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2024-06-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精选8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1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但在实际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教师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就教师而言,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理论教学才是课,只要上好课就足够了。而对实践教学缺乏深刻的认识,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费时费力,效果也不甚理想,在这方面投入是额外负担。有些学生只重视课堂听课,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也存在错误。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步入学校关键是拿到文凭,至于实践教学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

(二)组织保障严重滞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运作需要高效的保障机制。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党团系统、后勤部门、财务部门、学生社团等机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闭。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等方面的欠缺。实践教学普遍没有列入学校教学统一安排中,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大多只停留在文件上。组织保障严重滞后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困境之一,也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深层次原因。

(三)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支持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活动中,交通、通信以及给学生相关指导等,都需要有经费的支持。教育部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按照一定的生均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大部分高校未按要求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即使有专项经费,数量也很少,只能适合组织小范围的实践教学,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表职称论文加微信:LSN2020

(四)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各方重视程度不够、组织体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等原因,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多数人一提到实践教学就单纯地理解为社会参观、访问,而忽视课内实践和第二课堂的作用,因而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

(五)缺乏监控机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缺乏稳定、持续、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还普遍缺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监控考核机制,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往往采用纸笔化考试,而对于学生的平时表现、是否参加社会实践或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都没有纳入考核,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漠视,从而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2篇

姓名:学号:班级:

现在我国大学生多,实践机会少,实践资源稀缺,实践基地不足。学生积极性底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总体认识不足、重视还不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健全、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及参与主体方面有待改善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育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从根本上标识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等学校担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是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同等重要,共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关乎大学生成长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目前对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很丰富,具体涉及的教学方法的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第一,研究性教学法。由杜威开创的问题教学法开始,该研究方法一直致力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几种典型的方法,即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问题学习。第二,建构主义教学法。它是针对行为主义提出的,原有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过于强调教师的地位,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很明显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建构主义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结构数量与质量的双向优化。

在这两种模式下,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第一,注入式与循环式方法。诺瓦克是这一方法的主要倡导者,它提出概念及其表征的特点,通过教师形象地将概念讲解给学生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种注入式方法,目前正在被卡普拉斯提出的循环式方法所取代,因为后者更强调概念的应用。它也比较符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要求。第二,探究式方法。这一方法或者强调通过事例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寻求其内在的规律、原理,或者通过一定的原理与概念,让学生用这些知识来接触事实,解释事实。也就是经常提及到的通过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解释事实。具体来说,就是运用探究式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发现法,通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组织活动,以促使学生能在其引导下来发现问题。第三,对抗式方法。这一方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框架下提出的。通过分组对抗的方式,进一步解剖知识体系,增进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力度,来增强知识的内在存量。第四,案例式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开始在美国的实用性学科里开设,目前很多教师将其运用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通过对特定案例的讨论,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建树。第五,启发式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针对单纯灌输

式方法提出的,它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及其看问题的方法与方式。

面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大学生思维的飞速发展,结合学生思想深处存在的矛盾和困惑,要有效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及过程必须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有效地结合学生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要求和规律,对大学生成长过程所普遍关注的热点和所想所思,尽可能的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一切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教学内容进学生的头脑为目的。(2)提高教学的科研含量,使讲授内容依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时代性强是思政课的重要特点。在课堂讲授中,特别是要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形势的变化和科学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使教学真正反映时代特征。(3)改革考核模式,以推动学生的知行转化。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觉行为。知识层面的考核,考试内容应加大书面试卷主观测试题的分量,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能力层次的考核可以采用讨论、演讲、辩论、论文写作、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来进行。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系统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系统教学注重教学的延续性、连贯性、系统性,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基本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在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概念、原理的含义及其运用,成为系统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对总体知识框架有一定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原理对实践的指导性。而专题教学注重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点讲解,在一定意义上与系统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开展专题式讲解、讲座、报告等多种专题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全面掌握的程度,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探讨的积极性,提高对相应社会现象的解释能力。

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各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只要符合这类课程的特点,都可以加以运用,从而避免由单一方法所造成的弊端。针对不同情况,运用手段与方法可以联合使用,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案例式教学主要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拿出解决方案。但是案例选择却会受到许多制约,当案例无法满足知识点的讲授时,适当的情景式教学,通过重复展现原有的社会或问题现实,从而不断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或者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根据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合作或对抗解决相关事例,也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内涵与外延的适度定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定向为开放式课堂行为,因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更多是基于对真实世界的了解,所以,2003年2月,教育部发出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处理好的教学环节中,提出了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走”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即了解真实社会的环节,将这个环节融入教学中,即所指的广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社会,也是教学方法内涵与外延的适度量化的基础。通过参观、实习、社会调查等形式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社会,提高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

加大对理论与实践优化整合的教学方法改进的投入。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多来自于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对教学法的深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的特点的深谙,也来自于对学生及其教师自身理论素质与理论功底的全面掌握,对学生常作沟通。其

在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失败,原因在于要真正做到上面几点的难度是很大的。当然,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权限与自主性,包括对教学手段、上课方式、教学资料、考试形式等的选择。因为一旦教学这些外在的环节被规则化、制度化,那么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就只能停留在书面状态,而所有的教学方法最终只能沦为灌输式教学的辅助器。所以,教师的适度自主性的拥有比在物质上获得的支持更能激发其积极性。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由于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业务素质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如问题的设计、案例的选择、材料的参考都需要比较熟练地了解基本知识点所在领域,能够熟练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改进的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除了定期组织培训外,重要的是要加大资料建设工程,不仅教师,包括学生都能有相关的资料可以查询,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难以适应当今时代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因此,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范式改革迫在眉睫。

一、教学范式改革的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制约因素,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些制约因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范式。它不仅涉及到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且还影响到学生能否高效率地学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一种情况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年累月、一成不变地运用所谓得心应手的教学范式进行教学。这样长此以往下去,教师省事很多。但是,其效果不容客观。其中有一种情况即学生普遍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是对部分高校教师教学范式的一种回应。改革是动力。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改革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

当今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要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否则就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为主要特征。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以往的粉笔、黑板、投影仪等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网络化的多媒体化转变,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灵活和多样化。“在信息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资源的设计和信息的组织者。教师除应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外,还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支持教学。”[1]可以说,信息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今时代,大学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培养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大方面;需要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对调查问卷“在思政课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回答中,68%的学生认为“偶尔有,方法一般”,只有20%的学生认为“非常注意,而且方法得当”。调查充分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范式下,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较为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薄弱的后果。所以,当前,高校推行教学范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从以往的注重知识传授向培养能力的转变。

二、教学范式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和学生有了压力,同时也有了动力

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把课讲好,讲得学生爱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上下工夫。”[2]大学教育的目标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在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开展教学。但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它所肩负的职责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感未能很好完成教学工作。这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激励着他们探索新的、更加高效的教学范式。

其次,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困扰、情感因素的影响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是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作为学生永远需要面对的主题。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随着就业压力而造成的新的学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二是经济压力。面临这种压力的主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这部分学生还要考虑自己如何生活、生存以及如何筹集学费等。所以,经济压力不能不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三是心理压力。现在很多大学生因为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造成很多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这不能不影响到正常学习。四是就业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曾经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问题。显而易见,就业已经是每个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考虑的事情。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在上升,而社会需求的岗位数量却变化不大。这种供大于求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二)班级过大,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大班教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大多数班级都是在100人以上。由此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调控影响力因班级逐渐增大而呈现递减的状况。这种状况在“大集体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教学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希望通过分组教学来改变这种状况。实际上,尽管教学面貌有所改善,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人数过多,一方面,小组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小组规模不断增大。这样,小组数量过多,教师要对所有小组调控起来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而小组规模过大,不仅不利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与合作,也不利于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于是,班级过大使得分组教学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班级过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范式改革提出了挑战。

(三)出现“两个转变”

一是教师方面的转变。在面临压力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穷则思变”,纷纷探索新的教学范式。如有些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采用相声式教学范式;有些教师比较注重从经典著作中挖掘思想,采用学习经典教学范式;还有教师采用探讨式教学范式、案例式教学范式等。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范式。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信心有了明显提升。在“马工程”实施之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不受重视,自然,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也会不受重视。在“马工程”实施以后,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更加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于是,随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受到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获得了更多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信心也随之而明显提高。

二是学生面貌的转变。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灌输式”教学范式,而且还普遍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赏识学生。这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浓厚兴趣,学生就会把学习当作一项快乐的事情去做,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由此,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能力等都得到培养。还有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业余时间利用QQ、Email、微信等现代化传媒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又将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于是,学生不再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空洞无物。

三、教学范式改革的对策探讨

(一)指导思想

首先,要具有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正确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教学范式的灵魂。教学范式的运用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把握了范式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否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范式,只能是盲目模仿和机械套用。如果我们仍然坚持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的指导思想,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呆读死记。这就背离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精神的初衷。

其次,要有所发展和创新。教学范式为教学提供了范例,本身又有一套实施的操作程序,因此具有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教师不能盲目照搬和机械套用。实践中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内容性质和学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范式对教学活动只能做大体规划。在运用教学范式时,其实是在原有范式基础上针对具体实践的一次超越、一次创新。教师要能做到有范式但不为范式所限,遵循范式但不为范式所拘,在模仿中求创新,在运用中谋发展。

第三,要结合具体实际。首先,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视具体情况而运用不同的教学范式。如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一定非要按照东部发达地区所采用的教学范式来开展教学。这是因为,如果生搬硬套,由于资金短缺、学生基础薄弱、教学理念等方面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学范式虽然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序和阶段,但它们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灵活掌握,变通使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范式只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手段,教学范式本身不是目的。

(二)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范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范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选择案例教学范式,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也可以选择问题式教学范式,把学生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对问题进行有组织、深入的探究而进行学习。问题式教学范式体现的是一种“学生中心、基于问题、基于探究、综合性、合作性、反复性的学习”[3];还可以选择“非指导性”教学范式,“侧重于教师本身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是促进他们学习。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把学生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将学生的自我发展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4]“非指导性”教学范式主要优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其不足之处是,由于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另外,它完全放弃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这也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范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范式的综合运用。如果只是天马行空、什么范式也不运用,只会出现空泛化;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采用某一种教学范式,就会出现单调化。因此,为了改变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范式单一的状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范式。毕竟,“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论基础,特定的体系结构,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发挥着各自特有的功能。”[5]

参考文献

[1]许明.当代国外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31.

[2]程秀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4(9).

[3]Barrows,H.S.(1986).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M].Medical Education,20,481-486.

[4]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7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35-03

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高校有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学生的理念教育为中心,通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到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关乎到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复杂制约,既有历时性的中小学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有共时性的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课题立足于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结合相关教育理论知识,采用调查法、分析比较法、文献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旨在发现和分析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出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对策建议,以期提升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概述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也是我们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曾使用过“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共同政治理论课”、“马列主义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两课”等名称,但绝大部分时间都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1]。无论是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曾经反复强调学习专业的同时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视以科学理论武装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经过了多次调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1999年全面扩招以来,高校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108万,到2008年,招生人数达到了570万,是1998年的5倍。2001年在校人数是1200万,而到2008年,在校学生已经达到2500万,增长了1倍。扩招的直接后果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为了缓解教学资源和高校基础课的现实矛盾,高校大豆选择进行大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也是如此。

调查发现,以往人数在50以下的小班已寥寥无几,人数在50到100左右的中班也不占多数,人数在100以上的大班已属平常,超过150人的超大班也是屡见不鲜。对公共政治理论课采用这种大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大规模地面向学生教学,对于实现教学的高速度、高效率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优越性。思想政治课通过大班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教与学的矛盾,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课堂教学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感到了教学压力,再教学赛往往感到了力不从心。

(三)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化和快捷化,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有学者认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覆盖面积的扩大,给当代大学生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选择和获取。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相互性、离散性、立体性的特点,大学生目前面临的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这也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值得认真思考。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规模偏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并由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附带问题。

(一)教学秩序方面

教室的空间资源是固定的,班级规模过大,就意味着单位空间内人口数量过多,空间拥挤使学生产生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他們的心理状态,无法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私下说话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而由于目标范围过大,教师监控范围有限,教师无法确定扰乱课堂秩序行为人,致使行为人无法受到应有的制止和惩罚,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课堂秩序较为混乱,纪律涣散,影响了教学的运行和教学的效果。教师往往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即使有一些同学违反课堂纪律,也会视情况而定,若影响范围较小就不予计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运行方面

班级规模过大容易产生“责任分散效应”,且我国高校一般对专业课实行小班教学,而公共课为大班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会给学生一种“重要的课程小班上,不重要的课程大班上”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公共课”不重要的错误认知倾向,从而降低了学习公共政治理论的热情和主动性。

大班教学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致使教师所面对的授课对象呈现出很强的异质性,由于在中学阶段实行文理分科教学,大学阶段文理科学生的政治理论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政治理论方面对文科生和理科生有着不同的诉求,而大班教学对这种差异则束手无策,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偏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初衷。

与一般的专业课相比,政治理论课有其独特的教学目的,那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化。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说教,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理论和思想理念。虽然一些教师在讲授有关概念和原理时,常常也会举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解释和印证,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

同时,在大班授课过程中,学生人数的增加,相对而言,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大了师生互动的难度。在课堂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最主要的方式是课堂讨论与课堂提问,由于提问的次数有限,在大班教学中学生被提问到机率很低,无法促使学生去主动的思考问题,没有起到提问应有的作用。课堂讨论方面,班级人数越多组织讨论的难度就越大,讨论的效果也受到了影响。

(三)教学考核方面

在教学考核方面,公共政治理论课普遍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其成绩的评定是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前者属于是“结果考核”,后者是属于“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最主要的方式是随机考勤,但由于大班学生人数众多,点名会过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不经常点名,教师难以做到对每位学生都很熟悉,考核的目标难以实现。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对策研究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出现的问题,在实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与完善之路。

(一)教学内容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3]。加强实践性教学最根本的是要构建适合各校的“合身、合体”的教学大纲,并将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系列。其次,在教学中加大社会实践教学力度,借助实践手段或实践资源,进行运用和体验,最终使所学理论化为学生的智慧,形成学生的理论思维,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和学生亲历,在运用、观察与体验中,感悟、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就是教师要联系实际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分析现实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学会自觉实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看待世界。只有在教学过程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思想的高度思考自己的时代的潮头如何进行人生选择[4]。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时政“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同时也能大大激发他们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方面

在目前思想政治课程日益大班化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难以应付。因此,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显得日益紧迫。实践证明,教学手段的改革无疑将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首先,精品课程和Mooc课程的建设,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关思想政治课程的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为了顺应全球化的课程教学改革,目前高校开始探索建设Mooc课程。精品课程和Mooc课程凭借着其独特的开放性,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积累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全面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将大量丰富而详实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课堂。再次,网络课程的出现,使得教師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顺畅。师生之间有关思想的交流和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教师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有针对性的、最新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和典型案例,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甚至是唯一的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才把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掌握并接受这一系列理论,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的理论性再加上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对这门课兴致全无,造成了好多学生怀着逆反心理上课的局面。我们首先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增加课堂吸引力,使学生重新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熟练运用讨论式、辩论式、演讲式、体验讲课式、多媒体辅助、专题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多以案例法、类比法、角色互动法等趣味性较高的方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去,做到立体化教学,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开展课堂互动,把课堂提问经常化,课堂讨论小组化,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做到参与式教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5]。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另外,充分利用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双休日去实践教学基地义务劳动或蹲点学习、参观见习、录像见习、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尝试[6]。

(三)教学管理方面

一方面,开展集约化教学,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着手制定课堂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程考核挂钩,做到制度化管理。

此外,还可以扩展学生参与管理的途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立学习委员一职对课堂管理非常有帮助,通过学生的个人自我管理、小组集体管理等方式,减少教师管理成本,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对象和设施方面

改进选课系统,选课时尽可能让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选在一个班,加强学生的同质性,减少学生的课程基础差异,便于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在提升教学设施科技含量的同时做到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增大教学设施的实用性。如在多媒体教室也安置黑板,既可播放课件又可板书,还可以在教室里配备课件遥控装置和移动扩音装置,让教师上课时不再拘泥于三尺讲台,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拉近师生的空间距离,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学的质量。

(五)教学考核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的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教师通过这一评估体系去考察和诊断的教学效果、差距。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不能只单纯关注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综合素质。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做到考核指标体系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结果數字化、考核过程制度化,改变过去期末考试“一卷定输赢”的局面,综合考察对大学生在课堂和实践性活动中所表现的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因素,这几部分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体,共处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体中。此外,课程的平时成绩可以结合出勤率,平时作业质量,课堂互动活动参与程度与质量来定。

在考核技术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可以实行机考。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赞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机考,认为机考既可以减轻教师阅卷的压力,也能够避免在统分、登分等环节出现错误,提高考核的准确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进一步改进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研究和有关调查,力求探索一套相对完整的立体化的高校公共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秦宣.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2〕方世南,王海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积极应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3〕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刘艳霞.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创新[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7).

〔6〕何海翔.社区义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5篇

1高校进行体育理论教学的意义

1.1体育理论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生理素质是心智的物质基础,健康的身体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体育教育是以增进健康,发展身体,终身受益为目的。体育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依据,体育课的教学按照教育学的原理,有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环节,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没有理论体系的教育或没有实践过程的教育都不能视为完整的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6篇

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虽然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有了较大发展,但在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面对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发展现状,我们要做的是针对问题,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使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最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行业的发展。高校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采取的教育创新举措。在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过程中,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在实践中出现了部分问题,为了改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发展状况,我们还要对原有的教育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创新,真正达到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

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要先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评价体系,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学术规范和基本价值为基础,建立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并根据市场对人力资源需求来实施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校缺失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体系

对于高校教育的评价,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目标。如今高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具体的评价指标权重设置又存在片面性,因而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想要改善这种现状,高校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体系,以此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但是,现状是高校教育缺乏科学合理化的教育发展理论基础和评价标准。

(二)高校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影响

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确立,需要指标体系作为评价的依据,因而教育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对高校教育教学的.评价起到关键性作用。而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指标的科学、公正和合理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评价结果。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高校来说不仅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还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有效方法。

高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学校教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教学评价工作的公正合理化。目前,不同的高校对教育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想要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就要先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掌握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高校实际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高校科研评价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科研水平对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直接影响,科研水平的高低一直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科研方面实行科学管理双轨制,这种管理制度的差异造成各种奖励政策倾斜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忽略了对知识产权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制约了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另外,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够重视硬件投入指标和条件指标,而指标体系的量化,以及指标体系权重的选择,对于科研评价结果的对错存在直接关联。因此,高校的科研评价方式还要对此进行改善。

二、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工作需要作出的改进策略

针对我国教育教学评价发展的现状,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改进策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工作的具体思路,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特色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体系,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从而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

2.对高校教育评价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掌握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知识,将教育教学评价运用到高校教学改革中,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对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总结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经验,灵活运用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实现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构建适应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教育评价模式。

4.重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对教育教学评价理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教育教学评价是促使高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认识到高校教育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甚至民族发展的影响。在高校教育的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促进高校教育实现持续、稳步发展的目标。

5.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管理人员应具备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丰富的评价实践经验,在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组织方面,不仅要确保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权威性和适用性,还要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合理性。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7篇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政治和精神素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受到高校学生自身及高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很好的发乎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成了高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下就在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开展意义的基础上,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该如何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时代在进步,高校教育的思想理念也随之在发生改变。现如今的高校教育追求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现在的高校除了追求对学生文化成绩、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和精神素养的培养。高校只有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开展意义 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黑板”为主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因此国务院发布“思想政治理论05方案”来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教学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05方案”能够在各大高校进行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师或高校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去基层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农民工的子女学习,帮助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去充实自己的人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的思想整理理论的同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思想理念。1.2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是次重大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注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和形式,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参与。因此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首先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在身体力行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其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站在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上,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促使其从社会实践中觉悟理论、升华感情、磨练意志。

2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不足

2.1受社会因素影响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目前多数的高校教育具有功利化主义风气,大多数大学一类的校长关注的是学校的排名,学校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对学生价值观等政治教育理念非常薄弱。而且大学一类的高校的教师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几乎致力于评优,评教授等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只强调最终结果,对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太注重,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自己讲课,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一节课的课堂效果并不大。而且在大学一类的高等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共设有四门,分四个学期上完。这四门课在大学一类的高校中是必修课,但是很多学校实施的却是大班教育,往往是几百个学生聚集在阶梯教室听教师在上面讲课。而上过这些课的学生都知道,教师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往往都是按照书本内容传统教学,然后再把一些历史事件和马克思主义结合,首先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再告诉学生它的适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课程无聊,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大学等高校在期末考前,教师会统一给学生划分重点范围,而这种“实用化”教学模式也加剧了学生功利化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2.2高校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下,大部分教师的教授模式都是充分突出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多数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其根本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师从根本上没有对学生参与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产生认识,加之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要求比较高,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反思

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存在的以上不足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校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地转变思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以下是笔者对高校如何高效高质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3.1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各高校要清楚的认识转变以往教学模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首先高校要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其次高校要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研究中,并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再次高校要积极建立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教学技能较高,具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力的师资队伍。最后高校要积极地制定一套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向适应的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在出试卷时不要太过注重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理论知识考题,而应该在出卷时让学生结合当前实事热点,对近代史纲要或毛泽东思想进行知识观点论述,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

3.2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水平

要想高质高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由于现在的很多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都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添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感性例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上课的集中率。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现实,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除了在对基本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准备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段与当前所讲内容相符的视屏等材料,让学生能从实际事例中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3.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教导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安排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融入到政治思想教育学习中。如在教学近代史纲要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模式,通过拜访周边老人,去了解他们眼中的历史,再与书本历史和新闻讲解相对比,隔天再让学生上台分享收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争取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对此的重视。当然在大学一类的高校,在四学期内都会有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大评分标准。但是很多学生都将其看作是一种形式主义,往往实践教学报告都是网上抄取来的,所以为了真正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教师应该在学生上交理论实践报告后,可以抽查学生,通过随机向学生提问他实践报告上的内容来了解学生是否有真正的参与到政治思想的实践活动中。3.4积极地将公益实践活动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公益活动积极地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利用某几节课时,带着学生去课外进行公益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以高职类维修专业的高校生为例,教师可以带他们去经济困难家庭,帮助他们维修生活中的有故障物件,如帮他们维修脚踏车等,不仅能够帮助困难家庭节省维修成本,感受社会的关爱,同时也能在帮助高校生增强集体参与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时,还能帮助高校生掌握自身的专业技能,毕竟对高校生来说,比起文学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而对大学类的高校生,以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教师可以带着他们去给农民工的子女补习英语,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工,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无后顾之忧,同时也可以增加英语学生的自信心,为将来有意愿当老师的学生提供教学经验。毕竟比起对于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偶尔的公益实践教学更能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慢慢的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4结语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各高校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8篇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教学效果

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和效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当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对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调研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纸质问卷调查, 了解当前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并在分析总结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南京邮电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 对促进其他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提升也有助益。

1 调研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研采用纸质问卷调查方式, 了解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的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2013年12月26至12月28日, 对南京邮电大学学生采取年级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主体上, 主要以大一和大二为主, 辅之以少部分大三学生。问卷取样时, 兼顾学科、专业和性别等因素。总计发放问卷382份, 回收376份, 无效问卷4份, 有效率97%。

调查问卷的设计比较全面, 总计24个问题 (23个选择题以及1个手写建议题) 。问题涉及被调查者对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状况、参与思政课的现实情况、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评价以及建议等方面。本次纸质调查问卷的样本分布状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教学状况良好

从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看, 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状况是良好的。他们都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84%对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表示认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价值,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可行的”;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表现来看, 88%的大学生能够听讲;从大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的统计结果看, 真正想来上课的达到了55%, 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并真正想学到东西。

2.2 整体评价较为满意

在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 高达91%的学生“对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总体印象”比较满意, 只有2%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显然, 我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体是良好的, 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可。调查还表明, 63%的学生对思政论课“感兴趣”。关于教学方式, 76%的学生认为“还好, 不过需要适当的改变”。令人关注的是, 思政课教师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倍受学生欢迎。实际上, 适度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是大学生是受大学生支持的。7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为人师表, 方法恰当, 很受学生欢迎”。由于问卷调查是无记名的, 因而学生填写的应该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些都说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巩固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也是畅通的。

2.3 存在的问题

从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情况来看, 虽然造成逃课的主要原因并非老师讲得不好, 但是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以及课程内容的不感兴趣。这一情况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在现实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相关措施加以扭转。其中, 10%的学生“看其他的书或打磕睡”, 还有2%的学生“心不在焉, 根本不听”。尽管这部分学生为数不多, 如果教师处理不及时的话, 这种现象往往能够起到很大的负面效应。调查显示, 45%的学生是因为纪律的约束才来上课的。因此, 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吸引力是广大教师的努力方向。关于教学方法的评价, 49%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 选择“教学内容问题”达35%。可见,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是思政课缺乏吸引力重要原因。关于教学内容的反馈比较多,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不贴近实际生活、枯燥无味。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与各项投入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课堂和主渠道, 但是高校的重视和宣传力度往往不够, 专项经费投入也很难到位, 还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其实, 从国家层面上“各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1]实际上, 要想使大学生真正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取得良好的教学和育人效果, 除了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外, 高校相关部门的真正重视程度和具体配合是取得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诸如在课程设置上的科学性问题、教学课时的保障问题以及教学实践资源的开发等问题。这些都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发展并逐步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其次, 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调研数据的统计表明, 大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是参加志愿服务、听学术讲座、参观考察以及社会调查, 他们还希望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等等。为此, 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实践教学考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保障。另外, 调研显示, 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这就要求以科研促进教学, 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 并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 充足的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经费投入是必要的前提, 此外, 加大对教学科研成果的奖励也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教学与科研热情的重要措施。

3.2 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是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 7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 并且理论知识过多, 不贴近实际生活, 枯燥无味, 与中学教材有重复。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主动充实鲜活的内容和案例进行教学, 对于与中学重复的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后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与总结,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使之能够灵活运用。

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大学生最为关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课应该“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方式, 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做到真正理解大学生、关怀大学生, 而决不能成为异于大学生需要之外的单向灌输。”[2]实际上,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采用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 通过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增强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改变传统的“独白式”的“灌输法”进行教学, 逐步建立尊重、平等、互动对话的教学方式, 不断提升教学手段的科技含量, 激发学生的兴趣、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师生、生生对话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吸收他人有益的智慧资源, 使大学生在充满尊重、平等和开放式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等综合素养。“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3]实际上, 只有“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4]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吸引过来, 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3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在教师。”[5]事实上,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很难受到真正的重视和对待。不管是学生还是部分其他专业教师, 甚至是部分领导往往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没什么专业深度, 谁都可以教。这种普遍的误读和误解, 实际上给思政课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和不公。调查结果表明, 当前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 其中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要求比专业课教师要高很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学术造诣” (21%) , 还要“有责任感” (25%) , “有人格魅力” (32%) 。这些要求表明思政课教师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是完成教学目标,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 除了教师自己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外, 必要的业务培训、适时地教研活动以及定期外出参观交流与考察, 可以使思政课教师能够真正深入社会、了解社情民意, 掌握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极为重要。实际上, 思政课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来分析解决千变万化的各种现实问题。”[6]如果教师自己对于国情、民情都不甚了解, 如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课程考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确保教学正常进行的保障之一。调查显示, 有22%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 或者“受学校课堂纪律约束”来上课的。实际上,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 发挥自己主动地位、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被学校、教师通过‘考试’逼着学习的过程。”[7]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态度, 除了采取上述的诸多步骤外, 必要的考核措施不可或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往往采取开卷或闭卷等方式进行, 这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采取平时不听不学、考前突击的办法被动应付考核, 而多数情况下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很不错。这种情况往往使其他学生或者下一级的学生纷纷仿效, 负面影响很大。因此, 要改变目前单一的闭卷考试为过程考核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考核学生以达到客观、公平地评定学生成绩。

对于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通过闭卷方式考核, 关键要削减这部分所占的份额。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 通过课堂考勤、互动对话情况, 课后的实践调查、听讲座、志愿服务等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而且要加大这部分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可以达到50%或者以上。这就促使学生注重日常课程学习和实践结合, 锻炼他们发现并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逐步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 绝大多数学生是希望通过课堂互动对话等交流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这不仅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交流沟通的意识, 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8]当然, 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以破坏课堂教学氛围, 败坏班风学风。总之, 不断探索和实施有效的考核方式方法, 将会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4][5]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567288.htm?fr=aladdi.

[2]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0) :70.

[3]李俊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探究[J].理论导刊, 2014 (9) :88.

[6]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与“不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 (04) :76.

[7]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89.

上一篇:液位计安全经验分享下一篇:综治办任职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