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2024-06-29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精选10篇)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1篇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研 究 方 案

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首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再次,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信息情景,并且还能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率和教育的效能。

正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难以替代的。再加上大面积学校不具备网络教学的条件,这就更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然而,不少教师面对呈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要么一味地追求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声、光、电的刺激和热闹的课堂;要么过分地依赖传统教学的经验;要么虽然意识到两种教学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可苦于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

因此,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不例外,它们既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运用,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陈至立部长也多次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手段。党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地指出要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本课题的指导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统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理论以及现代教学理论等。

我校是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成都市信息技术基础条件达标学校,远程教育信源基地,学校多次被评为“成都市先进教科室”。学校承担了成都市“十五”期间重点课题《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已圆满结题,研究成果评为成都市第十一届优秀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研究经验在成都市交流。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具备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目前,学校具有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8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达100%,所有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全部取得合格证书,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的教师达95%。

近几年来,我校建起了校园网,教师备课室、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语音室、信源基地等。校园网有外部接口并接入电信宽带,有教学资源库和管理系统等;建成的18间网络教室,每间教室都配有电脑、DVD、实物投影仪、电视机等;多媒体阶梯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100″以上电动银幕、音响等设备;教师备课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8台,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远程教育信源基地提供的网络环境,能帮助教师在网络条件下收集教育教学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为丰富学校教育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1、传统教学,是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论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发展形成的以“教”为主,并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形式为教师主要凭借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这种传统教学先后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的冲击与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渗入,尤其是教育技术的介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冲击,使传统教学理论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其中以“教”为主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及其形成的教学模式,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占着主导地位。

2、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它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及其资源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二是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3、信息技术环境,本课题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为主的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包括远程教育资源。

4、优势互补,本课题主要是指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合典型课例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如专题学习网站、CAI课件建设。

(二)研究内容

1、分析、总结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2、分析、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3、研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1)研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2)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3)研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 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5)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教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6)研究在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教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7)研究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8)研究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

五、实施的对象和方法

(一)实施的对象:实验外国语小学2011届2班、2010届3班、2010届4班,主要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同时辅以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等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课例,设计课案,上课听课,观察评议,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每一阶段,不断对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研究效果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提炼。

调查法,在课题的准备、实施和结题阶段,对实施对象(包括教师)进行单项或综合的问卷调查。

六、研究步骤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从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半年的准备阶段,两年的实施阶段,半年的总结结题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

1、根据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指南,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和学校实际选定课题,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收集课题相关资料。

2、组织研究教师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讨论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进一步学习相关资料,修改课题方案;聘请专家论证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管理制度。

5、确定研究班及重点观察样本,并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8年8月)

1、查找资料,分析总结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劣势,探索二者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2、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展开调查,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做法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形成前期调查报告。

3、进一步查找和收集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劣势何在。探索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选定课例,共同设计课案,骨干教师上课,大家听课,观察、记录,课后及时反思、评议,总结研究课中是否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势来弥补彼此的不足,形成初期研究成果。

5、在前一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经验再选相同或相似的课例来设计课案,然后,再上课,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

6、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形成文本和音像资料;反思总结研究得失,形成研究随笔和研究成果;开发教学资源,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开发CAI课件,充实教育教学资源。

7、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结合进行。

8、课题组完成阶段研究报告,学校组织召开阶段成果交流总结会,总结交流研究经验,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三)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9年1月)

1、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成果,作好结题准备。

2、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审定有关研究资料,结题。

七、课题检测项目及方法

(一)检测项目

1、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后形成的新型教学结构 或教学模式。

2、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其意义。

3、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效果。

(二)检测方法

问卷、书面考核、课堂调查、实践操作考核、个案分析、课堂观察等 八、课题研究机构和研究措施

(一)研究机构

1、课题负责人:学校校长黄建均,小学高级教师。

2、课题参加人员:课题主要参加人员有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课题协研人员是学校各级名师、各学科骨干教师。

3、课题顾问: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专家李剑侠、袁红,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研究室专家朱华瑞,蒲江县教仪电教站李义和苗维波,蒲江县小学教研室杨雪芬、陆文清、赵继华、赵琼,蒲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周开文、王华荣。

(二)研究措施

1、学校进一步健全教育科研管理、研究机构,形成由“教育科研专家、学校领导、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教研网络。

2、进一步完善科研设备设施,落实科研经费。

3、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工作业绩、职称、晋级、评优挂钩,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4、教科室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题研究工作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与教研工作当中,确保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5、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6、研究教师做到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按时完成各种研究资料,包括研究计划、调查报告、典型课例、研究随笔、阶段研究报告、经验论文等。课题组及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为提炼课题成果作准备。

九、预期成果与形式

调查报告(文本),研究报告(文本和音像),论文集(教育叙事、日志、个案分析),典型课例(文本和音像)、CAI课件及专题学习网站、相关评价量表。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2篇

开题报告

泰山小学赵雪峰陈健

本课题于2006年10月申报批准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向各位专家做个汇报:

1、选题: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才类型深刻变革的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它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的水平,国家将信息技术教育列入了中小学教学计划,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各级各类学校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但由于人们在思想意识和教学方式上的滞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都亟待提高和发展。在“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课题中,我们将认真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进理论,把所开发的各学科资源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并及时总结出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内容:

课题的研究目标

⑴学校的宏观发展目标:

我校已建有校园网,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都能上网,并拥有一个硬

件、软件相对完备的电子备课室。现在学校正着手较前沿地建设好教

师的网络信息中心与网络资源中心。

⑵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学校加强电教专业人才的引进,聘请校外技术人员来校为教师进

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导 和培训,并经常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多

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信息培养,更好地 参

与本课题的实验操作,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

学模式,加强创建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⑶学生的教育目标:

让学生学会积极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加单位时间内信息的获取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发展

思维品质。

课题的研究内容

⑴探索网络环境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课题老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导和培训,组织课题组教师参

加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⑵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和方式。采取有效

措施,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如: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的比赛;课题组

教师定时定量完成学科资源的开发,提供给课题组,以便丰富学校特

色资源库。

⑶探索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个性差异和科学的学习方式以

及对学习资源的科学处理能力。

课题的研究措施

⑴依托互联网或校园宽带多媒体网络,构建课件开发环境(备课

环境)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网络环境。利用特色资源库,构建完

善的多媒体课件环境、学科网络资源环境和操作平台。

⑵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网络知识、操

作技能的培训,对他们开发学科资源进行指导和协助。

⑶教师注意针对不同性质学科的特点,选用不同的网络资源开发

模板,有目的地进行不同形式的开发。既可针对一种课程采取多种形

式的资源,又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资源施教,优化

教学过程。

⑷高效利用各种商品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整合为

适合学科的资源或信息库。增进教师资源互动和共享,促进教学资源

质量的不断提高。

⑸重视学生在本课题实验中所发挥的潜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网络

环境下进行学习的各种反映情况,进行调整。吸收一部分学生参与学

科资源的开发。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为教学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进行积极的探索。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⑴研究方法:观察法、准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⑵研究对象:二至六年级,语文、数学、综合学科

3、价值:

⑴通过实验研究,能让教师掌握更多的网络教育教学本领,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课堂整合模式,开怪胎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提高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的教育教学效率,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与同伴相互合作学习,学会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尽快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从而弥补课堂学习中自身的不足,通过共享资源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

⑵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感效应,提高学习效率,用信息的多维化来满足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以期实现网络教育技术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技术下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推进教育信息的师生双向化。

4、研究基础:

我校有一支年轻实干的教师队伍,学校信息技术力量雄厚,同时,学校将推出一笔专款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基础。另外,我校在传统教育的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的教育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相信我校一定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们开展了数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

势互补研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未结题)部分。关于本课题的理论文献资料,我们参阅了《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在网络环境中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等关于本课题的多项资料。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多为中、青年教师。课题组长为学校校长,高级职称,本科学历,课题组副组长为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和教研室副主任,高级职称,成员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和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大多数教师有高级职称。这些学校里的教学骨干,勤、研、善、教,在教育教学中,多有著书立说。有获得省、市级各级各类比赛中获一等奖表彰的教师,参加省级公开课获奖的美术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以及乐于奉献是我们能够完成课题的重要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有着丰富的教学研究并具有熟练的电脑操作和课件制作技术,学校校长担任课题组长,副校长为课题组员则充分显示了我们的决心,同时在各方面保证了课题得以顺利实施。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教学,信息技术,智慧教育,英语教学,课程资源,有效教学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人们对教育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劣势, 比如, 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施;以语言讲述和文字呈现为主的表达方式, 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表达能力也较为有限, 基本上限于依靠口语和黑板表达教学内容, 全班学生被迫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 无法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 等等。上述诸多局限抑制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最近几年的科技发展迅猛, 信息技术已经无处不在,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并赋予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由于信息化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深入使用, 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变革。为了克服传统的以学生被动式学习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本文结合了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着重针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设想。

一、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 教师普遍认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要比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差, 而笔者认为, 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 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更不理想, 在笔者二十年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似乎越发感觉英语课堂教学困难重重, 虽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 笔者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研究, 包括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校本内容, 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注重学生外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尝试了KWL教学策略 (Know Want to know Learned) , 但是教学效果仍不理想。

1.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 充分利用好网络和教学软件, 实施富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前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之外的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并能有效呈现。

2.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 逐渐改变被动学习模式,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是班级授课制, 但在国内外的一些高校中已经尝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在创建智慧学习环境过程中, 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网络在线辅助教学。

在当前国内外推进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翻转课堂的探索与教学实践中, 均要求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即智慧学习环境。在传统评价机制的基础上,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增加过程性 (形成性) 评价, 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三、新型教学模式对师生自身发展提出了挑战

1.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应用离不开师生的信息素养发展, 教师应能较快掌握各种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操作与应用方法, 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教学用具恰当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 同时学生也需要及时学会应用各种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增加教师的备课量。教学的“基本”的要素, 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 (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历来的有效教学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 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 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3.学生需要在不断更新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因为目前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参差不齐, 多数学校尤其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还相对滞后于信息化管理, 教育部在2015年1月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这会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充分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上开始建设艺术专业领域的智慧学习环境, 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应用后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条件。与此同时,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也将成为另一个研究课题。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上述思考只是笔者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部分较为粗浅的想法,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或挑战, 如何在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效果,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包括建立本学科新型教学模式, 直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形式成功转型, 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苗敬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科技创新导报, 2015, 2.

[2]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 2004.5.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4篇

【关键词】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 智慧教育 英语教学 课程资源 有效教学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人们对教育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劣势,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施;以语言讲述和文字呈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表达能力也较为有限,基本上限于依靠口语和黑板表达教学内容,全班学生被迫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无法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等等。上述诸多局限抑制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最近几年的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技術已经无处不在,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并赋予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由于信息化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深入使用,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变革。为了克服传统的以学生被动式学习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本文结合了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着重针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设想。

一、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要比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差,而笔者认为,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更不理想,在笔者二十年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似乎越发感觉英语课堂教学困难重重,虽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研究,包括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校本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学生外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了KWL教学策略(Know Want to know Learned),但是教学效果仍不理想。

1.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网络和教学软件,实施富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前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之外的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并能有效呈现。

2.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逐渐改变被动学习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是班级授课制,但在国内外的一些高校中已经尝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在创建智慧学习环境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在线辅助教学。

在当前国内外推进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翻转课堂的探索与教学实践中,均要求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即智慧学习环境。在传统评价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增加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三、新型教学模式对师生自身发展提出了挑战

1.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应用离不开师生的信息素养发展,教师应能较快掌握各种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操作与应用方法,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教学用具恰当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学生也需要及时学会应用各种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增加教师的备课量。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历来的有效教学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3.学生需要在不断更新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因为目前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参差不齐,多数学校尤其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还相对滞后于信息化管理,教育部在2015年1月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这会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充分应用,笔者所在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上开始建设艺术专业领域的智慧学习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应用后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条件。与此同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也将成为另一个研究课题。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上述思考只是笔者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部分较为粗浅的想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或挑战,如何在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建立本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直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形式成功转型,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苗敬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科技创新导报,2015,2.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2004.5.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5篇

[内容摘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技术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网络化大力推进。本文是本人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基于网络下的教学活动,介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 Internet 交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课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

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非常快。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非常快,如软件中最为重要的操作系统,当人们还未完全熟练Windows 95时,Windows 98、Windows 、Windows Me 、Windows XP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使人们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还跟得上知识的更新。可以这样讲,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烟消云散,而成了过眼云烟了;而硬件,几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更新一次,曾几何时,80x86的机器一统天下,PⅡ, PⅢ,PⅣ的相继推出,不经意间就把它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促使该学科的内容也要随着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迅速更新换代的特点,要求整个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必须跟得上更新换代后的需求。

2、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职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其他学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课程则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一样。传统的教学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书本+粉笔”的模式,网络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现在的中学,特别是达标中学大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有着自己的网络教室,这样为我们更好地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供很大方便:

一.在网络教室上课

中小学地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注重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多实践,多动手。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里,除了少量有关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6篇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写景状物类型的文章,我们既注重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所能给学生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息技术环境下,“激—导—析—练”教学模式分四个步骤:媒体激趣—自学导疑—合作析疑—拓展练习。在此模式中,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是自主协作探究的基础;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是适时分组协作探究的关键;教师在不同授课环节中,寻求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点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的保障。

如在教学《三峡之秋》一课时,学生所生长的环境与课文环境相差甚远,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课成功的起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置身于课文环境之中,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媒体激趣:把三峡的美丽景象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同学们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受到了极大的美的刺激,对三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读课文,感悟质疑中,提出问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这也是课文学习所要达到的重要教学目标。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们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感悟和同学交流,总结出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早晨—中午—黄昏”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对三峡早晨、中午、黄昏和夜不同时刻的特点理解是课文的重点,在本环节中,我们采用了传统教学中分组教学的活动形式。但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又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交流自学所得,交流分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阶段:在小组交流中首先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由小组长调控发言的顺序,和汇总讨论结果,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发言的机会这样安排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即注意学法总结和良好交流习惯的培养,又做到听说得体。学生在阅读环节中对三峡早晨、中午、黄昏和夜的景色有了初步表象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合作质疑,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峡之秋的时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由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感悟,领略不同时刻三峡的神韵。经过一阵朗朗读书声和面红耳赤的讨论后,小组长调控发言顺序,汇总小组意见,最后再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全班交流,深化提高。在本环节中,我们设计利用传统教学中的分组教学,但又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融合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容量大,线索清,重点明,方法活,省时,高效。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7篇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且与思维紧密联系的自然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学习工具和交流协作工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将观察、思维与实验相结合,建模与运算相结合,类比与归纳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问题解决的教学优势.

作 者:芦丽萍 LU Liping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天津,300387 刊 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 年,卷(期): 10(4) 分类号:G638.8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   教学优势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8篇

小说是学生喜爱的文体, 也是最具教学拓展空间的的文体,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实现小说教学的特殊价值, 是我们这里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语文小说传统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当前小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生这方面看, 第一是学生阅读积累少, 二是鉴赏能力弱;从教师这方面看, 教学模式单一刻板, 教学理念陈旧;教学中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偶有个别点上的创新, 但缺少对旧的整体教学模式的突破;注重思想教育而忽视审美教育;教学方法循规蹈矩: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再加上主题思想的分析已形成了固定的套路。教师在教材和教参的提示下, 想方设法让学生被动地挖掘主题、形象、表现手法, 最后核对标准答案。整个课堂是教师分析, 学生做笔记。“这种先入为主的小说教学模式, 不仅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自觉审美意识, 封堵了学生创造性情感体验和多层面挖掘小说内涵的思维空间, 也违背了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的基本规律。”

二小说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一) 利用封页导入功能, 创设特定情景, 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封页是一个特殊的页, 每个CAI课件只有一个封页。它是课件运行时呈现的第一页。它的作用相当于传统书本的封面。我们从总体上强化封页的“导入”功能, 让它更好的服务于小说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开端被称为教学环节中的导入新课, 传统小说教学往往是由教师的语言讲解来完成这一环节, 我们认为, 运用CAI课件的封页实际就具有了导入的功能。例如在教学《麦琪的礼物》时, 当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时, 大屏幕上呈现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在梳妆台前的画面, 一头长发披散在身上, 像褐色的瀑布一般, 旁边题字是欧亨利经典作品欣赏。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一下子有了直观的认识, 而这头美丽的褐色长发的特写镜头也定格在学生的心里, 为教学中学生理解人物奠定了基础。

(二) 利用网络,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小说教学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 教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在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点评环境描写的作用, 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学生自己拥有的资料有限, 缺乏收集信息的方便渠道, 只好由教师代劳。现在,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最为方便快捷的渠道, 我们完全可以把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交给学生去做, 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作者和作品的一切信息, 并互相交流。经实践, 这一环节由全班学生去做的效果远远超出由教师一人去做, 在交流信息时,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 发言踊跃, 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还对作者的生平经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对更好地理解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三) 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著名作家林清玄说:有一些事物的真相, 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身临其境”才能真切的体会, 而影视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教学《宝玉挨打》时, 电视剧《红楼梦》就是很好的教学辅助资料。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只知道《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但读过原著的并不多, 对这部名著的了解也只限于几个主要人物和个别情节, 利用多媒体在课下给学生播放教师精心选择的剧情片段, 可以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强烈愿望, 学生在观看后不用老师要求, 纷纷到图书馆借阅《红楼梦》。在教学中, 讲到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时, 播放宝玉挨打后众人前往探望的剧情片段, 学生看到薛宝钗手托丸药、体贴关心, 林黛玉静坐床边, 双眼肿得象桃一样, 满脸泪光, 劝说宝玉, 对这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观看了宝玉挨打的场面之后, 学生更是感同身受, 对贾宝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理解。有了这样的情绪基础, 再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便感到有话要说, 有话可说。这就是影视艺术通过再创作带给人的感染力, 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四) 利用网络平台, 让学生享受自由表达的乐趣

在课堂上, 由于时间所限, 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尽情的发言, 而网络则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由发言的平台。教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 畅所欲言。在这里, 没有老师的评判, 只有读者的交流, 师生完全平等, 是一个自由民主的论坛。长篇大论或是只言片语都有可能引来喝彩之声, 教师及时发现有价值的言论, 在课堂上给予点评和鼓励, 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 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五) 传统教学方式有自己的有优势, 不要忽视

在传统的教学中, 虽然只有黑板和粉笔, 但教师可以灵活的调节课堂进度, 师生进行灵活的沟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 善于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正确判断教学效果;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解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黑板和粉笔虽不多媒体具备声色的效果, 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 这些灵感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闪光之处, 黑板和粉笔是展现这种“灵感”的得力助手。另外, 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 有无形感化的作用, 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

摘要:本文从分析大学语文传统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入手,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小说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小说传统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李莉

[2]试论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何军华

[3]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小说教学研究史玮

[4]小说教学中的“放”与“收”夏雪丽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9篇

关键词: 学科教学资源库 信息技术环境 建设原则 建设步骤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一切优质教学资源进行集中和整合,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利用,实现对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成为农村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成为农村学校必须探究的教育课题。建设资源库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互用性,将教学资源划分成素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并以多媒体化的电子信息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构建成统一的教学资源素材库。学校自行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因为是学校自身定做,而且亲自参与的,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使得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地、重复地共享、使用,减轻教师负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支持。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1.按照学校所开设的科目设置体系,分学科作为构建资源库学科体系的框架,在学科框架内以固定的模式,统一标准和管理模式进行资源库建设。

2.资源库建设以信息质量为本,切实做到所提供的资源信息是优质的、系统的和有用的,使学科资源库真正地为广大教师使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建设有效的教学资源发布平台,拓宽资源共享信息渠道,方便教师查阅、下载、使用,并强化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安全意识,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序管理。

4.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各种浪费,原则上由各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资源模块的承建工作,但仍需加强有关信息、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共享,并对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果须作定期交流、展示、研讨,促进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有序实施。

5.重视教学资源管理和维护团队建设,确保教学资源库的安全、高效运行。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核心成员并辐射各学科有特长的教师,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熟练操作,对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管理和使用起指导作用的具有创造能力的骨干队伍。

二、教学资源库模块构建

实践证实,一般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是以科目为基本单元进行设置建设。我们把每一学科教学资源称之为“学科教学资源模块”,具体设置为以下模块要素框架:

1.素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教学素材。

2.题库。包括课程同步练习(课堂练习、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试题等。

3.案例。包括优秀网络案例(网上下载)、校本教学案例(本校优秀教学案例)、微课等。

4.课程。包括主题单元课程、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精品课程等。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步骤

1.成立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组成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各处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科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项目的常规管理。

2.资源内容规划。各学科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并依据资源模块框架确定各学科要建设的资源的内容清单,要求细化到每一节的每一个知识点。比如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所需资源类型为动画(模拟实验)或实验视频。

3.建设计划及分工。根据各模块要素,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行人员分工,任务细化到人,并按照建设计划作出时间安排,以及明确资源验收要点等,最终提交资源库建设整体计划。另外,还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并给教师配备必要的工具,如移动盘、相应的软件备份等。

4.建设计划实施。首先确定教学资源,如网站、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等。然后进行检索、搜集、获取资源素材,再进行整理遴选素材内容,选择适合要求的素材并对内容进行审核,分类整理到各模块要素资源包中,并最终提交模块要素资源目录。

5.编辑加工。根据“资源要素技术要求”按照统一文件格式进行制作、加工处理素材,形成确定的资源成果。对“内容规划”与“模块要素资源目录”进行对比审核,列出未能实现的“模块要素资源目录”。召开研讨会,重新确定资源建设方案。

6.建设计划的再实现。各学科组核心成员组成团队,对未能实现的资源进行再建设,若遇到困难提交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比如,联系兄弟学校,或教育资源开发机构,或大专院校进行解决,最终提交素材资源包、资源编目表。

7.资源审核。由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资源建设专家组及各学科工作小组、技术小组按照已定的“资源评价指标”对提交制作完成的资源进行最终审核、评价、认定。

8.资源入库。由资源管理技术人员将资源批量或单个存入各模块下的数据库中,在入库时要对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资源库中数据的精确性、信息的有效和性能的稳定性。

9.运用与反馈。教师对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践运用进行测试检验,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资源素材进一步作出纠错、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1]夏丽雯,张敬.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规范性研究[J].读写算,2012.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第10篇

序言

本课题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1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2011-R-19666。主持人是宿迁市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宋明阳。成员有:省沭中教务主任毛伟,学生处副主任孙振,校网络维护负责人蒋立锁,校园电视台台长魏善航,校专职心理咨询师郁郁,计算机专业教师肖颖,校优秀班主任张素婷、韦立顺、周鹏杰、郁富胜、方明星、钟志国,校优秀教师于会芹、仲婧等。

内容摘要

针对如何及时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资源,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效益的难点问题,本课题运用系统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等基本原理,采用理论研讨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初步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生心理指导、学生动态评价、家校社会三维互动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参研人员的教育教学的资源整合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课题研究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班主任 工作 资源 建设 应用 研究

正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产生于二十世纪后期,迅速兴盛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信息化时代,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爆炸式的飞跃发展,并在日常生活中全方位的普及性应用,必然引起高中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变革。以电脑、手机及微机式数码摄象机等为标志工具的网络技术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已经成为高中班主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使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进行全新的认识,探究我们的创新意识,挖掘我们的创新潜力,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普通高中班主任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指开发符合普通高中班主任教育教学规律的、数量足够、形式多样、实用有效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及其应用系统。

高中班主任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是指将信息化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充分、恰当、有效地用于教育教学中,从而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人才。

三、研究意义(1)实践意义

作为班主任如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德育的建设性功能,必将极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极大地解放班主任,极大地推动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理论意义

网络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互动性和有效性。这有利于班主任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总结、创建网络环境下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就会大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无疑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目标

1、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整合易懂、快捷、高质的学科知识与学习技能指导的资源。

2、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

3、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评价体系。

4、整合网络资源,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互动。

五、理论依据

1、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接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应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目的性原理,研究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其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班主任信息化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善班主任工作信息化过程,使其更加科学高效。

2、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最革命的因素,一切社会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二是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人类不断趋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本课题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工具来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服务好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是班主任工作资源建设与应用,主要工作是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总结、提炼与交流、推广。因此,工作即研究,每一次主题班会课件、每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交流会议总结、每一次学法指导措施、每一次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实践、每一个学生转化案例,经过总结与提炼,都是我们的探索和研究。

2、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班主任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体会和经验,并及时的进行交流与推广。

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4、案例研究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也会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善于抓住班主任个人教育案例,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数据。

5、理论研讨法。借助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等活动,邀请高层次专家进行指导培训,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分阶段的研讨活动。

七、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培训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拟订研究方案,邀请专家开题论证。成果:完成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全方位进行班主任工作研究,进行学校德育和高一至高三班主任工作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成果:中期检查表、论文、示范课课件、主题班会课件、视频,学校德育管理资料整理汇总并上传至网络博客、心理辅导资料整理汇编。

3、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整理研究资料,汇集成果,理性分析,完成两份报告,结题鉴定。

成果: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集、心理辅导资料整理汇编、主题班会及校园节目光盘刻录、研究成果上传。

八、研究结论及分析

1、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意义与不足。(1)意义:

①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营造了理想的学习情境。

②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2)不足:

①不能取代传统学科教学形式中的有效方法。②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1)、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就是基于专题研究型模式给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空间。比如说教师布置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异性交往、情绪调节、考试焦虑、亲子关系等),然后学生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结合本人经验,加工理解后上传给教师。经过教师对信息的筛选后整合成学习资源,全体学生共享,实现“师——生”互动,更主要是“生——生”互动。因为学生可以在学习论坛上或学校建立的聊天室内自由的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谈体会、感受,一方面宣泄自己的情感、压力;另一方面自己的经验也给同伴以某种借鉴。(2)网上心理辅导

①、电子邮箱。②、专线QQ辅导。③、在线论坛交流。④、班级博客。(3)、开设心理专栏

3、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评价体系。(1)实施素质评价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①、评价过程的激励性和导向性原则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原则

新课程评价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学生成长记录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从“三个纬度”出发,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改变以往“一次考试,一张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注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浅能,使学生拥有自信,全面和谐地发展。

(2)、素质评价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特点,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学生电子档案袋的主要内容如下: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3)、素质评价信息化的评定方法 ①、教师的观察

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习、纪律、品行、态度等等)对学生作出观察性评价,采用填写、发放电子成长记录袋中的表扬卡和过失卡的办法。表扬卡的填写内容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比较突出的进步或事例,过失卡的填写内容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和比较大的错误。

②、家长的观察 在日常的观察中,家长根据子女的居家表现(包括生活学习习惯、责任心、尊老爱幼等等)对子女作出观察性评价,也采用填写、发放表扬卡和过失卡的办法。表扬卡的填写内容是指子女在校外的(主要在家里)比较突出的进步或事例,过失卡则填写不良习惯、行为和比较大的错误。

以上老师和家长记录的所有信息都要及时地录入学生电子成长平台,实行一周一反馈,一月一总结的制度,并能对进步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纠正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真正地实现过程管理。

4、整合网络资源,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互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就像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联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过去,老师和家长因为沟通工具和手段的缺陷,一直以来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有助于形成家校合力。(1)校讯通

校讯通是依托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致力于促进教育行业内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实现家校良好沟通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在学校与家长联系、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班级网站

单独的班级网站信息平台,能直接明了地反映孩子周围发生的一切,促进家校信息的及时沟通。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主页,及时发布班级简讯或公告,特别是要告知家长的,避免学生遗忘或传递信息时的错误。还可以通过成绩管理系统,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家长通过论坛或留言或电子信箱等,也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取得教育的共识。

(3)QQ群

如今,网络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家长QQ群,不仅便于老师与家长联系,还给家长之间开辟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现在中学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平时难有时间去家访,而利用QQ群和家长联系既省时,效率也高。另外,通过QQ群和家长联系可以免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家访时有的家长会很紧张,以为孩子在学校里做了很大的错事等。而且,通过QQ群沟通,老师和家长之间都是平等的,少了一些“特殊身份”,大家交流起来没有心理压力,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九、课题社会效益和反响

1、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课题组撰写了8篇关于信息技术与班主任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的论文,有7篇在省级期刊公开发表,1篇获省二等奖。主要情况如下:

(1)《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张素婷、宋明阳)发表在《素质教育》(2012-04期)(2)《利用电子档案袋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周鹏杰)发表在《素质教育》(2012-05期)

(3)《浅谈高中学生素质评价的信息化应用》(郁富胜、张霞)发表在《素质教育》(2012-04期)

(4)《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方明星)发表在《素质教育》(2012-04期)(5)《浅谈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于会芹)发表在《读写算》(2011-10期)

(6)《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钟志国)发表在《文学教育》(2012-03期)

(7)《信息技术环境下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仲婧)发表在《教育科研》(2011-52期)

(8)肖颖老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获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2、建立班主任工作资源网上平台:(1)建设学校网上“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网址:http://zxs.sygjzx.com/)

(2)在校园网上“教学资源栏”建成“班主任工作资源建设”站点并上传了与本课题相关成果,地址:http://10.1.1.5/jxfs.asp?act=listzylx&mc=班主任工作资源。

(3)博客中开设班主任工作资源栏目,并上传相关研究成果,博客地址: http://smy.1977.blog.163.com,点击量已超过2500人。

(4)利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交流。

3、整理汇总了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有关资料,并在博客上进行发布推广,具体包括:

(1)致和教育特色创建报告(2)省沭中学生习惯养成细则(3)省沭中学生奖惩处理办法

(4)省沭中学生跑步要求与跑步方案(5)班级学生考核细则(6)学生评语样本

4、形成了“心理指导”校本课程材料一份。

5、“主题班会”、“校园节目”的刻录光盘两盘。

6、促进了班主任的成长和发展。随着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参与班主任的理论和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其中,宋明阳老师先后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年度十大优秀班主任”“沭阳县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沭阳县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郁富胜、方明星、张素婷等老师都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另外,班主任工作资源网上平台的建设也给全校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发展。

7、提升了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2011年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为8人。2012年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为12人,名列苏北五市县级中学第一名。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十、问题讨论

1、存在问题

(1)班主任工作资源建设还不够全面系统,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料研究和搜集得不是很充分,目前主要在两个方面有研究成果:一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一是信息技术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

(2)信息技术与学生心理指导的个案资料积累不多,学生心理指导的校本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

(3)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导致理论高度不够,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2、今后设想(1)、进一步收集高中班主任工作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更多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的研究。

(2)、在学生心理指导方面除了共性的问题研究以外,同时注重学生心理指导的个性研究,并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指导水平。

(3)、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需要继续总结相关经验,不断提升课题的理论水平。

(4)、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提高我校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十一、参考文献

1、蒋鸣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方向与探索》[R].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2004/7•报告).2、汪琼.《关于资源库建设的几点认识》

3、谢幼如和柯清超.(2005)《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李克东和谢幼如.《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3-6。

5、郭宝仙.《国外支持社区成员学习的一些举措》

6、教育部《远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 2000 年5月

7、《教育技术学基础》([美]罗伯特•M•加涅主编 张杰夫主译)

8、薛磊,马振华,江一山,徐耀《.InternetIntranet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开发》 中国电化教育 2001(2)

9、王晓芜.《漫谈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C].广东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中心。

10、谢幼如.《广东高校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27-31。

11、曹晓明和何克抗.《面向应用的区域资源建设支撑环境探析》.《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8期,37-40。

1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1-5。

13、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14、何克抗.《发达国家的网上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网.15、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02,(1).16、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http//

17、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18、《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美]D•P•奥苏伯尔等著 佘星南宋钧译)

19、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20、魏大可.《学校个性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C].人民教育出版社

21、《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克抗著)

22、《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吉庆编著)

23、孙其信,李方敏.《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网站的分析与述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4、刘儒德,陈琦.《计算机整合于教育: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电化教育研究,1999,(5)

25、《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新思考》作者:曲阜师范大学 张友文

上一篇:学php需要哪些基础?程序员需要哪些素质呢?下一篇:丰田工作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