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优秀课堂教案

2024-07-31

《荷花》优秀课堂教案(精选9篇)

《荷花》优秀课堂教案 第1篇

【设计理念】

“美”是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真实体现,也是人对大自然情意的自然流露。

《荷花》一课以优美的语言赞扬了大自然的景物──荷花的美。本文教学时旨在以读为主,“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感知美,细读品味欣赏美,情感升华想象美,课外拓展延伸美。以达到“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阅读优秀诗文语感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2、欣赏荷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并能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从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宋代周敦颐写过这样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意思是说从淤泥里出来不被污染,用清水洗过,它粉得似霞,白得如雪,美丽极了,但它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你们猜猜这是在赞美哪种植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把课题齐读一遍。预习过这篇课文的同学举手。那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自由读读这些生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文,读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美)

2、学生交流感受。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看看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三、细读品味,欣赏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荷花的?

2、你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形容一个人的心情很急切的,除了用急迫以外,还可以用什么词。你能把作者这种急迫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3、他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看到荷花呢?

(板书:香)

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作者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荷叶是什么样的,荷花有是什么样的呢?

1、小声地读这一段,把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做上不同的记号。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出示第二自然段,读读这几句话,你认为哪个句子美,把你的原因说给大家听听。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美读课文。

6、欣赏荷花池美景。

学习第三自然:

1、自由读文,看看谁在真心诚意地夸奖荷花。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呢?

3、在文中找出赞美大自然的句子读一读。

四、情感升华,想象美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配乐读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自由读文,师生配合读。

3、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这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师小结。

五、课外拓展,延伸美

1、学完这一课,你想对荷花说点什么?

2、你准备给自己设计哪些作业?

【板书设计】

荷 花

荷叶: 多 大 圆

荷花: 香 冒 姿势

《荷花》优秀课堂教案 第2篇

认知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荷花》主要写了两个内容:

①荷花清香、形态各异的美。

②“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了,陶醉中,自己也仿佛成了一朵荷花……课文共两课时完成,这里主要是对第一课时,也就是对上面的第一个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重点、难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词句。

(2)看荷花的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并发布到校园网上。“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网上资源”、“荷花论坛”。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课文学习”部分集文字、图片、影视、动画、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荷花图展”与“荷花论坛”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 设境激情

1、【导入】“荷花,因为它的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受到不少人的赞美,课前,不少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找了一些资料,老师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放在我们的?荷花小站?上,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荷花文化?,找出你喜欢的片段读一读。”

2、【网络课件】快速浏览“荷花文化”中的诗歌、文章。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文章片段并与身边的同学分享。

(二)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同样写荷花,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喜欢的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投入。

(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

2、【音乐】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听老师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要求

学生边听边思考,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表达对荷花的感受。

(三)品味词句 感悟语言

1、布置学生进入“课文学习”部分,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好词、好句,说说好在哪里。

2、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3、【网络课件】学生进入网络课件,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与旁边的同学交流看法。(借助动画、影视、图片等自主学习。)

4、汇报交流学习结果(把朗读训练、看图想象、词语欣赏、动画演示、师生评议有机结合起来。)

5、【提出读书要求】这些荷花各有怎样的姿态?找出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时随机出示富有立体感的荷花贴图。)

6、【提出背诵要求】在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中选自己喜欢的一句感情背诵。

7、【音乐】【贴图】学生借助贴图通过摆摆、指指、移移理解词句(如挨埃挤挤、饱涨等),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图片欣赏 论坛发言

1、【网络课件】让学生进入“荷花图展”,一边欣赏荷花图片,一边展开想象,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把荷花的美描绘出来。

(学生欣赏图片,展开想象。)

2、【网络课件】进入“荷花论坛”描写荷花。(论坛提供参考词语)

3、【网络课件】师生评议修改句子。

4、学生小结写好句子的方法。

(五)配乐朗读 升华情感

1、【导读】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由衷地、情不自禁地赞美,他发出怎样的赞美呢,我们读第三自然段。

2、理解“画家”指的是什么。

3、【音乐】和学生一起配乐感情朗诵第三自然段,表达对大自然,对荷花的赞美之情。(喜欢读的同学出来站成一排和老师一起配乐背诵)

(六)布置作业 拓展知识

《荷花淀》课堂教学案例 第3篇

第一, 学情分析

由于时空的距离、观念的差异, 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抗日故事和孙犁的“荷花淀”派的小说风格, 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程度的障碍, 存在相关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但可喜的是一直以来他们对我这个语文老师比较认可, 课堂一向很活跃。

第二, 教学目标确立的策略分析

小说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 应为学生在参与的活动中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 也感悟生活的真谛。通过赏析人物的语言、揣摩角色的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学习, 理解并把握人物形象。

第三, 教学内容及策略分析

本篇案例的内容涉及的是一个教学片段:赏析夫妻对话中的语言描写, 品味水生嫂的性格特征。

鉴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通过揣摩角色、改写人物语言、比较赏析等实践活动, 进行探究性学习, 揣摩并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掌握小说的主旨。对于语文学科而言,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不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的领域中, 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质疑、搜集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探究学习, 形成解释, 获得答案的学习方式。

教学呈现:

教师投影片段教学的内容“赏析夫妻对话中的语言描写, 品味水生嫂的性格特征”, 布置学生阅读相关语段。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 最动人的话, 来给大家说一说。

师: (指一生) 哟, 我发现你真是我的知音, 每次总是你第一个举手, 知道吗, 这样下去你离文人不远了。 (指另一生) 来, 你来读, 眼镜博士。

生1:我认为是“你走, 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 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 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2: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 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来, 我们把这一句语言描写完整地读一遍。……能不能改成“你走, 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

(生纷纷举手)

师:我建议大家别忙着举手, 有比较地读一读, 想一想, 再来回答。

生3:不能改。改成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 突出依赖性。用句号则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 突出不阻拦。

师:说得真不错, 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3:朗读, 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

师:别忙着拍手, 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 才是聪明人, 听了他的朗读有意见发表吗?

生4:他把两个句子的不同读出来了。

师:对, 提意见前先表扬他, 你会交到更多朋友。

师: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谁来说?

生5:我觉得还应该慢一点, 把水生嫂的犹豫、内心的复杂读出来。

师:理解得很准确, 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摇头)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 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 生6朗读。)

师:读得很好, 你们听出什么了吗?

生7:我从这句话两次感受到了水生嫂的矛盾心理, 和她的深明大义。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8:“你有什么话, 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 有可能会牺牲, 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地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9: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 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10: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 体贴。

师:要是你爸爸这么晚回来, 你妈妈会怎么说?

生10: (不假思索) 又死到哪里搓麻将去了, 这么晚才回来。

(师生哄堂大笑)

教学评析: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第4篇

上课铃响了。

师:同学们,我们说文学源于生活,一个没有生活积淀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作家的。这一点,作家孙犁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播放图片:抗战时青年孙犁)孙犁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而且,对当年的孙犁来说,写小说也是他战斗生活的一部分,他是用笔用生命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我们国家的一段历史。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荷花淀》是不是描写刀光剑影、硝烟弥漫、鲜血淋漓的抗日战争呢?

生(齐声):不是。

师:哦,那你们读这篇小说有何感受?能否结合具体的语句或段落来谈?(早自习已经让学生预习过课文了)

(学生都低头看书,我知道他们在思索,整理自己的思绪,所以我决定给他们时间思考。终于,大约五六分钟后有学生开始举手了)

曾文帝:我想说的是课文32——37段,这段写的是女人想自己的丈夫可又找借口掩饰,表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

师:哦?表现了怎样的人物个性?下面我们请5位同学来表演这段对话。

(表演)

师:我们再请曾文帝同学给我们概括一下。

曾文帝:宛转含蓄、心直口快、持重谨慎、泼辣明快、忸怩羞涩。

师:很好!这段对话极为传神。女人们既要探夫,又不直说,找一些天真的借口来掩饰,真是“欲盖弥彰”,而且闻其声,知其人,活灵活现。文中还有一些对话片段也很精彩,同学们课后可以品读品读。

周依君:我也觉得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可以用“魅力”来概括,表面看来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都是一些生活化的语言,可是这些语言却反映出了女人的可爱、朴实,没有大话,性格爽朗。比如课文结尾77——84段,也是要杀敌抗战,可是却不像“我们要冲锋杀敌、保家卫国”那样假。

陈盼:我觉得15段、17段、21段很细腻、逼真地表现了水生嫂的心理。

师:那你说说看。

陈盼:比如第17段“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埋怨,但实际上是自豪。

师:那你们觉得如果将它改成“就你积极”如何?

生(大多数):不好不好。

师:为什么呢?

生①:“就你积极”是责备水生的,不符合水生嫂这个人物的性格。

师:水生嫂的性格是什么呢?

生①:多情,舍不得丈夫离开自己,但不拖丈夫后腿。

师:分析得好!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要能表现人物内心细腻的心理活动。“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明责备,实赞美,埋怨之中带几分自豪的感情。话到人到,孙犁真是一个运用语言的大师。

这一部分是水生夫妻话别,通过对话刻画水生嫂的性格特征。那么如果我将他们的对话“女人没有说话……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改动一下,大家看如何?

(播放幻灯片):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去。”“那咋成呢?”“那咋不成?”“我又不是去走亲戚!”“你替我想过没有?上有老,下有小,我一个女人我这是何苦呢?”

生(齐声,笑):不行不行。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罗雨鸥:改写后是一个泼辣而不通情理的水生嫂,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

师:这样改不行,那下面这种呢?

(播放幻灯片):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们去干什么?不成!”“那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答应!”“不嘛!”

生哄堂大笑。

师:这个水生嫂不泼辣,用这段对话换可不可以?

生②:还是不行,这是一个娇滴滴的水生嫂,是一个拖尾巴的水生嫂。

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领悟到了:课文中对话语言的那情,那调,那种分寸感与和谐感,正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与小说主题相符合的人物性格的一种有力手段。在这里,多一句不行,少一点也不能淋漓地表现人物个性,大家在写文章刻画人物时一定要注意恰到好处。

蒲明芳:我想说的是65段和73段的一个细节,当他们胜利后打捞战利品装上船,水生却去追赶一盒饼干并将饼干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看似随意,却反映出水生爱妻子,平淡朴实中的一种夫妻之爱,很温馨。

师:是吗?(在备课过程中,我曾经看到过李镇西老师讲《荷花淀》的课堂实录,提到过他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关于水生的评论,本来我没在意,既然有学生提到这一点,我想套用一下李老师的这一步)可是我曾看到有人评论说孙犁这篇小说不讲人性,将人性给完全抹杀了。你想啊,水生女人一直盼着丈夫回家,结果他回来一点温存都没有,一点不顾妻子的内心感受。水生说了些什么?他只是炫耀自己的先进(第一个举手报名);不动声色的怀柔(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些);干巴巴的许诺(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粗暴的嘱咐(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乃至冷酷无情的命令(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水生女人苦等来的是什么呢?是死亡通牒啊。这些话语折射出的水生是一个全然不懂夫妻之情不解人性欲求的人。而从夫妻对话中,可以感受水生女人对情感的渴望,但这种正常的人性需求却始终隐忍着,被所谓民族国家大义给压迫着,甚至有可能被取消生命。孙犁以这样诗化的语言暴力将战争彻底诗化了,也将所有的人性给删刈了,取得胜利的是漠视人性和生命的家国利益、民族气节……

(看得出来,大家都非常激动,跃跃欲试想反驳。)

生①:这是战争时期,连家都快没了,还谈什么情爱啊?只有先保卫住了国家,才能有自己的生活,如果生活在一种被侵略的情况下,是不会幸福的,也谈不上人情。

生②:我觉得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忠诚上,爱不一定要表现在“你爱我”、“我爱你”的语言上,作为妻子,就表现在不要让敌人活捉,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生③:这时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坚强,所以如果水生越是儿女情长,妻子就越觉难舍。

……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所以我只想告诉大家一首诗,作者是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是啊,生命都没有了,哪里去讲“人性”?

(学生都沉默了,我告诉他们,还可以继续谈感受)

刘家懋: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第3段劳动的场景,“这女人编着席……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尽管是写劳动,却写得非常诗化,而且还写出了水生嫂的心理……

师(我打断了他的答话):这里明明只有水生嫂的动作,怎么会写出了心理?

刘家懋:“望”的确是动作。可它传达了水生嫂的心理,正是因为对水生的担心,她才会“望”。

(本来我想可以就此引出环境描写,可是学生讨论到此就都停下了,尽管我也启发了,可是他们还在思索。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只好自己抛出环境的作用,而且此时还有一学生突然提出一问:第40段“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中第一个句号很奇怪,为何要这样用?因为已经下课了,所以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课下思考。)

反思:小说赏析重在情节、人物、环境,从这堂课来看,基本上完成了这个任务,只是课后反思,觉得还有许多缺憾,比如环境的赏析不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在这一块认识还不够,而且时间上的安排也没有把握好;再者,套用李老师的那一部分,我在备课时没有在意,以为不用讲,而且学生也不会有异议;还有最后一学生的提问使我措手不及,因为备课时我完全未关注到这里,如果不是下课铃为我解围,我想我会很尴尬。自以为再次讲这一课,会比较得心应手……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科学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这种预设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预设,同时又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教师在预设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接受与拥抱课堂生成。

同时,备课是一个常备常新的过程,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备课过程中,老师既要自己去钻研,不断发现问题,准备充分,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在讲课时临场发挥,有所取舍;而且还要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共同探讨一篇又一篇课文。

荷花小学优秀教案 第5篇

1.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三年级下册《荷花》优秀教案 第6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4、画纸、彩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

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的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接着这句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a、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我是盛开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 b、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可以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3、想象美景,迁移表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多媒体演示第四自然段内容)表演引读。

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

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1)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2、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及背景音乐。)

关于语文荷花淀教案优秀 第7篇

[教学目标]借助小说三要素理解课文主题,了解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之间的关系。

1.事实水平层次的问题:

(1) 说出本文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环境。

(2)结合情节的发展变化,说说主要人物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

①主要人物是水生嫂等青年妇女,主要故事情节是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学夫参战,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是抗战背景、自然环境是美丽的白洋淀村庄。

②在情节的步步推进中,五位青年妇女从普通的农村劳动者成长为上战场杀敌的战士。

2.概括水平层次的问题:水生嫂等青年妇女为什么从普通的农村妇女转变为“配合子弟兵作战”的战士?这个“转变”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抗战形势(社会环境)所逼迫,保卫家乡(自然环境)所激发,情节内在发展之必然,自尊、自信、自强人格魅力所使然。这个逆境(环境)中的“转变”(情节)塑造了农村青年妇女积极向上、乐观勇敢的形象(人物)、揭示了她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精神(主题)。

3.理论水平层次的问题:情节、环境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揭示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小说中,人物是中心,情节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主题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体现的。所以,阅读小说,应该以人物鉴赏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主题,最终达到对小说思想和艺术倾向的把握。

4.应用水平层次的问题:如果本文不以战争为背景(环境),或不曾遭遇鬼子、不参与区队的战斗(情节),那么水生嫂等青年妇女可能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人物)?

《荷花淀》的优秀教案设计 第8篇

2、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3、《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没有着重表现战争场面,而是独辟蹊径,从青年夫妻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主要从水生女人为代表的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意义重大的主题。

4、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二、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三、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五、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六、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 “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七、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 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荷花》优秀课堂教案 第9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二)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师范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三)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

(四)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

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试着读一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试着读一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找一找。)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出: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花瓣中包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认读词语。

(二)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

(一)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二)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三)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四)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五)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六)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二)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一)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二)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三课时

一、指导识字

(一)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二)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三)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蹈”的第十四笔是“横 ”,“佛”的第四笔是“横 ”。

(四)书写练习。

(五)自评互评。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篇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4、画纸、彩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

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的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接着这句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a、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我是盛开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b、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可以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3、想象美景,迁移表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多媒体演示第四自然段内容)表演引读。

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

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1)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2、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及背景音乐。)

上一篇:部编玲玲的画下一篇:暑期大学生私营企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