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现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2012121

2024-07-25

积极实现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2012121(精选2篇)

积极实现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2012121 第1篇

积极实现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

公司近期组织的管理培训在短短一周内讲授了很多课程,涉及到领导力、执行力、阳光心态等多个课程。老师们讲授的每一堂课都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董京华老师讲授的高效团队建设,这一课让我明白了一定要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所谓团队,就是一个少量的人组织,他们具有互补的技能,对一个共同的目标依据规范的流程、方法做出承诺并彼此负责。

我们为什么需要团队呢?这固然是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不希望独处,但我想最核心的是因为团队相比个人更有力量,能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给予个人一个施展的平台。这就像我们的手,五个指头组成的手掌比单个指头能完成更多的动作,能更有力地抓、握、提、举物体,每个指头也通过手掌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团队能够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团队可以发挥集体智慧,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最合理地方案;在执行一件任务时,团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一个找矿项目的实施,必然要靠团队才能完成,在这个团队里面有方案设计者、现场实施者、后勤保障者、质量监控者、领导协调者。找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开展深入研究、调整找矿思路时,往往都是通过技术人员之 间的交流探讨,互相启发,找到最有效的找矿思路和方法手段的。最终的找矿胜利,也正是团队里每个人分工合作的结果。

团队能够给予个人一个施展的平台,促进个人的发展。读历史,经常会发现很多怀才不遇的历史人物,他们往往空有满腔英雄抱负,却苦于无用武之地。屈原能做九歌、离骚,抱有复兴楚国的满腔热情,但不被楚怀王所用;李白一代诗仙,自负有经纬才能,可惜只能被唐明皇当作吟诗作赋的文人;这些人物只能空留“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样空寂和悲凉的诗句。我们在感叹这一幕幕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剧之余,也不禁深思“英雄”为什么会无用武之地呢?原因也许很多,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雄”没有加入到一个团队,缺乏一个施展的平台。古人如此,今人更是如此,在当今高度分工合作的社会,个人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团队提供的平台。对于公司这个团队来说,提供给员工的不仅仅是一个份维持生计的工作,而是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不断成长的机会;对于每一名加入到公司团队的员工,期望得到薪水之余,一定更看重的是这个展示和充实才华的舞台。

作为团队的一员,如果不能跟上团队前进的步伐,将会掉队,最终成为团队里面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因此,个人要从多方面积极努力,实现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首先,需要保持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一致。只有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个人才是团队所需要的,才能有机会体现个人对于团队的价值。我理解公司这个团队的目标就是团结利用一切 可用的内外部资源,积极地获取优质矿产资源,尽快取得找矿突破,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那么作为公司的一员,一定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制订个人的发展目标;作为一个地质技术人员,一定是向如何取得找矿突破的方向努力。

其次,个人要勇于承担。公司作为一个创业阶段的公司,其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身为团队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那一份。每个人都勇于承担、积极努力,结果一定会带来公司的发展壮大。团队壮大了,个人能分享到收益和机会也一定会更多。

另外,个人要加强学习,注重提升自我。公司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如果不能主动跟上她前进的步伐,不但会使团队的发展受阻,个人在工作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最终成为团队里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因此,个人一定要加强学习,注重提升自我,保持自己一直是团队里有用的人。

团队和个人在良性的互动中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团队促进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导致团队的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实现公司事业的成功,与公司共同成长!

积极实现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2012121 第2篇

一、树立“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

“适需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因材施教、适性扬才的原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和合文化”,即在实施“适需教育”中,以推进“幸福教育工程”、建设“和美校园品质教育”为载体,营造“学生和乐、教师和睦、校园和美,学生合作共长、教师合力共进、学校合一共赢”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场所,实现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在此指导下,学校确立了“精细管理、精致教学、精品育人”的管理观、“彰显个性,做更好的自己”的学生成才观和“品质立人、质量立业、健康立身”的教师发展观,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式转变。

二、营造“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管理文化

一是制度规范,理念先行。学校通过教代会,充分讨论并制定了《翟镇中学章程》等规章制度,让核心理念深入教职工的内心。每一个进入翟镇中学的教师,都要进行“适需教育·和合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学习,接受各种制度规范的培训。学校营造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制度规范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达到了规范人、发展人的目的。

二是全员参与,创新举措。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教师都成为有关制度的制定者、学校文化的实践者和坚守者。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的修订,教科研考评细则的出台,教职工参与教育活动考核方案的拟订,先进教研组、备课组的评定,文明年级部的评选等,这些独具学校特色的举措无不彰显着“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理念。

三是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总务处组成的学校餐厅管理委员会保证了师生膳食的安全、营养,学校餐厅变得像家一样温馨;银杏小道、水杉树林等组成的清新怡人的校园环境,让师生每天都能心情愉悦,乐教乐学;泰安云平台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充分使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三、打造“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

“师德高尚、教学高超、幸福感强”是“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教师培养目标。学校搭建多种平台,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成长和教师梯队的形成。

一是做好规划,明确目标。学校指导并组织教师认真做好“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和年度专业成长计划。通过引导教师对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分析,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同时抓好个人反思这一关键环节。期末根据个人发展规划的年度目标,从“学期目标达成度、有什么好的做法、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四个方面反思一学期的自我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落实改进措施。通过教师自行设定目标、学期反思、自我改进,构建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二是文化浸润,提升境界。学校每年寒暑假利用集中学习时间,选择高质量的培训材料,供教师阅读学习。同时,学校创办教研刊物和文学刊物,每月印发教师的学习心得和文学作品。加强互动,分享智慧,注重实质,共同成长,让思想始终引领着教师成长。

三是活动引领,创设平台。首先,开展亮点展示活动。学校定期开展教师亮点展示论坛,交流展示自己工作中的亮点和独特的教学策略及技巧,实现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次,进行问题破解招标。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及时征集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个人或教师团队招标研究解决。在研究中,学校及时提供支持帮助,通过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最后,评选精品项目。学校开展精品课、精品课例、精品教案等项目的评选活动,并适时对优秀教师进行评比表彰。

四是分层培养,加速成长。学校按照“精准培养、逐级提升”的原则,认真实施青蓝、骨干、名师三大教师培养工程,培养优质的骨干教师梯队。同时将达标汇报课、研究展示课和示范引领课等课堂教学活动常态化,让教师在各种活动中接受历练,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加速成长。

四、构建“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

校本课程与综合活动文化

在“彰显个性,做更好的自己”的学生成才观的引领下,学校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一是“适需德育”让品行更优良。“适需德育”以“责任心教育”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细化德育目标,编制了“适需德育”校本教材《做有责任心的人》。同时,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是学生的“导师”。“导师”随时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不断强化思想认识,提高自律能力,规范言语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二是“主动发展日”让发展更自主。学校开展了“适需教育之主动发展日”活动,按照“教师自主确定课程—学生选课—学校认定”的流程确定课程内容。学校严格审核、统筹协调后向学生公布。学生跨年级、跨班级自主选择。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学校最终确定课程的开设。现已开设了衍纸画、面具制作、花样轮滑等40多门活动课程,构建了较完整的活动课体系。2013年学校成为泰安市排球训练基地,2014年“民间面具”成为“泰安市优秀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传承项目”。

三是阳光分班让心灵更阳光。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发展需求,设置了三类课程套餐:自主发展类、创新提升类、拓展体验类。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业基础等因素,自主选择相应套餐班级。“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才艺的差异,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这样基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除以上四种措施外,学校还变被动为自主,建构了“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课堂教学文化,以及变特长为品质,打造“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其中,前者通过范式研讨,探究教学策略,通过学科特色,实现减负增效,通过自主学习,突显学生主体等具体措施来实现;后者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积淀人文底蕴,开展社团建设,实现“和合”发展等具体方法来实现。

总之,学校以“适需教育·和合文化”为引领,落实了素质教育要求,为师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现了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幸福成长,成为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上一篇: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下一篇:心情失落伤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