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儿童节作文

2024-07-06

特殊的儿童节作文(精选14篇)

特殊的儿童节作文 第1篇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有的小朋友会选择去吃大餐,有的小朋友会选择去游乐场,而身为校园记者的我,却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市公安局特殊警务支队,去感受特警叔叔的英武风采。

特警叔叔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摩托车特技,单人、双人、三人,一次次顺利地通过障碍,而且叔叔们还可以将摩托车直立起来,原地旋转,看得我们如醉如痴,不断地鼓掌欢呼。然后叔叔们还为我们展示了抓匪徒演习,在演习过程中,一个叔叔的摩托车摔倒了,但他很快解除了麻烦,依然将匪徒绳之以法,在实际工作中,特警叔叔一定会遇到更繁杂的危险,他们也一定是这样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地完成任务,特警叔叔真伟大。

不知不觉,特殊警务支队的参观结束了,我们离开的时候,特警叔叔们又骑着摩托车去执行任务了,看着他们的飒爽英姿,我在心里对他们说:“叔叔们,请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特殊的儿童节作文 第2篇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妈妈今天得去上班,不能陪我出去玩了。我的气焰一下子就蔫了,想着假期又得在家看电视,无聊地度过了。

送妈妈出去上班,站在门口,看着妈妈的背影,不由得长叹一声,心里失望透了。这时,对面的门打开来,是邻居老奶奶,她平日里很照顾我,也很喜欢跟我玩。看到我这个样子,她走到我面前,问我:“怎么了啊?怎么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是谁欺负你了吗?”看到老奶奶的模样,我不由得心里一酸,就将心里的话说出来了:“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可是妈妈还得去上班,不能陪我出去玩,别的小朋友过节都有爸爸妈妈陪着,就我没有!”老奶奶听完我的话,笑了,无奈地摸摸我的头,“那是因为爸爸妈妈得去赚钱养你啊!才能给你买漂亮衣服供你上学呀!既然今天是你的节日,那么就由我代替你爸爸妈妈,陪着你过儿童节!好不好?”听完老奶奶的话,我心里既高兴,又有些迟疑“但是奶奶,这样会不会耽误您时间啊?还是不要了吧!”“没事没事,反正家里也就剩下我这个老人,大家都出去忙各自的,你也算是陪我解解闷!”说完转身锁上了门,又帮我把家门关好,牵着我就出发了!

老奶奶带我来到附近的公园,现在在这里玩的大部分都是小学生,大家都因为难得的假期,高兴得不得了。我收拾好沮丧的心情。在老奶奶的陪伴下,开始属于我的假期。老奶奶陪着我玩滑梯,喂鱼,吹泡泡,又给我买了好吃的,我心里很开心,更多的是对老奶奶的感激。

论儿童传媒的特殊功能 第3篇

大众传媒已成为青少年与广阔的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 同时也是他们释放情感和娱乐放松的渠道之一。青少年很容易接触传媒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 传媒也由此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无所不及的触角对青少年产生着魔力般的影响。当然, 在吸收传媒中的积极影响的同时, 青少年也在任由传媒中的消极因素对其价值观念产生着误导。从某种意义上说, 大众传媒正在校园之外对当代青少年实施着另一种教育, 而且这种教育由于传媒先天所具有的传播优势, 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塑造甚至超出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尤其是大量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正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学校教育, 这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1. 暴力内容滥用淡漠了儿童的生命观

当前的大众传媒充斥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暴力信息, 显然, 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决定了他们在虚构和真实之间分辨能力较弱, 传媒通过对暴力和犯罪细节的详尽描述, 再加上渲染、夸张和虚构,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内心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建构。长期接触暴力内容的青少年会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受害者日渐麻木, 以致容忍社会暴力的层次逐日剧增, 逐渐造成青少年同情心和体会他人伤痛能力的丧失;暴力内容往往带给青少年一种幻觉, 使他们认为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借助暴力来解决, 因而产生暴力崇拜, 严重者则诱发攻击性行为甚至暴力犯罪。

2. 低俗娱乐节目降低了儿童的审美观

虽然各类休闲娱乐内容有助于生活在快节奏之中的人们实现某种精神调整和心理恢复, 但部分低俗娱乐内容所呈现的不良倾向对青少年产生着负面影响。大众传媒的商业化使传播产品更多是为了消费而进行生产, 娱乐气息浓郁的商业活动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价值观。泛滥的娱乐传媒内容往往异常粗糙, 格调不高, 直接造成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

3. 不恰当的传媒舆论模糊了儿童的道德观

大众传播有时是通过引导社会舆论来帮助人们获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的。而且, 目前在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成熟的社会舆论, 更需要正确的社会导向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但是, 在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传媒在日常的报道中, 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甚至错误的舆论导向, 直接或间接地忽略正确舆论导向的实例还是很多的。例如:鼓吹“及时行乐”“玩世不恭”的观念, 将人们引入萎靡、颓废的精神状态, 宣传对私欲的渴求, 对享乐的追求, 对消费至上的崇尚, 对实用主义的信奉, 片面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等。这些不健康的舆论与强化道德力量的功能背道而驰, 就会影响人们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精神状态, 特别是会模糊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

4. 儿童本位缺失抹杀了儿童的主体性

一些媒介过于强调“教化”功能, 忽视未成年人课业压力之余寻求轻松、趣味和新奇的阅读心理。儿童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化的过程。他们主要通过学习和掌握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交际语言、认知技能和行为规范等, 将社会文化和价值标准内化, 建立行为和评价系统, 正确评价他人的角色和观点以及将要承担和扮演的各类角色, 并初步形成自我的人格特征。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来进行和完成的, 大众传媒现在已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让我们看到的是成人社会的自私和成人传媒对儿童的专制。而这种伴随儿童成长全过程的不民主, 是对儿童自由天性的压抑。

如何回避大众传媒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甚至伤害?如何切实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和涵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笔者认为, 在加强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的同时, 各类媒体都应该把向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积极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 要努力培育、发展为青少年儿童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媒介产品, 开发好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儿童的分众传媒, 这是必然之路。

二、儿童传媒的特殊功能

儿童传媒是直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的传媒。党和国家对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发展非常重视, 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面向青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产品, 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 有着明确的内容要求。尤其在商业意识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 强化儿童传媒的特殊媒介功能, 对于构建品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正面道德引导功能

儿童传媒是以政治、思想、伦理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传播内容, 以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 旨在丰富儿童的文化知识, 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操, 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 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生活。要符合儿童对丰富知识的渴求, 符合儿童对多样人生的向往。社会赋予媒介的使命在于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平衡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儿童传媒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儿童传媒既需要寓教于乐, 又不能放弃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应更多地倡导行业自律、提升文化品位、体现人文关怀。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儿童传媒, 应树立青少年意识, 为庞大的青少年群体提供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特色内容, 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价值观和更好地促进其社会化。为青少年精心选择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媒介, 给他们提供选择的可能性, 赋予媒介更多的精神价值、道德品质与思想内涵。

2. 全面社会教育功能

儿童传媒文化中传播的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模式, 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结构的形成能起一种与学校教育相媲美, 甚至超过大众传媒的检测作用、镜子作用、激励作用、启迪作用。这些作用既表现在儿童传媒能随时且迅速地唤起青少年迎合社会共同道德指向的行为欲望, 也表现在它无时无刻不在校正着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种种偏向。首先体现在儿童可以从儿童传媒中获取许多知识, 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潜移默化地传输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 积累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培养了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儿童天生具有学习和了解社会的愿望, 儿童传媒对少儿世界新近发生的信息的反映, 使他们学会了解和参与社会, 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习惯, 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使儿童跳出狭小的认知范围, 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认识社会, 学习并掌握相应的行为规范, 传媒作为中介因素将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 使他们积累了许多社会知识经验, 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儿童传媒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的另一位重要的“教师”。

3. 传递有益信息功能

据中央电视台2003年做的一项“儿童与电视”调查显示, 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占70%, 为了放松一下的占15%, 为了玩的占8%, 其他占7%。上自天文地理, 下至衣食住行, 古今中外, 高雅通俗, 儿童传媒不仅在内容上是超容量的复合体, 在样式品种上也是超越任何文化形式的复合体, 有效激发了儿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儿童传媒向儿童输送百科知识和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关注社会的习惯, 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有利于他们意志品性、兴趣爱好的培养。儿童媒体提供的广泛的社会生活感受和多元的文化, 对他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4. 符合儿童需要功能

儿童传媒要立足于儿童, 着眼于发展。因此, 儿童传媒要具有多融性, 不光有娱乐性, 还要有知识性和思想性, 并且这种多融性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 充分对应儿童的年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 形式上要丰富多彩、新奇有趣, 并能激发儿童参与的兴趣, 培养儿童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兴趣。要避免“成人化”, 不能根据成人的需求、期待和愿望及成人对社会的认识, 来确定儿童传媒的内容。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 缺乏儿童社会性发展所需求的真正内容, 就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5. 提高文化品格功能

对于传播媒介, 大众的需求是其命脉, 赢得受众的青睐、提高受众面、争取更多的广告客户自然是媒体首要的选择。但作为儿童传媒, 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应该引导更多儿童传媒人的思考。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 文化品格对于儿童成长的长远发展意义。应当承认, 当今的传媒人为了创新, 费尽心机地策划, 甚至沉迷于花样翻新、搜奇寻异之中, 标新立异, 急功近利, 一味追求娱乐效果。真正的娱乐是没有外在的功利性目的的, 它所要满足的是人的内在需要, 是人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的需要。它使人原本紧张的身心得以缓解和松弛, 是对人的生存中的强制性劳动的一种调剂和补充, 是保持人身心平衡的重要途径。娱乐性需要建立在民族文化传统、社会生活现状和艺术审美规律的基础之上, 用艺术再现人们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尤其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的较量上, 还体现在文化层次的角逐上, 反映在儿童媒介文化传播过程中, 则尤为深刻。例如: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它本身所附带的不仅仅是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时也附带着意识形态价值。发达国家在儿童媒介文化传播过程中以强势文化的姿态掌握着话语主动权, 将本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动画片的形式进行对外输出, 这种不平等的信息交流使得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念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威胁。当前很多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片及卡通形象, 就是国外强势文化的代表, 渗透着异国的价值观念, 中国儿童在喜爱并接受它们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它们所蕴涵的附加文化价值。儿童传媒需要在文化内涵的培植上下工夫, 真正成为向儿童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

6. 情绪释放宣泄功能

儿童也有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宣泄自己情感的需要。通过属于自己的媒体与同龄人进行沟通, 与同龄人共同谈论和分享他们的疑问、忧虑、成长过程中的欢笑与苦闷都必须有一个宣泄的平台, 使他们拥有属于自己传递信息的大众化平台, 获得群体归属感, 使他们的呼声能够被社会注意, 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能被媒体尊重和认可, 有利于实现其心理平衡。通过儿童传媒这样一个渠道, 让他们共享群体信息、解决疑问, 能够有效地让他们的情绪得以宣泄。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2.

[3]李幼穗.儿童发展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1998.

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第4篇

儿子呀!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爸爸好想陪你一起度过!爸爸报名到抗震救灾前线工作的那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泪水止不住地流,爸爸舍不得你呀!因为这次去也许危险重重,所以爸爸脑海里一直在想留给你几句临别的话语:原本这次爸爸可以不去,但是爸爸是科长,不能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的下属,更重要的是,爸爸想到灾区去帮助那些受难的孩子、老人们!爸爸想把这次行动作为‘六一’的礼物送给你,希望你永远珍藏着这份礼物,时刻牢记做一个有爱心、会尊重老人的好孩子!

这是我班小谦同学的爸爸送给儿子的“六一”短信。当我看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感动得泪水盈眶。据小谦的妈妈说,小谦的爸爸到都江堰进行防疫工作两个星期,由于灾区余震不断,加上每天高负荷的防疫工作,让他变得又黑又瘦。小谦是个调皮的孩子,平时学习不够认真,面对这份特殊的礼物,虽然心有触动,却未能深刻理解爸爸的用心。于是我决定在课堂上,用这条短信对全班进行一次感恩教育。

于是,6月2日一上课,我便问孩子们:“昨天都收到了谁送的什么礼物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高举小手,得意洋洋地说着自己的“收获”,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同学们都用几个词来说说你们的爸爸吧!”孩子们一愣,看看今天要讲课的内容,似乎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很不解我的提问,却还是很配合地思考起来。片刻,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的爸爸会做很多好吃的。”“我的爸爸很有威信!”“我的爸爸虽然很忙,但他一有空就会陪我一起玩儿。”……听完孩子们的表述,我笑着问:“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爸爸!但是黎老师知道,昨天咱班有个孩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孩子们热切期盼的眼神中,我掏出手机,噙着热泪动情地给孩子们读了上面这条短信。当我抬起头来再看孩子们的时候,见到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有好几个女孩子还流下了眼泪。

静静的教室,低声的抽泣。此时,大家仿佛都置身于那余震不断的汶川,眼前涌动的是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再看看小谦,此时的他已经伏在桌上泣不成声了,或许是回忆着和爸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又或许看到了爸爸在灾区忙碌消瘦的身影。我想,他应该懂得了爸爸这份礼物的意义了吧。

“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们,小谦的爸爸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男人的‘责任’与‘爱心’。在我们欢乐的时候,别忘了在灾区还有我们的亲人。小谦,你应该为有这样勇敢的父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在爸爸回来的时候,你能送上一张优异的成绩单,你的懂事将是他最盼望的、也是最满足的礼物。”小谦闪着泪花的眸子,望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个特殊的儿童节作文500字 第5篇

今天是儿童节,大街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妈妈告诉我,今天我要和姐姐们一起去看望妈妈结对的两位家庭有困难哥哥,一回家,妈妈就已经准备好了,大包小包的开车出发了。

汽车在山区里绕来绕去,终于到了第一位哥哥——沈张飞的家。一进铁门,只见一个偌大的院子和一幢简陋的.三层水泥楼房,张飞哥哥和他的大伯热情的请我们到屋子里坐,张飞哥哥还主动为我们泡了热气腾腾的绿茶。

我抬头打量着张飞,上身穿着一件破了袖口和领口的蓝边白短T恤,下身穿着一条破了脚口的蓝色运动装,脚上穿着一双磨了仅仅剩下一层皮的塑料拖鞋,衣服上有很多泥巴印子,我估计是帮伯伯在田间干活,和我们身上崭新的新衣服真是天壤之别,我感到有些羞愧。

在大伯和妈妈的交谈中,我大概了解了一些情况,张飞的妈妈一生下他不久就患心脏病去死啦,过了几年他爸爸也不幸患上了肺癌离他而去,悲伤的日子没过多久,相依为命的年迈奶奶也承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痛也撒手西去,此时的小张飞彻底成了孤儿,好在还有一位伯伯和婶婶,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还是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一直以来照顾着他,好似张飞哥哥的亲生父母一般。我为大伯家的那份对自己侄子的关爱,深深的感动了,也为他家的不幸而悄悄留下了泪水……

在离开张飞哥哥家之前我默默地留下了包着我们压岁钱的红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特殊的六一儿童节作文 第6篇

今年的六一和我以往过的六一与众不同,因为这一年的六一我是在学校过的,这一次的六一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六一这一天,我们上午是六一游园,下午是看电影,上午我们六一游园,随着校长的一声:“六一大游园现在开始”我们就开始去操场找游戏玩,游戏玩胜利了还得奖券,我首先玩的是抢板凳,我刚玩就被淘汰了,然后我就开始吹乒乓球游戏,这游戏一开始我就不能把球吹到另一个杯子上,然后,我就使劲平生气力,就吹,又掉了,我就急忙的捡起来,再吹,这次我用小的力气去吹,呀,果然进去了,我就连吹,连吹了四五下终于球进了最后一个杯子里去了,我赢了,我欢呼着,跳跃着,那个老师给了我一张奖券,我就拿着奖券去换东西吃,换了一包吃的,当我吃完这包豆的时候,就像吃了一包“倒霉豆”在这之后,我玩什么游戏就输……

下午,我们开始看六一同乐晚会,其中我最喜欢的事《谁是可怜人》的节目,特别的搞笑,其中那个小孩,说的最高兴,尤其是他说:“我把臭袜子放到了垃圾桶”……

特殊的六一儿童节作文 第7篇

前天,我们到了西山口俱乐部,大家一个个都激情四射!第一个节目是我们合唱团的同学演唱的《国家》《快乐阳光》,同学们都听得很入迷,还有我们五年级同学以及六位老师的诗朗诵,同学们听了,也很激动!还有我们演的课本剧《滥竽充数》也很受大家的欢迎,让大家捧腹大笑!

表演完了节目,我们还观看了《人再囧途之泰囧》,我们一个个都激情澎湃,笑得合不拢嘴,虽然有的同学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但是,还是感觉怎么看也看不够!一阵阵笑声响彻云霄,一直在西口俱乐部里徘徊!

昨天,老师提议让我们举行一个属于我们班的六一!于是,同学们都把自己家长最拿手的菜带到了学校,有:可乐鸡翅、炖排骨、丸子汤、蛋挞等等。还有的同学带了饮料和西瓜,还把教室“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老师说:“让我们为六一,干杯!”教室里变得热闹起来!最后,我们围成了一个圈,转着圈地享用这些美味佳肴!

少年儿童的特殊营养——音乐 第8篇

我们常说某某聪明, 通俗一点说, 就是“耳聪目明”。很多人的研究成果都表明, 在儿童感知客观世界的器官中, 发生作用最早、最多的器官是听觉。英国儿科医生米歇尔·克莱门兹用精确的录音机将孕妇的心跳、血液流动的声音录下来, 然后播放给这个孕妇刚生下来一小时的婴儿听, 便能引起新生儿的身体运动。还有人发现刚出生不到两分钟的婴儿, 就有听到声音便转头追逐声源的反映。这种听觉的敏锐性, 简直令人惊讶。而充分调动这种听觉为思维服务, 就能达到“聪”的境界。根据因素分析学的研究, 少儿智力的第一个因子是语言能力 (主要是词汇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 音乐也是开发智力的理想工具。

据调查, 在中小学里, 那些看谱能唱、会奏的学生一般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偏优良, 这是因为, 音乐上的视唱、视奏, 往往必须既看谱又看歌词, 从而培养了眼睛的速记能力和耳朵的审美水平, 锻炼了脑神经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

众所周知:良好的记听功能及神经反射, 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即使你不是一块善唱、善奏的材料, 但经常在课余欣赏几首美妙的乐曲, 尤其是全神贯注地聆听、欣赏, 也能培养你身上的“音乐艺术细胞”, 促进智力发展。因为欣赏音乐的过程, 能有效地调动人的想象、思维、技艺、情感等精神活动, 有助于发展大脑的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 增长人的智慧。音乐由于速度、节拍和旋律不同, 能起到调节人体节律的作用。紧张学习之余, 唱一支歌, 欣赏一首乐曲, 能使大脑皮层里出现新的兴奋, 从而使紧张学习时所引起的兴奋皮质区域得到休息。同时引吭高歌时, 乐曲的节拍能使肺部扩张, 胸部肌肉兴奋, 肺活量增大, 使肺部得到锻炼。音乐还能调节神经的机能, 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

世界上许多杰出的人才, 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少年儿童时都是爱好音乐的。爱因斯坦不但年幼时就受到音乐的陶冶, 而且终身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到苏黎士工学院报名时, 小提琴依然在他的手里拿着。他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 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他还说过:“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 那么, 我在什么上都一事无成。”可见音乐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著名音乐教育家陈功雄博士, 根据大脑科学并以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 已制有“与宇宙同步生命同步”的《温馨益智养生的音乐》录音带以及《亲子名歌聆唱集》一套, 可以说是教育音乐的极品。经过近两年的广泛试验, 许多少儿在坚持欣赏《温馨益智养生的音乐》后性情大有改善, 从学习不认真变得非常喜爱学习, 而且功课进步还很快。

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成长 第9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聋儿;成长

文献回顾

特殊儿童包括弱智、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学习困难、语言障碍、肢体残疾与病弱、情绪与行为障碍、超常儿童等(张福娟、江琴娣,2005)。按照联邦政府的定义,聋儿(Deafness)是不能接受口头语言,甚至于借助助听器或其他形式的帮助也不能听到人们讲话的严重听力丧失。重听(Hard-of-hearing)就是比聋要好,但是对儿童的教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听力丧失(艾伦、施瓦兹,2005)。而《残疾标准》把听力障碍定义为:由于各种原因,双耳听力丧失或有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的环境的声音。可分为聋和重听两个级别(张福娟、江琴娣,2005)。

而笔者这一研究是针对聋儿即特殊儿童当中有听觉障碍的儿童进行的,旨在研究这类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关于这一群体在早期所受教育对其生活以及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从家长的角度或对聋儿的变化的观察来了解聋儿早期教育对聋儿成长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这样的方法原因是: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者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的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和理论(陈向明,1996);定性方法可以依据典型的或少量的个案的资料得出结论(袁方、王汉生,1997)。由于条件的限制,笔者所能找寻到的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很难进行定量研究。

个案描述

本文被访谈的个案均为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的学生家长,该聋儿康复中心位于北京市德胜门附近的胡同中,是笔者有着两年实习经历的一个特殊教育机构。

A: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某学生的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为祖孙关系。其孙女现年三岁,属于先天性失聪。个案和其孙女一家都来自外地,为了更好的配合聋儿康复中心的教学在学校附近特意租房住下。

B:曾为聋儿康复中心学生家长,与学生为母女关系,其女儿现年十岁,曾经在聋儿康复中心接受过一年的教育和训练,个案的女儿已在某普通小学就读。

笔者通过对两个访谈的资料分析得出一些关于聋儿的教育问题的思考。笔者将得出的想法以聋儿教育为主线分成了以下三个部分:

一、聋哑儿童的家长对儿童抱有殷切期望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来第一天哭的厉害,就是不愿意来上学,我没办法只好天天来看着她。”“她妈妈就在旁边租了个房子。”(A)

“总觉得她还是来接受一下训练比较好啊。在家里教的都是我们自己家的话,我家原来不是北京的,就不是普通话。”(B)

2.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未来都有着不同的设想,都希望聋儿能够和正常的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希望儿童在社会上能够适应。

“当然是希望她能直接去上普通的幼儿园啊。”(A)

“希望他能跟你们这些学生一样去上大学啊。就跟一般的小孩子没有什么区别。”(B)

二、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抱有期望和自己的评价

1、家长对聋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视。认为只有好的课程设置才能使儿童有更多的发展。

“比如他们有体育课啊,认知课,美术课啊什么的,感觉都挺好的。”(B)

2、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的作用很有信心,认为聋儿康复中心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有些小孩,象他(手指聋儿康复中心一学生),就来了一年,说话都这么好了。他九月份都能去普通幼儿园了。”“我家孩子应该一年以后也能差不多了吧。”(A)

3、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师资较满意,同时认为儿童发展同老师的努力密不可分。

“这里的老师很辛苦啊,真的,特别辛苦的(反复强调)。有些小孩,象他(手指聋儿康复中心一学生),就是来了一年,说话都这么好了。他九月份都能去普通幼儿园了。”“这里最主要就是教孩子说话吗。老师们都很好。”(A)

4、家长认为聋儿康复中心有自身的优势,认为那些优势对儿童的发展很有好处。

“还有大概就是聋儿的环境吧。感觉这里有很多一样的孩子,有很多了老师,还有象你们这样的志愿者,然后还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参观。” (B)

三、家长对整个社会抱有期望

“让他们知道有很多跟他们一样的孩子啊,这样不会自卑。还有就是可以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而且那些人也还是没有什么歧视啊或者不好的想法。”“ 孩子英语还有点担心。”“ 以后英语也是要练的,就是以后就不知道了。”(B)

个案在担心孩子在走出聋儿康复中心走向社会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个案对整个社会对聋哑人士甚至特殊人士的态度也有着自己的期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聋儿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聋儿语言能力发展上,还包括儿童心理、德智体美等方面。

①因为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课程设置,聋儿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着训练和发展。这些不同的锻炼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都能够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聋儿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其适应早期教育之后的生活和学习。

②聋儿在学校中的早期教育也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聋儿康复中心拥有专业的老师及大量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志愿者,同时聋儿康复中心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集体教育与单独教育并存的方式。这使孩子明白在世界上他的存在并不突兀,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孩子存在,同时志愿者和老师使得他们明白有很多群体在关心着他们,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受到很多人关注的。

③当然,聋儿的早期教育中最关键的还是对聋儿听力、认识和发音上的训练,聋儿的早期教育有着专门的一套训练方法和步骤,只有在这样一套专业的训练之下儿童才会系统的在听力、认识和发音上发展和进步,以后才能够和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这一点也体现了聋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家长对聋儿的早期教育有着自己的经验看法和各种的期望,同时这些看法和期望不仅仅单独针类似于早期教育的学校,还包括儿童本身和整个社会。

①家长都认为聋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家长尤其重视老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他们认为只有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才能够使聋儿有快速和正确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家长也认为丰富的课程设置有利于聋儿的全面发展。

②有些家长也在担心孩子在走向社会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聋儿在接受了这些早期教育后不一定就能够完全适应走向社会,可能需要很长的过渡期或者很好的衔接,而这些除了需要聋儿的家长和学校的努力之外,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以看出家长对社会对聋哑儿童的态度也有着自己的期望,期望社会能够帮助聋儿适应走向社会的变化。

二、建议

①笔者认为聋儿的早期教育方法选择上最好还是选择专业的学校教育,其优点和好处在研究中显示的十分明显。单一家庭教育或非专业的早期学校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都极有可能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儿童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展和适应问题。

②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聋儿的早期学校教育比较重要的是学校课程设置、师资以及管理和运行方式。同时,针对笔者对聋儿康复中心的观察,聋儿康复中心这样半、全托的学校,儿童的伙食和住宿条件也是需着重考虑的一点。

六一儿童节作文:特殊的“六一” 第10篇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为他们捐钱、捐物,希望他们能尽快重建美好家园。

5月29日星期五那天,我们过了一个特别的“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了“携手互助,共享同一片蓝天”四川灾区捐款主题活动。

学生1700多人,教师70多人,每人手里拿着1元钱,投入捐款箱。这1元钱在平日是多么渺小,但在这里,它不仅是一张普普通通的1元钱,它包含我们与灾区人民的一份爱和一份真挚的祝福。

活动接近尾声了,两个捐款箱里装满了钱,里面凝聚了我们师生浓浓的爱,也凝聚了1000多句真心的祝福。就算是经济在困难的家庭,看见了这一幕幕感人的场面,也会节约1元钱,帮助四川灾区人民。

四川,是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儿子,也是我们的同胞兄妹;“身上”流着共同的血液,它们的不幸遭遇,我们怎能不痛心?

特殊的儿童节作文 第11篇

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体育馆看俄罗斯大马戏团的表演。爸爸说,这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马戏表演,也算是提前送给我的六一儿童节礼物了。

伴随着一段独具俄罗斯风情的暖场舞蹈,精彩纷呈的马戏表演开始了:各种惊险的杂技,让大家既惊叹又折服,大呼过瘾,连连鼓掌;小动物们也不甘寂寞,纷纷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山羊驮着小猴走钢丝、小猫咪又转圈又跨栏、憨态可掬的大狗熊转呼啦圈等等,最让我意外的是羊驼的出场,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尊容呢,真是又呆又萌又可爱!这样的大马戏演出怎能少了老虎和狮子呢,在我焦急地等待中,它们终于同时登场了,别看它们体型庞大、外表威猛,但在驯兽师的指挥下都能很好地完成各种动作,博得大家的热烈喝彩。

最让我觉得好玩的要数猴子骑车了。瘦小的小猴们在骑自行车时,左一摇、右一摆,看了真让人忍俊不住。而且它们都很听话,训导员让它们往哪里骑,它们就往哪里走。其中几只猴子实在太小了,骑在车上够不到地,每次停下来都会摔倒。还有一些小猴骑着骑着就撞在了一块儿,摔的稀里哗啦,无意中给我们上演了一出“猴啃泥”的表演。

演出的压轴戏是俄罗斯马术表演,虽然场地很小,但几匹骏马仍然飞快的绕场奔驰,骑手们还在马背上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看得我一直为他们捏着一把汗。

特殊的儿童节作文 第12篇

刚到达成都野生动物园门口,我就被“水火相容泉”这个奇怪的名字吸引了。都说水火不相容,我今天就要见识水火如何相容的。飞奔到过去,只见喷泉水柱冲天而出,好似要只入云霄,熊熊火苗从中窜出,好不壮观!在喷泉周围驻足观看,微风吹过,细细的水雾飘来飘去,天地间笼罩着层层雨雾。雨雾飘落在身上,像春雨一样滋润;飘落在周围的树上,叶片被淋的洁净光亮;雨雾会聚成水滴洒落在周围的青草和花卉上,起伏摇摆,好象在向我们招手致意。

随后我们乘观光专车,到猛兽区。那里鸟儿在歌唱,虫子在奏乐。猛兽们在悠闲地享受生活。我们看见了号称“森林”的老虎、憨厚的黑熊、凶猛著称的狮子……当狮子张开血盆大嘴,露出锋利而雪白的牙齿时,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尽管我十分害怕,但是见它们并无恶意,也就放大了胆子,对着玻璃又拍又喊,没有想到狮子一步一步地逼近,吓得我抱头鼠窜。黑熊太懒,无论我们怎么拍打、喊叫,它依然懒得动一下。看它如此贪睡,就不愿意再打扰它,我们给它“拜拜”。

下午,我们又兴致勃勃地来到“海狮表演场”。海狮“杰尼”表演了扣人心弦的“后空翻”、“空中顶球”……最为精彩的是“杰尼”表演的喝酒和跳圈。先说“喝酒”吧,它喝酒以后不听指挥胡乱表演,我们笑得前仰后翻。它还通人性,不好意思,用鳍遮住脸,不管驯养员如何拉也不行。我们有法宝,就是给热烈的掌声,它就露出脸。跳圈,更精彩。只见海狮在水中把尾巴一摆,身子矫健地翻个跟头,从圈中一跃而过。它那灵活的身躯可以和体操运动员媲美。看它那么投入的表演,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掌声。

我们欣赏了丰富多彩的马戏表演。有大变活蛇、武术、舞蹈等。蛇是毒蛇,吐出的芯子抖动着,高度警惕,怪吓人的。可是蛇在驯养员的身上就象温柔的绵羊,依偎缠绕,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每一个节目都那么精彩,美妙而不可思议,真正动人心魄。

特殊的儿童节作文 第13篇

关键词:传统儿童游戏,特殊儿童,教育价值,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一种自愿进行的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活动。传统儿童游戏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 经过实践检验并世代相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传统儿童游戏的种类繁多, 玩法各式各样, 有着浓厚的趣味性, 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 其组织和取材比较随意, 最重要的是传统儿童游戏可以发展特殊儿童的器官功能, 促进身心健康, 丰富特殊儿童生活经验提高生活技能。魏轶兵等人认为, 游戏不仅是促进正常儿童的重要活动, 也是对特殊儿童进行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1]但由于现代社会电子娱乐盛行、特殊家长对特殊儿童的过度保护等原因, 使传统儿童游戏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使用较少, 甚至濒临失传。本文通过探讨传统儿童游戏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价值以及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以期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 同时传承和延续传统儿童游戏的文化。

二、传统儿童游戏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价值

传统儿童游戏来源于生活,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人们将日常生活中劳动的情节、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艺术生活的魅力等融入到传统儿童游戏中, 不仅使游戏更容易贴近儿童的生活, 而且使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游戏的魅力。传统儿童游戏不仅对普通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 而且在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

1. 促进特殊儿童身体功能的发展

特殊儿童由于生理的缺陷, 其身体功能的发展比较缓慢。传统儿童游戏可以很好地发展特殊儿童的基本动作, 为提高特殊儿童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传统儿童游戏中, 既有促进特殊儿童小肌肉发展的游戏, 比如“弹蚕豆”“买买肉”等;也有发展特殊儿童大肌肉动作的游戏, 如“跳格格”“新娘坐轿”等;还有促进特殊儿童感觉系统发展的游戏, 如“跳房子”“滚铁环”等, 以及很多帮助特殊儿童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以及平衡能力的游戏, 例如手指游戏可以训练特殊儿童的小肌肉群, 补偿弱智儿童的精细动作不灵活的缺陷。[2]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还比较落后, 针对特殊儿童的活动设施及玩具比较缺乏, 但传统儿童游戏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 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可以使特殊儿童灵活利用空余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开展游戏活动, 保证特殊儿童的活动总量, 促进其身体功能的发展。

2. 促进特殊儿童智力的开发

特殊儿童由于生理的缺陷, 其感知、语言、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存在困难或迟缓, 而传统儿童游戏可以对这些缺陷起到补偿作用。例如有的传统儿童游戏可以让盲童通过触摸来认识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玩具, 促进他们感知能力的发展, 发展其以手代眼的能力。传统儿童游戏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特殊儿童在自由玩耍时, 其思维会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 他们不仅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 而且还会自主生成新的玩法和规则, 这些有利于提高特殊儿童游戏的认知和技能, 也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自主感。

很多传统儿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还伴随着唱儿歌、童谣等形式, 如木头人、点数歌、网小鱼、拔萝卜等, 这些游戏为特殊儿童的语言能力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使特殊儿童把视、听、想、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体育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知识经验集于一身, 这些都有助于特殊儿童观察力、判断力的锻炼和提高, 使他们的各种感官会更加敏锐发达, 使其认识能力、接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3]因为传统儿童游戏的玩具大部分来自生活和大自然, 是自然的材料和半成品, 没有固定的形式, 特殊儿童可以随意将这些材料加以组合和创造, 这为特殊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加上传统儿童游戏情节有趣, 形式多样, 易于保持特殊儿童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积极探索和主动参与的愿望, 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和提高。[4]

3. 促进特殊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特殊儿童最终要融入社会, 那就要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生活。然而, 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或障碍大大减少了这种社会交往的经历, 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显得比较木讷, 不懂交往技巧。传统儿童游戏大多具有重情感交流、重群体合作、易学、易会、易传的特征, 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 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 在传统儿童游戏中, 特殊儿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 可以模仿成人活动, 了解和学会社会生活, 通过游戏获得他人的表扬或惩罚, 逐步体会到社会规范的存在, 学会遵守社会准则, 形成对社会价值的初步认知, 使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逐步形成。通过传统的儿童游戏, 他们逐渐学会了解认识同伴、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学会遵守自己所在集体的规则, 学会履行集体生活中赋予自己的职责, 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共处、与人分享等。特殊儿童通过这些游戏的方式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构成了社会关系网络, 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 最后融入正常社会。[5]

4. 促进特殊儿童的情感发展

特殊儿童在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或失败容易感到自卑, 但游戏本身是一种令人愉悦和令人满足的活动。许多传统儿童游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 就是因为它有着浓厚的趣味性, 内容生动具体, 形式轻松活泼且伴有节奏, 特殊儿童可以边游戏边吟唱, 兴趣盎然, 始终沉于欢乐之中。游戏中的特殊儿童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相互选择玩伴、游戏内容, 准备游戏材料, 制定游戏规则, 任意摆弄物体, 表演人物形象, 充分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 如果成功了他们会感到自豪, 感到自身价值的体现, 如果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多的负担和压力, 可以重来。因此, 传统儿童游戏是特殊儿童快乐的源泉。此外, 由于很多特殊儿童的情感体验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他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把喜怒哀乐宣泄出来, 既体验到快乐成功的情感, 又可以宣泄压抑悲伤的情感, 还可以学会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传统儿童游戏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由于自身缺陷, 残疾儿童的游戏需要成人额外关注。成人首先要遵循游戏的自由、平等、合作、创造等规则, 还应该充分利用游戏最大限度地减少特殊儿童因残疾带来的障碍, 帮助特殊儿童克服种种障碍。根据特殊儿童进行传统儿童游戏时的需要进行示范或指导, 但是必须确保他们拥有自发游戏的机会。

1. 加强对特殊儿童在传统儿童游戏中的指导

成人要加强对特殊儿童在传统儿童游戏中的指导, 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突出特殊儿童的主体精神, 让特殊儿童更好地掌握游戏的主动权。特殊儿童有自己的意愿和需要, 他们完全有能力行使自己的主体权利, 成人应该根据特殊儿童的特征选择有效策略, 合理地指导游戏过程, 例如传授游戏技能, 提供游戏玩具, 与儿童互动等。其次, 要加强特殊儿童的合作精神, 培养特殊儿童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例如, 教师与教师之间就应该合作, 由于每个特殊儿童的缺陷不同, 这就需要不同的教师共同考量、指导游戏。学生之间的合作, 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和其他伙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应和学生诚恳对话, 情感交流, 缩短相互间的距离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再次, 要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能力进行教育。例如, 对视力残疾的儿童, 成人需要教授其游戏技能, 帮助他们了解游戏材料和玩具, 熟悉游戏环境;对听力残疾的儿童, 成人应该鼓励其参与各种游戏, 但无需教会他们使用玩具或指导他们使用游戏材料、装备, 而是加强听力残疾儿童之间或与正常儿童的交流;对肢体残疾的儿童, 成人应该鼓励他们参与户外游戏尤其是体育游戏, 应当找到适应这些肢体残疾儿童的训练方法并传授游戏活动技能;对患自闭症的儿童, 成人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自发的游戏, 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游戏环境, 提供团体中与同伴游戏的机会。

2. 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利用各种传统儿童游戏来促进他们的发展。为了让他们更多地参与传统儿童游戏, 教育者应该为之创设更合适的游戏环境, 以环境适宜性来弥补生理上的缺陷。一方面教师应注意传统儿童游戏物质环境的创设, 如户外游戏场的创设, 户外游戏场环境应该安全、舒适, 尽可能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需要, 要考虑到特殊儿童对各种辅助性设施的使用, 并为具有各种能力的特殊儿童提供使用机会以及社会交往的机会。比如盲童需要先探索周边环境, 所以为他们提供的环境应该是柔软且是可以预测的;为方便肢体残疾儿童, 应考虑到地面要平坦, 地形差别小, 可以建立相应专用通道以供轮椅、拐杖或其他运动辅助工具进入游戏场。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使特殊儿童能够大胆自如地游戏, 也就是营造满足特殊儿童活动需要的心理环境。

3. 加工传统儿童游戏的材料, 改编游戏内容

由于传统儿童游戏使用的玩具大都来源于生活, 来自于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 如水、石、沙、废旧物等, 成人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对材料加工, 对内容加以改编, 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 弥补他们材料使用上的局限, 那么他们游戏参与的兴趣及游戏技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当然, 此时一定要利用传统儿童游戏材料的这一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 利用辅助性技术

在传统儿童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结合一些辅助性技术。通过种种辅助性技术的采用, 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为特殊儿童创造适宜的游戏玩具和环境, 可以提高他们游戏中的归属感, 进而提高游戏兴趣, 促进游戏技能的发展, 以游戏为载体促进残疾儿童社会技能的提高。[6]

参考文献

[1]魏轶兵, 卢珺, 谢明, 等.改善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状况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7) .

[2]王德刚.传统民间游戏的源流、价值和保护[J].齐鲁学刊, 2005 (3) .

[3]孙洪磊.多玩传统游戏可防“多动症”[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4 (1) .

[4]李芳.游戏与特殊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5]王顺妹.游戏在弱智儿童心理康复与行为矫正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7) .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第14篇

第一天:这个叫健健的孩子,入园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他了。发现这个幼儿的长相和别的幼儿不一样,他的五官比例有点不对称,眼睛不一样,嘴巴有点上扬;其二他没有自控能力,不能管住自己;其三是不能和同龄的幼儿正常交谈,只能说一些单音节词,比如叫老师只能说:“孙孙…戴戴…”。在行为上面也是冲来冲去不管别的幼儿。健健给我的印象还有点“恐怖”。

第二天:一早来到幼儿园,我正在带小朋友做游戏,看见健健也早早来到幼儿园和自己班上的老师打招呼:“孙孙…早早早…”一边打招呼一边笑着。打完招呼还不停地问:“戴戴…”我听不懂,但戴老师明白了他的意思,说:“孙老师还没有来,你乖乖地呆着,孙老师很快就来了。”原来这个儿童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戴老师说了过后健健就乖乖坐着自己玩着玩具也不去打扰别的幼儿。很快孙老师来了,健健热情地和她打着招呼:“孙孙…早早…”。在出操时健健还主动要帮助老师拿绳子,显得很乖巧,很积极。第二天健健给我的印象已经有点改变。

一周后:健健给我的印象完全变了,听班里的老师说健健刚来幼儿园读书的时候不但不听话,说话只会大喊大叫,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去抢,抢不到就打,上课时只管自己走来走去。不开心就大哭大闹怎么劝都不行。但现在健健是中班的幼儿了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听老师的话了。在我一个月的观察下,我也觉得他的行为和举止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健健上完早上的课后都会主动和自己的老师打完招呼再回家,早晨来也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也能安静自己玩玩具,已经是一个蛮乖的孩子了。只是在智力方面和正常的幼儿有一定的差别,其他在努力下健健也能做到最好。

我相信健健的进步是教育的结果,在正确的教育下,智障的幼儿也能与其他的孩子一起成长。健健的教育变化,在他同伴孩子的交往情况可以看出。上小班时只有3个孩子敢和健健交谈,那也只是出于好奇,到中班已有15人和他交谈,上大班时敢和健健交谈的孩子已达27人。虽然健健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强,但在和其他幼儿的玩耍和交流下,看得出健健已经很正常了。

可见对与智障儿童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只要采用积极的补偿教育,经正确、耐心、细致的指导,这些儿童可以弥合自己的缺陷,发展良好的人格特征。我们知道,人格中的高级结构的形成首先要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一正确途径才能逐步实现,良好行为的养成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对此,我有几点体会:

一、持之以恒,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完成某种行为或动作的需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一种行为或者动作要经过实践训练,可以成为一个人的需要,发展为他的习惯。

(一)分解模仿,逐步深化。在小班时健健上课总是大吼大叫的,老师用一个手指放在嘴巴上做出安静的姿势健健就能明白,现在要安静不能大吼大叫了,渐渐这个动作健健一看见就知道是安静的意思了。

(二)捕捉亮点,正面教育。每个人或者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任何幼儿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如:健健很讲礼貌,可以表扬他在这个方面做得很棒,这时他就知道要保持这个好习惯,会得到老师和别人的喜欢。

(三)健全集体,环境熏陶。小朋友在学校、在班级中生活,学校和班级是一种集体。如果说智障孩子的习惯只是使自己的行动自动化,那么一个集体或一个社会的习惯势力,对人则具有无比强大的影响力量。教师以身作则,应该在小朋友的心中树立很好的榜样,可以把班级中有进步的小朋友的头像或者照片贴上小红心等,有蓬勃向上的集体环境熏陶,我们对智障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见成效。

二、遵循规律,抓住机遇,玩中觅教

幼儿的天性是玩,为了玩可以废寝忘食。教师如能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欢她的。这点智障儿童和正常的幼儿是一样的,也是非常喜欢玩,区别只是智障儿童不太会玩而且不知道该怎么玩。智障儿童如果没有人指导的话,他们在玩的时候会出现许多的问题,甚至是安全问题。如健健自己玩的时候一般都会对着玩具发呆,或者用嘴巴咬、用力摔玩具等等。教师在课间或活动时能坚持与智障的幼儿一起玩,指导他们玩,不仅可以使教师和智障儿童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和谐,而且更加有利于观察智障的儿童会出现的问题,对弱智儿童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在大班经常可以看见两个老师和健健交谈的非常愉快,不时的还发出欢乐的笑声。所以只有我们老师和智障儿童关系和谐,他们才会取得更明显的进步。

三、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长不要“教坏”孩子。家长一旦发现自家的孩子有时模仿同班智障儿童的缺陷的话,第一反应就是向幼儿园提出将智障儿童调到别的班去,认为智障儿童会影响他们的孩子,而不是引导小孩子去关心那些智障儿童。由此看出,这样的家长教育的方式是失败的。 在健健刚进班级时很多小孩子都学健健讲话,结结巴巴,讲话迟钝,回家就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班上的健健就是这么讲话的,那家长会怎么样想,只会想自己的孩子会在这个班上学坏了。这时我们老师就应该好好引导他们,要叫其他小朋友不可以学,这是不礼貌的表现,要多关心爱护那些智障儿童。

(二)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我们家长在对待智障儿童问题及其他类似问题时,应该秉着一种宽容的态度,让小孩子能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什么是爱,懂得怎么去关爱别人。要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单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肯定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的配合,我们教育是事倍功半。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才会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敏捷开发简介下一篇:幼儿园教育督导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