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单元过关练习(答案)

2024-06-25

必修一第三单元过关练习(答案)(精选5篇)

必修一第三单元过关练习(答案) 第1篇

必修一第三单元过关练习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1、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D、农副产品归农户所有

2、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生产催眠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A、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D、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3、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D、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

4、构成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的表述中,与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北伐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

B、进入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西征军战无不胜 C、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东征军和西征军汇合摧毁了江南大营

5、《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描绘理想社会轮廓 B、都提出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C、都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D、都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6、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7、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成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8、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

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起领导作用 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1921年低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

1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14、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主要目的是()A、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收回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维护国共合作 15、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起百团大战目的是()A、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必修一第三单元过关练习(答案) 第2篇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如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2.该河流最有可能是()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中各月径流量呈现出不均匀现象,其中在7、8月和4月分别形成了两个汛期,可知此河有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所属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松花江、黑龙江、嫩江、辽河等。

(2015·西安高一检测)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3、4题。

5.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 是()A.墨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6.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解析】5选D,6选B。第5题,③盛行东南风,①盛行西风,且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由此可以判断此图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若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该大洋为印度洋,因此选D。第6题,②为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④为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读下图,回答7、8题。

9.世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原因是()A.洪水径流量增加

B.无人烟地区稳定径流量增加 C.有效水量增加 D.污染水量增加

10.人类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由每年的7 000立方千米增加到9 000立方千米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增多

B.节水农业的发展 C.修建水库

D.河流流量增大

11.下列叙述中属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的是()A.发展节能工业

B.扩大水稻播种面积 C.跨流域调水

D.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解析】9选D,10选C,11选C。第9题,从1900年至2000年,总耗水量与除污染外的耗水量的差值增加迅速,加剧了世界水资源紧张程度。第10题,修建水库

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时流量稳定,且汛期补给量小,应为地下水补给。③a、b两条曲线中,a曲线所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b曲线所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说明b曲线所示径流量受到了水库的调节,为筑坝后测到的。④森林砍伐前,河流流量小且比较平稳,含沙量较小;砍伐后,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大。

答案:(1)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2)b 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已受到水库的调节

(3)绘图略。森林砍伐前,流量较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大且水位陡涨陡落 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13.假设下图是洋流模式图的一部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若为大洋环流,则处于

半球的中低纬度,若处在太平洋,图中①~④所代表洋流具体名称为①

流,②

流,③

流,④

流;①②③④中存在较大渔场的是

,名称为。

(2)若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则此时北半球为

季,南亚盛行

风;此时洛杉矶的气候特点为

,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上的植物

(繁茂或枯黄)。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洋流的分布为逆时针旋转,再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知

(3)利:引水路程短,投资少;有利于②河流域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弊:①河下游地区水量变小,导致①河流下游绿洲的退化,荒漠化危害加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太平洋沿岸地区缺水问题。15.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2011年日本遭受海啸侵袭时被卷走的一艘大型渔船于2012年3月出现在加拿大西部地区,试分析原因。

(2)若M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分析洋流对污染的影响。(3)简要分析N海域洋流对航行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该渔船顺着洋流航行到了加拿大西部,沿途的洋流有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阿拉斯加暖流。第(2)题,洋流能加快净化速度,但会使污染的范围扩大。第(3)题,能够影响航行的速度和航行的安全等。

答案:(1)该渔船受到了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顺着洋流的流向从日本到达加拿大西部。

(2)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使污染的范围扩大。

必修一第三单元训练(一) 第3篇

1. 右图是英国玛丽和威廉加冕典礼的场面,该场面的历史背景是( )

A.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了《权利法案》

B.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C. 英国议会发动了“光荣革命”

D.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议席

2. 在19世纪中期,有位英国人说:“几乎总是有某个人再起支配作用的下议院中被占支配地位的党明显地推选出来领导这个党,因而也统治这个国家。正如美国人有一位选举产生的最高行政官一样,我们英国也有一位选举产生的首席行政官。女王只是政体的荣誉首脑。首相是执政的首脑。”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英国政治体制与美国的政治体制一模一样

B. 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都是通过选民选举产生

C. 英国首相的产生是议会的选择而不是国王的选择

D. 英国女王统治国家,首相统治议会

3.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各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 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4. 下图为一位英国漫画家创作的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戴着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站在镜子前面。对于这幅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国政治制度的选择就像戴帽子一样简单

B. 法国的共和制度就像戴帽子一样只是装饰而已

C. 女郎象征着大革命中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D. 象征着法国政体经过了长时间的变动与选择

5. 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因为在复杂的斗争与争吵中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但其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

A. 使法国开始尝试共和政体,走上了民主发展的道路

B. 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 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 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防止了专制独裁的出现

6.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7.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这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每个君主政体在理论上均享有神授的或是世袭的权利。同时,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议会负责。”文中的国家可能是( )

A. 1721年前的英国 B. 1721年前的英国

C. 1871年前的德意志 D. 1871年后的德意志

8. 代议制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德国的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B.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众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D. 英国首相由议会下议院选举产生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帝国存在的18年间,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他们凭借日趋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攻势重新推出了对政权的要求。……在70年代,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德·莫子爵就无可奈何地说过:“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此外,君主派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一个王位,三个王位觊觎者)、共和派内部的相对一致、以及共和派采取的正确的斗争策略(分化瓦解君主派、积极争取军队和农民等),都对共和制的最终确立起了重要作用。

——让·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二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批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后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

(2)材料二颁布于何时?据材料指出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该宪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有何不同?联系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材料四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整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第4篇

8拿来主义

关于练习

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

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参考答案:

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

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

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

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

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不少东西,近二十年来,在经济方面我国对外国的做法和经验更是多有借鉴。(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具体实例。)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关于练习

一、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做一番评析。

参考答案: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母爱的积极面是,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给予适当肯定。下列几点可供参考: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理由见“课文研讨”。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3.父爱和母爱的差别除了上文提到的外,还有一些: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二、作者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说一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给你哪些影响?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参考答案:略。

三、本文是一篇译作,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所不同。你认为哪些语句反映了译文的特点?可结合前几册学过的译文跟同学一起讨论。

参考答案:

译文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不少不同。例如,译文中常有一种复句,组织严密、信息量大,在汉语中极为少见。最典型的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长句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又如,译文中有一种插入句,汉语很少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本文没有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那样典型的例子,但有一些近似的例子可供揣摩。短文三篇

关于练习

一、分别把握三篇文章的主旨,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三篇短文分别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热爱生命》

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对生命的认识不正确,白白虚度此生,那就只能怪自己。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的苦恼。由于作者关注生活,讲究享受生活的方法,因此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老了,还抓紧时间,使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这篇文章的主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章第1段,说明人只要还有思想,就还是人;没有思想,就无法同自然界的万物区分开来了。第2、3段,说明人的肉体很脆弱,就像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苇草,但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因此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显然,在第1段的基础上,意思具体化了,深化了。最后一段,补充、强化上文的意思,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用思想囊括宇宙。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信条》

先指出信条在幼儿园就学过,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接着列出十七条信条,并对这十七条进行归纳。然后说明这十七条适用于个人、社会以至政府。最后突出十七条中的一条:出门时手拉手,紧挨一起。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可以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释。

1.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4.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参考答案:

1.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2.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3.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4.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三、找出课文中富于哲理的语句,细细品味,并就其中一条写出自己的心得。

参考答案:略。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五段。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出廉颇、蔺相如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课文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进行描写,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廉蔺交欢”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4.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参考答案:

本文无论写人记事或对话描写,语言都十分丰富和精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整篇文章笔酣墨饱,气势十足。

1.“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十分生动地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

2.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着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

3.“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王和群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

4.此处写蔺相如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两种对照让人叫绝。一方面,蔺相如步步进逼,秦王不得不节节后退,从“怒,不许”到“不肯击缶”,最后不得已“不怿,为一击缶”,在步步进逼、层层激进中,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何再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以鲜明的表现。另一方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侍从的迟疑软弱和退却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相如一“张目叱之”,就扫尽了秦王及其左右的威风。

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文言词语可以临时改变意义或用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粗体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5.卒廷见相如

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参考答案:

1.完,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2.急,用作动词,逼迫。

3.舍,动词,安置住宿。

4.衣,动词,穿。

5.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6.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7.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四、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这既是作者对蔺相如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也是作者创作动机和目的的揭示,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12苏武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参考答案:

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学生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概括其思想特点。

参考答案: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设题意图:一是要学生注意体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二是要学生注意语言描写与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首先,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人,但已经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苏武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二许多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某些义项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往往不一样。请仿照示例,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文言词,填写下表。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古今语言比较意识,启发他们注意发现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演变现象,为以后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这里只是举例,可不受此限。

例字

例句

课文中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临时充任

虚假

稍迁至栘中厩监

渐渐

稍微,些许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正在(某时某地)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送给

丢失,落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聚会,集合

三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设题意图:本题希望学生能通过独立分析多种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全面的人物形象,立体的人物性格,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局限于一文一传,将历史人物简单化的倾向。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可以着重谈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他将个人恩怨与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也可以谈封建时代君主对臣下的刻薄寡恩。能有一定创见,反映出自己心得即可,不必求同。

参考答案:

①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②《苏武传》中塑造的苏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对他生活中别的侧面不是很了解。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是他自己归国后不忘故友,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改邪归正”,让他回归到节义的道路上来。这是他由己及人、不忘旧情的表现。

13张衡传

关于练习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参考答案:

1.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

2.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3.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

4.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5.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

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第5篇

本单元教材在本册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生整体的知识结构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品:早在建国初期,体育英语显示了他重要的作用(乒乓外交);在现在,经济发展和SARS的入侵,人人注重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全民健身);在未来,北京举办奥运会,(志愿者)。

2. 教材重点的确立

重点为-----热身 热身一向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我却有着不同的观点①引入本单元知识,带学生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体育世界。②介绍有关体育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学习的兴趣③引入大量本单元有关体育的新单词,为后面听说读写个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配课件图——根基最重要)总之,是要通过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和新的背景知识,以启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同时,还为学生归纳和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为其预测,了解和讨论话题做了铺垫。

3. 教材难点的确立

难点为----听力

听力历来都是英语学习者很难突破的瓶颈 原因:发音部位和技巧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词汇量的限制;练习机会较少

本课:体育赛事新闻 原因:语速较快;个人兴趣影响(背景知识的限制)

4. 通过本课教材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标结合

文化意识:了解体育和奥运的基本文化知识

语言知识:掌握有关体育方面的大量单词及短语

能力策略:能从复杂的听力材料中快速的获取有效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介绍2008北京奥运的知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二. 说教学

1. 学法的指导

以“我”为心,注重能力,积极参与,总结分析

以“我”为心:在学习中不要以教师为中心,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英语的机会较少,课堂教学就成了向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在这的渠道中还只以教师为中心,放弃了自己的学习机会,则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注重能力:让学生注重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目前很多英语课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的太少;学生也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英语应该是一门实践课,是一种“技能”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获取。我们应该尽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信息和沟通上,而不是使用语言的形式上。

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多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外语是自己学会的,练会的,而不是老师交会的。

总结分析:培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后,学会自己总结所得到东西,使其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并总结学习方法。是与新课标所提到的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相结合的过程。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立自我评价的平台,尽力将评价体系具体和量化。(话题:国际奥运委员会要来我校参观,会询问你一些关于我国的全民健身和申办奥运的情况。)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①情景教学法:由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创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②愉快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疑问,求美,成就的心理特点,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列举趣味性的事例,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以兴趣为突破口,化难为易。

③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置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动机。其次,适当的采用音乐,电影等艺术途径,特别是发挥声调,节奏,音乐的刺激与感染作用,加强教学的情感效果

自己使用:自己综合,补充完善-----两点一线,四个方面

3.配合课件说明两点一线,四个方面的具体运用(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化解,以及学生活动的组织)

总原则:两点一线,四个方面

⑴ 两点:将课本的知识点与师生的兴趣点紧密结合

第一层面:着重使课本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作为教师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

第二层面:教师自己兴趣调动。言教不如身教,只有自己投入到教材中去,才能感染更多的学生。对与那些本身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知趣相投,更容易投入到课堂中来。(体育生)对于那些本身对体育不太感兴趣的学生,要发挥教师本人和教学环境的感染力,去吸引他们投入到其中来。总之,教师全身心投入教材,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

下面是结合课件展示我是如何集体将课堂内容的三个部分与兴趣点想结合的。

本课的知识第一部分为热身训练,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我采取的是利用兴趣来突破重点。具体的方法是“两个游戏,解决难题”。

首先是让学生通过第一个游戏来进行自我测评即设计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选择,判断正误,以及问答题,每答对一道题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然后根据最后的总分来判断自己对体育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大量的了解有关体育和奥运的知识,当然在选题方面要简单并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比如北京申办奥运等。每道题都涉及到了一些本单元的新单词,在答题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相关单词,并激发了他们对体育和奥运的兴趣。通过第一个游戏我也基本的了解了班里每个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水平(感染力),更加有利与用自己的兴趣去感染学生。

由于本单元的单词很多都是体育项目的名称,学生在记忆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设计了第二个游戏,以学生一些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为突破口,由此让学生记忆他们所从事的体育项目。这样就解决了一些新单词的引入问题。

通过两个游戏我即完成了热身部分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对教学重点的突破。

本课的第二部分时听力,这一部分主要是提高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此能听懂体育新闻及体育赛事的比赛结果。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比较枯燥的部分,但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部分。我依旧是通过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的。具体的措施有两点:①加强对每段听力背景知识的介绍,寻找听力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例如在听NBA比赛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介绍他们喜欢的球队。在这一部分学生有很多话可说,但用英语表达就显的颇为牵强了,于是我介绍了一些知名球队的英语表达法并介绍了一些有关篮球的专业术语(盖帽,扣蓝等),从而提升了他们对NBA的兴趣,并扩展了知识和单词量,也在无形之中将本段听力的背景知识介绍给了学生。②加强听力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区别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尽力捕捉有效信息,例如听体育赛事的新闻要注重球队名称,比分输赢等。从而减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

通过听力背景知识的趣味性介绍和听力技巧上的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听力部分的学习,并化解了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是口语练习。这一部分主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通顺介绍自己喜爱的运动明星和运动。重点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有话可说主要是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我以NBA明星迈克尔?乔丹为例,让学生能在自己最熟悉,最喜爱的明星身上找到共同话题,做到有话可说。但有话能说是对学生语言驾御能力的考验,在这一部分我是在学生零星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出对乔丹的介绍,并突出了其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让学生在后面的发言中可以有所借鉴,使他们有话能说。

总之,在本课内容的各个部分我都加强了学生兴趣点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以兴趣为突破口来带动学生情绪,突破教学难点。并使学生整堂课都能被所学知识吸引,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活动的组织也是始终贯穿在其中的,突出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⑵ 一线:就是让体育和奥运的主线始终贯穿与课堂之上,听说读写都以运动和奥运为主轴。做到由景生情,以情带义(解释)。这样即突出了教材的连贯性,也创造了层层递进的条件,使学生对此方面的知识更系统,更完整,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和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热情。

⑶ 四个方面:听,说,读,写

从个体来看: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四个方面,每一个各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涉及到。所以在本课之中,我尽力使学生在四个方面都有所练习,但由于本课是一节听说课,那么在四个方面要有侧重,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听和说已经在前面有所介绍,以下主要介绍我是如何将读和写两个方面溶入我的课堂中的。阅读主要是体现在阅读听力的背景知识以及说话练习的示范性总结中。而写的方面我则布置成为了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运动明星的介绍。这既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也弥补了课堂时间上的不足,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得到练习。

上一篇:合同基本要素及下一篇:秋天的诗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