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词的造句范文

2024-07-09

语词的造句范文(精选11篇)

语词的造句 第1篇

语词拼音

【注音】: yu ci

语词解释

【意思】:泛指词、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

语词造句:

1、英语从法语中引入许多语词。

2、有好几个依地语词描述社交不适应。

3、这样的活动,在电子化之前的时代是无法发生的。这个语词,也是在全球化之前的时代不会出现的。

4、他头微偏着,用深沉的嗓音吞吐出精挑细选的语词。

5、她的触角伸向一个个生活故事。语词后面是她积蓄多年的情感。

6、曾经滚烫的语词,在喷发之后岩浆形成风景,才能被人欣赏。

7、我好像又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些语词纷飞的日子,年轻时相信,在生活的花园里,信手拈来都是玫瑰一朵。

8、还有些人被称为哈西德派,讲义上有,这是一个希伯来语词,意思是神圣的,虔诚的,之类的。

9、而我找到的最早的、可以看成是一个单词的缩略语则是1934年的Gestapo(盖世太保),来自于德语词“秘密国家警察”(GeheimeStaatspolizei)。

10、但是在什么语境下和如何使用这些语词和概念我们应该特别加以小心。

11、显然,我们不会也不应该把这些语词和概念完全弃之不用。

12、我的语词是模糊的,我的诗句是猛烈的。而在我的秋季的《升号与降号》里,不但空中有云的外观的游戏,也能看到五谷破土生长。

13、这是一种元文学的语词新作,我现在会开始展示,你们也可以思考一下,诗人弥尔顿也在同样的时刻陷入僵局。

14、在他们令人咂舌的高效下(尽管毫无创造性可言),这个机构总算列入了1,100个英语单词及短语和接近600个乌尔都语词。

15、对于法律语词的解释只能由法院而不是任何其他机构进行。

16、他的祖父是穆斯林于是他在他的艺名休息一个阿拉伯语词。

17、遗憾的是,我只会说几个汉语词,我需要学习说的更多。

18、因此,一般的规则是,只有立法者使用了的语词才涉及解释。

19、他们讨论了符号与指称关系,语词和语句的意义,注重对语义解释方法的提炼和运用。

20、在前克里普克时期,哲学家的任务被认为是通过分析语词和概念来发现必然的、先验的真理。

21、我们的语词由于理论的连续性而能继续为人理解:我们对用法的调整是渐进的,足以避免出现断层。

22、本研究的结果将与前人的实验结果以及当代的口语语词辨识理论参照讨论。

23、如果所运用的语词的意思都很清楚,那也就用不着解释规则了。

24、当今中国的公共论述中,“民族主义”语词不断敲打着时代精神的敏感神经。

25、行政强制由于语词和语境的不同造成其下位概念的混乱。

26、在泰语词组中,“吃饭”则要翻译为“吃米”。

27、语词意义和句子意义关系紧密,但笔者认为词义独立于句子意义,两者属于不同范畴。

28、这对于我们揭示汉语词字识别的基本过程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语词的造句 第2篇

语词翻译的重要影响因素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语词的翻译受到具体的文化背景的直接影响着.本文试图从地理环境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社会文化传统差异、政治体制与社会历史差异和价值观的`差异等方面分析影响语词翻译的因素.

作 者:胡乃杰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国际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刊 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6(2)分类号:H159关键词:语词翻译 文化背景 差异

《仰阿莎》的语词程式分析 第3篇

这里我将以商君演唱的《仰阿莎》文本为主要分析对象, 因为他的文本是他自己演唱自己记录的, 避免了其它文本在搜集整理时内容上可能出现删除、添加或缩略的存在, 而且商君演唱的文本内容上也要比其他几个文本叙述得更加详细和丰富, 同时他的文本是这几个文本里唯一有苗文标注的, 这样在分析《仰阿莎》的语词程式分析时也是最佳的版本。

我们在王安江演唱的苗族叙事诗《仰阿莎》文本里看到, 表演者在演唱谁是生育仰阿莎的妈妈这一部分内容时, 一共才用了八十多个诗行, 却提到6次攀爬的务波妈妈、7次霓娥奶奶、10次青石妈妈、8次大地老奶奶, 象这样保持着固定不变的形式并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名称一定是高度程式化的。除此之外, 他们的名字还有着与某种意象或形象相关的特点, “攀爬的务婆波妈妈”是指流淌着的水, “霓娥奶奶”是指兴风布鱼的龙, “青石妈妈”指水潭里的岩洞, “大地老奶奶”指的是地球。

在《仰阿莎》叙事诗中, 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可以用来形容某一“类”人的“通用程式”。如:熊公老人家、古劳公公老人家、两只水桶老人家、水瓢婆婆老人家、九归鸟老人家、黄斗雀老人家、水赖老人家、留翔老人家、癞蛤蟆老人家、野鸡老人家、螺蛳老人家、水赖老人家、青石老人家、攀爬务波老人家、霓娥老人家、大地老人家等等。观察这些名称, 我们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名字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姓名+老人家。这是一个对老人家使用的“通用程式”, 他们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 前面一部分是他们的姓名, 后一部分是对他们的尊称, “老人家”三字在苗族表示一种对老者的尊称, 有时再路上遇到老人, 可又不知道是谁, 我们出于礼貌也会问候一声老人家好, 这在苗家人看来不喊姓名, 直接称呼老者为“老人家”是没有问题的。

上面是对老者的一种“通用程式”, 而对年轻男性人呢?在《仰阿莎》叙事诗里, 我们同样看到了许多这样的称呼:团鱼阿哥、螃蟹阿哥、虾子阿哥、琅琅蛉阿哥、鲤鱼阿哥、熊挺阿郎、星星阿郎、汪郁阿郎、公鸡阿郎、老野猫阿郎、水龙阿郎、有工阿郎等, 这些年轻男性都被称呼为某某阿郎或某某阿哥, 其实阿郎和阿哥在苗族是同一个意思, 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名字也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姓名+阿郎/阿哥。

前面一部分是姓名, 后一部分是尊称, 采取姓名+阿郎/阿哥的这种称乎模式也是表示尊敬, 有的时候也会直接称呼年轻男子为“阿哥”, 但这种情况比较少。

称呼年轻的女孩则遵循着这样一种规律:直接称呼为“阿妹”。象这样用来形容某一“类”人的“通用程式”为表演者在现场表演强大的压力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在《仰阿莎》叙事诗里出现的这些与人物相关的称呼, 都是程式化的表达模式, 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相反的, 这些程式在固定之中蕴含着变化。如, “太阳大王 (wangx hneib) ”这个名称它在《仰阿莎》叙事诗里重复出现率高达一百多次, 可以肯定“太阳大王 (wangx hneib) ”是一个基本的程式形态, 但有时为了韵律和步格的需要, 会把“大王 (wangx) ”去掉, 称呼为“太阳 (hneib) ”或者把“太阳 (hneib) ”去掉, 称呼为“大王 (wangx) ”以压缩步格长度, 因为《仰阿莎》叙事诗整个文本的每行诗歌都是由五个音节数组成, 表演者为了不破坏这种形式, 只能采取这种办法。如:Hneib yis hlat niangb dlangl, 太阳顾月亮在家;或者是Wangx zaid fal set diangs, 大王家的官司要爆发。

通过上面的例证分析我们发现, 在《仰阿莎》叙事诗里与人物相关的程式主要表现为两个特征, 其一, 是与人物称呼的意象或形象有关, 其二, 是表现在用来形容某一“类”人物的“通用程式”。在《仰阿莎》叙事诗里“通用程式”主要有三种, 当称呼老者时用“姓名+老人家”模式, 称呼年轻男子时用“姓名+阿哥/阿郎”模式, 称呼女孩时用“姓名+姑娘”或直接称呼为“阿妹”。这样的称呼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高度稳定的片语是具有程式特点的人物姓名, 且对表演者的快速创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关于数字的程式

在《仰阿莎》叙事诗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数字的词汇, 它们是数字与数字组合在一起的固定模式, 用以表示人物或事物的多少。

1. 数字“五”与“六”的组合程式

bob nangt zab leib beel[1次], 我们来看那五座山;diut leib bok niangb nangl[1次], 六座东边的大山坡;hos dot zab leib beel[3次], 它选得五座山坡;diut leib bok niangb nangl[3次], 东边六个小山头;ob nangt zab leib wangl[3次], 我们来看五个水塘;diut leib ment eb sail[3次], 六口清凉的水井。

2. 数字“六十”与“一百八”的组合程式

duit juf jeel hlinb meel[7次], 戴的六十只扁项圈;bat yaf liul qub liul[7次], 围着一百八十张围腰;diut juf zaix nongd diol[9次], 六十个青年也想和她成对;bat yaf zaix nongd diol[9次], 一百八十个后生也要与她成双。

例句后面的数字, 表示它们在文中重复出现的次数。这里的数字“五”、“六”, “六十”、“一百八”都是泛指的复数, 并非确数, 意指数量繁多。并且数字“五”与“六”, 六十与一百八常常相并而提, 也就是说当表演者在进行演唱时, 他会立刻在大脑里搜索表达数量多的程式, 一旦他调用的是五与六的组合时, 上一句使用数字“五”, 下一句表演者就会自然的使用数字“六”;“六十”与“一百八”是同样的道理。而且我们发现文中出现得最多的数字组合就是“五”与“六”和“六十”与“一百八”, “五”、“六”的组合一共在文中出现了十次, “六十”与“一百八”一共出现了十六次, 其它的数字组合则几乎没有。象这样在文中频繁出现, 并总是相并而提的数字组合一定是表演者惯用和善用的, 用来表达数量多的数字程式。

三、行为的程式

在阅读《仰阿莎》叙事诗文本时我们发现, 除了以上两种与人物和数字相关的因素在文中反复出现外, 还有一些与特定动作或行为相联系的因素同样在文中反复出现, 它们是对一个事件的过程或对一些动作的过程进行描绘的片段。

在《仰阿莎》叙事诗里还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模式化场景, 鸟儿们一个接着一个飞奔去远方的行为过程描写。

Lot ot deil nes mel, 先是一只鸟儿去;Nes eb jongb mel gol, 乌鸠雀儿去喊他;Ghangb ot ghol gheik mel, 赶后布谷鸟儿去;Nes ghol gheik mel gol, 布谷鸟儿去喊他;Ghangb ot jab hfit liol, 赶后黄鹂鸟儿去;Jab hfit liol mel gol, 黄鹂鸟儿去喊他......

上面的例句以主语是变化的, 而动词“去” (mel) 和“去喊” (mel gol) 则是固定不变的模式在文中循环出现了7遍, “赶后 (ghangb) ”是为了与第一组的“先 (lot) ”相呼应而使用的词语。毫无疑问, 这是一个高度固定的动作程式。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 该组诗句里的“Ghangb ot jab hfit liol (赶后黄鹂鸟儿去) ”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动词“去 (mel) ”, 而其它诗句都有, 或许这是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出现了错误?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不是, 而是表演者有意为之。我们随意翻开《仰阿莎》叙事诗的任何一个章节都能看到, 《仰阿莎》叙事诗的整个文本每个诗行都是由五个音节数组成的, 也就是说《仰阿莎》叙事诗的每个诗行在长度都上有着严格要求。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为了符合这种要求, 而不得不舍弃动词“去 (mel) ”。由此可知, 表演者在演唱时, 并不是逐字逐句的去背诵套话, 而是会根据演唱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哪怕这样的调整会给整个句子带来瑕疵。但这也正体现好程式的本质属性。

除此之外, 在《仰阿莎》叙事诗里我们看到每当提到太阳生气时, 这样的诗句要派上用场:Lot ot neis deil dlaid, 先是责问狗;Diet deil dlaid beeb tind, 踢了狗三脚;Ghangb ot neis deil liod, 赶后责问黄牛;Diet liod beeb langx dangd, 打了黄牛三刀背......

虽然这组诗句在文中只出现了一次, 但我们在其它三个文本里同样看到了这样的诗句, 因此, 可以推知这组诗句的出现一定不是偶然, 也不是王安江文本所特有的, 而是传统的、程式的。我们看到该组诗句的主语是可以替换的, 而踢打的动作是不变的, 都是使用固定的动词“diet (踢打) ”来表示太阳的凶残。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组诗句一定是高度固定的动作程式。

这一章节我主要是在词语层面上对《仰阿莎》叙事诗的语言进行分析, 并主要涉及到与人物、数字和行为相关的一些程式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我们发现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 他们总是会有意无意的使用那些沉淀在传统之中并具有特殊驱动力的词语和模式, 并反复使用它们。使用最简单的和最经济的形式来构筑他们的诗行,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可以采用一个方案来解决问题, 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再去使用其它的方案, 以便帮助他们在即兴创作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的构筑诗行和减轻他们的记忆负担。

摘要:本文将《仰阿莎》叙事诗置于诗学理论的背景下, 以为文中的样例为特定的分析对象, 借鉴和参考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 以期对《仰阿莎》叙事诗中的语词程式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仰阿莎》,程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编印.民间文学资料第六十二集 (仰阿莎) [M].贵阳:中中印刷厂, 1984.

语词的造句 第4篇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词汇教学

一、引言

相对于“刻意词汇学习”(intentional vocabulary learning),Nagy等人(1985)提出了“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acquisition)假说。刻意词汇学习是指通过死记硬背词汇表或单纯做词汇练习等方法来直接学习词汇。而词汇附带习得则指学习者在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时,由于需要用到词汇而附带地习得词汇的现象。词汇学习在这里不是目的,而是完成活动的一个手段,所以词汇附带习得被认为是听说读写活动带来的一种“副产品”(Huckin&Coady,1999)。词汇附带习得现已成为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如De Rider,Ellis&He,Fraser,Hulstijin,Laufer,段士平、严辰松、盖淑华、黄燕等都作过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产生

Laufer和Hulstijn(2001)针对二语阅读中发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所提出的“投入量假设”(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为我们理解词汇附带习得的产生提供新视觉该假设首次从动机和认知两个维度出发来审视F2/FL阅读中发生的词汇附带习得。其中的动机性成分,即需要(need),为词汇附带习得的产生提供了解释。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想要获得成功,这种对成功的渴望,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而在L2/FL环境中,学习者的阅读有两种:单纯的阅读(readingonly)和伴以任务的阅读(reading plus) (Paribakht&Wesche,1997)。

此外,词汇附带习得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注重自上而下,模仿自然的交际法的影响。当时的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强调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的主动性有助于创造一个自上而下的心理语言过程;认为人类学习语言不仅要通过感知,还要通过对语言信息的内在加工才能获得。这种自上而下的人类认知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如个人对世界的特有的认知模式对外部信息进行重新加工。

三、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因素

1.语篇因素。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语篇因素主要有语篇内容、语篇中的生词率和语篇的文体。阅读时如果语篇内容引人入胜,学习者自会努力去理解语篇,这样凡与语篇理解相关的生词就会得到较多的处理,所以语篇内容越有趣,对词汇附带习得越有利。语篇中的生词率低于5%对词汇附带习得有益,如果超过此限,生词分布过密,学习者将无法从生词周围获取足够的语境线索来推斷词义。因此要促使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教师要为学习者选择合适的语篇进行阅读。通过对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问题中的词汇分布和生词复现情况的调查,认为阅读记叙文比阅读说明文对词汇附带习得有利。

2.词汇因素。词汇因素主要是指生词在语篇中的突显度(salience)、性质和外形(appearance)。生词的突显度与其对语篇理解的重要性、读后任务要求和其在语篇中的复现次数(reoccurrence)有关。生词在语篇中的地位不尽相同,有的对语篇理解或读后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突显度则较高,学习者自然会对他们“多加关照”,词汇附带习得容易产生;有的则对语篇理解或读后任务的完成无关紧要,突显度则较低,学习者当然会对他们“淡然处之”,词汇附带习得也就不易产生。生词的突显度还表现在其复显次数上。不同的复显次数对词汇附带习得的结果和结果的保持都产生不同的影响(Rott,1999)。Zahar等人(2001)的研究还表明,词汇复现次数越多,越有利于低水平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词汇性质会影响词义推断和词义搜索。在同等条件下,具体名词、同源词和表达熟悉概念的词,显然要比抽象名词、非同词源和表达陌生概念的词容易推理。与形容词相比,名词和动词通常在意义上与其他词有较多的联系,而这些联系能使学习者发现更多的词义推理的线索(Nation 2001:261)。

3.学习者因素。学习者因素主要是指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目的。阅读能力是由一系列复杂的语言和认知等技能构成的视觉信息加工能力。它通常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词汇量、背景知识、阅读技能等有关。研究表明(Pulido,2003,2004b;盖淑华,2003a),这些与阅读能力相关的因素对词汇附带习得的结果会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阅读能力强的学习者,能够在词义推理时较快地猜出词义;而在搜索和评定时,他们也会技高一筹,取得较好的结果。

4.语境因素。语境因素是影响词义推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为词义推理主要依赖的是语境线索。语境因素的作用一要看生词是否有语境,二要看语境的性质,三要看语境离生词的远近。

在语篇中,生词并不总是有语境的,因为语篇的目的不是为词义推理而创造语境的,而是给已经熟悉目标语的操母语者传达信息的。因此,多数情况下,生词对L2/FL学习者来说是缺乏语境的。Zahar等人(2001)的研究证明了这点,他们的结论是:语境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支持是有限的。

四、词汇附带习得的缺陷

一般说来,词汇附带习得带来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无生词注释、无词典可查(或不允许查)和无人可问(或不允许问)的单纯阅读中,其结果更显微弱。这种结果是由词汇附带习得自身存在的缺陷造成的。词汇附带习得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语篇中突显度较低的生词容易被忽视而不会发生词汇附带习得,在单纯阅读中,这样的生词多达半数左右;(2)词汇附带习得对语篇所含生词量和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量有一定的要求,nation(2001:261)认为语篇生词量最多不能超过5%,Huckin和Coady(1999)认为词汇附带习得要求学习者的词汇量至少有3000个词族(word families),这就意味着生词量过多的语篇和那些初学者对词汇附带习得不适合;(3)无论是在单纯阅读中还是在伴以任务的阅读中,都会由于缺乏语境线索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推出词义,或者由于语境线索不足,推出的词义不准确甚至错误,导致词汇附带习得的结果不理想;(4)在单纯阅读中发生的词汇附带习得只是对生词的即时性理解,其程度一般只达到能识别生词的地步,而远未达到真正习得一个生词所必需的长时记忆的程度,且词汇附带习得的结果只局限在词义方面,很少涉及掌握一个词所需的其他方面的知识(Richards,1976)。

五、词汇附带习得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首先教师和阅读材料的编写者要精选合适的语篇材料。一个好的语篇往往预示着一个好的词汇附带习得结果,因此教师要对阅读材料精挑细选。选择过程中要考虑:(1)语篇内容应生动有趣,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和学习,少选或不选那些专业性强的科技类文章;(2)语篇的文体,应以记叙文为主(尤其对低水平者),因为记叙文中较多出现的是那些容易推测的常用词(Gardner,2004);(3)语篇的语言最好能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相吻合,语篇生词率控制在适度范围(最好是2%,最多不超过5%),简写读物和分级读物最为适宜初、中级的学习者;(4)主题关联的语篇最好集中编排,这样与主题相关的生词有机会重复出现,对提高生词的复现率很有好处。

其次,给生词注释是解决词汇附带习得过程中推不出或推错词义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有助于那些词汇量不到3000词族的学习者阅读生词量大于5%的语篇。Rott和Williams还比较了单项注释、多项选择注释和无注释哪一种最有利于词汇附带习得,最后他们认为多项选择注释对词汇附带习得及其结果的记忆和保持最有利。当然,查字典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注释会比查字典更便捷和准确。

语词的造句 第5篇

一、比赛背景: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国家的后备力量,一年一批的大一新生正是这股力量的源泉,他们不断的为学校注入新鲜的动力。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我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决定开展英语词汇大赛。

二、比赛主题:

趣味英语,词正义严

三、比赛目的:

通过举办英语词汇大赛,在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大一同学从心里有一个努力学习的奋斗目标,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精彩,培养他(她)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四、比赛主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江苏科技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会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

五、比赛对象:

全校大一新生

六、比赛时间:

2012年11月18日晚6:00

七、比赛地点:

西校区学术报告厅

八、比赛流程:

(一)预赛:各学院参赛队伍选出一名代表,参加“词汇大赛”笔试,分数排名前八者晋级;

(二)决赛:比赛以小组形式进行,共有五个环节,实行计分制;

第一环节:纯英语猜词;

第二环节:听歌曲填空缺单词;

第三环节:表演猜单词;

第四环节:猜词;

第五环节:挑战记忆。

九、活动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活动横幅、海报、新媒体在活动前一周进行宣传;

2、安排人员借好西校区学术报告厅,并联系好报告厅多媒体调试人员;

3、联系好主持人,准备好主持人稿,提前交给主持人进行对稿;

4、材料收集:

(1)环节一:需10个单词,则准备20个选10个。要求:单词、该单词的简单英文释义或相关单词。例:smile--the expression that you have on your face when you are happy, amused, etc;

(2)环节二:需3首歌的高潮部分的剪辑,则准备5选3。要求:1分钟左右的歌曲高潮部分、相关歌词,歌曲要选简单的慢节奏的;

(3)环节三:需准备300个单词。要求:单词选择易于表演或解释的;

(4)环节四:需10个人名或地名,则准备20选10。要求:所选人名或地名必须是常见的大众化的。例:the author of Pride and Prejudice—Jane Austen;

(5)环节五:需150个单词及其相对应的常用汉语释义。例:book—书。

5、删选阶段:

11月10日完成筛选,并将结果以word文档形式交给PPT制作负责人。

6、PPT制作阶段:

(1)时间:11月4日前完成,每个环节的PPT可以分开存档。

(2)具体:

•环节一:10张PPT。每张1个单词+一句英文释义;

•环节二:3张PPT。每张一首歌的歌词(部分),选择4个单词变成空格供选手填;

•环节三:300张PPT。每张1个单词;

•环节四:20张PPT(需连接),第一张写题号(点击题号进入相关题目页);一张上要有题目和答案(答案自定义动画再进入);

•环节五:5张PPT。每张30个单词+30个对应的词义。

(二)活动当天流程:

1、主持人介绍比赛流程并宣布比赛开始;

2、根据各个环节进行比赛;

3、宣布各学院分数和一二三等奖(分别是一名两名和三名);

4、颁发发奖品及证书;

5、活动结束:

1)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2)学生会成员整理活动现场。

(三)后期工作:

1、网宣部将活动在人人、微博等新媒体上进行成果展示;

2、负责人做好后期活动总结及新闻稿撰写等工作。

九、人员安排:

1、活动负责人:

孔祥福联系电话***龙威玲联系电话180134404

53朱佳磊联系电话***严慧珊联系电话***

2、外国语学院:

1、选手签到表,第五环节选手所需抽签纸(学院,姓名,联系方式);

2、横幅一条(办公室);

3、海报若干张(宣传部);

4、展板一块(宣传部);

5、笔记本电脑一台(严慧珊);、计分布若干(徐杰,根据比赛队伍数量确定);

7、纸(江科大信纸)笔若干(办公室根据比赛队伍数量确定);

8、矿泉水若干(办公室);

11、根据参赛情况制作各院代表队的席卡(活动室有辩论赛使用的席卡壳,可以拿来用)(在确定比赛队伍之后再准备,办公室负责);

12、奖品与证书(徐杰准备)。

3、能动学院:

1、抢答器、话筒(孔祥福、朱佳磊);

2、桌椅(孔祥福 朱佳磊)。

十、评分细则:

评审方式:按照公平公正原则,由记分员进行计分,各个环节的分数叠加后按分数排名;

评审结果:由主持人现场公布。

十一、参赛要求:

1、请各参赛队仔细阅读本次词汇大赛方案,熟悉有关赛程安排;

2、请各参赛队伍在比赛前半小时到场,以利于比赛正常举行;

3、参赛选手必须遵守比赛纪律和比赛规则,服从工作人员安排,如有不同 意见,请与主办方联系,不可扰乱比赛秩序。

十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1组每人一份奖品及获奖证书;

二等奖:2组每人一份奖品及获奖证书;

三等奖:3组每人一份奖品及获奖证书。

十三、注意事项:

1、活动进行时注意维持现场秩序,保证人身财产安全;

2、活动负责人保持与主持人、及工作人员联系,保证活动沟通顺利;

2、工作人员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礼貌做事;

3、所有参加活动人员需要保持活动现场卫生,不得乱扔垃圾;

4、所有工作人员需尽职尽责,保证当天活动顺利进行;

5、如有特殊情况,活动可适当调整。

附件1:

备注:

1:回执表请在11月14日晚9:00前发送至指定邮箱:1123571554@qq.com 2: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

外国语学院学习部:严慧珊联系电话:***

附件2:

比赛规则(决赛)

1、比赛以小组形式进行,共有五个环节,实行计分制。

2、第一环节:纯英语猜词。本环节采取抢答的方式,一共10题,每题5分,共100分。每题有30秒思考时间,主持人宣布抢答开始后方可抢答,否则失去本题的抢答机会。抢答成功后组员必须立刻说出答案。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不扣分。

3、第二环节:听歌曲填空缺单词。本环节共三首歌,每个空5分,共60分。由工作人员播放音乐,大屏幕显示部分歌词,每首歌曲连续两遍,选手边听歌曲,边填入空格处缺少的单词。三首歌曲都播放完毕之后,再给一分钟时间整理答案,然后由工作人员收集答题纸并根据主持人公布的答案进行批改计分。答对一个空加5分,答错不扣分。

4、第三环节:表演猜单词。大屏幕上依次播放单词,两个人一组,一人表演,一人说出单词。表演者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和英文释义,但是不能使用汉语解释。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答出正确单词。如果选手觉得困难,可以说pass表示放弃该单词,比赛继续进行。答对一个词加5分,答错不扣分。

5、第四环节:猜词。本环节采取抢答方式,选手根据主持人的提示猜出地名或人名。一共10个词,每个词5分,共计50分。在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之后方可抢答,否则抢答无效并失去本题的抢答机会。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6、第五环节:挑战记忆。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本环节比赛,由主持人组织选手抽签,抽到同一组词的两人临时结对。在2分钟内,同一组的两名选手,其中一名选手尽量记住大屏幕上的30个单词,另一名负责记相对应的汉语意思。然后在下一个2分钟内一人背单词,一人紧接着背对应的汉语。只有在两人都答对的情况下才能够加分,对一组词两个队各加10分,答错不扣分。

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观 第6篇

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观

认知理论把第二语言习得看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的`习得,是一种心理和智力的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存储、输出的过程.词汇习得是单词音形义的习得,认知论从认知主、客体两大方面来考察词汇习得机制.文中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分别从图式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词汇习得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 者:张忠梅 ZHANG Zhong-mei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刊 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6(1)分类号:H313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二语教学 词汇习得

结束语词 第7篇

(一)结束词的概念和种类

结束词是一些大型会议结束时由有关领导人或德高望重者向会议所作的讲话.具有总结性、评估性和号召性.

结束词与开幕词一样,具有简明性和口语化两个共同特点,其种类与开幕词相同.

(二)结束词的写作方法

由标题、称呼和正文三部分组成,标题与称呼的写法与开幕词基本相同.在标题和称谓之后,另起一段首先说明会议已经完成预定任务,现在就要结束了;然后概述会议的进行情况,恰当地评价会议的收获、意义及影响.核心部分要写明:会议通过的主要事项和基本精神;会议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向与会人员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等等.一般说来,这几方面内容都不能少,而且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写作时要掌握会议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会议内容予以阐述和肯定;同时可以对会议未能展开都已认识到的重要问题作出适当强调或补充;行文要热情洋溢,文章要简洁有力,起到激发斗志,增强信念的作用.结尾部分一般先以坚定语气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表示祝愿等;最后郑重宣布会议结束.

强化语词积累的“三板斧” 第8篇

“第一板斧”——回忆式积累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自如地使用祖国语言, 因此回忆式积累应该成为语文课常用的方法。对语言优美的课文, 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外, 还要求他们进行语词的积累。

如笔者在教学《木笛》一课时, 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朱丹吹奏木笛声的语句, 然后让其围绕“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等词回忆课文内容:“你好像听到了一曲怎样的笛声?”

———“我好像听到悲凉凄切的笛声在我耳边回旋, 那笛声好像是带了血丝一般。”

———“我好像听到笛声在夜空中跳跃不定, 翩然回旋, 猛地一阵风吹来, 那笛声一下子便被风卷到半空中去了。”

———“我听到如泣如诉的笛声在空中回旋, 好似有无数个孤魂在呜咽。”

……

此时, 我顺势渲染:是的, 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夜空中回旋, 你们都听到了。让我们把这四个词语连起来, 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可想而知, 这样的训练势必会增大学生的语词库存量。

“第二板斧”———回环式积累

回环, 就是用相同的语句回环复沓地来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使得文字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运用回环式的方法, 对学生积累关键语词具有极好的价值。

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二泉映月》中“月光似水, ……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一段时, 安排了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环节。他让学生将这长长的一段话锁定为一个词“坎坷”, 接着启发学生: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阿炳在“坎坷”面前有没有屈服?他有没有战胜这些“坎坷”?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找到了“阿炳整天戴着墨镜, 操着胡琴, 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等语句。然后老师又说:是啊, 你又把“坎坷”这个词语读成了长长的一段话。现在, 让我们闭上眼睛, 用心去想, 这些话使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烟雨蒙蒙的早晨, 阿炳在干什么?在大雪纷飞的黄昏, 阿炳在干什么?在他破旧不堪的房子里, 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画面写成几句话。

———“我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 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二胡, 穿着破烂的单衣, 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 睡在牛棚里, 没有被子, 没有床, 没有枕头。”

———“在大雪纷飞的时候, 人们都在家里围着火炉, 吃着丰盛的晚餐, 只有阿炳一个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大街上挨饿受冻。”

……

在这情感的喷薄点上, 这位教师激情地总结道:孩子们, 刚刚我们看到了漫长无边的坎坷, 看到了令人心酸的坎坷, 看到了悲惨痛苦的坎坷, 看到了饥寒交迫的坎坷……就在阿炳的身上, 写尽了他的全部——— (生异口同声说:坎坷!)

以上片段中, 这位教师带领学生围绕“坎坷”一词回环复沓, 来来回回, 首先把长长的句子读成一个词“坎坷”, 接着又把这个词读成长长的一段话, 继而又让学生围绕“坎坷”一词想象画面, 最后又归于“坎坷”。在这样的语意浓缩与膨胀的回环中, 学生必将把“坎坷”一词的温度和张力感受到极致。

“第三板斧”———拓展式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引进课外相关教学资源以拓展语境, 扩展学生语言学习的空间。实践证明, 引进课外教学资源拓展语境, 对学生语词积累大有裨益。

《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句话:“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 两张小转椅, 一盏台灯, 如此而已。”初看这句话, 觉得它根本没有什么言语味道和情味值得学生去积累和感悟。但是, 一位著名特级教师却处理得很独特。他先引导学生把目光集中到“极其简单”上, 接着进行了四次语境的拓展和叠加:

第一次, 教师问:提到“宫殿”一词, 你们会想到这个房子过去的主人可能会是谁?学生猜测:达官贵人、富豪、皇帝……教师马上接话茬:会是皇帝吗?我告诉你们, 这座房子过去的主人比皇帝还大, 他就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的摄政王。摄政王就是管皇帝的亲王。

第二次, 想一想, 比皇帝还大的亲王, 房子里曾经有些什么东西?学生想象:价值连城的古董, 金银珠宝, 精美的雕像, 绫罗绸缎, 所有的东西都是用金子做的……

第三次, 教师接话茬:完全有可能啊。他是摄政王嘛, 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古玩玉器都会有。但是, 当这座房子成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办公的地方时, 我们看到了什么?来, 一起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 两张小转椅, 一盏台灯, 如此而已。”

第四次, 教师话锋一转:周总理是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你说这样一位总理, 他的办公室里应该摆些什么?学生畅言:放些豪华的书架, 书架上放些古董、国家资料, 还应该把以前摄政王的东西全放进去, 并且有服务人员……教师反问:那你们看到豪华的书橱了吗?看到书橱里的古玩玉器了吗?看到所有曾经在摄政王官邸里出现过的陈设了吗? (学生齐答:没有!) 我们只看到——— (学生激动地齐读) “一个不大的写字台, 两张小转椅, 一盏台灯, 如此而已。”

语词的位置 第9篇

读罢雷颐先生《背景与错位》(《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四期)一文,获益匪浅,因为中国的先锋雄鹰们往往立身于本土高山呈现出飞向西方现代神殿的意念和姿态,而使他们过多地失去了“哲学—文化”的家园感。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能否转变成“身在曹营心在曹”的忠贞情怀(即“中国化”),大抵上可以看作雷颐先生述说中国的“后殖民”、“后现代”的焦虑心态和言语所指。真的,中国陆地上经常飘洒着西方的阵雨和暴雨,以至于无数枝桠在赏心悦目的春日里开满了被嫁接的异国花蕾——生存背景与语词错位在露天舞台上成为尽情表演的拿手戏。这是随处可见的场景和节目。先锋派的理论大典昼夜呈“吃掉”传统的势态。为此,我赞赏雷颐先生!

但是,与上述问题相关的是,在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同时,切忌自身犯霸权主义的错误。我们在谈到西方话语语境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语词问题。创造话语的语词尽管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等文化背景因素,但语词也能成为客观化的言语符号,成为传达理论思维的物质工具。张之洞之所以如文中所述,盖缘于此。既然这样,就应当允许语词超越文化背景而成为同一个世纪同一个理论平面的纵向接轨和横向比较。接轨、比较是一种转换,是一种扩充,是一种深入。就是因为语词的客观性,才形成犹如西药也能治疗我国人之病的可能性。这算得上一种语词操作的“拿来主义”!再者,不必惊悸于语词的“他者化”,反之,则容易使批评语言回归到另一种权威性的制约和捆绑(这并非陌生化)。抛开“后殖民”、“后现代”等时间概念,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西学语词的移植并未破坏中国本土文化的生长,王国维之所以能具有“方面之广博、识解之莹彻、方法之谨密、文辞之精洁,一人而兼具数美,求诸近三百年,殆罕其匹”(缪语)的权威性,是因为他“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陈寅恪语),这就是说王国维从康德、席勒、尼采、叔本华等人处移植了包涵思想的语词,否则,仅凭《人间词话》,恐怕上述结论难以成立。现在关注的视域就是要把中国传统中曾经出现的这种现象,放到转型期中国文化建设的背景中来审视,就不证自明了。否定“后现代者”及其传达思想的语词,人及物都会被放逐。若此,是否属于语言的消解呢?更何况,“后现代”者只能成为有限的个别,无限的普遍“寻根”者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日理万机地进行着正位工作。因此,简单的否定使用语词,易于形成保守主义文化价值观。

秋天问候语词 第10篇

2. 秋之悠,是秋高气爽落叶飞舞;秋之雅,是清风明月,海阔天空;秋之彩,是层林尽染遍地金黄;秋之韵,是秋月融融,秋水盈盈。金秋十月,祝你开心!

3. 秋天必吃七种菜:莲藕增强免疫力,菠菜预防口角炎,补脾健胃胡萝卜,消除疲劳食豆芽,芹菜促消增食欲,益心强肾小白菜,莴笋平喘润燥多。愿你健康!

4. 秋季养生贴士:蔬菜水果加浓汤,美味营养更健康;登高慢跑冷水浴,通肺健脑添活力;问候祝福发短信,轻松愉快好心情。

5. 秋季养生,为你特供四菜一汤:红烧开心,清蒸友情,爆炒财富,水煮健康,还有一碗快乐无敌幸福浪漫吉祥平安开胃汤。另附长期饭票一张,全国通用!

6. 秋,秋,秋,秋天说来就来;铃,铃,铃,电话说响就响。挂着思念,带着祝福,揣着问候,伴着电话,来到了,可爱的秋。愿你一秋幸福。

7. 秋日养生:培养乐观情绪,避免消极念头;保持神志安宁,不受万物干扰;身体勤加锻炼,饮食搭配合理;时而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

8. 金秋十月,情满京城,在这个意兴盎然的季节,让思念插上翅膀,让关怀化作音符,让祝福化作诗句,让快乐变成精灵,带给你愉快心情,乐赏人生美景!

9. 秋天吃蟹季,寒凉伤脾胃,生姜性温可化寒,烹制螃蟹放姜片,同蒸同炒味道鲜,吃完螃蟹喝姜水,嚼些姜片也驱寒,合理食蟹又暖胃,安享美食身体健!秋天,没有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没有花木灿烂的春美丽,然而,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正如这条短信,虽然无滋无味,却有无限祝福之意!

10. 秋季养生要常笑,笑是一种健身运动,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升降,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让肺吸入足量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气血调和。

11. 秋季健康饮食,短信送你贴心:多吃糙米,强肝健体好处多;多吃水果,营养丰富味道美;多吃香菇,延年益寿大益处。愿你这个金秋健康相拥,幸福满溢!

12. 秋意浓浓凉风袭,多加锻炼爱身体。腹部保暖要注意,穿衣一定过肚脐,晚间盖被要紧密,饮食温软素淡鲜,少食多餐最适宜,短信嘱咐要牢记,开心过秋季。

13. 秋季到冬季,是一个季节的距离;浮云到细雨,是一阵风的距离;手心到手背,是一个手掌的距离;从我心到你心,却永远是零距离。当秋阳渐渐淡去,落叶舞出一片片的思绪。好好保重自己!

14.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抓住时机莫耽搁:携手喜欢的人,收获爱情;开创一片天地,收获事业;注意营养多锻炼,收获健康;接到我的秋季祝福,收获快乐。

15. 深秋有几宝,愿友来记牢:饭多吃,步要跑,洗澡要洗热水澡;衣要厚,心情好,还要按时来谁觉;秋日养生莫忘记,真情短信读几条,比如我这条!

16. 秋季养生勤梳头,对于平时压力比较大的都市白领来说,经常梳头可以缓解压力,畅通经气,改善血液循环,滋养头发防止脱发,并能够缓解头痛减轻疲劳。

17. 青柚微酸,是我没收到你的思念。蜜蜜甜甜,是我的祝福到你眼前。尝胆之苦,是为了能够给你幸福。酸甜苦辣,是爱你必须承受的代价。秋日黄昏,人比黄花,愿君能够感应,我的一片深情。祝君安康!

18. 秋季深沉低调的如期而至了,秋季,有我最深的思念。托秋风捎去满心的祝福,愿你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幸福永相伴,愿你天天都开心!

19. 秋来送走热气,短信送来福气;多吃萝卜补气,锻炼助长元气,时常开窗通气,注意天气更替;有空咱俩常联系,愿你一秋好运气。

秋季问候语词 第11篇

2. 又到秋天,我的问候,染黄了树叶,染红了果实,染青了山峦,染绿了池水,染蓝了苍天,染深了我的思念,染成了你五彩缤纷的世界,祝你快乐每一天!

3. 一二三四五六七,红豆南瓜土豆泥。七六五四三二一,当归茯苓炖母鸡。秋季养生很重要,养生不该凑热闹。锻炼休息不可少,自己的身体,自己要关照!

4. 将真诚化成祝福的秋风,将友谊化成问候的秋雨,飘洒在充满收获的秋天里;愿你感受着朋友的真诚,去收获成功的甜蜜;愿你感受着朋友的友谊,去收获幸福的喜悦;祝你入秋快乐,幸福甜蜜!

5. 落叶知秋,寒窗晓月,霜风渐凉清冷堪忧。岁月流走,光阴去留,一声问候关怀依旧。友情相守,长伴左右,诚送问候:季节交替,天凉勿忘加衣。

6. 水在流,鱼在游,忘掉所有烦与愁。秋风到,秋雨下,让你身心凉一下。朋友心,如我心,有我信息最开心。天有情,地有情,祝你入秋快乐天天心情。

7. 秋季到,气候干,提醒你,多喝水,吃果蔬,少辛辣,多喝汤,保健康,常运动,深呼吸,多休息,睡眠足,讲卫生,勤洗手,防腹泻。

8. 秋天必吃七种菜:莲藕增强免疫力,菠菜预防口角炎,补脾健胃胡萝卜,消除疲劳食豆芽,芹菜促消增食欲,益心强肾小白菜,莴笋平喘润燥多。愿你健康!

9. 秋季养生需要三坚持:坚持秋炼,提高抗病能力;坚持秋防,预防易感疾病;坚持秋养,调出健康体魄。人人都来三坚持,健康生活走向您!

上一篇:机械学院中秋主持稿下一篇:购买招标文件退款申请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