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024-06-01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15篇)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1篇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明德小学

张金生 2、5、3的倍数特征是分为两节课完成的,上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容易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概念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怎样才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知识让学生们接受呢?

一、互动、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课伊始,我便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学生自然不相信,争先恐后地来考老师,结果不得而知。几轮过后,看到他们还是不服气的样子,我故作神秘说:“其实,是老师知道一个秘诀。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出课题。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 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三、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5的倍数特征相比较,2的倍数特征稍显困难,所以我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思路,小组合作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经过这样的合作讨论,大多数小组能够得到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充分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发现规律、举例验证、总结归纳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2篇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特征有共同之处,就是都要关注个位上的数字。我在教学2的倍数特征时,按照“找倍数——观察特征——验证发现——得出结论”的步骤来教学,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习方法。

因为2和5倍数的特征,都在个位数上,学生比较好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学生掌握也并不困难,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上,我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有效:

1、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平等对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在本节课的教学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让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感到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家庭,任何不成熟的想法在共同的交流中是可以成熟的,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我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3篇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和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认识奇数和偶数。

2.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学会探究方法, 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规律过程中, 留心观察, 不断发现与感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体验数学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大赛情境图:四 (1) 班的圆圈舞与四 (2) 班的交谊舞。)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跳交谊舞有6组, 每组2人, 共12人;跳圆圈舞的有3组, 每组5人, 共有15人。

师:我们班要参加交谊舞大赛, 现在请你当“导演”, 你喜欢选几组参赛?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

生:2×1=2;2×2=4;2×3=6……

师:这些参赛人数都与哪个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生:都与2有关系, 是2的倍数。 (教师板书:2的倍数)

师:谁能再说几个2的倍数?

(生答略。)

[评析:2、5倍数的特征比较抽象, 小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充分利用课本中圆圈舞与交谊舞的情境图,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参加交谊舞的人数和组数引出2的倍数, 并在交流中列举多个2的倍数, 为研究2的倍数特征提供了素材。]

二、引导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1. 小组合作探究。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2的倍数,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是怎样发现的,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 然后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2. 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组1: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双数。

师:这些双数有什么特征呢?哪个组能再说说你们的发现。

组2:我们发现2的倍数末尾是双数。

师:你所说的末尾是指什么位?双数是指哪个数?

生:末尾指一个数的个位。

师:谁能再说说这个发现?

生: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

师 (课件出示“百数表”) :百数表中涂色的数都是2的倍数, 观察它们的个位分别是几? (课件把2的倍数变红色。)

3. 验证。

师:我们通过研究2的倍数, 发现它们的个位上是0、2、4、6、8, 那么, 是不是具有这个特征的数, 都是2的倍数呢?下面我们用大数验证:7920个位上是0, 是2的倍数吗?请计算验证。

生:我用7920除以2得3960, 所以7920是2的倍数。

师:谁还能说一个大数?请大家计算验证。

生举例 (略) 。

教师小结:经过验证, 说明只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 证明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4. 应用。

师:判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2, 21, 10, 87, 96, 99, 104, 2008, 73, 955。

5. 教学奇数、偶数。

师:想一想, 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生:一个数是2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偶数。

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偶数。

师:所有符合2的倍数特征的数, 都是偶数。

师:像21, 87……这些数都不是2的倍数。你能说几个这样的数吗?

生举例 (略) 。

师:有同学从书上知道了这些数是奇数。那么, 什么样的数是奇数?

生: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师:在跟偶数的对比中发现奇数, 这是个好办法。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奇数。

6. 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认识了奇数和偶数, 还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的倍数特征的研究过程。 (首先举出一些2的倍数的例子, 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特征, 最后再举例来验证。板书:举例———发现———验证。)

[评析:这一教学环节的特点就是对教材适当的创新处理。教材中利用列举法和百数表两种方法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 体现方法的多样化。可是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发现两种方法并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引导过头, 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下指令;二是素材重复, 耗费双倍的时间不值得;三是实际效果不佳, 引出百数表后, 学生仅用一种方法———百数探究。鉴于此,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列举法进行研究, 然后用百数表对研究结果做一个梳理和初步的验证,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探究5的倍数特征

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 如果让你选参加圆圈舞的人数, 想一想, 又必须是谁的倍数? (板书:5的倍数) 那么, 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有没有信心自己研究出来?

2. 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方法, 小组合作先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些5的倍数, 然后交流各自的发现, 并进行验证。

3. 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能按照“举例———发现———验证”的顺序介绍一下你们的探究过程?

组1:我们先举出一些5的倍数:30、35、40、45、50、55……通过观察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者5, 我们又举大数3450, 6755验证, 发现只要个位上是0或5就是5的倍数。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发现吗?谁能再说说5的倍数特征?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

师 (小结)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是5的倍数。

4.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自己卡片上的数, 记住是哪个数的倍数, 然后按老师的口令举卡片。口令:是2的倍数的, 请举卡片;是5的倍数的, 请举卡片。谁举了两次卡片?

(学生互相观察发现, 持写有10、20、30卡片的同学分别举了两次, 说明1 0、20、30既是2的倍数, 又是5的倍数。)

师:谁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数?

(学生举例说明。)

5.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评析:本节课2、5倍数特征的教学收放有度。教学2倍数特征, 引导比较细致, 提供素材———发现规律———举例验证, 都是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的, 目的是从知识和方法上为后面学生自主完成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打好基础。因此教学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充分地“放”, 从提供素材和发现特征到验证都放给学生, 使学生能自主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探究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价值, 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同时为后面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理清了思路。]

四、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 一个两位数, 它的十位上是6, 请猜一猜可能是哪些数;如果又是2的倍数现在可能是哪些数;假若同时还是5的倍数呢, 谁能确定那些数马上说出来!

(2) 一个两位数, 它是5的倍数, 并且十位上是2, 还是2的倍数。请学生说出这个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4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一线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将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恰当教学活动的组织给学生搭建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知识,在自主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有效地将这一理念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构建出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2、5、3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后的一部分内容,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2、5、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游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案例描述】

在上课时,为了快速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游戏导入法”,引导学生对一组数据进行了摘选,对教材中的数据表进行“找朋友”的活动,即:将数据表中“2、5”的倍数标记成不同的颜色,并将这些“朋友”汇总在一起,之后以一句“为什么我们称他们为朋友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组织学生边“找朋友”边进行思考,顺势将学生引入新知的学习中。之后,我选择一名学生将自己的分类展示在黑板上,即:2的倍数是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的倍数是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之后再和学生一起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比如,有学生说:5的倍数的末尾数都是0和5;有的学生说:2的倍数的末尾都是2 4 6 8 0;还有学生说:5的倍数大部分也是10的倍数等,之后,我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将2、5的倍数特点进行总结。在明确了2和5的倍数特征后,我组织学生再一次进行了“游戏”,这次的游戏我们设定为了“我说你判断”的游戏,一名学生随便说一个数字,另外一名学生来判断是不是2或者是5的倍数,如果是的话,说出是谁的倍数。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2和5倍数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之后,学生对2和5的倍数有所了解之后,我再次向学生出示2的倍数“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引导学生再次对这些数字进行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强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念,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基本知识讲解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如:下列数字中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34 97 354 0 123 861 2089 1000 987 564 3576 578

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数字进行判断,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一阶段的习题练习也是强化认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进而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案例反思】

在结束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后,我开始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游戏的有效性

游戏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们选择了游戏教学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在玩中快乐学习。但是,通过反思,我们需要改进的是在“找朋友”游戏中,我们不应该局限在教材上的图表,而可以自己重新制定一个数据表,引导学生进行“找朋友”活动,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单纯地依靠教材要好得多,对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们虽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自主求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缺少一定的评价,虽然师生之间有互动,可缺少鼓励性的互动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要借助鼓励性的评价来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5篇

1、导入部分

不足之处:

应该说导入部分形式单一,显得过于死板,如果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考考老师,用教师的准确判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探索的问题抛给学生,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说出更大的数字,此时教师仍然能准确判断,于是让学生更为佩服老师,想进行探究的欲望会更浓,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便水到渠成,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高涨。

2、重点教学环节的设计

成功之处:

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先引导学生找出2的倍数,并指导找的方法,然后发现、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学生有了一个探索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方法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了,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使他们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不足之处:

课堂生成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并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必须进入状态,与学生融为一体。

3、教具学具的使用方面

成功之处:

我利用百数表,把1-100的数字中5的倍数,2的倍数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给学生的感观一个有力的冲击。2、5的倍数的特征变得更直观,更明显,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不足之处:

点找的很准确,应用合理。但现在想想,如果把这个百数表制成课件,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而且让2和5的倍数用颜色标出,并在变色闪烁的过程中有声音的提示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教学后的思考:

(1)是否需要验证发现的规律(2、5的倍数的特征),在哪个环节验证效果好。

(2)如何强化学生的知识,使重点更为突出,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3)备学生很重要

《2、5、3倍数特征》教学设 第6篇

(二)陈晨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5、3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和3的倍数。

2、经历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为什么2、5倍数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要看各位数字之和。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5、3倍数特征,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1、找一找(看大屏幕)

2、谁来说说你的答案。(点名汇报)

全对的同学举手。做错的同学请改正过来,改错也是一种好习惯。

二、探索新知

(一)2的倍数特征

1、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做的这么快?

(2、5的倍数就看这个数的个位是2、4、6、8、0的数,3的倍数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

2、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2、5倍数特征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

3、师提示:可以从数的组成角度来思考?例如84=80+4

4、小组讨论,交流你的想法,可以举例子来说明.【预设 72=70+2。70一定是2的倍数,就看个位的2就可以了。126=100+20+6.100和20一定是2的倍数,就看个位的6是不是2的倍数。】

5、用字母表示。ab=10a+b abc=100a+10b+c

6、学生汇报交流。师版贴“整百整十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

(二)5的倍数特征

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只看个位,5的倍数特征直接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看。【预设155=100+50+5。100和50一定是5的倍数,就看个位的5是不是5的倍数就可以了。】 用字母表示。ab=10a+b abc=100a+10b+c 版贴“整百整十的数一定是2,5的倍数”

(三)3的倍数特征

1、那3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看各个数位数字之和呢?

2、小组讨论,可以举例子说明。

3、谁愿意举例子来说明。

【预设 24=20+4=18+2+6,123=100+20+3=99+18+1+2+3】

4、用字母表示。

ab=10a+b=9a+a+b

abc=100a+10b+c=99a+9b+a+b+c

5、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巩固练习

1、利用这些知道解决问题。

2、你们是怎么判断的这么快的?

【96:9是3的倍数,6是3的倍数,一个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3的倍数就不用加了。23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三的倍数。】

3、掌握一班规则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巧办法,让我们更快解出本题。4、2和5共同倍数的特征是什么?2和3共同倍数的特征是什么?2、5、3共同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五、三选一魔术

老师会读心术,能才出来你心里的想法,老师能猜出来你这节课学的怎么样?(利用3的倍数)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练习这个魔术。

《2、5、3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一)陈晨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5、3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和3的倍数。

2、经历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为什么2、5倍数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要看各位数字之和。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二、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5、3倍数特征,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

1、找一找(看大屏幕)

2、谁来说说你的答案。(点名汇报)

全对的同学举手。做错的同学请改正过来,改错也是一种好习惯。

三、探索新知

(一)2的倍数特征

1、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做的这么快?

(2、5的倍数就看这个数的个位是2、4、6、8、0的数,3的倍数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

2、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2、5倍数特征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

5、师提示:可以从数的组成角度来思考?例如84=80+4

6、小组讨论,交流你的想法,可以举例子来说明.【预设 72=70+2。70一定是2的倍数,就看个位的2就可以了。126=100+20+6.100和20一定是2的倍数,就看个位的6是不是2的倍数。】

5、用字母表示。ab=10a+b abc=100a+10b+c

6、学生汇报交流。师版贴“整百整十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

(二)5的倍数特征

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只看个位,5的倍数特征直接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看。【预设155=100+50+5。100和50一定是5的倍数,就看个位的5是不是5的倍数就可以了。】 用字母表示。ab=10a+b abc=100a+10b+c 版贴“整百整十的数一定是2,5的倍数”

(三)3的倍数特征

6、那3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看各个数位数字之和呢?

7、小组讨论,可以举例子说明。

8、谁愿意举例子来说明。

【预设 24=20+4=18+2+6,123=100+20+3=99+18+1+2+3】

9、用字母表示。

ab=10a+b=9a+a+b

abc=100a+10b+c=99a+9b+a+b+c

10、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巩固练习

1、利用这些知道解决问题。

4、你们是怎么判断的这么快的? 【96:9是3的倍数,6是3的倍数,一个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3的倍数就不用加了。23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三的倍数。】

5、掌握一班规则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巧办法,让我们更快解出本题。4、2和5共同倍数的特征是什么?2和3共同倍数的特征是什么?2、5、3共同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2、5、3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陈晨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这是一节练习课,学生在课前已经知道了2、5、3倍数的特征,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2、5倍数特征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 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三、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7篇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回顾我今天讲的《

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有一些反思:

1.巧妙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因数和倍数》属于数论的范畴,2、5倍数的特征是数论知识的起始课,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5倍数的特征之后,帮售货员找问题,再一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利用所学新知,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重视了模型建构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教学的根本所在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与经验。在引导学生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方法模型:例举-观察-猜测-验证-结论。从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然后用这样的方法与策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在课的结束环节提出了“利用今天总结的方法与策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推广与延伸。

3.既关注结论,又关注过程。

学生发现、探究2、5倍数的特征是比较容易的,“是什么”有时候很简单,“为什么”容易被忽视,杨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先引导学生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借助这一过程,总结与提升研究的方法与策略,然后借助这一经验让学生独立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在学生能够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之时,提出“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看个位?其他数位要不要看?”引发学生对算理的思考。在学生理解了2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之后,通过类比与联想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作者简介: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8篇

●拆分与重组, 推导数学概念

数学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普遍感觉是枯燥、乏味、抽象、无趣的, 尤其是概念课,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死记硬背,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把一节枯燥的数学概念课教“活”, 让学生在充满信心与乐趣中“活”学?笔者发现, 如果教师善于发掘概念的内在特点及结构, 将概念“拆解”、“细分”后,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与研究实现概念的“重组”、“联结”, 那将会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缺乏信心转变成主动探究、亲身经历概念形成的完整过程。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 这一设想将更加容易实现。于是, 在教授《探索5和2的倍数的特征》时, 我将5的倍数这一概念进行了拆分:

师:判断下面4个两位数是不是5的倍数? (展示网络课件) 学生回答, 说理) 。

20、35、45、54

师:请你猜想一下, 如果在这些数的最高位前面任意添上一个或几个数字, 这些新数还是不是5的倍数?如果在原数的数位中间添加数字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要求学生分成两组, 分别在最高位及数位中间添加数字并重新判断。分别汇报验证结果。出示结论1、结论2 (如图1) 。

师:既然5的倍数的特征与最高位、中间数位上的数都无关, 是否就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呢?我们也来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 验证, 汇报。出示结论3 (如图2) 。

由于本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 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因此, 信息技术减轻了学生在任意添加数字后的验证负担,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重组”与“联结”概念加以引导, 培养他们按顺序、有条理、更全面地分析与归纳问题的方法与习惯。

●由“5”到“2”的思维递进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 此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经历观察、猜测、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等过程,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自主建构。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实现了数学推理思维的递进。

师:请你们参照刚刚学习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 判断下面6个两位数是不是“2”的倍数?

10、26、58、74、82、93

学生分组、合作, 分别尝试在这些数的最高位、数位中间及数的末位添加数字, 再分别交流、汇报结果。逐一出示结论1、结论2、结论3及小结 (如图3) 。

练习: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拉入对应的圈内 (如图4) 。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教师选其中几个数请代表说理 (也可请男生和女生轮流读数、判断并说理由) 。

练习巩固了学生掌握的2的倍数的特征, 信息技术的及时反馈功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通过说理, 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发展了思维的严密性。借此机会我又深化了2的倍数与偶数的对应关系。

师: (出示小结语, 如图5, 请学生齐读, 并提问为什么0也是偶数?) 如果要你写出一个偶数, 你会怎么写?如果要把一个偶数变成奇数呢?

提问后请学生代表回答。

●“数字”与“思维”的双腾飞

练习是学习效果的试金石, 本课的概念教学完毕, 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能否灵活运用、有没有综合运用的能力, 需要通过练习进行及时的反馈。所以在设计练习时, 我进行了分层次的处理:基础性练习用于检验知识的理解程度, 综合性练习则用于检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拓展性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

但这样一来, 练习的量必然大增, 幸好有信息技术作支撑, 使运用普通教学工具很难实现的设计得以实施。另外, 练习应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对应的训练与提高, 分层练习、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

1.基础练习, 巩固新知

基础练习的这几道题都有多个要求 (如图6) , 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学会有顺序地思考问题, 逐步解决问题;深化了学生对5和2倍数特征的本质理解, 起到知识体系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第2题开始由学生独立进行操作练习, 有疑问可以合作交流, 最后进行汇报, 汇报说理时要求口头表达清晰、严谨、有条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及时反馈功能,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综合练习, 理清思路

概念多了就容易混淆, 本课虽然只有几个概念, 但一旦与以前的一些概念 (如整数、整十整百数、自然数、相邻的数等) 组合到一起时, 学生是否仍然能够保持清晰?因此, 我设计了如下几道判断题:

(1) 一个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5的倍数。 ( )

(2) 5的倍数既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 )

(3) 所有整十、整百的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4)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

(5) 与奇数相邻的两个自然数都是偶数。 ( )

我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判断, 有困难的先进行小组内交流互助, 逐题汇报订正。判断练习, 进一步理清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拓展练习, 完成跨越

通过压缩式跨越, 教材提供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已经快速完成, 但要让学生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 实现大跨步式的发展, 仍需要让学生开拓视野, 丰富相关的知识面。于是, 我特别设计了拓展性练习, 直接在原有基础上让学生阐述4、8、25的倍数特征 (如图7) 。数字的变化, 伴随着学生思维的跨越。

同时, 为了避免学生思维的定性迁移, 以为3的倍数特征也是与数的个位有关, 我在设计中还特意安排了11的倍数特征, 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作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有条理并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他们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提升了综合素养。

●反思与总结

这一课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层次整合, 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训练的内容多元化, 知识的反馈及时化, 学生的收获层次化, 不但所有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教师也教得自如、负担大减, 教学效益大幅提高,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9篇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入场券分别从单号入口和双号入口进入电影院,从而观察双号的特点,由此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經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让学生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和同桌之间交流,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三、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找出2和5的共同的倍数的特征,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已经习惯于“你有什么收获?”而忽略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总结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应用自己总结的方法,从而发现更多的解题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高诗蕴.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片段设计与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3(09).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10篇

在这节课中我想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研究方法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并进行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感受数学的研究方法:

1、感受范围意识。

当时我是这样引导的:2的倍数有哪些?学生说:有2、4、6、8、10都是双数,有无数个?我接着问:既然有无数个,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不能全部找出来,接着我又问:5的倍数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也不能全找出来。“既然它们的倍数都找不全哪怎么去研究?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解决,接着就有学生说:可以选择一个范围来研究。

这样学生就有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当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自然数中都使用?还需要验证。在这样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特征,通过共同的验证,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有了一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教学中,当学生找到百数表内5的倍数特征时,我追问学生,“是不是在所有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我告诉学生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研究过,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没有经过研究,怎么能知道是呢?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我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验证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学生不断经历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态度,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

3、感受学习两种“验证”方法。

验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举例法、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法等等。根据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最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学会举例的方法。这节课中,当学生 发现百数表中,5的倍数特征后,我引导学生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怎样去验证呢?在这里我预设的是学生可能会说出可以找一些个位上是5或0的数用除法来验证。但学生并没有出来,他们说的是用乘法来验证。于是我接着学生的想法,在这里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备课预设时我并没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讲解的并不到位,这是我需要反思的。于是我又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用除法来验证,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全班举了很多例子,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感受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

这节课中,当学生研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来回忆。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方法——发现——验证——结论”这一研究过程。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2的倍数的特征研究过程,我想学生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11篇

每周四都是学校里听蹲班课的时间,尽管刚刚结束中秋假期回来,但是仍旧没有中断听课,由于这次蹲的是笔者的另一个班,因此在假期里就查阅了一些相关知识。

关于蹲班课,笔者的态度是无所谓,不想尽很大的力去准备,倒不是因为不重视,相反,笔者更想呈现出日常上课的状态,这样才能暴露问题,评课时大家积极发表建议,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才能落实下去。

今天讲的是2,5的倍数的特征,其实笔者在课下做过调查,很多同学都能够准确说出2的倍数的个位是0、2、4、6、8, 5的倍数的个位的0、5。那么这节课还需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呢?后来笔者把重点放在“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只需要关注个位就可以了?”这也是在为后面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整节课上下来,听课的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建议,总结如下:

1.从课堂内容来讲,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推理能力的经验与策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概念、数数、举例、数的组成等方面来进行对于数字5的倍数特征的验证,然后把2的倍数特征的验证放手让学生去做;

2.将课后习题进行归类,可以在预习时让学生尝试分类;

3.在课上突出落笔,可以由学生去讲台上板演,然后让做的快的同学上去批改,如果有不会做的同学可以找台下的同学“搬救兵”(救兵小声讲明白了,还由原来的同学完成);

4.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编写一些有趣的问题,讲给同学们听;老师也要把手中的辅助材料用好,不是一味地给学生做题,可以把一些有价值的好题放到课堂上完成。

5.增加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小组化学习还有所欠缺,教师的课堂语言还需要再精简。

6.在讲解习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只说思路,不要特殊化学困生,保护高年级学生的自信心。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第12篇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嗦。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13篇

九年义务教育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是“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学生发现特征、概括特征是难点。因为, 其一, 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时, 很容易受前面学习的2、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 而只注意用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其二, 3的倍数的特征不够明显,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比较困难;其三, 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 难以准确叙述特征。故而笔者认为, 本课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便于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设疑引思, 引出新知

本课一开始我便出示一些数, 让学生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当学生用所学判断2、5的倍数的方法去探索, 结果发现所学方法不再管用时, 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便发生了严重冲突, 这将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此时, 我又设计了学生和我比赛的活动:“谁敢和老师互相说数, 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比赛的结果是老师又快、又准。这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促使他们急于探究新知, 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 重新构建与新内容相适应的认知结构, 自然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操作实验, 自主探究

接下来, 为了让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我设计了一个实验:

(1) 实验说明:我们用小棒代替数字来摆数, 1根小棒放在个位上表示1, 1根小棒放在十位上表示10, 1根小棒放在百位上表示100。如:百位上摆2根小棒, 个位上摆1根小棒就代表201。

(2) 实验规则:第一组分别用1根、2根、3根小棒摆出一些数;第二组分别用4根、5根、6根小棒摆出一些数;第三组分别用7根、8根、9根小棒摆出一些数, 然后判断用几根小棒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

(3) 学生分小组操作, 让学生形象感知3的倍数的特征。

(4) 分组汇报,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3的倍数的特征。

(5) 总结:分别用3、6、9根小棒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分别用1、2、4、5、7、8根小棒摆出的数不是3的倍数。

(6) 展示结果:分别用3、6、9根小棒摆的数 (图略) 。

通过分别展示学生的不同摆法, 为学生的归纳、概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学生在众多的事实中抓住了它们的本质属性。

最后加以总结:用3根、6根、9根小棒摆出的数, 小棒的根数就是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 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大胆猜想, 推理验证

然后, 我让学生顺着这个结论猜想: (1) 分小组用12、12+1、12+2、12+3根小棒摆数来验证。 (2) 分小组任写一些数, 并通过计算器计算进一步验证。这样, 不仅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寓方法的传授于知识的认知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的意识。

归纳总结, 提炼升华

学生通过前面探索学习的基础, 总结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紧接着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练习题:让每位同学说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数, 然后让其他同学独立判断, 将是3的倍数的数写下来, 最后看谁写得多, 判断得准, 并且邀请做得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方法, 以供其他同学借鉴。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14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五年级上册第6页“3的倍数的特征”,及第7页试一试、练一练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会根据2、3、5倍数的特征对给出的数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是2或5的倍数的数各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例如120、52、34、76、98等。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例如40、125等。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同时是2、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的数。例如10、130等。

3.我们是怎样研究和发现是2或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

二、引入新课

1.下面这些数是3的倍数吗?试一试。

30 21 42 63 54 45 36 57 18 69

2.师:上面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观察一下“是3的倍数的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字还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这些数的个位上包括了数字0、1、2、3、4、5、6、7、8、9。

3.师: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教学情景。师: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字显然是行不通的,不过老师掌握了一种巧妙的判断方法,不论数目大小,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来。不信,你们可考考老师。(学生举例,教师判断)

2.师: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吗?请自学课文第6页。

3.小组交流讨论:(1)是3的倍数的数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与3有什么关系?(2)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板书: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试一试:在下面的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6.质疑、解疑。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特征方法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判断方法不同。是2或5倍数的数的特征都在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不在个位上。

四、生活中的数学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不是3的倍数?

1.我们班有54个同学,其中男生30人,女生24人。

2.小明的爸爸每天打工收入84元。

3.小红家养鸡69只,养鸭75只,养鹅97只。

五、巩固练习

第7页 练一练 第1、2题

六、深化练习

师:在6834和19456中,谁是3的倍数?谁不是3的倍数?

生:6834是3的倍数,因为6+8+3+4=21,21是3的倍数。

19456不是3的倍数,因为1+9+4+5+6=25,25不是3的倍数。

师:在上面求和的计算中,如果我们把本身是3的倍数的数字3、6、9排除,只利用余下的其他数字求和来进行判断,结论是不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互相举例,分别用上面两种方法来判断,再看看结论是不是一样的?

生:两种方法判断的结论是一样的。

师:比一比:哪种方法较简便?

生:第二种较简便。

教师小结:今后同学们如果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当遇到数目较大的数时,采用第二种方法来判断较好。

七、拓展练习

第7页练一练第3题“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

1.学生独立练习。

2.小组讨论:(1)9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3)如果把这张表格扩充到200,并找出99后面是9的倍数的数,它们将在表中的什么位置?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做一做,检查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

八、课堂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你还想说什么?

九、作业设计

1.在26、48、85、60、42、75、20中。

(1)是3的倍数的数有:()。

(2)是2倍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

(3)是3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4)是2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5)是2倍数,同时又是3、5倍数的数有:()。

2.在1~20中,是3的倍数的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大的奇数是(),最大的偶数是()。

3.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第15篇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2、3、5倍数的特征我设计的是一节课,但上完这节课上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容易掌握,但我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时间用到2、5倍数上的较多。以至于对3的倍数特征探究不到位。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课伊始,我设计了抢“30”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找到3的倍数,但我发现这个游戏没让学生部明白要求没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意义不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是观察、发现、验证、结论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首先让学生独圈出写出100以内2、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的特征,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我对这部分的处理太过于复杂零碎。以至于用的时间过多。比如说2、5倍数与其他数位的关系,着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觉得我们班小组小组合作还有很多部足的地方,比如说学生的之一能力倾听能等等还需进一步训练。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但是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现在“百数表”中找规律,再再比100大的数中举例验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经过于老师的倾心评课,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思考实践:

1、对学生已经发现的的问题不需再重复,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教学时间。

2、偶数的定义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对奇数的定义理解一定要讲解透彻,为以后分辨质数打下基础。

3、0,2,5排能够被5整除的数要说说排序方法,以免丢漏数。

4、第一题的问题要求再明确一些,学生答题可能会更快。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能力,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所有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习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考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学生,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研究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研究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立即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关,哪我们这节课只是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吗?让他自己发现回答的不全面)可没想到的是又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数是偶数,5的倍数是奇数。既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此不理想,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跳出“学程导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再一次经历探索的过程。但是从课堂的练习看,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于是我就有些困惑,究竟是我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预习作业的布置中语言的交代上不够清楚呢?我们虽然主张“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习。但我还是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让孩子独立研究,而老师又不在旁边加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而在认知形成的初始阶段,一旦在认识上有偏差产生错误的结论,再想反它纠正过来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强调课前预习我并不反对,毕竟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了,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肯定会得到提高,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总觉得知识的习得过于直接,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数学预习应因学习内容而宜,因年级而宜。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7—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力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

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2和5倍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顺序数字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二、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数学游戏吗?我们今天玩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可以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如果同学们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学生分别报数:32、485、674、260??)

师:32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485是5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674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26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你们用计算器验证的结果和老师判断的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老师你是怎样迅速判断出来的呢?

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的百数表,学生拿出学具中的百数表。)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吗?利用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找5的倍数并做记录。)

师:谁能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5的倍数?

生:5、10、15、20、25、30、35、4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1:这些数都相隔5。

生2:这些数个位上有的是0,有的是5。

师:(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你们说的都不错,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引导学生验证举例)刚才我们观察的是100以内的数,也就是说观察的是一位数或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大家判断一下。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组1:我们列举的数有:500、4500、605、125这四个数,通过计算,发现都是5的倍数。

组2:我们验证了5个数,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0或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

??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发现5的倍数特征的?

生答

小结学习方法:列数字——归纳特征——验证特征

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去寻找2的倍数特征。

3、自主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动手做。)

师: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

生:2、4、6、8、10、12、14、16、18、2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观察上面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2的数是2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个位上是4、6、8的数是2的倍数。

生3:我发现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引导验证结论)请小组内的同学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也叫双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也叫单数。 师:谁来举例说一下生活中的偶数和奇数。

生1:我今年12岁,12是偶数。

生2:我17日出生的,17是奇数。

生3:我们班有50人,50是偶数。

生4:数学课本107页,107是奇数。

生5:珠穆朗玛峰8848米,8848是偶数。

师:那么0是偶数吗?说出你的理由。

生:0不是奇数,0是偶数。

师:你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所以0是偶数,也是最小的偶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棒,0是偶数。

4、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下面的两组数。112、25、248、60、72、90.)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两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60、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应用拓展

1、观察、交流、合作。(学生的号码从1——50)

(1)请号码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2)请号码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3)请号码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4)请号码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

(5)请号码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说出你的号码,与同学们交流。。

生1:我24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站起来2次。

生2:我11号,是奇数,站起来1次。

生3:我20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同时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所以我站起来3次。

师:请站起来3次的同学说出你的号码。

10、20、30、40.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数的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5

今天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知识点的发现相对还是较简单的,课始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全班交流时我发现大家说得都很好,找到了100以内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是否都有这样的特征呢?学生找了100以外的数进行了验证,一致得出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都有这样的特征。接着我让男生出数让女生判断男生出的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游戏也能让孩子们高兴一把,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在学生印象中已有了单数、双数的概念,我们这一课只要把学生已有的这一概念扩充到2的倍数都是偶数(双数),不是2的倍数都是奇数(单数)就可以了,有些学生还总结出个位是1、3、5、7、或9的数是奇数。

但在补充习题上,让学生写出5个奇数,学生中出现只写5的倍数如:5、10、15、20、25,或根据5的倍数来写奇数如:5、15、25、35、45、55.第一种是明显错的,没有审清题意,混淆了5的额倍数与奇数的概念,第二种写法虽说是对的,但看着总有些别扭,喊学生问了问,有些是懂得,有些还是如前面一样混淆了概念。正如有些学生学了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后,还是不会运用这些特征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一样。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出教与学的成功。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

在这节课中我想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研究方法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并进行应用。

验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举例法、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法等等。根据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最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学会举例的方法。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百数表中,5的倍数特征后,我引导学生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怎样去验证呢?在这里我预设的是学生可能会说出可以找一些个位上是5或0的数用除法来验证。但学生并没有出来,他们说的是用乘法来验证。于是我接着学生的想法,在这里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备课预设时我并没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讲解的并不到位,这是我需要反思的。于是我又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用除法来验证,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全班举了很多例子,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节课中,当学生研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来回忆。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方法——发现——验证——结论”这一研究过程。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2的倍数的特征研究过程,我想学生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8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单,很适合让学生预习。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1、观察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2、观察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交流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学生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的。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9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啰嗦。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0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体会运用特征解题的优越性,明白优化知识的便捷性。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上一篇:游曲阜三孔优秀作文700字下一篇:关于苏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