系统化的信息导航和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霞.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D]. 郑州大学,2013.

[2] 向宏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

[3] 丛莹.我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建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 陈家富.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14.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第8篇

1.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图书馆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 信息资源、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信息服务能力较低,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信息服务能力和信息服务意识是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 多数高校的信息服务人员存在学科背景单一, 学历层次较低等问题, 缺乏既了解先进信息技术又精通图书情报工作的专业人员, 这就导致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较低;另外, 高校图书馆缺乏竞争意识的管理机制导致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理念, 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 不具备开拓创新精神,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信息服务工作的实施仅停留在一般的功能性操作上, 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取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分析上均局限于馆藏文献查询层面。信息服务能力较低以及信息服务意识薄弱直接制约了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也使信息服务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脱节。

1.2 信息服务内容陈旧, 缺乏创新型服务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阅览、外借、检索等信息服务传递模式上面, 只有少数图书馆开展了课题跟踪、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信息服务。

1.3 信息服务方式单一, 信息服务范围狭窄

目前, 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和性质局限在文献传递和处理上, 图书馆的服务活动局限在馆藏资源和馆舍范围内。两方面的局限性使得信息环境被割裂开来, 信息服务仍然主要体现在馆藏文献的检索与借阅以及为了配合此项工作而提供的浅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方式单一, 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没有提上工作日程, 这些都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

2.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方式

2.1 信息服务理念创新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 始终要以读者为中心, 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根本, 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理念。同时, 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信息资源, 通过与用户交流, 把内容丰富的文献信息转化为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产品, 提供广大读者, 进一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2.2 信息服务内容创新

信息服务内容创新是实现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效图书馆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 完善信息服务内容, 并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 充分发挥高效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 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2.2.1 开发特色信息资源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由原有的纸质印刷型文献转变为以网络为依托的文献信息需求,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将注意力放在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上, 根据自身教学科研以及培养任务的要求, 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建设计划, 通过多渠道搜集, 获取有用的完整的信息资源, 进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2.2.2 向科研和教学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 高等学校对教师的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大部分教师还承担着与本学科相关的课题,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吸收本领域最先进的科研成果, 并将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和创新, 所有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步开展课题跟踪工作, 将查阅到与课题相关的最新资料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相关教师, 协助他们做好科研工作。

2.3 信息服务方式创新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信息资源结构, 同时也影响了信息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式。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上,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 开拓基于网络的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

2.3.1 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个性化服务实现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个性化服务的实质是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推送技术及个性化定制技术为依托, 针对用户的个人习惯等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只有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了解了用户的需求, 才能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对其提供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

2.3.2 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

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可以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使之形成有序化、附加值较高的信息资源, 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信息导航站, 从而提供信息导航服务。网络信息导航服务能使信息用户在检索能力不强的情况下, 也可以进行查询。

数字环境下, 用户的信息需求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有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合用户的需要, 只有创新才能开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途径。

摘要:信息网络资源的多元化给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创新信息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进行研究, 了解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进而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数字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谭梅.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5) .

上一篇:鼠年元旦的情人祝福语下一篇:信任背摔主题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