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2024-07-21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精选6篇)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第1篇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音乐与人生》选自人印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以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最终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审美能力的归宿点。也可以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调式、和声、曲式、织体、音色。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本单元的内容旨在指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题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高亢的西北腔》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题材。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独特的民族风》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2:认识长调、朗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第三单元《鼓舞炫动——丰富的民族乐器》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乐器。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方面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鼓乐铿锵》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动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鼓吹月”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丝竹相和》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本单元学习内容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的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吗,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京剧大师梅兰芳》1: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在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南梆子及四平调的唱腔特征。2: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现代京剧》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感情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 《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本单元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和非洲的音乐文化。亚洲音乐、非洲音乐均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1: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3:初步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非洲歌曲音乐》1: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初步认识非洲鼓乐、非洲音乐的节奏和马林巴音色的特点。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的音乐特征。

《拉丁美洲音乐》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巴赫是晚期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学习他的作品应关注其宗教音乐及复调音乐的基本特征。1:聆听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并感受其音乐风格特征 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巴赫。3:初步懂得巴洛克音乐及复调音乐的音乐知识。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1: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以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2: 3: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聆听烂漫主义音乐中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1:聆听歌曲《魔王》《鳟鱼》以及《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巴赫。3: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和特点。

《钢琴音乐的奇葩》1:聆听《c小调联系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3: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1:聆听《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其基础上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柏辽兹。3:初步懂得与标题音乐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十单元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聆听民族乐派中几位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1:欣赏两首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2:熟悉《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的主要音乐主题。3初步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

《俄罗斯民族风情》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的主要音乐主题。3初步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德彪西》1:欣赏两首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德彪西3: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第十二单元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勋伯格》1: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3: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爵士乐》1:欣赏两首爵士乐——《南部之子》和《不知为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2:知道爵士乐的主要特点和有关爵士音乐的知识。3:探索爵士乐对当带音乐。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本单元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人文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艺术歌曲作品,这些作品在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高山流水志国家》1: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知识。《西出阳关无故人》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进而认识、了解我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一些情况。《沈心工与李叔同》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2:初步了解二十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过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其重要意义。3: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萧友梅与黄自》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2: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3:初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新音乐运动及其代表人物的情况,尤其是要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聂耳和冼星海对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影响。《聂耳》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3:初步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过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冼星海》1:聆听史诗性的大型音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3:简单了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情况。

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当代音乐的全面情况。

《祖国颂歌》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及《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题材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乐坛新曲》1:聆听《乱云飞》及《御风万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2:认识、了解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歌剧艺术》1:聆听《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及《这一仗打的真漂亮》,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这两个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2:在聆听歌剧选曲的基础上,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以及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流行风》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

《新时代》本节是本教材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如果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是本册教材的“序”的话,那么本节“新时代”是本册教材的“小结”。本单元的标题是《走向新世纪》,这意味着美一位高中生在新的世纪里将获得新的启示,与新的人生规划。2: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社会功能。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第2篇

课题名称: 《校园多美好》第七单元:学唱歌

课型:歌曲教学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大胆的展示自己:能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积极的参与表演歌曲,没有羞涩腼腆的不自然,大部分同学还能够模仿并实践指挥。平时我总是不断的鼓励他们在音乐课堂和音乐活动中要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微笑歌唱。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的表现自己,而不是部分人,让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的做法是:课的开始做到人人参与,用打击乐器分组合奏四声部节奏,为新歌的伴奏做好铺垫,另外在新歌学唱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难唱的句子并由其他同学来帮忙解决,我深信这样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的结尾安排有律动表演歌曲,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相信在鼓励的话语下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中,所有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达到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四四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手法写成,曲调规整,全曲节奏紧密,情绪欢快活泼。充满诗意的歌词配以跳动的节奏,形象地表现了一代莘莘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第二乐段在六度跳进后,旋律进行在全曲的高音区,把欢快热烈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最后一句不仅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切豪放地赞美校园的美丽风光,而且也表达了当代学子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2、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轻松的学习、接受、理解音乐,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1、十六分音符节奏及装饰音的演唱。

2、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表现与创作的欲望,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教学难点:

十六分音符节奏及装饰音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打击乐器

教的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听琴起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用啦音演唱《校园多美好》。

3、小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师拍击书上节奏谱请生模仿拍出,老师选用分组拍手来体现全员的参与)。

二、学习新歌

1、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校园风景图),请生猜猜图上展现的是什么地方?

2、(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中的四幅画和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

(2)广播—《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教师播放图片,设问:四幅图分别表现了什么校园生活,可以用什么音乐表现,你能哼唱几句?

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运动员进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创作的《校园多美好》极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欢快气氛(出示课题)。

4、欣赏歌曲范唱。

初听:设问: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5、聆听歌曲生随歌曲指挥。(注意歌曲的情绪)

6、学唱歌曲:按节奏朗读歌词或朗诵歌词。(注意歌曲的情绪)

7聆听老师弹琴并指挥,(注意歌曲的情绪,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8、用la lu 模唱。(注意歌曲的情绪)

9、微笑着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纠正个别难唱的句子注意歌曲的情绪)

三、表现与表演

1、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词)

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提示学生在歌曲高潮处尝试着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配上打击乐。

3、学一学、跳一跳

学生随音乐跳舞。

4、唱、奏、跳一起演唱。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配打击乐表演歌曲。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校园多美好》这首歌曲,现在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到美丽的校园里休息去吧!

板书设计:

《校园多美好》

1=E 2/4 中速 欢快活泼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第3篇

第一种,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参考社会实践需要为师生教学编的材料, 或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 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深度和范围的知识技能的体系。 (1)

第二种, 教材是根据一定学科任务, 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 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 或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2)

还有认为教材是解决教与学矛盾的中介、连接教师与学生纽带 (3) 等。我们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来理解教材的定义, 广义的教材指的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材料, 包括课本、教参、讲义、CD、DVD等;狭义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这里我们要分析的教材就是指的狭义的教材也就是初中音乐教科书。

新版音乐教材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设计, 符合新课标以审美为中心、弘扬民族文化、鼓励音乐创造、理解多元文化等十项基本理念。另外, 与旧版教材相比,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以下皆称新教材) 在内容设计上更贴近时代,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更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 作为实验教材, 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编排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到现在为止, 这套教材没有更新过。

教材的内容大都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 知识结构上也缺乏逻辑性。老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更累。

教材的内容架构

(一) 整体构思

1. 宏观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 新教材要预留15%-20%的空间给地方民间音乐。所以目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的初中音乐教材有两种:一种有六个单元。另一种加入地方民间音乐成分的教材, 以省为单位编订教材。这套教材的内容在国家统一教材六个单元的基础上, 附加了一个单元。附加单元的内容大都是各省的民间音乐、戏曲等。以山东、安徽为例, 山东的所有新教材最后一章是山东的民间音乐, 而安徽省的新教材则是安排安徽地方音乐。而浙江省则是使用的国家统一教材, 即内容只有六个单元, 没有地方内容。从这一点上看, 国家在设计教材时, 也是注意内容具有稳定性, 并兼顾灵活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与新教材。另外, 新教材更加注意色彩搭配, 图文并茂,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教材在视觉效果上好很多。

2. 微观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大体分三块。第一块唱歌;第二块欣赏;第三块实践与创造。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 以审美体验为主, 兼顾实践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思路。

(二) 内容构成分析

这六本教材包括各种体裁、风格的曲目总计135首, 其中占比例最高的是我国的民族音乐, 占23.7%, 其次是欧洲器乐作品, 占17.8%, 再次中国的艺术歌曲、合唱等, 占12.6%。从这三种体裁的音乐所占比例, 就可以看出, 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学, 以弘扬民族音乐为主, 并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而不是像以前的音乐教材那样, 一红到底, 几乎全部是革命歌曲。但是, 我们也发现, 革命歌曲或者说是爱国歌曲, 在整个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高。

新教材在八年级才将“戏曲”纳入教学内容中, 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另外, 新教材革命性的变化就是, 将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中国通俗歌曲有《20年以后我们再相会》《祝你平安》等;欧美通俗音乐《我心永恒》《夜莺》等, 这体现出新教材极具时代性的一面。这也说明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 由封闭性向多样性、开放性转变。旧版教材的歌曲, 大多都是距离学生生活较遥远的, 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学生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根本无法理解这些音乐所蕴含的意义。因此, 他们对这些音乐并不感兴趣。普遍存在的情况是, 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新版教材克服了这种缺点, 但毕竟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适合中学生, 其中也不乏糟粕, 有些不适合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流行音乐的选择上要体现“有益又有趣”的原则。

新教材更加注重多学科的综合, 例如, 14册第二单元《非洲民间乐曲片段》。在课文中插入非洲地图, 让大家在学习音乐的同时, 能够结合自己的地理知识。

(三) 培养目标设定

旧版教材以学科体系为主, 每一课要解决一个乐理知识, 以学习知识为主。音乐课知识化、学术化。新版教材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主, 让学生去体验音乐, 享受音乐。我们通过观察教材就能发现这一特征, 每个单元前两课是唱歌课与欣赏课。这两课都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课程, 几乎寻觅不到乐理知识的踪迹。

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主要是指每单元的第三部分——实践与创造。例如:14册第一单元, 实践与创造部分, 让同学们根据图画, 自己设计歌曲的演唱速度, 还有为歌曲配伴奏, 给学生留下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材的不足

(一) 记谱方式不统一

前面说过, 目前国内的初中现行音乐教材有两种, 一种是国家统一的, 另一种是结合地方特色的。国家统一的教材, 使用简谱记谱, 地方音乐教材使用五线谱记谱, 另外, 增加一个地方音乐的单元。地方音乐的加入, 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丰富, 这一点值得提倡。但是采用五线谱记谱, 这种做法有待斟酌, 因为,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 各地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也不平衡, 五线谱也许可以在大城市的中小学中推行, 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城市的学生来说, 使用五线谱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严重阻碍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对绝大多数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将永远不会以谱子作为欣赏音乐的方式的人来说, 在学校里为学习五线谱而花费的努力将永远是既不成功, 又是白费。 (4) 我们是要学音乐, 而不是学记谱。

(二) 学科知识太少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主, 注重多学科的综合。但是, 这也存在一个问题, 教材没有任何的知识点。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新教材没有明确的知识目标, 我们重视审美体验, 但是也不能不重视音乐元素, 毕竟音乐元素是组成音乐的“细胞”。学好音乐元素更加有利于学生去体验、欣赏音乐。

(三) 内容相对陈旧

新教材在2001年自全国推行以来, 内容几乎没有变。虽然加入了流行音乐, 但是像《祝你平安》这样的歌曲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 恐怕已经比较陌生了。还有就是革命歌曲所占比例仍然比较大,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应该有形的形式, 而不应该像以前那样唱两句爱国歌曲, 或者革命歌曲就表示自己爱国了。

教材改进之建议

(一) 统一记谱方式

国家音乐教材编订机构, 对地方音乐编订机构的权利应该给予明确。并且在地方教材编订过程中,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对于地方教材要严格审定。考虑地方的特殊性。实行有控制的灵活处理。因为, 一旦统一, 就要在全省推开。如果造次行事, 其结果必然不堪设想。以山东教材为例, 采用五线谱记谱, 老师学生为了学习方便, 还是把五线谱翻译成简谱。出版社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所以我建议, 对于记谱方式, 全国统一使用简谱。

(二) 注入学科知识

新教材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编订,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 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目的, 但是, 具备一定得音乐知识, 会更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 应适当加入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 当然方式要适当, 不能太枯燥, 必须为每册、每单元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不能盲目地以学生体验为主, 而完全忽略学科因素。

(三) 加速内容更新

作为实验版音乐教材, 内容应该更新比较快。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像《祝你平安》《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这些歌曲大都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 离现在的中学生的生活已经较远。另外, 作为爱国歌曲, 除了那些经典的曲目, 其余的都可以更新。例如, 像《五星红旗》《祝福祖国》这样的优秀曲目, 都可以加入的教材中。我相信这样的曲目要比那些革命歌曲更具时代意义, 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诠释。

结语

当代教育与课程领域, 强调的基本价值是“满足基本学习需要”, 生成的价值观是“学习为本”。 (5) 因此, 在构建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的以教师为中心, 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征, 关注学生的兴趣, 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作为一门学科, 有它自己的学科特性。在教材编订的过程中, 除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外, 还应该遵从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它自身的规律。毕竟具备一定得学科基础知识是实践和创造音乐的基础, 要做到这两点的结合, 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摘要: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按照新课标对音乐教材建设的建议, 最早通过教育部审批的三个版本的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音版与湖南版初中音乐教材。我们以人音版教材为对象, 通过分析其结构框架及内容编排, 展现其特色与不足, 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人音版,音乐教材,不足

注释

1张念宏.教育学词典[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299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144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0:329

4Bennett Reimer.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5月.中文前言第7页

5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209

6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年.

7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0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第4篇

关键词:人音版 湘教版 教材比较

一、研究背景

(一)教材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对“教材”的定义是: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由此可见,教材是教科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进行实际操作的工具。

(二)小学音乐教材概况

曹理在其专著《音乐学科教育学》①中对教材的定义为:“音乐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音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教学软件等)”。《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及教师教学参考资料”。音乐教科书(课本)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载体,是衡量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两个版本音乐教材特点的比较

(一)对两套教材的共性分析

1.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诚然在人音版的教材中是有所体现的。教材的作品选择情感充沛,具有美的意识、美的韵律、美的图片等诸多特点。例如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的《杜鹃圆舞曲》《牧童短笛》等欣赏曲目,让学生们在倾听优美旋律的基础上,再配上漂亮的插图,看着欢快活泼的画中人,学生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旋律美感而舞动起来。湘教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编入了许多简单形象的曲目,如《唱呀,跳呀》《好朋友来啦》《牧童遥》等作品,这些作品简单、易学,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再配之与内容相关的漂亮图片,学生在这种赋有故事性、内容性的作品中,参与学习的欲望会更高。

2.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材应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人音版的教材正是抓住了这一中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的选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学习息息相关。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玩具兵进行曲》《可爱的动物》这几课都提出让学生模仿机器人、小动物的声音及动作,这样的选材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律动中体验音乐、学唱新歌曲;又如湘教版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买菜》这堂课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极为贴近,在教材练习设计中要求学生“跟随音乐模仿买菜的动作”,通过这些音乐知识的学习、模仿,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践当中,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上增加乐感、节奏的要素,从而培养音乐兴趣。

(二)对两套教材的个性分析

教材曲目选择分析。《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的编写内容要将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要有利于欣赏、演奏、演唱等活动的综合运用。在教材所选曲目中,民族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例”。从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人音版每单元曲目容量较多,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创编活动,曲目分类较为全面,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强音乐的素养和技能。而湘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特色尤为明显。例如《我的家乡日喀则》(藏族)、《其多列》(云南哈尼族)、《乃哟乃》(土家族)、《幸福花儿开心上》(柯尔克孜族)、《苗家儿童庆丰收》《吹起羌笛跳锅庄》(羌族)、《举杯祝福》(乌孜别克族)、《上去高山望平川》(西北)这些民族作品大力弘扬了民族传统音乐与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两个版本教材编排内容和曲目分類比较

内容是教材编撰的重要部分,笔者对两个版本小学一年级上册内容和曲目整理如下:

两套教材在曲目分类也存在些许差异,主要如下:

儿歌

器乐(唢呐、竖笛、古琴)

音乐情景剧

民间音乐

湘教版 戏曲说唱

西方音乐

古诗朗诵

创编活动

儿歌

民间音乐

器乐(竖笛、柳琴、古琴、二胡)

戏曲说唱

人音版 西方音乐

流行音乐

读童谣

游戏

从以上两个版本教材内容和曲目的归类来看,人音版教材的器乐作品较为丰富,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也渗入了流行音乐作品。湘教版教材单元容量较少,但曲目分类比较丰富,注重学生创编与实践,更是在教材中加入了音乐情景剧。

四、两个版本教材呈现方式比较

《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要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音响材料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两个版本教材封面的设计中都呈现出了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意图。经过观察比较,人音版运用全版彩页印刷并使用了大量色彩鲜明、生动多样的精美图片和动画。湘教版用了不同少数民族儿童歌舞或演奏器乐的图片作为封面设计,每课中也穿插了相对应的少数民族儿童进行歌舞表演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风俗和地域文化。

五、两个版本教材不足之处

逻辑性不强。人音版和湘教版教科书分别是按照单元主题和课时的形式来编排教学内容的,人音版在每个主题中都囊括了演唱、欣赏、音乐文化等方面。这种新颖的编写方式,让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式学习的情况。然而过于突出主题便会导致每个单元之间知识与技能相对减弱,教学达不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效果。器乐教学和乐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不够彻底和全面,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计划也就无法顺利完成。例如教材中第二册第七课的《巧巧手》,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渗入在四首音乐作品当中,不难看出这一单元的知识量过大且偏难,小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点和要求完全掌握。而人教版在每课时与教材的每册中也缺乏逻辑性。教材中每课时的容量较少,使前一次的课时很难为后面的知识内容服务。如在第一册“狮王”一课中,教材设计了聆听《彼得与狼》选段和《动物狂欢节》选段《狮王》,这些曲子只有单纯的旋律,学生很难听懂。

六、结语

乐教材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音乐教材的探究是一项长期而久远的工作,教材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紧随时代的脚步,才不会被淘汰。当然,要实施好新教材以及提高新教材的可行性,我们就要把教师、学生与教材三方面的关系设定为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不断地增强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加强师资培训,小学音乐教材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注释:

①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可恨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庄钟春晓.我国新课程标准音乐教材(七至九年级)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任姗.三版小学音乐新教材的比较研究——以人音、人教和湘艺版小学低学段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安娜.义务教育阶段冀版、湘版、人教版音乐教材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第5篇

第八课 爱鸟

第二课时

《小乌鸦爱妈妈》教案设计

南麻镇西台小学

韩秀丽

一、设计思路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情怡性。《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让学生学习与妈妈有关的歌曲,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很快拨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爱的共鸣。这一节课我设计了讨论与感受,学唱与表演,创作与表演三个教学环节,有机地把感受、学唱、表演歌曲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如何报答母亲,使全课的情绪得到升华。课型:歌表演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是: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对妈妈的情感,并能带着感恩的心报答母爱。

技能目标是:有感情地演唱并表演歌曲。通过节奏练习,感知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创作(拓展)目标是: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如何报答母亲。而情感目标是贯穿这一节课的主线,是用情感带动学习,用歌曲表达情感。教学内容: 1、节奏练习

2、歌曲学唱并表演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情绪变化对表达爱的作用。教学难点:

歌曲表演及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听!这是一个有关乌鸦一家的故事。(边听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树上住着勤劳、善良的乌鸦妈妈,她每天都要飞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找虫子给她那一群可爱的乌鸦宝宝吃,小乌鸦在妈妈关心下越长越大了,妈妈真高兴。但这时候我们的乌鸦妈妈越来越老了,终于有一天小乌鸦都要飞翔了,它们一个个高兴地张开了翅膀拍拍飞出了家。妈妈哭了,因为她已经老得飞不动了,一个人孤单单地呆在家中。突然从远处飞来了一个小黑点。一只小乌鸦衔着它平生捕到第一条小虫回来了,它把小虫喂给了妈妈。接着又来了一只小乌鸦,两只,三只。可把妈妈高兴坏了。我们要不要学习小乌鸦?

(二)在歌曲的多层次的演绎中表达情感

1、初步感受歌曲,播放《小乌鸦爱妈妈》的录音范唱 师:有一首歌也赞美了这只可爱的乌鸦,你听。(播放录音)

“歌曲中唱的是谁呀?唱了什么事?”

生:“乌鸦妈妈老了,走不动了。小乌鸦找来虫子喂给妈妈吃。”

师:看,今天老师把孝顺、懂事的孩子小乌鸦,和慈爱的乌鸦妈妈都请来了,你能给这首歌曲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把小乌鸦图片贴到黑板上)生:“孝顺的小乌鸦” 生:“小乌鸦爱妈妈”

师:“说得都非常好,小乌鸦很孝顺,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们就为他取名《小乌鸦爱妈妈》”(板书“爱妈妈”)

2、读一读歌词,启发学生有感情地讲出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生读 指出错别字,和发音不准的字 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用手指着歌词

师;你愿意像老师一样把小乌鸦对妈妈的爱都读出来给大家听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教师范唱,让孩子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节奏。师:小乌鸦是疼爱妈妈的好孩子,老师要用歌声赞美它,注意听老师的歌声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

师:老师的歌声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教师用手语表现出来)

4、学唱:

师:老师用歌声赞美了小乌鸦,你想不想也用歌声来赞美它?那就听好老师的要求;

第一遍:学生轻声,跟琴唱,教师的歌声要大一些。师:咱们再来一次,比一比谁的耳朵听得最清楚,唱得最准确。(唱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出评价)

第二遍:学生的声音加大,随琴唱,教师的声音减小,纠正错误

师:哎呀,同学们第一次就唱得很好如果再仔细听着琴和老师的声音唱起来那就更好了。注意“野菊花”这句应该这样来唱(教师示范)就更好了。第三遍:学生的声音再加大,教师的音量减小,纠正错误,难点乐句教唱几遍

师:同学们一次比一次唱得好了,小乌鸦肯定非常高兴,我们的声音可以再加大一点点,“急急忙忙赶回家”应该这样唱(教师示范),心情再急切一点就更好了,用歌声表达出对妈妈的爱,我们再来一次吧。

第四遍:放开声音完整的歌唱。要求唱出对妈妈的爱。5.再一次深情演唱,并配上简单的身体动作表演。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歌声非常动听动听的。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小乌鸦,来唱这首歌曲,乌鸦妈妈一定会更加高兴的,让我们再一次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好吗?来展开你们的翅膀,用你们的翅膀轻轻拍一拍妈妈的背,展开你们的翅膀去给妈妈找点吃的吧,来吧,把你找到的小虫子喂给妈妈吃吧”(背景音乐为歌曲伴奏)

6、分角色歌表演表演,请同学带头使分别扮演孝顺孩子小乌鸦,和慈爱的乌鸦妈妈

(三)在创作和体验中为情感推波助澜 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唱歌和跳舞的形式来感谢妈妈,你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生:“送礼物给妈妈。”

师:“很好,最好是同学们亲手做的。” 生:“帮妈妈做家务。”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 第6篇

2016年青海教师资格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8)

17.任 光(1900~1941):作曲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后回国参加进步的音乐活动。1934年创作了着名的《渔光曲》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歌曲《打回老家去》、《高梁红了》及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⑦第一课《水乡》中的聆听歌曲《渔光曲》。

18.黄 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他毕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在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作出了显着贡献。同时,他也从事创作和着述。他创作了交响音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其中《怀旧》与《长恨歌》等是我国在交响乐和清唱剧方面较早的尝试;他的歌曲《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天伦歌》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抗敌歌》、《九•一八》、《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抗日歌曲,在民族解放战争期间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⑨第八课《冬雪》中欣赏歌曲《踏雪寻梅》。

19.魏群(1936~2010):中国军旅作曲家。辽宁省抚顺市人,1948年12岁参军,多年来他创作的歌曲千余首,《海上女民兵》(魏群、付晶曲)、《芝麻开花节节高》、《歌唱敬爱的周总理》(晓藕、魏群曲)、《浪花啊浪花》、《合欢花我心中的花》、《天地之间的歌》、《干枝梅呀干枝梅》、《走向海洋》、《雨情》、《我心上有一首诗》、《校园丁香》、《唱吧跳吧》、《遥远的思念》、《爱是天意》等,1981年出版发行了魏群独唱歌曲选。他创作的部分军乐曲《欢迎进行曲》、《团结友谊进行曲》(魏群、付晶曲)、《军威进行曲》、《将士的骄傲》、《军旗下的步伐》、《祝你好运》、《友谊传四海》、《民族团结尽歌舞》、《欢歌喜舞庆胜利》、《祝你快乐》、《友谊中的欢乐》、《友谊圆舞曲》、《欢腾的瑞丽江畔》、《西双版纳的节日》、《天山之歌》、《丰收的喜悦》、《牧场欢歌》、《火把节之夜》、《轻歌荡舟》、《花在欢笑》、双簧管独奏《山村新歌》、小号独奏《春天的歌舞》(魏群、贾双曲)、《山丹花随想》、《买买提参军》、长号独奏《在金孔雀起飞的地方》等,有的作品在国外演奏发行出版。为军乐团外事任务编配了二百余首中外乐曲。多年来近百首声乐、军乐曲在全国、全军、中国音协,各省市获奖。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一课《手挽手》中的吹奏乐《祝你快乐》。

20.印青(1954-):中国作曲家。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代表作品:歌曲《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世纪春雨》等。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三课《家乡美》中的聆听歌曲《东方明珠》。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1.付林(1946-):词曲作家。1946年1月17月出生于黑龙江富锦市,196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曾任海政歌舞团演奏员、副团长、艺术指导等职等职,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协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主席等职。从艺近四十年的付林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妈妈的吻》、《小螺号》、《小小的我》、《故园之恋》、《相聚在龙年》、《都是一个爱》、《故乡的雪》、《楼兰姑娘》、《步步高》、《海岛谣》、《天蓝蓝海蓝蓝》、《故乡情》等上千首歌曲。付林曾创作大量的影视剧词曲作品,如《潮起潮落》、《儿女情长》、《哦昆仑》《朱德》、《刘少奇》、《戊戌风云》、《父子老爷车》、《好汉三条半》、《刘胡兰》等百部作品的音乐。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演唱歌曲《小螺号》。

22.刘管乐(1918~1990):中国笛子演奏家。中国的笛子演奏艺术大体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细腻娓婉取胜,北派以火爆粗犷见长。刘管乐和冯子存一样,是音乐界公认的北派笛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笛音高亢、脆亮,坚实,极富光彩。在注重气、唇、指、舌各种技巧的娴熟自如;密切配合外,尤精于滑音,剁音、吐音、历音、花舌音和多指颤音等北派梆笛的主要演技。他还善于以笛音模拟禽鸟的呜叫声,那用高超的技巧和细微的气息控制所演奏出的百鸟竞技的生动场景,曾令观众和同行惊奇不已.刘管乐是一位多产的笛曲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部作品专辑:《笛子独奏曲集》、《刘管乐笛子曲选》。其中1956年月11月出版的《笛子独奏曲集》,是我国出版最早的个人笛曲专辑。作品中尤以《荫中鸟》和《卖菜》最为着名。由于刘管乐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素养,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六课《风景如画》中的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声乐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音协常务理事、中国合唱协会艺术顾问、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顾问、上海合唱协会艺术顾问、国际合唱学会会员、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会员。陕西乾县人,从小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中学毕业后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音乐系,抗战胜利后,赴美国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西南音乐学院研究院。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文革结束后,六十多岁高龄的马革顺教授进入了他艺术生涯的鼎盛时期。在专业指挥课的教学中,他得以充分选用和扩展合唱经典曲目,由此培养出又一批青年合唱指挥家。他为《周总理,您在哪里?》、《祝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酒歌》、《运动员进行曲》、《每当我拿起洁白的粉笔》、《本事》等歌曲编写合唱。摘译了G.F.Darrow《四十年来的合唱训练》(1978)、修订《合唱学》(1980)、发表论文《西欧各时期合唱作品的主要表现特征(1982)、合唱指挥的教学与排练随笔三篇(1989)。此外,陆续发表于《上海歌声》、文汇报、《舞台与观众》、《儿童歌声》、《多来咪》等报刊的文章有十多篇。马革顺教授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影响是极为广泛、极为深远的。1981年2月,应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邀请,前往美国21所大学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并获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称号。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具有中华民族的特征,是在立足于汉民族的思维、情感、语言、声调基础之上,吸取国际合唱艺术的学术精粹创造性地发展形成的。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个性。音乐表现重风格、重情感、重深度。合唱音响谐和典雅、色调丰富。对于我国的歌曲,他不仅仅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更在运用声调、语调以加强合唱感染力方面有其极宝贵的成功经验。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七课《校园里》中的聆听合唱《运动员进行曲》。24.施光南(1940—1990):我国着名作曲家,一级作曲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创作大量歌曲脍炙人口,70年代初即写有《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群众歌曲,1976年后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祝酒歌》等着名小说诗歌文学作品。1978年7月,施光南调入中央乐团,他接连创作了《生活是多么美丽》、《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其中最突出的是由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由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1990年3月,在施光南心中孕育了20余载的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初步完成,并举行了歌剧《屈原》音乐演唱会。1990年4月因脑溢血卒然逝世。终年49岁。施光南,被誉为“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

上一篇:投资公司的简介范文下一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