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怒放的生命作文

2024-07-23

高二怒放的生命作文(精选8篇)

高二怒放的生命作文 第1篇

运动让生命怒放高二作文

是什么让人为之喝彩?是什么让人为之折服?是什么让人为之疯狂?又是什么让生命怒放?是运动,是运动中的精彩、精神、魅力、活力与激情。运动,让生命怒放。

运动,让生活变得更精彩。一声声的喝彩,一句句的呐喊,一阵阵的掌声,一张张的笑脸充斥着运动场的每一个角落。一声枪响,运动员的激情瞬间得以爆发;速度让他们收获了许多的精彩;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永远支撑着他们的整个躯体。赛场上,训练场上,他们为运动而无畏艰辛,他们忘记了失败时的苦楚,成功时的快感;他们有的只是享受着运动给予他们与世人的精彩;他们更忘却了汗水的苦咸,心中的激情早已把汗水灼干,他们释放出了无限的激情。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运动的爱好者,他们的目的不言而喻,只为了让生活多添一点精彩,让生命得以更好地怒放。

运动,让生活变得更健康。看,跑道上的匆忙身影;听,整齐而有节奏的脚步声,奏出和谐之音。清晨的运动场上弥漫着运动的气息,让人为之而沉醉,更冲破了长夜的宁静,变得热闹。排球场,羽毛球场上你会听到,人们的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和欢声笑语。让生命的活力时刻迸发,从他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享受着运动给予的健康与快乐;运动给予他们的活力与激情,让世界无处不飘溢着缕缕运动气息,让生活变得更健康。

运动,让生活变得洒脱、快乐。二十六届校运动会赛场上,看到的是运动员的飒爽英姿;阳光体育广播比赛,同学们优美的表演,不时会引起喝采与呐喊,他们的.洒脱、快乐在运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旱溜冰场上的一个个高难度旋转,划出了条条美丽的弧线,那种洒脱,让人为之喝彩;篮球场上的一次次完美上篮。那种洒脱,让人为之疯狂;乒乓球场上的一次次激情回杀,那种洒脱,让人为之心动;游泳场上的一次次水花溅扬,扬出朵朵美丽冰洁水花,那种洒脱,让人为之神怡与激动……运动员的洒脱与快乐都会勾起我们的向往与追求的情愫,他们追求着运动的完美,一路往着追求卓绝的方向奔跑。他们生活在洒脱中,快乐中,此时,“我运动,我快乐”成了运动所带给人们快乐的最好概括。运动,让生活变得更洒脱与快乐。

运动好比寒冬里的火种,给人激情,好比凌空展翅的大鹏,给人活力,好比山里的向阳花,给人灿烂……运动,让生活更精彩、健康、洒脱与快乐;让生命因之而怒放,我们怎能不因之而心动呢?

当你轻轻地走进蔚蓝天空下的运动场时,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你的步伐变得坚定;当你踏出第一步时,你会发现,你的心灵已被激情与活力感染;当你躺在运动场的草坪仰望着烈日时,蓦然间,你会发现,生命的真谛需用拼搏去诠释。当然,我们并不是只为名次与奖赏而让自己洒汗奔跑,我们为的是让生命多添一点精彩与乐趣,让生命得到更有力的怒放。这就是运动,这就是运动给予我们无尽的财富。

朋友,运动吧。让你坚定的步伐与大地更好地触摸;让你顽强的意志常驻心中;让你的激情把汗水的辛酸挥去;让你的笑脸永远被记录在这天地间;让你的成长变得更加充实。

朋友,运动吧,让我们一起动起来!让运动为生命乐章添上最有动感的音符,奏出一首激昂的赞歌;让我们踏上最美的运动场上吧!让我们的风采常为青春加油!为人生加油!

朋友,风雨止不住我们坚定的脚步;飘雪冷却不了我们的激情,艰辛止不住我们追求的步伐。因为,运动,时刻会给予我们激情与动力,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更彻底地怒放。

高二怒放的生命作文 第2篇

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我和妈妈在打扫卫生,打扫厨房时,不经意间发现一个“年代”久远的大蒜。咦?怎么回事啊!他,这不知名的大蒜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呀!我根本没给它浇过水,施过肥,甚至他根本没有泥土的呵护,老师不是说植物生长需要“五大黄金法则”:水、土壤、空气、阳光、养料吗?可它是那么贫瘠,“一无所有”,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新生命。我真有点儿“百思不得其解”。可不管怎样我还是很高兴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平时老师布置我们种什么蚕豆、绿豆什么的,我这个“懒惰鬼”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今天,我这个“意外收获”让我心花怒放。我赶紧把我那得之不易的大蒜苗放入闲置的花盆中,把这个“奇迹”种下。开头两三天我还记住它的存在,可没过多久,我那三分钟热度的老毛病又犯了,它被丢在阳台上,我压根就忘了它的存在,可怜的它摊上我这么个主,只好在阳台自生自灭了。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妈妈喊我晾衣服时,我才再一次看到它,什么状况?我大吃了一惊,眼前的那株小苗竟然齐刷刷的窜了上来,碧绿鲜嫩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自由地随风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怒放的生命——评电影《弗里达》 第3篇

影片以弗里达穿着红色墨西哥盛装躺在床上, 由人抬着去参加自己的画展开始, 用倒叙的手法从一字眉、着浓妆、落拓不羁的46岁弗里达的脸, 切换至一头短发、朝气蓬勃的18岁弗里达的脸上。 前者隐忍而顽强, 后者野性而欢快;前者是为时已晚的光辉顶点, 后者是生命苦痛与艺术生命的起点。

弗里达·卡洛, 这位墨西哥最受欢迎的现代女画家, 1907年7月6日出生于墨西哥市市郊。 身为摄影师的父亲威廉·卡洛是匈牙利裔犹太人, 母亲玛蒂尔德·卡尔德隆则兼有西班牙与印第安血统。 十八岁之前的弗里达过着和众多平凡女孩一样的生活。 不幸的是, 十八岁时弗里达与男友阿列詹德罗·阿里亚斯在放学途中遭遇车祸。 身受重伤的弗里达虽然逃过死亡一劫, 却留下永远的身体创痛。 因为车祸她一生动了三十几次外科手术, 忍受剧烈的疼痛, 而且不能生育。

除了身体的痛苦之外, 弗里达一生的感情生活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 车祸后男友带着玫瑰向她告别, 他将留在欧洲, 不再回来。 弗里达拿起画笔在石膏胸衣上画蝴蝶, 她隐忍地说:“请在我画完这只蝴蝶前离开。 ”如果爱情注定要远去, 挽留、愤怒、哀求都只会更让人卑微无望, 弗里达是聪明的女子, 她懂得要有尊严地离去, 你就得放弃软弱, 没有其他选择。 于是他转身离去, 她痛哭。 重伤的身体, 逝去的爱情并没有让弗里达沉溺于痛苦, 她沉迷于绘画, 丢掉拐杖勇敢地站了起来, 此时的她唯一的愿望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于是, 弗里达带着画, 拄着拐杖, 去找当时的大画家迭戈·里维拉。 她想寻求一个忠告, 她说:“我得找一份工作帮助父母, 如果证实我在绘画上没有天赋, 我得换一份工作。 ”当时的迭戈正画壁画, 对前来找她的弗里达表示出轻视, 让她把认为最好的画留在楼下, 如果有必要, 他就会去探访他。 第一次见到弗里达画作的迭戈, 被作品中与技术无关的内容打动。 于是开始了两个人一生中既痛苦又甜蜜的纠缠。 他们1929年结婚, 1939年离婚, 1940年复婚直到弗里达去世。 迭戈·里维拉, 这位墨西哥最负盛名的壁画家, 才华横溢却是骄奢纵欲, 带着墨西哥人血液里的热情奔放。 结过两次婚并经历过数不清的风流韵事的迭戈在与弗里达结婚后并没有任何改变, 甚至与弗里达的亲姐妹有染。 但是, 弗里达在爱情中却是全情投入虽九死而未悔的, 她把一生全部的感情都给了迭戈, 爱和恨, 痛苦和纠缠。 她对迭戈说, 我一生的二次灾难, 除了车祸, 就是你, 而这次比前一次更糟糕。她离开迭戈, 痛苦地剪短了头发, 画被刺杀的妻子, 喝酒, 放纵自己。 迭戈的风流伤透了弗里达的心, 而之后弗里达与托洛茨基的交往也并没让迭戈好受多少。 两人就这样彼此深爱并狠狠伤害对方, 直到1954年7月13日弗里达在科伊奥坎的蓝屋 (这也正是她出生的地方) 与世长辞。

弗里达感情经历的丰富多彩、历经的人生磨难, 使人们总是习惯于将她的作品看成是对苦难生活的注解, 将她的作品与感情经历联系起来。于是作于1926年的《自画像》被认为是赠送给初恋男友阿列詹德罗的礼物, 公主般纤细优雅的弗里达摆出令人伤心的手势, 希望挽回已逝的爱情;《稍稍掐了几下》取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 一个男人乱刀砍死了自己的妻子, 当被法官问及这样做的原因时, 他满不在乎地答道:“只是些小伤口罢了。 ”这幅作品在影片中出现于迭戈与弗里达的妹妹克里斯蒂娜发生暧昧关系后不久, 被认为是她内心痛苦的真情流露。

“知人论世” 是我们理解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的途径, 但是了解艺术家的生平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作品, 但个人经历并非作品背后的全部。 艺术家的传记作品引领我们了解他们, 却难以重现他们的精神内核。 这种内在的元素, 应该更多地到艺术家的作品本身中寻找。 是什么让不同国籍年龄的人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时为之震撼, 是什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读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时落下眼泪? 正如一切伟大艺术所应该具备的禀赋一样, 弗里达的作品应当不仅仅是一部感情的自传, 而应是有着更宏大的主题和精神内涵的。 电影对弗里达生平重大事件的刻画可以说恰到好处, 对色彩的运用, 对墨西哥民族风情的描绘也是成功的。 但是电影过于沉湎于对弗里达与迭戈感情生活的刻画, 并将这种感情灌注于对弗里达作品的解读, 这在增强了女画家的传奇色彩的同时, 无疑也削弱了她的艺术特质和精神高度。

弗里达一生都承受着身体的创伤和内心的痛苦, 车祸, 手术, 流产, 以及缠绕她一生的后遗症, 还有动荡不安的情感, 这些特有的磨难并没有摧残她, 反而铸就了她的桀骜不驯与坚毅刚强的个性, 而这种巨大的生命的力量唯有在她的作品中才得到更好的阐述与释放。 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让绘画变成她不可缺少的言语方式, 就像抓住了和这个世界联系的一条纽带。 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 她永远不会是一个自怨自怜的女子, 无论何时, 她都保持着自嘲的幽默感, 男人般的豪迈果敢。 生命的最后她要求把自己火葬, 她说: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 而且我希望永不再回来。 弗里达的一生都有着燃烧般的热情, 有着在生命废墟上开出繁花的生命力。 其实看电影也就是于平凡的生活之外找寻一些不平凡的内容, 弗里达这个不平凡的女人是那样热烈地盛放, 就像美丽的蝴蝶, 而生命就是一场火焰, 我们除了感叹, 更多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对生命的致礼。

摘要:文章结合艺术家弗里达的生平及画作, 评价电影《弗里达》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弗里达》,艺术特色,生平,画作

参考文献

[1]邓喆.弗里达·卡洛的绘画观与思想内涵[J].芒种, 2015 (8) .

怒放的生命,生命的转移 第4篇

“给我一个月的闲暇,我想知道世界上,每一种花的名字。”钱海燕在《小女贼的细软》的开篇这样写道。今时今日,如果真有人抛开工作、放下家人,独自一人行走,只为认识世间所有种类的花,外界多半会用“疯癫”来评价,我倒觉得这是一件浪漫致死的事。在那句话的下方,钱海燕画了一个用推车推着满满一车花的人,他望着前方,自在地行走。生活中,我们用来盛放鲜花的容器可不是推车,而是花瓶。

最早人们究竟是在花丛中产生了把花们带回家装瓶的欲望,还是在面对有些寂寞的陶瓶时萌生了插束花来装点的灵感?仿佛又陷入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纠结之中。无论先后,这个过程都是一种生命的转移。花瓶只能给予花暂时的生命,做成花瓶的陶土也不似花生长的土壤那样温柔,甚至有些冰冷无情,但是它们却给了整个屋子缤纷的色彩和生机,把自然的活力转移到了人类空间,形成了人与自然的交集。

人的空间因增添了自然的气息而变得不同,同样的花也因不同的花瓶而不同。修长的青瓷瓶,让人想起南方雨后的傍晚,河边静静伫立的芦苇,在波光粼粼中安静地等待月亮出上;体态饱满、镶着金边的大红漆器,看一眼便仿佛置身鼎盛时期的长安城的春天,满眼都是盛开的牡丹,鲜艳的色彩就像强盛的大唐一样充满朝气;或者不以色彩取胜,而已造型示人的概念花瓶,心脏般的形状有种赤裸裸的血肉感,从本应喷涌出鲜血的血管处,迸发出了花朵,仿佛在高歌那怒放的生命。

怒放的生命作文 第5篇

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声“叮铃铃”的脆响把我和爸妈从梦境拉回现实。我不耐烦地接了电话。“喂,谁啊?”“快到俺家来,俺家昙花开了!”爷爷浑厚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什么?昙花开了?”我诧异极了,但随后兴奋地答道:“好,我们马上过去!”

这盆昙花是几个星期前爷爷的朋友送的,爷爷一直精心栽培它。爸妈在当时十分激动,久仰昙花大名的我也想一睹昙花风采。但是,一个星期后,我就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把这事抛之脑后。现在得知昙花开了,自然兴奋得不得了。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爷爷家,昙花就摆放在桌上。第一眼,我就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见那昙花,放眼望去,洁白的花瓣遮着中间的花蕊,似是一个亭亭玉里的少女,用纱裙挡住自己美丽的身躯;又似是一个西装革履的白面书生,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全部内涵。

向前一步走,仔细一瞧,又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层层的花瓣起伏不定,有的高,有的低,层层叠叠。再用手轻轻地来回搓捻,便感到十分光滑舒适,如同一个个娇嫩的婴儿,让人怜爱。中间的花蕊有点泛绿,乍一摸,有点扎手,但再多摸几下,便觉得好像有无数只手在挠我的手掌心,痒酥酥的。

爷爷说,这株昙花,是他和奶奶天天轮流值夜班,时刻看护着它,因为它的生命也许只有几个小时!

怒放的生命作文 第6篇

由沙宝亮和黄绮珊关注的一个被称为小奖章的八岁小女孩,就是因车祸致残的一个,她失去了双腿,纯粹就是个半截人。当小奖章的妈妈知道孩子失去双腿时,痛不欲生,小女孩进手术室时还忍痛安慰妈妈,不要哭,不要难过,我自己会出来的。

梦想星搭档是一个富竞争性淘汰性的综艺节目,小奖章的故事让节目现场的所有竞争者泪溢眼眶,尤其是古巨基、萨顶顶和江映蓉等人泪流满面的脸,让人无不辛酸无不感动。小奖章要出场了,为了不让小奖章感受到这份沉重的辛酸,大家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等待小奖章的出场。

多漂亮的一个小女孩,小奖章被父母抱着出现在舞台,她身着洁白的纱裙,她带给大家的是灿烂的自信的笑脸,他开朗略有些调皮的话语,如果仅从声音上判断,你完全不知道她是一个仅有半截身体的残疾女孩,一个多么坚强的孩子!

小奖章的乐观,小奖章想成为舞蹈演员的梦想,无不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表演者,每一个观众,也感动着无数的电视观众。音乐响起,沙宝亮深情地唱起《天亮了》,小奖章和她妈妈一起伴舞,小奖章用自己的残肢,用自己的故事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场下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小奖章的灿烂怒放。

小奖章很不幸,车祸让她失去了半截身体,她又是幸运的,她在爸爸妈妈心中是完整的,她得到众多的支持与关注,她要成舞蹈演员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小奖章自信的微笑,乐观的心态,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有阳光照耀的生命,

怒放的生命作文 第7篇

秋末,梅花似乎感觉到了冬的气息,露出了一个个绿色小脑袋。两片萼片,紧紧地抱住花骨朵儿。在花苞上有着零零星星的红色,像夜空中的满天繁星在尖头上,软软的,滑滑的,像仙子的秀发那样柔顺。

冬初,花朵半开了,它们宛若穿着粉红裙子的少女,在无数叶片上傲然挺立,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蜜蜂在上面舞蹈,发出“叮”的乐声。

寒冬已至,梅花怒放了!它们有的深红,有的浅红,有的浓,有的淡,相互交织在一起,像一副色彩明艳的画卷。它们都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诱人的芬芳,使人舒心。

打造活力课堂,怒放生命之花 第8篇

着力打造活力课堂,让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每张小脸上洋溢光彩。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人性的灿烂价值。

一、在感悟中体验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多种差异,能引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产生不同的体验感悟, 形成对文本多元化的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观点,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语言与文本、作者对话,敢于进行个性化的表述。课堂应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场所,张扬学生个性的家园,凸现学生人性的乐土。

例如《爱如茉莉》一文,最感人的要数病房里那温馨的一幕:妈妈躺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在教学这段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适时掀起学生内心爱的波澜。当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爸爸妈妈互相关心,都不忍心打扰对方,时刻为对方着想时,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爱的强烈冲击。此时,我让学生听着舒缓的《爱的奉献》歌曲,播放生活中人与人相互关爱的画面……引导学生用心品味生活,寻找你付出的真爱,或者你收获的真爱,可以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回忆、发现爱的涟漪。

当音乐结束,学生从回忆中回到课堂时,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爱的激情,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爱是病中妈妈的细心照顾;爱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爱是病房里的一束鲜花……此时的学生,已经完全从文本走进生活,他们的内心正在被爱的情感润泽、感染、激荡,他们的心灵正在被感恩的情怀包围, 正在被生活中人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价值观震撼。学生那稚嫩的话语、纯正的感情、灵动的思维,使课堂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在争辩中提升

在语文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让学生在 课堂上独 立思考 ,使学生敢 想、敢说 ,不受约束 地探究、思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争辩的焦点 ,点燃学生 思维的火 花 ,引导学生 争辩 ,给课堂注入生机。

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大黑骡子应不应该杀掉?”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不应该杀掉,其他还有五头牲畜可以解决战士的饥饿,大黑骡子是立过大功的,不应该杀。”有的说:“我觉得该杀,大黑骡子体形较大,杀了它可以解决更多战士的饥饿问题,让更多人走出草地。”一石激起千层浪,渐渐地,班里出现辩论的场面。我顺势针对这个问题, 让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辩:“大黑骡子到底该不该杀? ”于是,一场课堂探究式的辩论便热闹地展开,课堂上学生个个积极参与,人人有话要说,激情荡漾,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展开激烈的辩论。最终得出结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他更爱自己的战友,彭德怀与普通战士同呼吸共患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充分体现他的人格魅力。

课堂上及时捕捉质疑这一宝贵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找出思维的异点,激发争辩的原点,使学生收获多多。这是经过辩论得出的真知,这种真知来得自然,是任何一种灌输方式都无法企及的。

三、在朗读中喷发

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摒弃繁琐的分析和肢解性的讲解,“书声琅琅”成了语文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 ,我们静下心来,审视朗读的三个层次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前两个是底线,只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应该不成问题。而“有感情”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学生阅读的一种高峰体验。由于缺乏对文本的静心品悟,学生的阅读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对课文的浅尝辄止,我们听出的“感情”,只是一种苍白、一种浅薄。感情是一种体验,需要一个从低到高、从外到内的潜移默化的“酝酿”过程。

《船长》一文中,人们在黑暗中听到一段简短而有力的对话,值得一品。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情境,抓住文中的“20分钟”、“够了”、“开枪打死他”等关键词句,通过与学生对话,有效指导学生品味到船长的自信、镇定自若、忠于职守,一个高大伟岸的船长渐渐巍然屹立在他们的心中,“有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再组织学生练读,然后师生分角色朗读,此刻听着师生充满激情的朗读,眼前已不是那静止的文字,而是船长那跳动的灵魂。

在上述这个案例中, 教师引导学生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怀,用思维触摸“白纸黑字”,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于是学生在这段简单的文字中,读出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断丰富学生对船长的感知,不断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这激荡的情感在师生的对话中不断得以激发,最后师生共同朗读,为激荡起来的情感提供“喷薄”的出口。

四、在想象中拓展

学生有良好的再现语言表象的能力, 才能在朗读中有较好的语感。想象法就是将文中语句具体情境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进行朗读、感知语言文字,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表象的同时, 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绘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听到声响、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感受语言文字所包蕴的内涵和情感。

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时,如果仅仅满足对句意的理解,就索然无味。此时,教师也应注意发掘诗中的艺术空白,抓住“一枝红杏”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园子里是怎样的一幅春景图?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展形象思维, 有的说:“园子里的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那黄绿眉眼的柔柳在微风中婆娑起舞。”有的说:“园子里百花争艳,红似火,粉似霞,白如雪。”……学生透过“一枝红杏”观赏到迷人的春色,想象越丰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就越深刻,学生的语感由此而增强。

五、在合作中共享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新课程强调:“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学中把学生划分成四人或六人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互助合作学习,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开拓思维空间。

在教学《七律·长征》一文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网络合作完成自己的知识构建,拓展知识领域。学生热情高涨,小组长明确分工,组员积极行动。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有关于长征的各种图片;有的负责收集长征的文字资料;有的采集长征故事;有的组成“长征红歌”合唱团;有的组成诗词朗诵组,用心中的赞美之词歌颂这一辉煌的历史……

在汇报课上,学生兴致勃勃,争着登台亮相,图片组的学生展示了许多长征图片;有的组员还播放了相关的录像;合唱团的成员则用激昂的红歌抒发情怀; 诗词组的成员更是激情澎湃,慷慨陈词……语言的积累、理解与运用融为一体。这种互动,活化了书面语言,这种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发展。在探讨、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地领会“长征”精神。

六、在阅读中延伸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必须开放课堂,努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

课外的天地是无穷的,应让学生“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投入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 充分利用校外世界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生命的智慧。

如《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在教这篇课文之前,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有关麋鹿的资料,学生兴趣非常浓厚,纷纷到网上浏览、下载。通过因特网,学生搜索到有关麋鹿的录像片, 麋鹿的奇闻趣事及目前的生活状况,还有中华鲟、大熊猫、白鳍豚等野生动物的相关资料。面对丰富的资料,学生都惊叹网络的神奇。

相信,打造活力课堂之后,课堂上我们将看到学生个性的激情飞扬, 生命活力随之奔涌而出, 学生的生命之花得以怒放。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为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真正成为学生演绎生命的舞台。

摘要:着力打造活力课堂,让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如花般生命怒放,语文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充满快乐。

上一篇:传记片《冰上奇迹》电影观后感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班主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