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父亲节倡议书

2024-06-17

幼儿园父亲节倡议书(精选13篇)

幼儿园父亲节倡议书 第1篇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伴随着母亲节的快乐脚步,我们迎来了感恩父爱的节日--父亲节。父亲是个神圣的称呼,是勇敢、坚强、慈祥、宽厚、严厉……的代名词。有人说,父爱如山,大爱无言;有人说,父亲的爱是一颗不落的星星,温暖幸福的微笑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里。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的,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也是比较少的。为此,父亲节、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园特向家长朋友发出倡议,在6月17日(星期三)下午3点半邀请全园的爸爸来园陪孩子参加我园开展的“端午我和爸爸一起玩”的主题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爸爸需要提前和孩子完成的事情:

1、爸爸陪宝贝一起做的事情,请妈妈留下瞬间的记忆,拍成照片,提前发给班主任

2、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3、了解制作粽子的过程,当天准备包粽子的食材和孩子一起尝“百家粽子”

请家长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点时间陪伴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郑州市金水区一丞幼儿园

20__年6月9日

幼儿园父亲节倡议书 第2篇

亲爱的家长朋友: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要到了,首先祝福妈妈们节日快乐,永远年轻漂亮!

为让孩子们感受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我们幼儿园发起“保护蛋宝宝活动”,让孩子们做一次“妈妈”,在一天活动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蛋宝宝,从中懂得关心与疼爱他人,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爱与被爱。所以需要家长配合一下工作:

1、于本周五早上,每位小朋友带一个完好无损的熟鸡蛋。(孩子

太小,熟鸡蛋同样也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妈妈的艰辛和对宝宝的爱)

2、周四晚上在家里合孩子一起给熟鸡蛋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用布或小的盒子给熟鸡蛋做一个小家周五早上入园时带来。

3、请您与宝贝在家一起讨论,如果你是蛋宝宝妈妈,你怎样保

护和照顾蛋宝宝,不让蛋宝宝破碎等问题。感谢您的积极配合,我们表示感谢!

幼儿园父亲节倡议书 第3篇

一、父亲元情绪理念的内涵

1. 父亲元情绪理念的概念

元情绪理念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末。Mayer和Gaschke在关于情绪、情绪调节的研究中提出了元情绪的概念, 元情绪是指在情绪体验中, 个体不断地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监控、评价、调节和反思的过程。[3]受元认知的影响, Gottman等人在1996年的研究中指出, 元情绪是对某种情绪产生的感受和情绪。[4]国内还有人指出, 元情绪理念是个体随着社会经验的不断累积, 在面对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时产生有组织的反应与感受, 它在日常生活中被反复地使用, 从而形成一套特定的、固定的思维模式。[5]Gottman等人则将父母对自我与幼儿的情绪反应的一组感受和观念界定为父母元情绪理念。[6]综合已有研究, 人们倾向于将父母元情绪理念看做是父母对幼儿情绪表现所产生的一组情绪、行为、态度与理念等反应模式。文章的父亲元情绪理念是指, 当父亲面临幼儿的情绪行为时, 父亲的元情绪理念便会被启动, 透过这个诠释架构, 可以了解幼儿表现此行为的目的或背后的需求, 评估幼儿的情绪表现, 它具有觉知以及指挥情绪运作的功能。[7,8]

2. 父亲元情绪理念的维度

台湾学者叶光辉根据Gottman等人的研究, 提出可通过察觉面、接受面、沟通面、原因面、处理面、教导性等六个向度来评估父母元情绪理念, 并将父母元情绪理念划分为情绪教导型、情绪不干涉型、情绪摒除型和情绪失控型四种类型。[9]本文在考察幼儿的实际互动情形时, 认为父亲在觉察性、接受性及教导性这三个维度与幼儿的情绪调节具有紧密的关系。察觉性是指父亲能否敏锐地察觉出自己与孩子的情绪反应, 并且能够正确地描述这些情绪的相关经验, 此外, 父亲是否表现出对这些情绪的关注;接受性是指父亲依照自己与孩子情绪世界的感受、想法, 能否表现出尊重自己和孩子所释放出的各种情绪, 承认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上的意义, 并愿意在亲子关系中营造出一个有安全感、可预期、接纳及回应的环境;教导性是指父亲是否教导孩子如何适当地展现情绪行为, 在孩子产生情绪时, 和孩子讨论他的感觉并帮助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感受, 对孩童的负面情绪会关注、尊重, 教导孩子采用正确的方式面对负面情绪并采取正确的解决策略。[10]

二、父亲元情绪理念对幼儿情绪调节的影响

父亲元情绪理念来自于亲子互动经验中对幼儿情绪的观念、行为等反应模式, 主要关注对儿童情绪表现的反应行为。亲子互动关系中有大量的情绪反应, 幼儿会根据父亲所释放出来的情绪信息来调节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1. 父亲的情绪反应影响幼儿对负性情绪的处理

有研究者发现 (Carson&Parke, 1996年) , 当父亲较常使用负性情绪来回应幼儿的负面情感时, 那么幼儿就会缺乏社会技巧, 会出现较少的亲社会行为, 而表现为较多的攻击行为。还有研究 (Boyum&Parke, 1995年) 证实了父亲的生气情绪较能预测幼儿的同伴接受度。[11]从亲子的互动角度来看, 父亲情绪的呈现, 对幼儿从中学习到的情绪经验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亲对幼儿的情绪表现给予支持、安慰, 那么幼儿就能更好地处理负面的情绪, 更能觉察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以此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研究指出, 对情绪调节强度高的幼儿容易出现害羞、退缩的行为;而情绪调节强度低的幼儿常常会出现攻击行为, 只有中等调节水平才是最佳的调节模式。[12]而父亲则会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 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 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13]其中, 父亲的情绪行为反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功能日益显著, 如果儿童缺少父亲的支持, 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 对于儿童的社会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2. 父亲的情绪敏感性影响幼儿对情绪的反应态度

幼儿作为亲子互动中主动的一方, 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出信号。有研究发现, 在生命的第一年, 父亲对孩子的意向较为敏感, 能对幼儿的活动做出反应;在生命的第二年, 幼儿更需要父亲把他们引向外部的世界;之后, 幼儿开始对批评较为敏感, 如果这个时候父亲只看重幼儿的外部行为, 而不探索幼儿的内心世界, 那么他们将会感到挫折感, 他们的自我概念、反省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 当一个孩子情绪发作时, 如果父亲在这个时候通过自己的情感关怀幼儿,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信任的, 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自我调节的方式。反之, 如果幼儿的情绪发作往往是在最顶点时才被父亲注意, 那么最终会使幼儿对环境失去信任感, 产生怀疑。[14]因此, 父亲对幼儿的情绪敏感性会影响到幼儿在处理情绪时的反应态度, 父亲应该更加积极地同幼儿进行互动与交流, 消除父爱缺失、父爱不敏感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3. 父亲的情绪表达影响幼儿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父亲在幼儿面前起着榜样的作用, 影响着幼儿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态度。[15]如果父亲经常表达正面情绪, 幼儿在以后的同伴活动中就会出现较多的亲社会行为, 他们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也有好的转变, 反之, 幼儿则会习得攻击性行为, 不利于调控他们的情绪。另外, 父亲的情绪表达有助于幼儿形成了解他人情绪的技巧, 包括识别情绪、觉察情绪, 以及拥有较高的情绪调控能力。因此, 父亲负性的情绪表达会影响幼儿的社会能力、同情心, 并缺乏对情绪的了解。

三、父亲元情绪理念的形成

1. 合理的家庭教养

父亲的作用是由父亲、妻子、家庭等诸多因素共同协作, 交叉影响的, 不同类型的家庭模式要求父亲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而良好的父亲元情绪理念的形成正是基于此。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认为, 民主型的父母对幼儿具有回应性, 他们会关注幼儿的需求, 设定幼儿合理的行为范围, 而非强制幼儿听从父母的要求。基于长期的研究发现, 在民主式教养风格生活下的幼儿身上可以看到正向的结果;而接受权威型和放任型教养风格的子女在社会关系和认知上趋向于负向的结果。[16]父亲对孩子的情感的发展是重要的, 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依恋, 也因为他们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专长。成人指导他们的孩子情感标签的使用, 用以评估, 表达, 调控策略。此外, 父亲也将教予孩子情感的文化和亚文化的规则。[17]以此, 幼儿可以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 得到父亲的情感支持和鼓励, 这对于他们情绪调节的发展至关重要。

2. 提高幼儿情绪理解能力

在引导幼儿接受、理解自身情绪的基础上, 成人还要提高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是对所面临的情绪线索和情境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 是个体认识他人及自己情绪状态的过程。[18]成人不仅要帮助孩子学会命名和认识自己的情绪, 以便他们可以感受某个时刻自己正经历的情绪, 能够把它作为一种能被观察和认识的对象去理解。比如在帮助孩子准备饭菜的时候可以对他说:“宝宝饿了, 所以宝宝着急了。”而且还要引导幼儿尽力理解别人的情绪, 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们对同一种情绪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其中有些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快乐, 交到更多的朋友, 而有些则让我们感到糟糕。当幼儿学会了在特定的情境下如何正确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那么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际冲突行为的发生。

3. 帮助幼儿掌握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让父亲走进幼儿园教育 第4篇

关键词:父亲; 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87-001

弗洛姆在《父爱的艺术》中谈到:“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的路。”父亲具有的勇敢、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在亲子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父亲角色严重缺失现象,父亲们忙于工作,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园共育都由母亲独自承担着。父亲们很少关注幼儿园教育,即使有父亲偶尔接送孩子也是来去匆匆,他们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了解甚少。如何转变父亲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进而走进幼儿园教育,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发挥父亲独特的影响力,促进孩子良好的发展。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做了以下的一些探究。

一、利用网络平台,让父亲关注幼儿教育

如何让忙于工作的父亲们关注幼儿园教育,进而参与家园共育。网络具有即时性、敏捷性、互动性等特征,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年轻的父亲们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电脑,他们对于电脑的兴趣与运用技术更甚于母亲。首先在开学初,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公布幼儿园网站的网址,并且对我们的班级主页作了详细的介绍,以吸引家長的关注。其次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抽出大量的时间加强班级主页的建设。在“家园直通车”的版块中,我们开辟了“父子对对碰”栏目,发布“父亲应重视自己的角色”,“父亲如何走进家庭教育”等文章,让父亲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论坛”中就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及时更新讨论话题。再次,我们选取优秀的适合父亲与孩子开展的亲子活动发布在“缤纷园地”的栏目中。为父亲与孩子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提供题材。网络缩短了父亲与幼儿园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关注幼儿园的教育,同时不断地吸取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利用节日活动,让父亲参与亲子活动

邀请父亲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让父亲们通过亲身体验,真正认识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体味亲子活动的乐趣,从而让他们主动地走进幼儿教育。在以往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都是以妈妈为主,爷爷、奶奶为辅,爸爸的身影难得一见。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以“三八节”为契机,精心组织了“为妈妈制作礼物”的亲子活动。

我们先在网上的论坛中发出帖子:亲子活动:“父子DIY——献给**的节日礼物”。明确活动目的:1、通过亲子共同制作,增强父子间的情感交流,表达对**的爱。2、通过亲子制作活动培养孩子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帖上加重笔墨宣扬“妈妈”的无私奉献,号召每一位爸爸参与幼儿园组织的“父子DIY——献给**的节日礼物”的亲子活动。同时我们还给爸爸们发出了参与活动的文本邀请函。3月8日那天,爸爸们的热情参与,让我们喜出望外,爸爸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制作活动中,他们选择了丰富的制作材料,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制作,体现了爸爸们的构思巧妙、动手制作能力强的特点。利用易拉罐制作的“一家子”憨态可掬,洋溢着家庭的温馨,利用铁丝造型的小摆设充满了现代艺术的创意,利用竹木制作的玩偶精巧而朴素……整个亲子活动大获成功,孩子们在和爸爸的制作过程中情绪高涨,极大地诱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特别是在制作过程中爸爸手把手地教他们尝试用各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给了孩子们一次全新的体验。

父亲节更是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利用父亲节这一节日,开展了“我的爸爸”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和爸爸进行一次次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访问“能干的爸爸”,让孩子了解爸爸的工作与特长,树立爸爸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拉近孩子与父亲间的距离;绘画活动“好大的爸爸”,让孩子用绘画的方式描述心目中爸爸的高大形象;把画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对爸爸说一句最想说的话,激发孩子以爸爸为荣,爱爸爸的情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在自然的活动进程中,让父亲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并且在不知不觉间参与了幼儿园的教育,通过亲子间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父亲大胆、睿智、坚毅等特性,体味父亲博大、宽广的爱,为男孩子提供了模仿的榜样。

三、根据特长组成“父亲助教团”

48位孩子,48位爸爸,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林专家”、“电脑专家”、“体育老师”、“警察叔叔”……他们集专业、知识、趣味、创造性于一身,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与长处,组成“父亲助教团”,定能给孩子们带来清新的体验与感受。明明的爸爸是体育老师,对球类运动情有独钟,而且身怀绝技。我们班的男孩子组成了“小小足球队”,邀请明明的爸爸担任教练。每周的足球时刻成了男孩子最期待的时刻。他们在绿茵场上肆意奔跑、传球、射门……这份豪迈与气势,这样的快乐是在日常的课堂中无法体验的。

幼儿园父亲节倡议书 第5篇

父亲赋予我们生命,父爱赋予我们力量;

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父爱如石,前进时给我们一个落脚的支点;

父爱如灯,给我们照亮黑暗中的行程;

父爱如水,干涸时给予以甘醇;

父爱如钟,成功时给予我们以鼓励和警醒;

父爱如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爱如雨,为我们濯洗心灵;

父爱如路,伴我们走完人生;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我们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时间会逝去,容颜会衰老,父爱却永远不改本色。苍白的头发,百褶的皱纹,佝偻的腰身,混浊的眼眸,永远不会磨灭父爱光辉,反而愈发显得深沉而执着。父爱的牵挂与思念,用一根无形的丝线,悠长地系着他的儿女。

今天,当我们人生的路程已经走过十几个春秋,在与父亲的朝夕相处中,你可能已经忽视了父爱的存在,时光的流逝,可能冲淡了你对父爱的珍藏。

父亲节到了,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伟大的父爱,用心来感谢无私父爱吧!

让我们用以下方式来问候和祝福我们的父亲吧!

一、最直接的方法:给父亲打个电话,送上你深情的祝福,哪怕只是几句简单的话语,轻声的问候。

二、最温馨的方法:给父亲写封诚挚的信,还记得满文军的《懂你》吗?静静欣赏:“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当歌声响起,那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不禁会让我们心潮起伏,两行热泪从眼角缓缓落下……

三、最含蓄的方法:或许你不好意思对你的父亲说些直接的话,那就发短信吧!用手机短信的形式送出你最真挚的祝福。

四、最质朴的方法:购买或者亲手绘制一张卡片,上面写上你对父亲的祝福,双手送给父亲,让父亲感受别样的欣喜。

最纯真的感情也需要表达的形式。总之,父亲节,你一定要表达的是:“爸爸,我爱你!”

有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父爱

有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父亲

让我们给予父亲更多的关怀,让我们对父亲深情地道一声“一生平安”!

父亲节倡议书 第6篇

有个人,在我们出生时,焦急地等待;有个人,曾把我们高高举起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有个人,用宽厚的大手牵着我们的小手。这个人,就是父亲。同学们,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今年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你可知道,父爱如石,前进时给我们一个落脚的支点;

你可知道,父爱如灯,为我们照亮黑暗中的前路;

你可知道,父爱如水,干涸时给予我们甘泉;

你可知道,父爱如山,是我们人生最坚实的依靠。

父爱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同学们,在父亲节来临之际,学校向每位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用最朴实最具体的行动感谢父亲,感恩父亲。

给父亲打个电话,送上你深情的祝福,哪怕只是几句简单的话语,哪怕只是一句轻声的问候。

给父亲写一封信,表达你对父亲的爱:“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或许你有些话不好意思当着父亲的面说,那就发短信吧!用短信送出你最真诚的祝福。

你还可以购买或者亲手绘制一张卡片,写上给父亲的祝福,亲手送给他,让他感受到别样的欣喜。

最纯真的感情也需要表达。父亲节,让我们给予父亲更多的关怀,让我们对父亲深情地道一声“爸爸,我爱你”!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父亲:健康、快乐!

汕头金山中学南区学校

父亲节倡议书 第7篇

1、在学校下发的贺卡上,写下对爸爸最想说的一段话,表达我们感受到的爸爸对家庭、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在父亲节当天,亲手送给父亲,很多话,我们会不好意思说出口,不如用这张学校精心设计的贺卡,传递出我们对他的爱。

2、抽出半个小时时间和父母坐在一起,找找小时候和他们的照片,聊聊年幼时让父亲最牵挂的事,让父亲最欣慰的事等等。在回味童年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感受父爱其实是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

3、和妈妈一起为爸爸准备一个惊喜,可以是一桌爸爸喜欢的饭菜,可以是爸爸心念很久的礼物,还可以是一本全家合影的相册。也许他看到时不会很激动,但我相信他在心里一定会感动于这份惊喜的。

父爱无声,父爱如!它是深邃的,伟大的。父亲坚强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柔软、脆弱的心,也非常渴望爱与理解,也非常期待被感动包围。请同学们在父亲节当天行动起吧,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父亲创造一份感动,一份惊喜,把我们的爱,送到他的心田。

xx市xx中学

幼儿园父亲节倡议书 第8篇

一、理性审视:父亲的角色与价值

“父亲”的称谓, 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与子女生物学意义上的关系, 另一方面表明了其在家庭关系中的地位、角色以及角色背后的职责要求。

(一) “父亲”角色的定位

一直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母亲是婴幼儿生活的主要照料者和参与者。父亲大部分时间处于“家庭经济支柱”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新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 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 更强化了父亲“养家糊口”的角色功能。与此同时, “父亲”对于家庭、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和诉求回应也大大减弱。

而今, “家庭是一个整体, 一个系统”的观念逐渐被认同。父母双方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绝非单一线性的。相比较“经济支柱”的角色, 父亲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还应该扮演好“保护者”“规则约束者”“情感表达对象”“玩伴”等角色。因为, 不同的角色定位, 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2]有研究者发现, 父亲的保护、参与时间与婴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形成密切相关, 有研究者提出, 父亲的陪伴对婴幼儿而言十分重要, 与父亲居住在一起的婴幼儿社会适应性更好, 而问题行为会更少。有研究者发现, 经常与父亲进行打闹游戏的幼儿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有研究者也认为与父亲相处更多的幼儿, 人际关系更融洽, 父亲与幼儿相处时开展的游戏活动, 有助于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 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3]

(二) “父亲”角色中蕴藏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父亲都认为自己并不适合担当幼儿的家庭教育工作。他们觉得自己不够细心、认真、周到, 不善表达爱意等。其实, 父亲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宝贵的教育财富。对于婴幼儿的发展, 早有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4]。与父亲相处时间多的婴幼儿更乐于探索, 与同伴的交往中更加受欢迎和喜爱, 更容易融入陌生环境中。经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幼儿创造力相对而言要高些。[5]经常与父亲玩耍的幼儿更多地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6]父亲较多地参与和幼儿的交往, 能日益提高幼儿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7]

究其原因, 是父亲区别于母亲的慈爱、细心、温柔、体贴等, 具有许多独特的表现。如父亲在生活、工作中更自信、更追求自由, 这对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影响;父亲社交范围广, 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成为幼儿获取社会规则与社交技能的来源;父亲兴趣爱好广泛, 与幼儿交谈时涉猎知识范围更宽泛;父亲面对复杂事务更具有决断能力与理性的思考能力, 面对困境更具有抗挫折能力;在幼儿眼中父亲更勇敢、更坚强, 生活中父亲更幽默、规则约束更宽松等, 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个性形成的教育资源。

正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母亲是我们的家, 我们来自那里;母亲是大地, 是土地, 是海洋, 但父亲却没有这些特征……虽然父亲不代表自然界, 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 那就是思想的世界, 科学技术的世界, 法律和秩序的世界, 风纪的世界, 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 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与幼儿的交往方式有别于母亲, 母亲更多的是照顾其日常生活, 而父亲则可以为婴幼儿展现更精彩的外在世界。

二、困厄:父亲角色的隐退问题

(一) 认知错位———对婴幼儿家庭教育价值的错误认知

父亲对婴幼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这种影响往往会伴随婴幼儿一生的成长。20世纪80年代, 一些学者便开始研究父亲的参与程度对婴幼儿的影响。研究表明:父亲在婴幼儿形成依恋的阶段中 (6个月至3岁是婴幼儿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期)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亲参与教育的婴幼儿在认知、思维等方面更优秀, 暴力倾向也更少。美国耶鲁大学连续进行了一项1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从小由爸爸养育的儿童智商高、聪明、精力旺盛、善交际、学习成绩好。国外研究还表明, 父亲除了对孩子的智商影响很大以外, 还有助于孩子语言发展和“情商”的培养。[8]

然而, 我国传统的婴幼儿教养观念认为, 在儿童3岁之前主要是身体的养护与生理需要的满足, 母亲才是婴幼儿家庭教育的主力军, 父亲不需要参与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或者说父亲的参与是低效的。正是家长对婴幼儿家庭教育价值的无知和错误理解才导致了人们对于父亲角色的认知错位。

(二) 心理疏远———家庭教育中主体地位不平等

在婴幼儿家庭教育中, 父亲与母亲本应是两个合作主体, 本应平等地、共同承担教育婴幼儿的责任和义务。但事实上, 受千百年来形成的“严父慈母”的家庭文化影响, 婴幼儿大多与母亲关系比较亲密, 与父亲的关系比较疏远, 父亲与母亲在婴幼儿教养方面地位的非对等性长期存在, 且父亲处于弱势的一方。[9]

在对婴幼儿实施家庭教养中, 母亲往往会受传统思想影响而“独揽大权”, 较少或基本不会主动征求父亲的想法和需要, 父亲于不自觉间便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形, 父亲兴高采烈地去给孩子换尿布, 动作显得很笨拙, 母亲便接过尿布, 熟练而轻松地换好;父亲将孩子高高举起又快速放下, 母亲便在一边不停地提醒“小心点, 小心点”。久而久之, 父亲便会成为婴幼儿家庭教养的旁观者, 甚至产生厌烦或抵触情绪, 双方合作的心理距离便会拉大, 甚至成为父亲参与婴幼儿家庭教养的障碍。

(三) 知识困乏———婴幼儿家庭教养行为缺乏科学指导

有一项对父亲参与婴幼儿教养行为的调查显示, “当在与孩子做某项比赛时, 孩子输了, 哭闹发脾气时, 您会怎么做?”21.4%的父亲会选择“下次不跟他玩了”, 15.6%的父亲选择“比赛总有输赢, 会耐心解释”, 18.0%的父亲会尝试着问孩子“如果我输了就哭, 你还会不会跟我玩?”35.0%的父亲选择“再玩一次, 故意输给孩子”。在被问到“当孩子不小心摔倒时您会怎么做?”38.6%的父亲会立刻将孩子扶起来, 36.7%的父亲会选择用语言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11.0%的父亲选择对孩子置之不理, 13.7%的父亲选择用物质引诱孩子站起来。从数据可以看出, 有不少父亲的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

错误的教养行为背后, 其实是错误的教养观念。很多父亲不清楚应该怎么教育婴幼儿, 并没有学习过教育婴幼儿的方法。社会上关于婴幼儿教育的培训机构也主要是针对母亲, 很少会有父亲参加。缺少科学的家教知识会致使父亲的家庭教育行为依据经验而行, 遇到育儿困惑时, 更倾向于凭借个人意愿去教育孩子。这必然会在育儿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和无效感, 进而影响父亲参与婴幼儿家庭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久而久之, 便会出现“逃避”“隐身”行为。

三、解困:父亲参与婴幼儿家庭教育的有效路径

现代社会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母亲从家庭中走出来, 传统的家庭结构也遭遇解体。男性不再是唯一的家庭经济支柱, 他们更多地参与到了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中来, 甚至成为了全职父亲。那么男性又该如何履行好“父职”呢?

(一) 终身学习, 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

笔者调查发现, 部分父亲对于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育儿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全面。有的父亲认为, 父亲的职责就是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有的父亲信奉棍棒教育等错误的育儿方法。知识可以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科学的育儿知识是父亲应该持续学习的基本内容, 科学的育儿观念能够保证育儿行为的正确性。鉴于此, 父亲应该抱有终身学习的态度, 通过书籍, 上网查询积极主动地学习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知识, 了解科学的家庭教育在婴幼儿身心发展及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等。

另外, 父亲还应该努力克服“尴尬”心理, 积极参加社会和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课程。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育儿知识、育儿信息, 以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 爱之必以其道, 父亲要保持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

父亲爱孩子是一种天生的本能, 但除了爱之还需“会爱”。父亲在参与婴幼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到婴幼儿的生活照料中来, 另一方面要谨记“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位父亲, 而不是第二位母亲”。在亲子活动中, 父亲还应表现不同于母亲的一面, 保持父亲独特的魅力。如多带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锻炼他的身体;有意识地“放手”, 发展孩子坚强的意志, 处理事务的独立性;适当参加一些具有冒险性的活动, 培养孩子的探险精神和面对困难时的勇气等。另外, 作为父亲也要学会善于表达自己的爱, 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父亲温情的一面。

(三) 同心并力, 做一位躬行实践的父亲

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有效参与, 不能仅凭其一人的满腔热血, 还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同心协力。

首先, 父母双方都要坚信, 父亲是具备照顾婴幼儿的本能的。尽管人们普遍认为, 母亲在教养婴幼儿方面肯定要比父亲做得更好一些。但已有研究证明, 在照顾婴幼儿生活起居方面, 父亲与母亲一样可以胜任。并且据报告分析, 父母在教养婴幼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差异。父亲在教养婴幼儿方面不一定落后于母亲。父母能力的差异只是经验水平的差异而不是本能的差异。[10]所以, 家庭成员, 尤其是母亲, 一定要帮助父亲树立“我能做好”的坚定信念。

其次, 家庭要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传统文化中, 家庭内部对于父亲育儿的支持度不是很高, 认为父亲应该外出挣钱养家, 而不是在家养育孩子。更有甚者, 认为“一天围着孩子转”的男性是没有出息的。家庭成员, 尤其是母亲一定要给予父亲强大的心理支持, 要学会“放权”, 明白照顾婴幼儿是父亲应尽的义务, 是父亲独特魅力的展现。有些时候恰恰是母亲的“霸权”导致了父亲在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静默”。

再次, 父亲要言行一致, 努力践行科学的育儿知识与观念。父亲对于孩子的关爱不能仅仅停留于思想上, 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在行动上。在生活中要认真了解孩子的特点, 努力关注他的生活、理解他的生活, 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 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科学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摘要: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淡化问题, 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父亲在婴幼儿家庭教养中应扮演好“经济支持者”“保护者”“情感表达对象”“玩伴”等多种角色, 因为父亲角色的存在对婴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养成均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 对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价值的认知错位、心理疏远及父亲自身的知识困乏等诸多原因是导致其角色隐退的主要原因。坚持终身学习, 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 保持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 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同心并力, 可以有效解决父亲角色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参与,角色隐退

参考文献

[1]张恺姣.父性教育的原型沉淀及内容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5 (3) .

[2]侯静, 陈会昌, 王争艳, 李苗.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 2002 (2) .

[3]张春晓.4-5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特点及与父亲参与的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5 (12) .

[4]金春寒.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 2005 (10) .

[5]蒋微, 谯秀娟, 卢清.父亲缺位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5 (4) .

[6]邢双喜, 王翠玲, 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 .

[7]钟立新.父亲独有的作用[J].宁夏教育, 2003 (10) .

[8]李霞.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07 (6) .

[9]蒲少华, 李臣, 卢宁, 王孟成.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2) .

幼儿园父亲节倡议书 第9篇

一、父亲的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平衡幼儿园的“阴盛阳衰”的现状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是以女性教师为主体,直接导致了幼儿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缺乏男性气质的影响,加上很多幼儿在家中主要接触母亲等女性,在幼儿园中又处于女教师的包围之中,其男性气质呈现过度稀缺的状态。让父亲参与幼儿教学活动,不仅仅对幼儿自身十分重要,而且对其他幼儿也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

性别心理学认为:男性气质包括主动、活跃、雄心勃勃、大胆、具有竞争力等,女性气质包括被动、温柔、多愁善感、腼腆、爱整洁等。幼儿阶段正是孩子处于性别形成的重要时段,只有在男、女教育者性别差异的对照下,男性幼儿通过与男性教育者的接触获得男性特征,而女性幼儿通过与男性教育者的相处懂得如何区分异性以及与异性相处,促使其性别角色顺利而健康地形成。反之,长期过少地接触男性,无论男幼儿还是女幼儿,都容易性别角色上产生混淆。显然,邀请父亲参与幼儿教学活动,利用父亲角色特有的男性气质,能够有效地消除这一潜在的威胁,

二、父亲参与幼儿教学活动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幼儿的父亲来自各行各业,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人生感悟和价值观等各不相同,善加运用这些都能够成为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素材和教学资源。例如,身为中学历史老师的父亲走进幼儿园课堂,能让幼儿领略到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爱好体育的父亲与幼儿互动,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运动即快乐;就职于摄影协会的父亲带着相机,能够让幼儿学习如何去发现美和记录美;从事银行工作的父亲,能够让幼儿清晰地分辨圆、角、分;有父亲参与陪同的秋游,幼儿手脚能放得更开。诸如此类的教育资源是用肉眼无法看见的,但是却隐含着无比巨大的价值。

三、父亲参与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幼儿应变、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由于孩子的父亲来自各行各业,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利用孩子父亲的职业特点融入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活动内容,而且培养了幼儿在面对特殊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2015年,在进行教学活动《火灾来了我不怕》时,把班上从事消防工作的家长邀请来讲解火灾中自救的基本常识。通过结合图片和视频,为孩子讲述起大火时和火灾发生时的情况;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提问发生火灾了我们要怎么办。在《交通安全伴我行》教学活动中,请来当交通警察的孩子爸爸,带着孩子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图,初步认识警察的指挥手势,还模拟了过马路的情境,让孩子自己观察思考面对不同的交通标志该如何做。在《面对坏人怎么办》教学活动中,我们邀请到从事110工作的警察父亲,为孩子们讲解被绑架怎么办、陌生人敲门怎么办、遇到抢劫怎么办等等,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引导幼儿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并且学会了简单的自救方法。

通过这一系列父亲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孩子以最直接的方式懂得,当自己遇到火灾的时候,独自走在马路上的时候,遇到坏人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如何保护自己。

四、父亲参与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幼儿运动素质的提升

男性在选择游戏时,倾向于比较有刺激性的游戏,如接力跑、匍匐爬以及模仿战争等游戏,幼儿通常对这些游戏比较感兴趣。他们选择的游戏课虽然简单但都具有很强的运动性,然而父亲的介入直接弥补了女性教师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不足。在《滚球过门》教学活动中,邀请从事体育方面工作的父亲为孩子们讲解球类运动、如何“运球、拍球”,并分组带孩子玩滚球过门的游戏,使孩子在活动中锻炼了运动能力。

爸爸们大多性格开朗,可以给男孩子做榜样,让男孩子更有阳刚之气,像个“小男子汉”,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角色意识,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在户外活动时,爸爸们的带动性也更强,孩子们更愿意和男教师一起运动,特别在男孩子踢球时,父亲的参与让他们更加感兴趣。不仅满足幼儿对游戏的好奇与渴望,还能更好地锻炼身体,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坚强、豁达的性格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开展“爸爸沙龙”教学活动,让父亲参与到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同时也使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亲节关爱父亲的倡议书 第10篇

父亲是书,书写浓浓关爱!父亲如山,扛起整个家,遮挡烈日和风沙。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即将到来,本周,我们各班已开展了一系列“我爱爸爸”父亲节主题系列活动。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了爸爸的辛苦,学会感恩,6月17日当天上午,我们诚邀您和孩子一同参加丰泽五幼“父爱童心”——快乐父亲节亲子活动!

父亲节倡议书格式 第11篇

他不会奉承,但为了孩子能读书,不得不低下了头。他不会流泪,可当牵着孩子的手走上红毯,他红了眼眶。他不曾疲惫,即使电视机再喧闹也吵不醒已经眉目低垂的他。他不曾啰嗦,但是年纪越大,却总是拉着老妈絮絮叨叨,憧憬着儿孙满堂的景象。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止境的欲望让我们钟情规划计算。可是,停下来想想,有多久,我们没有陪他下过一盘棋?有多久,我们没有陪他喝过一杯酒?有多久,我们没有真诚地对他说声谢谢?有多久,我们没有好好地跟他聊聊生活?

时光易老,父爱不变,且行且珍惜。6月21日,又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我们积极践行公司倡导的“有善意、有爱心、有坚守”的感恩文化,向全体同事倡议:

1、给父亲打个电话,为他送上节日的祝福;

2、给父母做餐饭,敬父母一杯酒;

3、陪父亲下盘棋,聊聊彼此最近的想法;

4、陪父母散散步,问问父母身体状况;

5、送父母一份小礼物;

6、与父母拍一张全家福;

7、写一篇自己与父亲的故事跟大家分享。

父亲节倡议书精选 第12篇

1

5月8日-6月20日,各单位班前班后会统一唱《敬业劝孝歌》,推选一位孝敬父母的典型。

2

自制或购买一份小礼物献给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3

为父母泡一杯热茶、洗洗脚、捶捶背、做一桌丰盛的饭菜……让辛劳的父母好好休息一天。

4

跟父母说说心里话,道一声温馨的祝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5

给不在身边的父母打个电话,送上你深情的问候。

反思幼儿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第13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幼儿成长

·G78

随着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两季的热播,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家庭教育责任的话题,又一次引发了街头巷尾的广泛热议。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香港作家梁凤仪说:“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亲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还有人曾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都旨在说明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关键性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父亲”角色存在着诸多误解,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幼儿班级家访中不难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影响下,大多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有的父亲忙于工作,从不过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的父亲将孩子交给上一代老人照管,以为爷爷奶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可以万事大吉,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责怪孩子,责怪幼儿园老师不尽力等,多种原因所带来的“父亲”角色的缺失广泛存在。然而,作为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的日常交流中,得出的结论却是幼儿最希望也最喜欢爸爸陪他玩。只要爸爸在身边陪着,幼儿就会保持良好的情绪,但令人失望的是爸爸通常很少能陪伴在身边,有时一天甚至几天都见不到面。没有父亲的陪伴,孩子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东西都离他们而去。

北京师范大学陈建翔博士首次提出“父性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通俗地说就是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有利于孩子的体格发育, 有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 有利于孩子确定性别角色,有利于孩子提高交往能力,可见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義。

既然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那么好爸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1.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给幼儿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要。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与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分不开的。三岁之前,母亲为幼儿提供了生理和情感上的依靠,幼儿的安全感更多来源于母亲;三岁之后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崛起,开始崇拜父亲,希望父亲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例如,父亲可在幼儿面前表现出对妻子的爱慕行为,不失时机地夸奖、赞扬自己的妻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家庭非常温暖,从而增强安全感。父亲应该保持自己与妻子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和睦关系,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2.定位“父亲”的教育角色。德国幼教专家福培尔说:父亲可以帮助孩子确定性别角色,孩子最直接也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就是观察和模仿身边亲近的人,如果男孩4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父爱,他们在性别角色发展中就易倾向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毕竟不同。母亲是感性的,更会关心人、体贴人;父亲是理性的,更加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与人合作。

研究表明,与母亲相比,父亲对孩子智力发育影响更大,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在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占优势。而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儿童,很多幼儿之所以会出现焦虑、孤独、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易担惊受怕、多愁善感等表现,就是因为在父教缺失的情况下,母亲过多地承担了既是父亲又是母亲的角色,加之幼儿园缺乏男教师,这就使得男孩子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弱化,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作为平衡孩子成长的跷跷板,父亲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是无可替代的。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催化剂,建立亲子之间稳定的情感联结,孩子更容易接受父亲的教育方式和思想,从而增强家庭教育功效。共同的游戏活动是亲子间最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父亲可以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亲吻、拥抱和抚摸等肢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这样持续有效的亲子互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4.慷慨给予孩子夸赞与赏识。学会欣赏,慷慨地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与鼓励是改善现状的良好有效手段。很多父亲即便是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也羞于表达,更很少肯定和鼓励。有位小学语文老师曾经谈到,当问到孩子们最希望得到谁的表扬时,有八成以上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其次才是母亲,他们在作文里写到,父亲除了给他们买喜欢的东西以外,好像就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鼓励方式了。作为父亲,不应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赞赏与鼓励,要通过各种方式传达自己的父爱,使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肯定和关心。

5.给孩子更多用心的陪伴。傅国涌先生在《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中指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历练,教育是一个“慢”过程。学会陪伴孩子成长,父亲应该从忙碌的工作中多抽时间留给家庭和子女,与孩子的母亲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教养孩子的职责。在工作之余,陪孩子散步,陪孩子旅行,陪孩子运动,陪孩子阅读,陪孩子游戏,陪孩子聊天……即使什么也不做,只是用心陪伴在孩子身边,也是暖暖的温情。然而,很多父亲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常常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让孩子感觉到是在应付差事,而不是高质量的陪伴。其实,无论多么简单的亲子活动或者游戏,只要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也一定会很开心。关键是心与孩子的心要在一起。父母不能再等孩子出问题后互相指责和抱怨,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参与。父亲在忙自己事业的同时,也应顾及家庭和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地照顾孩子本身也是对家庭负责的表现。

父亲是儿童成长的指示灯,父亲的持续出席才能保证孩子的平衡发展。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幼儿成长中无法弥补的缺憾,千万不要让“父亲”只是孩子口中一个称谓。希望《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能够唤醒更多父亲的家庭教育责任感,让孩子在优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和儿童的成长,外国教育研究,2006.

[3] 孟育群,宋学文.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与父爱的作用,教育科学,1998.

上一篇:输气工培训计划下一篇:党员读书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