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证明书

2024-05-15

贫困家庭证明书(精选14篇)

贫困家庭证明书 第1篇

兹证明xxx学生是我们xx县xx村的学生,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父母xxxx(把工资收入之类的介绍一下如常年务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说下岗之类),年收入不足xx元。家里还有兄弟姐妹.

特此证明。

xxx

20xx年xx月xx日

贫困家庭证明书 第2篇

家庭困难证明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居民xxx。由于×××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父亲病啊,孩子还小,是唯一劳力啊,导致家庭经济困难,而且以前能遵纪守法从未受过治安及刑事处罚特此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居委会等(公章)

××年××月××日

临海家庭贫困类型分析 第3篇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 市场给临海地区的海洋渔业、海洋航运及临海观光旅游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尤其是近年来过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 使得许多临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的引领者, 率先跨入脱贫致富行列。但有些临海地区, 如湛江雷州地区, 因为历史原因仍停留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许多临海家庭正挣扎在贫困线上。临海家庭贫困造成了部分临海家庭生活的不幸, 也直接制约了临海社会的顺利转型及全面进步。帮助临海贫困家庭走向富裕是社会正义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消灭贫富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而探讨临海家庭贫困的成因、分析临海家庭贫困类型, 无疑是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帮助临海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首要环节与步骤。

二、临海家庭贫困类型

1.认知观念性贫困, 指因家庭人口观念导致的家庭经济困难类型。这类临海贫困家庭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 生育观念导致的家庭贫困, 主要指临海家庭固守传统的多子多孙的家庭幸福观及男性香火传统观念, 往往不顾及家庭实际经济情况, 甚至采取一切方法规避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以达到多生、超生孩子, 进而导致家庭陷入经济贫困的类型。根据笔者观察, 湛江临海地区流行多生育的幸福观与重男轻女传统香火观念, 大约60%以上的家庭都采取不同方法规避计划生育政策, 一般生育了两个以上孩子, 生育3个或4个孩子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其中有不少家庭因多生育陷入经济贫困。 (2) 职业观念导致的家庭贫困, 指家庭成员不能及时转变并形成适当的就业观念导致找工作困难进而导致家庭陷入经济贫困的类型。有些家庭的骨干成员存在过高就业期望、甚至有不劳而获的寄生想法, 导致存在就业困难进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还有的家庭甚至在丈夫经济收入难以维持家庭正常运行时仍停留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观念, 导致家庭收入入不敷出, 进而陷入家庭贫困。 (3) 其他不适宜观念导致的家庭贫困, 这主要指家庭过分迷信并因迷信丧失工作和事业机会, 甚至把家庭有限的经济收入不适当地用于迷信活动进而导致的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因观念僵化没有终生学习观念, 不能及时学习技能、学习普通话等导致出外打工机会的丧失进而念导致的家庭贫困;以及因缺乏正确的社会认知或社会生活信念而行为误入歧途进而导致家庭陷入贫困, 如赌博导致的家庭贫困、吸毒导致家庭贫困等。因临海地区居民一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又因传统渔业生活风险较大且面对风险往往表现无助而趋向迷信崇拜, 导致不少家庭在迷信上浪费有限的家庭经济资源。

2.社会风险性贫困, 指因家庭遭遇社会风险而导致的家庭贫困。社会风险性贫困主要有以下类型: (1) 失业性贫困, 主要指家庭成员因市场竞争风险导致的职场失利而失业或工作收入的大幅减少进而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笔者发现一个规律: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普通商品与服务消费价格越高。笔者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由于经济不部发达地方往往市场竞争不充分, 经营者缺乏竞争压力而趋向制定虚高价格;二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营者由于不能像经济发达地区经营者那样拥有较多客源进而可以实行薄利多销, 只能靠为数不多的高利润成交生意模式来获利。雷州就是一个经济收入低而普通商品或服务消费水平高的例子。雷州地区企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本来很低, 如有多年教龄中学教师月工资仅1 300元左右, 一般家庭经济情况本来就不怎么样好, 一旦失业或单位效益不好, 家庭若没有其他替代性收入的话往往陷入经济贫困。 (2) 事故及疾病性贫困, 这指少数家庭成员遭遇重大事故 (如交通事故、沉船事故、台风伤亡事故等) 及重大疾病进而使得家庭陷入贫困的类型。事故自古以来就是造成家庭贫困原因之一, 它会“冲击家庭经济基础, 造成家庭经济功能障碍”[1]。临海地区海洋渔业及海洋航运等是风险较高的行业, 加之台风等自然因素及南海政治与军事局势的因素, 临海地区家庭遭遇事故风险率较高。而事实上临海家庭遭遇事故及疾病等而陷入家庭经济贫困的也有其例。 (3) 经营风险性贫困, 指少数经营户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事业破产进而导致家庭陷入贫困的类型。

3.临海社会转型性贫困, 指家庭难以适应临海地区社会转型而导致的家庭贫困类型。这包括临海地区体制转型导致企业关停并转所导致的企业职工的失业或收入锐减所导致的家庭贫困、因海洋资源的枯竭所导致临海海洋渔业等主要产业转型进而导致临海家庭的贫困。改革意味着体制转型, 同样临海地区也正面临着体制转型及因海洋资源的变迁导致的产业结构转型。随着海洋环境的污染的加重及海洋自身环境的变迁以及海洋资源的过渡开放与利用, 临海地区海洋性产业正经历着海洋资源枯竭化与海洋经营者的市场地位的重新洗牌的冲击。据调查, 几十年前海洋资源比较丰富, 临海普通家庭投入有限人力与财力就可以获取海洋资源 (如鱼类、贝类等) 以此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随着海洋资源枯竭化, 临海家庭获取海洋资源的成本在攀升, 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家庭已经被淘汰出海洋市场, 海洋性产业经营权在自然竞争中正向少数强者集中, 少数经营大户、民营大企业、国有企业逐步垄断了海洋性产业经营权。这种临海海洋性产业经营权的集中化、垄断, 直接导致两大结果:一是海洋性资源价格的大幅涨价, 直接提高了临海家庭生活成本, 出现了“临海家庭吃不起海鲜”现象;二是被淘汰出海洋市场的临海家庭被迫进行家庭事业的转型, 其中不少临海家庭成员因凭借其知识与技术优势走上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打工的道路, 成功实现了家庭经济转型, 但还有部分家庭因家庭经济转型失败, 不能获得家庭经济收入的新途径而导致了其家庭经济收入的锐减。这样, 在家庭生活成本上涨与家庭经济收入锐减的双重作用下, 部分临海家庭沦为贫困家庭。据调查临海贫困家庭一般是非经营海洋性产业的家庭,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经济转型失败家庭。现代渔民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渔民, 他们一般是实力较强的海洋渔业大户或养殖大户, 在临海地区处于社会上层, 他们一方面从经营上获得收入, 另一方面从国家对渔民的制度性补贴政策获得好处 (一般能从国家获得几万到十多万不等的经济补贴) 。被市场淘汰的临海家庭事实上丧失了从事海洋性渔业经营资格而成为非渔民户, 他们一方面被迫转型且转型失败, 另一方面由于非渔民身份而不能获得制度性补偿, 因此成为临海贫困家庭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4.临海经济开发型贫困, 指因临海地区的工商业开发及旅游业开发所导致的部分临海家庭丧失原有的家庭经济形式而陷入家庭贫困的类型。这里又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家庭贫困的子类型:一是临海开发过程中部分失地家庭与拆迁移民家庭因移民补偿及安置不到位进而陷入贫困的家庭;二是因临海经济开发导致某些家庭原有谋生渠道的丧失进而陷入贫困的家庭。近年来, 在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作用下, 在广东省对粤西等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战略和广东“腾笼换鸟”式升级换代转型政策的推动下, 临海地区掀起了临海工业开发、旅游开发及房地产开发的热潮, 一场以“圈地、拆迁、移民”为主题的中国式现代“圈地运动”正在临海大陆及其岛屿上上演, 进而衍生一批失地家庭、拆迁家庭、失业家庭等等。很多家庭因这场圈地运动而彻底地改变生活方式, 同时由于拆迁与移民的补偿及安置政策的不到位, 导致了部分拆迁家庭、失地家庭及失业家庭从普通家庭直接沦为贫困家庭。如因湛江钢铁项目拆迁的J村落村民拆迁3年来“仍居住于简陋的临时安置房内……失去了土地的村民, 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只能靠这每月300元的生活费”[2]。这就是典型的临海经济开发型家庭贫困的例子。

5.家庭结构性贫困, 指由于家庭在家庭人口结构、家庭知识结构、家庭消费结构等方面失衡及缺陷导致的获得家庭经济收入的有限性或家庭消费过度扩大而导致的家庭贫困。这种家庭结构上失衡或缺陷可以是天生性的, 如有的家庭因骨干家庭成员天生有身体缺陷而劳动就业能力较弱导致家庭获得经济收入非常有限, 进而陷入家庭贫困。家庭结构失衡或缺陷也可以因后天原因造成, 如家庭成员遭遇疾病导致家庭开支急剧扩张而导致家庭陷入贫困, 再如家庭骨干成员遭遇事故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进而使得家庭陷入贫困。一般说来, 这种家庭结构性贫困家庭往往是社会弱势群体中弱势者, 其家庭属于绝对贫困家庭, 即家庭成员生存因家庭贫困而受到生存威胁的极度贫困家庭。

三、小结

总体说来, 临海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 各有其家庭自身原因, 如上文提及的家庭生育观念、家庭成员技能与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的贫困, 但更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如社会风险性贫困、社会转型性贫困更多是社会因素在起决定作用, 家庭贫困是家庭自身原因与社会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临海贫困家庭的存在的数量及其贫困程度往往与临海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态相关, 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社会制度相关[3]。因此, 我们在消除、减少家庭贫困存在宏观的社会原因同时, 更需要依据具体家庭贫困的具体贫困成因的不同, 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摘要:在临海地区整体走向富裕的同时, 部分临海家庭正挣扎在贫困线上。目前临海家庭贫困主要表现为认知观念性贫困、社会风险性贫困、临海社会转型性贫困、临海经济开发型贫困和家庭结构性贫困等五大类型。家庭贫困是家庭自身原因与社会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消除、减少临海家庭贫困存在宏观的社会原因同时, 更需要依据具体贫困家庭的具体贫困成因的不同, 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临海家庭,家庭贫困,贫困类型,贫困成因

参考文献

[1]邓遂.系统视野下的乡村家庭突发事故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 2009:54-55.

[2]王玉珍.三眼看“湛江钢铁项目”[J].决策, 2012, (7) :72-74.

笑声,从贫困家庭飞出 第4篇

在长安村围龙屋修缮现场,笑声朗朗。笔者看到,广州市天河区纪委驻村干部正奋战施工一线,监督工人铺贴地板砖和整理休闲广场。驻村干部告诉笔者:“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两座破烂不堪的危房,如今建起了篮球场、亭台、花池,还将兴建一个文化广场,摆两个乒乓球台,建一个露天电影投影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很大改善。”一位姓丘的村民笑呵呵地说:“以前我们的围龙屋会漏雨,如今重修,我们感到很开心,很舒服。”在整个长安村,到处都充满着幸福的笑声。

走出长安村围龙屋修缮现场,笔者遇见了正忙着搞绿化的驻村干部陈主任。陈主任说起了长安村这些年的变化。在2009年前,长安村是平远县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343户1342口人,住的几乎全是祖先留下的破屋旧房。村里山多地少,土地瘠薄,天年好能挣口饭吃,天年不好,老本也要赔进去。这几年通过搞幸福安居工程,发展种植“油茶、水稻、名木、金银花”四大产业,村民家家生活殷实,个个笑逐颜开。

据悉,广州市天河区纪委与长安村确立帮扶关系以来,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全心全力投入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当中。其中,通过产业帮扶,使34户贫困户当年实现了脱贫。为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天河区纪委争取支持,决定在该村投入700多万元建设“长安·天河新村幸福安居工程”。同时,为改善村里整体环境,天河区纪委投入100多万元对村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屋旧房及周边的池塘、道路进行大面积修缮和整治,打造绿色景观带。并利用旧村址,建设一幢文化活动中心,改善长安村生产生活条件。此外,为帮扶贫困户脱贫,建立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天河区纪委结合长安村的实际,认真组织,科学谋划,通过打造“油茶、水稻、名木、金银花”四个基地,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使长安村村容村貌实现了华丽转身,并实现了34户贫困农户稳定脱贫。

家庭贫困证明书 第5篇

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城市人口由社区居委会证明,上报街道办事处核准;农村人口则由村委会证明,让我们来看看这篇家庭贫困证明书的内容吧~

需要写明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收入、困难的原因和程度等情况,需要你所在的街道或居委会出具。以下四种情况属于生活困难: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扶养人的居民;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以上所说的“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所在省统计局当年四月二三十日公布的上年度省平均统计数为准。

以上四种情况的证明,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城市人口由社区居委会证明,上报街道办事处核准;农村人口则由村委会证明,报乡政府核准。

兹有我镇(县)___________(具体地址)村民(居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子(女)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大学录龋该生家庭___________(家庭成员状况),主要从事___________(主要收入来源),家中经济收入___________(家庭收入状况),经济状况___________(是否困难),家庭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该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请有关银行和学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扶助该生完成学业。特此证明!___________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民政局)单位公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例文)

大连民族学院:

________(学生本人姓名)系 省(市、自治区)市(县)______(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2008年考入贵校,其家庭(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情况介绍)生活困难,父母在家务农,以种田养蚕为业,每月收入约300元左右,其哥哥在广州某电脑学校工作,每月收入600元左右。2008年秋季与其弟弟同时考上大学,家庭经济收入少,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拟申请助学贷款,望贵校予以资助。

特此证明。

经办人:________签字)

________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盖章)

2015年 8月__日

附:2

个人家庭经济困难说明(例文)

尊敬的老师:

我是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08级____系____班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现将家庭经济情况说明如下,请审核:

我家住在偏僻的农村,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父亲在外打工,这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身体不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弟弟现在正在读高中。家里没有能力供我完成学业,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学生:________(签名)

2015年8月__日

家庭贫困证明书范本 第6篇

证明兹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什么的,比如在上学,年龄小,都介绍一下。特此证明。单位地址年月日盖公章

范本二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样本)兹有我镇(县)____________(具体地址)村民(居民)______、______之子(女)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大学就读。该生家庭________________(家庭主要成员状况),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主要收入来源),家中经济收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家庭收入状况),经济状况________(是否困难),家庭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该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请有关银行和学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扶助该生完成学业。

特此证明!

________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民政局)

范本三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______(父母亲姓名)之子(女)______(学生姓名),于____年____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______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______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或______居委会等(公章)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贫困证明书要求

1、贫困证明中要求明文出现贷款人名字,并且要求与本人身份证上的名字完全一致,不能用同音字、不规范简写字代替,不能有错别字。贷款人名字不得涂改。

2、贫困证明要求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或更高一级主管部门公章。其中有效的公章有:乡(镇)人民政府、县民政局、市民政局。城市居民可以是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公章。注意村民委员会的公章无效、单位公章无效。贫困证明尽量不出现两个或以上公章。

3、贫困证明中明文出现家庭经济困难,需要申请国家贷款字样。

简单的家庭贫困证明书 第7篇

贫困证明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父母亲姓名)之子(女)×××(学生姓名),于××年××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或×××居委会等(公章)

××年××月××日

贫困家庭证明书 第8篇

一、城乡贫困家庭基本现状

通过对黄石镇15个村135户农村贫困家庭、梅江镇8个社区62户城镇贫困家庭(共197户城乡贫困家庭)进行调查摸底,发现该县城乡贫困家庭存在以下特点:

1、家庭人口“两多两缺”。

患病(残疾)人口多、就学人员多,缺青壮年、缺劳力。贫困家庭普遍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如在黄石镇135户贫困家庭中,主要劳动力缺失的家庭占89%;贫困家庭另一个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如在黄石镇135户贫困家庭中,因病(残)致贫的有130户(占96%),梅江镇62户贫困家庭中,因病(残)致贫的有42户(占68%)。同时,贫困家庭对下一代教育比较重视,就学人员比较多,一个贫困家庭2—3个在校生的情况比较普遍,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2、生存状况“两多两少”。

依赖型多、自立型少,“蜗居”者多、“安居”者少。多数贫困家庭难以自力更生,多依赖于政府救济、社会救助。如梅江镇62户贫困家庭中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的14户,占23%,靠亲属接济的10户,占16%,靠政府低保金或“三无”补助的38户,占61%;贫困户普遍住房条件差,如梅江镇贫困家庭住廉租房或福利院的有19户占30.5%,租房或者借住亲戚家的33户占53.5%,自有住房的仅占16%。黄石镇135户贫困家庭中,住土瓦房的75户占55%,住危房、无房户的13户占8.9%,住砖混房的44户只占33.2%。

3、家庭劳力“两低一少”。

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少。贫困户劳动力占家庭人口的比重不足10%,如黄石镇135户贫困户有人口258人,其中劳力只有15人,所占总人口比例极低,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有95户,占70.3%;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寥寥无几,黄石镇有7户(占5.2%)、梅江镇有6户(占8.1%)贫困家庭参加过县乡举行的技能培训班。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无一技之长,就业能力低是贫困家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4、家庭就业“两窄一低”。

获取信息渠道窄、从业门路窄,发展特色产业或外出就业者比例低。贫困户大多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和能力较差。受访中,有154户(占78%)贫困家庭不清楚企业最新用工需求;从劳动力的就业情况来看,在本地从业的占90%以上,如黄石镇贫困户258人中仅有7人外出务工,在家就业的大部分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很少。

从家庭收入、经济来源、家庭人口、增收途径等综合因素分析,农村贫困户与城镇贫困户存在一些差别,如,农村贫困户普遍比县城贫困户生活更困难;农村贫困户一般都拥有农田等基本生产要素,而城镇贫困户则没有与生俱来的生产生活资料;农村贫困家庭突出表现在劳动力短缺严重,受教育程度低,而城镇贫困户劳动力更为充足,受教育程度更高,但缺技术、缺就业门路。

二、贫困家庭致贫原因分析

走访调查发现,因病(残)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等因素是城乡贫困家庭致贫的普遍原因。

1、因病致贫。

当前,尽管实行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社会医疗保障程度有所提高,但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病患者家庭的困难。一旦家庭成员患有大病、重病或残疾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或药物维持,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久而久之导致所在家庭生活贫困。一些贫困家庭成员患病甚至采取“以拖代治”的方式,小病拖、大病扛,造成“越穷越病、越病越穷”恶性循环。农民患有重病,虽然医保能报销部分,但余额部分贫困家庭难以承担。如黄石镇罗屋村的老支书温显煌,去年其妻突发脑出血,花费8万多元,至今未痊愈,后续治疗每月需要几百元药费,导致因病返贫。此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口,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如梅江镇博生西路居委会的许亮,患鼻咽癌,和11岁的儿子租住55m2的廉租房,因为患病失去劳动能力,父子二人生活全靠亲属接济。

2、因灾致贫。

主要是指因各种自然灾害、车祸、丧偶等事故发生导致贫困。在黄石镇,有3户是因自然灾害致贫的,占被调查户2%。因灾致贫是导致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且这种类型的贫困,脱贫速度慢。如黄石镇山梓村的郭家福,去年家里发生一场大火,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目前只能借住在庵里;梅江镇江东居委会曾小红,其丈夫早年病故,上有70岁的母亲,下有20岁的儿子,母亲年老无劳动力,儿子尚在读书,一家三口全靠其每月售车票的800元工资维持生活。

3、因学致贫。

此类家庭大多虽有些微薄收入,但有一个或多个子女同时就学。目前,高中生每人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大约需要七千元,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一至两万元不等,如此一来,高昂的就学费用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如,黄石镇罗屋村的温九保,之前靠种地为生勉强度日,但自从儿子温石林就读江西师范大学后,每年3万多元的花费着实让他犯愁;梅江镇城南居委会的易容仙,夫妻双目失明,大女儿智力障碍,小女儿正在读大学,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4、因孤致贫。

部分贫困家庭属于孤儿或孤老(“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子女没有很好履行赡养义务,房子不让父母住、有钱不济父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被调查的梅江镇62户贫困家庭中,“三无”人员共15户,占贫困户的24%。梅江镇中山南路居委会98岁的卢生平,年老体弱,常年卧床,又无子女赡养,仅靠每月400元低保金维持生计;城南居委会何清生是个14岁的学生,父母双亡,寄居外公家,依靠每月700元的孤儿补助生活。黄石镇石子头村谢龙秀的儿子外出务工,10多年来下落不明,现自己年老,生活没有了依靠,导致贫困加剧。

5、因缺劳力致贫。

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人口多,但劳动力少,众多家庭成员仅靠1—2人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如黄石镇陂塘村郭运生,早年在龙岩从事挖煤作业,每年收入4万多元,但后来患尘肺病,长期吃药,无法劳动,家庭十分贫困。梅江镇社区也存在不少困难群众,因家庭成员年老体弱,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依靠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在家务农过日子,难以脱贫致富。

6、因缺技术致贫。

这在农村表现更为明显,在黄石镇农村贫困户中,文化程度低是致贫的重要原因。文化程度不高导致观念落后,他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外出就业,把希望寄托于“老天爷”风调雨顺或政府支援救济。如,黄石镇陂塘村低保户郭水保,是个文盲,无法外出务工,遭致妻子嫌弃,如今单身一人,生活十分贫困,只靠政府救济度日。同时,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地不足,也是农民不能脱贫致富的一个原因。调查中发现,黄石镇人均耕地仅有0.6亩,加上文化素质不高,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事单一水稻种植获得的收入自然很少。如黄石村山塘组王福洲,老婆是哑巴,自已无能力经商和外出,只得在家种地,但土地太少,很难脱贫。

三、促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

针对全县贫困家庭情况,应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标本兼顾,促进城乡贫困户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强化贫困户基本生存保障。

大多数城乡贫困户发展底子薄、致富能力差,甚至基本的生产生活都难以维持和保障。因此,必须把保障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作为基础,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钱治病、有基本的生产资料。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增长形势,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医保报销等标准,确保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将孤、寡、病、残等特殊原因造成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加强贫困家庭的养老保障。二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在看病、入学、住房等方面实行特别扶助政策,着力解决贫困家庭的就医、就学、住房难等问题。建立城乡贫困户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完善大病救助政策,为贫困户建立个人档案,办理看病优惠卡,通过全免挂号费,减免住院治疗费等,减轻其负担;采取减免学费、提高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增加教育贷款的年限和数额,提供助学金等措施,扶助贫困户子女入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使无房的城镇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形成政府部门、慈善机构、社会组织、商业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扶贫帮困新格局,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上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不力,要采取道德和普法教育先行、司法援助介入的方式,提高子女赡养父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由法院强制执行。

2、大力开展就业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

加大培训投入,推行贫困家庭免费培训制度,实行贫困户培训政府“买单”的模式,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一是立足本县特色产业,开展农业产业知识培训。依托宁都县赖村镇奥帅脐橙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等24个创业孵化基地、森旺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分批次组织贫困家庭人口开展三黄鸡养殖、脐橙种植、席草栽培等产业知识培训,提高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能力。二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务工实用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该县工业园区企业、田头镇农民创业园、县职业技术学校等资源,建立贫困家庭务工技能实训基地,定期开展机电、修理、家具、服装、餐饮等实用技能培训,争取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三是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开展现代经营知识培训。利用县乡党校、送科技下乡、手机短信平台等,开展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用好“三送”工作结对帮扶网络,推动“三送”干部向所联系的贫困户传授经营知识,提高其竞争意识和适应市场的信心、能力。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照亮贫困家庭的未来 第9篇

建好家门口的乡村学校

2015年3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家长和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走进了位于荆山南麓海拔1400多米的歇马镇莫家垭教学点崭新的校园。修葺一新的大门,新建的综合楼,让这座群山环抱中的教学点显得格外靓丽。

“看起来一大片,能用的没几间”,一年前,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几排石木结构的黑瓦房,是莫家垭教学点的整个家当。由于学校条件差,孩子们在校生活学习没保障,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20公里外的歇马镇上学。在保康县106所学校中,像莫家垭这样的村级学校,多达50余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

寺坪镇板庙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青山脚下,小河岸边,幽雅的环境与这破旧的校舍极不相称,由于缺少生活用房,学生的生活用品只能存放在教室的走道里。2014年7月,随着该校改扩建工程的竣工,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如今的板庙小学,崭新的教学楼、公寓楼、综合楼和学生餐厅,在自然风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靓丽,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班班通教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在这里,青山绿水环绕,欢歌笑语回荡。

“现在,村里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点也不比镇上差,许多家长又把在镇上读书的孩子转回村小!”板庙小学校长冯均高兴地说。

近年来,保康县累计投入2.8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11.36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6.74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4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4.4万平方米,标准食堂配备率、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配备率、学生宿舍楼内洗浴率、如厕率达到了四个100%。同时,投入2900万元,为中小学及教学点配备“班班通”设备,完小以上学校“班班通”配备率和宽带接通率达到100%,其中油坊街教学点与襄阳市襄城区荆州街小学、大安教学点与保康县实验小学联建远程同步课堂。

同时,重视和加强幼儿园建设,除在每个乡镇建立中心幼儿园外,还在人口密集的村庄新建幼儿园6所,发展民办幼儿园7所,目前全县幼儿园达到25所,切实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49.8%上升到79%。

通过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全县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的梦想已变成现实。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2013年,寺坪镇中心学校八年级学生陈功先后失去爷爷和母亲,2014年,与之相依为命的父亲又出意外离世,年仅14岁的他成了孤儿。在他最困难的时刻,县教育局及时向其伸出援助之手,第一时间为他送去“紫薇励志助学金”3000元,并将其优先纳入政策资助对象,每年可享受1250元的生活补助。另外争取东风康明斯公益项目,每年给予他1000元的资助,帮其解决生活困难。

这是保康县教育局开展精准扶贫、全力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教育局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为目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社会公益救助项目,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网络。2012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各类资助金5699.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165人次。

政策资金是主渠道,县教育局积极争取,将大多数贫困生装进政策资助的“笼子”。四年共落实学前教育幼儿资助、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及中职贫困生助学金、中职学生免学费等政策资助资金2699.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2370人次。在资助对象认定上,坚持“教师家访、村委会审查、学校评审”三个结合,确保了精准资助、阳光资助。

此外,教育局广泛争取社会公益资金资助贫困生。该县先后设立了东风康明斯、兴发、清泉、紫薇励志、日月光等奖助学金,争取香港基督教信义会、襄阳企业家协会、武汉华人集团等爱心团体,累计筹集善款500余万元,资助特殊贫困学生4000余人次。

“金榜题名之时亦是落榜之时”现象,如今在保康县已不复存在。每年,县教育局主动与贫困大学新生对接,按政策发放信用助学贷款,年均为1000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600余万元,贷款比例达50%以上,让无数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同时,教育局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强健学生体质。2012年以来,共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693万元,惠及82所学校17024名学生。

沐浴爱的阳光雨露,让全县贫困学子露出了笑脸。

帮助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路

2015年7月3日,龙坪镇党委政府为到高寒山区支教3年期满的“启明星”团队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欢送会。三年来,他们用智慧和努力,助推龙坪镇中心学校实现了中考成绩从全县“摆尾”到“榜首”的历史性跨越。现在,除开已成长为学校负责人的唐明星继续留校支教外,县教育局又选派10名教师到龙坪支教两年。目睹学校越来越旺的人气和越来越好的成绩,莲花村村民胡涛高兴地说:“学校有这么多好老师,孩子在这儿读书,我非常满意!”

自2011年全县开展教师交流工作以来,共有749名教师参与城乡交流,其中40人交流到100人以下的教学点任教。2010年至今,共为薄弱学校补充年轻教师276人。在教师培训上,尽力向薄弱学校倾斜,近三年来,全县仅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教师就达2866人次,同时强化校本研修,参训率达100%,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上升。目前,保康县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已由2011年的3名增加到37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81名。2014年,有2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结束了保康本土无特级教师的历史。

实施生本教育,是县教育局结合山区实际、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工作2011启动,2012年试点,2013年全面推开,目前已形成了以“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服务、生本管理”五大模块为主的生本教育“1+5”体系。推行这一改革,目的就是要扭转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倾向,适应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走进现在的课堂,看到的是四个或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着热烈的讨论、精彩的交流、大方的展示,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保康实施生本教育的特色做法,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肯定。谈起生本教育带来的变化,马良镇云旗小学六年级学生周俊杰的家长周婷婷满脸欣慰:“孩子以前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性格拘束,现在敢说、爱说,学习成绩也比以前好多了!”

近几年来,教育局以“增能力、强特色、上规模”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开展校企合作以及与高校联合办学,与县核桃办、茶叶办、组织部联合开办核桃、茶叶技术员免费学历教育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三年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21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综合质量评估获全市一等奖,帮助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路。

(作者单位:保康县教育局)

家庭贫困证明书怎么写[模版] 第10篇

兹有我_______省______市/县_________________区/镇_______________街道/村___________________居/村民____________,其家庭人口共_____人,家庭主要收入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月人均收入_______元。

其子/女____________现在_______________大学读大学,因家庭贫困,生活非常困难,实无力交纳学校学费。

特此证明

证明人(公章):

****年**月**日

第二篇: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_______________(父母亲姓名)之子(女)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_______________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_______________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或_______________居委会等(公章)

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扩展阅读:

贫困证明相关注意事项:

1.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此证明)。由乡(镇)或街道办理处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填写空白并加盖公章(如****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有效,而******办公室的公章无效)。

2.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用a4纸复印,要求要清晰无误。

3.父母的户口复印件。用a4纸复印,与各自身份证上的姓名及身份证号完全一致,否则由管辖的派出所出具证明并加盖公章,要求清晰无误。

4.贷款学生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学生证复印,若身份证上的姓名、号码与学生证上不一致的,由所管辖的派出所出具证明并加盖公章。

贫困证明申请条件

需要写明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收入、困难的原因和程度等情况,需要你所在的街道或居委会出具。以下四种情况属于生活困难: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扶养人的居民;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以上所说的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所在省统计局当年四月二三十日公布的上年度省平均统计数为准。

学生家庭贫困证明 第11篇

大学:

学生姓名: ,毕业于 (高中学校),即将上 大学,家有 口人, (成员)(情况),家有 (元)年收入,以此为家庭困难证明,望上级有关部门予以帮助。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 乡、镇民政部门 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盖章 盖章 盖章

家庭贫困证明(推荐) 第12篇

此致

敬礼

日期

贫困家庭证明书 第13篇

迄今为止, 关于“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概念的界定, 国内学界大体上有两种说法, 北京大学张纯元教授在其著作《人口理论教程》中指出:人口质量是人体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这一定义与中国《人口学词典》关于“人口质量”概念的界定一致, 在学术界影响较大, 经常被广泛引用。另外, 人口学家梁中堂教授和前苏联学者巴兹勒夫对人口素质概念的界定相同, 认为人口素质是人口构成体系的总和, 包括年龄、性别构成、人口健康状况构成、业务技术熟练程度构成等, 他们两个对人口素质概念的界定相同。北大人口所穆光宗教授认为, 人口素质即人口质量,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人口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人口素质的高低与人口的组合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 科学合理的人口组合结构会产生较高的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 同时其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也较强, 这些观点得到了国内其他人口学研究者的普遍认可和借鉴。

通过梳理学术界关于“人口素质”概念的阐述, 笔者认为人口素质亦称“人口质量”, 是反映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作为量的规定性的人口, 主要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性别比例及其他可用数量来衡量的特征。作为质的规定性的人口, 主要是指人口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一般有人口的身体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经营管理素质等指标构成。人口素质由个体素质和社会素质构成, 个体素质是指个人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同的个体素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综合形成社会人口素质。个体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及职业构成等因素影响着社会人口素质的形构成, 社会人口综合素质又反作用于个体人口素质的形成, 良好的社会人口素质有利于个体人口素质的提升, 起着“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的作用, 低劣的社会人口素质阻碍着个体人口素质的提高, 有着“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的破坏作用。

二、人口素质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具体影响

1. 身体素质差加重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身体素质好是脱贫致富的必备条件。海南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健康问题非常突出。以琼海市农村贫困人口为例, 从户主的健康状况来看, 老弱病残问题突出。有半数以上的贫困家庭的户主有小病或慢性病, 有7.4%的贫困家庭的户主是残疾。农村贫困家庭的年龄明显老化, 10.7%贫困户的户主年龄超过65岁。大多贫困户都是老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 缺乏劳动力人口, 经济收入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不利于贫困农户增强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 也很难抓住改善自身境遇的机会, 家庭经济收入就会减少, 很难脱贫。身体素质差还会减少家庭其他成员的教育, 从而长期影响到家庭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状况的改变, 并且可能会使贫困家庭陷入“健康不良——贫困——缩减教育投资——人力资本素质降低——贫困——健康不良”的健康贫困陷阱。 (1)

2. 科技文化素质弱限制了农村贫困家庭增收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转移剩余的劳动力是农村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摘掉贫困帽的重要途径, 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直接受劳动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 近年来, 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任务非常艰巨。2009年, 海南农村仅有7%的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 比全国平均比例要低12.1个百分点。而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已经达到了55.8%, 河南是30.1%, 四川是34.4%。由于海南当地农民的技术技能素质适应不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海南的一些工厂企业如药品制造企业、采石厂、海汽等公司需要从内地招揽员工。调查中发现, 琼海不少贫困家庭的户主或子女在内地沿海一带务工, 由于文化素质低, 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 大多数劳动力只能从事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行业。有些出去不到半年就打道回府, 适应不了外部环境。由于缺乏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技能, 满怀希望进城寻找打工赚钱机会的农民工面对一些企业的加薪招工, 只能望洋兴叹。

3. 政治文化素质低削弱了农村贫困家庭成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 农民的政治文化素养的高低与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制约, 边远乡村的农民对于参与民主活动的观念比较淡漠, 对民主的需求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在调查中发现:25%的农村贫困人口对村委会选举活动不感兴趣, 只要自己能成为扶贫对象, 认为选谁都一样。在他们看来, 民主就是, 当生活上有困难时,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纠纷矛盾时, 领导干部能公正解决, 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从不积极主动去参与村委会的选举活动。课题组成员在重点访谈中发现:贫困家庭人口的参政意识远远低于非贫困家庭的参政意识, 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 对村委会选举活动较感兴趣, 有较强的知政、参政、议政需求。

4. 思想道德素质落后阻碍了农村贫困家庭脱贫的步伐

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阻碍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美国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指出:“落后和不发达也是一种国民落后思想心理状态。国民的思想、心理和精神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思想意识之中, 就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2) 一般来说, 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 农民的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海南农村贫困家庭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仍在影响着他们的生育行为, 不生出男孩绝不终止生育, 这些思想和行为深深影响着家庭生活经济状况。会山镇是琼海市的重点扶贫对象, 近年来, 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政策, 会山镇居民的收入已接近琼海市居民人均收入8000元左右, 照理来说早已摘掉贫困的帽子, 实际上, 会山镇仍是扶贫的重点对象之一, 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思想传统落后, 认为读书无用, 送子女上学还比不上修套房子实在, 没有好好利用手里剩余的资金去投资增值。抓不住促进个人发展和创收的机会, 就很难带来个人财富的增加。虽然近几年来, 琼海市政府在扶贫方面采取了很多优惠的扶贫政策, 向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投资不少, 但最终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

三、提高农村贫困家庭人口素质的迫切性

1. 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海南农村贫困家庭经济增收问题的根本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劳动力要素具有非同质性, 素质低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 素质高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条件,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重要。 (3) 海南省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大省, 充分发挥“无病区”和绿色热带农产品的优势, 必然会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社会效益高的战略产业, 它的发展繁荣既要受到来自自然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海南岛所处地理位置特殊, 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之一, 每次天灾都会给海南岛的农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受历史传统的惯性和自身素质的制约, 至今, 在海南农村贫困山区, 农民的观念以至行为模式, 仍没有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 农民的市场经济和市场主体意识明显欠缺, 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大多只能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埋头苦干而非巧干, 缺乏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通常勤劳不能致富、增产不能增收甚至血本无归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收入低影响到贫困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 他们的消费支出还停留在满足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方面, 提高人口素质是促进农民增收, 缩小村民贫富差距的突破口。

2. 提高人口素质是推进海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不仅仅是农民的住房有了翻新, 道路有了拓宽, 收入有了增加、环境有了绿化, 更重要的是农民的综合素质要有新的变化。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近年来, 海南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但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素质现状还满足不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素质需求。在海南农村, “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念不仅对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带来困难, 而且给有限的生存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农民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 更是精神上的贫困。在海南中西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 农民仍持有保守、落后的生产生育观念, “等、靠、要”等消极、懒惰思想严重, 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较浓;心理失衡、仇富情绪仍然存在。政府必须制定提高贫困农民素质的举措, 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 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而不是成为间接的、被动的接受者, 在主观上做到“我想富起来”“我会富起来”“我有办法有能力富起来”。这样建设的农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3. 提高人口素质是加快海南农村贫困地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

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几年来, 海南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 产业结构层次低, 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力还不足, 缺乏高素质人才, 城镇化水平为50.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区人口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而且乡镇普遍规模偏小, 平均镇区人口仅为1.12万人, 特别是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 农民文化层次不高, 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 增强增收能力机会较少。海南未来城镇化的推进必须摒弃传统的“快速、集中、粗放”的方式, 坚持走“集约型、智能化、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道路, 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贯彻实施海南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一重大战略措施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农民素质。

4. 提高人口素质是释放海南农村贫困地区内需潜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 社会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 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在内涵、结构与规模上发生深刻的变化, 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由物质性消费为主向服务性消费为主转变。 (4) 在这个特定社会发展背景下, 海南省未来5-8年消费升级的潜力与提升空间巨大。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谈到消费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 经济将增长0.76个百分点, 巨大的内需潜力、尤其是消费需求潜力, 是未来5—10年我国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 并将决定未来10年的增长前景。有效释放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 不仅对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亦将起到重要作用。释放海南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内需发展的红利, 必须促进老百姓就业, 提高经济收入, 而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必然要求。

注释

1曹燕.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研究[N].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120.

2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3, 4.

3金兆怀, 冯靖媛.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提高问题的思考[J].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 (第三册) , 2006.

为更多贫困家庭圆“安居梦” 第14篇

8月,烈日炎炎,小丽和老公打着遮阳伞站在正在施工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丽湾阁小区外。小丽告诉记者,这里即将成为他们的新居,几乎每天他们都要到工地上来看看。看着自己的新居拔地而起,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

工地负责人介绍说,丽湾阁小区是棚户区改造回迁安居小区。小区无论是质量、绿化,还是配套设施方面,都不比商品房差,甚至超过有些商品房的品质。丽湾阁小区从去年7月份开始施工,规划总用地面积5.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户型最小的40平方米、最大的100多平方米,明年底将有2138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建成后的新小区不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而且体现出健康、安全、自然、和谐等时尚元素。

小丽说,在这之前,她和丈夫住在一间使用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进家门就是床和衣柜。”就因为地方太小,她家3岁的孩子一直住在其父母家,由孩子姥姥、姥爷照顾。“这回可好了终于可以把孩子和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了。”

齐齐哈尔市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从2008年开始,改造前市中心城区共有集中棚户区681.2万平方米,涉及11.3万户、33.7万人。2008年到2011年,市中心城区共完成投资100.23亿元,拆迁棚户区518平方米、8.3万套。一大批棚改回迁房,使众多困难家庭圆了楼房梦。

统筹规划,多元投入

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齐齐哈尔在“一五”、“二五”时期建设了一批工业企业,为了安置产业工人和职工家属,建设了大量平房和简易楼,由于退出计划经济较晚,受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困扰,齐齐哈尔城市建设一直相对滞后,许多群众多年居住在棚户区。为了让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住上新房,市政府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模式,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注入新活力。

建设棚改回迁房打破“小改小造”的思维习惯,实施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布局。对要求不高的棚户区居民,重点规划建设相当数量的多层住宅,满足其住进相对较好楼房的需求;对基础经济较好的棚户区居民,统筹规划配建一部分高层住宅,满足其一步住进高楼大厦的良好愿望。

“原来我的家就是现在丽湾阁小区所处的位置,这里属于市里的黄金地段、依江傍水、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周围有市重点小学和中学。动迁前,我真怕保障房会建在偏远的郊区。”小丽说,保障房能建在这里实在太让人惊喜了,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据相关部门介绍,齐齐哈尔市政府吸取某些城市集中改造、统一安置、成片建设保障房,形成棚户区居民扎堆“贫民窟”、高端人士独享“富人区”差距悬殊的教训,实施改造、开发相结合,让贫民既住进新区,又接受新事物,形成各阶层共享优质服务和优良资源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2008年以来,齐齐哈尔市区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100.23亿元,而国家到位补贴只有2.5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成为一道似乎无法跨越的门槛。

“钱从哪里来”,—直是决策者头疼的问题。全市开动脑筋、创新思路,以资金筹集为突破,多元投入,创新出借款、贷款、现有土地变现、垫资、募集、招商引资、募捐等12种筹资办法。通过实施多种融资模式,基本满足了棚改资金需求,成为黑龙江省各市地破解城乡建设“资金难”的成功范例。

有情拆迁,惠民利民

“还是现在的楼房好,每天儿媳和女儿们会来我这里做饭,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饭后还可以在广场遛弯。再也不用烧炕、搬煤气罐了。”新合社区的76岁老人贾秀兰乐呵呵地说。

贾秀兰原来对动迁并不赞成。她说,住了一辈子的老宅已经有了感情,那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她和老伴亲手盖的,对他们老两口来说有很特别的意义,现在说拆就拆,实在合不得。况且,原来住的200多平方米的平房是和6个儿女在一起,虽然房子破旧,生活不方便,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倒是其乐融融。如果房子拆了,儿女们就不能和自己在一起住了'老人觉得很孤寂。

棚改办的工作人员多次上家里耐心的给老人做工作,儿女们也懂事地劝说老人:其实,拆迁后大家还是住在同一栋楼,生活比过去会更好。

最后,贾秀兰和老伴同意了拆迁。不久后,贾秀兰一家搬进了新居。

齐齐哈尔市委副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孙立凯向记者介绍说,在推进和谐征收上,他们充分征求被征收居民意见,对80%以上同意的地段实行征收。对部分不愿搬迁的被征收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入户反复做工作,化解抵触情绪,争得理解和支持。对征收后期的滞留户,实行领导干部包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亲情去感化一个个被征收人。

“原省农机厂地段一位80多岁的动迁户,他年轻时精神受过严重刺激,身患多种疾病,因为家里穷,一直拖着没治疗。他在拆迁时也很不配合,工作人员多次做工作都没有起到效果。”孙立凯说,后来,他亲自到医院请专家,上家里为老人治病,经过几次就诊,老人的失语和其他病症得到好转,使老人深受感动,立即表示积极配合拆迁。

孙立凯介绍,为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齐齐哈尔市把依法征收与阳光拆迁有机统一,在调查论证基础上,相继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和《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做到“执行政策、补偿结果、确认补偿标准、工作人员、照顾对象确认程序、举报上访渠道”等六公开,将征收拆迁置于阳光下,消除了被征收人晚迁得利的侥幸心理。

他强调,为保证更多弱势群体住上新房,坚持有证房“征一还一”、无证房“征二还一”的惠民征收政策,对回迁房不足40平方米的特困户、残疾户,不收任何费用直接安置到40平方米的保障性户型;对确实住不起楼房,享受低保政策的,确保其住上廉租房;对上起楼住不起楼的,在物业费、取暖费、燃气费等方面适当减免;对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又确实交不起差价款的棚改居民,给予混合产权房,待居民有条件购买剩余产权时,仍可按当时建筑成本购买。

严把质量,环境优美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住在新合社区的57岁的张丽兴奋地说。

张丽退休前在一民营企业做仓库管理员,月工资1400多元钱。老公几年前得病去世了,她和儿子住在2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相依为命。“平房冬天取暖要烧煤,做饭要劈柴。”这些力气活,对从小一条腿有残疾的张丽来说,非常困难。眼看儿子都20多岁了,因为居住条件不好,也很少有人给介绍对象,张丽心里很是着急。自打2009年初搬进了70多平方米的新房,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给儿子介绍对象的媒人也多了起来。

“现在厕所在室内、做饭有天然气、洗澡有热水器。小区内还有运动健身器械,小区门口有农贸市场、公交车站,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张丽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乐得合不拢嘴。

孙立凯告诉记者,在工程质量上,他们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制,并由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回迁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的质量管理系统,对资质准入、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使保障性住房在结构、外观、设施、质量等方面,与一般商品住宅楼没有区别,98%以上被拆迁户选择了回迁安置形式。

上一篇:财务出纳员工作计划下一篇:社区护士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