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师之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4-06-19

音乐“名师之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音乐“名师之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

“名师之路”英语高效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10月25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名师之路”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8节精彩的英语课和7场专业的学术报告。几位执教教师都非常地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虽然各位授课老师的授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而专业的学术报告更是给了我深深地触动。通过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我们的英语教学与发达城市的差距,同时也更加理性的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最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应该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并为之付出努力。以下是我这次学习的一些感受:

一、教师需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田秋生老师为我们做讲座时就开门见山的提到,做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要思考的两个问题就是:“How to be a qualified English teacher?”and“How can you prove that you’re a qualified English teacher?” The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Mr.Tian gave us is to get the academic knowledge as much as possible.He also said that learning is something we should do in our whole life;it’s a process of life.And the other important point he mentioned in his lecture is to change our habit of learning.He suggested that opening our mouth to read loudly is a good habit of learning English.“As an English teacher, we have to learn to think, but not just follow or copy others;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be ourselves.” Mr.Tian said.He also announced that the reform of Beijing’s English teaching will sooner happens in the whole country, so it will be a very hard time we should overcome.The only thing we should do or we can do is to make

ourselves strong and to improve ourselves.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二、教师教学理念需更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而现在像我们一样的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量的侵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布置过量的家庭作业,甚至对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体罚或是言语的讽刺,虽然每一位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能习得知识,但是这样的方式却使得学生反感学习甚至因惧怕某一位老师而产生厌学的情况。这样对学生的未来也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的,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是学生能真正的将提升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合儿童的教育。

三、教学方式及评价需创新

大兴新区小学英语教师刘磊老师的那堂“What’s in the room?”的示范课让我感受到现如今我们迫切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的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才能。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在刘磊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对房间的设计与描述不仅掌握了需要学习的英语知识点,而且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的改变与创新同时就要求我们队课堂的评价也需要一定的创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而轻知识技能。因此我们也需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

内成员的评价相结合等灵活的评价方式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出意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工作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定会努力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努力改变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潜能。

音乐“名师之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2篇

贾桂芸

2013年3月28日—31日,我受学区委派,参加了第4届“名师之路”全国“新理念、新课标”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包括几位著名特级教师的报告,我们共听课21节。

通过观摩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名师们的睿智、幽默与激情,聆听他们的授课原来是一种精神享受。他们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积极有效的课堂激励,深厚的教学素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终生受益。因此,我特别感谢上级领导和学区,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负重望,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态课堂教学水平。

一、教研活动主要内容

29日上午观摩李卫东讲师讲授的《狼牙山五壮士》、《生命 生命》和于永正教授解析的《学习写人物对话》三节示范课,聆听了于永正教授《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报告;下午观摩了武琼讲师讲授的《荷花》和当地名师孙银华、程玥同课异构分别解析的《数星星的孩子》两节示范课,聆听了武琼教授的精彩点评。30日上午观摩蒋军晶教授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和孙双金教授的《儿童诗教学设计》示范课,并聆听了蒋教授《多面向的阅读教学》、孙教授《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两个报告,下午观摩了窦明琦教授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示范课,以及于永正教授的对话名师。31日上午观摩陈洁教授的《普罗米修斯》和张祖庆教授的《穷人》示范课,聆听了张祖庆教授《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研究》等报告,下午观摩了武凤霞教授《和时间赛跑》示范课,聆听了她《优效教学的策略》的报告。

二、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一些知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和经验,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得出一点见解,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不对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李卫东老师说,新课标第一次给语文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还原语文课堂的本真就离不开读和写。73岁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学习语文主要要突出读写能力。”

读,指读好课本,读课外书。我在听课时,也发现很多名师在“读”上下了很大功夫,如张祖庆教授讲的六年级课文《穷人》,整节课40分钟,近30分钟都是让学生读,个别读,齐读。教师随机点拨,他主张只讲学生不会的东西。名师们都强调要有感情的朗读,文中出现几个主人公,读的时候就要读谁像谁。

写,指写好文字,写好文章。学汉语,不会写汉字不行,不会写文章也不行,再好的才华,如果不能用文字表现出来,就不能被理解、被认可。于永正老师强调:“以学顶教,顺学而导。”教学要手把手、实打实,教小孩子一定要细心、再细心,达到教过了、教对了、教会了的效果。让小孩子明白一个字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一件事情或者一段感情,怎样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抒写出来,让人看得明白、得到感染。

第二、提高学生理解、背诵能力

背,主要指背诵古诗词、背诵名家名篇。河南的窦明琦教授说,他的学生三年级背70首古诗词,四年级背《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中的部分名篇。五年级便开始自己写作品,不光学生自己写,老师也要写,好的作品还可以发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窦教授还说:“不做好充分准备,别轻易进教室”、“一定要边教边学,边学边教”、“让学生背诵之前,老师要先背诵。只要学生对你佩服,就会对你言听计从。”我觉得这几句话很有道理,对我们有很高的指导价值。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老师应与学生一起背诵,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三、锻炼学生说出来

说,指把人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说话一定要完整、有条理,语言简练、意思明了。善于说出来,有利于我们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对写作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如回答问题时,有问必有答、有因必有果。“因为”出来了,没有结果,就像人悬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样难受。甚至有些问题强调了的字眼,你回答的时候也得加上,否则,总让人感觉不完整、不实在。

第四、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要简洁、精炼,用图表、数字精确表达观点,图文并茂,视觉效果突出。课件内容不要过长,插图不要过于繁多、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些感情丰富、寓意饱满的课文,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搭配相应的背景图案和相关音乐,从而烘托氛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身边带一本字典,遇到不懂的字词要及时查找弄明白。蒋老师说他们班的学生工具书不少,有的还备有《辞源》,而我们的学生,有的小学毕业了,也没用过一本字典,这是不能忽视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勤查字典、勤做笔记的好习惯。提倡学生坚持写日记,看了的、学了的,及时写随笔。就算不能天天坚持,也要一周写两三篇日记或随笔,日积月累,效果非常明显。

第六、正确评价学生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对学生一定要观点明确,评判要准确、公正。学生表现好、做得优秀,就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明确什么样的做法才是对的、值得肯定的。现代教学,要求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因为鼓励的动力要比批评大得多。但表扬也不能盲目,更不能一味表扬而使批评缺失,否则,学生将失去方向,喜好表扬而懊恼批评,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更好地成长、更好地进步。鼓励和批评都要及时,并语言得当,有针对性,就事论事,摆明观点。

第七、带着激情讲课

当一个教师激情饱满的走进课堂时,学生也会被感染,情绪高涨、学习热情大增,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就会显著提高了。激情也代表了自信,一个自信的老师一定会教出一批有自信的学生。反之,教师情绪低落,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就会听着乏味,不能产生共鸣,就会开小差,不注意听讲,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

第八、语文授课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名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李卫东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李老师一开始便从课题入手引导,该环节设计起到了简洁、扎实地铺垫作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语言,同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品质。教学内容平实、质朴,简约而扎实。这正和李老师“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相吻合,突出了“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课堂教学的“中介”,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专家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和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此次听课学习,对我促进很大。在日后的常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尽可能多地把专家、名师的教学理念等信息传导给同事,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音乐“名师之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3篇

一、拓展视野, 更新观念

本次培训是采用课堂教学观摩和专家点评、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印象特别深的是西安高新第三小学鲁凤华老师上的《有趣的皮影》这节课, 鲁老师在教学中, 具有非常专业的精神, 准备工作精心充分:包括课堂上需要的幕布、灯光、皮影、音乐、视屏, 等等。同时, 在课堂中又特别注重师生互动, 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 避免扎堆现象, 使交流时能共享更多的研究成果。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整理资料, 在“做”中逐渐提高相应的能力。最后, 每个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团结协作的成果,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真正做到了乐有所学, 学有所乐。

随后, 在冯恩旭老师的讲座点评中, 我了解到, 在绘画发展阶段, 小学到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 即小学一到四年级学生对美术普遍保持兴趣, 五到六年级对美术兴趣开始下降, 所以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是不稳定的, 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形成极大的挑战,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 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当然, 最关键的还是要用真心、真情的态度去教美术。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 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传承

在讲座中专家提出: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 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在今后的工作教学中, 我们应该结合本地区风土人情, 深入生活, 潜心研究,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 把有地方特色、有教师个人风格的课拿出来。

三、优秀美术名师成长路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 不仅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还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的传播者, 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美术对于每个学生都是人生必修,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 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 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完善自我人格。所以说, 美术不仅给生活带来色彩, 而且给人生带来意义, 一个人关注艺术不但是获得感性的愉悦, 同时还从中体验到自己生命的存在, 产生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我们教师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出发, 做一个引导者, 带领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 并让他们在广阔的艺术空间尽情翱翔。

本次培训还为同行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可以说, 学习中遇到的良师益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与优秀同行们交流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心得, 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 我将努力把本次所学的理论知识, 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并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 不断坚持学习与探索,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 竭力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音乐“名师之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4篇

简单地说,名师或是“自然而成”的,或是“打造而成”的。前者是作为教师没有成为名师的主观欲求,只是恪尽职守地努力着,经年累月,成绩斐然,“无心插柳柳成荫”,名气出来了,就成名师了。后者与前者最大的区别是,作为教师有主观成为名师的欲求,或者经过外部环境作用,唤醒了教师这样的欲求。“自然而成”的名师,存在着“名”的有限性,或许他的名气层次性不高,影响力极其有限;存在着“实”的欠缺性,由于教师其“名”是他“顺其自然”而来,其理论内涵与学识主动建构不够,使其“名”背后的“实”难免肤浅与不完善;存在着成名速度的缓慢性,自然而成显然不如有意打造那样有利于教师尽快成名。名师打造分为自我打造和外部打造。而这两者常常是结合的,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名师打造的理想状态。教师为使自己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积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探索,加强反思总结,建构自己的“实”而成名,这就是自我打造。外部打造主要是教师自我之外的环境、氛围、机制、体制、机遇等因素对教师成名的积极作用。当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打造而成”的名师,外在标志是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名师的品牌是他的代名词,想到某位名师的名就自然会想到他的品牌,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等,反之,想到某一种教学品牌就会想到某位名师的名字。“打造而成”的名师,内在含蕴是他所学、所做、所思、所创而建构的一套体系,是一种学术功力,有学者把这样建构的状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综合型,即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管理水平、思想修养等素质都比较好;二是“T”字型,即在具备一般教师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有个人专长;三是教研结合型,即教研一体,成果丰硕;四是三栖式,即精于教学的能手,善于创作的好手,长于科研的高手。

“打造而成”的名师,是“名”“实”统一的,是外在品牌与内在含蕴的和谐建构,这样的名师是具有学者化特征的。有专家揭示出名师学者化特征有:不凡的学术勇气,强烈的课题意识,执著的探究精神,全面的信息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打造名师的有效路径何在

打造名师的通用路径就只有一条,就是学者们研究的教师成长的一般途径:学习——实践——研究。这包含着教师主体自我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下的学习着、实践着和研究着,但终归是要靠教师自我充分的主体觉解和有效的自觉行动,才能将教师自我打造成名师。所以,学习——实践——研究,实在是太普通的教师成长模式,可以说几乎所有教师都在经历着这样的路径,都在用这样的模式来促进自我的专业化成长,但造就出的名师却寥寥。

于是,我们不禁要对学习——实践——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追问,即,教师在主体完全觉解(有充足的成为名师的愿望)的前提下,如何学、如何行、如何研,围绕什么来学、行和研,才能尽快促进自我的成长,将自己打造成名师?

笔者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认为,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个性化设计教学”,是实现名师打造的有效路径。

三、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是怎么回事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缺失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照抄教案,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今天就去补救,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应该有什么收获,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心里没有底;而在这六年中,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非“真实个性化设计”现象

国家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这只是“他设计”,而非“真实个性化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不是“真实个性化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并以一贯之地实施自己的构想,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这也还是“他设计”,而非“真实个性化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非“大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一种“小设计”,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低年级写话练习,该进行多少次练习,每次练习什么内容,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他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没有完整的“大设计”,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个性化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强烈的专业化成长需求驱动下,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化、个性化地设计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与实施方法等,并将“设计”自觉化实施,在实施中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大量的教学成果,从而充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这里面的关键要义是:

1.“个性化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个性化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是“个性化设计”的目标定位,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但遵循并不囿于,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个性化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形成科学的观念,甚至观念系统;同时,“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结语,一些概念,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个性化设计”是“大设计”,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个性化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做“行动的研究”,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注重写作和发表(行动研究说的“公开”),要求累积成果,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个性化设计”追求达到学生最大化的发展,而不是自然状态的发展,是在教师预设中的发展,是在教师视野中的发展,是朝着教师希望的愿景发展。而与此同时,教师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并提速专业化成长。

四、怎样进行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

按照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观点,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脑的教师,一个立志成为名师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胸中有着宏伟蓝图、能够泼墨自如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够高屋建瓴地指挥的战略家,应该是一个胸怀战役全局、能够冲锋陷阵的战斗员,他的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个性化设计”教学,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以“个性化设计”教学为载体,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教学预设融入到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把学生未来几年(或整个小学六年)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

重庆的刘希娅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教学品牌):“学生自主成长”。

(一)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游戏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促进理解和感悟,力避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以情换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刘希娅老师所做的总体预设,全面、系统,仅从“六年规划”的篇幅上就长达数十页。这样的“蓝图”勾勒,导引着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

刘希娅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愿景——六年影响一生”描述: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身体健康,他们面色红润,目光清澈,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心地善良,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行款整齐,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与人交往言语得体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遇到不会的,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听,去想,去问,去讨论,去上网查;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常有奇思妙想,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愿景描述,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预设”有序实施,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这样,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战术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因为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所以,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在下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个性化设计” 教学,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再学习,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积累后,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教育)愿景、操作模式与方法,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勾画出自己的“行动图谱”后,再依“谱”行动,同时伴随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行动研究,条理化地真正建构化地总结自己的经验体系。

当然,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是打造名师的一条有效路径,孤立地进行这一工作,也可能是无效的。要有效地打造名师,需要教师自我、学校以及县区以上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整体联动,特别是区域性的名师打造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与运行,才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催化名师的诞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第5篇

2016年5月6日至8日,我有幸赴西安石油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主要以故事教学和绘本教学为主,我们分别观摩了:主维山(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英语教学主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特聘培训专家)、张鲁静北京市小学英语特级教师、王超(全国第四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宝杰,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首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黄耀华清华附小英语教研组长(北京英语学科骨干教师)鲍当洪,小学特级教师、崔旸,小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骨干教师)戈向红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田湘军,全国优秀教师、裴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英语教研组长)、郭晓茜(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英语教师)会上,专家们用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在整个故事和绘本教学中让学生不亦乐乎,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

名师们分别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新的思考》、《把真实的阅读母的还给孩子: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内与课外》、《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课程建构》、《故事教学与对话教学》、《浅谈故事教学的设计》、《做有厚度、有温度的英语教学》、《上课那些事儿》等专题报告中阐述了故事教学故事、阅读教学及绘本教学的方法等和我们应该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新课标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会读书、爱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小学故事教学时要学会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

二、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0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

三、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四、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再就是学生阅读的兴趣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感兴趣的绘本故事、小组表演话剧、音乐剧让学生爱上阅读。田湘军老师的可是最让我震撼的,纯正的口语、标准的语音、歌曲的穿插,个人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讲座更是使用至极,语音教学中的节奏感的训练让我们在场的老师也是叹为观止,享受其中。

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英语故事研讨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的思索却很深很长。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使我深感自己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师之路”小学英语故事

教学研讨会

刘心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第6篇

十一月四日,我非常有幸在电子科技大学参加“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素养的思维里提升暨“阅读链接”课堂教学策略观摩研讨会。半天时间观摩了彭才华和赵志祥两位名师的课及讲座、说课。这次听课,我目睹了名师的博学和精彩又灵动的课堂,聆听了他们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感受了他们用心、用情演绎的课堂,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积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下面我谈谈这次听课难忘的点滴:

一、彭才华老师讲的古诗词《清平乐·村居》。它的方法令我印象深刻:抓字眼悟诗情,品诗意。尤其是他对文本中重复出现的“溪”的解读,令我脑洞大开,这就是学习古诗所要抓的关键词。他在教授的过程中,让孩子自读自悟,逐渐引导将此字换成“屋前、山中、地上”如何?这孩子品词的若再换成“河边”又如何?子悟道溪给柔和的,温馨的,而用上

其实是教会意境及用法,上、河东、河孩子们一下人的感觉是的,不惧危险“河”的话,它带我们的是激流勇进、湍急、急切、缺乏安全感。这一下子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意图:溪在,家宁,家宁,国安这更是作者的一腔热忱,爱国情怀啊!

二、赵志祥老师讲的《敕勒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他与孩子们的独特的互动。赵老师课前与学生互动时问:“屏幕上的人物图片,和我比谁老?”让孩子猜与图片(郭茂倩)同朝代的大诗人都有谁?学生答案五花八门都与诗人有关,可怎么也猜不到南北朝。孩子们天真、可爱的模样,很快与老师拉近了距离。他始终以一种真诚之心对待生,这样学生怎打成一用自己唱风格到文学的课堂

每一个学的教师,会不与他片?他还独特的吟把学生带圣地,他风趣而幽默,不时地与学生碰撞出火花。把《敕勒歌》上出了趣味性、艺术性、创建性、独家性,颠覆了我对古诗词吟诵的概念。课堂上,遵循多读的规律,让低段学生手脑配合着读,与孩子和他打擂台赛,比比看谁唱得好。解放孩子的天性,使得孩子们在短短一小时的时间内就可以读熟、背熟、记熟并对汉字的演变进行识别。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第7篇

三里店小学 俄粉粉

2015年4月16日----4月20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名师之路”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本次观摩后的感受:

一、会议概况

这次研讨会共邀请13位名师,分别有吴琳、薛法根、吴忠豪、赵志祥、诸向阳、武凤霞、郭甲良、赵昭、蒋军晶、田冬英、陈延军、张祖庆、王文丽。共计13节示范课,9场报告,两场专家点评。研讨会紧紧围绕“新知识、新体验、新平台、新境界。”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提高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

二、总体感受

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激荡的人文情感,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富含诗意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并没有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艳丽和离奇,而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的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

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

三、下面我就薛法根老师的课做一下主要汇报。薛法根老师简介:

薛法根,现任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原创语文“组块教学”,主张“为发展言语智能而教”,2013年获得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他的语文课“教得轻松、学得扎实”,形成了“清简、厚实、睿智”的教学风格,《卧薪尝胆》、《爱如茉莉》等经典课例深入人心。先后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教阅读》等五部专著,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首届名教师、苏州市教育名家等荣誉称号。我已经是第二次听薛法根老师的课,薛老师的《猴子种果树》和他的报告《散文:如何教的不散》,都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现将他的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他通常会让学生概述或是复述课文,而这些是在他给出一定的提示词语的前提下,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复述能力多有所提升,在学生进行初步回答后,薛老师会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补充和引导,然后再找另外的同学进行复述,经过反复的几名同学使全班同学有一个整体的教师引导是非常细致及恰当的,能及时的调整学生的思路及方向,对于学生总结课文和理解课文中心非常有帮助。

第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他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通常会概括为几个阶段或是过程,比如说这件事有什么起因、经过是怎样、结果又是如何,让学生联系这三句话续编故事。这是对课文之外内容的一个拓展,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这才是语文课追求的一个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要求,如果这四个目标在一堂课都能有所落实,那么无疑这堂语文课是成功的。

第三,课堂只要一本书加一个笔记,这样洒脱的学习方式真的让我听起来就觉得充满了向往,也觉得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吸引人的,书是工具,笔记本是思想和学到知识的一个载体,就是这个笔记本,记录了多少课堂笔记、听写内容、心得体会、作文等,这个笔记本是学生通过一堂课以及薛老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所收获的知识与思想,这都是他们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

第四,侧重最基础的读,薛老师的课堂通常都会凭借引导孩子反复的读,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普通、最简单的方式,俗话说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着完美的体现,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体会到了某个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值得人们赞扬的精神。这种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没有精美的渲染也能达到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相通,这种境界只能是大师才能做到。

四、我个人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未从根本上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2.内容缺失。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正如薛老师所说,语文老师成了历史老师,地理老师等。

3.方法贫乏。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

五、今后改进方向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我的名师成长之路 第8篇

一、曾经很痴迷——网络游戏

2000年, 学校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 其出发点是利用网络帮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网络的负面影响很快在同事间蔓延开来。部分教师热衷网络聊天和游戏, 作为代表人物的我备受领导“关注”。我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 就是打开电脑玩游戏、聊天, 痴迷于虚拟世界, 把工作忘得干干净净;聊天由原来的“二指弹”变为“十指翻飞”;下班后“加班加点”接着战斗。有一次校长站在我身后, 我都没有察觉到, 仍然全神贯注地玩着游戏, 当校长说:“你到我办公室来。”我才意识到身后有人。来到校长办公室, 校长并没有像我预想的劈头盖脸狠批我一顿, 反而关上办公室的门与我促膝长谈。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作为教研组长, 要做的应该是带领同组教师进行研究和学习, 而不是带头打游戏。学校花费大量财力配备电脑、连接网络, 初衷就是希望为你们这些年轻教师今后的成长提供一些帮助;通过互联网下载学习资源, 为你们的教学能力提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不希望再看到你打游戏、聊天。听说你现在聊天打字很快, 你把聊天的工夫用来写些文章不是更好吗?”

校长的话使我醒悟过来, 打游戏、聊天只能作为业余生活, 决不能把它当作生活、工作的全部内容。回想当初, 若不是经校长提醒, 不知道我对虚拟世界的痴迷何时才能清醒过来。

二、曾经很羡慕——教研成果

2003年, 学校为完成科研强校的目标, 制订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掀起了全校教师专心搞教科研的热潮。

有一天, 我问办公室主任:“你平时工作这么忙, 还能写出这么多教学论文, 有什么经验?”办公室主任递给我一本杂志说:“这是给体育组订阅的《中国学校体育》, 一会儿拿回去好好学习。我浏览了几篇杂志上刊发的文章。虽然我不是体育老师, 但感觉里面好多文章咱们体育组的老师也能写出来。对于你来讲, 应该不是很难。我想你一定有能力在上面发表文章。”

也就是从那时起, 我才真正接触到《中国学校体育》, 并仔细阅读、理解其中刊发的文章, 汲取营养。后来, 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教学总结性的文章, 并向《中国学校体育》投稿两次,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当我再次询问办公室主任写作经验时, 主任笑着对我说:“写文章不能带有太强的功利性, 否则一定会损失文章本身具有的价值。对于现在的你来说, 一要多看多想, 在学习中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二要勤动笔, 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提升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三是先参加论文评选活动, 找到自信后再进行投稿。”

在后来的工作中, 我一直坚持及时记录教学中的灵感与感悟。如果身边没有笔和纸, 就记录在手机里, 等方便时再转到电脑里进行系统的整理、完善, 直到最后成文。

三、曾经很热爱——网络教研

2007年, 我成功加入《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自此, 我进入了另一个痴迷阶段——痴迷于网络学习。三年时间, 我共撰写文章109篇。每一篇文章, 我都投入了很大精力, 反复修改、完善, 同时接受博友的检验与点评。2008年10月, 我第一次在《中国学校体育》上发表了一篇经验性的文章;之后, 我学写博客的劲头迸发出来,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 我几乎每周上传一篇教学文章。因为长时间打字, 我落下了“键盘手”的顽症。但对于网络学习的劲头, 并没有因此受到丝毫影响。现在, 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 就是到《学体》博客圈看看, 对好的文章认真研读并进行评论。随着自己不断学习、反思和借鉴, 我博客中的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鼓励;博客访问量也由当初的每天10余人次, 上升至最多时一天309人次。面对博友的厚爱与鼓励, 我更积极地写出高质量的博文与大家分享, 在留言和回复中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经验心得。在自己痴迷网络学习的过程中, 先后得到了博客圈管理员和资深成员的帮助与支持, 使我有了更明显的进步。

四、现在很淡定——历练自己

“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自从加入博客圈, 我的这种感觉更加明显。我必须以一种安静、平和的心态去学习、接受同行的观点、思路和经验, 将学习作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断完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的各种条件。2009年, 我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 2010年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 2011年初被评为市首批名师;连续四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先后对全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和国培计划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虽然名誉接踵而至, 但名誉可不是功劳簿, 它是一种动力和压力, 我会永不止步地继续向前走。

2011年春节期间, 我看到北京的龚老师写的一篇有关排球垫球准备姿势的博文后, 深受启发。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问题、一个本来就应该掌握的问题, 但是在我自己的教学中, 不知道教过多少次, 还是会出现错误。在那一瞬间, 我意识到自己无论是作为体育教师, 还是名师, 不论头顶的光环有多大, 还是有很多知识需要去掌握、去学习;更感觉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 每一个人都走不到尽头……

上一篇:六年级作文半命题作文下一篇:李宁公司市场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