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2024-06-28

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精选6篇)

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第1篇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市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对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到2011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4451家,实现生产总值438亿元,占全市的70%左右。可以说,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市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养工程,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涌现出了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佳木斯畅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迪尔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创新的典型,这些企业通过自身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40项,其中国家级以上5项,推动新成果、新技术转化22项。

但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市中小企业的总量和集群化水平还很低,基本上以劳动密集、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缺乏、信息面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拥有佳木斯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省农垦科学院、中国防爆电机研究所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但这些科教优势都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落后,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弱,至使产学研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率不高。我市多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仍处于一对一状态,通过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的科技合作途径与渠道还处在探索阶段。科技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利咨询服务部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也处在起步阶段,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没有开展。因此,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发挥本市科教资源,加强校(院)企结合,加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是提高广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建设创新型佳木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政府牵头搭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等科技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

大规模,追赶国际水平。以此帮助带动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一、构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集成、共建共享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重点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平台。制定、实施鼓励政策,调动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监督、考核、管理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补贴专项资金。

二、构建人才培训、引进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人力支撑。

一是加大企业经营者培养力度,着重抓好对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培训,通过举办:企业家论坛、经营管理战略研讨班、职业经理人及工商管理进修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培养力度。二是要协调组织各类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开展技术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培训力度,为中小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通过搭建中小企业人才平台,推进人才保护机制,重点培养先进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三是建立专项人才引进计划,把进高素质的人才作为

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引进与我市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善于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专家型企业家、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努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效应。要形成人才的梯次配备,不仅在领导层有相应的科技人才,在管理层、执行层都要具有一定比例的技术人才,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奠定基础。努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团队,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三、构建技术支持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成立专家咨询团,手把手扶植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积极发展企业自主、联合研发机构,加快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我市产业特点,构建公共技术研究平台。定期举办技术成果发布会,开展产学研对接,由政府牵头培育市场,加快新技术、新成果转化。

四、构建中介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等良好服务环境。一要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结合。要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探求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方式,通过共同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实现产品的研发,促进技术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成为企业的技术孵化器。二要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作网络,搭建中小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根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支持建立和发展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引导和鼓励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转让、技术信息、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服务等。如:可以为中小企业搜集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难题、产品等信息发布,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另外,要建立联系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各种信息,为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交流提供手段和通道。三要营造环境,调动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性。目前,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在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管理知识、信息、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服务和指导,要建立开放式、规范化、面向大众的、系统的服务体系,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四要建立专家协作体系,开展技术咨询和诊断服务。主要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

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第2篇

论企业科技档案服务与创新

摘要:文章对企业科技档案定义进行了阐述,解释了科技档案工作的来源以及重要性;探讨了企业科技档案的现状;从科技档案服务理论概述入手,对科技档案工作的原则、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模式以及科技档案工作的创新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内容和方法;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

科技档案是档案中的一大门类,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不仅具有保存一个企事业单位科技活动传承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和记忆功能,[1]还具有其他竞争情报源无法替代的、独具特色的竞争情报功能。科技档案资源对太钢这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其竞争情报功能尤为突出。对科技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还有助于太钢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也有助于企业了解环境大势,确立企业发展新方向,确定产品或服务创新的新思路。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加速科技产业化》的决定中,将科技创新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包括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更是企业做大、做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谋求到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在增强自身实力,实施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档案,这些科技档案是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的历史积累,是企业科技创新人员智慧的结晶,是企业具有重大价值的无形资产。反之,科技档案能在企业的科技和生产活动中发挥知识储备、依据凭证和情报功能。企业科技人员利用科技档案,能使企业科技创新活动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效率,进一步加速科技创新,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并提高经济效益。总之,科技档案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智慧结晶,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企业科技创新是科技档案的内容来源,科技档案是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积累起来的。

但是目前科技档案还达不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程度,我们究其原因进行探讨。

一、目前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中的不和谐因素及存在原因

(一)、科技企业档案工作中现有的标准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应

现在我们科技档案管理仍然还在沿用过去制定的一些法规、规章、标准,部分已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企业科技信息改革的步伐很大,科技档案工作还按照过去的方法进行,存在依据标准和实际工作的不和谐。例如有一些企业对文件材料的收集,基本还是按照过去制定的范围,现在企业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形成的文件种类不断增加,但是,档案部门没有跟上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且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方法,使一些非常重要的档案没有归档。

(二)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不同步

企业科技档案必须适应信息化要求,把电子文件妥善保管起来。目前的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很高,但是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远远落后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将信息分别录入OA系统、TMIS系统、局域网系统、门户网站上等,没有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非常不利于科技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三)科技档案人员配备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的不相称

科技档案人员的配备不同程度地受企业定员的制约而没有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很多只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事务多、头绪杂,对科技档案业务知识的系统学习、掌握不够,因此,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不利于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

我国档案工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和确定了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在信息时代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一)安全性原则

虚拟档案馆不同于纸质的实体档案馆,这些虚拟档案的存储位置不定,但是依然归属档案管理控制下。这些虚拟档案的检索、传递以及利用,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来实现,为此,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需要按照网络化的规则进行操作。

(二)标准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如果沿用传统的档案著录方式就会极大地降低效率及准确性。为此,需要采用统一的计算机软件、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档案的标准化建设。

1、档案管理一体化

档案馆作为档案资源的中心枢纽,对于每一份档案要进行登录、控制、分发直到归档,档案管理人员在以上环节中要全程跟踪管理及在线服务。

2、档案工作程序化

档案中每一份文件的产生都是相关的用户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著录的,最终进入归档平台,从而构成程序化的档案工作流程。

(三)开放性

档案管理开放性的原则就是继承“档案开放原则”的人权思想以及人本理念,从而确保所有公民均可以获取数字化的档案信息。

三、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模式

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因。科技档案工作者要确保服务获得效益,并做到既搞好服务,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构建和谐企业服务。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前端服务

科技档案基础工作的源头就是收集。档案的形成过程即各种形态的具体档案,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过程。所以要使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为利用工作创造好条件,就必须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做好前端服务工作。

(二)过程服务

科技档案工作的过程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过程服务重在过程管理,是科技档案工作者融入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档案管理,是一种主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企业科技档案、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各方面对科技档案的利用。满足对科技档案的需要,是科技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从齐全完整、安全、满足利用上下功夫,过程服务正是围绕基本原则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过程服务是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手段,没有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就不可能有科技档案的方便利用。

(三)实体服务

科技档案的实体服务,就是根据需求和库藏科技档案的实际情况提供科技档案实体借阅利用,这是每一个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项基础工作。

(四)开发利用服务

科技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价值,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始终的科技档案工作的重点,但是,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在目前来看是一个薄弱环节。

四、科技档案工作的创新

通过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现状、原则与服务模式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科技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由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创新理念:

(一)理念创新

创新科技档案工作,要求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全新的档案服务意识,树立档案工作为企业服务的观点。用新的服务方式去取代过去的传统的服务方式,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

(二)服务创新

科技档案工作服务与创新,关键在于服务人才的优化。随着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主题、手段和方法的变化,科技档案工作领域的拓展,科技档案工作人员角色和职能也将从传统的科技档案实体的保管者转为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者、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的生产者、科技档案信息利用的咨询者、科技档案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科技档案信息知识的教育者。这就要求科技档案工作者大兴学习之风,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多途径、多渠道地自我学习和提高,形成一支复合型的科技档案干部队伍。

(三)模式创新

要树立效益观,转变过去科技档案工作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不求效益的观念,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优化库藏,把好接收,征集关口,实现科技档案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满足企业各种需要;要加强科技档案咨询服务,科技档案利用服务职能的建设,为不断发展的企业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如,建立企业级科技档案信息中心,将档案、图书、情报、标准、技术图纸过程管理一体化管理,即在原有图书、档案、情报、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等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的统一的信息管理

[2]实体机构。这种组织形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远程服务。企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抓住时机积极开展数字化科技档案馆建设,在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增强紧迫感,把网络建设作为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四)制度创新

统一制度和规范非常重要,与管理模式配套,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整合,要涵盖企业所有管理职能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科技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既简化流程又严格规范执行程序,引入考核监督机制,并保证有经济责任制考核的措施,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职能主要有:要保管科技档案,作为企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中心,向各方面提供服务;负责本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工作;编研科技档案信息,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宣传教育等职能。制度创新要就是要对科技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工作流程,实施节点考核制度,保证档案管理职能的发挥。

(五)管理创新

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包含管理业务工作创新和服务机制的创新,要简化繁琐的科技档案事务管理,解放劳动力,主体工作以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服务为宗旨。变过去的单一的科技档案借查阅服务为时间、空间全方位的立体服务。采取科技档案信息网上查询、现行文件的网上自由传输等服务方式,真正实现科技档案服务方式由实体型向信息型转变。

(六)技术创新

随着企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的建立、TMIS系统的普遍使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给科技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科技档案馆的建设呼之欲出,它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科技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它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实体,只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科技档案机构的数字化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科技档案信息

[3]资源共享,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从而使科技档案资源的收集到提供利用都在全新的高技术环境下高效地完成,真正使科技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各项工作融合在一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通过服务与创新,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挡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和谐同步地发展,同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峰.科技档案资源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竞争情报功能 [J].兰台世界:中旬,2011,(12):1l-12.

[2]李菊芳.论科技档案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机电兵船档案,2009,(2):12-13.

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第3篇

1研究现状与趋势

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存在着“死亡”的可能,为了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顺利度过“死亡之谷”,实现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搭建了多种服务平台,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效果最为明显。从企业发展需要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死亡期(或二次成长)的发展阶段来看,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服务于初创期的小企业,其政策目标是促进企业创业,减少企业创业失败率;科技企业加速器主要服务于发展期企业,其政策目标是突破企业成长瓶颈,平抑成长风险,加速企业成长。孵化器和加速器从企业成长的前两个阶段给予了一定的发展保障,对于企业进入成熟期以后的发展阶段则没有形成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鉴于此,部分省市已经做出对科技企业的整体成长过程进行科技服务的谋划。例如,深圳市在建设企业加速器后,已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专业产业园”的系列平台支持模式的计划[1],无锡也在酝酿企业加速器的“三级跳”模式,在高新区建立一个从创业项目到孵化服务,再到加速器加速发展,进而进入大园区发展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2]。目前我国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支持,还停留在需要不同种类服务平台来完成的状态,即需要不同的机构配合完成,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可以实现对同一个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一站式”服务。

2基于企业成长需求的载体功能分析

从服务效果看,目前这种多机构、多阶段服务模式不利于对企业形成连续性、深入性服务,同时也会造成部分服务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从企业成长过程看,这种服务模式需要企业付出较多的精力进行服务机构选择、沟通和交流,从而造成企业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因此,下面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特征和需求出发,结合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相关服务功能从理论上深入探析一个较为完整的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所需具备的功能,并给出孵化转化载体的运作实质。

2.1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需求

在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需求时,本文主要结合查询的参考文献及本人多年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风险进行深入识别[3],结果见表1。

2.2基于企业成长需求的载体功能分析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上述问题,以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为出发点,结合目前天津市颁发的《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拟合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应具备的功能,见图1。

经过拟合孵化转化载体需要提供4类针对性服务:

一是办公场地(空间)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企业运转所需的物理空间,包括初创期企业的孵化场地、发展期及壮大企业的转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二是餐饮、住宿、娱乐配套服务。主要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基本的住宿、饮食、休闲等基本生活设施保障。

三是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建设服务。主要包括市场服务平台,协助企业举办各种会展、论坛、宣传,搭建国际合作通道等,增强企业对外的联系,了解市场动态,提升企业知名度;构建投融资服务平台,搭建企业和各类风投机构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通道,帮助企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构建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进行企业家培训、战略指导、管理优化、绩效考核、薪酬设计、业务重组、跟踪调研等各类企业诊断与咨询服务,帮助入驻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明确企业成长路经;构建科技人才服务平台,以人才代理和人员培训服务为重点,代理企业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企业代聘、推荐高级人才和急需人才,并负责向企业派遣创业导师、科技特派员等服务,解决企业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人才匮乏问题;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载体内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研发服务、信息服务、产品设计、测试服务等,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构建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为企业产品检测提供便利,缩短企业检测时间和节省企业检测费用;构建政策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全面的政策解读和科技咨询服务,使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相接轨,争取更多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缓解企业发展压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进行专利、商标、标准等的申请培训服务、申报代理服务、布局方案策划、发展战略制定等,使企业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是载体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服务。构建专家网络、设备资源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联盟伙伴网络、管理支持服务网络、产品信息展示网络、企业宣传网络等,帮助企业广泛地结网和建立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其在积极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4]。

以这4类服务为基础,孵化转化载体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企业提供从初创到壮大的整个成长过程的物理空间环境,解决企业“住宿”问题,使企业来之能用,用之能产,避免企业不必要的厂房扩建和巨大的资金投入,减轻企业发展负担,缩短企业成长历程。二是帮助企业突破成长资源的束缚,引入各种服务机构,帮助企业获得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政策等诸多方面的有效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营养成分”[5]。三是帮助企业形成神经网络,通过搭建载体网络服务平台,使服务载体具备一个巨大的“神经”系统,企业可以借助该系统,加强与上下游企业、行业、市场、客户等外界信息的联系,扩充企业的信息源。

2.3实质认识

孵化转化载体的管理机构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载体管理者和各类平台服务机构的中介联接者,作为服务提供者,载体运营机构以提供生产厂房、基本生活配套设施为基础,其他商务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等服务项目由运营机构的特点和能力决定。作为平台服务机构的中介联系者,孵化转化载体要组织和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包括大学、科研院所等技术研发机构,管理咨询公司等企业咨询机构,偏好科技企业的投融资服务机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政策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广泛与国内外的行业协会、联盟、相关政府机构、俱乐部等密切沟通,形成联合,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作为载体的管理者,既要全盘考虑各种机构的整合模式和协作关系,又要形成顺畅的运营模式和服务链条,以促进企业又快又好成长为目标,成为企业成长的乐土和家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构建这样一个“超级”服务机构,资源汇聚和整合是关键,而要很好的做到资源汇聚和整合,保证载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个体系,构建良好的政策性制度框架必将成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本文认为孵化转化载体实质上是一个政策性的制度框架,其政策目标是为了加速企业发展,从而带动某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的经济繁荣,其发展手段和服务方式就是对载体内企业的“成长支持计划”,其有效运作的关键是合理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孵化转化载体的管理模式和内部机制建设

对于孵化转化载体建设,制度创新是关键。目前,天津市孵化转化载体建设尚未形成明确的管理模式,只是在形式上由原建设单位部分人员负责,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分工模糊,责任不明确,管理各部门协作力度和执行力度较差等情况,更没有形成明确的孵化转化载体内部管理制度。

对于载体的管理模式建设,本文建议根据建设者的实际状况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由建设方成立专门管理小组负责载体运行,管理小组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针对小组成员建立绩效考核和相关激励约束制度,使考核结果和奖金、政绩挂钩。二是由建设方成立管理公司,再以公司名义招聘专职管理人员对载体进行运营管理,每年对管理公司规定任务目标,年末进行考核,以此决定管理人员来年聘用计划和薪酬水平。三是委托或联合专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代管,根据管理业绩或双方合同约定支付相关管理费用。

对于载体的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一是重点突出载体对外部服务资源的整合和集聚能力,着重探索各类服务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注重产业服务链条和服务集群的形成;二是注重各个建设单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建设,避免出现问题时各建设单位之间互相推诿现象;三是积极探索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孵化转化载体如何实现更好的企业服务和培育模式;四是需要探索孵化转化载体管理小组的管理能力培养、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制度的建设。

4建议与对策

根据对孵化转化载体的功能理论分析、实质性认识和天津市孵化转化载体建设现状,结合近几年对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从建设模式、政府管理、品牌和形象、文化氛围、长远规划等5方面对载体建设提出建议。

4.1建设模式方面

4.1.1 探索多元投资模式,形成多方共建方式

面对目前天津市孵化转化载体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建议探索载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形成政府、园区、大学、科研机构、大企业、民间机构甚至国外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资新模式,积极探索形成有利于官产学研金用的多方共同建设方式,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发挥各方能力,调动载体建设积极性。

4.1.2 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切实加大招商力度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同样,科技招商是科技创新的突破口。面对载体建设,应注重强化科技招商,积极调动载体管理团队的招商积极性,不断创新招商模式,不再局限于对某个项目的单体引进,而是利用载体具有的孵化功能、转化功能、产业化功能等各项功能互补的综合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特性,挖掘企业的产业聚集能力,着力实施“管理+制造+研发+配套”四位一体的复合招商模式,实现招商理念、模式和招商效率的全面跃升,推动载体科技产业集群式发展。

4.1.3 探索风投合作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企业融资是实现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之一,投资机构进行有效投资的前提是对投资企业和投资项目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而孵化转化载体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具有深入的对在孵企业、项目了解和掌握能力,如果孵化转化载体能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联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发挥各自所长,选择某些重点企业进行种子期、发展期或壮大期风险投资,不仅能够加速该企业的成长,而且还可以使载体和投资机构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一举两得,互赢互惠。

4.1.4 建设载体网络联盟,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载体网络联盟不仅包括各个孵化转化载体之间的联网,也包括大量的能够帮助企业成长的咨询服务机构或相关科技服务企业,这个网络组织实际上是把所有与企业服务有关的主体联合起来,纵向协调和组织孵化转化载体内已有的各类中介机构,横向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形成合力,结成网络,实现服务、信息、知识、资金、空间等资源的共享,为在孵企业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高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

4.2政府管理方面

重点完善政府配套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加强政府管理角度考虑,尽快制定完善的载体配套管理制度。首先,依法建立、资助、管理孵化转化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推行孵化转化载体建设期的监理制度、建设期满的验收制度、优秀孵化转化载体的后续支持制度等。其次积极探索现有半政府管理模式下实现孵化转化载体企业孵化培育功能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孵育载体要通过自身优势,集聚更多的科技服务优势资源来实现更好的为成长企业服务的目的。为此,采取怎样的政策和办法来加大对载体建设的支持力度,才能使载体更好的发挥资源集聚能力成为政府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三是鼓励载体创新管理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人才管理机制、载体运作机制等建设,帮助载体寻求实现良性运转、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

4.3品牌和形象建设方面

品牌建设是指孵化转化载体在对外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打造载体自身的品牌,并注重提高载体知名度。例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孵化转化载体服务成果的宣传报道;发挥网络平台展示作用,开辟载体宣传栏目,及时报道和更新孵化转化载体的重要新闻;广泛调动统计部门应用统计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展示载体服务成果等。

4.4文化氛围建设方面

重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培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增强载体内各主体之间的相互支持、共同学习以及成长发展的意愿和动机,运用环境与氛围满足企业创业、成长、发展、壮大的精神需求。形成、强化这种文化环境要素,一是要注意加强载体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多元化的合作与交流窗口,广泛接纳和吸引多样化的服务主体和要素;二是要形成载体内企业的动态合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促进各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对话,组织开展各种企业培育活动,宣传快速成长企业的发展经验,树立成功典范,形成“比、学、赶、超”的文化氛围。

4.5长远规划建设方面

重点帮助载体做好成长发展路线图,注重载体内外部的产业结合及产业链条的形成。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划拨出部分专项资金,聘请专业咨询机构,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孵化转化载体制定专门的孵化转化载体成长发展路线图,做好载体建设长远规划,使各孵化转化载体发展紧密围绕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各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注重载体内部之间、载体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载体凝聚力,提高载体内企业抗风险能力。

5结论

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科技服务平台,它为企业构建了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发展空间,提供各种生活、娱乐等基本服务配套设施,提供企业从初创到壮大发展的全程管理咨询服务、技术咨询服务、融资服务、检测服务、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网络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其目的旨在加速企业成长,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孵化转化载体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形态的楼宇和空间,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政策性的制度框架,该制度框架集聚了各种科技服务资源、企业成长性环境与文化,形成了企业快速成长的渠道。因此,在建设孵化转化载体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其物理空间限制,而应该突出其内涵与功能,重点构建合理有效的资源整合制度、政策保障措施和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办法,并形成载体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卫东,孙大海.我国企业加速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07(12):56-59.

[2]何科方,钟书华.国内“企业加速器”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152-155.

[3]傅梅烂,秦辉,王义嘉.科技型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生命体特征[J].商业研究,2005(9):34-36.

[4]程郁,王胜光.从“孵化器”到“加速器”[J].中国科技论坛,2009(3):76-81.

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第4篇

火轮高吐,赤日炎炎。比天气更“热”的,是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长炼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论坛”栏目—“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新平台。

近日,油品处储运主任黄伟良在论坛里发表了《成品油首站返回13台油罐改造项目值得商榷》主题帖,今早,帖子已被管理员高高置顶,随即引发热议。从储运学组的专家到中心化验室的化验员,跟帖者上百,一场跨学组、跨岗位、跨年龄、跨级别的“头脑风暴”席卷长炼上下。短短10日,讨论内容已由资金、效益延伸至安全、操作,一个周密完善的《13台返回罐改造方案》摆在了公司领导的案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长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通过长炼知识管理系统,员工能随时掌握石化行业的最新动态,化解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想学习时,到知识库里冲冲浪;有问题了,与“知识论坛”的网友连连线;遇到疑难杂症,就在“专家黄页”里找高手指点指点……长炼知识管理系统,为企业5000多名科技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解难释惑的高效平台,它是员工心中的“充电器”,是公司领导眼里的“智多星”。然而,对企业而言,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困境求解:“秘密武器”

助力转型升级

在国内,知识管理这一“舶来品”或许还是新鲜词。而对长炼来说,它是与员工结缘十载的老朋友,更是企业突破困境逆势发展的秘密武器。

知识管理,指通过对企业信息进行处理,实现知识最大程度的共享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世纪初,受国企改革和中石化总公司战略部署调整影响,面临关停撤并危险的长炼,毅然选择了走科技创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独具慧眼的长炼领导人,将目光瞄准了“知识管理”。2003年,长炼启动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成为全国石化行业第一个“吃螃蟹”者。

十年磨一剑。从依托“中国知网”起步,到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从简单的知识标引、入库功能,到标引、入库、查询、交流、智能搜索集于一体;从仅有的长炼石化商情网,到石油化工专业网站、企业特色知识库、知识论坛、专家黄页4大部分综合发力……长炼知识管理系统在艰难探索中完成了两次重大升级,实现了由“基本体”到“复合体”的成功蜕变。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点燃了企业创新的星星之火。系统应用以来,员工年均撰写的论文数量由72篇增至469篇,群众性科技创新成果由52项增至213项,合理化建议由500项增至1307项,群众参与科技攻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技术理论和实践水平大幅提升。

强大的知识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至2013年5月,公司共实现技术革新和科研项目5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300项,拥有专利70余项,原油加工能力由250万吨/年增至800万吨/年,产值400亿元/年,成为中石化行业重要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试验基地。老牌国企长炼,依靠科技创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协同创新:“超级大脑”

屡破技术难题

长炼厂区,占地800亩的千万吨炼油装置正紧张而有序地运行。这个投资57亿元、历时3年完成的长炼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大项目”,从组装到运行,多次受惠于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挖掘隐性知识,集成员工智慧,是知识管理要破解的第一难题。

难在哪?因为隐性知识仅存于人脑之中,很难甚至无法被他人获知,而它恰恰又是企业知识最宝贵的部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关键。与长炼同期引进知识管理理念的企业不止一家,中途放弃的却不少,原因就是卡在这里。

怎样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长炼科协灵活运用中国科协组织推广应用的创新理论,几番深思熟虑,办法破茧而出。

2009年,长炼与清华同方合作开发的知识交流平台—“知识实践社区”诞生,一个名为“知识论坛”的栏目高悬于知识管理系统首页最醒目处。知识实践社区根据工作内容,将长炼科协所属的24个专业学组分为9大类,对应“知识论坛”的炼油、化工、工程与设备、安全环保、节能减排、企业管理、信息技术、油品储运、科普生活9个交流区。各学组成员可根据需求在本学组所属的交流区发帖,也可跨学组交流。

知识实践社区开辟后,立即受到员工热烈欢迎。围绕企业大难题、大热点,一场场技术攻坚战在网络上打响。

2011年,“大项目”南区建成投产后,国际新兴环保工艺技术S-Zorb装置运行不稳定,辛烷值损失较大,多番努力未果,装置主管只好在“知识论坛”发帖求助。帖子立刻有了回音:有人主动与外厂同类装置同行交流,在网上公布了心得;有人专门去做研究,把调研情况晒了出来……智慧滚雪球,问题迎刃而解,辛烷值最终由1个多单位降至0.5个单位,仅为国内同类装置的一半,当年增效1000余万元。

知识管理出效益!尝到甜头的长炼人再接再砺,系统的隐性知识挖掘功能不断升级:“知识论坛”与企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巧妙结合,论坛优秀主题帖将被选为“讲、比”课题立项并获奖,已立项的“讲、比”课题也可晒到论坛集智聚力,这种动态“讲、比”不仅推动了问题快速解决,还为基层科技人员参与创新提供了极大便利;新增“专家黄页”栏目,255名专家在线支招;开发了个人经验和技能的格式化挖掘功能,引导用户主动归纳、提交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出成果。至2013年8月,长炼知识管理系统的注册会员已达3166人,员工参与率75.47%;“知识论坛”发表主题帖35089个,参与101767人次,每天有近百人次分享交流;通过系统发起或参与的研讨活动2000余项,技术攻关结题664个,创利近3亿元。长炼知识管理系统,成了企业货真价实的“科技思想库”。

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第5篇

课题组:彭留双 姜中华 陈瑾 梁青建 董含星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为系统深入地把脉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查找不足,提出对策,我工委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走访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听取了市科技局专项工作汇报和市经济开发区关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比较参照先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路径和科技创新平台运作模式,形成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理念,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基础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趋于良好。以创优环境为先导,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宏观推动,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深入开展创新型在全市营造浓烈 的科技创新氛围;一手抓政策驱动,结合本市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常州市的一系列科技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政策、奖励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立项审批等方面,加大了扶持优惠力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二是产学研合作日趋活跃。为了适应企业日益迫切的产学研合作需求,我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服务、企业发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以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不断开拓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式,大力提高产学研的组织程度和合作层次,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从政府层面上看,政府与重点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我市与浙江大学等5所科研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浙江大学溧阳合作服务中心、产学研专家数据库,通过组织有效活动、提供有效服务,为市校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大学的技术成果向溧阳转移。近年来市政府共举办重大产学研活动12次,签订合作项目150项,引进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信息5000条,中国溧阳茶叶节“科技合作项目签字仪式暨信息发布洽谈会”等正逐步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二是从企业层面上看,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显著增强,全市企业与全国百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4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具有产学研背景,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与多家高校、院所有合作关

系,85%的科技成果、90%的省级以上科技立项均有技术依托单位,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

三是创业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加快推进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投巨资兴建了创业孵化园、规划建设了天目湖高新科技园,着力增强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承载项目的能力,积极吸引信息、技术、资金、人才为在孵中小科技企业服务。先后有50多家企业入孵,年入驻企业的实际孵化面积使用率达90%以上,已有20多家企业出孵,其中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在孵和毕业企业申请专利共计58件,通过ISO9000论证的企业10余家,累计开发新产品60多项,多项产品获各级科技部门的火炬、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累累成果促使市高创中心今年一举通过省级孵化器认定,创业中心助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各类服务平台日臻完善。一是技术服务平台雏形初显。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科技咨询服务等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了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天目湖基地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融资平台运行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行政推动型投融资体系。政府投入以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各级科技经费支持为主、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为辅,近年来,全市实施科技项目1000余项,争取经费达5990万元,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680万元。政府投入带动效应明显,引导企业投入3.1亿元,政府每投入1元,带动项目投入10多元,政

府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放大。三是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成绩斐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良好的宜居环境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以完善的配套服务留住人才,各类创业创新人才加快向溧阳流动,2007年全市引进硕研及高级职称以上的科技创新人才127名,引进海归高层次人才15名。

五是“一站两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坚持突出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研发成果的转化两个重点,加快建设“一站两中心”,切实增强企业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创造业绩的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三级创新平台26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2家。

六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效应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分布于45家高新技术企业内,这45家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了全市企业研发活动的91.2%,承担了88.6%的省级科技计划,分享了去年上级科技经费的77.45%,一批如正昌公司的SZLH858制粒机、生物质成品燃料产品及装备开发等项目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序列,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链不断 做长做粗,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快了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2007年全市4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撑起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当前制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企业处于竞争弱势地位,惧怕创新风险,重视固定成本,不在意风险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产生的汇报,导致内在的创新动力不足,其外在的表现为安于现状,小富即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对建设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不够、信心不足,新产品开发仅仅停留在跟随和模仿上,强调“短、平、快”,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科技创新人才地位不高、结构不优、总量不足。企业人才观念陈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投入不足,企业科技开发人员地位和待遇偏低,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三是创新投入不足。投入渠道单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较弱,风险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全市R&D占比和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远远低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尚不明显。四是区域性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基本空白,尚未形成有效的创新要素整合机制,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缺乏技术支撑,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五是创业中心建设相对滞后。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服务内容单一,孵化功能不尽完善,仍处于粗放型、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六是企业创新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主体创新、载体创新的氛围还不够浓,政府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服务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当前,我市正处在“建设高水平小康溧阳,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市

场疲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扬以及宏观调控中货币、土地、节能减排“三道闸门”继续从紧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市工业经济经受了巨大冲击,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行业和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以上情况充分表明,企业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的形势下,优者更强、劣者更弱,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现象尤为明显。凡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赢得了发展的新机遇,拓展了市场的新空间;反之,则步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作为苏南经济版块中次发达地区的溧阳,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向溧阳转移、到溧阳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苏南优化发展的大潮中赢得主动、构筑优势。要着重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解放思想,在观念转变上实现突破。各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溧阳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机遇来抓,全力以赴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政策资源,结合工作实践,从政策层面上将好的经验和成熟做法不断系统化、规范化,为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既突出导向性,又突出实用性,更突出可操作性,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发挥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效益,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创新的合力。引导企业突破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思想

束缚,以长远的眼光制定打造百年企业的规划,塑造创新精神,将自主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线,突出创新平台的龙头地位,瞄准行业前沿尖端科技,强化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培育企业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提升功能,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突破。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涵盖创业平台、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业中心建设要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设施规模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资源网络化、运行市场化、发展专业化、功能效益化”方向发展,依靠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控制企业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二是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要强化政策引导,搭建合作框架,完善共享机制,整合创新资源,立足我市规划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组织建立技术联盟,加强产业源头技术的开发,继而辐射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三要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创新机制,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上实现突破。实现有效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建立完善的机制,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创新资源良性循环模式。就政府而言,传统的“静态合作”机制过于形式化,不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规律。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要积极搭建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战略合作机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前沿阵地和后方基地,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把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和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就企业而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关键要坚持项目为本,以项目为纽带,以企业创新平台为载体,紧紧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量,加强信息双向交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面向企业展示成果、对接成果、转化成果,努力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四)多元投入,在融资规模上实现突破。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要建立“政策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政府扶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强政府投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结合。一要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资金投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推动企业和社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良性格局。二要建立贷款推荐制度,加强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管理模式,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贷款支持。三要建立健全资本运作机制。鼓励高成长型企业上市,改善企业财务结构,增强企业资本实力;实施“双轮”驱动政策,大力扶持本地有实力企业组建风险投资公司,着力引进外地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壮大我市风险资本市场。四要继续全力以赴地做好科技项目的挖掘、包装、策

划和组织申报工作,使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能够享受科技资金扶持。

(五)完善政策,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突破。学习借鉴先进地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营机制。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并落实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尽力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营造适合科技人才成长、发挥专长的环境,将我市打造成吸引外来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二要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科研工作站,完善人才柔性管理机制,引进本地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和紧缺人才。三要整合市内外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本土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专业人才的素质,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四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科研开发人员的创新激情,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

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 第6篇

作为为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延续和完善,物业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品位迅速提高以及全社会业主意识、专业化服务意识的整体增强,物业服务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好的业绩,除了规范管理外,还应加强创新服务。如果说做好物业服务的规范服务是为了让客户满意,那么,创新的物业服务则是为客户创造惊喜的点睛之笔。有了惊喜才有口碑,有了口碑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和机会。物业服务的创新意识及特点

物业服务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具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物业服务的核心意义不应该仅仅限于提供环境保洁、秩序维护及工程维保服务,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业主创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服务的最高境界是让客户永远觉得自己是赢家。”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物业服务企业需要以满足客户实际需求为前提,根据对象、环境、阶段的变化,通过合理设计达到客户满意的感觉,甚至超出客户期望。

物业的位臵、规模、档次、新旧不同,业主的要求、需求、期望也各异。在实际的物业服务过程中,我们研究发现,业主满意的感觉分为七个层级,分别是:居家安全、环境优

美、生活便利、丰富多彩、社区和谐、保值增值和尊重感。根据项目业态和周期的不同特点,这七种感觉也将进行不同的重要性组合。比如,高层业主十分看重的生活便利,就别墅业态而言,其价值微乎其微,被他们排在前三位的感觉需求则是居家安全、保值增值和尊重感。

除此以外,物业创新服务还需要考虑过程结果并重、项目周期决定服务内容等特点。并非业主所有的感觉和需求都要满足,也并非所有的服务都一定要有结果,过程中给业主带来愉快的感受,同时让他理解到物业在真正地为他考虑、努力解决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内容。随着接管时间的延续,对于接房不久的磨合期业主而言,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对他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成熟期业主们对于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邻里间的社区和谐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就越来越多了。

创新的物业服务就应围绕业主的组合感觉进行差异化设计,提供他们需要的菜单式服务。

甄别业主需求,合理设计创新服务内容:

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人的需求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为业主提供创新服务,识别业主需求相当重要。笔者所在的新龙湖物业为此曾经专门进行了包括以业主购房目的、家庭结构、职业习惯、兴趣爱好、生活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 的业主群体研究,并通过项目生命周期研究、投诉报事分析、满意度调查、深度访谈等继续深入挖掘客户需求。

以投诉报事分析为例,新龙湖物业内部成立了专门的品质保障部门,监测全集团的报事投诉,并组织知识专家讨论解决难点问题,并关注同时出现的问题、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过程管理;每半年一次的满意度调查则由第三方进行,确保客观公正,调查结束后,公司召开满意度调查分析会,解决业主反映的普遍问题,每次调查都需要有两到三项调整内容公示出来;而针对个性问题或个性业主,则由公司组织深度访谈,挑选有意见的业主,由公司高层亲自参与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创新设计服务方案。在一次深度访谈过程中,公司高层无意中了解到业主有晒被子的需求,由于重庆气候较潮湿,被子很容易受潮,很多业主家里只有老人孩子,不太方便晒被子,零散的被子也影响小区品质。考虑到业主的潜在需求,访谈结束以后公司高层当即组织专家开会,随后将晒被子作为一项便民服务来推出:物业人员统一收取、晾晒,既保证了业主需求的满足,又保证了小区品质,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物业创新服务设计管理方案是一个项目最基本的管理纲要,是员工必须遵守的文件。基本内容包括需求识别、基本流程、创新设计、重难点问题、工作计划和人员配臵标准

等。创新服务需要进行分级管理。研究发现,按照业主对物业的认同度,比例分别是5%不认同、15%基本不认同、20-30%不关注、40%-50%认同,其中10%-20%为铁杆客户,物业服务更多的要重点关注两头,维持铁杆客户,并争取不认同业主的支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物业服务显性化及服务创新的保障措施:

为了提升业主对物业服务创新的感知度和满意水平,更好地落实服务工作,强化服务效果,物业服务企业需要将服务显性化,通过设计有效的服务举措,在服务过程中让业主感知到企业的服务,最后形成良好口碑。服务显性化即是向客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选择合适的方式传递合适的内容,其作用在于使客户更了解我们的物业服务举措和内容。这其实也是服务创新的一种举措。

为达到实际效果,物业服务的显性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在业主关注度高的时候去走动,增强业主服务及时性的感受;分时段排班,在增强服务效果的同时增加与业主的接触面。(如保洁在业主出门和回家前完成、绿化在业主正常上下班或者周末时间完成,工程要十五分钟快速到位,秩序维护员要在上下班高峰和夜间出现在业主眼前等。);适时组织设备房开放日、植物认养等互动参与活动,让业主

实际参与了解物业管理;加强业主与物业的沟通,建立重要通知、工作汇报、成功展示、业主通讯等沟通平台。

创新服务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制度和技术保障,才能保证其源源不断地发挥效力。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投诉报事分析机制、知识管理制度、员工奖惩措施等加强制度保障,而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则能促进创新服务案例转化为服务标准举措,为创新服务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以外,对创造性执行的员工进行激励和晋升,则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提供创新服务。

上一篇:学生营养餐会议记录下一篇:音乐游戏猫捉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