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2024-09-13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精选12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第1篇

第八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并符合如下要求。

一、建立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建立权责明晰、分工合理控制体系,以保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的实施。

二、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和预警制度,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三、制定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原则,各临床科室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四、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包括血药浓度和耐菌的监测,提高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能力。

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重点考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

六、医院发布限制性使用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通告每年不得少于2次。每月对使用量位于前10位的抗菌药物实行跟踪调查制度,分析评估不符合分级使用规定的处方,坚决遏制不合理用药。

七、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参与医院感染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及病人的诊治工作,以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的治愈率。

八、抗菌药物使用率原则上应控制在50%以下。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的临床标本送检率,二级医院要求达到30%以上。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第2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由祝玉朴副院长任组长,郝爱华科长、黄桂芝主任任副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检验科主任、感染科科长任成员。负责审议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文件,并组织实施;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二)配备专职的临床药师,负责对本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参与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三)根据临床实际需要,检验科积极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院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一)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临床长期应用的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药物。包括:半青霉素类、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奎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类抗菌素。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3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头霉素、林可酰胺类等类抗菌素。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A、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B、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C、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D、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包括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甘酰胺类抗菌药物、糖肽类与噁唑酮类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等类抗菌素。

(二)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管

1、加强组织对医师、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规范的培训及考核。

2、加强对医师合理用药的监管和考核,对于超权限、不合 理或滥用抗菌素及超过药占比的病区和个人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处罚。

3、各科室每月使用抗菌药物超过医院规定的限度时,按一定比例从科室当月奖金中扣除,有效遏制临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

4、门诊不得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药师发现门诊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处方,应拒绝调配,并及时与医师沟通,无法解决的上报医务科。

5、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三)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1、医院每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2、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字。

3、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具有严格的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医师签名。

4、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天用量。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填写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

(四)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1、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临床医师要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抗菌药物使用细则

Ⅰ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菌药物。

Ⅱ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Ⅲ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尽早 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菌药物。

Ⅳ使用抗菌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Ⅴ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Ⅵ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

(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

(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菌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1、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

1、清洁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 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器官,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

D、高龄、血糖控制不佳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

3、污染手术。

(六)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

1、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2、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4、接受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 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送检率不低于80%。

(七)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采购

1、医疗机构抗菌能药物应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2、应当严格控制本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

3、因特殊治疗需要,需要使用本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的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4、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应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目录。

三、监督考核及处罚

(一)医务科、药剂科、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临床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资格。

(三)药剂科应当保证全院的抗菌药物供应,做好临床药学和处方点评工作,并根据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要求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四)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五)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1、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考核成绩小于60分);

2、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2、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3、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4、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六)药师连续3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 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七)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其抗菌处方权和抗菌药物调剂资格,且暂停享受效益工资。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第3篇

1 抗菌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抗菌药物选择的不合理

在进行抗菌药物选择时, 原则上应根据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来进行药物的确认[2], 尤其是住院患者, 其病情较为严重, 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应先提取病原菌样本进行培养、分析, 尽早确认病原菌种类, 并进行对症治疗。然而, 目前我国抗菌药物选择混乱, 很多药物的使用仅根据临床经验进行, 而不进行试验培养, 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

1.2 用药方法发生偏差、用药剂量不当

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 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时间、用量、次数、给药途径等。特别是对门诊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 为了静脉给药方便, 通常每日1次, 但药物的血药浓度往往不能满足治疗需要, 易导致治疗效果下降。另外, 给药方法不当也会影响药效, 比如庆大霉素口服给药时并不能治疗肠道以外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当用药剂量较小时无法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用药剂量较大时则可能产生药物中毒、过敏反应等反应。

1.3 联合用药不当

临床上认为联合用药使药物合理搭配可增强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3]。但若多种药物联合不当或联合使用药物不当, 可能会增加病菌的耐药性, 形成顽固性病症。比如头孢哌酮和阿奇霉素长期联用, 头孢哌酮可以在细菌繁殖期达到杀菌效果, 阿奇霉素则可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两种药物联用, 阿奇霉素会使细菌繁殖处于静止状态, 导致头孢哌酮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造成药物浪费。

1.4 患者及家属对药物形式不了解

很多患者及家属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病心切, 但缺乏对药物的基本认识, 认为只要是贵的、广告好的药物就是有效的药物, 甚至点名开具某种药物, 给医生临床药物的使用带来困扰, 不仅不能保证治疗效果, 甚至可能引发医患纠纷。

2 抗菌药物管理措施

2.1 建立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

各医疗机构应按照自身实际情况, 制订该病区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 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不超过规定药物使用量。同时建立相关的考核、检查制度, 严格规范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规定, 如某一科室使用抗菌药物过多则要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进行原因查找, 从而逐渐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

2.2 按照药物特点、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在对抗菌药物实行管理过程中, 要明确药物的使用方法、适应证、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等, 从而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疗效差、价格高、细菌耐药性强的药物应减少使用甚至限制使用, 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另外, 也要划分出特殊使用的药物, 对于疗效独特, 但毒性大、不良反应明显、价格昂贵的药物要进行严查、严打, 除非患者有特殊病情, 否则不予考虑临床使用。通过以上方法, 可实现按照药物特点、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对其实行分级管理的目的[4]。

2.3 加强医院药物使用管理和监管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药物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由院长进行组织和建立, 抽取各科室临床经验丰富、用药知识全面的医护人员组成监督管理组, 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 并安排专人进行药物使用的统计, 严格限定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 并分析何种抗菌药物使用过多, 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等。对于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小、价格合理的药物要进行推广应用, 并建议医生随时变换抗菌药物的使用, 防止病菌产生过强耐药性。另外, 还要对临床医生的药学知识进行培训, 可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专题研究等使医生掌握一般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效作用、血药动力学等, 不断更新医护人员的用药知识和用药观念, 从而尽量做到药物的准确合理搭配, 实现抗菌药物的使用正确、安全、有效。当新引进抗菌药物时, 要及时通知各科, 指导各科室人员进行新药知识的学习, 从而使医生了解药物作用原理, 做到合理开具处方。

2.4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

针对个别患者和家属不了解药物性质和作用机制等问题, 相关医护人员应做好宣传教育, 通过影像资料、口头解说、举行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向患者传播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这个过程中, 医生要耐心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 并向患者详细讲明安全用药的方法, 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同时遵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 同时还能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2.5严把进药关, 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

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管理规定制订和调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目录, 并利用公平招标的方式选取药品订购厂家, 保证药品质量。在进行药品选择时要选择药效可靠、不良反应少、价格合理的药品, 避免选择已产生严重耐药性的药品, 防止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5], 在进行处方药的开具时, 通过对比和鉴别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选择安全有效、费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尽可能减小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 医院也可建立相关监督举报制度, 通过电话、网络、信箱等方式鼓励患者及家属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监督举报, 从而规范医护人员行为, 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应鼓励药剂师深入病房和诊室, 与患者、家属、临床医生等进行交流, 根据患者的药物使用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等确定下一步治疗用药计划, 并定期进行药效的跟踪与观察, 保证患者用药过程中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 真正使药物应用安全、高效。

2.6 建立奖惩制度, 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医院也可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 对于科室内合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人员进行奖励和表彰, 对于科室内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批评和处罚, 并将药物的使用和人员的工资、待遇、分红等相挂钩, 从而规范医护人员行为, 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

3 结束语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从而达到安全、经济、合理、高效治疗的目的。这个过程中, 不仅需要医院领导重视, 同时更需要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从意识上、行动上进行配合, 只有多方面共同协作, 才能真正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从而有效提高医疗质量, 减轻患者就诊压力和医院治疗压力。

参考文献

[1]赵瑛, 周铭.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 2011, 7 (12) :492-492.

[2]李孟秋.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5) :744-745.

[3]刘桦, 魏红彦.抗菌药物的管理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2 (12) :1061-1062.

[4]张爽.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探讨[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1 (2) :217-218.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4篇

【关键词】抗菌药;合理应用;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 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49- 02

为了治疗细菌感染的需要,目前抗菌药广泛用于临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毒性反应,耐药性,过敏反应,交叉感染等。为了获得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各种副作用。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抗菌素的使用。

1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1.1 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1.2 不作退热用。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轻易采用抗菌素。以抗菌药物作为确立诊断的捷径的依据并不可靠。

1.3 抗菌药物尽量不供皮肤、粘膜等疾患局部应用。特别是青霉素的局部应用要避免。

2 选用抗菌素要考虑临床疗效及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明确药理作用,严格掌握适应证,臨床用药要

全面考虑,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是:

2.1 抗菌疗效高;

2.2 抗菌

副作用小;

2.3 使用方便;

2.4 价廉易得。

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时,绝大多数感染用一种抗菌药治疗有效时,不需要采用二种抗菌药。发热待查者不宜使用抗菌药。预防性、治疗性和联合使用抗菌药品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3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3.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 发挥抗菌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扩大抗菌谱,有利于混合感染的治疗。防止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2 联合用药的指征

3.2.1 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如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2.2 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等。

3.2.3 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为了减少或不发生耐药性,要联合用药。

3.2.4 有些抗菌药物不易渗入感染病灶所在部位时,所以在治疗流性脑脊膜炎时常和氯霉素联用。

3.2.5 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的同时常加抗毒菌药物治疗,以减少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

3.2.6 单用某一种抗菌药物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就能显示强大抗菌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肠球菌感染时。

4 联合用药的规律

4.1 两种杀菌作用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如:先锋霉素类,青霉素,链霉素。

4.2 两种抑菌作用的药物联用可收到累加作用。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红霉素。

4.3 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药物联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

4.4 有相同毒性作用的药物多不联用,以免增加毒性。

5 了解抗菌药的副作用

为了有效地治疗疾病,不但要了解抗菌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剂量,还要详细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毒性反应:包括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胃肠道及局部损害等。

5.2 过敏反应:用药后有皮疹,血清病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用青霉素前一定要做皮试。

5.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因此,对肾功能差者和新生儿要慎用。

5.4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氯霉素能致急性再障,治疗时要定期检查血象。

5.5 对肝的损害: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联合用药时,对肝功能损害大,可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5.6 对胃肠道反应:红霉素、甲硝唑等可引起恶心、广谱抗菌素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难辨芽胞杆菌性肠炎。

6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要严加控制

其预防性应用仅适于下列情况:

6.1 风湿病患者可采用青霉素以消灭咽部的溶血性链球菌,从而防止和减少复发。

6.2 感染病灶的切除术,使用适当的抗菌药防止感染扩散。

6.3 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适应用青霉素,可以防止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6.4 容易患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当感染流行时,可用磺胺类或青霉素。

6.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用磺胺嘧啶预防。

6.6 肺部化脓性病变作肺切除术时,可按药敏情况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6.7 大面积烧伤,可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或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一些新青霉素等,以防治绿脓杆菌及其它细菌感染。

6.8 昏迷患者,宜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6.9 长期大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预防继发感染,可并用抗菌药物。

6.10 结肠手术前口服氨基甙类或难以吸收的磺胺类,杀灭肠道细菌,防止术后感染。

6.11 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7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7.1 联合用药一般宜限于两种抗菌药联合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抗菌素菌药的联合应用。

7.2 对于一般性感染的常规治疗是不需要联合用药的。

7.3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6版.

[2] 李俭春,施毅,赵蓓蕾,潘涛.主编《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职责 第5篇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

小组各成员职责分工:

朱长钧:主要负责统筹全面工作及部署,及时传达院方相关会议精神及要求。监督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鲍拥军、王霞:具体部署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工作,及时了解使用情况并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展。

徐正环、童海波:负责抗菌药物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了解药物使用情况,协调药剂科与各临床科室共同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药物使用规章制度。及时记录药物使用情况,并登记造册。

陈孝贵,徐佩松,祝平,金袭,赵传蕴:针对各科室情况确切有效的执行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及时向药剂科反映本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李勇:向本院临床科室提供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寿县中医医院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第6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 建立健全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成立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或相应管理组织,由主管业务院长任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各临床科室主任、感染控制护士、药学及微生物学专业人员等。制定符合本医院、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协调、监控医院抗菌药物的购进及使用;负责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定期审查、总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经常性、各层面人员的药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关药理知识的培训

当今,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的品种日新月异,细菌的耐药谱也不停地发生变迁,过去经验型的治疗将随着循证医学的深入被淘汰。只有抓好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通过岗前培训、举办讲座、办学习班、新药介绍等形式,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培训,普及合理用药观念,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各级医师应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经济学,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强调医护人员的协作精神,强调药物使用中的合理配伍,强化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杂志,设立本院健康教育橱窗、病床边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特别是门诊医生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其清楚根据个体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达到合理用药的日的。制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

要求医生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原则: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特点,综合考虑感染部位、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严格掌握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确保抗菌药物治疗能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严把进药关,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网络

根据检验科提供的细菌耐药情况,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要及时调整本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目录,医院采用招标购药,保证进药质量;选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相对价廉的药物作为常规品种,暂停或淘汰临床应用无效或已产生严重耐药性的药物。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通过鉴别、测量和对比不同的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成本与效果结构,使药物达到最好效应,避免只强调用药安全有效性,而忽视支付药物费用的情况,使临床用药更趋于治疗有效、费用合理。医院可通过自己的局域网、电话、窗口其他途径,就医院所提供药物的价格、药品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给药的最佳途径、时间、剂量及疗程、合理配伍等,作出全面咨询,进一步推行药师走出药房,深入病房,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推进合理用药,把不合理用药降低到最低水平。6 督查与奖惩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医院合理用药情况,通报全院各科,根据检查的结果,对科室及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批评与经济处罚,促使其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

奖惩细则: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第7篇

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用药行为,有效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情况发生,按照省卫生厅文件要求,定期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进行评价公示和相应的处罚,目的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一医院药事委员会下设临床用药督导小组、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具体人员见【2011】43号文件和【2011】15号文件,临床用药督导小组要认真对抗菌药物进行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成员要认真负责,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公示、及时登记,坚持原则。评价记录由医务科保存。

二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至少半年对临床科室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按照应用抗菌药物单品种总金额多少排序,对各临床科室排在前三名的,结合科室特点、工作量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由医务科及所在科主任对其进行警示谈话,并在医务科备案。

三 按照应用抗菌药物单品种总金额多少排序,对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比例排在前十名的医师要进行院内通报。

四 医务科将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前三名医师同期所有病例进行封存,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进一步评价。卫生行政部门评价后,按照管理权限将被处理的医师进行社会公示和处罚。并要求其继续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必要时重新对其考核,合格后再继续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及合理应用 第8篇

1 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十分严重, 不仅造成浪费, 还引起许多药源性疾患及诱导细菌耐药性发生。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 努力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1 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

1.1.1 医疗机构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不注意药物的药动学特点, 不遵循“最小有效剂量, 最短必需疗程”的原则, 不依据细菌培养和动物敏感试验结果, 凭个人经验盲目选用药物。

1.1.2 畜牧、水产等养殖业抗菌药物的滥用:

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实际使用中不规范, 超范围、超剂量、无停药期等现象常有发生, 使人畜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 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更为人类健康带来隐患。

1.1.3 其他原因:

如患者在自我药疗中的抗菌药物滥用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监管管理不力等。

1.2 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措施

1.2.1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管理体制:

领导重视和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企业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

1.2.2 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成立企业合理应用抗药物管理小组, 制定符合本企业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协调、监控企业抗菌药物的购进及使用, 负责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1.2.3 定期反馈信息:

定期审查、总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4 用药准则:

以疾病需要为准则, 合理销售和使用抗菌药物。

1.2.5 加强行政干预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应取消组方不合理、不良反应大的抗菌药物品种的文号, 切实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建立抗菌药物耐药监测体系。

1.3 加强人员培训, 促进合理用药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 新型抗菌药物的品种的日新月异, 细菌的耐药谱也不停地发生变迁, 抓好合理用药的基础是抓好药学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

1.3.1 加强药学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加强对药学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关药理知识的培训, 普及合理用药观念, 不断更新相关知识, 提高企业抗菌药物治疗水平。

1.3.2 加强对患者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群众缺乏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知识, 他们根据广告宣传点名买药, 针对此现象, 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橱窗、播放录像等方式进行宣教。

2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2.1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给药方案

氨基糖苷类每天1次用药已日益被广泛采用, 其依据为: (1) 氨基糖苷类肾毒性与药物在肾组织中的积聚量成正比, 每天给药量相同时, 1次给予较大剂量者其肾组织和内耳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分次给药者为低, 提示减少给药次数适当加大单次给药量可能减少药物在上述组织内的积聚量, 从而减低耳、肾毒性。 (2)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 (PAE) , 故可延长给药间期。 (3) 细菌对该类药物的适应性耐药。

2.2 β-内酰胺类药物的给药方案

β-内酰胺类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 其抗菌原则是适当缩短用药间隔时间, 而不必增大每次剂量, 3~4个半衰期投药1次, 每天用药总量分3或4次给药。

2.3 氟喹诺酮类在儿童中的合理应用

本类药物在幼龄动物中引起的软骨损害限制了儿童患者的使用。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类药物不宜用于18岁以下骨骼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患儿。

2.4 注意抗菌药物的药理拮抗作用

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罗红霉素片, 两者合用疗效可能下降。原因是前者是针对微生物繁殖期的杀菌药, 后者是速效抑菌药, 两者使用罗红霉素可降低头孢唑啉的效价产生拮抗作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克林霉素胶囊, 同时使用机制相似, 均竞争细菌同一靶位, 而拮抗同类药物。

2.5 注意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的用药

(1) 肾功能减退患者,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 (2) 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特等。

2.6 严格控制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符合利大于弊的基本原则, 应有明确的指征。应用时, 应选用杀菌药物且疗程要短 (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慢性病例除外)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针对所有要预防的感染菌而选择药物, 做到有的放矢。最佳预防给药时机是在麻醉诱导期和切口前30min静脉给药, 组织受细菌污染时, 患者血中及组织内药物浓度已达高峰。预防性用药≤24h。预防性用药只需1种药物, 多数不需联合用药。

浅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9篇

【关键词】抗菌药;不合理应用;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66-02

抗菌藥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一类药物,分为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抗生素。其中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性和盲目性,部分品种的应用缺乏合理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科学合理用药。

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1.1 合理用药 本人在锦林医院的门诊中经常看到,在临床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用药者未合并细菌感染,无应用抗菌药物的必要,如普通感冒、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发病系病毒感染所致,并未合并细菌感染,无应用抗菌药的必要症候。盲目使用抗菌药物非但不能控制病毒感染,反而会影响或加重某些病症患者的病情,如使病毒性肝炎患者增加肝脏负担,不利于肝功能恢复。另外,很多疾病如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等未合并感染的情况下,预防用药可能引起耐药菌感染和不良反应。

1.2 用药不合理 特殊人群用药不合理,比如给老年人、小儿、孕妇、哺乳期妇女用抗生素品种、剂量不准确。

1.3 用药起点高 频繁更换抗生素,不断升级,能用第一或第二代抗生素的,用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抗生素,发现疗效不明显很快更换级别高的抗生素。

1.4 联合用药不当 抑菌剂如红霉素和杀菌剂头孢霉素联合应用。

2 合理应用抗生素

2.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每一种感染性疾病可能由不同致病菌引起,所以应根据具体的疾病,取血、尿、痰、脓液、脑脊液等检查病原菌并做药敏测定,每一种细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如在对18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中,万古霉素100%敏感,未发现耐药;其中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均100%耐药。在临床中如不能及时检出病原菌和进行药敏试验的,也可以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和感染部位先选用抗菌药物,对严重或混合感染应首选广谱杀菌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再根据疗效、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2 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选择药物 耐酶青霉素类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可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广谱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而氨苄西林对肠球菌的作用则比青霉素强。再如头孢菌素,第1代头孢菌素由于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差,一般不作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经验用药:第1代和第2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优于第3代头孢菌素,但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不及第3代头孢菌素。第2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而第3代头孢菌素则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在第3代头孢菌素中又以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最强。第4代头孢菌素对绝大多数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包括产β一内酰胺酶耐药菌株及铜绿假单胞菌。

2.3 根据抗菌药物的体内分布特点选择抗菌药 在血液供应丰富的组织,抗菌药物一般浓度较高.这些组织的感染一般较易控制:而在血供差的组织如骨、前列腺和脑脊液中则较低,不易达到杀菌或抑菌浓度。因此在选用的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敏感的前提下,应结合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选择药物,如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等在骨骼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故在治疗骨感染时可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情况,选用上述在骨中浓度高的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红霉素及四环素等在前列腺中可达较高浓度,故细菌性前列腺炎可根据病原菌选用上述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甲硝唑、替硝唑、氟康唑、氟胞嘧啶等较易透过正常血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在脑炎发生时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青霉素等也可透过血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因此上述药物可作为颅内感染的选用药物。

2.4 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合理给药 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给药期间在体内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发挥最大的抗菌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应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间隔。对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如β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克林霉素等应一日内多次给药;对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多为一日剂量一次给药;对时间依赖性弱且半衰期较长或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尼西钠和阿奇霉素等可选择一日一次给药。

2.5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正确的预防用药可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还可避免术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 需要预防用药的手术包括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到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术、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者。不合理的手术预防用药主要表现在手术前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不符合《抗生素应用指南》的“分类选用,短程用药”原则。一般情况下,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适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手术后无需长期用药。

2.6特殊情况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2.6.1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肾功能减退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除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抗菌药物对肾脏毒性的大小,肾功能损害对抗菌药物动力学的影响,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及腹膜透析对药物清除的影响等。

2.6.2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给药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2.6.3肝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肝功能不全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时,除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此类抗菌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肝功能不全对该类药物动力学的影响等,尽量选用主要经肾脏排泄且毒性低的品种。

2.6.4新生儿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新生儿患者選用抗菌药物时,除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新生儿迅速变化的病理生理状态、新生儿抗菌药物动力学特点如肝脏代谢功能、肾脏排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表观分布容积与成人的差异,以及抗菌药物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等,一般应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使用或慎用氯霉素、磺胺药等抗菌药物。

2.6.5妊娠期妇女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妊娠期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时,除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期妇女药物动力学变化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在必须用药时,应选择风险/效果之比最小的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对继续妊娠可能引起的风险。

2.6.6哺乳期妇女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必须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选择安全、在乳汁中浓度低的药物,如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注意调整用药与哺乳时间,如哺乳结束后立即用药,或在婴儿较长睡眠前用药,可使婴儿可能接触药物的量降至最低。

2.6.7老年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感染程度、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具体情况,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合理使用,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小的杀菌剂,并依据肾功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目的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完善各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规章制度,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目前无论医院管理者还是临床医务人员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是否会回到“无抗生素时代”,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身心健康是否有保障的问题。追其过度使用的原因很多,我们应尽反思,积极参与到“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这项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工程中。减少因不规范的使用或滥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好的发挥每一种抗生素的作用,保证每个感染患者的救治疗效。

参考文献

[1]唐荣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J].医药导报,2006, 25 (1):76-78.

[2]孙捷文, 陈丽平. 临床应用抗生素的误区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8):158-159.

[3]谷君英.浅谈如何使用抗菌药[J].医药世界,2006,8;10.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答案 第10篇

1.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

2.二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

4.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5.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暂停临床应用,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6.2011年规定深部抗真菌类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2012年修改为5个品种 7.原则上三级医院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超过35种;口腔医院、肿瘤医院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不超过50种,精神病医院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不超过40种

8.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6个月内不得恢复

9.腹股沟疝修补术(含补片修补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和经血管介入诊断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

11.增加样本量可以提高可信度,但在样本量增加到一定限度后,提高可信度的价值与为此收集资料而额外付出的努力和资源不成比例。所以,样本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12.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13.监测网(门诊处方)的范围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列为抗菌药;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他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14.DDD值是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可表现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外用制剂、疫苗、抗肿瘤药、全身和局部麻醉药等没有DDD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相关管理规定,清洁手术在切皮前0.5~2小时内预防切口感染给药,是合理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与评价

1.国内ESBLs菌株感染也可以选择头霉素类药物,只是耐药比国外严重 2.细菌最基本分类单位是种,然后再分亚种、型和群

3.术后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血流感染等,血流感染又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和败血症等

4.抗菌药物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不适用于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 5.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余几种药物均为时间依赖性的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β内酰胺环类

1.关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酶抑制剂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增强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2.青霉烯类药物法罗培南主要用于: 复杂性尿路感染 3.不耐酶青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是: 过敏反应

4.舒巴坦为酶抑制剂,仅用于哪一菌属感染的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 5.以下哪一种药物可作为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 头孢唑啉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酰胺类、多粘菌素类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排泄途径为: 胆汁排泄

2.关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弱酸性抗生素

3.关于Polymyxin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对肝脏的损害较多见,肝功能不全者应减量

4.林克酰胺类药物体内分布浓度最高的部位是:骨髓组织

5.对细胞外的结核菌有快速杀灭作用的药物是:链霉素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氟喹诺酮类

1.FQ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属于重度不良反应的是:神志异常

2.以下药物生物利用度最高的为:左氟沙星

3.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目的是: 取得抗生素Cmax/MIC >10 4.关于喹诺酮类致软骨损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钙缺乏有关 5.喹诺酮的国际分代中,氧氟沙星属于下列哪一代: 2a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

1.第二类碳青霉烯类药物一般用于: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度感染的经验治疗、2.磷霉素类药物是广谱抗菌药,对MRSA、VRE、产ESBL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磷霉素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治疗严重感染。不良事件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一般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治疗

3.噁唑烷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好,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可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万古霉素耐

药肠球菌感染

4.成人静脉点滴替考拉宁:中度感染时负荷剂量为400mg,此后每天200mg 5.替考拉宁的蛋白结合率为90-%-95%,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物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

1.伊曲康唑主要在肝内代谢,随尿排出的很少(不足1%)。2.IDSA2009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指南中,侵袭性肺曲霉病首选药物是伏立康唑,L-AMB、ABLC、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泊沙康唑、伊曲康唑等作为备选。

3.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明显,包括发热、静脉炎、肝肾毒性、血液毒性、心脏毒性及低钾等。本题中,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最强。4.棘白菌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安妮芬净等

5.念珠菌病常见于血源感染;曲霉菌病常见于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大剂量化疗患者; 隐球菌病在艾滋病患者中患病率为10%-20%;本题正确答案是D。

重症患者VS重症感染抗菌药物治疗

1.复杂性腹腔感染以混合感染为特征,肠杆菌科为主,大肠杆菌感染占多数 2.肾脏药物清除率降低的因素包括:肾前性因素有儿茶酚胺类药物、休克、低代谢;肾性因素有肾毒性药物和非肾毒因素

3.重症患者药物Vd增加的原因:水肿、低蛋白血症、大剂量液体复苏及全肠外营养、浆膜腔积液及引流液

4.对于重症感染早期及时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关键,抗生素经验性起始治疗应持续7~14天

5.改善免疫功能和优化PK/PD有助于改善疗效

抗菌药物好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历程

1.属于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机制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多肽类抗菌药物。

2.根据结构类别和制备方法,现有的抗菌药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或是其化学修饰衍生物

3.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对细菌产生巨大的选择压力,使那些原来只占极小比例的耐药菌迅速繁殖

4.Erm机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主要原因

5.属于耐药基因组的基因是:存在于致病菌或抗生素产生菌中的耐药基因;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中的阴性抗性基因;编码具有中等耐药活性或与抗生素具有亲和力的蛋白的前体基因

细菌耐药性对临床处方抗菌药物的影响

1.治疗MRSA的常用药:老药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新药有利奈唑安、头孢吡普等。氨苄西林不包括在内

2.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可选用 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肠外分离沙门菌可选用3代头孢菌素、氯霉素

3.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最高的药物是米诺环素

4.中国SMART(2002-2009年)监测腹腔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其中占比最高的是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其次是ESBL阴性大肠埃希菌,第三是 ESBL阴性肺炎克雷菌

5.MRSA平均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G+耐药菌感染防治进展

1.临床常见G+杆菌:需氧菌有产单核李斯特菌、棒状杆菌-白喉、炭疽芽孢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阴道加特纳菌、分枝杆菌、奴卡菌;厌氧菌有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艰难梭菌、破伤风梭菌、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杆菌

2.磷霉素类抑制细菌细胞壁早期合成;四环素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利福霉素类抑制细菌RNA合成;环酯肽类损害细胞膜

3.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是核糖体RNA亚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作用部位是细胞壁;达托霉素作用部位是细胞膜

4.基本原则:能口服控制,不肌注或静滴,不主张静推;掌握联合用药指征;续贯治疗,先静脉滴注后口服;降阶梯治疗,先广谱强效,后窄谱适效;给药次数、剂量、疗程要适当

5.单靠洗手难以有效防止MRSA与VRE的传播

临床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与药物治疗

1.临床信息收集的方法有:系统问诊和重点问诊,系统体检和重点体检,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的选择、准备、执行和结果报告

2.根据目的收集临床信息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监护、预后估计

3.不能正确判断症状体征属于缺乏医学知识所导致临床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不当

4.病情复杂属于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临床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不当 5.临床用药指导的主要内容为药物的保存、配制、用法、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测

1.药物为国内最低廉价不符合WHO合理用药概念 2.药物的疗效较弱不属于药品安全性问题 3.正确的选择药师不是合理用药的要素 4.A/B/C三项均为不合理用药

5.合理用药的最高科学目标是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高效低毒的使用药品,避免减少药害事件

处方点评与临床药物应用评价

1.实施处方点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专项处方点评的重点监控项目不包括口服营养制剂 3.无正当理由开高价药的处方属于超常处方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 第11篇

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和《卫生局关于2012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江苏医[2012]1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各科室主任是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向院长及全院职工承诺并承担相关责任。

一、科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主要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积极推进科室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与质量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

二、科室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医师不得超越权限使用抗菌药物,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正,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使用非限制类抗菌药物送检率≥30%、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送检率≥50%;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送检率≥80%。

四、科室必须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25DDDs以下。

五、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凡停用、更换、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必须在病程记录里详细记载说明,必要时要有科主任的签字。

六、相关责任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和医师,视情节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

1、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视情节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由院长或分管院长召集科室主任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后仍整改不力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

2、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主治医师以上人员降低一级抗菌药物使用权6个月(即副主任医师以上暂停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主治医师暂停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暂停抗菌药物处方权3个月;上述医师恢复抗菌药物处方权后再次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所有抗菌药物处方权1年。

负责人:

科主任:

2014年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第12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试题

科室:

姓名:

职称:

得分:

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5分)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

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h B、术前30min-2h C、手术开始后2h D、手术结束后2h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10、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11、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类,除外()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非特殊使用 D、特殊使用

12、清洁手术的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13、选用的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A、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

B、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衰期长的药物 C、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D、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3代、4代头胞菌素等高档抗菌药物

1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16、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不可用于()A、肠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D、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17、关于老年患者用药,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老年人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B、在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 C、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

D、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

18、下列关于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说法正确的是()A、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可以在住院部及门诊使用

B、紧急情况下越级使用是,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C、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开具 D、特殊使用类抗菌药使用审批单可以不纳入住院病历保管

19、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20、万古霉素的抗菌特点没有下列哪项:()

A、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B、细菌对万古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C、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D、对G-杆菌有效

21、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

A、氨基糖甙类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22、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A、氯霉素 B、头孢噻肟 C、青霉素 D、多粘菌素B

2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

A、中耳炎 B、中重度G-杆菌感染 C、扁桃体炎 D、小儿尿路感染

24、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 D、哌拉西林

25、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A、腹腔感染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D、孕妇无症状菌尿

26、医师开具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的法规及文件,除了()A、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B、中国国家处方集

C、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

D、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

27、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不正确的是()A、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B、如果患者能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就可以不考虑肾功能减退的因素

C、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D、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28、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以下情况正确的是()

A、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B、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C、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此类。D、以上都对

29、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错误的是()

A、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B、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

C、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 D、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30、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错误的是()

A、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B、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30% C、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 D、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31、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错误的是()

A、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 B、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进行通报

C、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所有抗菌药物处方权

D、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32、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以下错误的是()A、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进行通报 B、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C、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D、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60%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33、对于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以下错误的是()A、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B、腹外疝: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C、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D、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34、经培训合格后,关于抗菌药物处方权授予,以下错误的是()A、住院医师可以授予非限制类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 B、主治医师可以授予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

C、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可以授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 D、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可以授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

3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是()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C、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以上都是

36、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将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医师视情形予以()A、警告、限期整改 B、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 C、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D、以上均可

3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B、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C、一旦有感染出现,可视患者身体、经济状况选择使用限制使用类或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D、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38、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B、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

C、医疗机构负责人应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D、以上均正确

39、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要求医师需要学习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

A、《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 B、《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 C、《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国国家处方集》 D、以上均需要

4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几方面:①患者经济状况是否允许;②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③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A

6、D

7、D

8、B

9、D

10、B

11、C

12、D

13、D

14、D

15、C

16、C

17、A

18、B

19、B 20、D

21、D

22、D

23、B

24、D

25、D

26、C

27、B

28、D

29、C 30、B

31、C

32、D

33、B

34、C

35、D

36、D

37、C

38、D

上一篇:累了安慰的话下一篇:有趣的跳蚤市场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