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书笔记展个性风采

2024-07-12

写读书笔记展个性风采(精选5篇)

写读书笔记展个性风采 第1篇

写读书笔记展个性风采

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法宝之一,也是近年中考亮丽新题之一。个性化阅读首先要会读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即是说读书要悟写,要走进书中,也要能走出书外。写读书笔记,可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内容主旨,点评妙语佳句,作摘录,批注,感悟联想写心得,做读书卡片等。

[示例一]下面是一学生的读书笔记(部分)

读《一生的朋友》

摘录:

1、夜色如梦,时光的海浪拍打着古老的岩石。

2、真正的友情如同那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能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3、生命匆匆,我身边的一盏灯就是你,黑夜中你的眼睛一定看到闪亮的星星。还记得似雨非雨的季节里,欢乐挂在我们的脸上,但现实并不像幻想中的那样一帆风顺。

感悟:崎岖的山路拌倒了我,你伸给我一双有力的手;岁月的狂风吹伤了我,你为我撑一把挡雨的伞;知识的快车丢弃了我,你还给我一方蔚蓝的天空;火热的阳光刺伤了我,你为我遮起一片绿荫。多少次,我都深深的被友情的潮水所淹没、所感动。虽然,童年在玩耍中悠悠飘走,但我们仍在编织这一篇篇动人的童话。

[示例二] 读《坦然看生活》

摘录:

1、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众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胸襟之中,盈盈的盛满这么两个字:淡然。

2、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3、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4、泰戈尔语:天空下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联想心得: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丽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写读书笔记展个性风采 第2篇

活动对象的不同,主持词的写作风格也会大不一样。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主持人的需求越来越高,你所见过的主持词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个性风采展活动主持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们!

今天下午,我们的`书院讲堂又开讲了,今天开讲的主题是“我的个性我做主”,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市教育局工会刘民生主席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大家掌声欢迎!刘主席一直关注着附小的发展,一直牵挂着附小教师的成长,谢谢刘主席。

首先是附小故事时间: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倡导:用故事讲述,用图片呈现,用视频记录,用数据说话。附小故事已纳入附小辞典,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联系全校师生的情感纽带,附小师生争做善于发现故事,创造故事,记录故事,讲述故事的附小人,慢慢积淀成为我们自己的学校文化。有请本周于校长评选的附小故事讲述人上场。他们是张明超、王小倩,李晓璇、周景美、张蕾、仝慧媛,杨洪霞、姜淑楠、梁艳芳九位老师。

接下来是我们的书院讲堂环节:

在市教育局“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学质量”的师德模式引领下,在刘主席地亲切关怀下,我校提出建教师书院,立卓越品牌的教师职业个性化成长模式。书院是唐宋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我校以悠久的书院文化为背景,成立学院附小教师书院,借助学术的力量引领教师快速成长,“书院讲堂”是其中一个有力的载体,给教师搭建一个梳理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平台,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讲出来,逐步树立自己的个性品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可喜的是,我校虽建校时间不长,但老师们边教边研,有些教师的职业个性突显出来,今天下午,跟我们分享地有:赵梦颖主任,王盼盼主任,邵光璐老师,荆晓翠老师,请四位老师依次上台展示。

展个性风采造活力课堂 第3篇

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在《容积》一课的教学中实践“三动”理念的做法:

一、主动学习———让我们的课堂彰显活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学环节为学生主动学习搭建了了平台, “自学提示”是开启课堂的钥匙, 是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导航。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自学提示, 自主动探究知识, 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容积》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自学提示:

1. 什么是容积?

2.98页例题求长、宽、高时为什么要减2×0.025?

3. 计算容积与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针对教学内容, 在设计提示时做到由浅入深先明确容积的概念, 然后通过思考98页例题求长、宽、高时为什么要减2×0.025?而突破本课难点, 明确计算容积时要测量里面的长、宽、高。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容积与体积的异同点。这样的提示适合于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的需求, 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整个自学提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理导航。

为激发学习欲望我加了这样的导语: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在5分钟之后会做与例题相似的习题!这样的问题一提出, 孩子们顿时来了劲头很快进入自学:有的圈画重点词语, 有的在埋头计算, 有的凝思苦想, 有的同学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的在整理重点。5分钟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自学提示使学生迅速地实现由抑制到兴奋、再到思考的自我需求, 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

二、合作分享———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 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进行旁听、指导或纠正;学生则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 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 资源共享。“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 使学生的问题、疑难提前暴露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了那些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疑难问题而且使课堂充满活力。

《容积》一课中, 我遇到了这样一问题:

求一个无盖长方体的容积, 这是“先学”环节一道与例题相似的习题, 不同点就在于例题是求有盖的长方体的容积, 而本题是求无盖的长方体的容积。

由于学生盲目效仿例题求内高时几乎全班同学的算法达成一致:那就是用5.25-0.25×2, 而忽略了无盖这一特殊条件, 全班只有杨达1个同学写出了5.25-0.25, 结果在“兵教兵”环节还被其它同学否定。此时此刻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 我告诉自己:不能讲, 要相信学生, 孩子们一定能解决, 我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于是一场激烈的小组讨论开始了:只见杨达信心十足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很快组内同学被杨达说服了, 达成共识。其它也有几个组经过讨论对比也肯定了杨达的做法。但还有两个组在坚持。全班交流开始了我看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活力课堂;感受到孩子们了在学习上互不相让;在讨论中的各抒己见, 在合作中的共享, 在互动的中互惠。

三、关爱后进——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活力

充满人性的课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人人参与、都有舞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给后进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了更好的暴露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典型性问题, 后教环节做与例题相似的习题我们都是让学困生板演。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 有机会赢得掌声, 有机会赢得尊重。

在《容积》一课, 我出的第一道题是一道与例题相似较浅层次的习题,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求容积是要测量里面的长、宽、高。

一个长方体水箱:

从外面测量:长9.2分米、宽6.2分米、高4.2分米。

从里面测量:长9分米, 宽6分米、高4分米。

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升?

创班级环境 展个性风采 第4篇

一、墙壁说话,让墙面“动起来”

瑞吉欧的教育思想引领我们接受并尝试“墙壁会说话”。为突显墙面的隐性教育价值,我们以互动墙饰为切入点,提供不同的环境,努力实践“墙壁”与幼儿“对话”,让墙面“动起来”,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师、幼儿、家长的“共赢”。

1.提供开放环境,多维互动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在创设主题墙时,我为孩子提供了开放互动性主题墙,让幼儿与环境、教师、同伴间产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行为的互通、信息的传递及情感的交流,最终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如在主题活动“有用的稻草”中,幼儿说出了对稻草的认识,归纳了稻草的多种用途,我围绕这些信息与幼儿共同商讨了墙面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案,接着幼儿便参与到资料的收集、张贴等环境创设中,实现了师幼间的互动。随着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幼儿又提出要制作稻草人,开个稻草人Party,我便利用家长资源请幼儿收集各种稻草人形象、了解制作稻草人的步骤等,墙面不断丰富,有序深入,实现了幼儿与墙面的互动。我还为孩子提供了涂鸦墙,孩子们在这儿可以随意地涂涂画画,设计想制作的稻草人模样。也许他们的“大作”真的只有自己才看得懂,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们与同伴交流,教师也可以针对孩子的作品与孩子一起交谈,实现了幼儿与同伴间的互动。这种多维的互动使墙面环境真正成为了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媒介。

2.创设动态环境,能力互补

生态学家巴克在大量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总是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同时环境也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线索。所以创设动态环境,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也获得能力上的提高。

随着主题的开展,内容逐渐得到丰富,孩子们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时我适时在环境中开辟“问题墙”,满足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的愿望,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发问,也可以就自己了解的问题做回“机灵小博士”进行回答。在主题活动“有用的稻草”中,他们会提问:“稻草是怎么来的?干稻草和鲜稻草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在农田里放个稻草人,小鸟就不来了?”等等问题。教师把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布置在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多方面查找资料,并把查找到的资料放在相应的问题旁,形成“你的问题——我的发现”版面,实现幼儿间能力强弱的互补,同时也是家园互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班内的每一面墙都诉说着孩子的思想和感受,折射出童心、童趣,发挥着潜藏的教育功能。

二、合理分区,让区角“活起来”

环境需要人来善加利用,我园在班里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区角,那如何在“田园教育”理念下合理有效地分区,使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操作和深入探索,让活动区活起来?

1.活用本土资源,开辟游戏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所以为孩子开辟游戏区,可以让孩子乐在其中。结合幼儿日常所处的生活环境,我们为孩子创设熟悉的游戏场所:福前超市、田园制作吧、凯旋健身等。结合幼儿身边的田园自然资源,我们又就地取材,将游戏延伸到户外。如玩“过家家”:幼儿用砖头搭“炉灶”,用沙粒当“米饭”,用树枝当“筷子”……这些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幼儿想象力更为丰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妙用田园资源,规划学习区

区域性学习是一种低结构的活动,孩子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操作、观察、体验、学习等,有较大的自由度,他们能不受活动内容和材料的限制进行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我在班内结合田园资源规划了语言区、数学区、美工区、益智区、构建区、生活区等,给幼儿的主动参与增添了兴趣。如:数学区内收集各种豆子(黄豆、蚕豆、芸豆、豇豆等),巩固排序、分类等知识;生活区内收集稻草、绳子,进行各种编织、打结;美工区内收集各种凋谢的花瓣、树叶,创作各种贴画作品等。另外,我们还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类自然物品:开心果壳、树枝、豆子、棉花等进行加工改造,这些小小的手工作品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心灵手巧。在区域性学习中,孩子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实践能力也从弱到强,步步攀升。

3.巧用自然资源,创设自然角

我们的每个教室里都有自然角,各班会根据季节变化,把田园中的自然植物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活动室内,供幼儿观察探索。有各种植物的种子、有新鲜的蔬菜、有形态各异的果实、有幼儿自己收集的小树叶等,这些植物或就地摆放在窗台上,或空中悬挂在教室,使孩子时刻感受到季节到来的气息……我们还适时向幼儿收集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给这些自然植物安上新家。瞧,在幼儿丰富的想象及教师的引领启发下:一个个废旧玻璃瓶成了铜钱草吊兰的安乐小窝;一只只矿泉水瓶长出了郁郁葱葱的蒜和葱;一个个小藤筐撒满了种子,就等那抹小芽的出现……孩子们在用自己的巧手装扮自然角的同时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变废为宝的环保实践能力。

天天是实践之时,处处是实践之地,人人是实践之人,相信在“田园教育”理念下通过为孩子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提供感知、体验、操作、展示的机会,我们的环境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睛”,抓住了孩子的“小手”,放慢了孩子的“脚步”,一定能激发孩子学习与实践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孩子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

重学生习作展个性风采 第5篇

一、营造氛围, 激发个人兴趣

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动力源泉,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驱力。一旦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训练中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写作环境, 充分相信学生的才能, 尊重学生的选择, 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 使学生敢于走近你, 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其次是降低习作要求, 为学生营造自由倾吐的写作氛围。教师可通过谈话引入、故事引题、情境创设等方法, 采用命题激趣、游戏激趣、实践激趣、电教再现等手段,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 引发习作动机, 营造浓郁的自由倾吐氛围, 让学生产生想吐心里话的写作冲动。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挖掘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 把表扬和鼓励当做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催化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部分在小组或班上展示, 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增强写作信心,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

二、热爱生活, 积累个性素材

1. 走向大自然, 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 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 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产生深刻的认识, 这些会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

2. 走向社会, 到社会上搜集作文素料

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和其他场所, 访问各界人士, 让学生做小记者, 对有关人士进行采访。教师要注意尽可能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 并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 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 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让他们投入参加, 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

4. 让学生尽情地游戏

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 学生在游戏中相当放松, 能够“想人之所未想, 言人之所未言”, 这样积累的作文素材也就别具一格。

三、善于积累, 充实个性库存

1. 观察和体验

“生活中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 应该说都来源于生活。因此, 让小学生体验生活, 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 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对写作对象不熟悉, 写作时常常无话可写, 更谈不上语言的生动丰富了。

2. 阅读和积累

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篇名著, 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 进行整理积累。同时, 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佳句, 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这样, 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此外, 还可建议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 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四、诱发灵性, 学会独立思考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才会充满灵性, 才能成为真正的、富有个性的“我”。

1. 想象是独立思考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在童年时代最具有想象力, 是充满幻想的年龄。所以, 在习作指导中,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可以根据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 让学生续写或扩写, 可以借助实物、漫画等材料让学生写想象作文;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试写科幻故事、童话等, 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 促进独立思考, 进而挖掘内部的灵性, 使其更好地生成和发挥。

2. 创新是独立思考的归宿

上一篇:《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总结下一篇:接受与改变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