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2024-08-07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精选18篇)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1篇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新世纪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走开拓创新之路.本文从思想观念、办学体制、管理机制以及专业设置等四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民办高校的创新发展之路,展示民办高校的生命活力.

作 者:秦敏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100刊 名:学理论英文刊名:THEORY RESEARCH年,卷(期):“”(23)分类号:G40关键词:民办高校 生命活力 创新 可持续发展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员工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畅想有关“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创利、创财富,全面开创亚泰集团新时代”的话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时代性的话题,我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自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活力源泉。那么,何谓创新?

创新其实是一个梦想。

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人,背负纸做的翅膀,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高高的山崖,希冀像鸟儿一样飞翔在晴空。在粉身碎骨跳下的一瞬间,他是否隐约看到了碧空中可以自由翱翔的飞机?他用永不磨灭的梦想祭奠了后人追求不懈的创新之路。

梦想标示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为创新提供了源泉。创新从梦想中蜕变,以梦想为根,受梦想浇灌。像永不失天真的爱因斯坦吹出的肥皂泡,在空冥的大地上,不断破灭又不断上升。作为一名洋溢着青春与热情的亚泰青年,可以说现在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它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秋收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又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让青春的烈火燃烧永恒,让生命的闪电划过天边,用所有的热情换回时间,让亚泰人创新创利创财富,开创亚泰集团新时代

梦想永远前行!

作为吉林大药房的一棵螺丝钉,我们坚持与大药房一起创新,寻求发展,力求为亚泰辉煌贡献一份力量,从开创“会员日”到“会员联合门诊活动”,从“免费送药”到“微笑服务”,从“联合用药”到“知识营销”,从“品类分析”到“合理库存”,不断地在创新的萌芽中怀疑,在创新的成长中批判,在怀疑中发现错误,在批判中改正错误,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优化。

当然在这样不断蜕变的过程中,使大药房人为之付出了太多艰辛。就像在美丽的罗马鲜花广场,那个虔诚地捍卫并发展了太阳中心学说的布鲁诺一样,被高高地绑在十字架上。一个火把投向他,烧焦的肉体发出一阵阵异味。死亡的气息在游荡。突然,一个声音从那扭曲的身躯中迸发出来:“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是的,火并没有征服他,那愤怒的火焰,那毁灭的火焰,只能把挂在伪真理脸上的面具烧焦。弥漫在鲜花广场的灰烬不愿散去,它要告诉我们:创新,踏着用生命证明了的怀疑与批判,终究会打破传统的桎梏,得到永生。大药房人正是同先辈前贤们一样虽九死犹未悔的进行艰难探索,对创新、创利、创财富不懈的追求!虽然寻求幸福的道路百转千回、荆棘密布,但是身为大药房人我们就是要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一往无前。身为亚泰集团的一份子,让我们明白肩上的责任,让我们看清前方的道路,更使我们懂得,该怎样煅造出一个“团结、诚信、高效、开拓”的亚泰魂魄!

朋友们,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舒适、惬意的在这里聚集一堂谈发展、论创新、抒情怀,这都是因为前辈们的创造与荫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理应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我想各位不会甘心于做刘阿斗那样的“安乐王”,只是弄个“乐不思蜀”的笑柄而留给后人作为饭后谈笑取乐的话资。作为我们年青人,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学的是那种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有了这样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什么困难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难道我们缺乏成为一个好汉的勇气吗?难道我们可以在父母建造的温室里躲一辈子吗?难道我们甘心于亚泰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企业吗?我们的回答是:绝不退缩。那么,从我们的温室里面走出来吧,外面是自由的天空,是你纵情发挥的天地。为了企业的壮大、祖国的腾飞,让我们共同接受艰辛和毅力的考验。

回望企业发展的历程,是创新扫荡了蒙昧的黑暗,是创新之火点燃了亚泰人心灵中熊熊的希望;创新支撑文明,创新改变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亚泰集团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们用创造力开拓亚泰集团的新时代!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3篇

(1) 学生党员分布结构矛盾突出。当前, 高校学生党员大部分集中在三四年级, 毕业班比例最高, 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党员人数极少甚至没有, 这一结构性矛盾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中阶段党建工作滞后, 不少普通高中的党建工作存在空白现象;另一方面是大学党建工作缺乏紧迫感, 没有用创新的思维去对待新生入党问题, 常常固守于传统工作模式, 导致这一矛盾的解决很困难。

(2) 专门党务工作者配备不够, 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无法保障。许多高校年级学生人数多, 无专门党务工作者且人数有限, 支部队伍庞大, 这些都造成支部党员发展任务繁重, 支部活动开展困难, 学生党支部书记因忙于具体事务, 对于党员的教育管理难以制度化、常态化, 而依靠学生党支部学生教育学生的方式, 由于学生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再加上个别学生党员先进性意识差, 就造成学生党支部中的部分党员缺乏教育与管理。

(3)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 由于我们现有的学生党员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学生党员缺乏有效监督、管理, 导致大学生党员一般在低年级时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 但进入大三、大四后, 一般不再担任主要学生干部,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 学生党支部往往对于党员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形式落后, 造成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认可度不高, 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 党员教育形式单一, 效果不好。当前, 部分高校大学生还是停留在课堂内学习党和国家的各级文件、参加各类主题讨论活动等, 对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分析不足。很多学生党员认为党支部组织活动的具体形式就是上党课和念报纸或文件, 这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 影响了党支部活动对党员的吸引力和现实感召力, 致使已发展的学生党员缺乏积极性, 思想上松懈, 理论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政策执行力不够, 进而达不到学生党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2. 以载体建设为依托, 以创新形式为动力, 新起点上再添活力

(1) 理念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以“战略观、发展观、主体观、科学观”为理念, 来认识学生党建的重要性。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支知识水平高、政治性强的高素质党员队伍, 而高校肩负着这一战略性重任。我们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党建工作, 要确立“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的工作观, 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

(2) 制度创新。我们要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实际, 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党支部。考虑到目前高校党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 新生党员数量很少, 学生党员分布结构比例不协调的实际情况, 可因地制宜地将学生党员按专业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党支部, 每个党支部包括同一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由于党员之间具有相同的专业背景, 在专业学习、理论学习上可以交流经验, 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思想教育作用,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管理创新。严格学生党员管理制度, 如对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党员要进行“学期述职测评”, 按照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对其学期综合表现进行评定, 并将此结果作为学校、学院本年度各项评先评优的考核指标之一;对于大四毕业生党员, 要求他们进行毕业学术论文答辩的同时, 在支部进行“德育答辩”。

(4) 载体创新。校园文化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 高校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 结合自身特点, 努力挖掘、打造出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当前,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根据这一形势, 网络逐渐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我们还可以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感召青少年学生, 用精神标杆的优秀品质引领青少年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伟慷.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

创新是品牌的“活力源泉” 第4篇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市场在变,消费者在变,品牌自身也在变。1954年,万宝路采用硬铮铮的男子汉作为品牌代言人,一改其女性化的形象;2003年4月28日,联想告别了使用了19年英文标志Legend,全面启用新的英文标志Lenovo;2009年,宝马正在研发2011款Z4 sDrive35is……

与时俱进是品牌之树常青的秘诀,动态的市场不存在一个恒久不变的品牌,品牌只有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永葆品牌的青春活力!

世界第一首席执行官司杰克•韦尔奇的管理秘诀第一条就是:变革与创新。在他的眼里,市场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每天都是新的。

不断创新,才能永葆青春

品牌建设也是如此,品牌只有不断创新“保鲜”,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通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了百年不老的品牌神话。它一百多条不断更新的广告语、极富时尚特色的代言人、紧跟时代潮流的营销策略时刻为可口可乐注入时尚活力,演绎着“乐观向上”的品牌核心价值。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人的容颜渐老,然而可口可乐依然青春活力。

不断创新铸就了海尔超强的品牌竞争力,海尔的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现在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在“2006年度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科技创新奖”评选中,海尔摘取三项大奖,海尔鲜+变频系列冰箱分别荣获“年度产品创新奖”和“媒体推荐奖”两项大奖,自主创新的变频对开门冰箱获得了“年度技术创新奖”。在“2007年度中国家电十大创新产品”评选活动中,海尔洗衣机“i”战略下的第一代产品“净界”,从十大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2007年度中国家电十大创新产品”大奖,并同时获得“网友最喜爱创新产品奖”、“卖场最速销创新产品”共计三项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

而飞利浦公司百年间研发了近3000多项专利技术;

耐克的核心价值是“发挥潜能”,耐克几乎每隔半年就推出一条新的广告片;

芭比娃娃不同时期推出不同主题的娃娃,紧跟时尚潮流。

创新是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

时间对品牌的侵蚀力不可低估,它可以使一个品牌老态龙钟,举步维艰,然而老化并非品牌发展的宿命。许多卓越品牌跨越产品生命周期,走过百年漫长历程,如今依然在市场上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宝洁始于1837年,雀巢始于1867年,奔驰始于1886年,同仁堂始于1669年,全聚德始于1864年等等。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5篇

蒋元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进人大工作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如何创新?我认为,重点在于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维观念的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大工作解放思想,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勇于开拓和创新。人大工作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没错,但这不等于除此之外,人大就不能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否则,人大工作就只能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变化和发展,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改革开放30年,从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到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都是创新的重要成果。没有创新,人大工作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言必称法,法律法规没有的东西,就不能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天条”。这样,就自缚手脚,无所作为。这种思维和工作习惯,是典型的思想僵化。法律法规是人制定出来的,并且也不可能规定好所有的行为方式和内容、程序,同时,在制定中也有一个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不能盲目崇拜。否则,有了的东西都不能变,都不能动,除了既有的外,就不会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此外,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是一个创新创制的过程。这里的关键在于,不是否定法律法规,不依法办事,而是在坚持依法办事前提下,要有创新思维,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发挥好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和大胆汲取新鲜经验。要自觉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固有思维和习惯,以超常的勇气和开放的心态,敢想敢干,并通过法律程序和途径,如提出创制和修改法律法规的议案、创新监督形式和方法等,使思维观念和工作紧扣时代“脉搏”,符合实践发展的要求和需要。二是,工作方法的创新。人大工作的关键不是职权不够,而是没有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好用足。有不少人抱怨人大职权虚而无用,是“纸老虎”。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是对自身行为能力的“自贱”、“自卑”心理,是对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漠视。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地方人大有15项职权,乡镇人大有13项职权,地方人大常委会有14项职权,可以说,这在国家机关职权中是最强势、法律地位最高的。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人大监督工作容易搞虚”,为什么“搞虚”?我认为,主要是没有用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搞形式、走程序,点到为止,没有把握重点和关键,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这里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工作方法问题,工作内涵的丰富和延伸问题。因此,解放思想,开创人大工作新境界,就要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根据人大工作特点和规律,结合实际,探索做好人大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如,召开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主要负责人联系会、人大常委会领导定期接待选民和信访群众、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实行票决制、公开征集人民群众对执法检查及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议题的意见、组织开展工作评议、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专题审议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实,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应有的职能作用。

高校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特征初探 第6篇

高校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特征初探

高校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堂,往往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通过大量的观察与比较.发现这些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往往都是自然、轻松、快乐而充实的,且富有创意和美感.

作 者:唐晓蓉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40 关键词:生命活力   高校   课堂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7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想互动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我觉得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教者方面。

要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的小伙伴。A、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学习,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当然,这个“自由”是界定在“学生守则”范围之内的。B、允许学生犯错。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成了尖子生的乐园,中等生的陪同,下等生的牢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对“犯错”的学生,轻者大声呵斥,重至出语伤人,乃至野蛮体罚,这些学生害怕出错,害怕发言,当然更害怕参与,老师要给那些“犯错”的学生一点时间,一点空间。c、平等地对待学生。这点非常重要,学生们都是一个个小精灵,敏感得很,如果你尊重了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爱的沐浴。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特有份量,从而喜欢你的课,乐于参与其中。

2、学生方面。

每一个孩子都是大大的“人”,都有上进心,都不甘落后。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一座展示的平台,交流所得,对其而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创设互动情境非常重要,关于自主学习,学生应有新课前会圈划生字词,读通课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等。

3、环境方面。

7岁的骆宾王外出游玩,看见碧池中的白鹅情不自禁地吟起《咏鹅》这首留传千古的绝妙佳作。看来,环境对人的心理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别具匠心地设计、布置一些环境给学生一种熏陶,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迫不及待地参与互动。

二、互动方式多向,让学主会互动

1、师生互动。

案例一:

这是一堂二年级上期的语文课一—《复习四》口语交际《说说有什么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天上有什么时,有学生说:“天上有圆圆的太阳。”师说:“不错,尤其是:‘圆圆’这个词,教师特别喜欢。”另一生迅速站起来说:“天上有一轮红红的太阳。”师说:“太好了,不仅说了‘一轮’,还说了太阳的颜色‘红红的’,还有谁能超过他吗?”思考了一会,一生说:“天上有一轮又圆又红的太阳。”师说:“真会观察,更会表达!”一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蓝蓝的天上有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师说:“你说得太好了,老师要向你学习。”„„孩子们继续发言,一个比一个踊跃,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满激情,充满关爱,充满期待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一起创造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局面,教师组织好学习形式,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创见,有效地得当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很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师生互动让教学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2、生生互动

案例二:

这是一堂二年级上期的语文课——《识字学词学句

(一)5反义词》的学习,在学生会读生字字音,会写字形后,教者安排学生做“猜猜看”游戏表演反义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可用道具,可用动作,可用小品等,让同学们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先与同桌商量商量,再小组讨论怎样表演。学生们非常激动,迫不及待选择反义词,选择表演方式练起来,大约10分钟过后,表演开始了(及时给表演者和猜对者颁奖)。①一生飞快地跑上讲台,不说一句话,又慢吞吞地回到座位上。(快——慢)②一生拿了一幅画先正着给同学看,再反着给同学们看。(正——反)③一生上台先往黑板上拍三下,再往黑板下的墙壁拍三下。(黑——白)④一生各拿一支长铅笔,一支短铅笔。(长一一短)„„最后只剩下“简单——复杂”“困难——容易”这两组了,师出示两道数学题:5+1=()、39+23+89=(),让学生做一做,做完后,猜猜看:老师表演的反义词又是什么?一生说:第一题很简单,第二题很复杂(简单——复杂)。一生说:第一题做着很容易,第二题做着很困难(容易——困难)。

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有效地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强烈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知识学得活,学得牢,学生充分地交流、充分地互动,产生思维的撞击和交流,不断地开拓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

3、群体间互动

案例三:

这是二年级上期语文复习五《说绕口令》,课堂上同学们先在4人小组内背绕口令比赛,选出两人代表该组参加全班的绕口令大赛,看哪组背得多,背得好,听得认真,对别组同学有礼貌,为了自己的小组,这个群体荣誉,学生们积极参与,渴望胜利。

群体间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精神和意识,让学生学会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等。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8篇

一、正确把握是前提

教学活动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五方面要素,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

1. 电教媒体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它们之间具有主从关系, 电教媒体是为学生服务的, 电教媒体是载体, 教师是信息源, 学生是主体, 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电教媒体-学生”的课堂模式。在运用电教媒体过程中, 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 而不是说教者。教师将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习的权利也就还给了学生。

2. 电教媒体的运用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电教媒体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 通过精心组织, 合理利用电教的方式、方法, 将教学目标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课件中那些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动画、有趣的问题,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强化了学生继续探索的动机,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电教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在“教师-电教媒体-学生”新的教学模式下, 电教媒体将教学内容通过电视、录音、电脑等电教器材产生的录像、文字、音乐和图案作为媒体的组合, 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音、像、影、视等相结合多功能的立体型教学, 突出生动、具体、直观趣味的教学过程,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而实现课堂的优化。

4. 电教媒体与教学方法具有协调性。

电化教学类属教学方法, 它是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延伸。众所周知, 小学生对教材的理性知识接受起来相对较弱, 但对形象化、直观化的内容则较强。在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 那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 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是基础

首先, 电教媒体是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例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探究新知时, 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课件:先是在一张方格纸里来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由于这样数很不方便, 让学生自己产生了认识上的冲突, 自主去寻找探究最佳方案;然后我再借助课件, 具体动态地演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 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 这样一来, 学生就很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在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中, 只是形状变了, 而大小没有变化, 从而只需要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就能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有了课件这个载体, 学生都很轻松地学会了新知。

其次, 电教媒体的设计、制作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在设计、制作电教媒体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发表见解。

再次, 电教媒体的设计、制作要有利于学生探求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良好的技术质量。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 现在课件制作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 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 实现个性化教育。

三、科学运用是关键

目前一些学校总是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无论什么课程, 只要是公开课, 都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这里,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数学课件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优势, 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粉笔加黑板难以描述清楚的问题轻松解决出来, 可是它不可能替代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人与人的交流, 尤其是教学中每一环节都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是单纯的课件无法做到的。教师的课堂语言, 有些是预设的, 更多的则是随着课堂的发展而生成的, 它包含着教师的激情和机智。教师的每一个眼神, 每一个动作都可能鼓励和感染学生, 远比电脑制造出来的热烈掌声效果更好。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使用课件要科学合理, 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也就是说要用在“精彩”之处。

在设计制作电教媒体时, 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 变抽象为形象, 化繁为简, 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规范操作是保证

高科技的发展, 新型电教媒体已经进入教学领域, 如电视、录像、多媒体、农远资源等等,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电教方面的理论,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 还要熟练地掌握电教设备的性能, 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以及简单的维修技术;另外,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在课堂上使用电教设备时, 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 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创新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源泉 第9篇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10篇

自教育部颁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体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理念的变革落实到教与学的行动上呢?笔者认为,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活动”和“情感”两条主线,营造富含感染性、趣味性、探究性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首先需要教育者能够唤起学习者的“求知热情”,而教育者能否唤起学习者的“求知热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是否为求知者提供了足够的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求知时间以及求知空间。从教材来看,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思想品德》紧扣了鲜活的生活主题,体现了“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化”的特色,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激荡、感悟和升华,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

一、情感体验是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有效方式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实现其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有效学习,使课程生活成为自己的道德生活和人生体验。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首要教学目标,这就决定了情感体验在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中的独特地位。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不是空泛的教条,而是鲜活的生活场景;不是现成的观点,而是在体验后产生“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他们才能愉悦地接受道德指引,主动地参与道德践行。

1、情感体验适应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实践的需要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充满个性的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学习的理想方式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考察、调查等途径进行身体性参与,但目前在教学实际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难度还较大,不可能事事去亲历亲为。我们在教学中,更多的还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知识链接、师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等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想象、探索、思辨、归纳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敏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震撼,就会燃起情感的火焰,课堂也会成为一座冶炼人格的熔炉。

2、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情感体验强调只有通过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保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让承担校园环境卫生值周任务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这些同学纷纷表示打扫环境的任务太累人了,因为老是有同学乱扔纸屑果壳、随地吐痰,建议学校对同学要加强教育,对破坏环境的人要给予处罚。这种来自于切身感受的讨论所产生的的情感共鸣和教育效果,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每一个学生以真实的自我,面对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时,他们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积累的体验和感悟,融“我”入境,达到主观世界与客观认知的高度融合。产生情感体验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与其说学生在学知识,不如说学生是在进入人生的信仰之旅。

3、情感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在生活实际中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价值所在。一直以来,那种“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作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的现象普遍地存在,其主要症结就在于缺乏强烈的道德践行驱动力。蒙田说:情感驱使我们追求未来。情感是鼓舞的力量,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可以使人的整个身心都发动起来投入行动,没有道德情感的支持就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例如在学习“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内容时,我们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通过身边的鲜活事例,不少同学在情感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生活的细节中体会到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开始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待父母长辈的态度。在对“父母的爱”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布置了“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和“为父母烧一顿晚饭”的实践要求。在此后的小结中,我看到了一颗颗真挚的童心在激动中感慨着、思索着、畅想着„„。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

情感体验是人们在面对事物时在态度上的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过程,是个体的知、情、意在受动、激活状态下的新质生成,整个过程是自由的,更是创造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其产生心理需要的情绪准备阶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已有的情绪在认知活动中提升到情感水平的情感感染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的情感体验阶段;学生在道德践行的作用下又产生新的情感需要的情感升华阶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方式都是围绕以上四个阶段展开的。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造有效激励的“发动机”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人生的引路人。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的育德功能,决定了教师除了学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热情、正直、宽容等激励性人格特征。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只有当教师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热情和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当教师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所产生的情绪和感悟就会在教学

行为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自然流露,如春风化雨感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如在初三年级进行“责任意识”的教学时,我与很多老师一样因自己的人生经验而深知责任感的可贵之处,同时也为当代青少年普遍缺失责任意识而痛惜。这种感受使我们在开展教学前具备了强烈的使命感,在备课、上课、课后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上,教师不再把知识点的掌握作为头等大事,而是真正做到用“心”去引导、培育学生。

2、进行平等的师生互动,接驳灵敏畅通的“传感器”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里,教师居于权威位置,掌控着由“教”到“学”的单向流程,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新课程倡导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力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师生互动,应该充满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应该成为促进师生情感和思想升华的沃土。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应是平等的对话,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教师要充分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热爱每一个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期待的目光和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进步和学习成果的欣赏、赞扬、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兴致勃勃,学生才能把课堂看作是交换思想的舞台,才能在互相讨论中畅所欲言,才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敏感地体验到情感的涌动。

3、开发课程的情感资源,奏响思想品德的“主旋律”

《课程标准》指出: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实施教学目标。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发现和体验到其中充满生命力的内涵。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除了教材外,还包括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报刊杂志、音像资料,各种人文景观、实践活动场所,个人的生活经验等等。可谓是生活处处有德育资源,顺手拈来皆可引用延伸,这种鲜活的生活气息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的创生过程,通过热情参与、积极探究,形成对知识的个人化理解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本质而言,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出自于人性的追求和需要,蕴含着的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与追求。无论是教材,还是时事新闻、生活体验中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教材中俯拾皆是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时事新闻中的振奋人心的建设成就,个人生活体验中对真、善、美的心灵触动,凡此种种无不扣动每个人的情感心弦,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发挥着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空泛,甚至会因多元文化的渗透而显得冷漠。我在上课前让学生准备收集三个方面的材料:对他们影响深刻的古代格言;最佩服的中国历史人物和“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后世界舆论的评价。此举旨在多维度地链接起

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个人体验,让他们自己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随后的课堂上,同学们热烈的交流、理性的分析在每个人的心中奏响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强音。

4、营造生活化学习情景,形成情感共鸣的“场效应”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人为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想使学生有效地获得这些知识,就取决于教育者能否恢复那些被遮蔽了的知识背后的本来面貌。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形象生动的投影、录音、录像、教学课件等电化教具,实物展示、小品表演等,都可以让学生“触境生情”。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做到以境生情,以疑引情,以趣激情,以思入情,使学生由直觉引发的道德情感,升华到理性的道德情感。

学生在情境交融的场景和愉悦的心境中学习,还会产生一种互相感染和激励的的“场效应”,每个学生都仿佛是一个带电粒子,接受“情感场”的作用,并且作为“情感场”组成的一分子,发挥自身能量,产生交互作用。在这样的“场效应”作用下,情感活动弥散、笼罩于整个课堂中,教学的主体会实现能量的升级──思想、情感、意志等人格因素和认知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5、提供实践的参与机会,把握人生旅途的“方向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操作,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灵的真实感悟中产生新经验,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其个性成长。在亲身践行的过程中,学生会倾入自己的热情、困惑、烦恼和欣喜等个人情感,使自己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11篇

20世纪80年代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试验,但最终都遭遇重大挫败。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并在短短三十年时间内取得了辉煌成就。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社会主义中国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进一步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充满强大发展活力的力量源泉。

第一,改革开放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找准了关系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根本动力。活力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国家、一种制度具备不具备活力,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来源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前进,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就谈不上活力的发挥。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蕴含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活力极大地迸发出来。然而,在随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在政治路线和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试图只在生产关系上寻求社会发展活力的源泉,错误地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不但没有激发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活力,反而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可以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但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改革开放的着眼点,就找准了社会主义发展活力的“动力源”。

第二,改革开放把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作为重要途径,抓住了增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突破口”。社会主义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具有强大发展活力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够,社会主义建设曾经走了弯路,遭受过严重挫折。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仍然需要根据实践和时代要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把激发活力的立足点放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上,放在社会有机体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上,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比如,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方面,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分配制度方面,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些都为社会主义中国充满强大发展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命的源泉作文 第12篇

水,一种让人即熟悉又琢磨不透的东西,它给人以太多的惊讶与感叹,它是神奇的东西。

水是那么的柔美,若在小溪边用手轻轻地将它挽起,它没有任何的抗拒,带给你一阵清爽,一阵柔和,一阵惬意……当你沉浸在这一切中时,它却悄悄的从你指缝中溜走了……当你全身燥热难忍时,只须跳入它的怀抱,它将你包裹,消除你身上的燥闷,吸出你体内的烦乱,让你平静……让你舒展,让你的心像它一样柔和。

柔美的它却不缺乏魄力。水时而静,时而动。它可以顺着河道,绕开岩石,它不惜改变自己的形状。然而时间久了,河道会被冲开阔,岩石会被冲光滑,用它柔和的魄力,以柔克刚,它会用它柔和的魄力征服你。

世界万物都需要水,我们人类更是需要它,它渗透我们的全部生活。没有水,衣食住行我们都无法维持,水是这样的平凡,让所有的人都拥有但在平凡中它又那么的伟大。奔腾的江河,汹涌的.海浪,它无拘无束,任何人也休想控制它。可人们好像知道得太晚,对水不加珍惜,不加保护,水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人人都知道离不开它,却不珍惜它?为什么在别的星球找寻生物时要先找水,而在地球上的人们却胡乱糟蹋……

水也会发脾气,海啸,洪水,让人无法抵挡。历史上,大禹治水的成功也能证明水的力量。大禹不是阻挡它,而是顺从地疏导,为它让道,平息它的怒气,展现它的柔美。原来它宏伟的身躯,可以征服一切。终于它也惊醒了人们,人们知道要想生存就要保护这生命的源泉――水。

水……在水身上可以找到人的一切美好的品质,人的万种风情。水可以坚硬,可以朦胧,可以随和。它为了目标长途跋涉,它可以变为云彩飘向天空,也可以变为雨水泄向大地。它冲刷了一切的丑陋,自己却依然美丽。它可以迁就于人,但这是为了让人有对生命的希望。它无私,他用自己给人以激励,在逆境中坚强叫逆流而上,它宽宏大量让泥土沉于水下,给人以鲜艳明亮。它可以在夏天滋润大地,也可以在冬天为大地裹上银装。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13篇

一、处理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印象是:严厉而不苟言笑。教师的这种外在形象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在体育课堂上,这种心理压力会使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这种体育课堂有碍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标准》强调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只有在这样教学氛围中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曾经有位教师,在教学快速跑时,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让他引经据典,讲得津津有味。他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个塑料袋,问大家:什么办法能让袋子紧紧地贴在胸前不掉下来呢?有的学生说跑起来,有的学生说快速地跑,速度越快贴得越紧。最后,每位学生将塑料袋贴在胸前跑。笑声伴随着塑料袋的响声,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使体育课达到一种常上常新、魅力无穷的境界。

二、美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美化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美可以吸引学生徘徊不定的目光,情境可以感染学生,而教学情境的美化则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催化剂。教师要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要立足于新的教学策略,尽可能为学生美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创设一些带有问题性质的场景,来诱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笔者精心设置了问题情境,准备了几张硬白纸作为教具,提问:同学们,这几张硬纸放在地上会不会滚动起来呀?怎么才能让它滚动起来呢?有的学生说不能滚动,有的学生说能滚动。笔者让他们演示一下。有的学生把纸揉成团,但在地上还是难以滚动起来,更不能确定它们滚动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让纸团滚起来并能确定方向呢?笔者把纸卷成圆柱状,然后用力一推,圆柱滚起来了,方向也控制得非常好。这样学生对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就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再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向“圆”和“均匀用力”上过渡,从而顺理成章地把动作要领“低头团身把地蹬,球形滚动易完成”总结出来了。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会营造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最大潜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自主、自觉地去完成目标。

三、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体育教学不能对教材生搬硬套,而要活化教材内容。传统的体育课为了应付达标测试、升学考试,每节课都围绕着这些枯燥、乏味的项目进行日复一日地反复练习和检测。正是这些枯燥乏味的练习才让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感受不到从事体育活动的快乐。体育教材是教学的中心,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适应学生长远发展的教材,而不是那种单一的、具有专门训练的项目。所以,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兴趣点和育人功能,精选一些适应学生生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的内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行性,让学生对体育课堂充满好奇和期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体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多元化地开发学生的思维。

传统教学中,教师独揽大权,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只是生搬硬套地讲解,学生很难掌握这个动作技术。而《标准》要求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利用声情并茂的立体画面,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教学背跃式跳高时,由于学生对动作的过程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又不可能停留在某一动作上不动,只靠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但利用多媒体就不同了。它可以对不同难度的动作给予逐步分解,使动作由易到难,从而便于学生自由地模仿和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济崛起的活力源泉 第14篇

提升重点企业专利申请质量

突出重点企业,提高专利申请质量,是巩义市知识产权工作的一大亮点。

其中,河南中孚实业有限公司一枝独秀,该公司技术管理部经理曹雯向本刊记者介绍:中孚实业“铝电解槽系列不停电停开槽装置”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金奖,“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已经通过科技部863计划攻关项目验收、吨铝直流电耗由2008年的13235千瓦时降低到了11819千瓦时,降幅达10.7%,大型铝电解连续稳定运行工艺技术及装备开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近年来,中孚实业被评为“郑州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郑州市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并于2010年4月被授予“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多次得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累计获得奖励70余万元。

2009年以来,巩义市知识产权局先后荣获“河南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目标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0年又被巩义市委宣传部评为“三下乡”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541件,授权345件,职务申请328件,占比60%以上,专利密度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中名列第三。

多方引导企业树立专利意识

巩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梁静言谈中不时提及他们的宗旨就是从各个方面为企业服务好,让企业通过专利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引导企业树立专利意识方面,巩义市知识产权局下足了功夫: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优势,主动送专利服务上门。通过专利代理机构在巩义市设点、现场办公,帮助企业挖掘专利、专业专利代理文件,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及时申请专利。

2013年9月,梁静一行到河南兴旺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当她看到该公司那些精美的地板图案时,忍不住惊叹。随即,她向随行的该公司负责人王晓君建议,可以将那些公司独创的图案申请专利。

除此,巩义市知识产权局也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专利。巩义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听取全市的知识产权工作汇报,确定发展目标、谋划出台有关政策。早在2007年,巩义市就将专利申请目标纳入全市各镇、街道、管委会的竞争激励机制目标;2010年将授权发明专利作为加分因素列入全市考核細则;2012年巩义市出台的三大主导产业中,都提到了要加强科技创新,形成更多核心专利,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2013年又将专利申请目标列入新型工业化考核目标,奠定了知识产权在基层开展的工作基础。

积极协调企业知识产权纠纷

位于巩义市郊的河南敦煌地毯有限公司现拥有资产两亿元,员工560名。2012年,该公司产销地毯1000余万平方米,产值2.5亿元,位居中国地毯行业前列。

很难想象,这家地毯公司曾经深陷知识产权纠纷。车间主任杨胜利见到梁静一行很是激动,说若是没有知识产局积极协调他们与东北某公司的纠纷,还不知道敦煌地毯的下一步会如何呢。公司早些年发展时,专利意识不强,加之各个地毯公司在图案设计上相互模仿,他们一时陷入困境。遭遇纠纷时,年轻的公司领头人崔光灿一趟一趟飞往东北,身心俱疲……最后找到了巩义市知识产权局,纠纷得以和平解决。

如今,敦煌地毯商标已先后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中国优质产品”“中国消费者满意名优特品牌”“绿色环保首选品牌”“全国工程建材首选品牌”“中国3·15诚信品牌”等多项殊荣。

巩义市于2004年成立了河南省内第一家县级知识产权机构,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了专利资助资金,为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通过近10年的发展,巩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在构建巩义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巩义市已形成的机械装备、耐火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来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巩义市知识产权局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发挥知识产权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继续在全市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努力推进战略实施,全面提升城市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充分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和经济活力,全面推进巩义知识产权事业向前跨越。

生命的源泉作文 第15篇

每当清晨,人们还在甜甜的梦睡中,一颗颗不起眼的水滴诞生了在一朵朵既将开放的花骨朵中,每一枝碧绿的小草上,那是天空对大自然的恩惠。可每当生命之火--太阳冉冉升起,那一颗颗小米般的水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我希望我是那可不起眼的水滴,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去帮助即将逝去或即将开放的植物与生物,当太阳升起时,我便成了太阳的客人--升入天空当一朵千姿百态的小云彩。

我喜欢水,喜欢水的洁净,喜欢水对人类的奉献,喜欢水的不求回报的精神。

水是人们的重要的营养,水是花儿的长生果,水是鸟儿的解渴之源,水是云朵的扩大品,水更是全世界生物与植物的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人类的健康离不开水。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而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不要因为现在有水感到兴风作浪,浪费国家 每一有限的资源。如果有一天水里我们悄然而去,那是一件可怕的事,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挽救水之源吧!

要想做到不浪费,其实也不难,如:洗完手不关水,洗菜的水可以冲厕所等等。我想信只要留心观察,我想世上缺水的地方也能用到甘甜的泉水吧!

听大人们常说:水是树的灵魂,树因水而青绿,水是山的眼睛,山因水而生动。水是大地的乳汁,大地因水而有生命,水是文明的发展,人类因水而薪火相传。这句话一直埋在我心中,因为这句话让我知道水的重要性。

生命的源泉作文 第16篇

现如今,地球上的水资源日渐减少,我们不仅要保护水资源,还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点点滴滴的水。

我们淘米所剩的水,不能浪费,可以浇花,洗完衣服的水可以冲厕所。当我们看见水龙头还在“流泪”时,我们要及时关紧水龙头,使它不再白白的“流泪”,因为它很受伤。当我们看到河边的小水洼里有小鱼时,我们要帮助小鱼们回到它们原来的家,因为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的很快,我们要帮助任何一个小生命,不能让它们眼睁睁的死去。

现如今我国各大水库有水量不足的情况,这也说明了我国的水资源在日益减少不能再有这种情况所发生,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自然资源如果不加节制的滥用,自然资源不仅不可再生,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及各种自然资源,不能再浪费了,。

生命的源泉-水 第17篇

“水”一个我们平不陌生的字,水是孕育万物的甘露,有了水才有生命,但谁有知道这司空见惯的水是极其稀少的呢?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开采供人类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我们每人每年人均供水量一不足原来的70%,即使是这样,人类也还是好不珍惜水资源。在生活中,洗完手,水龙头还开这,这开一分钟就要浪费多少宝贵的水资源啊!有很多人这样想:反正是公家的水,不要钱。工业上,一些化工厂的重金属废料,被埋在土壤里,通过土壤,把地下水污染了,严重危险到了人类的健康。这,人类不是自食其果吗?

我听爸爸妈妈说在他们小时候,小溪清澈见底,鱼儿和小虾随处可见,口渴了,用双手捧起溪水解渴;到了夏天,烈日炎炎,就脱下衣裳在清凉的小河里嬉戏……而现在呢?以前清澈的小河,变得混沌,鱼儿和虾米因为河水被污染,是死的死,伤的伤,更别说谁还敢下河有泳了。昔日干净的水源被污染,可想而知50年后我们能喝到一杯干净水是多么困难。如果在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几百年后人类一定会因缺水而死,从此消失在我们这美丽的家园地球上。

对于水,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水是有限的,能用来饮用水更是有限。人类再这样随意的浪费水,那将来倒霉的.还是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要留给我们的子孙后带一个没有水的地球吗?

所以,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开始节约水吧!一人珍惜一滴水,世界将更加美好”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永远永远记住它,饮水思源,珍惜它。让明天的我们学会珍惜水,也是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永远记住我们的生命的源泉――水。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创新-民办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 第18篇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 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总结出诸多宝贵经验并逐步完善。学生管理在不断制度化的同时, 充满人性化, 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赞赏与评价。但是, 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其中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有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需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 目的在于不断完善, 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 不断学习和理顺关系, 在过程与结果中论证分析, 人们得出一个结论———面对一代又一代新时期大学生群体, 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是保持高校学生工作活力的源泉。

二、保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充满活力与实效的策略

当今国际社会变化与国内社会转型, 都使大学生群体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环境, 社会环境的多元也导致大学生群体的追求与理想的多元。再像过去一样对大学生群体实施模式化、一刀切的管理, 已经不适合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不同层次需要。因此, 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矛盾层出不穷: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可就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 不积极参与, 以至拖了集体的后腿;教师严格学生宿舍管理规定, 可总有学生明知故犯;严查课堂考勤, 可就有学生因种种理由难以保证到课率;强调考试纪律, 可就有部分同学视考试为儿戏;强调学习比打工重要, 可就有部分同学牺牲学习时间在外挣钱, 且理由充分……对于上述种种现象甚至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管理者都有意见分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学生工作者唉声叹气, 不满学生表现, 导致学生工作死气沉沉, 循规蹈矩, 没有新意, 丧失活力。那么, 如何长期保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提高工作实效呢?如下几点值得深思和推行。

(一) 管理者要从观念上实现“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由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利拥有者转变为青年学生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我们常说“服务意识要人人有、时时有、处处有”, 但真正做到还要下一番功夫。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 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无障碍执行。管理者再单纯的靠权力去指挥、要求同学已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甚至有些学生会逆反或置之不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 管理者高高在上, 学生感受不到平等相待, 因此学生有些心里话不给管理者说, 沟通不畅, 管理者很难全面把握学生的复杂多元的真实想法。随着观念的转变, 要求管理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哪儿?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为其提供服务, 进行正面引导, 以帮其实现目标。在服务模式下, 工作者回归学生当中, 平等相待, 以多重角色出现在同学中间, 弯下腰去切实为学生服务, 为学生发展提供便利, 为学生实现目标提供合理帮助。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不再以工作者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工作量会很大且行为琐碎, 但管理实效确实很高。

(二) 拓展服务思路和方法是确保学生工作充满活力的根本前提。

思路的创新决定服务方式, 服务方式直接影响服务成效。在学生工作实践中, 我们深刻审视学生整体状况和不同特点, 着眼发展全局, 又注重个案, 注重把学生工作同促进和谐、安全、稳定、建设、发展、学风等各方面有机结合, 用全新的视角来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切实把管理工作作为服务学生的纽带来打造和创新, 既夯实了安全与稳定的基础, 又提高了组织机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学生工作注入了活力。例如:在本科学生教学课程安排和考研复习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准备的时间冲突上, 我们本着为学生着想、服务学生的理念, 合理调整授课计划, 集中授课, 化零为整, 尽量解决课程教学与考研准备、公务员考试间的冲突, 让同学们既获得了应得知识, 又尽力为其考试腾出了时间, 也为学生未来前途着想。同学们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与付出, 在出勤率、学习态度、集中实习、遵守作息、参加活动等方面都积极配合, 管理工作难度明显降低。这凸显了服务思路的拓宽, 改变了管理积弊, 工作角度的调整, 使学生工作再现活力。在拓展思路方法上, 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聪明才智, 让他们建议他们自己乐于接受又便于实行的方法。这样, 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就会避免沟通障碍, 而且及时有效。如:学生活动和学习很紧张, 一名管理者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 集中开会传达信息的机会很少, 这就可以采取手机飞信、QQ群信息等方式代替集中开会, 以减少集中开会的次数。这样既减少时间冲突、降低班干部工作繁重程度、又不影响工作完成, 而且被大学生群体普遍接受。

(三) 科学设定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机制是推进和提升学生工作充满活力与高效的关键所在。

在学生工作实践中, 我们着眼于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要求, 着眼于教育全局、促进科学管理的新任务, 以构建“三级协调服务网络”为基础充分结合个案特点, 科学设定不同级别和组织的职能。创造性的实行“思想观念上引导学生、政策法规上宣传学生、感情行动上贴近学生、实际工作上服务学生”的工作职能, 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当然, 成功的划分和设定职能, 不仅打造了一支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工作队伍, 也架起了更多密切师生关系的连心桥。所谓“三级协调服务网络”, 即为辅导员———学生会———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小组———辅导员———学生;院系级———年级———班级的三级协调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三级协调服务网络”的建立, 不仅为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在实践层面找到了新抓手和平台, 还有力推动学生工作向纵深发展, 同时培养锻炼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组织参与能力。而且, 学生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规范。除此以外, 我们在健全领导责任、指导培训、管理考核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 还逐步推行限时办结 (有些问题不能实行此法) 、结果反馈、责任追究等机制, 并适用于师生管理考核, 哪一层级出问题就追究哪一层级的责任, 哪一层级成绩突出就奖励哪一层级。这样,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群体主动作为、服务群体的责任感, 提高了学生工作执行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促进一大批难点个案的解决。

(四) 坚持群众路线是推动学生工作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充分体现群众路线的“三级协调服务网络”是当前形势下促进校园和谐、提升教育质量的直通车;是提高师生共情、高校服务满意度的灵魂。坚持群众路线, 努力实现学生工作者引导下的学生群体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尊重大学生, 服务大学生, 依靠大学生, 这是学生工作充满活力的保证;坚持群众路线, 把部分优秀年轻教师和优秀学生充实到学生工作中去, 接受锻炼, 集思广益, 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这是学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坚持群众路线, 不仅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由“等事做”到“找事做”的转变, 也在服务学生中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 扎实了工作作风, 加深了师生感情。总之, 坚持贯彻群众路线, 能使高校学生工作服务渠道更加畅通, 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矛盾有效化解, 学生工作执行力显著增强, 营造高校学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上述观点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实践认知, 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化解、完善。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学习借鉴, 积极探索和深化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应对不断变化的受教育群体状况, 紧密结合高校工作特点, 拓展服务内涵, 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服务理念, 使高校学生工作充满活力。

摘要:当今高校学生的管理有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从提高服务意识入手, 是保持高校学生工作的活力源泉。管理者要从观念上实现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拓展服务思路和方法是确保学生工作充满活力的根本前提。科学设定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机制是推进和提升学生工作充满活力与高效的关键所在。坚持群众路线是推动学生工作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服务理念,三级协调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刘凤, 张林瀛.浅谈新形势下新生班级管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杨士荣.创建学习型班级营造探究合作的氛围[J].教学与管理, 2005

[3].张庆民.如何改进和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4].章瑞智, 翁灵丽.关于深入开展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06

[5].易宁, 丁小华.高校学风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 2006

上一篇:教育类的论文题目下一篇:中考创新话题作文话题10: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