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范文

2024-07-31

泥鳅养殖技术范文(精选8篇)

泥鳅养殖技术 第1篇

泥鳅养殖技术问答——发展前景泥鳅健康养殖前景怎样?

泥鳅生命力较强,容易开展人工养殖。由于泥鳅能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对水的依赖性相对较小,所以特别适于在各种浅水水体如稻田、洼地、小塘坑及山区水源不足处养殖。泥鳅食性杂,饲料来源容易解决。泥鳅繁殖力较强,天然资源较丰富,因此苗种成本较低,也容易解决,泥鳅适应性强,分布广。这些优点都给泥鳅人工养殖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无论是泥鳅本身特点,还是养殖条件需求,饲料来源还是市场潜力,开展泥鳅养殖有其独特优越性。泥鳅已经具有成熟的国内外市场,所以泥鳅养殖前景十分厂阔。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空前提高,对食品安全和人类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因此,渔业生产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甚至人类本身的健康而谋求发展和获取不正当的经营效益,必须从重数量轻质量型渔业转向安全、质量、生态、效益型,即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

无公害渔业实际上是一种健康渔业、安全渔业、高效渔业、现代先进渔业,是世界渔业发展的方向,因而必须把可能发生的危害消灭在养殖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泥鳅健康养殖应该从养殖基地、亲本、卵直至运输、暂养、加工、贮存等均达到无公害标准。

目前水产养殖中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制约着渔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矛盾之一。它不仅影响着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而且还损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及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农业部从2001年4月开始,在全国启动了“无公害行动计划”,近年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已经建立,健康养殖已开始步入规模化生产轨道。因此,泥鳅养殖必须走健康养殖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泥鳅养殖生产持续发展,养殖产业及其市场前景才会不断扩大。(天利泥鳅专业合作社整理地址:安徽省枞阳县白湖镇小岭村QQ:1580657588)

泥鳅养殖技术 第2篇

以鸟防害(防鸟 泥鳅是养中提殖高活率成 、获取高 产

重要 关键之一 )。 2 .确定合 理放 养的密 度

滋害生 ;)舒 : 适水符质合求 要 ,适 的天口饵然生料 物

丰富。

投驯食 水化初花能摄期食水中 小的浮型游 动物

, 但依赖 天饵然 数 料难量以 满 , 需足要补 充 投喂 人 工 料― ―饲初 可期用 鳗 鱼粉料 进 行投 食 化驯, 日 投 量喂掌可控在每 O万 尾 510 ―10 0克 ,并 渐逐 递增; 片 寸投 喂可 口的.适合饲配 料 , 日投喂量宜 总 为体

重的 3 % 左 。右

养密 关 度乎 养殖 产量 ;确 定养放 密度 应 考参

塘 条件 放、时养间 、苗种 格 、规 长生周期、预期 产量、

术水技平等 合综 因素 ( 定一 要合 自适己的条件 ) 。 池在 塘条件 、放 养 规格 既 定的情 况 下 ,放 养密 度 的 定 主确要取 决于放 养 问时 预、期 量 产技 和术平水。

养殖 式可专塘养殖方 , 鱼套塘养, 虾 轮塘等。养 参

考养放 度―密― ①放 养 规 格<水 花> 亩 放8万 一 l 万0尾 ( 当年 养成 规 格 两半左 1 ) ;右

常管

理水①质管 理池水肥以宜 ,透明度为 30 米左厘

右 为好 。日 可常水视质 透及明 度化变 适,时 施 放 腐熟 肥粪和 微 物生制剂 ,并 适量补 充新 水进 行调 节( 用使 合光 菌 、生 益菌微 等生物 制 , 有 剂改善利 底 和调质 节质水 )< 底 好质然必质水好; 水 底质好用质药 自少 然 。>

②放

养格 <寸规片 亩> 3放 一 5 万万尾 (年

当养成 格规 两左2 右)。

放片养 ,可用时规药物常规常方浸泡法消

( 用5 %毒 食 浸盐 泡1 0 分钟 ,)避以免 感 染 及 带人 菌病;无 论 水花 还是寸,片, 池入 时一 要 注意定水 温 差

异( 以温 不 差超 过2℃为 宜 。) 3 做. 细致的好 养饲管 理

喂②食饲 应料优质 ,选 视泥规鳅大格小池水及 肥瘦

, 饲 粗 蛋料 宜白 4 为 %0- *-3 0%; 不宜 省为 钱选 用

质饲料; 质饲优料 ,利 于泥 鳅生 健理 康, 加速生 ,长

且生产废物 少 , 水对质 负面影 响 小 。投日喂次数 可 随

池鳅规 格 宜分 4 ―3 一 次3― 2次, 在 能可的 情况 尽 下量 少 量多 ( 次因泥 鳅是 为 肠 直子 , 一 性次 过 量投 喂, 仅不不利于 消 化吸 收, 引发肠炎 , 且而 产会 生 过多

的 废弃物 , 坏败 质水) 。饲料最 选好用 膨颗 化 , 便粒于 观

初 期养 ① 创 安 养 环 境殖 须必安全 适 舒(

通 过清 除 塘

害、改 善 底 、质 育水 培可 质以实现 。)安全 : 没有 敌 生害( 特物 别 是 放 苗 0天1 左 右 后 , 注要 意 水 蚣蜈 等 敌

察 摄 食调 和节喂 量。 管 到理 , 饲料位系数 通常 1 . 为 5

左 。右

③分养塘 水殖 2 个花 月、片 寸 1月个 后, 鳅泥

体群 因吃会 食 不而匀 现个 体出 异 ;为差 确保整 体

生,长提 高 产量 ,应每 月进行 一分次 养 ; 期后可 采取 捕

留小 , 每 2周 捕 轮 1, 次 做到 衡上均市 。 防④病以防为 主 ,以 持维良好 水的质 、投 适喂 宜 的饲 料 、泼洒适 量 的微 物制生剂为 点 手重 , 段量 尽

不使用 学 化 品物药和物 。

【 责 鲁 编】琳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第3篇

1稻田环境条件

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 面积不宜过大, 一般1 000 m2。稻田要求地势平坦, 粘性土壤, 保水力好, 无渗漏, 排灌自成体系, 不受周围农田排水、喷洒农药的影响。灌溉用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 符合养殖用水要求, 无工业、生活污染。防洪抗旱能力强, 日光照长, 田间道路畅通, 通电、通信条件较好, 管理便利。

2稻田工程改造

2.1稻田工程加宽加固田埂, 田埂高出水面30~40 cm, 在田埂上埋设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田块对称方向建排灌水口, 且与鱼沟、鱼坑互通, 可根据田块条件挖环形或“十”字形沟, 沟宽50~80 cm、深60 cm以上, 鱼坑深60~80 cm, 沟、坑所占面积占田块总面积的15%左右。

2.2防逃安装及检查进排水口进排水点设二道防逃口, 安装可控防逃设施, 可采用密目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在进排水口各挖1个宽60 cm、深50 cm的小坑, 以缓解进排水冲力。

2.3安装杀虫灯为防治水稻病虫害, 按每6 670 m2安装1台杀虫灯, 诱杀水稻病虫害, 为泥鳅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 减少农药的使用。

2.4设置拦鸟网在稻田上方设置专用拦鸟网, 防止白鹭等鸟类捕食泥鳅。

3水稻栽培管理

3.1水稻品种选择分蘖力强、抗倒伏、耐肥、株型紧凑、生长期短、抗病虫害的优良水稻品种。

3.2水稻管理“早育苗, 早插秧, 早田间管理”以便“早放养”延长稻鱼共生期。

3.3水稻施肥坚持配方施肥, 重施底肥, 巧施追肥。选用对鱼无毒害的肥料 (每667 m2用量100~150 kg) , 或施用尿素25 kg左右, 施放时注意不要撒到沟、坑内。

3.4水稻施药选用低毒高效农药, 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洒, 喷药时要避让鳅沟地带, 为保障泥鳅的安全, 第1次先喷洒田块的50%, 第2次再喷洒其余部分。喷施农药时先灌深水, 喷嘴朝上进行施药。禁雨天前施药, 施药期间注意泥鳅活动摄食情况, 必要时更换新水。

4泥鳅放养

4.1品种选择选用养成个体规格大、生长速度快、易捕捉、产量高的台湾品种。

4.2放养前准备工作泥鳅种苗放养前要施足有机肥, 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

4.3放养密度与个体规格以养殖成鳅为主, 一般放养规格3~5 cm的鳅种30~40尾/m2。

4.4苗种放养投苗时用浓度4%食盐水浸泡5~10分钟, 以杀灭体表寄生虫及预防感染水霉。放养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前进行, 放苗时将稻田与运输容器水温调节一致, 进水口处先投放少量观察, 无异常后再全部投放。

5饲养管理

5.1泥鳅的饲料及投喂泥鳅主要饵料有蚕蛹、蚯蚓、蝇蛆、螺类、米糠、麦麸、豆饼等, 稻田中的杂草、水蚤、水蚯蚓等也是泥鳅的天然饵料。另可结合投喂泥鳅专用配合饲料。个体重50 g以下的投喂粗蛋白质40%左右的饲料, 日投饵率8%~10%;个体重50 g以上的可改投粗蛋白质28%以上的饲料, 日投饵率2%~5%。诱食时先将饲料分别撒在沟、坑内, 逐渐驯化集中定点投喂, 每天分2次投喂。阴天、闷热雷雨前后、水温30℃以上或低于15℃要适当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

5.2水位及水质调节扦秧到分蘖期, 为加快水稻生根分蘖, 在能满足泥鳅生存生长的情况下, 以保持浅水位为主, 此后逐渐加高水位, 保障水稻、泥鳅生长需求。水的透明度控制在25~30 cm范围, 每次加水或换水不得超过原田水的1/2。

5.3防逃因泥鳅有耐低氧和掘穴潜伏的习性, 易逃跑, 特别爱钻洞, 因此要经常检查田埂设施, 防止泥鳅逃逸。

5.4防洪抗旱洪灾是山区梯田养鱼的主要威胁, 暴雨季节要勤巡视, 加高加固田埂, 检查防逃设施, 清除进排水口拦网杂物, 降低水位。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可视具体情况减少投喂量, 要注意由于水位降低引起泥鳅缺氧而造成损失。

5.5病害防控泥鳅养殖过程中, 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 (1) 每月向沟、坑内泼洒1次生石灰, 用量为10~15 kg/667 m2或漂白粉1 g/m3, 进行鱼病预防。 (2) 寄生虫类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用量分别为0.5 g/m3和0.2 g/m3, 或泼洒晶体敌百虫, 用量0.5 g/m3。 (3) 注意防止蛇、鸭以及鸟等其它敌害动物入田吞食泥鳅。 (4) 农田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残毒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 使泥鳅中毒致死, 为了确保泥鳅安全, 必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洒药方法。

6捕捞

6.1网捕法在稻谷收割之前, 先用三角网设置在稻田排水口, 然后排放田水, 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1次难以捕尽, 可重新灌水, 反复捕捉。

6.2排干田水捕捉法稻谷收割后, 把田中沟、坑疏通, 将田水排干, 使泥鳅随水流入沟、坑之中, 先用抄网抄捕, 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 除掉淤泥, 留下泥鳅。可采用翻耕、用水翻挖或集合犁田进行捕捉。

6.3香饵诱捕法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于晴天傍晚时将田水慢慢放干, 待第2天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入沟坑中, 使泥鳅集中到沟坑, 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 进行诱捕。此方法在5—7月份以白天下袋较好, 若在8月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 第2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放袋前1天停食, 可提高捕捞效果。

6.4笼捕法采用须笼或鳝笼捕捞。每日傍晚将须笼或鳝笼张置到沟、坑中, 将炒过的米糠放入笼中, 次日清晨起笼收获。

泥鳅养殖技术 第4篇

一、生物学特性

泥鳅为底层鱼类,常在江河、湖泊、池塘、沟渠浅水处的底层穿梭索饵或静止于水底,喜中性或稍酸性泥土,生长、成熟的最适宜水温为25~27℃。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幼体、摇蚊幼虫、水蚯蚓),也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有机碎屑和小杂鱼,喜食商品饲料。

二、苗种繁育技术

为了同时获取足够数量的泥鳅苗,我们采用注射激素的方法,进行人工催产。首先选择个体较大、体格健壮的泥鳅作为亲鱼,雌鱼要求腹部饱满而柔软,卵巢轮廓明显,体重在40克左右,雄鱼要求体长达10厘米以上。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每克体重用10~15国际单位,雄鱼剂量减半,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法或腹腔注射法(2~3毫米)催卵,再进行人工授精。泥鳅苗孵出2~3天后就能够自由活动,可移入培育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尾,同时饲喂轮虫等微小浮游动物。防止缺氧泛塘,需根據水质适当施肥、投饵和加注新水。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加喂粉末状配合饲料,以保证鱼苗的营养需要。

三、养殖技术

1.养殖池建造与幼苗放养:泥鳅养殖池不宜太大,建造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养殖池1个,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另需在养殖池的注排水口、侧壁做好防逃设施,以防泥鳅外逃。鱼种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彻底的消毒并施肥,培养浮游饵料生物供鱼种下池后食用,放养4~5厘米的幼苗,密度为每平方米60尾。

2.投饲管理:泥鳅多在晚间摄食,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故应以晚上投饲为主。且在每个养殖池设饵料台两个,驯化泥鳅集中摄食。投饵次数以当时情况为准,水温在15~20℃时每天1次,在25~30℃时每天早晚各1次,超过30℃时每天1次。投饵量一般以投喂的饵料1小时内能吃完为最适量。泥鳅具有贪食的天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务必警惕过量投饵,秋天水温在15℃以下时应停止投饵。

3.日常管理。首先,确定专管人员。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养殖池要有专人负责放养、投饵、施肥和防病管理工作。其次,改善水体环境。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和增氧等措施。再次,加强日常管理,每天早晨要巡塘,并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等情况,如发现死鱼要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病害防治:

①细菌病的防治。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等,此外还有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尤其以水霉病和赤鳍病为主,其症状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肌肉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出现血斑,并逐渐变成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食盐水浸洗消毒,或用1%磺胺剂水溶液给泥鳅浸洗15分钟,养殖过程中,每隔20天用鱼用泼洒剂泼洒1次(浓度为1毫克/升),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②寄生虫病的防治。车轮虫病寄生于鱼类的鳃或体表,患病鱼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寄生虫密布鱼体,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塘,发病时,用晶体敌百虫以每立方米0.7克的用量全池泼洒。

四、捕捞方法

经过8~10个月的饲养,泥鳅个体长至13~18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通常每667平方米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捕捞方法:一般采用冲水捕捞和干池捕捉。

1.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鱼网,从进水口放水(因为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会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捕获泥鳅。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第5篇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残饵、粪渣也可作它的食料。人工饲养还可投喂商品饲料,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水丝蚓、鱼肉、家禽家畜内脏等。泥鳅个体小,重量轻,贪吃,过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度,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度。当水温降到5-6度以下或高于35-36度时,它便潜入泥中10-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

稻田建设

稻田养殖泥鳅,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2-10亩的稻田,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入泥30厘米)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5厘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厘米。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

鳅种放养

鳅鱼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泼洒,进行清整消毒。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秧苗返青后,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2.5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

饲养管理

一、施肥

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

二、投饵

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三、水位控制

水位控制极为重要。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四、疾病防治

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为防止赤皮病发生,每月用呋喃酮药饵10-20克,配50公斤饲料投喂2-3天,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

五、日常管理 日巡田2次,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防止天敌入侵(如水蛇、鸭等),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捕捞方法

一是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度左右,泥鳅爱活动时进行;二是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三是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稻田泥鳅的捕捞新法

1、网捕法:在稻谷收割之前,先用三角网设置在稻田排水口,然后排放田水,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一次难以捕尽,可重新灌水,反复捕捉。

2、排干田水捕捉法: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把田中鱼沟、鱼溜疏通,将田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沟、溜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天气炎热时可在早晚进行。田中泥土内捕剩的部分泥鳅,长江以南地区可留在田中越冬,次年再养;长江以北地区要设法捕尽,可采用翻耕、用水翻挖或结合犁田进行捕捉。

3、香饵诱捕法: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于晴天傍晚时将田水慢慢放干,待第二天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入坑溜中,使泥鳅集中到鱼坑(溜),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沉入鱼坑(详见池塘捕捞中的食饵诱捕法)诱捕。此方法在5-7月期间以白天下袋较好,若在8月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放袋前一天停食,可提高捕捞效果。如无麻袋,可用旧草席剪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将炒香的米糠、蚕蛹粉与泥土混合做成面团放入草席内,中间放些树枝卷起,并将草席两端扎紧,使草席稍稍隆起。然后放置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泥鳅会到草席内觅食。

4、笼捕法:是采用须笼或鳝笼捕捞(具体内容见工具捕捞法)。

5、药物驱捕法:通常使用的药物为茶粕(亦称茶枯、茶饼,是榨油后的残存物,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每亩稻田用量5-6公斤。将药物烘烧3-5分钟后取出,趁热捣成粉末,再用清水浸泡透(手抓成团,松手散开),3-5小时后方可使用。

将稻田的水放浅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田的四角设置鱼巢(鱼巢用淤泥堆集而成,巢面堆成斜坡形,由低到高逐渐高出水面3-10厘米),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一般为脚盆大小,面积0.5-1平方米。面积大的稻田中央也应设置鱼巢。

施药宜在傍晚进行。除鱼巢巢面不施药外,稻田各处须均匀地泼洒药液。施药后至捕捉前不能注水、排水,也不宜在田中走动。泥鳅一般会在茶粕的作用下纷纷钻进泥堆鱼巢。

施药后的第二天清晨,用田泥围一圈拦鱼巢,将鱼巢围圈中的水排干,即可挖巢捕捉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直接上市,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鳅继续留田养殖。若留田养殖需注入5厘米左右深的新水,有条件的可移至他处暂养,7天左右待田中药性消失后,再转入稻田中饲养。此法简便易行,捕捞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且无污染(须控制用药量)。在水温10-25℃时,起捕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但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用茶粕配制的药液要随配随用;其次是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药一定要均匀地全田泼洒(鱼巢除外);此外鱼巢巢面必须高于水面,并且不能再有高出水面的草、泥堆物。此法捕鳅时间最好在收割水稻之后,且稻田中无集鱼坑、溜的;若稻田中有集鱼坑、溜,则可不在集鱼坑、溜中施药,并用木板将坑、溜围住,以防泥鳅进入。

怎样巧捕泥鳅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较高。

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宜在4~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8月至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长、30厘米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药物驱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斤。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宜在傍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

此法需注意:

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泥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厘米、深25~30厘米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池鳅。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气泡病

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1)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2)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3)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kg/亩~6kg/亩;(4)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白尾病

1、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2、防治方法:(1)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ppm;(2)将1千克干乌桕叶(合4千克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ppm;(3)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ppm,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三、赤皮病

1、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死亡率高达80%。

2、防治方法:鲜蟾酥10克,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ppm,每3天1次。

四、水霉病

1、主要症状:此病大多因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并侵入机体组织,肉眼可以看到发病处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病鳅行为迟缓,食欲减退,瘦弱致死。

2、防治方法:尽量避免鱼体受伤。(1)苗种下塘前用0.3ppm的灭毒净或3%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2)用0.04%的小苏打和食盐(1∶1)配成的混合液全池泼洒。

五、烂鳍病

1、主要症状: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停止摄食导致死亡。此病易在夏季流行。

2、防治方法:用0.2ppm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天~4天。

六、打印病

1、主要症状: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过印章,主要流行于7月~9月。

2、防治方法:(1)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用0.3ppm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

七、车轮虫病

1、主要症状,车轮虫一般寄生于泥鳅的鳃和体表。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死亡。流行的季节为5月~8月。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2)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两者的比例为5∶2)合剂全池泼洒,浓度0.7ppm。

八、三代虫病

1、主要症状:寄生在泥鳅体表和鳃,主要流行于5月~6月,对幼苗危害较大。

2、防治方法:采用浸泡法,小池子可全池浸泡,大池需将泥鳅集中于一角,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浓度为20ppm,浸洗时间15分钟~25分钟。

九、侧殖吸虫病

俗称的“闭口病”即是侧殖虫病,被感染泥鳅生长停滞,解剖后可见大量吸虫积于前肠部位,肠内无食。

防治方法:清塘,彻底消毒;消灭螺类及其它野杂鱼类。

6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一、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二、曲骨病

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

防治方法

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三、水霉病

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

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四、寄生虫病

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防治方法

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

五、气泡病

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发病重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六、敌害生物

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

防治方法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网箱泥鳅养殖技术是什么 第6篇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

网箱泥鳅养殖网箱设置

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以10--20m2为宜。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cm—1.0cm,网高视养殖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

网箱泥鳅养殖鳅种放养

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每m2放养5一6cm的鳅种900--1200尾。

网箱泥鳅养殖饲养管理

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并在日粮之中添加5‰乳消宝饲料添加剂,中药制剂,达到乳化脂肪促进生长的作用

网箱泥鳅日常管理

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此外还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

网箱泥鳅养殖病害防治

平时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投饵时要坚持“四定”原则,及时清除食台上残饵,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漂白粉挂袋方法:用二层纱布包裹modi白粉于食台周围,一次挂袋2--3只,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网箱泥鳅逃跑防止

现在采用网箱养泥鳅的人越来越多,成为泥鳅养殖的一大特色。但是网箱养鳅防逃跑是养殖农民最应该注意的。

1、泥鳅逃跑会导致经济损失惨重,这是没有补救方法的。

2、泥鳅逃跑会导致泥鳅生病。因为在泥鳅逃跑过程中辉有害生物进入网箱或者泥鳅碰撞,导致泥鳅细菌感染等。

泥鳅鱼养殖方法 第7篇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 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 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 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 厘米,怀卵量约2 000 粒左右,10 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一100 00粒,体长12 厘米的怀卵量1一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 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 0.8 一 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一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 %一60 %。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一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养殖新技术 第8篇

1 池塘精养

1.1 鳅池建设

养殖泥鳅的池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以便定期注水;面积为300~500 m2, 最大不超过1 333.33 m2为好;池深为70~80 cm, 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 m2、深60~80 cm的集鱼坑, 以方便放养和捕捞;池塘岸要整齐平直、坚硬, 并在埂内贴1层塑料膜以防泥鳅钻洞逃逸;池底要整实, 并要有20~30 cm淤泥, 深浅要均匀。

1.2 清塘消毒

将整建好的塘口进行药物消毒, 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化水后能杀害野杂鱼、水生昆虫和细菌等病原体, 不仅有除害灭病作用, 还能改善水质, 增强底泥的肥力;生石灰的用量应根据水深情况而定, 一般水深7~10 cm的干池用900~1 125 kg/hm2;水深1 m用1 875~2 250 kg/hm2[1]。漂白粉清塘:漂白粉遇水后能放出初生态氯, 具有较强的杀菌和灭敌害生物的作用。干池塘用60~75 kg/hm2, 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1.3 肥水放养

放养前3~4 d施基肥, 品种以畜禽粪肥为主[2], 用量为9~12 t/hm2, 以提高泥鳅苗种成活率。为减少疾病, 用10 mg/L漂白粉溶液在水温10~15℃时, 浸洗泥鳅鱼种20~30 min, 或者用3%食盐水浸洗30 min左右, 杀灭泥鳅鱼种体表的病原菌, 增加抗病能力。池塘养殖成鳅时, 放养量按放3~4 cm泥鳅鱼种18万~24万尾/hm2, 如有流水条件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 反之可少放。

1.4 科学投饲

泥鳅鱼种入池后,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 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 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每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 日投饵量3月为泥鳅总体重的1%, 4—6月为4%, 7—8月为10%, 9—10月为4%。投喂方法, 2次/d, 上午、下午各1次, 并在池塘内向阳、离岸1.5~2.0 m处搭设饲料台, 把饲料放在台上, 有利于泥鳅均匀摄食, 可减少饵料的浪费, 便于检查泥鳅的食量和生长情况。

1.5 种草与增氧

在鳅池中种植适量的水浮莲或水花生, 种草的覆盖面应控制在15%左右, 避免高温阳光直射, 为泥鳅提供栖息的场所。注重观察池水变化和泥鳅活动情况, 如果池水呈茶褐色或大量泥鳅不时窜出水面“吞食空气”, 要立即注入新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可选用富氧或粒粒氧增氧。

1.6 泥鳅捕捞

泥鳅具有钻入土的特性, 因此不容易捕捞。针对泥鳅的这一特点, 可以采取以下捕捞方法:一是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米糠或麦类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 将笼置于池周边沿部位, 引诱泥鳅进入笼内。二是排水捕捞法[3]。先将池水排干, 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 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 cm、深25~30 cm的排水沟, 在排水沟附近挖坑, 使池底泥面无水, 沟、坑内积水, 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 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 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 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 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 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 第2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 再重捕1次, 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2 稻田养殖

2.1 稻田选择与准备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 渗漏速度慢, 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 cm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 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 无污染, 排灌方便, 光照充足。土质以黏性、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土壤为佳。养殖泥鳅的稻田, 田埂应高出田面60 cm左右, 捶紧夯实, 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 cm围护田埂, 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4]。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 挖在稻田中央, 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沟深60 cm、宽90 cm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口处畅通。养殖泥鳅的稻田插秧前施尿素150 kg/hm2为宜。

2.2 放养与管理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 d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 cm为好, 放养37.5万尾/hm2左右。一般每天投喂饲料1~2次, 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 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重量的4%~5%。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 适时适量叶面喷施, 以防药害。泥鳅经4个月的饲养, 体长达到10~15 cm、体重达到15~20 g, 可以捕捞出售。

摘要:介绍了泥鳅池塘精养技术和稻田养殖技术, 以期为农户养殖泥鳅提供参考。

关键词:池塘,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姬鸿, 金艳.泥鳅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9) :248.

[2]张娟.池塘泥鳅高效养殖一例[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23) :45-46.

[3]孙聪, 刘艳菊, 闵宪伟.池塘养殖泥鳅高产高效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21) :29-30.

上一篇:春节趣事50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发现与创新为题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