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2024-05-24

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精选9篇)

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第1篇

论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本文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发展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等四个层面,探讨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教学策略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主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字词句段章的本意和内涵,使学生爱上阅读、愿意阅读、学会阅读、主动阅读,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一、合理设疑,激发学生阅读求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照本宣科,只注重教学数量而不注重教学质量,从而导致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低下。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激发兴趣的关键在于合理设疑。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好奇、爱探索的心理,适当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设疑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应边阅读学习边设疑解答,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采取预习的教学方式,设置一些与阅读材料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设置问题:邱少云是谁?潜伏做什么?为什么邱少云火烧棉衣时仍不挪动?体现了邱少云什么精神?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角度评价答案,切勿一题一答案;同时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踊跃发表观点,提高学生阅读求真的兴趣。

二、渗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是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关键。只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技巧,才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阅读方法和技巧渗透其中。

第一,针对低年级或者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应引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逐段、逐篇阅读的阅读技巧,从读懂字词、读懂句子到循序渐进读懂段落、读懂篇章。遇到生字词应及时查字典,这样有利于记忆;遇到不明白的句子应及时请教,这样更有利于深化;遇到不理解的段落应及时思考探讨,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内涵。

第二,针对中高年级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应引导其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文章阅读应二至三遍,第一遍浏览,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体裁、结构。第二遍精读,探索文章中心思想,一般议论文往往有论点论据,论据段的首末句即为中心句。一般记叙文有关键词,段落中高频关键词即为中心词,通过提炼概括中心词,可进而把握文章内涵。如读第三遍,则可进一步检验阅读理解效果,教师应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将阅读理解融为一体。

三、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自主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地阅读,大胆想象的阅读是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想象与探究。

第一,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与把握阅读材料的情境。比如《荷花》一文写道:“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此时应鼓励学生带入情感阅读产生共鸣,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感受荷花之美。

第二,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大胆发挥想象。仍以《荷花》为例:“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教师可鼓励学生对比作者的想象,自己大胆进行想象和描述。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活跃性。

第四,对“空白处”进行开阔的创造性想象。“空白处”指文中使用省略号的地方,或结尾处可续写的情节。比如《精卫填海》,学生可想象“精卫的子子孙孙填海会发生什么事,海最后填平了没有”。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要以长期大量的阅读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小学阶段,仅仅依靠语文教材的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对各种书籍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过程中,对于阅读方式可不加过多限制,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无论是一篇多读还是多篇一读,都能陶冶学生的阅读情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书写笔记,摘抄优美词句,既加深理解又积累知识;还可指导学生书写读后感,交流心得体会,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学以致用;还应布置课后阅读作业,不定期检验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成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自主阅读教学需要师生密切合作,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生要坚持自主阅读学习;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学生应自主探究阅读方法。只有多管齐下并且坚持长期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8.[2]赵双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J].教育科学,2015(5):171.[3]李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161.

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第2篇

一、指导阅读方法

吕叔湘说:“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介绍阅读积累的方法。阅读积累的方法主要有“记”、“摘”等。记,也就是背诵,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背诵。背诵的作用是为了强调小学生对具体语境的感悟和规范语言的积累。背诵是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许多作家都很重视背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出的篇目,这些文章不但符合小学生学习和阅读,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指导他们进行背诵。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在教学中,我根据大纲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背诵篇目,并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背诵。如指导他们用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等多种方法背诵,使他们逐渐掌握了背诵的`要领和方法,提高了记忆的效率。摘,就是摘抄,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它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指导他们把学过的好词好句好段和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动人优美的片段摘抄下来,有的片段还要求他们写下摘抄评语。对好词好句、好段还可让学生在摘抄的同时进行摹写,学生做得都很认真,很多学生还写出来生动感人的语句。

其实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是要把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阅读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主要是指朗读。一位大文豪曾说:朗读是学习语文及阅读教学的源泉。由此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主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通过研读新课改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通过有声的语言,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加强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培养他们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并从朗读中领略祖国语言文字之美。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调动他们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切实做到有效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呢?

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来理解和感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读出情来。(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是梁晓声。在文中,作者讲述了他小时候,非常想要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他跑到平时妈妈工作的地方,看见妈妈正弯着背在缝纫机上工作,他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了妈妈。虽然一旁的人都劝妈妈别把钱给他,但妈妈还是不顾旁人劝说,给了他一元五角钱。当他拿到钱以后,文章这样写道:“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那一天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瓶水果罐头。”这些语句使全文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伟大的母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并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从重音到情感把握有重点地指导这些语句的朗读。学生在朗读实践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既感受和理解了课文的内涵,又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他们被这位平凡的、辛劳而又贫寒的慈母深深打动,并由此产生了对自己母亲的热爱。这种以朗读为感知、感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需做稍加的点拨,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对学生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养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阅读教学搞好了,可以把其它方面带动起来。以读开阔学生的视野,以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以读带动学生听、说、写能力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尽早尽快地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并使阅读成为他们终身相伴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孙凤英。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11)。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3篇

1.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解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课文,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 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课堂上,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4. 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置电动课件等,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5.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论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

一、首在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首要环节、第一层次,自古以来,大学者都非常在意读书方法,常常以之作为教授门生学徒的第一法门。这些方法非常有益。但时代不同,这些方法不能完全移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而且,方法过于繁多,对于小学生未必是好事。

我在多年教学中,主要采用四步读书法:

第一步是浏览:拿到一本文章,即先大致浏览一下文章的题目、作者、开头、结尾,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是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如果是自己的书,看到精彩的地方可以在文字下面画画或写写批注。

第三步是摘抄:读完全文,回过头来再翻一遍,并有选择地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优美的段落,以巩固加深。

最后一步是回顾: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东西,如果有部分遗忘的话可以再翻阅一下,达到记住并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通过这种读书方法的推广和指导,引导学生自觉读书、自主阅读,从而自己发现问题。阅读的过程虽然主要是学生自主完成,但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这种引导可以采用示范、检查、竞赛等方式展开。大致而言,示范的方法使用比较普遍。每篇课文中,都会有一些不容易读的地方,特别是在读法的轻重、缓急、高低、停顿、断句等朗读技巧上,教师可以在课内作重点示范、指导。

二、重在议

通过细心阅读、品味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理解,这一过程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第二个层次。相对于阅读层次而言,探讨议论层次是对前者的深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探讨议论过程中,不能无的放矢,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引导话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话题要有集中性。讨论话题的确定要为有效地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因此话题的设置首先要从教材的重点入手。因为重点部分才常常是课文的主旨所在,往往较多地聚集了课文内容的难点和学生理解的疑点。所以针对重点部分设置话题,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话题要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具体而言,就是讨论话题要适应教材和学生。只有如此,才能找准适当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学目标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产生思维碰撞,迸发智慧火花,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变化带来的喜悦。

第三,话题要有巧妙性。所谓巧妙性,是指讨论话题的设置,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深化阅读探究,为整个阅读话题的对话过程起到不断强化的作用。

当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讨论话题的设计,更多因人而异。就是具体课文,也没有包打天下的一种方案。这需要教师努力探索。

三、贵有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要有所悟解,既是教学的需要,又便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文章的独特体悟、理解也停留在比较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体悟要更多肯定。我在教学过程中,大致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扩展式。这种方法是对课文的拓展,没有固定答案。例如麻雀一课讲的是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有的学生对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猎人把狗带走了,可是小麻雀仍旧不能自己飞回树上,老麻雀也叼不动自己的幼儿,再遇到危险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对结尾进行修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产生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结尾。这种海阔天空的想象,无拘无束的交流,展现了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培养了思维的独特性。

第二种,是对比式。这种方法,常常给出两种或者多种的结果,由学生来补足理由。如狐假虎威一课中的成语狐假虎威,本来有贬义,指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讲读完成后,我提出问题:狐狸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于是,学生展开辩论,有学生认为,狐狸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巧施计策,机智地骗过老虎,保存了生命,为狐狸很聪明,做法很正确。有学生认为,狐狸自己没有本事,不是努力学习本领,而是靠冒充老虎来充大、吓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选择哪一种答案不要紧,重要的是怎样解释。由此,通过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种,是补充式。这种方法与扩展式比较接近。但扩展式是对课文内容的改写,而补充式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这种补充可以在词汇上,也可以在情节、细节上。例如瀑布一课,在瀑布的音、形、色几方面作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呈现在眼前的好像是移动的画片。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课文,就感受不到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只有把语言文字提供的信息经过创造性想象,复原成完整壮美的画面,才能深入地理解語言文字所描绘的壮丽景观,并从中受到感染,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倾倒。因此,我启发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瀑布的内容,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瀑布。这样,不但完成了课文的理解,而且实现了学生的创作。

当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议、悟三个层次不是完全割裂的,三者完整融为一体。但三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由读而议重在理解,由议而悟重在创造。正因为如此,阅读教学的这三个层次才有值得关注、探讨。但对于艺术性极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文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对此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晓民著.语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

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第5篇

【摘 要】阅读教学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的知识和表达能力。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现阶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和对策

阅读能够让学生融入到作者文章的情境之中,体会到作者创作文章时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从而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渴求大量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老师应当利用这个阶段和时期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乐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就要了解现阶段课堂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自互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少阅读兴趣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生的阅读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可以在书籍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借阅图书,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阅读电子书籍,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着阅读途径多样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其他的业余生活和娱乐方式,例如,电子网络游戏、电视节目等。丰富的娱乐方式充斥着小学生的生活中,这些娱乐方式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高年级的小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忙碌于各种补习班和大量的试题之间,不能够进行有效阅读。

2.阅读达不到有效的阅读效果

如果把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比作是一部电视剧的话,那么老师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导演,而学生在这部电视中是主角的角色,但是,大部分的情况下,老师成为了主角,而学生却成为了这部电视剧的群众演员。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阅读教学,多数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3.阅读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首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没有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很多教师出现的问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的模糊,一成不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意义不够明确,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发展教学,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很大的成果。其次,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干涉,局限于狭隘的教材内容,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阅读教学模式仍然是分析课题、作者生平简介、写作的时间背景和原因,再逐段分析,最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也被削弱。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窃读记》的课堂教学中,现在的小学生可能无法体会家境贫寒的孩子混进书店“窃读”的行为。这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的困苦条件下,“她”是一个快乐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现代的小学生在优越的条件下,更应该学习“她”的阅读行为,利用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例如在教《两小儿辨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小学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四大名著,国内外名著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乐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综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例如在《山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对课文深入了解,熟练的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随后在学习《索溪峪的“野”》时,仔细阅读对索溪峪天然风光的描写。上面两篇文章都是描写自然界风光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写作手法,鼓励学生对风景的练笔练习。例如在《少年闰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对少年闰土形象的讨论,在文章中寻找描写少年闰土形象的句子。有的语句描写了闰土怕人的性格,有些语句表现出闰土聪明能干。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于班级里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进行描写,让班级里其他的同学去猜一猜是谁。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想要理解和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感受,就需要深入的了解作者的语言文字,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和作者的情感共鸣。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说通过阅读想要得到什么,学习到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应当引导学生寻找文字的深层含义,品味作者语言文字中的意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对于文章的整体和段落都有明确的教学流程,而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就是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关联,一个字或许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结合段落之间、全篇之间就会发现其奥妙所在。

三、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人们阅读带来很多的方式和便利,同时也容易使人们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中心迷失自我。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不断的去积累总结,完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万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2016.09:35

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唱读的表现形式,接着分析了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产生唱读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村级小学改善阅读教学中学生唱读现象的举措,以期对村级小学生唱读现象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里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村级小学也不例外。村级小学的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准确地朗读课文并大力推广普通话,从而纠正唱读现象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唱读的表现形式

村级小学生阅读当中唱读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包括拖、顿、无停顿、重复、念经式以及唱歌式等。具体地说,这一系列的表现形式就是村级小学的学生不管是阅读什么样的课文,每个字都会拖;很多小学生阅读时一字一顿;村级小学生在阅读、朗读时没有停顿,通常是一口气读到底,出现读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唱读现象;在朗读中,小学生通常会不自觉地重复一些字、词;在朗读的整个过程里面,一些学生毫无感情,仿佛是小和尚念经;村级小学的部分学生朗读就像在唱歌,甚至会根据一些固定的曲调唱读课文。

二、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产生唱读现象的原因

村级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产生唱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习惯,很多小学生习惯了唱读,要想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村级小学的一些教师并不认为小学生的唱读现象有什么不对,有的甚至还表扬学生,说他们读得很大声、很整齐。但是村级小学教师更多的是由于长期置身于书声琅琅的环境里面,对唱读现象不以为然,甚至一些教师自己朗读的时候也是拖腔拉调。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村级小学教师的水平,且这也是导致学生唱读的一种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要求学生读,而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一定差距,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为了整齐而我等你、你等他,谁都不敢打破整齐度,于是就会拖,最终形成唱读。村级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以及上学时间的限制,并没有掌握科学的朗读方法,加上在朗读之前对课文的内容没有很好的理解,只是在读“望天书”,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有的还会用手指着书本读,导致朗读时破词破句。

三、村级小学改善阅读教学中学生唱读现象的举措

(一)宣传改善唱读的必要性,努力提升教师水平

村级小学应当在阅读教学当中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宣传改善学生唱读现象的必要性,要求学校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改善村级小学生的唱读现象。同时,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教学水平,为改善学生的唱读现象打好基础。

(二)大力推广普通话,加强指导学生的朗读

针对一些方言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大力推广学生练习普通话,改善唱读。长期以来,村级小学受到“朗读考不到,可抓可不抓”这一错误认识的严重影响,导致朗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村级小学应当加强指导学生的朗读。我们可以将朗读纳入到考试当中,作为口试评定成绩;还可以在书面考试中设计一些朗读题目,如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应当停顿、重音的地方,从而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有效改善唱读现象。

(三)加强对话练习,跟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机配合以纠正唱读

尽管村级小学的学生从小就会说话,但是要想说好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教师问学生几句话,大多数的学生就能够用正确的语气对答如流,然而只要把问答的具体内容写成文字要求学生朗读,那么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唱读的现象,再也表达不出对话的语气。因此,村级小学的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对话练习,促使学生时常复习规范说话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与此同时,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应当跟语文教师有机地配合,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并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监督他们不能在读题、读书等过程中出现唱读现象,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更不能“唱答”,齐心协力改善村级小学生的唱读。

(四)在课内外都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朗读

要想成功改善唱读现象,首先需要训练时间的保障。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借助阅读教学安排一定时间的朗读训练,并跟读一些重点、难点的语句,逐步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朗读。在课堂之外,村级小学的学生朗读时极易产生唱读,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改善。为了更加科学地改善唱读,教师可以运用好、中、差有机结合的办法,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相互改善,从而共同提升朗读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时常组织一些课外朗读的小组活动,加强培养村级小学生朗读的兴趣,如可以开展一些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和朗读汇报会等。

四、结语

从实践的情况看,村级小学的很多学生在改善唱读现象之后,语感加强了,朗读能力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这对全面提高村级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涛.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J]. 科技创新导报, (05).

试论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育 第7篇

【论文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阅读态度等方面进行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无论你是学生还是成人都需要阅读。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说阅读能力教育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接下来我就谈谈对阅读能力教育的几点浅显看法:

阅读能力教育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在阅读中精神也更集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首先要有量的积累,而支撑学生坚持下去的因素,除了顽强的意志之外,更好更有效的方法还是兴趣。那么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立足于课堂,应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使学生入“迷”。也可以通过设立多种形式的阅读课、举办阅读竞赛等形式来激发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条件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一些书或是把学校的书借出来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学习的书籍放在其中,让大家可以有书看有书读,从而形成人人爱好阅读的好氛围。

其次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导体系,能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其实阅读最简要的方式有三种:精读、泛读、浏览。精读即仔细地详细解释,深入细致地研读,也就是逐字逐句地读;泛读即学会大体了解所读文章的写作思路,大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大略地泛泛地读;浏览即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要读的东西扫视一遍,掌握大体的内容,也就是“一目十行”地读。例如:对一些重点课文或者优秀的作品,就要学生字斟句酌,仔细品味;而有些报刊杂志就可以采取泛读的方式,只要能抓住大概意思就可以。新课标规定,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对阅读价值不高的读物,就可以随便翻翻,看看重点句子或者标题。

另外阅读切忌过过眼瘾,读完就丢一边的态度。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一名句:“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阅读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对一些重点的字词句篇章,要记在读书笔记或者阅读卡片上;对一些难点就要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

再次是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所阅读的作品。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跟作者交流情感的过程。阅读一篇课文,首先要感悟课文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能够基本知道课文的结构,写作思路。重点段落是一篇作品的核心,也是作者要写的主旨所在。抓住重点段落,揣摩重点词句是读通文章的钥匙。很多优秀的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同阅读结合起来,可以增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最后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也不容忽视。圣贤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要勤动脑,善思考。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要摘录要点,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优美的句子,好的词语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这首诗里面,告诉我们阅读要把握时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智力活动。而阅读能力教育自然也就是一项非同一般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比较艰巨的教育教学工作,它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

[2]朱伯庐原著,李牧华注解.朱子家训.甘肃人民出版社.

[3]佚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两法.

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第8篇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延伸,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课文《荷花》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几张荷花的图片,学生看到一大片的荷叶与开放的荷花,都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震撼,然后我让学生用几个词语来描述这些荷花,学生说出了“美丽”“壮观”等。接下来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都十分积极,在阅读了课文后,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荷花的美,还增强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于是我便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池子中的一朵荷花,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都充分地发挥了想象,并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我让学生在课下多读一些描写花的文章,并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花加以描述,作为一次小练笔。这样的练笔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

二、巧妙提问引导,活跃学生阅读思维

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共性,那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设计问题,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来,从而使其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进行阅读,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且,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其在阅读中可以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并在脑中形成整篇文章的整体框架,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语感的形成,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课文《中彩那天》时,我就先为学生设计了几个问题:“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呢?”(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生阅读了课文后,我便继续提问:“课文中的父亲面对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该怎么理解呢?”学生在初步阅读了课文后,他们都基本了解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再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使得学生在课文中快速地搜寻并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学生在阅读时也要快速地思考问题,在大脑飞速运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在想出了问题的答案后,学生的自信心也有所提升,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课文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巧妙地设计问题,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课内课外结合,搭建学生阅读平台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其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深化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的阅读体验。为了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定期地为学生组织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时具有动力。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真正爱上阅读。

例如,在教学了课文《草船借箭》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印象更加深刻,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就为学生组织了一个以“走近三国”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前,我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三国时期的故事,以便在活动中与大家分享。参与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自由的活动形式设计使得学生在活动中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真正实现了由阅读到悦读的转变。有的学生在活动中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有的学生则是利用自己的音乐特长演唱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还有的学生几个人合作表演了一段“空城计”。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使得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也在观看中感受到了不同的阅读形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意义与乐趣就成为了目前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挖掘教材的内容,巧妙地设计提问,并将课内课外的阅读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搭建阅读与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悦读。

摘要:阅读是学生收获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能有效地丰富自身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与习惯,使其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悦读。本文主要提出了几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谢启华.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9篇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起学生朗读的热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饱满的热情与高昂的情绪来进行主动学习,才会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读有兴趣,读有激情,才能提高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自主性。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一语指出了情境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参与欲,充分调动读的积极性。在课上我充分运用课件、图片、插图等向学生展现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优美的散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产生美的体验与感受,进而对文本产生朗读的欲望与激情。

二、注重教师的示范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语感,读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没有掌握读的技巧。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示范读,让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逐渐的模仿过程中掌握读的技巧,从而形成自身的能力。对于教师示范读的重要性,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指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要单纯地来讲解应该如何朗读,而是要通过教师正确、流利而又富有感情的朗读来让学生进行模仿,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读中将那些朗读的基本要求进行实践与内化,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三、加强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朗读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进行积极的思维,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互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感悟,使学生享受到读的乐趣,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首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形成不是外界强加的,不是教师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学生不是静态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动态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其次,以多种朗读方式来加强阅读。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同时在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对阅读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方式。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来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如分角色读、配乐读、齐读、分小组读等等,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阅读,学生读的积极性自然得以调动。学生读得多了,朗读能力自然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改革朗读评价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教学中我采用评读的方式来将学生的朗读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读与评中提升朗读能力与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读的乐趣。学生既是读的主体,又是评的主体,他们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当然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我首先告诉学生,同学的点评对提高我们的朗读水平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读的好的地方,可以让我们看到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同学的肯定与批评都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这样激起了全体学生参与评读的激情,在具体的朗读中我再进行相机诱导,如一个同学朗读完毕,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同学读的好在哪里?你能像他这样读出来吗?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来示范一下要怎样读。这样引导的作用远远大于那种以好与差来评论学生的朗读。这样的评读,学生在不断地读与评中进行练习,唤醒了学生强烈的朗读动机,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朗读热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从而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上一篇:最全的广告语集合下一篇:在爸爸大船上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