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程论文范文

2024-07-01

思修课程论文范文(精选10篇)

思修课程论文 第1篇

附件1:

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题目

为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自觉应用道德与法律的知识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现实情况,拟定以下题目,同学们可依据自己的情况选定一题进行论述。

论文题目

谈谈自己看到和经历的在道德或法律相关的事件,有哪些令自己自豪的和引以为戒的?试用道德修养与法律的知识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启发和教育是什么?

要求:

1.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成长与发展中的具体事件论述。2.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理论性。

3.论文字数控制在2000---2500,勿多勿少。

4.忌整篇下载或抄袭,独立完成论文,雷同文章按零分记。5.论文要求用方格信件纸手写上交。

6.在论文右上角,务必写清中心、学号和姓名。不必加封皮。

附件2:

学习中心:福建共赢

名:林顺平

号:111211022006

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

…… ……

思修课程论文 第2篇

一.廉洁修身的含义

“廉洁”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屈原著作《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求沫”。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也由个人的修养发展到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具体来说,一个廉洁的人应当不贪污、不行贿受贿、不奢侈浪费、不利用权力为亲友谋取私利、不做其他损公肥私的事情。

“修身”一词在《墨子.非儒下》篇里:远施周偏,近似修身。所谓“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二.廉洁修身的当代重要意义

廉洁修身这一文化由古至今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无不体现泱泱大国的文化底蕴。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指出了要注重廉洁,坚持社会道德的正确取向。从而才能维持国家机器的高速运转,保障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自古至今,“廉则国昌,腐则国灭”。2012年11月17日,总书记在提到反腐问题时表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他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诚哉斯言!震耳发聩!由此,廉洁修身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承担传承和发扬廉洁修身的重任。三.当今社会阻碍大学生廉洁修身的主要因素 1.错误社会价值观念的诱导:

传统市侩观念,比如“不捞白不捞,白给的便宜不占”。有爹,有钱,有出生,有背景才能有前途的社会观念。庸俗的处世哲学,诸如求人办事要打点人事,找关系,送礼,献媚。现实社会过于强调功利主义,注重结果不注重细节过程,采取非常手段以达目的,过于放大金钱和权力的力量,无形之中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社会中的“潜”思想,规则,政府权力,意识等都被无形的手掌压在水下,社会公德受到严重挑战。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但人们没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个人内在意志的错误和不够坚定:

有的人明明知道这是错的,但还是壮着胆去做,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有的人看到其他人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利益时,他认为这有失公平性原则,这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他却通过效仿他人不正当途径来弥补这种利益失衡,这却是错误的。还有的人随遇而“安”,对有失廉洁行为充耳不闻,甚至随波逐流。盲目抱怨外在因素,把自己与外界相隔离,或是像阿Q精神胜利法一样,过于乐观。捧着“里外不能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错误思想观念来待人接物。攀比心理及拜金思想等也腐蚀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四.应对阻碍因素的措施

1.从他律上来说:拒腐防变,各级党的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应把好用人关,做好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加强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即以监督、指导式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使双方的利益达到一种对等或是制衡关系时,腐败出现的情况才会减少。政府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律的强制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拓宽监督道路,完善网络监督体系,用外界舆论压力制止腐败行为。加强思想道德和廉洁修身的教育,向青少年传递一种正确积极的声音;老师或长辈要为人师表,不仅在口头上,更重要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对于孩子,教育为主,适当奖惩并用,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从自律上来说: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而从他律和自律的关系来看,他律的实现也必须由自律来保障。他律的约束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体的执行,因此也只有个人的自律才能保障社会的他律。试想警察在权势面前不能秉公执法,法官在亲情面前不能铁面无私,官员在金钱面前不能两袖清风,种种诱惑与压力不能被我们的社会成员所抵挡,执法人员“富贵便淫,贫贱便移,威武便屈”,社会的约束又如何保障?正所谓“无法自律,何以律人?”并且他律手段最终还是要转化成为个人的自律行为,才算真正实现了修身。面对诱惑,我们要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坚守自己的道德信仰。五.回首过去,着眼现实,展望未来

古有“陶母退鱼”,“杨震拒金”的美谈,又有两袖清风的于谦告诉我们“俭以廉为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炎黄子孙倡导的勤俭持家,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品质激励着我们后辈继续前行。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这句“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可谓振聋发聩,所以我们必须自发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并促进祖国的伟大事业,做一个无愧于社会的大写的人。

“思修”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3篇

1.“思修”课教学现状及分析

1.1 学生与教师对“思修”课重要性认识不足

“思修”课是刚入高校校门的大一新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发现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 对“思修”课的重要性并没有从心理认同。这与多方面因素相关。首先, “思修”并非专业课, 没有具体传授相关专业的知识理论及实践技能, 学生往往认为课堂上就是在做思想政治教育, 讲大道理, 照本宣科, 课后得不到实际收获, 故在课堂上越来越随意, 甚至有人把“思修”课当自习课。其次, 教师亦认为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加之课堂反馈结果令人失望, 在备课时产生应付心理, 课堂中对课堂管理要求不高。学生与教师对“思修”课重要性的忽视, 导致恶性循环, 学生对教学过程不满意, 教师对学生态度感到失望, 久而久之, 导致“思修”课成了一门“鸡肋”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较枯燥

“思修”课程是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 在学生的观念里, 往往把这些理论架构视为“大道理”, 认为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不接地气学生从受教育以来都在学习思想课程, 教学内容大同小异, 容易产生逆反、抵触心理。这需要教师明确教育任务, 优化教学结构, 合理地整合教学板块, 增强教学实效性。

1.3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思修”课的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的形式依旧单一, 仍采取传统的单一传授式的方法, 削弱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之“思修”课理论内容是提纲式、陈述性为主, 照本宣科或者完全遵循课本模式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一般。

1.4 授课环境影响因素

由于对“思修”课重视程度不足或师资欠缺等原因, 绝大多数高校对“思修”课的排课都是合班上大课的形式, 一次课时安排人数在100人以上, 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效果打了不少折扣, 很难有效管理课堂秩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不少学生认为, 大课形式的课堂逃课不容易被老师发现, 使“思修”课陷入尴尬境地。所以应缩小班级, 使教师与学生沟通增强, 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1.5 考核形式化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在目前的“思修”课考核中发现, 最主要的考核途径是论文或开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给学生造成不上课也能及格的感觉, 以至于导致学生态度不端正, 旷课缺勤现象严重, 课堂纪律散漫等情况。

2. 提高“思修”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2.1 提高学生及教师对“思修”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 经济快速发展, 国民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水平, 而更多的在于个人综合素质。“思修”课是一个引导大学生反思自我, 建立正确“三观”的好平台。学校可利用多渠道宣传“思修”课的重要性, 使学生及教师从心理上接受思修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地位的平等性。教师积极备课, 转变授课态度,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结构

在教学内容方面作为教师要吸收丰富知识积极备课, 做到与时俱进, 将理论知识与历史发展、时事政治、学生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加入典型案例、成长困惑等内容, 深入浅出, 将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复旦大学的“思修”教师陈果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并走红网络, 便是她将精湛的表达技巧与睿智的分析指导融入课堂, 让学生通过课堂开始思考人生、情感、发展, 也展现出了她的人格魅力与综合素质。

2.3 尝试和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创新, 尝试新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案例分析法, 法律基础部分普遍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讨论法,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某个论点或某个案例, 归纳观点进行阐述, 对不同观点可以进行辩论;情境体验法, 指导学生在规定情境下将自己代入主人公的角色, 进行表演, 如“道德法制AB剧”, 不同的行为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会给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情感代入法,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思修”课的教师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困惑、思想困惑, 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他们自身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指导意义的。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例如PPT、简短视频、甚至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 丰富课堂。

2.4 改良考核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 使其对“思修”课重要性有一定认识。考核的形式可与时俱进, 根据当前的热点新闻、时事政治进行开放式的考察, 进行“随堂测验”, 也可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并作为结课成绩的一部分。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以下简称“思修”课) 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但现阶段, “思修”课的教学出现了学生及教师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造成教学效果不良, 学生获益少的情况。就以上方面分析相关对策,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改善“思修”课教学现状。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舜清.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哲学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3) .

[2]付文茂.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4) .

思修课,抢手课 第4篇

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高大上的课程,却让许多学生谈之色变,在他们看来思修课无非是照本宣科,

教授们深情朗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老课本,大家困得如小鸡啄米——台上自说自话,台下睡成一片。

不仅学生听得不走心,教授教得也不舒心,成了大学课程设置中公认的鸡肋。

如果你和别人谈起复旦大学的思修课,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是我们学校最抢手的课之一。”

“陈果老师是我的女神!”“不上思修课大学不完整。”

这类回答并不鲜见,甚至隔壁的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同学们也慕名来旁听复旦的思修课。

这不禁令人好奇,颇受冷遇的思修课在复旦发生了什么变化?

面对传统思修课说教味浓、效果差的问题,

复旦教师团队历经多年的尝试和改革,让这门课完成了大变脸,

从用点名留住学生的课变成了让学生抢着上的线上公开课,从“鸡肋”变为学生们的“心灵鸡汤”。

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所说,复旦在致力于“打造最精彩的思政课堂”。

Step1

人气青椒告别念经课

“今天我要记录的是个人的真实经历……”“楼主编故事吧,人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勇气!”

能容纳上百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几个不同的声音从教室的各个方向传来,看上去颇让人一头雾水,实际上这正是复旦思修课上一个小组在进行关于“勇气”的presentation。小组成员以论坛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饰演不同ID的发言,重现网友争论的场景然后得到结论,表达小组对“勇气”这个话题的思考。这场别开生面的presentation赢得了坐在第一排的老师和学生评委的一致称赞,成为思修课当场最佳发言。

这是一堂典型的陈果式思修课,这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坐在学生评委席旁边,时不时点头赞许,在发言结束后进行简洁的点评。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老师诗意而感性的语言中包含了书本上的道理。身材高挑、神似王菲的陈果被学生们亲切地成为“模特姐姐”,作为复旦人气“青椒”(青年教师的昵称),她出色的口才和生动的教学方式为思修课赢得了第一批粉丝,甚至让其开设的思修课成为学生年度最喜爱课程之一。

提起传统的思修课,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老师读教材圈重点,学生昏昏入睡到期末前再临时抱佛脚,通过背功拿到一个好成绩。陈果没有使用课本的大纲,每学期的思修课会围绕类似“勇气”“真理”“正义”等话题展开,老师授课后由同学们分组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见解,由学生评委和老师共同点评、给出成绩。这种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地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被动地配合老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早在2010年,就有喜爱陈果的学生摘录了“复旦思修课语录”放到网络上,一时间大火于博客、贴吧,不少学生都感慨“原来思修课还能上成这样”。谈及上好思修课的秘诀,陈果曾在一次报告中这样说:“理论上的对错,学生大多都知道,道德的动人之处,是在于它的感召力,打动了你。而真正要展示动人之美,需要生命的注入、心灵的袒露。” 一位已经从复旦毕业的学生告诉笔者,他在大学里印象最深的课就是陈果煲的“心灵鸡汤”,让他真正学会用课堂所学去改善自己的状态,寻求正能量。

如果说陈果的授课方式温柔如水,那么被称为“复旦思修小王子”的胡志辉则热烈如火,他的课堂常常将当下的热点及历史上的相关事件与授课内容联系起来,旁征博引,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胡老师在课堂之外也分外贴近同学,常常出没于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了解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亲民的老师让大家倍感亲切。可以说,教师团队中注入的新鲜血液,使复旦的思修课从传统走向了新颖,使大家第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门政治课。

Step2

慕课上线,师生互动

2014年复旦的思修课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思修课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同学们可以通过“慕课”网络共享课堂修读课程。所谓“慕课”(MOOC)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将学习资源和学业系统通过线上共享实现网络化教学。由复旦牵头,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十所中国知名高校的人气思修教师组成“明星”团队进行线上授课。据了解,“明星”团队的老师们精心制作了36个课时的在线课程,参与此项改革的高校学生只要选课,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课程视频,但要在规定时间内看完教学内容并且完成相应的作业。

说起这次思修课的大改革,同学们颇有感受。2013级的朱诚诚同学认为:“慕课把课堂时间交还给了我们。”据朱诚诚介绍,思修变成网络课程并不等于学生一个学期不用去上课,而是把吸收课本知识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课堂变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实体课一般在本校上,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参与改革的学校与老师见面,或者到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场所活动,实体课上的主题是由同学们在论坛里共同讨论出来的。“线上有十几位老师的课程可以选择,实体课主要由一位老师负责。我们叫实体课是‘见面课’,一个学期有六节左右,大家和老师进行交流,还有同学之间的辩论等等,学生的自主权很大。”2014年春季学期,思修慕课刚刚上线,复旦就有超过五百名学生选课进行了体验,可见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大家都跃跃欲试。

慕课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期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那么如何保证学生们认真听课呢?会不会出现开着课程网页看电影听音乐的现象?2014级的何俊解释,思修慕课有“防偷懒系统”,课程视频播放中不时会有相关的题目弹出让学生完成,如果没有做题,视频就会停止播放,不计入学习时间。“如果做错了还会有错误提示,让你重新思考做题。这比以前到了期末才开始温书有效多了!”除了观看教学视频中的“防偷懒”题目,学生还需要在学校的开课老师及助教的指导下完成平台上的练习、阅读资料、小论文等学习任务,这改变了以前仅用期中和期末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弊端。

思修课改革的另一大意义是集合师资力量,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而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有一次选课机会。“以前我经常苦恼到底选陈果老师的课好,还是选胡志辉老师的课好。真感谢慕课系统,让我不用再纠结了,可以一领社科部老师们的风采。”何俊很高兴线上课程解决了他的选择障碍。共享课程负责人高国希老师认为,思修线上课由明星老师共同授课,发挥个人专长,打组合拳,能将师资力量最大化。

Step3

不改初衷,不变水课

从打破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到对课程进行彻底改革,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无疑复旦在政治课的领域走在了国内的前端。但也有人质疑:花样百出的思修课还是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吗?老师们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是否真正给学生带来了好处?

思修论文题目 第5篇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

3、从“醉驾入刑”谈法律规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4、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5、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6、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7、结合利比亚战争,谈谈国防建设的意义

8、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9、结合台湾问题谈谈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0、爱国热情与爱国理性的辩证关系

11、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确立的意义价值

12、如何理解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3、结合食品安全问题,论环境保护

14、让人生闪光:我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15、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

16、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17、联系实际,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

1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认识与践行

19、从注册会计考试漏题,谈诚信与法律救济

20、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思考

21、关于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2、如何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结合自身谈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24、“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分析

25、结合“彭宇案”分析社会公德的现状

26、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27、结合自身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28、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9、论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30、结合自己的专业,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31、面对当今就业形势,如何定位自己

32、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33、恋爱问题的道德性与法律性

34、试论“父债子偿”

3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6、联系实际,谈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理解

37、浅议宪法的司法化

38、论民无信不立

39、从孝道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40、天宫一号的成功与爱国主义的弘扬

41、如何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权威

42、大学生婚姻爱情观的调查与报告

43、从高铁动车事故谈社会诚信的价值

44、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精神

45、结合现在的环境问题谈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46、论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47、结合实际,谈对“厚德载物”的认识

48、如何在承担自我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9、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认识

50、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期末论文写作规范要求规范要求:

1.文章由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

2.字数不少于3000字

3.字迹工整

4.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参考文献特殊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C] [N] [J] [D]

[S] [P]

例如:[1] 周义程.基于建构主义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方法选择[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2]蔡

燕.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学生兼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育改革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02.(1)

[3]岳欣云 董宏建.建构主义之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4]温彭年 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5).关于正文部分的说明

正文部分必须遵循以下框架:【各级标题所用标点符号不可以错误,至少用到一级标题,可以没有二级及以下标题,我给大家列的例子已经用到三级标题,对于大家的期末论文是不需要的,用到二级足够了。各标题是对上级标题的说明和阐述,一级标题是对论文题目的分论,因此需要有层次和逻辑性】 一、一级标题之一

(一)二级标题之一

(二)二级标题之二。

。二、一级标题之二

(一)二级标题之一

1、三级标题之一

2、四级标题之二。

(二)二级标题之二。

思修课程总结 第6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12班

朱彦

1121110238 上了思修课后,感触良多。尤其是思想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我就来谈谈学历这门课程的感受与收获。

刚进入了广西大学后,我首先便被她的美丽风光所震撼,带着新生激动兴奋的心情,去体验曾经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但是,在此同时,也变得有些迷茫,有些不安,像只掉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了束缚的自由,便失去了方向。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缓冲,慢慢地适应了大学生活,但依旧是有些迷糊,心中产生了疑问:“大学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吗?”对于这我能养地过好大学四年,还是有些不知所措。

想起一个学期就这么过了,心里好不凄凉,我也曾问过些学长学姐,该怎样过这四年?但是他们的回答不是过于笼统,就是说也就这样过了。老师说多跑图书馆,多看书。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学生活怎么过还是需要自己探索。

从书本上获得正确的认识无疑使我在正确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现在的我不再迷茫,确立了再大学四年的目标,并做好了计划,努力一步步去实行。在生活方面,我要更加独立,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敢面对社会和生活,在宿舍处理好与舍友的关系,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并且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中不缺乏美,却总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提高审美情趣,学会生活,享受生活,让自己快乐起来。享受生活并不需要高成本。并不是只有奢侈的生活才是美好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没有消费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追求朴素的生活,不注重物质,而更需要追求精神的愉悦。在学习方面,要勤奋,要严谨,将就效率。时间很重要,不能浪费,不能懒堕。大学很少人管。所以很需要自律。且我们要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不应只学好专业知识而已,还要学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其它知识和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各方面的知识。像我们这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要对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学科有一大定的了解。此外,还要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思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常思考思维才会更活跃。学习并不是学生时代的事,而是终身的事,呀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在社会实践方面,就要多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活动,抓住机会,不断地锻炼自己,获得经验。在校期间,要广泛交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提高爱国意识。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值得我们自豪。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过就没有家,没有家哪来的我们。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我们祖国有着大好河山,有着灿烂的文化,是一个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我们爱过,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更应该付诸行动。曾有过这样一个画面:在南京某个景点,几个大学生传真日本服装在高兴地拍照。看了这之后,我感到深深的愤怒,然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冲动的悲凉感。愤怒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竟忘了国耻!日本在侵华时制造南京大屠杀,害我们同胞大办0万人!而这些人,竟还穿着日本服装大摇大摆地拍照,还是在南京!着怎么不引起我们每个人新中国的愤怒!而那些出租日本服装的人,竟为了高利润也不记国耻了吗?悲哀是为了国人的无知,对历史的无知,对祖国的无知。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爱国,那结果将会多么恐怖啊!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动力。作为大学生,尤其要增强爱国意识,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为我国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道德的慢慢的缺失,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道德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他影响着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他还是提高认得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总之,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更要注重道德的培养。首先,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意识的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躁,倡导言行一致,恪守诚信。然后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为人民服务,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此外,我们还要恪守公民基本道德。遵守社服务公德,维护社会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穿马路,在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等行为都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这些行为是十分令人恶心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注意。虽然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并不犯法,但是对于我们个人形象的塑造和国家形象影响却十分重大。所以,在任何场合,我们尽量做到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只有先梳理遵守社会制度公德的正确意识,然后才努力实践在行动上,而现在我国不少人公德心较弱,实在应该加大教育力度,我们大学生在自身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也要制止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并对那些人进行劝说教育。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人们意志的体现,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一个国家没有法律,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大乱。我们积极了解法律知识,也可以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法律是公平公正的,然而也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还需要不断地改进。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的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积极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这是对我们终生都有用的。

说来惭愧,对思修课程的了解与感受还是很肤浅,但是,只有知道自己的缺点,才努力改正。在大学四年,我会努力培养各种能力,希望在大学毕业后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此期间,我就要开始积极地准备,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考虑好适合自己的职业,并积极关注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招聘会信息,尽早学习学制简历,掌握面试技巧等。

《论语》思修论文 第7篇

关键词: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正文:“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我们把孔子对于金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可以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析上的要求。

第一,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这也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修炼内心,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始终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善良的人的内心要宽厚,为人处事上很多细节不要太计较,不要好高骛远,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君子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在孔子心中,君子,不仅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就诠释了大丈夫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道理。这份担当,亦可用后人的另一句话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在窘迫的时候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

第三,君子要有恒心。每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种理想和憧憬,希望有能够有所作为。但是这些理想在现实中会意义破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恒心”不够。如果我们真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及时没有达到“无恒产而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起码离君子鸡精不是很远了。

第四,君子要“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做到“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容易和别人一起合作,一起共事。

第五,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少言寡语,但他的内心无比的坚定、刚毅。《圣经》上说世界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个所以一个真君子,总是先把事情做到,然后再去说。

第六,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智慧的人能洞察幽微,能够微知著,能够审时度势。所以没有困惑;而仁者能够胸怀天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没有忧愁;勇者能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能够无所畏惧。因此孔子认为君子需达到这三达德的境界。

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其中,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君子与小人在行为上存在差异。小人做事时只求利益,不顾其他的是,而君子办事时讲道义。正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中可以看出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

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君子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这个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如果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第二,君子与小人在心态上存在差异。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于丹认为:“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 故君子是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事物的,而小人则斤斤计较,忧愁万分。第三,君子与小人在信仰上存在差异。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也就是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人是需要有所敬畏的。一个民族一旦普遍没有敬畏了,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那些道德家们认为这样不好,就千方百计地拯救以前曾经被人们敬畏过的“圣人”,或者再造一个活着的“圣人”,两种办法都有成功的时候,但都不会长久。

所以,君子与小人有这本质的区别,做一位君子,要与小人区分开来,要规范和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坦荡,讲道义,以万物包容之心正确对待利益

参考文献:

《论语》张燕婴 译注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 著

思修课程论文 第8篇

一、教学特色

多年来, 《思修法》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 形成一定的特色。

1. 理论教学特色

(1) 实行模块式专题讲座。将理论课内容整合为理想情操教育、人生价值教育、基本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四大模块, 每一模块下设计若干专题。 (2) 采用问题式教学, 突出问题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 确保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 切实增强了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当中, 灵活采用案例、讨论、视频、图片等方法与手段, 化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生动、形象, 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课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2. 课内实践教学特色

(1) 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就1 - 2个案例或行为进行讨论分析, 每组形成统一意见之后向全班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可以参与讨论和评价, 教师做好引导和总结工作。 (2) 讨论或辩论。讨论是围绕教学内容提出1 - 2个问题,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之后由教师点评或学生自评。辩论是由教师设计出与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辩题, 组织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课堂辩论。 (3) 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对校园和社会中出现的道德现象和法律事件进行观察, 然后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道德情景剧”或“普法栏目剧”。学生就剧情编排、表现手法、演出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议, 教师从中引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链接, 启发学生深思。 (4) 角色互换。即师生互换角色, 把讲台让给学生。教师事先把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告知学生, 鼓励学生分组完成。若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成课件, 更方便讲解和展示。之后其他学生可以参与讨论, 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5)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 观看后就影片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

3. 课外实践教学特色

(1) 行为训练。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小事做起, 如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将行为记录下来, 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的在课堂上汇报。摒弃不良行为, 鼓励强化优良行为使之成为经常性的行为习惯。其他同学同时做好监督和督促工作。 (2) 各种竞赛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与学院其他处室合作, 如团委、学生处、就业处等, 共同设计竞赛内容和相关规则,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3) 参观访问。教师需提前对参观访问地点做概括性介绍, 然后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在此过程中教师做好解说工作, 并引导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 课内课外知识相互对应, 加强认知, 加深情感。活动结束后, 可以让学生上交心得体会。 (4) 社会调查。教师事先设定好调查的主题和范围, 组织学生利用假期特别是寒暑假, 深入工矿企业、街道社区、城市乡村开展广泛的调查, 并形成调查报告。使在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生产,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二、课程设计

1.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理论课教学23学时, 课内外实践教学31学时, 合计54学时。现以人生价值教育模块为例说明。第一讲:理论教学:高职生爱国主义问题 (1学时) , 实践项目:寻找家乡最美 (1学时) 。第二讲:理论教学:高职生实现人生价值问题 (1学时) , 实践项目:寻找成功职业人 (1学时) 。第三讲:理论教学:高职生人际交往问题 (1学时) , 实践项目:认识身边的人 (1学时) 。第四讲:理论教学:高职生爱情问题 (1学时) , 实践项目:我心中的爱情 (1学时) 。另外, 还可以适时插入2学时的实践项目, 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讲活动、人生价值拍卖的主题活动等等。

2. 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当中, 灵活采用案例、讨论、视频、图片等方法与手段, 化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生动、形象,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案设计

实施过程考核, 取消期末终结性考核。

课程开始即考核开始, 满分100分, 考核分两部分:1. 操行考核, 占总成绩30%。违纪行为指: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睡觉、玩手机, 有违纪行为一次扣5分, 扣完为止;学生没有违纪行为, 得30分。3. 水平考核, 占总成绩70%。基准分30分, 机动分40分。对每次理论课、实践课中, 学生参与次数、表现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做好记录。按照积极参与课内活动、课外实践、按时完成作业等项目加分, 表现突出的学生, 期末即可得40分;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按时完成作业, 酌情扣分。期末根据累计折合分数。两项成绩累计作为期末总成绩。

四、教材、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修订版) 。

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 本课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作了适当取舍处理和主题分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期教学时数和研究特长, 在设定主题中有所侧重。

2. 实践教学开展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认真组织、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确保实践教学实际效果。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之一。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该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改革创新, 逐渐形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就教学特色、课程设计、考核方案、教材资料等方面进行说明, 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思修论文 第9篇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力、研究力、创造力的解决方法

在客观方面,对于改变目前高考选拔制度,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选拔,借鉴国外先进的过程性的评价、综合化来考察,废除“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在人才选拔时,要进行严格的理论知识考核,也要注重对其实践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考察,结合“淘汰制”的竞争模式,以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力、研究力和创造力。

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个性发展”,打破传统专业教育局限,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健全人格的全面协调发展,拓宽实践教学的规模,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力、研究力和创造力,围绕提升大学生思想力、研究力、创造力的中心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要多开设有研究性的实践课、综合性实验,适当让学生亲自参加数学研究工作,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进行教学中要保护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在主观方面,大学生自己要树立创新观和世界观。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想象力具有创新知识的作用,所以,学生自己要注重培养想象力。学生也应该保持并发展好奇心和培养独立性思考,大胆而合理地怀疑老师所讲的内容,具有不断否定自己的精神。同时,用新的观点看待事物,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研究,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多阅读与课本相关的书。多参加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实践中获取新知识,要开阔思路、集思广益,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力、研究力、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潘发勤.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现状、挑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⒄.

思修课论文 第10篇

李昌文

(武汉大学 城市规划一班 2011301540001)

内容摘要:中国之革命历经风雨,有成功有失败,对今日之中国影响深远,在文化与物质上改变中国之状貌。然则当今社会也急需一场新的革命,面对世界化带来的各种冲击,我们需要的是一场改变当代青年思想的革命。

关键词:革命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文化入侵

一、历史上的革命

(一)、中国古代革命

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在中国古代,“革命”的意思很窄,只指改朝易性;语源是《易.革卦》的彖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是变,命是天命。这一词义,两三千年里没有变化。因此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凡是权力的转移,现状的改变,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也许都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的革命。于是乎,公元前1027年的牧野之战,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等等古代揭竿起义,或是改朝换代的大型决战,都可视为一次革命,这些很多是造反起义,但是对社会影响巨大的事情。然则革命也不能完全是一种朝代更替与对当权的冲击,也可以是一种制度的更替,譬如,秦王一统天下,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可以说是一种制度上的革命,革命也可以是一种文化上的变革,譬如,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即是对当时文坛的一种风格的改变,改变了当时文人的文风,从而改变当时士子的兴趣取向,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潮流发展。

简单的权力的转移,而应该是从内在与外在同时发生改变的一种社会变革。这一点从中国古代的历代起义与古文运动、变法等各种事情就可以看出,改变社会的方法也就是革命,可以是一种文明的变革,不需付诸武力的革命。

(二)、国外革命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提出的历史设想中,主要的思想是以一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个时代彼此更迭的思想;革命从它最全面的意义来说,是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剧变性的跃进。在陈旧的制度同争取自由的新的生产力之间,进而从人的关系上来看,在旧秩序内部的上层阶级同下层阶级之间,在以前的阶级同向它挑战的新的阶级之间,各种冲突的汇合,会带来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原来被剥削的阶级同新的统治阶级合而为一。

因此,革命也就是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思想上的冲突,造成了社会的分歧,进而爆发了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都是阶级矛盾产生的革命。当然想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不是一种制度上的更换,但是这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促使下逐渐形成的,并且彻底改变了当时英国社会,所以人们又把这次叫做工业革命,用上了革命一词。可见,即使在国外,革命也不仅仅是只限于制度更替,更有文化与技术的革新也可称之为革命。

二、中国近代革命

(一)、辛亥革命

1911年11月,中国爆发了举世闻名的辛亥革命。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正是这一次革命造就了现代中国的发达,而非依旧处于半殖民状态,被动挨打。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制度上的改变。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大家都十分清楚,但是其对于当时整个中国思想变革的意义,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这个重大的意义呢?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

(二)、五四运动

为何我会把五四运动也列为一次革命呢?之前我已说过革命不仅仅是制度与权力的变革更替,也是一种新的文化技术对社会的冲击。首先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三、中国当代青年思想分析

(一)、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是当今流行的一个词汇,那么何为文化侵略呢?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语言文字,是文化侵略;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侵略。美国中情局灭亡中国的《十条诫令》即是一种文化入侵的具体措施。

现在文化入侵表现在当代青年对韩国、日本、美国等文化的盲目追崇,年青一代忽视祖国传统文化,却更加了解并更愿意了解外国文化,爱国意识过低,思想肤浅腐败。前不久的小悦悦事件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人们指责见死不救的人,然则当代社会的道德观的沦丧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文化侵略中,国民基本的道德观已经失去了。

所以文化入侵将对中国的文化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国民的爱国意识与道德观念都将受到严重打击,失去精神的民族也将不战自溃。

(二)、新的革命

革命是一种变换,我想说中国需要一场思想上的革命来拯救被文化侵略的中国国民。或许有人说,这不是一种变化,因为,我们是要去守卫自己的传统道德观。然而,革命是针对现状的改变,可以使向前改,也可以是想后改,所以,这是一场将思想变会以前的革命。

这场思想上的革命旨在让国民恢复爱国意识与传统道德观,是一种“文化返祖”,但不是返回以前的愚昧时期,是对以往纯真的挽留。而这场革命一旦成功,其意义将是非凡的,它将使我们民族重新站在历史巅峰,团结一致的民族才是改变世界的民族,许多分裂问题,与国外的各种压迫都将被摧毁,对我国的发展将起到及其强大的推进作用。

上一篇:《爱》观后感下一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