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2024-07-26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精选14篇)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1篇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相关条件

总体原则:奖奖不兼得,奖助在学生本人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以兼得

1.国家奖学金

评选依据和办法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 90号),国家奖学金做为我校在校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申请条件如下: 1.一年级学生不能申请;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4.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当年学德育生综合素质测评中,评定为“优秀”;

5.学习成绩优异,当年专业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均列专业第一名,无不及格科目;

6.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2.国家励志奖学金

评选依据和办法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 91号),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总体原则为“困中选优”,申请条件如下:

1.一年级学生不能申请;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4.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当年学德育生综合素质测评中,评定为“优秀”;

5.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均列专业前10%,无不及格科目;

6.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以《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加盖民政局公章及三级贫困证明为准)

3.国家助学金

评选依据和办法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 92号),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申请条件如下: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以《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加盖民政局公章及三级贫困证明为准)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2篇

一、学生生活学习规范化的目的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维护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全体在校生

三、学生生活学习规范化要求

(一)一日常规化管理要求 1.起床

(1)按规定时间起床,无论有课与否早8:30之前必须起床。各系部辅导员为管理人,负责监督实施。

(2)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卧床休息,必须按请假制度请假。

2.早锻炼

(1)按规定时间参加早锻炼,以班级为单位在学院早锻炼地点集合,清点人数,进行早锻炼。

(2)早锻炼采取学校集中时间组织和系部分别组织各具特色的早锻炼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3)遇到雨雪天不能开展早锻炼时,应按时起床进行卫生清扫和自习。(4)如因病不能参加早锻炼的,应向辅导员请假。(5)每次早锻炼时间不低于20分钟。

3.洗漱

(1)自觉遵守秩序,维护公共卫生,注意节约用水,保持洗漱间卫生清洁。(2)洗漱用具应按规定摆放整齐。4.卫生

(1)搞好个人卫生,叠好被子、搞好内务卫生。(2)按要求整理和清洁宿舍内公共卫生。5.就餐

(1)就餐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喧哗、打闹、敲碗筷,吃完后把碗筷放到指定地点。

(2)维护就餐秩序,自觉排队,文明礼让。(3)注意节约,不浪费粮食,践行“光盘行动”。6.上课

(1)学生应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尊重老师。

(2)学生应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不得迟到早退;进入教室时应穿戴整齐,不得穿背心、拖鞋

(3)上课时不能早退,特殊情况离开教室须经任课老师批准。(4)上课时应集中精力听讲,不睡觉,不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

(5)学生提问应举手,待老师允许后起立提问。老师指名提问,学生应起立回答。

(6)上课时应将手机关机。7.晚自修

(1)每日要保证一小时的晚自修时间,除周五、六、日晚上外,其他日均为集中自习时间,由各系部组织,值班教师监督检查。

(2)晚自修时间,学生应到指定教室、图书馆学习8.就寝和熄灯

(1)按规定时间就寝,由宿管员采取统一时间熄灯,熄灯后应立即就寝,保持室内和走廊安静。

(2)辅导员应督促学生按时就寝,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按时查宿,学生坚决不允许夜不归宿,学生宿舍不得留宿他人。

(3)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回到宿舍就寝的,应提前告知并请假。

9.晚就寝查宿制度

学生应于晚上10:00学生宿舍封闭前回到自己宿舍。每晚统一进行查宿,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如发现学生不在宿舍时,应做到:

(1)查宿人员及宿舍长在晚上10:30前报告宿管员和宿管中心。

(2)11:00前仍夜不归宿的要联系辅导员立即电话联系未到学生,视情向上级报告情况。

(二)请、销假要求

1.请假制度。学生在校期间有特殊情况需离校或不能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按学校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1)单门课的请假,由该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批准。(2)请假一天者,须经系部辅导员批准。

(3)请假三天以上(包括三天)者,须经系部主管学生工作负责人批准。2.学生请假一天以上者,须由本人填写《学生外出请假单》。

3.销假制度。学生请假回校后,应及时向原准予请假的部门或负责人销假。

(三)行为规范要求 1.着装

(1)凡参加集会、会操、阅兵及其他大型活动要求统一着装时,全体学生应按学校规定统一着装。(2)学生平时着装须整洁大方,仪表仪态文明优雅。

(3)校园内不留怪发型、不化浓妆;不穿拖鞋、背心等出入教学区及其它公共场所。

2.举止

(1)学生必须举止端正,精神振作,姿态良好。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态度和蔼,讲究礼貌。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诚实守信,表里如一。(4)学生参加活动时,遵守会场秩序,听从指挥。

(5)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鼓倒掌、喝倒彩,散会时要依次退场。3.礼节

(1)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时要先敲门或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入。(2)当老师来到学生宿舍时,学生应自行起立,主动打招呼。

(四)外出学生安全要求

(1)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自己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2)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人身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3)遇到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并及时与辅导员、系部、保卫处联系。(4)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禁止乘座社会上无客运资质的车辆,切实保证自身安全。

四、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各系部要高度重视此项学生生活学习规范化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形成特色。学工部将把此项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实效作为对系部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加强监督检查。各系部要对此项规范化要求的落实加强监督和检查,按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做到留有痕迹。同时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履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规范化要求,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素养。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危机处理,危机管理

2007年11月份到2008年5月份,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智利籍教师老罗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试用, 主要是考虑到该外教的母语不是英语而为之的。半年以后, 鉴于该外教教学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教学态度认真以及教学方法先进, 对其进行了正式录用。可是, 就在正式录用的第九个月, 该外教因为酗酒闹事, 致使我院名誉受损。因大量饮酒, 老罗酒后在回学校的出租车上, 将该辆出租车的车垫用烟头烧坏。出租车司机十分愤怒, 立即拍下照片, 拿着照片冲向学院院长办公室, 当时院长正好和其他领导在其隔壁会议室开办公例会, 该司机闻声找到会议室, 要求学院为此事负责。学院立即核实此事, 并为外教给出租车司机造成的损失和麻烦, 赔偿经济损失和代表外教赔礼道歉。招待完出租车司机, 学院相关领导立即就是否将老罗辞退开会讨论,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讨论, 最终学院做出将其辞退的决定, 并由国际交流处领导和外教助理找老罗谈话并告知终止合同的原因和决定。本人作为外教助理见证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在外教酒醒以后, 本人电话通知老罗来领导办公室开会。他那时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程度, 颇有悔意。他来到办公室, 惭愧的低着头, 一直在和领导认错, 显然为时已晚。本人翻译了学院与他提前终止合同的原因和决定, 并给他一周时间的期限, 要求他整理好该学期的教学资料, 统计好学生的成绩等等, 一周以后, 他必须离校并自己找新的接收单位, 我院立即注销其专家证, 并向出入境管理局汇报我院与老罗解除合同的决定以及他的去向。

从这件事情的教训来看, 本人对于外籍教师管理也多次反思。学院于2004年获得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 先后聘请过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 美国, 英国等五个国家七位外籍教师到学院任教。尽管学院聘专数量少, 聘专经验匮乏, 但是在对外籍教师的管理过程中, 我们从安全、日常生活和教学等方面为其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和帮助。但是, 那些还远远不足, 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 凡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加上不同国籍外教的不同性格和习惯, 学院对同一件事情就应该有不同的方案, 正所谓刚性制度, 柔性管理。比如:过去几批外教我们都是发月工资, 他们从未出现过任何财政问题。但是, 2008年聘请的老罗花钱没有节制, 他有今天花明天钱的习惯。在与我们的初次合作中, 我们开始也是发月工资, 但他总是存在入不敷出的问题。老罗本人十分苦恼, 向本人多次提出需要学院帮其管理工资的要求, 经申请本人为其开了账户, 并和他协商出一套弹性的理财计划, 由月工资改为周工资, 并且每周帮他存一定的钱。这样做就帮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用担心他的出行计划, 他也十分满意学院的做法。另一方面, 在与外籍教师的合作中要注意沟通和对外籍教师感情的投资。出现问题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要会解决问题。在相互信任的合作中, 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外籍教师感情的投资。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沟通就不成问题。外教遇到问题首先向学院求助, 或与学院沟通, 而不是抱怨连篇或向使馆投诉。当然, 对外籍教师工作上的肯定和褒奖也是感情投资的一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外教的聘用效益, 学院的外事活动都会邀请外教, 同时也会请外教帮助审核翻译稿, 修改一些翻译文本, 甚至是接待外国访客。每每这个时候, 外教都会热情的帮助学院, 即便是出于礼貌学院也应当面竖起大拇指肯定外教为学院做出的贡献, 条件允许的话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让外教觉得有种归属感和荣誉感。最后, 帮助外教建立“为人师表”的教师行为规范, 是外教管理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就拿老罗为例, 在课堂上他的确是个优秀的口语教师, 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但其业余生活带着强烈的西方式的自由风格, 不拘小节, 有些习惯与我国教师的道德规范不符。面对这个几乎所有的外籍教师都会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 我们动了很多脑筋, 想了很多办法, 各级领导多次与其谈话, 从中国的孔子到身边的模范教师, 从“德识高为师, 言行正为范”的古训到“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的现代师德, 从社会、道德、学生、家长对教师这个光荣而高尚的职业的期望, 到教师人格、品行的自我完善, 从中西方文化的区别, 到共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 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帮助其树立课堂上做好老师, 生活中也要做好老师的概念。每到假前, 我们都安排学院保卫处人员穿着民警制服, 采用可以接受的方式, 对其进行治安讲话, 劝诫其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 帮助他戒烟戒酒, 逐渐改掉不良习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老罗逐渐接受了这些理念, 有了很大的进步, 像孩子一样, 在努力试着改掉不良嗜好, 争取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 学院必须对危机事件做出迅速的反应, 以便尽量挽回损失, “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这一原则总是适用的。一旦危机发生, 学院应该迅速采取办法阻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扩大, 尽量减少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当然, 我们学院也正是这样做的。尽管告诉老罗提前终止合同这一决定之后, 他也多次表达下不为例, 希望继续与我们学院合作的意向;时至今日, 他仍然有回我们学院任教的愿望。可是, 学院综合考虑他的情况, 一致得出这样的决定:老罗教学上很优秀, 可是酗酒这一恶习已经无法让人再次以教师的身份接受他了。另一方面, 公共关系学理论强调, 信息沟通是危机管理的核心。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危机沟通“三T”原则:第一, 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Tell your own tale) ;第二, 提供全部情况 (Tell it a11) ;第三, 尽快提供情况 (Tell it fast) 。我们学院正是遵守了上述危机沟通“三T”原则:在对老罗进行辞退以后, 立即、正式、陆续向天津市教委、外专局以及出入境管理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如实汇报详细的情况、解决方法、今后预防的措施以及学院应承担的责任, 形成了综合报告, 送交了上述各家单位, 并为外教办理相关手续。比如, 注销外教的专家证以避免外教拿此证去天津或其他城市的院校或培训中心任教, 同时也避免学院承担不必要的责任。还有, 学院又一次完善了外籍教师管理条例和应急预案, 今后国际交流处在招聘外教时, 要对其生活习惯作详细的调查, 禁止聘用有酗酒或生活作风不良的外教等等。

总之, 高校在对外教的危机管理过程中,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未雨绸缪, 尽早建立危机管理的应急预案, 以便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第二, 一旦危机发生, 高校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并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如实汇报情况, 以便遏制危机蔓延和降低危机对高校的损失;第三, 危机过后, 高校要做好善后工作, 避免发生次生危机, 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完善外教管理条例和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谢应宽.校园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9) :28-29.

[2]何永鹏.高职院校加强校园危机预防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21-23.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1.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4篇

亮 点 早在十年前,中国政府便与日本、德国、西班牙达成协议——三国在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合作,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职教合作项目。

借助项目合作优势,学校积极引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企业需求,主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实现了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地开放、教学内容和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双元”。重点实施了大火箭、空客、天航、中广核、博世力士乐、麦格纳、森精机机床等一批校企合作项目。2013年,学校又与博世力士乐公司签署了五年双元制订单班的合作协议。

学校还借鉴德国工业培训中心的做法,将现有实训车间建成了具有先进职教特色和理念的“教学工厂”,模拟企业环境,并设有圆桌式或六角式的教学岛,体现出实景教学嵌入、知识技能共融的职教特色。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突出“双元制”特点,大力加强九大专业组群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大力度招聘具有国外学习背景和从业经历的人才作为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国智力,九大专业组群全部具备一个国际化合作项目和一个引智专家。同时,学校积极开拓本土教师国际化视野,2013年暑假期间学校派出5个教学团队29人分赴德、澳、韩等国进行培训,并与韩中文化经济友好协会共同组建“中韩合作交流中心”。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5篇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为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研究项目学校。

截至5月,学校校园(本部)占地601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有校内实训基地69个,实训室215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67.32万元;下设7个二级学院和安吉分院,开设32个高职专业;有校内专任教师331人,截至2015年8月,学校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830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浙江食品工贸学校

1979年5月,经原浙江省革委会批准,在湖州创办浙江嘉兴粮食技工学校。

198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嘉兴粮食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浙江湖州粮食工业学校”,校址不变。

1986年2月,经省教育委员会、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粮食工业学校”。

1994年5月,经省教委、省计经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食品工贸学校”,隶属省粮食局管理。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

1979年2月,浙江电大嘉兴分校创建。

1983年底,撤地建市后,原嘉兴地区电大分校撤销,分别建立电大湖州分校和电大嘉兴分校,原地辖湖州市(吴兴县)工作站并入电大湖州分校。

湖州贸易经济学校

1979年04月,成立嘉兴供销技工学校。

1983年09月,嘉兴供销技工学校更名为湖州供销学校。

1995年04月,湖州供销学校更名为湖州贸易经济学校。

合并建校

12月,湖州贸易经济学校、湖州中专联合筹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8月,湖州市委和湖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筹)合署共建。

年7月,浙江食品工贸学校下放属地并整体并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20,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正式组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5月,学校有湖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有7个校级研究所。

湖州市重点实验室:过程控制重点实验室、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所:室内装饰与景观环境设计中心、服装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建筑新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自动化技术研发中心、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中小企业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年5月,学校获批专利157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出版学术专著48部,其中3部获省级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32部。据《中国高教研究》统计,学校教师在国内14家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研究论文7年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三位。[1] 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5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8项,投入项目研究经费380余万元,截至12月,已有22项科研项目结题并通过鉴定;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80余项,取得专利9项。完成全国高等教育“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新产品鉴定1项。

,艺术设计学院汲晓辉老师主持的《基于“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实践》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5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内设6个书库,2个普通阅览区,1个参考文献阅览区,有阅览座位1000多个。馆藏纸质图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8个。文献资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一楼和五楼分别设有吴朴书画艺术馆和包畹容京剧服饰艺术馆。

学术期刊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创刊于,为综合性学术刊物。获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优秀学报二等奖,开设有教学教育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外国语研究及湖州地方文化研究等栏目,学报被万方、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维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复合影响因子为0.189,综合影响因子为0.121。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技术学院毕业简历表格

2.技术学院毕业个人简历模板

3.职业技术学院个人简历表格

4.技术学院毕业生求职简历模板

5.技术学院电子简历模板

6.职业技术学院个人简历模板

7.兰州石化技术学院校徽

8.食品药品技术学院校徽

9.技术学院计算机学生简历范文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6篇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北京煤炭工业学校,1994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正式改制更名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隶属关系由原煤炭部主管调整为北京市主管,学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

截至1月,学校占地面积240120平米,建筑面积208146平米,有校内实训基地161个,实习实训基地设备总值29128万元;设有7个教学院部,开设27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071人,教职工499人。

历史沿革

1956年,北京煤田地质学校创建。

1960年,北京煤田地质学校更名为北京煤矿学校。

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

1983年,北京煤矿学校更名为北京煤炭工业学校。

1991年,学校荣获“全国能源系统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评估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1994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学校试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荣获“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8月,北京煤炭工业学校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校名由“北京煤炭工业学校”改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学校隶属关系由原煤炭部主管调整为北京市主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学校被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

,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八所优秀院校之一。

,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20,学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成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重点高职院校之一。

,学校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评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院校。

7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验收。

,学校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被北京市确定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三所试点高职院校之一。

文化传统

校训

厚德博学,善技创新

释义:“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地势舒展,君子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成就事业)。“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就是要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础上,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其实这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从“博学”到“笃行”,主要是用来勉励莘莘学子的。学子们

要在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其产品往往是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这要求产品生产的直接实施者和组织者,具有与工程型人才不同的宽泛的知识面。

“善技”:即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他们的最大特点是擅长技术应用,同时,由于其是产品的直接组织者和计划的直接实施者,因此,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突出的专业技术特长,适应技术发展的知识更新和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毕业后就能上岗顶用是学院毕业生的重要特色。

“创新”: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开拓创新是从业人员履行职责、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艰苦创业,更要有创新精神。[31]

校徽

释义: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共有三部分组成:一是由两个蓝色的圆环。其内环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本着“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齐心协力,共建示范性的高职院校;而外环则代表学院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并日趋走向国际化,力争将学院办成国际一流的高职院校。二是学院的中英文校名及建校时间。它不仅表明学院已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而且并将迎来灿烂的明天。三是内环中的图形部分。它由“工业”二字有机组合构成。其高耸向上的挺立意境,展现学院业有所成、学用并举、积极奋发的校风;“工”字则似一轮腾升而起的旭日,蕴含学院创新未来、锐意进取、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整个设计色彩鲜明,构图简洁,寓意明晰,它不仅符合学院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而且也与学院脚踏实地、做事果断的风格相吻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职业技术学院个人简历表格

2.职业技术学院个人简历模板

3.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4.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5.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6.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7.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8.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9.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7篇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指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据学校官方网址209月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700多亩,建筑面积232299平方米。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93个;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名;设有纺染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素质教学部;设置42个专业(方向);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

历史沿革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了南通纺织染传习所,次年定名为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校。这所中国最早独立设置的纺织高校,曾先后经历了南通大学纺织科、南通学院纺织科等历史时期,至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迁往上海组建华东纺织工学院,即以后的中国纺织大学、现今的东华大学。

南通学院纺织科迁往上海以后,为了延续南通的纺织教育事业,1957年,由张謇先生创办的原大生一厂、大生二厂、大生三厂等纺织企业联合在南通学院纺织科旧址创建“南通纺织企业纺织专科学校”;

1959年,该校更名为“南通纺织工业学校”,并隶属于江苏省纺织工业厅,这就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经过40多年的变迁与发展,198月,经教育部批准,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南通纺织工业学校的坚实基础上宣告诞生。

学校于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

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6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

年,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通大学合作的“产品设计”专业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成功获批。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校训

力求精进,忠实不欺

校徽

新标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学校创办人张謇显示的.支教思想“学必期于用,

用必适于地”中的用字,重复体现了学校“行知合一,学做合一”的办学特点和“学以致用,工学结合”的职教探索、外形体现学院教学育人的特色。标志两侧为两个正在操作的任务图形,代表了江苏工院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精神。

标志整体性去包含篆刻风韵,简洁大方,诉求明确,充分体现江苏工院的办学理念,以及“人文、开放、卓越”为内涵的建设目标,以及百年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文化底蕴。

校歌

江苏工程学院之歌

校园文化

学院通过“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车间、企业驻校研发中心和教学工厂等以及“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职场文化氛围,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工厂文化进课堂;通过“中国家纺艺术馆”、“沈寿刺绣艺术传习馆”的建设和《中国仿真绣鉴赏》课程的开设,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通过开设《张謇实业与教育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师生创业工作室和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通过开展“在党旗下成长”、“学党史、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张謇与爱国主义”、“红色经典歌咏会”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忠实的爱国情怀;通过开展“大学生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主持人大赛”活动,以及组建“大学生艺术团”等,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通过开展“魅力总裁进校园”、“‘我的青春’优秀大学生成长报告会”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自觉成才;通过开展“纺织科技文化周”、“创业计划大赛”、“基础文明教育月”活动,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此外,通过加强各类学生社团建设,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8篇

近日,全国模具行业专业评估课题研究会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教育部评估专家及部分国内模具行业企业家、高职院校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教育部评估专家何锡涛作了题为《新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简介》的发言;教育部评估专家王成方就专业评估进一步作了背景分析,阐述了高职教育专业评估的基本思路,以及课题研究的具体时间安排。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秦珂讲解了《高职高专院校模具专业能力评价申报及评定标准指标》、《高职高专院校模具专业能力评价办法》、《高职高专院校模具专业能力评价申请表》,以及行业为组织主体进行专业评估的具体思路。与会人员对以上三个材料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针对初稿所需做的工作进行了分工。

《天津日报》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9篇

近期,《教育与职业》记者走进了这所实力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学府,采访了该院常务副院长张维津。

面向市场打造一流培养基地

建校以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方向;以“实事求是、崇尚科学”为校训;以“依法治校、从严治教”为办学方针;以培养“严谨务实,拼搏创新”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创造宽松和谐、适合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为办学理念;形成重实践、重应用、重能力的教学特色。

在专业设置方面,学院紧紧围绕市场,开设机械技术应用系、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系、信息技术应用系、财经与工商管理系等21个专业,分别服务于机电设备、汽车、环保、电子信息、物流、港口等行业,招生地区覆盖了除港、澳、台和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和“高、新、特”的思路构建办学体系,紧紧抓住“实践——实践——实践”这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下大力气抓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框架,涵盖了现代制造实训基地、现代电气实训基地、计算机信息实训基地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实训基地等。其中的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以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为技术平台,引进和购进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如美国三坐标测量仪、美国法道机床、美国辛辛那提机床、台湾友嘉机床、沈阳机床、大连机床。

经过努力,学院已建立和完善了6个实训中心含31个实习实验室。此外,学院还在行业内大中型企业,如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百利电气集团、天津第一机床厂、天津泵业集团、焊接研究所等企业建有30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有行业骨干企业和学院合作进行实践教学。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学院的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还具有相当的研发、加工条件,不仅能实现订单加工,而且还能帮助企业设计、改进产品制造工艺,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技术保姆”。机床配置系统有美国辛辛那提机床、日本法那科、德国西门子等品牌,技术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

在引人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学院还建立了以功能强大、版本超前的UGNX4.0、Cimatron软件系统为技术支撑的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工作室,利用三维图形功能、数字通信DNC网络传输功能使中心数控技术应用的培训居国内领先地位。曾加工的产品包括:弗兰德减速器箱体、高压双螺杆石油泵以及为开发区外资企业生产的配套产品。

以人为本提升高职教育软实力

实践中,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和锻炼一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用人机制和工薪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完善学院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使之成为教职工创新敬业、学生进取成才的原动力,学院内涵得到了很大发展。

为有效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学院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提出了“一条主线、四个层面”的特色教学理念,提出“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思想,采用“专业教学现场化、理论教学案例化、基础教学课件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持续稳定提升。

为进一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学院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搞好管理基础工作,规范管理制度,实施IS09001教育质量认证,以合理的激励制度持续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精心设计了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形象文化为载体,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学生管理方面,注重“自主学习、自主激励、自主管理、自主约束”能力的培养,激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提升素质教育效率、效果。同时,学院严格建立后勤“社会化机制”,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高水平地保障了在校生的生活需求。

与此同时,学院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伴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就更显突出。如果说一所学校的硬实力主要依赖经济投入做支撑,那么软实力建设则必须依靠长期细致的工作。为此,学院领导班子始终关注高职教育目标要素的构成,坚持引领学院走内涵发展之路,并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学院可持续发展积累了扎实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例如,为有效调动教学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学院创新性地制定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向教学第一线教师倾斜的制度和政策,改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工作环境,并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特别是强化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和35岁以下的教师队伍建设,真正强化学院的内涵拓展能力。同时,学院在人力培养上舍得花力气,大投入,加大了内外学习交流培训的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感知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在职业教育中所产生的作用。

经过不懈的努力,学院现已拥有专职教师257人,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4人,其中44%的教师为机电专业。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每年用于继续教育的经费支出高达数十万元,近两年就选派近20名教师赴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修,专项提高机电类学科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与时俱进弘扬现代高职品牌效应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方针和指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教学——科研——产业的高职教育价值链条,进一步提高师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持续加强专业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快校园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学院整体办学实力更加强大。

如今,学院占地面积131742平方米,建筑面积73100平方米,学院资产总额3.2亿元,是建校初期的16倍,固定资产1.9亿元,是建校初期的12倍,已初步建成适应学生教学训练、生活服务和体育运动需要的较为完善的设施与场所,为培养适应滨海新区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与此同时,天津市“十一五”投资共建项目——现代电气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并作为学院承办2008、2009年学院承办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的场地,进行本次比赛高职组四个比赛项目中的“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三个项目的比赛。

该中心充分体现高职教学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实际操作岗位的相关性。注重融入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多种功能于一体,硬件和软件与国际接轨,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创造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教育改革,成为优秀职业人才成长的加速器。

凭借先进的发展理念和雄厚的办学实力,学院连续两次成功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2008年,学院承办了四个比赛项目中的“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两个项目的比赛。学院参赛的六名选手参加此次比赛的三个项目,取得了四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09年,学院又承办了“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项目的比赛,派出参赛的六名选手,分别获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天津财经学院校徽 第10篇

天津财经大学(TUFE),位于中国直辖市、北方经济中心——天津。是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和中国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一所以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七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以南开大学经济类专业为基础,并从华北、东北地区高校汇聚一批经济学领域实力较强的教师组建起来的。原名为河北财经学院,1969年10月1日划归天津市领导,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5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

根据11月学校官方的网站介绍,学校占地1500亩,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800余人,有各类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本科生1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留学生近500人。学校设置有12个教学系部,39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1958年,以南开大学经济类专业为基础,从华北、东北地区高校汇聚一批经济学领域实力较强的.教师组建了河北财经学院。

1969年10月1日,学校划归天津市领导,并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成为可以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的院校,拥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

205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天津财经学院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

,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止6月,学校有1个省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天津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省部重点实验室: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心

科研成果

—20,学校获省部级以上奖科研成果共计170余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二等奖1项,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年共发表科研专著184篇,拥有专利5项。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现代财经》创刊于1981年,是由天津财经大学主办、《现代财经》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专业性月刊。期刊已形成以“经济理论探索”、“财政论坛”、“金融研究”、“财经前沿”“重点关注”“管理理论与实践”“经贸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栏目组成的特色栏目群,成为了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全国高校名栏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天津市一级期刊,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馆藏资源

截止月,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刊130万余册。馆藏以社会科学财经专业的中外文书刊为主,

同时兼有人文科学、法律、军事、文艺、体育等综合类中外文书刊。其中中文图书124万册,外文图书6万册。2012年订购中文期刊964种,中文报纸70种,外文期刊104种,外文报纸6种,并与天津各高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及上海、山东、新疆、云南、河北、吉林等省市、自治区地方财经院校建立了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关系;还与国内外250多个单位及英国的曼彻斯特商学院、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大学建立了图书交换关系,每年收到赠书和交换资料近千份。有数据库61个,其中中文全文数据库42个,外文数据库19个。电子图书4276750册,音频资料42159条,视频资料6211条,教学资源库32677条,多媒体资料总数达175277条。

天津农学院校徽 第11篇

合并之后

20,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

20,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3月,学院有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国家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另设有“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中日农村环境资源合作研究中心”、“天津市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天津市农业节水研究中心”。

国家级实验室(1个):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

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

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技术工程中心(3个):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花卉技术工程中心

科研成果

-20,学院取得包括国家级“863”、“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520项、授权专利78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0多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5月,图书馆已系统收藏了农业科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和文化教育等学科中外文书籍、期刊合订本86.3万册;中外文期刊859种;报纸80份;国内外电子文献数据库62个,其中中文数据 库32个,外文数据库30个; 自建广域网环境下的农业特色数据库4个。此外图书馆还与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Calis 农学中心、天津市18所高校图书馆等 建立了馆际互借与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关系, 初步形成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重的文献资源建设特点。

学术期刊

《天津农学院学报》为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农学院主办的自办发行季刊。,《天津农学院学报》获天津市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 ,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年,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学术类二等奖;,获评2002-天津市一级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2002-学术类二等奖。先后加入了“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和英国CABI数据库,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农业文摘》(粮食与经济作物、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兽医)等各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水产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等多家文摘库列为刊源。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北京广播学院

2.计算机函授学院校徽

3.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校徽

4.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校徽

5.怀化学院校徽

6.江苏教育学院校徽

7.中央戏剧学院校徽

8.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校徽

9.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校徽

天津农学院校徽 第12篇

天津农业机械化学校更名天津市机械工程学校;

天津市经济管理学校

1965年,天津水产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天津水产学校;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基于我国新的经济条件确立的新发展观。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看两条:一是所学的知识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学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当前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社会上缺乏适应性较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目前的高职毕业生的能力结构还不太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何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一方面要解决好高职院校的定位问题,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不仅要解决岗位的针对性问题,更要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转换能力。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就业能力

在当今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及高等教育普及的社会背景下,就业难的社会趋势衍生,许多企业对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大学毕业生则需要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势下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代言人,当代的大学生在毕业之际普遍处于迷茫状态,缺乏建立明确目标的意识,以及就业能力意识淡薄,只是一味地顺其自然,其最重要的是,没有合理利用大学期间的闲暇时间,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然而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对改变就业难的社会趋势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应明确设定就业能力目标,激发大学生培养就业能力和企业生存能力的意识并提高就业能力,这对今后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大学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能力方面的需求,缓解就业难的社会趋势。加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强度,从而增进大学生与企业单位之间的交流联络,拓展大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搭建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效率及就业质量。因此,将大学生培养成具备优秀就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二、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关键问题

为了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养成效率,特此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共涵盖了应用英语、应用德语、精密、CNN等专业进行调查。

(一)专业资格证书极度匮乏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但当代大学生未能认清这一资格证书的作用以致临近工作招聘期却未能拿出相应的就业筹码。所以,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份就业机会,多一份竞争力,对大学生的就业大有帮助,可以作为企业评职称,升职加薪的依据。

(二)所学专业与未来输出方向不一致

截止目前,大多数学生所处的专业与内心的期待值并不一致,诸多原因导致他们选择了自身的专业,这并不利于人才的合理利用,更不利于以后就业走势。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步伐。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在日后的求职道路中能否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判断依据。

(三)学生自身能力欠缺

当前发展形势,根据所学专业性质不同,所开的就业指导课程系统也不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迷茫,就业能力不完善且缺乏相应的职场知识和身处社会的为人之道。大多数学生未能清晰地认清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未能做到发扬长处避免短处的求职法则,并且初次步入社会,未能从心底调整好学校与社会的环境落差。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同龄人的视角

(一)大学生普遍缺乏目标感且培养就业能力意识淡薄

第一,大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够。步入大学,与高中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因此,许多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够强烈,自我控制力差。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在思想上他们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开始肆意放纵自己。也许他们下过无数次的决心要改变自己,但是,无法抗拒的诱惑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又迷失了自己。因此,自我控制力不够是造成大学生不能明确人生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大学生动机的缺失。步入大学之前,学生目标简单,以考入理想大学为主。所以一个时期最占优势的需要成为了学生们的核心动力。这阶段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指引着他们的生活方向。与此同时,这个已经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量。因此,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思想出现松懈,再加上没有新动力的出现,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目标缺失的状态。

(二)普遍学生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分配不合理

第一,大学生本身没有明确目标。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大一的学生,拥有了大量的自由时间,最初往往是不知所措,导致茫然空虚的度过。对自身将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展望,每天按部就班的上下课,空余时间则待在寝室教室发呆或上网,对在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合理的计划,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第二,计划执行力度不强。大学生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虽然存在特例,但总体发展趋势是可观的,结合学习、兴趣爱好、现实状况等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以达到将自己的假期安排的合理有序,但最终好多人未能画上完美的句点。第三,外在因素的干扰,意志力不够坚定。周边环境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大学本身就是一个让人锻炼自立自强的平台,一旦有外在因素侵扰,学生很容易受到干扰,再加之自身的意志力不够坚定,那么外界的诱惑又何以去抵挡?

四、提高就业能力的途径探索

据相关部门统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就目前形势而言,高职院校要保证就业率,大学生要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势在必行。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学业结束后面临着就业难,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这正是由于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偏差所致。因此,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着手。如若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就无法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不能给自身一个很明确的定位发掘自我潜能。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技能和现实条件,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规划生涯做好之后,学生的目标会清晰很多,也会更有动力,就可以根据自己规划的方向去探索,发展。

(二)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对大学生就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加强自身的发展,大学生应当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有娴熟的技能,增强自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保证吃透。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培养积极学习的心态,利用课余及假期等碎片化时间充分准备,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教育的培训,从而扩大知识面,积累专业知识,总结经验。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务必认真,踏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优秀的技能掌握,使得大学生就业具有很强的优势。另外,考取一些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资格证书,对大学生日后的就业能够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三)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及求职能力亟待提高

对大学生来说,基本工作能力就是学生步入社会就职的敲门砖。大学生应该从入学之初开始找准奋斗目标,在学校内积极组织并参加各项大型校园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竞争力、决断力。此外,在业余时间,做能够锻炼自身的兼职活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未来的职场工作积累经验,使学生自身在处理职场问题时游刃有余。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年应当针对毕业生开展一系列就业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去听这些讲座,进行一个系统就业教育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培养并提高自身的求职能力,应当有积极良好的心态,适应求职时可能面对的各种环境。在优秀的基本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技能前提下,与企业相对接,进行求职工作。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

在培养大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时,伴随着许多隐形问题,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在培养过程中,大学生适应能力不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乏自主自制能力,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诱惑,这是对他们的培养结果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此,学校应改进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增强培养队伍,对学生自身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将学生打造成为合格的职场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明确目标,认清自身,找准定位,做好职业生涯准备。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储备是他人盗不走的财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起点。另外,资格证书的考取,对大学生日后就业增添更多选择的可能。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和求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在职场中的稳定起步,而优秀的求职能力更能使其在求职过程中游刃有余。增加自身专业素养,形成专有的人格魅力,在人生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去学习。大学生将课余及假期等碎片化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也意义非凡,为学生的就业做了很好的铺垫,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同时为国家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参考文献

[1]贾敏晓.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J].天中学刊,2015(06).

[2]马小红.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12).

[3]查良松.试论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第14篇

举 措

科学预测滨海新区未来产业发展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自2008年起,学校历时两年开展了12轮次、6个产业领域、3个层次的滨海新区产业项目与专业组群对接专项调研。2010年,学校通过对工业行业投入、产出和用人规律的分析调研,对截至2010年滨海新区已经推出的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预测。通过对调研情况、经验数据和不同产业用人规律的综合分析对比,并充分考虑由于科技进步和劳动力正常流动等因素使不同时期的同一产业用人情况不同等情况,提出了对滨海新区120项重大工业项目的用人需求预测,同时类推至200个重大工业项目,以此作为学校在制定“十二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的重要依据。

学校对120项重大工业项目到2015 年技能人才总需求、新增总需求及行业分布做出了预计,同时,根据专业对接情况,对学校关联需求做出了预计。到2015 年,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技能人才总需求将达到88.1 万人,新增技能人才总需求39.3 万人,分别占届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的69%和30.8%。其中,与学校专业关联较强的共133 个子项,主要涉及机械制造与维修、汽车(其他车辆)制造与维修、其他装备制造与维修、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生产等,相应涉及的技能人才总需求将达到21.3 万人,新增总需求11.3 万人,分别占全部项目总需求和新增需求的24.1%和28.8%。

从技能人才新增需求行业汇总情况看,需求在1 万人以上的有7 个行业,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7 个行业合计新增需求32.3 万人,占全部新增需求的82.1%。这7 个行业也是与学校关联较大的行业,每个行业与学校的关联需求都在5000 人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高达3.7 万人。

依据上述分析,学校制定了“十二五”事业发展以及专业建设规划,对各个专业方向及其办学规模形成了系统和科学决策,使学校更好地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服务。

围绕滨海新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专业建设

整合校内现有专业资源。为有效解决滨海新区现代产业项目急需的高端技能人才不能从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获得有效支撑的问题,学校主动对接滨海新区重大项目需求,通过整合校内现有专业资源,教师深度了解并参与项目建设,引入企业标准,通过直接为企业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增加现代产业要素,丰富专业内容,针对性调整专业方向,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在服务中集聚校企资源,累积孵化新专业,及时开展系统化专业培养,通过短期培训、订单培养和专业系统培养及时为重大项目提供高端技能人才支撑。学校新建专业如飞机制造、风能与动力、新能源、数控维修等专业多为天津市乃至全国首个高职办学专业,及时满足了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解决与企业不同步的问题。为妥善解决课程内容和企业岗位要求不对接,毕业生职业能力距离企业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学校通过行企校密切联动、校企深度合作,引进跨国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和培训资源,消化、吸收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教学资源;聘请国外高端智力资源,组建国际化“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开发职业资源包,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学资源应用,培养适应企业技术升级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

解决实践教学装备与企业真实生产设备脱节的问题。为解决职业院校存在的实践教学装备普遍真实性或仿真性不强,通用性和先进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依据工业现场情境,融入国际化企业工艺要求和文化要素,建设高仿真虚拟技术教学环境,引进国际通用的新技术装备,共建符合现代职教组织形式、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的实验实训场所。

匹配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路径

以课题研究为引导,对接滨海新区重大项目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组群布局。联动滨海新区政府部门,依托行业企业,组织十多场企业专家、人力资源和技术人员对接会,对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学校专业建设现状及重大项目对接情况、技能人才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问卷调查、归纳统计,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支撑了学校“十一五”、“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积极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专业群。利用天津作为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和创新示范区优势,深度探索专业群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建设模式。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产业调研和课题研究为引导,对接滨海新区重大项目,优化调整专业群布局;以行业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专业资源,实施企业项目服务,提升专业和产业、课程和岗位的匹配度;以项目服务集聚校企资源,推动现有专业改造,孵化新专业;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变化,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产教、校企资源在技术服务、教学团队、装备仪器、培训资源、标准模式方面高度融合聚集。构建新专业群方面,着眼滨海新区紧缺高端技能人才,整合现有资源,配备国外高端智力和培训资源,引进企业典型装备,主动服务龙头企业,进行专业群内的首个专业布点,实施校企联动的重点建设,提升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并衍生相关配套专业。完善现有专业群方面,从产业匹配度高的专业入手,借助资源优势开展技术服务,在服务中累积新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内容,打造组群龙头专业,并构建专业平台,带动相关专业调整优化。自2007年以来围绕滨海新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7个新专业,改造整合16个原有专业,构建了服务产业发展的5个优势专业组群,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的“服务-累积-孕育-优化”专业群建设新模式。

探索国际智力资源、跨国企业资源有效支撑专业内涵建设。借助为产业服务的优势,以贡献求支持促发展,引进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高端智力专家配备9大专业组群,强化教学团队国际化视野和能力水平,外国专家团队形成工作专业化、任务项目化、长短期结合的优化遴选模式,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与国际跨国企业合作,引入岗位技能要求,引进国际通用职业标准,开发国际化优质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搭建配套专业群课程体系。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按照专业群类别分类,形成机电类、信息类、语言类、艺术类等公共基础课大类;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三大版块中,相关相近专业形成一个共同的“专业基础平台”,该“平台”中课程一样,课时相同;各专业核心课程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开设;鼓励相关相近专业选择《楼宇安调》《数维安调》《自动线安调》《机器人综合实训》《企业管理模拟沙盘》等多门目前学校较为成熟的综合实训课程,作为各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或职业能力课程。

成 效

服务了滨海新区技能人才的需求

自2006年以来,学校累计为滨海新区企业进行新员工考核测评2543人,订单式培养588人,毕业生推荐就业累计4362人。平均每年为滨海新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技能和管理培训近万人次。

服务了滨海新区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服务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实施了21期乘务员初始培训、2期乘务员复训、1期乘务员新雇员培训和6期安全员培训,培训规模1208人。为配套天津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促进中心实现全面战略合作,共建“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促进中心天津平台物联网培训中心”,开展国家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建立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评测体系。

上一篇:八拜之交详解之管鲍之交历史典故下一篇:小学生五年级书信范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