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

2024-09-09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精选9篇)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 第1篇

气体类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O2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液化和固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1)供呼吸。如高空飞行、潜水、登山等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要供氧;病人的急救。(2)利用氧气支持燃烧并放热的性质,用于冶炼金属(吹氧炼钢)、金属的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空气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氢气H2

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氢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1)氢气的可燃性

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2)氢气的还原性

(1)充灌探空气球。(2)做合成盐酸、合成氨的原料。(3)做燃料有三个优点: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物无污染。(4)冶炼金属,用氢气做还原剂。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易液化,固化。(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

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不供给呼吸3、与水反应

4、与石灰水反应

可用于灭火,植物的气肥,制饮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保鲜剂等。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⑴可燃性⑵还原性

⑶毒性: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不易分离,使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于冶金工业。

甲烷CH4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可燃性

动植物的残体可分解出甲烷,可用作燃料。

检验CO、CH4、H2

点燃这三种气体,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无水珠的原气体是CO;将烧杯内壁有水珠的另两个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CH4、如果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原气体是H2

固体类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CO。3、还原性

用于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等用途。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

活性碳

吸附性

常用木炭与活性炭做吸附剂。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举一反三:红磷与白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磷原子的排列不同

铁Fe

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电和热的导体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

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铁不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Fe3O4

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

氢氧化钠

俗名叫火碱、烧碱、苛性钠。纯净的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湿而潮解。极易溶于水且放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1跟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盐 + 水

3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4盐+碱→新盐+新碱

可用作干燥剂,广泛用于制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

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放热,其澄清水溶液叫石灰水,有腐蚀性。

用于建筑业、农业上的改良酸性土壤等

 

常见的氮肥有铵盐NH4Cl、NH4HCO3硝酸盐如NH4NO3和NaNO3,还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等

NH4+的检验:

1、往待测物质中加入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如果石蕊试纸变蓝,则此物质含NH4+(氨态氮肥)。2、往待测物质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则此物质含NH4+(氨态氮肥)。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磷肥

磷肥有Ca3(PO4)2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Ca (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

常用的钾肥有K2SO4和KCl等。KNO3属于复合肥料。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氯化钠

它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白色有咸味的固体,易溶于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⑴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

⑶盐+碱→新盐+新碱(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⑷盐1+盐2→新盐1+新盐2(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对维持人体体液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烧碱、氯气、盐酸、漂白粉、纯碱等,医疗上的生理盐水、农业上的选种等用途。

碳酸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

它是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作人体补钙剂。

碳酸氢钠

俗名小苏打,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用作发酵粉,可治疗胃酸过多等。

硫酸铜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俗名蓝矾或胆矾,是蓝色晶体,加热时能失去结晶水。而硫酸铜是白色固体,能溶于水,水溶液是蓝色,具有毒性。

1、制波尔多农药(含硫酸铜和氢氧化钙)。

2、用白色的硫酸铜来检验水的存在。

3、不能用铁桶盛装波尔多液

有机物类

蛋白质

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②调节身体功能 ③ 供给能量

来源:蛋类、豆制品、肉类、乳制品等

糖类

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来源:谷物、面食、糖等。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

油脂

① 重要的供能物质;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来源:动、植物油、花生葵花子等

维生素

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来源:水果、蔬菜。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缺钙:幼儿会得佝偻病、老人会得骨质疏松症;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铁:缺铁性贫血;措施:牛奶中加钙、酱油中加铁、食盐中加碘、茶叶中富硒。

有机高分子

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橡胶。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酚醛塑料)、合成纤维(涤沦(的确良)、锦沦(尼龙)、腈沦)、合成橡胶。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乙醇

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与水互溶,具有挥发性,可以用作乙醇汽油。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酸

俗称:醋酸,化学式:CH3COOH,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PH<7,具有腐蚀性,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剂,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普通的醋约含6%~8%的乙酸)。

液体类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盐酸

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化学上也叫氢氯酸,化学式HCl,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pH<7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2↑

(注意: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⑤酸+盐→新酸+新盐:

常用于制药、试剂、金属除锈及制造其他化工产品,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帮助消化。

硫酸

硫酸H2SO4,纯净的浓硫酸为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吸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有强烈的腐蚀性。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可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金属除锈、蓄电池等。

水H2O

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0℃,沸点100℃,4℃是密度最大为1.0g/cm3

净化水的方法:吸附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蒸馏,吸附沉淀,过滤,静置沉淀。

a.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

b.与某些盐反应:CuSO4+ 5H2O == CuSO4•5H2O

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c.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O2↑;置换反应:C + H2O 高温=== CO + H2

造成水污染的途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或向地下渗透等。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工业上的“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用水用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燃料类

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

煤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石油的炼制属于物理变化(根据沸点的不同),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

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缺点:①制取成本高 ②运输、贮存氢气困难

新能源

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 第2篇

固体的颜色

颜色

物质(化学式)

红色

氧化汞粉末、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红磷(P)、铜(Cu)

黑色

炭粉、铁粉、CuO、Fe3O4

白色

氯酸钾(KClO3)、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等

淡黄色

硫黄(S)

暗紫色

高锰酸钾(KMnO4)、碘(I2)

绿色

铜绿[Cu2(OH)2CO3]

银白色

镁(Mg)、铁(Fe)、锌(Zn)、银(Ag)、铝(Al)等大多数金属

蓝色

CuSO4、Cu(NO3)2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

FeCl2、Fe(NO3)2、FeSO4 等含Fe2+的溶液

黄色

FeCl3、Fe(NO3)3、Fe2(SO4)3等含Fe3+的溶液

紫红色

KMnO4溶液

3. 沉淀的颜色及性质

颜色

化学式

是否溶于酸

白色沉淀

CaCO3、BaCO3、Mg(OH)2

白色沉淀

BaSO4、AgCl

不溶

蓝色沉淀

Cu(OH)

红褐色沉淀

Fe(OH)3

物质的俗名和主要成分

俗名(名称)

学名(或主要成分)

化学式

金刚石(钻石)、石墨、木炭

C

干冰

固体二氧化碳

CO2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铁锈

氧化铁

Fe2O3

苛性钠、火碱、烧碱

氢氧化钠

NaOH

熟石灰、消石灰、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

Ca(OH)2

苏打、纯碱

碳酸钠

Na2CO3

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钙

CaCO3

食盐、生理盐水

氯化钠

NaCl

沼气、天然气

甲烷

CH4

酒精

乙醇

C2H5OH

胃酸的主要成分

盐酸

HCl

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 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 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 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 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 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 第3篇

化学研究物质时常常借助实验手段, 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可以使用对比等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是有目的、有序地进行;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下面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以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

本课题选自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是学生对第一种纯净物且为气体物质的系统学习, 在初中化学知识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选择以氧气作为学习素材, 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熟悉, 但是因为它是看不见闻不到的气体, 因此对氧气性质的全面认知和探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从教材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氧气教学更多以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为主。学习氧气时学生化学学习的知识经验很少, 所以学习过程一定是教师主导的, 推动着学生前行,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被动接受, 也要给学生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在氧气的学习中, 学习活动的开放点多放在思维活动上。以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为主, 学生的实验活动则以模仿为主。笔者从客观事实出发, 让学生通过氧气的用途推导出其性质, 然后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认识氧气的性质, 最后再根据实验结论解释一些现象。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认识氧气;②认识新物质的学习方法;③辩证地认识氧气。

第一部分,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氧气的初步认识, 从感性的方面描述他们“眼中”的氧气, 接着教师进行了几个演示实验, 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有:知识——认识新物质 (纯净物) 的化学角度;方法——通过实验来认识物质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 辩证地认识氧气, 从而认识到事物皆具有两面性, 人类应懂得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其有益一面, 服务于社会生活和生产。

最后布置作业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和用途, 辩证地认识二氧化碳, 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其他物质打下基础。

这节课主要以氧气体性质与用途的探究为载体, 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了解认知新物质 (纯净物) 的一般角度和方法, 侧重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实验, 知道在观察实验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现象, 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路, 为以后的实验探究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同时以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载体, 推及认识事物的化学角度和一般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化学的能力。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一、认识氧气

生活中的氧气存在哪里?谈谈你“眼中”的氧气——对存在于空气中氧气的认识。

通过教师展示的图片 (医院氧气钢瓶中液氧、鱼缸中增氧棒、火箭中携带的液氧、气焊气割的“氧炔焰”等) , 让学生畅所欲言, 补充说说自己对氧气有哪些初步了解。

通过快问快答让学生从在空气中的存在、表示方法、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描述氧气。

引入新的课题——认识氧气。

1. 氧气的水溶性

展示图片:医院氧气钢瓶中液氧、鱼缸中增氧棒, 大量氧气从水中逸出以及帮助人和鱼类等呼吸, 说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从生活事例中比较容易获得氧气可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 但是对于氧气的水溶性这一不易感受到位的物理性质, 则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让学生领悟氧气的溶解性:不是不溶也非易溶, 而是微溶于水。

2. 氧气的密度

展示正立放置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 感受氧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对比。从而推广到通过观察盛放气体的集气瓶瓶口方向, 可推知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

3. 氧气的助燃性

教师点燃木条后吹灭火焰, 保持火星, 让学生思考和预测:露置于空气中与伸入氧气中, 带火星木条将会发生什么不同现象?

学生很容易想到空气中与纯氧中的氧气含量不同, 所体现出氧气支持燃烧的现象也必然不同。自主分析推理出: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如果条件不同, 现象也会不同。

通过一瓶氧气、一根火柴 (或一根木条) , 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氧气的助燃性, 同时知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该实验操作是验证氧气的方法。告诉学生们他们刚才所做的正是科学家们研究事物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通过已有事实推测可能的性质, 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验证性质, 利用性质解释已有的现象。

接下来进行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 在学习氧气性质的知识同时, 通过实验知道不能仅仅通过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而必须从事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来准确判断。

将上述学习的氧气各性质进行梳理, 让学生自行将氧气性质归类, 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类物质的性质。

人们认识了氧气的性质后有何目的呢?充分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人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后, 以恰当地运用其性质来造福人类为主要目的。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从感性和化学的角度认识和描述氧气, 让学生可以从生活走进化学, 同时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事物。

二、认识新物质的方法

经过上述的学习和铺垫, 学生容易回答出, 今后认识新物质 (纯净物) 的角度为:主要了解其性质和用途。那么, 通过哪些方法手段去学习和挖掘物质的性质呢?

通过复习整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知识, 帮助学生获取认识方法:可通过观察外形和物理变化的实验获取其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的实验了解其化学性质;还可通过实际用途推知其性质。进一步让学生知道, 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基础上, 人类懂得扬其利而抑其弊, 充分将其利用和服务于人类生活。

三、辩证地认识氧气

教师从另外一个角度引导学生, 事物存在两面性, 例如古人云:“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那么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利之处呢?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 辩证地认识物质会是一个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展示图片:锈蚀的金属、发霉腐烂的食品、失火的场面, 以及有关“氧气中毒”的文字资料, 让学生认识到氧气利用不当会对生活生产带来不利的一面。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事物存在两面性, 哪怕有益的性质运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 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正确利用原理, 应用在适宜的地方。

四、拓展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通过认识氧气的角度和方法, 谈谈对二氧化碳相关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及其你如何辩证地认识二氧化碳。学生暂时无法全面翔实地回答, 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去查阅资料, 完成有关内容。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 第4篇

关键词:演示实验;趣味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38-01

初中化学,是一门相对比较繁难和枯燥的学科。但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理科逻辑性,造成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法制意识、注意能力 、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的优势。但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中学化学教师却没有去挖掘出这些优势和使用这些优势。其实,在中学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来说具有“提速”的作用。初中化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具有优势和将化学学习简单化,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开拓教学思路,尽最大力量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服务。

一、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法制意识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再如:演示浓硫酸腐蚀性实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浓硫酸毁容致残的恶性事件的多张图片,紧接着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刑法》等法律知识。又如,在做粉尘爆炸实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爆炸不仅是发生在可燃性气体、液体,而且易于燃烧的粉尘也能引起爆炸。教师可以从生活中一些引发爆炸的实例,如矿井发生爆炸、面粉厂发生爆炸等,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易燃易爆物的管理规定》等法规知识。

二、化学趣味实验培养学生注意能力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住。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三、化学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

四、选做实验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五、家庭小实验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 + O2 === CO2

【板书】2. 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2 ==== SO2

【板书】3. 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 5O2 ==== 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书】5、铜.铝也可以燃烧

【板书】6、石蜡的燃烧

【实验】【实验1-5】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④瓶壁上有水雾产生。

化学方程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小结】

【作业】P141.2

【教学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及对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初步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燃

【投影提问】写出碳、硫、磷、铁、石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点燃

【学生板答】化学方程式:C + O2 === CO2

点燃

S + O2 ==== SO2

点燃

4P + 5O2 ==== 2P2O5

3Fe + 2O2 ==== Fe3O4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板书】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归纳板书】Ⅰ、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Ⅱ、特点:多变一

Ⅲ、表示方法:A+B→AB

【投影】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 )。

A、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锌+稀硫酸 → 硫酸锌+氢气

点燃

2、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 )。

A、C + O2 === CO2

点燃

B、S + O2 ==== SO2

点燃

C、2C2H2+5O2==2H2O+4CO2

D、4P + 5O2 ==== 2P2O5

【板书】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讨论】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1、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石蜡的燃烧。

【板书】四、氧气的鉴定

【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现象:木条重新燃烧

【实验】鉴别氧气和空气

【板书】五、氧气的用途

【讲解】 性质 依赖决定 用途

【投影】医疗:供给呼吸、登山、潜水、航空

初中化学酸碱盐用途总结 第6篇

这部分酸包括H2CO3、H2SO3、HCIO、HNO3(浓)、H4SiO4、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硒酸(H2Se)、氢碲酸(H2Te)等。

(1)常温(或微热)易分解的酸:H2CO3、H2SO3、HNO3(浓)、H4SiO4等。

(2)见光易分解的酸:HCIO、HNO3(浓)。

(3)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的酸:H2S、HI、H2SO3、H2Se、H2Te等。

2、强氧化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NO3、稀HNO3、浓H2SO4、HCIO等,它们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温下,浓H2SO4、浓HNO3能使Fe、AI等金属发生钝化。

(1)

能氧化大多数的金属单质(Au、Pt除外)。

(3)能氧化部分非金属单质(如S、C、P、I2等)。

3、强还原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2SO3、H2Se、H2Te、H3PO3、HBr、H3ASO3等。

4、易挥发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CI、HBr、HI、浓HNO3等。

5、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等。

6、具有漂白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CIO、H2SO3等。

7、具有强吸水性的酸

这种酸是浓H2SO4,浓H2SO4可作气体干燥剂。

8、具有脱水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

9、能腐蚀玻璃的酸

这种酸是氢氟酸(HF)。

10、有剧毒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PO3(偏磷酸)、HCN。

11、能溶解铂、金的酸

这种酸是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

12、不溶于水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iO3、H4SiO4,硬脂酸、软脂酸、油酸。

13、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Br、氨基酸等,H2S、HI、HBr遇强氧化性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基酸中存在碱性基团氨基(-NH2)。

14、遇氨气能冒白烟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盐酸、浓硝酸、醋酸等,即它们挥发出来的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固体)的缘故。

15、可用于制造炸药的酸

硝酸可用于制取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硝酸纤维等烈性炸药。

16、能发生显色反应的酸

浓HNO3遇含苯环的蛋白质会显黄色;苯酚与FeCI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酸

甲酸(HCOOH)能发生银镜反应。

18、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

无机含氧酸和有机羧酸。

19、与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的酸

浓HNO3、浓H2SO4可发生此类反应。

20、能作催化剂的酸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第7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粤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也是我们近年来中考考察的重点、难点内容,无论是实验操作考试还是理论考试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空气的成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对空气中氧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氧气在人和动物呼吸作用中所起重要作用。认识了氧气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对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记录方法与描述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学生的主要障碍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引导帮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 “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引入新课。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有关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并阅读课本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

物理性质

1、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183c 液态氧-218c 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物质的性质,所以,讲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想到(或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以上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之路。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根据物质的元素种类,我们把纯净物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现在我们从这两类物质中选取木炭、铁丝、石蜡,看看他们会与氧气发生怎样的反应。[演示实验一]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 1.把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燃烧,先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然后将木炭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2.待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加以振荡,再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后思考。[学生活动]:问题讨论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物质产生?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 [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学生书写)C + O2 → CO2

[问题探究]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9页,思考回答)

[师生讨论归纳] 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含量相对较少,物质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机会。

[演示实验二]铁与氧气的反应

[设问]铁丝也能燃烧吗?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铁丝燃烧是什么样的? [观察与思考]

1、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把红热的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湿的细砂)。[问题讨论] 1.细铁丝在氧气瓶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态物质(四氧化三铁)熔化而溅落瓶底,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本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先铺一薄层湿的细砂? 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用文字式表示如下: 结论: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学生书写)Fe + O2 → Fe3O4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演示实验三] 石蜡与氧气的反应

氧气除了和碳、铁等单质反应外,还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呢?把铁丝固定的点燃着的一小段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仔细观察瓶壁上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结论:石蜡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学生书写)[问题探究]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能知道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反应,能支持燃烧。

[分析]观察今天实验的前两个反应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三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问题]氧气性质活泼,那么它有什么用途呢?下面我们一起观察几幅生活中常见图片,来看看氧气有什么用途。

1、阅读课文,及71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参透“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小结]炼钢、气割气焊、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练习检测:ppt展示 [请求援助] 我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只知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谁能帮助我把它区分开?现在我又遇到一个难题,我将三瓶气体弄混了,只知道是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谁能再帮助我把他们区分开? [ 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起来谈收获,总结本节课重难点

(六)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第8篇

鉴别通常是指用一定的方法或相应的试剂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辨认区分的方法。酸、碱、盐的鉴别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检验的重要内容, 其鉴别区分的方法有很多,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列举如下:

1 一剂鉴别

指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 所谓一种试剂, 通常是指另外选择的一种化学试剂 (也可以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外加热源等条件以及某种被鉴别出的物质做为已知试剂的再次利用) 。解答这类题目, 就需要我们对各种试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尤其对于不同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条件、现象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 并且实验操作要熟练。

1.1 原理

选择一种试剂, 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 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2 方法

(1) 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 可用“水”来鉴别, 如:Ca CO3、Ag Cl、Ba SO4等难溶于水会出现浑浊, 生石灰Ca O、Na OH溶于水会放热, NH4NO3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 Cu SO4、Fe Cl3、Fe Cl2等溶于水会显示特殊颜色等, 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鉴别[2]。

(2) 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 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 H试纸来鉴别。如:HCl、Na Cl、Na OH。

(3) 鉴别一组溶液时, 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若溶液中有酸, 可选用Na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来检验, 如:HCl、Ca (NO3) 2、Na Cl。

②若溶液中有碳酸盐时, 可从酸入手;有含Ag+的化合物时, 选用盐酸, 如:Na2CO3、Na Cl、Ag NO3;有含Ba2+的化合物时, 选用硫酸, 如:Na2CO3、Ba Cl2、Na NO3。

③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 可用强碱溶液[Na OH、Ba (OH) 2]来鉴别。如:Cu Cl2、Mg Cl2、Fe Cl3、NH4Cl。

④可根据不共存离子对选出阴、阳离子再组合试剂来鉴别, 如 (NH4) 2SO4、Na NO3、NH4Cl、K2SO4可用Ba (OH) 2溶液来鉴别;Na OH、Ba Cl2、KNO3可用Cu SO4来鉴别。

(4) 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时, 可选用强酸来鉴别, 如:Fe粉、C粉、Cu O。

2 无剂鉴别

指不用任何其他的化学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 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2.1 特征现象法[3]

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等) 不同, 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 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已知试剂将剩余物质依次鉴别出。如鉴别Na OH、Na2SO4、Cu SO4、NH4Cl四种溶液, 具体的鉴别过程为:观察溶液颜色发现, 只有Cu SO4溶液为蓝色, 其余均为无色, 然后以Cu SO4溶液为已知试剂, 取余下的三种无色溶液各少许于试管中, 分别向其中滴加Cu SO4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是Na OH, 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NH4Cl, 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鉴别顺序为Cu SO4→Na OH→NH4Cl→Na2SO4。

鉴别上述物质涉及中学常见的有颜色的溶液是含Cu2+、Fe3+、Fe2+、Mn O4-的溶液, 分别为蓝色、黄色、浅绿色、紫色。

2.2 两两混合法

两两混合法, 即从待测物质中任选一种, 把它分别跟其他待测物质相混合, 观察、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 统计现象、对比结果[4], 找出一组物质中能够发生反应最多或最少的物质, 作为已鉴别出来的物质, 再利用这种物质鉴别其他物质。

当无法通过物理性质入手时, 就可以采用两两混合的方法, 若能各自产生不同现象, 就可加以区别。如鉴别A组溶液Na2SO4、Na2CO3、Ba Cl2、HCl和B组溶液KNO3、Ba Cl2、Ag NO3、Na Cl时, 用两两混合反应的方法分析, 通常采用列表的方法统计现象, 见表1和表2。

注:表中“↑”表示产生气体, “↓”表示产生沉淀, “-”表示不反应或反应无明显现象。

通过分析表1中的信息, 可以得出A组中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得到4种不同的现象, 所以, 不加其他的试剂就可以进行组内鉴别。表2中B组的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第2、4行现象相同, 因此, 本组溶液如果不另外加试剂不能辨认区分。

2.3 借助产物法

若用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将组内的一种或两种物质鉴别开来, 可借用相关反应产物和酸反应加以鉴别 (组内物质一般含有酸) 。如鉴别Fe Cl3、HCl、Na Cl、Na OH四种溶液时, 先利用特征现象法, 观察溶液颜色发现, 只有Fe Cl3溶液为黄色, 其余均为无色, 然后以Fe Cl3溶液为已知试剂, 取余下的三种无色溶液各少许于试管中, 分别向其中滴加Fe Cl3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 OH, 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再利用Fe Cl3与Na OH的反应产物Fe (OH) 3来鉴别HCl溶液和Na Cl溶液, 能使沉淀溶解的是HCl溶液, 不能使沉淀溶解的是Na Cl溶液。

3 不限制试剂鉴别一组物质的方法

此类试题不限制所加试剂的种类, 鉴别组内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题目考查的形式就是从多种鉴别方案中判断最佳方案, 其要求是要符合简约性原则, 即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 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 在较短的时间内且有明显现象的方法完成鉴别[5], 如Ag NO3、Na Br、HCl和Na2CO34种溶液的鉴别, 部分学生用常规的组合实验方案列出4组平行实验共计12个操作步骤;有的学生用分析推理只用6个操作步骤就完成了鉴别。其中后一种设计简约了实验程序, 减少了药品用量和工作量,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鉴别。

4 逐一检出同种溶液中不同离子的方法

若某一溶液中含有CO32-、SO42-、OH-、NO3-、Cl-, 将它们逐一检出的顺序是:OH-、CO32-、SO42-、Cl-、NO3-, 所用的试剂分别是:酚酞试液、硝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具体解析过程为:分析得出此题是一道任选试剂的鉴别题, 先利用酚酞试液, 离子被分为两组, OH-、CO32-和SO42-、Cl-、NO3-, 再从常见离子的检验人手, 依次检出其它离子[6]。须注意, 前面加进去的试剂不能干扰后面离子的检验。

5 结论

鉴别方法是建立在对物质性质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的, 综合性比较强, 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在具体操作时应认真分析给出物质的相关性质, 找出不同之处, 再灵活设计鉴别方案。在实际的物质鉴别中还会有一些其他方法, 要因题而解。以上是笔者对初中化学中物质鉴别的几种方法的总结, 以给读者一点启示, 相信只要善于总结, 初中化学中的鉴别题就会迎刃而解。

摘要:鉴别题在中考化学中比较常见, 属于中等难度题。此类题是以元素化合物的内容为主体, 融合了相关物质的性质, 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一体的考查综合能力的题型。解答此类题, 要分清鉴别的类型、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掌握解题的规律, 才能解答好此类试题。文章概述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为此类题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鉴别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振虹.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化学 (第1版)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31.

[2]耿昌福.中考化学鉴别题的解题指导[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0 (1) :65.

[3]韩杰.中学化学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 (7) :74.

[4]高建军.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 (中旬) , 2010 (8) :124.

[5]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第3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60.

辣椒的主要功能物质及其用途 第9篇

关键词:辣椒;功能物质;辣椒碱;辣椒红色素

1 辣椒的简介

辣椒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15世纪末,传播到欧洲,明代传人中国。现在主要在我国的湖南省、四川省、河南省、广东省及贵州省大面积种植,1983年全国种植辣椒面积约为400万亩,到2010年,我国的辣椒种植面积达到2300万亩,成为世界第一的辣椒生产国和主要消费国,同时也是辣椒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种类包括樱桃椒类、圆锥椒类、簇生椒类、长椒类、甜柿椒类及朝天椒等。

2 辣椒的主要功能物质

辣椒的营养丰富,辣椒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生物碱类、甾类、黄酮类、酚类、不饱和脂肪酸类等。其中的主要功能物质包括辣椒碱、辣椒红色素以及少量具有抗自由基功能的可溶性多糖。除此之外,辣椒中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以及挥发油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100g辣椒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番茄的9倍、橙子的1.5—2倍。

3 辣椒碱的主要功能及用途

通过利用色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辣椒的化学组分后发现,辣椒碱主要是由14种以上的辣椒碱同系物组成,其中辣椒碱约占45%—76%,二轻辣椒碱约占22%—41%,此外还有少量的降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等,辣椒碱在辣椒的胎座及隔膜组织中含量最高,果肉次之,种子中含量最低。

辣椒碱具有止痛、抗癌、调节血脂、抗菌消炎等作用,此外还有导致毛细血管扩张,以此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目前,辣椒碱在食品保健、医学、农药、军事等领域皆有重要作用。通过实验证实,辣椒碱能使运动时的动物更有效的利用脂肪酸作为能量的来源,有利于增强机体耐力、抗疲劳;同时由于辣椒碱能减少脂肪细胞个数,改善微循环,因此也作为化妆品的有效成分。辣椒碱感受性知觉神经通过粘膜血流、胃蠕动等胃机能的调节过程对粘膜防御机构发生重要作用,不仅在对胃黏膜发生损伤时起到防护作用,也有利于损伤的恢复;长期低剂量摄取辣椒碱类物质,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这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脑梗阻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此外,在传统的农药应用中,由于现在常用的农药往往具有很强的残留性,长期食用对人体容易产生伤害,而经过研究发现辣椒碱对昆虫及啮齿类动物具有很强的排斥作用,这种新型的生物农药具有药效高、持效长、可天然降解的作用。辣椒碱目前也用于飞机、船只等表面涂料,辣椒碱具有较强防腐蚀、抗菌的特性,作为表面涂料可以减少飞机表面材料的腐蚀,同时防止船只被藻类附着。

4 辣椒红色素的主要功能及用途

辣椒色素主要包括:辣椒玉红素、辣椒红、胡萝卜素、玉米黄素、隐黄素、类胡萝卜素等。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红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中的复烯酮类,是维生素A的前体,辣椒红色素具有颜色稳定、色价高,安全无毒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儿童玩具等领域,“七五”期间被列为国家食品添加剂重点攻关项目。

辣椒红色素是国标GB2760—86中规定可以使用的红色色素,可用于油性食品、果冻、干酪、烘烤食品等食品加工中,由于其色泽鲜艳、色价高、着色能力强,因此可以有效的延长相关食品的货架期;近年来,也由于人们对于化妆品安全性认识的提高,这种更为安全的天然色素也逐步被应用于化妆品中。此外,研究报告指出,辣椒红色素具有保护细胞DNA不受辐射的破坏,尤其对于y射线有着最为彻底的保护作用,经对比发现,在香辛料中辣椒红色素的防辐射作用最为显著。

5 辣椒中可溶性多糖的主要功能及用途

辣椒中的可溶性多糖不仅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抗衰老等多方面药理活性,而且对物理、化学及生物来源的多种活性氧簇(ROS)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抑制UV所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生成,因此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根据相关实验结果证明,辣椒可溶性多糖对于自由基基团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并且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经分析发现,辣椒中含可溶性多糖最多的为辣椒果肉,其次为辣椒籽,在辣椒中稳定性能较好,经过深层次加工后,也能保存25%—45%左右。

6 总结

上一篇:如何开展应急演练下一篇:朋友作文800字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