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2024-06-13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精选9篇)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第1篇

关于印发《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科室:

我院远程医学中心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在安徽省立医院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顺利竣工,为规范管理,理顺远程会诊工作流程,解决我院疑难危重病例诊治,促进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特制定中煤矿建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望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二O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附件:

1、《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

2、远程医学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3、远程会诊申请单(样表)

附件1:

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

为规范我院远程医学中心管理,理顺远程会诊工作流程,解决我院疑难危重病例诊治,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远程会诊等渠道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及《安徽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管理规定》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一、组织管理及工作人员职责

根据院领导安排,远程医学中心由医务处、科教科负责管理,暂设兼职人员3名,信息中心协助技术支持。工作人员职责见附件2。

二、远程医学中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和作用

远程医学可满足医生和患者双方的需求。根据医生和患者的信息需求,远程医学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已应用于如下方面:

(1)远程诊断:包括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学诊断、中医辨证诊治、超声诊断、内镜诊断等。

(2)远程会诊:治疗方案会诊、手术方案会诊、明确临床诊断、治疗等。

(3)远程信息共享:实现各卫生单位、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远程教学、视频会议等。

(二)远程会诊信息的处理

远程医疗服务需处理的主要信息有:

1、图片文件:病理片、B超图片、皮肤病变部位照片。

2、影像文件:内镜图片及录像、CT片、X光片、MRT等。

3、文本文件: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

4、波形文件:心电图、脑电图等。

(三)以下情况均可申请远程医学中心协助:

1、医生单方面需求(即患者没有提出会诊要求),需要上级医院协助进行病理、X光片、CT片、MRI片、内镜录像(图片)以及其它临床医技诊断的需求;

2、门诊或住院患者提出,要求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以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需求;

3、各科室或科教科有远程实时教学需求或其它需要上级医院专家帮助的各种需求;

三、远程会诊工作流程

(一)和上级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流程

1、凡需要远程医学协助的科室,根据需求的紧急程度,需提前1-3天向远程医学中心(远程医学中心地点设在门诊三楼职工书屋旁)提出申请,紧急情况下可随时提出申请。远程会诊和普通会诊一样,均需报医务处同意并备案。如有远程教学活动需相关科室参加的,也可由科教科直接通知相关人员参加。

2、申请远程会诊时,由主诊医师按要求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见附件3,可复印),写明患者基本情况、目前诊断和治疗情况、会诊目的、拟邀请的专家、会诊时间等,交科主任(或诊疗小组长)签字,送至医务处审批备案后,交由远程医学中心负责实施。一般情况下《远程会诊申请单》需由申请医师填写电子版,打印好(一式3份,科室、医务处、远程中心各留1份)送至医务处,也可通过医院医学信息群(*******)发来,并电话告知。如无法制作电子版,也可报送纸质,交由远程医学中心工作人员打印,但需字迹书写清楚。远程会诊与普通会诊一样,需请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科室留存。

3、远程会诊申请提出并批准后,需由申请医师准备好如下资料交至远程医学中心:病历资料(首程、入院录、主要病程记录、术前小结等)、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影像胶片、病理图片(报告单)以及上级专家需要的其它资料。鉴于目前我院PACS没有联网,暂由远程医学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将以上各种资料制作成电子版,传送给上级医院专家。待实现PACS联网后,即可由申请医师直接将以上资料传送至远程医学中心。

4、远程医学会诊时间一般为上午9点至12点,下午3点至5:30点。会诊过程采用预约会诊方式。普通会诊:即我院发出会诊申请12小时内由上级医院和我院共同确定会诊专家和会诊时间,36小时内完成会诊服务。急会诊:即我院在上级医院工作时间发出会诊申请3小时内完成专家确定和预约,并在12小时内完成会诊计划,根据临床需要另外约定除外。

5、远程会诊时间确定后,由远程医学中心通知请求会诊的科室相关人员,按指定会诊的时间携带必要的检查资料,提前15分钟到达会诊室,远程医学中心工作人员需提前准备好会诊设备。

6、远程会诊时,申请科室的负责人以及相关经治医师均应到场,并准备好必备资料,以便回答上级专家的提问。会诊可由申请科室负责人(诊疗小组长)主持,必要时由医务处主任或分管院领导主持。

7、会诊结束后,专家会诊意见书由远程医学中心工作人员下载打印好,交给申请医师,并留存一份备案。

8、远程会诊病历资料的书写按《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及我院有关规定执行。

9、远程医学中心负责做好会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10、门诊患者申请远程会诊时,由门诊主诊医师提出申请。

(二)与下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之间的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应和卫生支农、双向转诊以及外联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做好对口支援及远程会诊工作。因我院远程会诊处于试行阶段,与下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会诊暂未开展,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制定相关工作流程。

四、远程会诊收费标准及费用核算分配等规定

(一)物价有关规定

根据甲(安徽省立医院-邀请方)、乙(中煤矿建总医院-受邀方)、丙(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方)三方签署的《 远程医学服务合作协议》的有关规定,以及安徽省物价局的有关政策规定,同步远程病理会诊(物价局项目编号AADD0001)为每次300元;非同步远程病理会诊(物价局项目编号AADD0002)每次280元;同步远程会诊(物价局项目编号AADG0001)每小时600元;远程中医辨证论治会诊(物价局项目编号AADN0001)每小时600元。如安徽省物价局或甲乙丙三方协议有变化的遵照该变化执行。

(二)收费对象及办法

1、远程会诊根据发出邀请方的目的不同,收费对象可不同。一般情况下是指向患者或其家属收费,特殊情况下,即我院临床医技科室根据诊疗工作需要,向上级医院的专家咨询、请求解决疑难问题、远程读片、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教学等,费用由我院支付。

2、凡需要由患者或家属支付的远程会诊费用,由请求会诊的科室(主诊医师)向患者收取,费用请直接交至门诊收费处,票据一联交至远程医学中心留存。

3、凡由我院支付的会诊费用则先从预缴的费用中扣除,然后进行成本核算。核算办法:凡由我院支付的远程会诊费用,成本核算进入申请会诊的科室(诊疗小组)。

4、在远程会诊试运行期间(2015年8月1日至9月30日)凡由患者支付的远程会诊费用按80%收取。

五、有关工作要求及奖罚措施

1、各科室(诊疗小组)应高度重视和支持远程会诊工作,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和严格管理,要确定专人负责远程会诊工作,也可由科室教学秘书负责。要建立远程会诊登记本,并向广大患者主动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医护人员参与该项工作的积极性。

2、对积极为患者服务,在远程医疗会诊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3、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和个人,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⑴ 对患者推诿或拒绝患者远程会诊要求,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⑵ 违反规定,违规收取患者费用,增加患者负担的;

⑶ 不服从统一管理,接到会诊通知后,不认真准备各种会诊资料,或不按时到岗参加会诊的;

4、远程会诊提供了和国内专家实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于提高我院的诊疗水平、医疗安全、科室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科室应针对门诊和住院患者多做宣传动员,宣传远程会诊在费用上、时效上的优势和好处,力争充分发挥远程会诊的作用。

六、本规定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今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将根据情况适时修订完善。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第2篇

1、全科工作人员都要重视会诊工作,会诊讨论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室整体形象,提高年青医师诊断技术水平的重要方法,要求全科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会诊工作。

2、凡是遇到疑难病例诊断有困难时,应立即组织当班医师、高年资医师,科室主任参与会诊。通过会诊讨论,查找资料和询问病史以及参考其他检查资料,做出合理的诊断。不允许不经过会诊敷衍诊断,做不出明确诊断,糊弄患者,增加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

3、对于经过讨论仍然不能做出诊断者,或者诊断与临床不符合的,需要与临床取得联系者,并建议做进一步对诊断有价值的检查。也可以申请临床或其他医技科室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可以邀请外院专家参与。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第3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分析北大医院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科室间会诊工作,多科室联合会诊(全院会诊)及院外会诊除外。

1.2 数据来源

2012年6月之前的科室间会诊工作全部用纸质会诊单记录,用Access数据库人工录入;2012年6月之后电子病历系统逐步推行,会诊数据主要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纸版录入Access数据库的会诊数据作为补充。

1.3 会诊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与持续改进

(1)2007年制定并发布了《科室间会诊制度实施细则》,对于科室间会诊的分类、分级、会诊时限、会诊医师资质、会诊单书写、会诊流程等内容均进行了明确规定。2008年、2012年、2013年又对会诊制度和细则进行了持续改进和完善,着力强调了会诊医师资质、会诊时限、会诊满意度、会诊质量等的重要性。(2)优化会诊激励机制,提高医师积极性。医务处负责会诊质量的监控以及会诊医师工作量和满意度评价的统计,“会诊按时完成率”和“普通一级会诊主治医师及以上会诊率”两项指标体现在《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1]中,会诊工作完成情况已成为个人及科室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3)加强日常监管与反馈,提高医师重视程度。在会诊制度中明确提出,医务处负责会诊质量的监控以及会诊医师工作量和满意度评价的统计,结果作为科室年终考核及会诊医师晋升职称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由科室主任负责会诊工作的管理。(4)建立并逐步完善电子会诊系统,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实时监控。

1.4 数据分析方法

对会诊率、会诊按时完成率、会诊医师资质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会诊率=会诊数/当年出院人数×100%;会诊按时完成率=按时完成会诊数/会诊数×100%;根据医院会诊制度的要求,普通一级会诊的会诊医师应为中级及以上职称,会诊医师资质符合率=1-住院医师完成的会诊数/总会诊数×100%。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北大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共1500张住院床位。2008年出院人数为40751人,科室间会诊数22850人;2 0 1 5年出院人数7 9 9 7 3人,科室间会诊数42413人;出院人数增加96.25%,科室间会诊数增加85.61%。2007-2015年科室间会诊率维持在53.03%!69.35%,详见表1。

在2007-2015年,申请会诊最多的5个科室依次为妇产科、老年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会诊量占总会诊量的42.74%;受邀会诊最多的5个科室依次为眼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性病科,会诊量占总会诊量的36.96%。

2.2 会诊按时完成率

在电子病历系统推行之前,科室间会诊均采用纸质会诊单记录,先到医务处申请备案,会诊完成后会诊医师再于当月内反馈至医务处,人工录入保存数据。在会诊单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中,不能做到实时监控会诊完成时限,因而在分析会诊按时完成率时,仅采用2012年6月及之后的电子病历系统记录的会诊数据。从电子病历系统提取的数据来看,90%以上的会诊都可以按时完成,反映出医院科室间会诊的时效性处于持续高水平状态,详见表2。普通会诊中,一级会诊的按时完成率最高,三级会诊的按时完成率最低;三级会诊中,2015年的会诊按时完成率相较于2012年有明显提升,详见表3。

2.3 会诊医师资质

2007-2015年会诊医师中,中级职称以上所占比例在75.73%!89.05%波动,即会诊医师资质符合率在75%以上,详见表4。会诊医师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07年为18.71%,2013-2015年均在30%以上。

3 讨论

3.1 会诊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了会诊效率与质量

2007年10月之前,科室间会诊分为抢救会诊、急会诊、亚急会诊和普通会诊。当时的会诊周期长,且缺少激励机制,“请自己会诊不愿意去,请别人会诊希望快点来”是那时绝大多数医师内心的真实写照。会诊时效已制约了床位使用率和病房周转率的提升。2007年10月始推行会诊制度改进,以科室间会诊为改进试点,医院开启了打造高效率、高质量、人性化会诊中心的探索工作。

自2007年10月会诊制度修订和实施以来,会诊按时完成率有了明显提升,这得益于几方面的综合作用:通过建立、健全院内会诊管理制度,会诊工作改进的目标和方向逐步明晰;会诊激励措施的推行,会诊医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加强日常监管和反馈机制,提高了医师及科室对会诊工作的重视程度;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并实现了实时监控。有类似研究表明,通过加强会诊管理,明确会诊医师资质,严格会诊时限的要求,会诊质量和时效能够得到有效提升[2]。

注:2007年指2007年10-12月,下同。

3.2 会诊医师资质是保证会诊质量的重要手段

低年资住院医师临床经验相对缺乏,如果不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或者因处理不当受到邀请科室的质疑,不得不再次请会诊,就会直接影响会诊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关乎医疗安全[3]。会诊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4]。北大医院在会诊制度中明确规定各类各级会诊医师资质要求,由科室主任负责会诊工作管理,医务处对会诊工作量及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师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科室及会诊医生对会诊的重视程度及积极性大幅提升。

3.3 会诊效率的提升代表着医疗效率的提升

良好的会诊执行和完成情况,可有效促进科室合作、缩短平均住院日,并且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效率。2012年之前,医院科室间会诊因硬件水平所限均采用纸质会诊单记录,纸质会诊单存在流程繁琐、人力成本高、会诊单填写质量参差不齐、会诊记录不便查询、管理部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5]。自2012年6月起试点,医院逐渐全面启用电子病历会诊系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进行会诊管理,可对会诊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会诊医师可以提前查阅患者病历,了解病情。除了电子病历系统为会诊工作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会诊制度中对于会诊时限的明确要求也为会诊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4 小结

自2 0 0 7年推行会诊规范化管理以来,北大医院的科室间会诊量逐年提升,并持续保持在高水平状态。除了本文已论述的指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会进一步关注会诊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减少非必要会诊,评价会诊对于治疗是否有帮助,持续改进科室间会诊工作,最大程度地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效率,保障医疗安全,造福更多患者。

摘要:目的:分析2007-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9年全院科室间会诊执行情况,评价会诊规范化管理对科室间会诊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近9年会诊数据,评价会诊率、会诊按时完成率、会诊医师职称构成比等的变化趋势。结果:2007-2015年,科室间会诊率在53.03%!69.35%;会诊医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有所提升。2012-2015年会诊按时完成率依次为91.99%、95.19%、95.75%、94.61%,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普通会诊中一级会诊的按时完成率最高。结论:会诊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科室间会诊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科室间会诊,规范化管理,医疗效率,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洪颖,袁建峰,王平,等.《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的制定、应用及改进[J].中国医院,2015,19(8):53-55.

[2]禹思安,孙虹,梁昱,等.强化会诊管理对提高会诊质量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6):433-434.

[3]田柯,耿仁文,林凯程.院内会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2):110-111.

[4]李大江,钟彦,文强,等.院内科间会诊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42-43.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第4篇

【关键词】三级转诊;远程会诊;公立医院改革

远程医疗的目的是突破医疗时空的限制,降低医疗开支、节省就医时间,让患者可以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依托远程医疗平台可进行远程教学、学术交流等,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学术水平。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就是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老百姓看好病。为此要做到:一要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公益目标、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其中为了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三级转诊制度是必要的,为此远程医疗也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级转诊制度的功能:一级机构承担社区预防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二级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的诊治及教学科研任务;三级机构承担省内及跨省的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任务,同时还承担高等学校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因此,所谓三级转诊制度是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列》对医院功能的划分和任务的界定,结合患者病情诊治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转院诊治的过程。通过三级转诊科研优化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远程会诊不仅可以即时的为病患提供更大程度上优质服务,进一步在病人是否需要转往更高级别的医院进行治疗时作出初步判断。我们医院是三级乙等医院,下级有很多乡镇二级医院甚至有我们的分院。我们的远程会诊优势很突出。远程会诊流程在确保设备的畅通,网络和服务器的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我院与二级医院远程会诊流程如下:首先医师通过远程会诊平台提出申请:把病人的影像图片、相关个人资料和病情传送至卫生部门放置的服务器上,专家通过相同的平台进行在线会诊,把自己的诊断传输至服务器供对方参考。在遇到疑难杂症无法用简短语句表达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卫生局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在线交流。专家在影像会诊中心看着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视频的方式直接沟通商量。

我们医院在我们县级市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往乡镇医院遇到点问题就会让病人直接来我医院住院治疗导致我们医院常年床位紧张人满为患。从2015年我们医院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也为了顺应时代,得到当地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影像会诊中心和心电会诊中心。这两个会诊中心是通过实时数据传输系统把影像和患者的信息通过光纤传输到服务器,供医院间会诊,使病人情况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提升影像诊断水平,并探索建立影像远程会诊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我院开展远程会诊中心建立的基础:

(一)、逐年上升的病人数和影像医师缺乏的矛盾。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院的放射人次为19.52万例,2014年为27.15万例,到了2015年度这个数据达到了30.12万例,在两年间增长率达到了50%。

(2)、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及医务人员扎实的工作基础:2015年度我市卫生部门购买先进的服务器,在全市范围内铺设光纤,各个医院都已连接至服务器,信息可以相互传递。

(3)、与乡镇多家二级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乡镇医院占地大环境好,这是优势。由于医务人员的能力问题让大家对这样的医疗机构不信任导致他们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乡镇医院成了半个摆设的局面。但任何一所医疗机构都有缺少某种职能的情况,因而不可能单靠本身来满足居民全部的卫生需求这就需要两个机构间要沟通频繁使得公立医院改革中的转诊更精确。必要的沟通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其中病人的详细情况我们就可以通过远程会诊来达到目的。

(4)、組织构架与专家团队:我们医院放射科共有工作人员62个,其中副高及以上是10个。下级医院在有需要的时候,在岗人员有专人负责影像远程诊断。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影像远程诊断、参加多学科视频会、影像学进行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等,涉及心胸、胃肠、妇科、骨科等多个领域。

虽然远程会诊有众多好处但随着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将产生医疗纠纷,现在我市虽然以病人所在医院来承担法律责任,而远程会诊的医生的意见只是参考,这个规则会使远程会诊产生很大的瓶颈,建议由政府部门建立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将有利于远程医疗合作的良性发展。

三级转诊是今后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它可以有效引导病人合理流动,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远程会诊的良性发展对于三级转诊有重要意义。如何完善远程会诊会使医疗人才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马晓伟.“坚持公益性方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制度”,《求是》,2010年第24期.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 第5篇

院内会诊

一、科内会诊:危重或疑难病例,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者,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组织科内会诊,认真分析,充分讨论,及时确诊,制定有效诊疗方案。

二、科间会诊: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科室的医师会诊时,经治科室应当向会诊医师说明病人的诊疗情况,陪同检查病人,根据会诊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诊疗计划。

三、全院会诊: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进行全院会诊的,由经治科室科主任提出,报医务科批准,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

四、会诊申请签发:科间会诊申请单由经治治疗组质控医师签字,全院会诊申请单由经治科室主任签字,送医务科审批,由医务科室送达拟邀请科室。

五、会诊医师资质:科间会诊由总住院医生以上人员承担,全院会诊由科主任或科室骨干承担,如会诊医师不能解决的应立即请示本专业上级医师会诊,力争达到会诊目的。

六、邀请会诊科室的准备:

(一)确定会诊时间,提前一天将会诊申请单和病历摘要(急会诊除外)送到拟邀科室;

(二)填写会诊病历,写明会诊目的及要求:

(三)专家会诊时,必须派知情医师简述病情并陪同专家检查病人;

(四)管床医生做好会诊前准备,包括病历、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并做好会诊记录。

七、会诊程序

(一)会诊主持:科内会诊由经治组质控医师主持;全院会诊由邀请科室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特殊情况由医务科主持。

(二)会诊流程:

1、管床医师报告病史、上级医师补充

2、会诊医师追问病史,检查病人;

3、会诊医师发表会诊意见;

4、主持人总结会诊专家意见。

八、会诊到达时间:

(一)急会诊:应邀人员必须10分钟内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会诊。

(二)一般会诊:应邀人员应在48小时内完成。

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要求外院专家会诊的,经治科室应当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同意后,由经治科室科主任提出,书面报医务科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

二、经医务科审批同意的会诊邀请,由邀请科室确定会诊时间,医务科或邀请会诊科室向被邀请医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包括拟邀请医师或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称、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地点、交通安排和费用等情况,加盖医务科公章,并附会诊患者病历摘要。

三、拟邀请的专家必须具备副高以上专业职称,在本专业有一定的影响或知名度。

四、会诊主持:一般由医务科主持,特殊情况由分管副院长或院长主持。

五、请外院专家的会诊费、手术费、往返路费、住宿费等均由患者承担。医师外出会诊

一、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我院医师经医务科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进行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医师外出会诊必须经我院医务科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二、邀请我院医师会诊的医疗机构应是一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

三、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需向我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包括拟邀请医师或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称、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地点、交通安排和费用等情况,加盖邀请医疗机构公章,并附会诊患者病历摘要。除紧急会诊外,不接受电话邀请会诊。

四、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持邀请函和病历摘要,经我院医务科审批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医务处通知相应科室主任,科室主任根据会诊要求及目的安排医师。外出会诊医师在医务科领取《会诊情况反馈表》前往。

五、外出会诊必须是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医师返院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将会诊情况向医务处及科主任汇报,并将会诊邀请函、病历摘要、邀请会诊医疗机构签字盖章的《会诊情况反馈表》交医务科存档。

六、在会诊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包括路途中人身安全、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由邀请医院负责解决,我院协助处理。

七、为保障医疗安全,手术科室外出会诊,除因病情危重不能转院、必须就地手术者外,原则上外出会诊医师不参与院外手术,应将病人转入我院治疗,必要时通知医院急救呼叫配合接转患者。

本管理制度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

人民医院

医院外出会诊管理制度 第6篇

一、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医院医务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医师未经医院医务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二、其它医疗机构拟邀请我院医师会诊,需向我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邀请医疗机构公章。紧急情况下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会诊邀请的,应当及时补办书面手续。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不接受会诊邀请:

1、会诊邀请超出邀请单位诊疗科目或者邀请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2、邀请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3、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四、被邀请医师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五、同一医师外出会诊,原则上每周不超过一次。特殊情况须经医院领导批准。

六、医院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本院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务处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会诊影响本院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院领导批准。

七、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八、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

九、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十、会诊施行手术治疗要严格执行江苏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特殊诊疗技术项目应在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

十一、会诊结束后,医师应当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医务处。

十二、医师在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十三、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差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邀请医疗机构支付会诊费用应当支付给医院财务部门,不得支付给会诊医师本人。由会诊医师代缴费用的,会诊医师应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会诊费用缴至医院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出具相关票据给邀请会诊单位。会诊医师会诊收入由医院统一结算给付。

十四、医师外出会诊时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医院会诊制度 第7篇

会 诊 制 度

1、会诊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申请并接受其他科室或者其他医疗机构的协助诊疗,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2、凡遇下列情况应申请会诊:疑难危重病人需要有关科室协助诊治;危急病人需要他科协助及时抢救;重大手术前因病情复杂,涉及其他专科需要提供咨询或协助;医疗纠纷需要分析判断;错收病人或有合并症需要转科、转院治疗。

3、会诊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上级医师签字后由本科室工作人员送会诊科室;急会诊应在会诊申请单注明“急”字,特别紧急或抢救性会诊可通过电话邀请,事后补填会诊申请单;休息时间会诊申请单可不经上级医师签字。

4、申请会诊时,必需具备必要的资料,如病历、请会诊记录、相应化验、放射及其它特殊检查结果,以供会诊时参考分析;会诊医生会诊时经治医生应陪同。

5、对会诊的目的和要求,会诊医生应给予比较明确的答复,并书写会诊记录,如一时难以确定,应提出恰当建议和处理意见,切忌华而不实的辞令和不着边际的建议;会诊医生对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应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前去会诊。

6、全院大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医务科协助安排,必要时请有关院领导参加;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主管医生做好会诊记录。

7、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联系;会诊时由申请科室负责接待,经治医生及上级医师应陪同。

8、我院医生外出会诊一律由医务科统一安排并备案,根据会诊要求安排相应科室承担(卫生部42号令《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9、对无故延误或拒绝会诊的医务人员,将根据情节追究责任,并根据医院奖惩制度进行处罚。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新疆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及与其开展远程会诊工作的64家协作医院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研究远程会诊的相关资料, 从而确立远程会诊工作影响因素的各项基础指标。

1.2 方法

远程会诊工作的开展涉及到会诊申请医疗机构、会诊邀请医疗机构、患者的主管医师、会诊专家、患者及家属等。积极推动远程会诊工作的开展, 要考虑到远程会诊工作中的各项因素, 如设备、网络、认知、沟通等。为此, 远程会诊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要全面描述和准确地把握, 评价指标的选择非常关键[2]。

1.2.1 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分析新疆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及与其开展远程会诊工作的64家协作医院近几年的远程会诊现状, 确定基础指标。将“远程会诊场地人员因素”及“设备网络因素”作为一级指标, 将“数据的清晰”、“数据的完整安全”等作为二级指标。通过上述各项研究工作, 筛选出一级指标5个, 二级指标10个, 三级指标25个, 构成医院远程会诊影响因素指标的基本框架。

1.2.2 运用德尔菲法确定远程会诊影响因素的指标

挑选专家是Delphi法预测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认为要从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各个分支学科中选择有一定经验的、对研究感兴趣的专家。专家成员选择不当, 一方面会增加评价中的偏倚;另一方面又会导致轮回之间应答率的下降[3]。本研究所选专家25名, 均对医学科研较为熟悉, 具有一定的医学科研实践经验或管理经验。

1.2.3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

用Yaahp0.5.2软件计算出权重系数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当一致性比例CR=CI/RI<0.1时, 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是可以接受的, 当CR>0.1时, 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 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2 结果

在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中, 征求专家意见, 以满分100分来赋值, 再将远程会诊影响因素的各级指标按照指标权重系数赋分, 使各个指标具有可比性。其中一级指标中认知因素权重为0.2479, 沟通因素为0.2258, 场地人员因素0.1346, 设备网络因素0.1645, 解决问题因素0.2272, 按照总分100分计算, 认知因素占25分, 沟通因素占23分, 以此类推。在三级指标中, 设立了指标标准, 分为A、B、C三个等级, 分别赋以A=1.0, B=0.8, C=0.6的权重, 详见表1。

3 讨论

3.1 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医务人员及患者、患者家属对远程会诊认知

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远程会诊的宣传工作。让医务人员认识到, 采用远程医疗会诊并不是对自己技术的否定, 而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 是一次学习和提高自己业务能力水平的机会, 正确对待自己的虚荣心, 积极了解医疗远程会诊的意义, 使远程会诊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对于远程医疗会诊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形式, 患者及家属, 基层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仍未充分认识到其在疾病诊断治疗上的及时性、经济型等优点。大多数患者由于对该技术存有疑虑, 不愿轻易尝试, 结果在寻找专家的过程中, 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加重病情, 造成严重后果[4]。远程会诊在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医疗服务的同时, 也提供了医务人员互相交流的机会, 基层医生在会诊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对一导师制的教学, 对基层医师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既可增长知识和经验, 也可养成正确的习惯。但部分医务人员对会诊或远程会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深, 受虚荣心影响, 认为自己的技术在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知名度, 影响名誉, 而有部分医务人员对远程会诊的不太了解, 害怕远程会诊暴漏自己在患者诊疗上得不足, 因而拒绝使用远程会诊。

3.2 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

远程会诊中患者的部分查体资料由申请会诊医师提供, 由于资料不全, 或申请会诊医师的经验, 对于查体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阳性体征不能提供给会诊专家, 导致误诊。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会诊医院的医务人员与会诊专家, 在技术水平及医疗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且会诊前未进行充分的沟通, 申请医师在采集病史, 或准备会诊材料时, 仅对病例资料进行简单摘抄, 遗留重要的检查结果, 这些都将影响会诊专家对病例资料的分析、判断[5]。远程会诊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 将患者资料的电子数据, 借助会诊专家的技术能力进行诊断的医疗服务, 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传输图像模的顺利进行, 需要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大力支持, 不清楚与真实数据偏差, 影响到了诊断的正确性。远程会诊申请方务必认真负责, 向会诊专家提供准确、详尽的病例资料。同时远程会诊的工作人员,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医生提供的上传资料认真核对, 对出现的任何疑点, 都要向责任医师提出, 进一步核对。

3.3 加大设备及网络的投入, 保证信息传递通畅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完成电子病历共享过程中, 由于数据量的大量增加, 继而出现网络不稳定, 系统运行缓慢等问题, 或持续出现无法呼入, 断开连接等情形, 严重影响到远程会诊的正常进行。2010年12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要求, 部署先进的病历资料采集, 视音频实时传输, 会诊资料管理等软硬件设备, 开展高质量的远程医学工作。完成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监护、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 互动式远程教育, 远程学科合作、远程手术指导、医学影像、心电实时传输和交互式操作, 虚拟化病理切片等高端远程会诊业务。从文件中可以看出, 实现高端远程会诊的前提是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和相互操作的前提下。在现有的通讯条件下, 若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就必须牺牲资料的完整性。构建地区性远程医疗专网, 增加带宽, 使远程会诊系统在自己独享的高速公路上“奔驰”, 保证远程会诊数据的高效传输。

3.4 注重人才培养, 加大人力投入, 规范远程会诊流程

加强对远程会诊工作人员的培养。建议医院配备具有一定计算机能力的卫生技术人员, 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规范管理会诊资料, 远程会诊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远程医学网络服务系统的必要条件, 也是当前医院远程医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确保患者病历资料的安全和隐私, 登录远程会诊系统必须是授予权限的工作人员, 在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 将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检验结果及影像资料, 通过网络传送至会诊中心;远程会诊资料的管理包括以下四点: (1) 做好资料的整理和保密工作。 (2) 资料的再利用。 (3) 定期进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统计分析。 (4) 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4 小结

随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远程会诊这种新型的医疗方式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时间差异, 和空间距离对异地求医就诊造成的障碍, 极大程度解决了偏远地区农牧民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会诊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就成了医学管理工作中一项必要且基础的工作。本研究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和问卷咨询的方式调查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影响因素, 形成评价体系, 提出改进的方法, 进而发挥大医院的优势, 弥补城乡医院医疗水平低和设备资源的不足, 解决广大患者的疾病痛苦, 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摘要:目的 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和问卷咨询的方式调查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影响因素, 形成评价体系, 提出改进的方法,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法 通过对新疆某三甲医院近两年远程会诊资料的分析, 了解远程会诊医院及基层医院的现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来自不同领域的25名专家进行了问卷咨询, 综合专家意见进行筛选, 确定医院远程会诊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结果 确立了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医院远程会诊影响因素指标评价体系。结论 本研究表明, 影响远程会诊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认知因素, 其次是沟通因素。同时应考虑加大设备及网络的投入, 推行远程会诊专网建设, 从而使远程会诊工作给广大基层患者提供安全、方便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远程会诊,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王寰.浅谈远程医疗会诊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10, 12:781-782.

[2]王晶, 卞慰萱, 张爱民.基于AHP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指标的筛选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22 (581) :111-115.

[3]Brown BB.Delphi process:a methodology using for the elicitation of opinions of experts[C].The Rand Corporation, 1986, 9:3925.

[4]荣敦田, 齐文章.我院远程会诊的实践和思考[J].医学信息, 2010, 25 (12) :71-72.

远程监测设备,把医院背在身上 第9篇

以无线网络将病人和医院连接起来的远程监测设备能解决这一难题。在这一领域走在前面是GE、飞利浦等跨国公司。亦有数家中国公司效法研发,但精度还不尽理想,如心电数据大多止步于“三导”(三导联,指显示3种心电波形)。

在本土军团中,“好络维”处于领先位置。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不单在多生理参数同时监测上取得了技术突破,且因后台数据分析系统出色,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合作建立了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将数据精度做到了不输进口设备的“十二导”(十二导联,指显示12种心电波形)。

据其创始人、总经理孙斌透露,好络维目前已经开发出四款产品:分别针对医院或社区、出院病人或老人、未发作病患的三款远程监测仪,和一个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物联网健康管理平台。

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以心脏病为例。心肌梗塞一般会在发作十天前出现征兆,病人感觉不适,十多分钟缓解。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显示一切正常。如果后来还是发作,运气不好可能便会致命。

这显示出依据孤立时点数据做诊断的不充分,和参考病人日常监测数据的重要性。为此,好络维推出了背在病人身上的终端监测仪,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心电、呼吸、血压、血氧、脉率等数据。这些数据会同步至后台自动分析,也可供医生调用以做出更准确的诊疗判断。

对尚未发作的病人来说,是为“上工治未病”。对于已经接受手术的病人而言,则相当于把病房延伸到了家庭,可缓解医院病床短缺的矛盾。用这些设备将县及县以上医院的医疗资源延伸到社区、村镇,可将目前人口普查、社区健康筛查中的粗略资料升级成真正有据可靠的人口健康档案。如发现病情,可与大医院远程会诊、转诊,实现国家提倡的“三级医疗”。

具体来看,每一个使用好络维产品的病人都有一份存储在云端的个人档案。做完检测,只要有无线信号,结果即可上传。登录好络维的健康管理网站,可以得到一份后台数据分析出具的健康报告,有医生就此初诊,给出是否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如有需要,好络维可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所有与其建立合作的医院都认可,并可查阅健康档案作为诊疗参考。倘若病人需要手术,术后康复阶段的医患沟通亦可依靠此云端档案远程进行。

有何进展和困难?

孙斌坦言,在面向医患双方做推广时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进医院、进渠道,而是中国老百姓的医疗消费观念:习惯于生病之后再就医,而非投资于预防。

因此,好络维将较多功夫下在了与重点医院建立合作和借助政策资源推广上。比如,与301医院建立合作,从而打通了其下辖的上千家部队医院;瞄准有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干部群体,在华东五省一市的干休所都进行了试用,还将进一步在全军一千多所干休所广撒网;与杭州市桐庐县卫生局合作,将桐庐县人民医院和190个农村医疗网点连接起来。农民就近在乡镇卫生院监测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县医院和301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必要时即时会诊。

2008年走入市场至今,好络维已陆续与100多家医院签立了合作协议,拿到了科技部的“十二五”重点科技项目,去年约实现销售额4000万人民币。不过,它的目标不只是靠价格优势进口替代,更立志要在技术上2-3年内追赶GE,在远程监测细分市场“复制”迈瑞的辉煌。

上一篇:幼儿社会交往心理障碍的指导策略下一篇:眼科护士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