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飘香范文

2024-06-12

诗韵飘香范文(精选17篇)

诗韵飘香 第1篇

诗韵飘香——中华古诗词诵读

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主持:当国歌奏响时,我们心潮澎湃;当五星红旗升起时,我们思绪万千;祖国啊!我们为你骄傲,为你自豪。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5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今天,我们将走进古诗的海洋,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请听我们五(5)班的《诗韵飘香》古诗唱诵表演。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领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领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齐唱: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领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齐唱:

诗韵飘香 第2篇

─星伟希望小学 “中华古诗文”开展活动情况

莒南县星伟希望小学创建于2001年9月,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1036人,教职工40余人。建校以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前提,以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为关键,以突出教学过程管理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以加强校园安全和综合治理为保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终极目的,依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团结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校对小学生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要求都非常明确,使学生更好的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中学习。而我校对于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诵读的目的意义:

1、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在校园内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经典并广泛诵读的良好风气。

3、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4、让学生真正站在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基石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我们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通过诵读、熟背经典古诗文,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味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4、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老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利用黑板报开辟“古诗角(每周一诗)”,争创优胜班级。

5、在语言教研组中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渗透经典诵读,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优美句段背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6、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中,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三、对诵读的安排、方法措施:

(一)、诵读内容安排:

低年级:

1、依据《莒南县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读本》中要求的内容。

2、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年诵读《三字经》,熟读成诵,以及每一个学期背诵古诗20首,中年级:

1、依据《莒南县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读本》中要求的内容。

2、三年级背诵《弟子规》前半部分;四年级背诵《弟子规》后半部分;以及每一个学期背诵古诗20首。

高年级:

1、依据《莒南县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读本》中要求的内容。

2、五、六年级背诵《千字文》三十则,以及每一个学期背诵古诗20首。

(二)、诵读方法、措施:

1、利用每周一次的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利用语文课题研究中的课前3分钟训练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

3、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及专栏、黑板报中的每周一诗等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中记住古诗文。

4、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书写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5、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读比赛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班级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

6、效果记录:

(1)要求每个学生要熟练诵读。

(2)要求每个学生要在规定的诗词积累本上抄写、字体规范。

(3)诵读要熟练读音、节奏要准确、表达出感情,整体表现良好。

(4)以班级为单位记录,每周记录一次。同时结合语文素养课题研究,评选出每周的“诵读大王”。

四、实施的保障:

1、想方设法,营造氛围。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校营造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各年级按学校编辑的校本课程,语文老师共同商量选定每周诵读内容,制定背诵和诵读计划。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

2、保证时间,有所创新。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建议语文老师在班内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读书与积累的形式。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取学

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与自选篇目相结合,配合学校开展活动,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的最爱。

星伟希望小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以“健康、活泼、团结、奋进”;“爱心、责任、感恩、回报”为校风校训。重视自然和人文环境建设。校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室内外处处充满文化气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学校师生们铭记心中的一句话,学校常年开展“蓓蕾读书”工程,利用春夏秋三季举办“柳荫书会”。他们挂在柳荫下的标志牌,是以诗人的名号字命名的。现在我校的一年级的学生能背诵二十首古诗;二年级学生能背诵四十首古诗,对《三字经》也能熟练的通遍背诵;

三、四年级的学生能背诵五十六首古诗,并且能背诵十几首宋词,《弟子规》的背诵能做到通顺流利、抑扬顿挫;五年级学生积累的古诗量已达到了百首,宋词的积累也达到了十几首,对于《论语》中所讲的人生哲理已有所领悟,并能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主要取决于朗诵促进了学生的表达及沟通技巧、朗诵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朗诵增进了学生的专注及平静、启发学生创造力,适时表达所学的辞句。这样在莒南县小学生背诗比赛中有三位女同学荣获一等奖,其中有一位背诗突破五百首大关的全市背诗大王沈金枝,无论提哪一首都难不倒她。临沂市关工委副主任刘锡祥先生对她们出色表现给予了赞许和厚望。

莒南县大店镇星伟希望小学

秋菊诗韵 第3篇

“朝饮木兰之坠露, 夕餐秋菊之落英”。那位富有诗意的屈原虽早已逝去, 但菊花的清香甘洌从未飘远。

菊花不像牡丹月季那样雍容华贵, 与它们相比, 菊花只能是女皇陛下身旁的婢女, 虽不显眼, 却有自己独特的美, 它美在无言付出不求回报。菊花的花瓣总有一种清新微苦的味道, 既可做中药里消暑清火、去痛止血的良药, 又可以是寻常百姓家中最“劣”、喝起来却最是舒爽顺畅的茶叶。正是菊花这无言的付出, 让此刻的我们无限畅怀千百年前屈原笔下那梦幻般的诗意生活。

秋菊之韵, 意在奉献。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融融斜阳, 萋萋菊叶。陶渊明虽无法找到那梦想中的桃花源, 可南山脚下, 篱边的一丛野菊却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悠然。

这正是菊的高风亮节, 它不挤在温暖的春天和热烈的夏天与群芳争艳, 而是独自装点着朴实的秋天, 即使身处寒风之中, 也顶着霜露绽放, 为人们送上一份不起眼的温暖。

田圃之中也好, 阡陌之上也罢, 我自在于山水田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

秋菊之韵, 意在恬然。

“菊花如端人, 独立凌冰霜”。南宋乱世之时, 陆游吟出了这句诗, 而在他眼中, 菊花又怎会只是一位冰霜中的女子这么简单!

菊花随遇而安, 在秋风中扎根田埂, 在风霜中凌寒而立。自此, 无论风狂雨骤, 它始终坚守这方故土, 简单而执着。正如戍守边疆的士兵, 既然立志戍边, 那么在他们眼中,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古时如此, 今亦如此。菊花始终站定田边, 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君几曾见过东洋人所颂赞的樱花傲寒盛放于乡野田埂之间?

菊花之韵, 意在毅然。

一场秋雨不期而至, 雨滴打落了在菊花瓣上沉淀了一整个秋天的故事。然而, 时间将封存秋菊之韵, 将其埋入土壤, 年年生发。我们有理由相信, 诗人们的情愫, 亦会如此。

品味诗韵 怡情人生 第4篇

一.多情朗读 品味诗韵

古代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首古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古诗有着浓厚的诗情画意,学习古诗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培养出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欣赏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用朗朗上口的诗句和幽雅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陶醉于诗的意境中,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诗的海洋。如《将进酒》第一句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形容黄河之水,气势磅礴,因此读此诗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天上来”是诗人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要读出诗人的自信与豪气。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读的技巧的基础上,再跟着录音读,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也读出诗的韵味,同时还受到了语言美的熏陶。再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完全融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教学中如果选用播放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悠扬的旋律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一遍一遍的诵读,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深情古老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欢饮、话别后,一直翘首凝望,伫立江边,久久不忍离去的情景。

二.感悟形象 启迪人生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我国著名的美术家朱光潜也说过:“如果一件事物叫你觉得美,它一定能在你的眼中出现一种具体的境界,或是一幅新鲜的图画。”这就是说美是通过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的。古诗塑造了许多光辉的形象,这些形象是高尚的、进步的,是与和谐与优美相联系的,能使人崇敬,让人向往。如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文天祥,他为了阻止元兵南下,高举义旗,奋力抵抗,虽接连失败,但毫不气馁。被俘后,他在燕京关押三年,始终浩气长存,不肯屈膝。他留给人间的光照千古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可贵气节和高尚人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形象因素,通过多媒体把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呈献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形象的品质,从这些形象中得到人生的启迪,陶冶美好的情操。

三.诗情画意 陶冶情趣

教师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使其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记忆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还能使学生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如《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作者重在表达其闲适空寂、淡泊宁静的情怀。在本诗的赏析过程中对新雨之后的空山、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浣归少女、翠竹掩映下的河湾、莲花丛中荡漾的渔舟等意象的品读是赏析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的联想来品读意象,可以借助多媒体打出以下五幅画面:1、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2、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3、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4、竹林里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5、密密的荷叶丛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在一幅幅画面的展现中,帮助再现诗人所见,增强学生感性理解,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得以调动,生成新的意象,使学生陶醉于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之中。

东方红诗韵飘香作文 第5篇

它像一颗珍珠,在贝壳里经过岁月流转,砂石磨砺,海浪冲击,成就了它一生的光辉;它是一本古书,从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记载着中国的辉煌。它人类文明与智慧结晶——中国。身为古国的它在无穷无尽的岁月里,积累了它伟大而独特的东方文化。

说起中国历史文化来,诗是肯定不可缺少的,因为诗我们中华儿女们的智慧精华,更是我国文学的代表。在我国的历史文学上,每一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特别的诗歌,他们在题材,体裁,内容等方面都有个自的特色,就像在吃山珍海味,每一道菜都有独特的味道。其中以唐代最负盛名,那时几乎有人烟的地方都会听到吟诗声。一首首小诗,将长篇大论精炼为短短的.几句话,这几句话读起来既押韵,又有着独特的情感,每一首诗都向人类展现了我们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这种独特题材的文学方式在世界文坛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可见中国的诗歌文化的奥妙绝不是表面看来的简单,其中有着深奥的文学,特殊的风格,都大有研究。

诗歌就像中国的招牌,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国旗般的地位,而提起诗就不得不说上几位极有代表性的大诗人,从屈原,曹操,陶渊明到李白,杜甫,白居易,……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几位伟大的诗人,真是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千古佳作,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在时光的洗礼后变得更加有韵味,有情感。每每低吟起一首小诗,都会有一种古朴自然的感觉,像在观摩着一件惊世的宝贝一样,书香四溢。而在这些文化的背后就是一个像诗歌一样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充满文化底蕴,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这个民族用自己的力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它的文化在随着生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诗韵飘香 第6篇

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一代先后贤,声容剧河汉。况兹迈古士,复历苍崖窜。

辰经几十万,邈与灵寿玩。海岳尚推移,都鄙固芜漫。

羸僧下高阁,独鸟没远岸。啸初风雨来,吟余钟呗乱。

如何炼精魄,万祀忽欲半。宁为断臂忧,肯作秋柏散。

吾闻酆宫内,日月自昏旦。左右修文郎,纵横洒篇翰。

诗韵 第7篇

诗韵shī yùn[释义]

①(名)做诗所押的韵。

②(名)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作诗要讲究~。(作宾语)

诗韵紫竹画意院 第8篇

绿毯诗韵景区

绿毯诗韵景区内疏朗外集锦,为欧式风格的大草坪,草坪的中心区点植几株高大乔木形疏林草地的风貌,四周在草坪衬托下遍植花木,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景。

两株高大的乔木,一株是水杉,一株是银杏,水杉即为美国媒体笔下的“东方红杉”,银杏也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在大草坪内还集中栽植了部分品种竹。其中紫竹因其叶色翠绿,茎杆紫黑,姿态秀美而受到青睐,当年新生的紫竹茎杆是翠绿的,到了第二年就会变成黑紫色。

大草坪上有山茱萸,紫薇、翠薇、赤薇、银薇。还种植了数株西府海棠,成为早春一景,“初如胭脂点点,及开,则渐成缬晕明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其香又甚清洌。”

八宜轩景区

八宜轩“是赏竹、评画的场所,该景点由三间敞轩、竹韵景石。青莲台及揽翠亭组成。八宜轩座北朝南卷棚歇山尾顶,木构不施单珠彩画,座凳以木雕松竹梅点化,以淡雅纯朴的灰色和棕色为基调,轩内镶嵌咏竹佳句“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选自张泌咏竹诗句)外悬诵景匾联。游人至此,通过赏竹读画,可领略到四时竹景之美——风拂则婆娑起舞,发天籁和爽之音;霜染则凌翼轻掩,生薄雾飘逸之态:雨沐则绿黛润透,得清丽超尘之韵:雪拥则银雕玉砌,有高洁绝士之致。当下时节,循蹬塘畔,荷风习习,可体会到“竹翠舒新绿,风荷递暗香”的意境,深得古之幽情。

跨海征东景区

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象棋之于中国人已远不止一种益智游戏,而是志存高远的思想、永无止境的艺术。在紫竹院公园就有一个以象棋为主的景区——跨海征东。

景区位于公园西北部,是园林艺术、雕塑艺术和中国象棋文化相结合的一个范例。它将中国象棋这种在华夏流行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竞技形式以群雕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让这种方寸之间的“春秋”在现代社会依然散发着独特的东方神韵。名局“跨海征东”以唐太宗李世民出海亲征的典故得名。用烟波浩渺之大海形容此局着法的深长多变,以“征东”之浩大战役比喻此战局的严峻紧张。雕塑正是将此残局整个放大,而站在等比例棋盘上的各个棋子,也都具有各自的形象。在这里,您可以看到雕刻成真的古代战车与火器样子的“车”和“炮”:手持刀剑盾牌姿态各异的“兵”和“卒”等棋子,当然还有雕刻得最为传神的“两军统帅”:隔海对峙的“将”与“帅”。整个群雕不但精确地再现了残局“跨海征东”的落子和布局,而且显得气势磅礴古韵十足。在大棋盘周围竹林边,无规则地放置了一些坏掉的战车大炮以及受伤或战死兵士的雕刻,用来表示双方被“吃掉”了的那些车马兵士。这一设计,强调了这盘“跨海征东”严峻紧张的局势,将代表古代战争的棋局更加完整真实地浓缩在这组雕塑里。

靠近甬道一边,还有刻在古色古香石台上的“跨海征东”原局的历史变迁和残局解析,象棋爱好者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盘古代残局的深奥弈理及玄妙内涵。

筠石苑景区

筠石苑位于公园长河以北,以山为骨架,水为筋脉,建筑为构景焦点,勾勒出小家碧玉式的典雅与含蓄,是一处以欣赏竹、石、松等景观的恬静小园。竹子与建筑搭配时十分巧妙,移几竿竹,栽于窗前,在窗外人看来,凭添一段想象:有时月光照到室内,影扰一塌琴书。若是置于门前,则翠影半遮门。或者栽于粉墙根前,便是白纸着丹青。还可以与亭廊掩映,则如诗中所描述的:“种竹几千个,结亭三四缘,游人多寂静,啼鸟亦流连。”

斑竹麓

斑竹麓的造景,首先是以君山的斑竹创造山麓竹景——在两山对峙的山谷中,假山栽植池中丛状栽植斑竹,高低错落,疏密相间,颇具野竹情趣。其次是以斑竹的传说为题材,进行造景点题,寓意于竹,寄托幽思。

斑竹麓南端“竹深荷静”池畔,矗立了娥皇和女英二妃的抽象石雕,二妃头戴斗笠,相视互语,远看形成一个“竹”字,寓意斑竹魂。背景除栽植大量斑竹突出主题外,还种植了霜红的紫叶以进一步烘托主题渲染这一动人的故事。

斑竹麓建成之初,雁门后人沙地先生赋之:

“此竹出湘沅,紫花如泪溅,相传尧二女,父命妻虞贤。瞽象凶恶甚,重华孝悌先。代尧行摄政,二妃共耕田。花甲践帝位,南巡归九天。娥英追不及,挥涕竹斑然。南国千年种,移来紫竹园,修成斑竹麓,游客喜流连。”

秋雨诗韵 第9篇

秋天到了,秋雨来了。

叶子还散发着青春气息,花儿还开得五彩缤纷,新冒出的幼芽还怀着蒸蒸日上的希望,秋雨就像一位多情的少女,迈着轻盈的脚步,在某一个清晨或者黄昏,早某一个山脚或者原野,悄然降临。

秋雨,其实伴随着一种心情。当你满怀希望的时候,雨丝将希望浇灌;当你满怀忧伤的时候,雨丝将忧伤滋润;当你得意洋洋的时候,雨水让你清醒;当你惆怅徘徊的时候,雨丝更让你迷茫。

秋雨,是一本青春的日志;秋雨,是一部成长的故事;秋雨,是一曲爱情的赞歌;秋雨,是一首流泪的长诗。

真正的爱情,不一定是互相占有,而是一种呵护与珍惜。相聚的时候,柔情蜜意;分别的时候,牵念于心。相思不仅是春雨的欢腾,更是秋雨的缠绵。没有经过痛苦磨难的感情是肤浅的感情,没有经过失去的熬煎的珍惜是浅薄的珍惜。真正的深情,即使没有得到,依然钟情;即使距离遥远,依然忠贞;纵然千辛万苦,依然百折不挠;纵然历尽艰难,依然矢志不渝。我常常望着秋雨,感悟人生。

丝丝秋雨,如轻拨琴弦,在我的心头颤动;绵绵秋雨,如悠悠碧波,在我的心田激荡;大雨倾盆,如战马嘶鸣,在我的想象里驰骋;冷雨寒霜,如绝情的转身,似车站的离别。

雨洗之后的青山,更加苍茫;凋零之后的花瓣,更加令人恋恋不舍;经过风雨之后的友谊,胜过无数甜言蜜语;经历过磨难之后的爱情,胜似万千海誓山盟。

秋天的庄稼,有一种丰收的自信;秋雨之中的漫步,更有一种优雅。秋雨,没有年少的懵懂与天真,散去了青春的热烈与冲动,剥去了稚嫩的羞涩与脆弱,更有一种柔韧与坚强。少女有少女的美丽,少妇有少妇的风姿。

秋雨,有一种沉静。抖落了一身的繁华,驱散了尘世的喧嚣,散放着秋天的芬芳,不张扬,不炫耀,不争春意,在优雅的舒缓的.音乐中静静走来。

秋雨,有一种情怀。不再计较得失,不在沉溺往事,不畏未来的坎坷,有草原的辽阔,大海的宽广,和天空的浩瀚。面对尘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包容之心,都有微微的温馨,都有淡淡的温情,不苛求,不任性,顺其自然,厚德载物。

秋雨,有一种诗意。不是眼泪,却又泪水的晶莹;不是友谊,却有友谊的心情;不是爱情,却有爱情的诗篇。微雨敲窗,仿佛初恋的少女;细雨缱绻,恰如初恋的情人;秋雨绵绵,好像倾吐不尽的情话;冷雨淋漓,恰似难舍难分的别离。

秋雨,落在荷花上,如粒粒珍珠;秋雨,落在玫瑰上,似伤心的眼泪;秋雨打在芭蕉上,延长了多情的思念;秋雨打在梧桐上,敲醒了异乡人的乡愁。

一段往事,可以在秋雨里增添温暖的回忆;一段感情,可以在秋雨里恣意膨胀;一次伤心,可以在秋雨里慢慢融化;万千心事,可以在秋雨里细细品味。

秋雨,连接了往事与未来,粘连了天涯与海角,模糊了白天与黑夜,冷却了冲动与盲从,涤荡了浮躁与虚伪,净化了心灵与灵魂。在秋雨之后,自然更为成熟,心情更为宁静,心境更为辽远。

青春诗韵作文 第10篇

什么时候,燃烧的云霞迸现了。你羞涩的面庞,透出淡淡的红晕,而后来又隐去了。你不喜欢浓妆艳抹,你不钟爱飘渺的烟云?尽管它一度那么诱人,你却重新找回了宁静;像一幅泼墨如云的画卷,天与湖的组合,风与情的融汇,蓝色太浓,太多。

远处,一群孩童在船上嬉戏,还撑起了荷叶的小伞;博大的蓝色锦绣,瞬间缀上几点绿色的希冀,于是,你心底流出一首诗,很长很长;关于童年,关于绚丽的梦幻……

阿波罗——不是你爱恋许久的太阳神么?你却等它升到了极点,才坦露出那环抱你的、蓊郁的绿树;那篱笆或栅栏似的苇丛,那依稀点缀的苦江草。南面那巍巍的影子,是黄山、白山……。四周淡淡的雾气笼罩着,或银灰、米黄,或淡青、浅蓝。在映日荷花安葬的地方,亭亭的荷叶依然伫立着,几多深情,几多眷念。那荷叶编织的屏障后面,却传来喁喁私语,萧萧瑟瑟,触动了你多情的心弦,于是,你心底飘来一首歌,很美很美;关于初恋,关于大自然……

我忽然记起了,应该把你,把这些摄入镜头,可一位姓马的船主人说:“要想采访,得上湖心岛!”

一只轻舟徜徉在你的波光里。朦胧中,你,有点像海,丝丝缕缕的水草仿佛海底森林,抚摸着船桨,沙沙沙沙,像在溪边静坐,在海边听潮。骄阳在脸颊,在手臂留住一串串发烫的诗行;而徐来的清风,不留心抖落了凝爽的柔意。久久注视着舷在构思,猛抬头,你,真蓝!

刚刚靠近小岛,“啪”,一只灰鹤惊飞了,直向丽日南天。船主人说,有时候它们栖息在这里,多达一二十只呢!

狭长一公里许的小岛,苇高没人,秋虫低唱,飞蛾蚱蜢们在草尖上跳跃,一只青蛙,一尾红花蛇,一只小水鸡在匆匆逃遁。这里,还是个小小的动物王国!

诗韵中秋 第11篇

——题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朝一夕,花开花落,转眼又是一年中秋之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乡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夜无月,不知八月十五月儿圆,为何八月十五让人如此思亲呀,晚上抬头仰望夜空,圆而皎洁的明月映入眼帘,顿时有一丝凄凉之意涌上心头。又是一轮明月,这轮月儿还是去年的那一轮吗?还是前年的那一轮吗?时光匆匆,回忆往事,让人深深感受到了秋的孤寂。

中秋节是我国一年之中重大的节日之一,虽经朝历代,但却盛行不衰。古往今来,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用明月来寄托自己心中的深情。著有咏月诗最多的应该是诗仙李白吧。诗人们的《月下独酌》《月夜忆舍弟》《嫦娥》《望月怀远》,还有《中秋登楼望月》等等,无不都是写的月。这些璨若群星的佳作,令人梦绕魂牵。“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东坡的《中秋月》写出了他对月亮的向往和钟爱,更是这样对生命的感叹、对前途的无奈!

在此节日,人们欢聚一堂品饼赏月共度良宵,思念祈祷天各一方的亲友。

古人们常饮酒写诗来表达对中秋的情感,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生活在强盛、热爱和平国家的我们,也要更加的重视中秋节。

古时候,人们寄予月丰富的蕴意,把月刻画得似女神般高洁美丽,它带给人们的是合家团圆、美好和睦的象征,如今的我们,何曾没感受到大诗人们的心情。

诗韵悠悠菊花香 第12篇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郑谷笔下的《菊》,菊在未开花时,从枝叶上看和蓬蒿有些相似。因此诗人劈头一句“王孙莫把比蓬蒿”,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错把品质高尚的菊看作了野草蓬蒿,这一句透露了诗人对那些纨绔子弟的鄙视之情。紧接着一句“九日枝枝近鬓毛”,到了重阳节菊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争着将菊花戴在头发上,这一句点出了菊花的高洁,为人们所喜爱。第三句“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的早晨,丛丛菊花,带着露珠在晨风中怒放,缕缕清香溢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句写出了菊花的风韵。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生长在瓦檐上的矮小植物,因形态似松,故名瓦松。诗人认为,瓦松虽踞高处,但毫无用处;菊花虽然生长在地上,却从不羡慕高高在上的瓦松,而是默默地把它的芬芳奉献给人们,这一句突出了菊花的高尚品质。这首小诗通篇不见一个“菊”字,但处处在写菊、颂菊,寓意十分深刻。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两首菊花诗则完全脱离了文人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第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第二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两首诗都是黄巢应试落第之后写的政治抒情诗,通俗易懂,不难理解。第一首《题菊花》从字面上看是为菊花讨公道,批评春神(青帝)冷落菊花,让他独自在寒冷的秋天喝西北风,得不到春天的温暖和蝴蝶的青睐。有朝一日我黄巢当上了青帝,我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在美好的春天。实际上,黄巢是在为自己怀才不遇和受苦受难的广大劳动人民鸣不平。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决心推翻腐朽的唐王朝取而代之,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

第二首写得更加露骨,借自然界里的菊花抒发自己的万丈豪情和翻天覆地的决心,直接把黄色的菊花称为我花。暗示他将高举起义大旗,带领起义军杀进长安,推翻唐朝统治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代农民起义领袖坚定、果断、所向披靡的精神风貌和战斗风格。

诗韵的诗歌 第13篇

《青梅煮酒》

青梅设卷煮青梅,

我寻大地巨釜烧。

大小青梅都不剩,

齐倾釜中君求饶。

《竹马撞柴扉》

竹马柴扉撞,

不在韵律间。

棋逢对手算良将,

暂解一时欢。

《友情》

痴人谈梦天,

只作一笑玩。

拱手宾朋拜,

诗韵的作文 第14篇

大会一开始,同学们就像炸了锅似的搜肠刮肚找关于花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第一组的同学率先喊道。我脑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暖洋洋的阳光洒在古色古香的围栏上,一枝盛开的红杏斜伸出园外,锦缎似的红花瓣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燃着春日的光焰,寥寥数笔就能概括如此美不胜收的场景,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春意。

第二组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啊,多有气势的诗句!我又忍不住浮想联翩:深秋清晨,秋菊怒放的长安城如一位穿戴黄金盔甲,久经沙场的战士,笑对阵阵寒风,英姿飒爽。这不也正体现了作者宁折不弯的气势吗?

还未从上句诗中回神,耳边下一组同学抑扬顿挫的背书声响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呀,白梅洁白纯净的色泽使它几乎和残雪融为一体,但它独有的幽香却使人远远地就知道了它的存在。

轮到我们组了,品着前几句诗,我几乎不假思索地站起来,眼前是西湖中一池摇曳的绿荷。如同芙蓉玉雕成的一朵朵荷花清新、粉嫩而细腻。淡雅的清香那么迷人而甜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含笑坐下,感觉空气中充满了墨水的清香,一双双因知识和诗韵而流光溢彩的眼睛使我感到我的胸腔、大脑正与其产生强烈的共鸣。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似乎在这一句句诗词中流转、轮回。

诗韵的作文 第15篇

匍匐在纸上的句子经常咬到我,他们整齐排列,像风中悬挂的铃铛悦耳地响着,那些围在墙角,栅栏边生长的藤条,缠绕着色的记忆,轻吻向我的指尖,我的指甲盛满韵,透明如昔。

那是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个“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眼里,他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她饱受战争之苦,丧失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

韵,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麗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于糟粕吸收。

韵,悠扬而壮烈,如楚王与虞妃在乌江之畔的诀别;韵,清冽而浩瀚,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苦冥;韵,刚劲而缠绵,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韵,悲切而欢乐,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

心灵与韵的选择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只有懂得韵的人才能活出真我的风采,才能让生命美丽一次,出自内心真正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出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渲染那香炉峰的紫烟……

放飞想象感悟诗韵 第16篇

流传至今的古诗都是不朽名篇,尤其是选编进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可是当前,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沿用机械抄背词义、诗意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古诗中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古诗教学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

“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自然便知晓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我认为,应让学生放飞想象,才能感悟詩韵。让想象在古诗情境中进行。

一、化诗为画

化诗为画,通过想象力的拓展,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这样,纸上的黑字则可看、可听、可嗅、可触,想象力使白纸黑字变成一幅美妙的画。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我让学生闭眼感受,“看到了”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站,“嗅到了”客舍周围、驿道两旁柳树清香。“听到了”主客之间的依依惜别的话语,“感悟到了”诗人王维当时为朋友送别时难舍的情怀。当学生“看到”和朋友一起喝离别酒时,诗人那悲痛、不舍的表情便自然出现在眼前,一幅有情有景的画卷便在他们面前展开。

二、以情读诗

景,是诗人的情感源泉。王昌龄在《出塞》中运用了很多明显的意象来表现他的心情,此时,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感知,他们“望见”秦汉明月的冰冷,“看到”长年在外征战的将士不得回乡的凄惨,诗人的心情总是不经意随着描写的物体流露,那么,我让学生一起“踏上”古代的边疆,沐浴在月光下,我们一起去找寻王昌龄的愁绪。

三、以诗境悟诗韵

要体验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就应该化身为诗中之物。当我们学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诗中描写的是秋天傍晚夕阳西下时主人公在远离家乡的古驿道上长途奔波。我和学生一起变成诗中的各种景物,融入诗人马致远的画卷。游子“徜徉”在古老的驿路,“触摸”西风,了解深秋时节萧杀的氛围,从而渲染出游子旅途的艰辛和心境的凄凉。游子“牵着”瘦马,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羁旅游子正向我们迎面走来。扮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西风、瘦马、游子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明白了游子的伤感,也领略到了诗人的悲情。诗人描写的意境是情、景、事、感相融合的结果,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运用想象力的桥梁作用,这个目的便容易达到。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摒弃“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应用多种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无边无际的想象世界中,学习古诗,感悟诗韵!

青春诗韵作文 第17篇

上学路上,片片黄叶随风而舞。“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此时节,正是古人发思乡之幽情的好时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我常常纳闷:古人忒好思家念乡,难道都是离不开娘的孩子?就这事儿问老师,老夫子便马上收起脸上笑容,一本正经地开讲: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根本就没有几天消停过,不是战争频仍,就是天灾人祸,因此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特别多;再有中国人大都恋土情节特重,不管走到哪里总觉得月是故乡明。所以拿风花雪月来抒发思家思乡之幽情也就自然而然了。

唉——我就随便一问,竟招来这么一大套,还不知他老人家说的真假。

说到古人,老前辈们却并不都是正襟危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何等洒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何等豪迈;“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如何悠闲;“玉碗盛来琥珀光”是多么雅致,“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清香满乾坤”是如此高洁……最使我陶醉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瞧瞧,漫天大雪中,一位白须飘飘的老爷子稳坐钓鱼台,这才是真正的“耍酷范儿”啊。

伴着书香,伴着诗韵,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聘聘袅袅十二馀,豆蔻年华二月初”了。在经典中回味,在经典中探索,在经典中快乐成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诗韵飘香】相关文章:

青春诗韵作文05-14

我的洛阳诗韵教案07-14

书卷飘香作文05-20

花草飘香散文06-04

翰墨飘香作文06-21

蔷薇飘香作文09-12

端午飘香范文05-18

桂花十里飘香作文05-31

瓜果飘香教学反思06-11

粽叶飘香话范文05-25

上一篇:业务员如何跑终端下一篇: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