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2024-06-25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精选9篇)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第1篇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玉林中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调研组调研报告

按照高新区党工委统一部署和安排, 根据成玉委发[2009]3号《玉林中学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调研阶段的工作部署,由韩铁生副校长任组长的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调研组围绕上学期学校开展的“分层分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施情况,积极跟进,通过深入教学点、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师生代表、查阅“层分教学研讨活动”相关资料等方式调查、了解和收集师生对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成员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数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分析,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安排

1、调研时限:4月20日-4月23日期间进行。

2、调研范围:芳草校区教职工及部分学生。

3、调研方式: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师生代表、查阅“层分教学研讨活动”相关资料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二、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本次调研活动在芳草校区教职工中共下发并收回《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表》50份,召开以教研组长、班主任为主的座谈会一次,调研组成员对部分师生进行了走访,召开调研组集中分析会两次。

三、调研分析

从收回的《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表》分析来看,“您对我校前一阶段实施的分层教学的开展情况如何评价?”一栏“满意”32%,“基本满意”36%,“不满意”32%,满意率达68%,说明大多数教职工对上学期开展的“分层分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是支持和满意的;“您认为分层教学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一栏中,“分班设置不同目标”78%,“同一班级按学生基础设置不同目标”20%,“您认为的其他方式”2%(分层教学不应局限于形式),分析数据看绝大多数教职工倾向于以班级分层的模式;“您对前一阶段实施效果的评价”一栏“好”、“一般”、“差”的比率分别为22%、52%、26%,不满意率达到了78%,说明我们绝大多数教职工对研讨活动的效果是不满意的。反馈的意见或建议中,主要集中在“分层教学不要流于形式,应真正落实”、“应研究有效的实施方法”等。结合收集的资料和走访的情况反馈,教职工对研讨活动对教学的实际指导作用是不满意的。

四、形成的共识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和我校生源现状下,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必然的、必须的。分层教学既有同年级内的班级整体层次的分层:直升班,实验班,平行班;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相同班级里,学生基础层次不一而必然产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分层。

学校实施分层教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层教学开展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分层教学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的互动发展,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开展好分层教学,就必须统筹好不同层次班级之间、同一班级学业基础有差异的学生之间、学科之间、升学目标与学生不同的成才目标之间的关系。

五、反映的主要问题

1.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是必要的,但分层教学的目标制定不明确。

2.目前的分层教学模式单一,成效不大。

3.分层教学考核制度的制定还未跟上。对不同层次的考核需要要拿出具体的考核办法。目前学校没有对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期末的考核办法也是对全年级的某科的平均分和市上排位进行考核,没有分层教学考核的体现。

4.教研组、年级组对分层教学的指导不够,教师只是凭经验教学。

5.分层教学并不是上几节公开展示课,也不应仅仅搞一个阶段性的课题,而应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而长期的分层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在进行,只是怎样开展更有效,学校需提供教学工作的指导。

6.学校对分层教学缺乏更有效的监管(主要是过程监管)。

7.缺乏分层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8.学校对最低层次的班级关注不够。尤其是普通班,其现状是班额太大;学生状况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①基础差,习惯差、自信心差。②没有学习动力,没有人生目标。③不满班级、教师,不满学校。好的方面:学生重情义,部分学生有艺体特长。普通班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普遍感觉课堂管理太吃力、成就感差(学校对普通班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表扬相对较少)、认为学校管理层对普通班的教师理解、沟通不够、对普通班不重视。

六、影响分层教学开展的主要矛盾

1.不同层次班级分层教学与统一命制试题之间的矛盾;

2.教学标高不能降低,不同分层与标高一致之间的矛盾;

3.加大课堂容量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4.教师工作量大与备课组有效组织教学之间的矛盾。

七、存在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及建议

1.课堂教学分层问题主要是由学生知识结构不一,基础不一样,以及学生个体认知差异而造成的。传统教学和大额班级制也是成因之一。

2.目前的分层教学只有重点班按照大纲,高考考纲实施教学,而平行班把教学难度降低到连考纲要求都达不到,所以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不满,而且让家长不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不爱学校,家长对学校不满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校设置班级层次不宜过多,最多两层,直升班,外招班为一层,其余都应该是平行班,都应该有一本任务。如果把办学精力只放到第一层次班,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本规模,而是失去了同层次班的竞争动力,使得少数教师或者学生本来努力可以培养出一本的学生,但潜意识认为是普通班,没有一本任务,无论教学的积极性还是标高就不能按照大纲要求去教学,致使很多学生在高一就丧失了该有的学习能力,或者是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到了高三,双基能力都滞后,补也补不上。

3.同一班级的分层教学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加大力度狠抓同一班级的分层教学,在标高不变的情况下,从教务处到教研组,备课组,尤其是教师本人,要规划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且能通过每天的课堂教学去帮助各个层面同学的目标实现,相当于从高一开始抓不同层次的踩线生(每个同学都是踩线生,应建立他们的学习档案,提出每个人的阶段奋斗目标),哪怕进校是班级最后一名也应该有奋斗目标和踩上一线的规划。只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才有可能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建议教务处下大力气检查每个老师同一班级的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由年级,班级,备课组联合检查学生被指导情况。

4.必须要有过程评价,激励师生的互动效应,避免吃大锅饭,激励师生应从月考体现,半期,期末和调研体现,否则难有竞争力了。10年前其他学校不重视过程评价,而现在重视了,连四,七,九中都有系列过程考核项目,如果我们还没具体的过程评价,狼真的来了。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第2篇

为切实掌握我市企业当前缺工的总体情况,深层次地分析研判形成缺工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制定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供求有效对接的措施,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企业缺工情况调查,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一、企业缺工情况

(一)企业缺工总量。截至2011年3月16日,共调查企业669家,用工缺口41968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供需矛盾比预计情况有所缓解。

(二)缺工行业分布。机械制造、制衣制鞋、电子电器、纺织等行业,缺工分别为13337人、10675人、8030人、1600人,占缺工总数的31.8%、25.4%、19.1%、4%。

(三)缺工需求工种。普工仍是目前需求最大的工种。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缺工12958人,其中:普工缺10107人,占缺工总人数的78%。结构性缺工矛盾突出。

二、造成企业缺工的原因

(一)企业数量、规模增速快,导致企业用工量激增。如:三山区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用工需求和用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区招商引资企业不断增多,2010年辖区又引进几家大型的重工企业,如玉柴联合动力、大瑞橡胶、君华科技、恒安集团、双汇食品等。虽多举措、常态化开展招聘工作,但仍然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求职观念的偏差,导致部分行业缺工严重。特别是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不能正确定位,认为自己在学校学习了专业知识,到企业就要从事专业技能方面的工作,而不愿从基础工作做起,但企业主要是需要从事技术方面有经验的人,这使得刚毕业的学生在求职时处处碰壁;还有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对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生产生活环境、企业文化氛围要求也高,但吃苦精神较差。形成了部分行业招工难,部分人员就业难现象。

(三)就业环境可比性差,导致本地劳动力资源流失。虽然我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落实率较低,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缺失,职工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愿意到工资收入较高和劳动条件较好的外地企业务工。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产业调整,优化用工结构。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扶持第三产业等途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逐步减少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使经济发展逐步摆脱对劳动力的过分依赖,从而在企业数量、规模和效益一定的前提下,降低用工需求总量,缓解用工压力。

(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一方面,要加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健全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在政策、信息、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另一方面,是积极开展劳务宣传和劳务合作。以皖北地区为主,兼顾中西部其他省份,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驻点招工等途径,加大对用工政策、环境、需求等情况的宣传力度,积极引进外地劳动力。

(三)完善用工制度,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用工紧缺实际上反映了劳动力对于增加待遇、维护权益的要求,相关部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教育、引导、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工资福利增长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督促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大力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尊重职工、善待职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做大技能型劳动者基数。目前出现的企业用工紧缺,主

要是结构性紧缺,也就是技能型劳动者短缺。要进一步完善以职业教育为龙头、以社会培训为补充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打造特色专业,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采取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结合自身用工需求,通过岗位实习、以工代训、“传帮带”等方式,培养一批符合技术要求、熟悉生产流程的熟练工人,充分发挥企业在职工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第3篇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初步体验跨跑的动作结构, 使学生了解并知道跨栏跑的基本知识, 理解摆动腿与起跨腿动作要领, 初步建立正确的跨栏跑过栏技术概念。通过分步分层练习后, 使80%以上的学生敢于跨、跨得过;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多项身体素质, 最终具备跨越栏架的能力;通过学练, 激发学生大胆模仿、自主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精神, 使学生逐步形成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优良品质。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体验摆动腿的提、伸、压和起跨腿的展、拉、跨;难点在于学生过跨时上体下压、异侧手臂侧下滑。

二、教学过程及策略

(一) 激发兴趣

课的开始, 笔者以家喻户晓的刘翔事例导入新课, 并结合刘翔彩色挂图, 使学生耳目一新, 在此基础上采用语言提问“图中运动员是谁?从事什么运动?”学生积极回答;然后, 教师激情询问“是否想跟老师一起向刘翔学习, 体验跨栏时飞一般的感觉?”学生们热情高涨地回答“想”,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 充分热身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使学生达到充分热身的目的, 笔者首先组织了“钓鱼”游戏。游戏方法:男女生各围成一个圆形, 并各派一名学生在圆心处手持竹竿的一端旋转, 使竹竿另一端按逆时针方向从圆上学生们脚下依次划过, 要求学生在竹竿经过脚下时只能以左腿先起、右腿后起的方式跳起, 脚碰到竹竿时与圆心处学生交换位置。这一设计主要是考虑高中学生有一定学习能力,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充分热身目的, 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左腿先起、右腿后起这样依次跨跳的过程。

其次, 进行了基础准备活动和专项活动。在专项准备活动中, 主要让学生体会左腿的提、伸、压动作, 并用语言提示上体下压及异侧手臂侧下滑;感受右腿的展、拉、跨动作;同时, 以左腿攻栏为例, 让学生在地上形成跨栏坐, 做原地徒手练习, 建立栏上的空间感觉。

(三) 激情导入

在学生快速集合完毕时, 笔者首先给予表扬与鼓励, 并亲切询问学生们是否充分热身,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并向学生们介绍跨栏跑的动作要领;其次, 在学生仍然兴趣高涨, 并具备了一定跨栏跑基础时, 探问学生是否想亲眼目睹跨栏跑, 并向学生示范, 同时提出仔细观察的要求;第三, 让学生进行大胆模仿, 笔者同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并提出希望与要求——初次体验课, 以左腿攻栏为例, 初步知道左腿为摆动腿提伸压先攻栏、右腿为起跨腿展拉跨随后过、上体下压异侧手臂侧下划。

(四) 分步分层体会

将四排学生从中间分开为八个小组, 给予1分钟观察图片, 并语言提示结合教师示范动作进行小组内自主探究学习, 鼓励大胆模仿, 提倡主动交流;在学生们建立起跨栏跑动作表象后, 将四排学生以四个小组的形式展开练习。

1. 小垫侧摆动腿练习及尝试跨过皮筋栏架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首先以右腿为摆动腿进行动作示范, 详细讲解提、伸、压的动作要领, 并通过口令指挥进行徒手练习 (口令1:后一位学生右手搭在前一位学生左肩上;口令2:后一位学生提左腿前伸至前一位学生髋关节处, 并被前一位学生左手向内勾托起;口令3:学生们依次将左腿下压, 同时上体下压右手侧下划) 。练习中, 笔者还安排了尝试跨越皮筋的练习, 并通过语言提示摆动腿的提、伸、压, 并及时针对个别学生纠错, 鼓励大家尝试跨越皮筋, 消除心理障碍, 建立自信心。练习完成后, 笔者邀请一名动作较规范的学生展示, 其他学生观摩学习, 并强调动作技术要领;在第二次练习中, 笔者要求学生在感受下肢动作要领的同时, 要注意体会上体的下压与异侧手臂侧下划。

2. 小垫一侧起跨腿及尝试跨过皮筋的练习

练习思路:徒手练习、小垫一侧起跨腿练习、尝试过皮筋栏架练习;最后, 练习完成的学生依次跑至队尾观察图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 笔者主要提示学生重点体会右腿的充分外展。

3. 完整跨过小垫练习及尝试跨过低栏练习

练习思路同上, 该环节的练习中, 笔者重点让学生体会摆动腿攻栏的提、伸、压和起跨腿的展、拉、跨的衔接动作, 同时注意上体下压异侧臂侧下划的协调配合。

4. 分层体会及标准动作跨过标准栏架练习

在学生们具备了一定跨栏技术的基础上,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分层练习, 其中, 要求第一、二组使用两个标准栏架, 第三组使用一个皮筋栏架和一个标准栏架, 第四组使用三个70厘米高的双层小垫子和一个标准栏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练习小组。

(五) 拓展活动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分层教学问卷调查对策

一、调查背景

高中新课改更强调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参与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这是因为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次,由于大量扩招,我校近年来的高中生源存在严重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要真正实现英语阅读课堂的差异教学,分层是必不可少的。为深入贯彻执行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改精神,学校决定在高中2012级部分班级尝试英语阅读课堂分层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为保证课题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课题组对实验学生进行了实验前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课题组拟通过对实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现状、英语课堂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方面的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效果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程度,以此摸清学生的起点,为实验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阅读作业等分层做准备工作。同时,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让实验教师明白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感受、想法以及对目前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的建议,从而使实验教师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重点,以避免课题研究工作的盲目性。

三、调查时间、对象、方法与步骤

在进行问卷调查前,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经课题主研教师反复思考讨论,最终确定了调查内容。2010年11月16-22日,课题组对本校高中2012级12、13、15、17、19共5个实验班的342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问卷调查。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课题实验教师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讲明填写要求,学生通过无记名的方式当场填涂机读卡后,实验教师共收到321份有效机读答题卡,占参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93.9%,紧接着课题组及时组织教师读卡统计调查结果。

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处理阅读课的基本情况、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方法情况、学生对教师的建议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设置单项选择题40个。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共收到有效问卷321份,其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方面

调查统计表一的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英语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优生少差生多,学生的中考英语成绩在100分以下的人数占42.7%,接近调查总人数的一半,来自城区中学的学生人数比例大,占63.2%,这为我们今后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提出了现实性的难题。

不喜欢英语阅读课的学生人数比例较大,非常喜欢英语阅读课的学生人数较少,有81.3%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阅读成绩不满意,怕做阅读理解题,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效果较好。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对影响阅读效果的因素还不太清楚,理解文章中心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没有理解文章中心大意时,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弥补,几乎没有掌握什么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与阅读效果较好的学生人数少,仅占总人数的4.4%,只有2.8%的学生有经常课外阅读文章的习惯,而多数学生都不会利用课外时间主动阅读英语短文。

(二)教师处理阅读课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个别老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阅读课堂教学的进度偏快、讲授内容的难度偏大,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

在处理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教师都是先整体理解文章,再讲知识点,都比较重视阅读方法的运用、培养,且有时也会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阅读问题。但还是有70.1%的学生认为老师整堂课都在讲,学生自主学习、消化的时间较少,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课堂阅读方法的运用重视不够。

从统计表二还可以看出,80%以上的同学认为我们老师不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上课,更不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差异布置不同的课外阅读练习题,课堂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堂阅读教学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课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太少,有89.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完阅读课后,不会就课文的理解程度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教师的教学只是孤军奋战,一厢情愿。

(三)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方法情况

根据统计表三数据显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差。63.9%的学生上阅读课不喜欢回答问题,阅读课后大多数学生都是为完成作业才复习,遇到阅读困难时,只有少数主动向老师求助。

学生的阅读方法存在较大的问题。53.6%的学生根本不知道采用什么技巧阅读短文,只是凭感觉做阅读理解题。76.6%的学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应用阅读方法策略。只有29.3%的学生会先看文章标题,并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文章内容作预测,而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读阅读文章时,会跳过文章标题而马上阅读文章正文,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为了理解文章中心大意,有64.5%的学生把重心放在理解每个单词和句子的意思上,或根本就不太清楚用什么方法来理解文章中心大意。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实验学生中具有指字阅读和回视阅读习惯的同学,占调查总人数的55.4%,很多学生一见到阅读文章中的生词就心烦,甚至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在阅读短文时,只有少数学生会勾划一些重点单词、短语、句子,读完后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识记文章里面的单词。同时,71.7%的学生不能独力完成课后阅读作业。

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有46.1%的学生要么马上查英语词典或者询问其他同学,要么就是停在原处,不知如何是好,他们不能根据文章上下文语境来帮助自己猜测词义,只有极少数同学有过解决阅读问题后的愉悦,而大多数学生不能体会到做阅读题的乐趣。

(四)学生对教师的建议方面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知,77.9%的学生喜欢幽默、风趣、富有爱心的老师,只有少数学生青睐知识丰富而对其严格要求的老师。96.1%的学生认为教师上完阅读课后有必要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在学习英语课堂阅读知识的时候,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倾向于要听老师讲,而主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英语课堂阅读知识的同学,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9.6%。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与

依赖性。

70.1%的学生认为老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还没有做到因材施教,68.8%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上课,还有46.6%的学生认为英语阅读考试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命制,他们也相信阅读考试题按难易分层的做法是能够实现的。

对于阅读课堂上老师按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进行分组、分层的做法,85%的同学表示对此有意见。对于如何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学生的意见极不统一。同时,53%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堂上多讲阅读方法,只有少数学生要求老师多讲知识点。

五、调查的结论与对策

通过本次对实验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感受与想法,也发现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实验中学生与教师表现出的问题,我们对英语阅读课教师提出以下对策:

(一)注重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培养。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不间断地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帮助他们克服长期以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之中。同时,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仝亚军,2011)。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验班学生英语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以及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我们在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英语阅读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找到快乐,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从而他们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学好英语。

(三)传授自主合作学习技能。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使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生生、师生互动,激起学生求新、求异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保持自信心(周林,2011)。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第5篇

机械工程学院测仪081班曹艳华0810022002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江苏省也下发了《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通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南通市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较早的地区,早在上个世纪末,南通市部分乡镇就开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目前南通市各县(市)、区已全部推行了这一制度。

(二)调查内容

2003年以来,全市各地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把“提高保障水平、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结报”作为新农合工作的重点,逐步建立完善了稳定的筹资机制、合理的补偿机制、严格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确保了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32%,同比上升2.44个百分点;人均筹资标准由2007年的60元上升到2008年的100元,市区已达到120元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实施,为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参合率逐年增长。由2004年的65.4%增加到2008年的97.39%。二是筹资标准显著提高。人均筹资标准由2004年的30元增加到2008年的100元。三是受益面逐年扩大。参合农民由2003年的60.5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530万人,受益面从最初的2.2%扩大到2007年的77%。四是补偿金额逐年增多。筹资总额由2005年的1.3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3.12亿元,2008年将达到5.25亿元。五是农民就医报销比例逐年提升。门诊补偿率和住院补偿率分别从2004年的4.4%和27%上升至2007年的31.5%、29.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组织、出资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好事,近年来,南通市各级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亦受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调查资料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村干部怨气大,群众意见多,好事在群众中并不叫好”的现象。

(三)调查分析

从调查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模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如合作医疗制度模式,从90年代末,南通市就有一些乡镇开始进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但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实际又能受群众欢迎的完善的合作医疗制度。即使从2003年南通市全面开始试点以来,就一个县而言,还存在几种模式或多种收费标准,如在一个县内部分乡镇实行大病统筹型合作医疗制度,部分乡镇又实行传统的合作医疗与大病统筹相结合的模式。前者受益面较小,但受益者得到的补偿较大,后者则集中了风险型和福利型优点,较受农民欢迎,但鉴于各地的经济实力,加之向农户筹资较多,难以在面上推行。

(二)筹资方式不规范,医保资金不到位。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采取的筹资方式是,由村干部负责收或由村卫生室协同负责动员收缴、上解县级专管机构管理使用。部分县(市)规定各镇或部分乡镇要求各村参保比例要达到80%或以上,否则全镇或全村不得参保。并且县一级负责考核乡镇,乡镇负责考核村,层层加压。此举使得各镇或村按规定的比例造册、交款。以往大多数村是在收取农业税时一起收取农村合作医疗款,今年不再征收农业税了,又在收取一事一议款等费用时一并征收。目前的情况是:富人有钱不参加,穷人又交不起,外出的收不到,超过时间再交的还不被认可,相当一部分村筹集不到规定的比例,只好由村垫资。

(三)定点医院收费高,农民利益受损。目前无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目前南通市大部分乡镇医院经过改制,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也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据调查,有44%的农户看病首选村卫生室,33.3%的农户首选乡镇卫生院,13.6%的农户首选私人诊所,首选这些地方看病的主要原因是离家近、价格低,只有4.93%的农户认为首选这些地方看病是定点医疗单位。据调查目前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乡村医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

(四)报销规定繁杂,透明度差。虽然每年在收缴筹资过程中,都要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和大病统筹的相关规定,但作为农民是无法记住如此复杂的在哪级医院住院扣除百分之几、那些是不可报销之药品,他只知道这次住院花费多少都写在发票上了,扣除起报基数有多少可以参与报支,到时由村干部把发票交到卫生院,就在家等着拿钱。最后村干部把钱领回来交给农户,农户想,我花掉那么多钱,怎么只报了这么一点,甚至于怀疑村干部是否克扣了他的钱;而村干部认为筹资是我去的,报支的钱又是我送到农户的,为什么只报这一点,有些还一分未报到,发票又不退回,村干部也说不清。还有部分县由农户直接到县医改办办理报支手续,由于这次那个材料不齐,下次这个东西忘带,要跑好几趟县城,最后报支点医药费还不够来回的路费,怨声更大。

(五)报销范围窄,农民受益面小。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南通市除少数几个实行大病统筹和传统合作医疗相结合的乡镇外,基本推行的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就是说,农民生病后,只有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才有可能得到报销补偿。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不需住院治疗。

(六)外出打工人员享受极不方便。南通市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市,农民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较多。一些县(市)对外出农户就医政策缺乏灵活性,外出农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可能报销医疗费用,或者在外地治疗后回来报销只能报60%或更低。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本来报销比例就很低,外出人员交了同样的钱却不能全部享受到补偿带来的好处,当然心有不甘,同时外出人员青壮年居多,身体好,当然也就不想参加合作医疗了。

(七)村干部有“三难”。经过几轮的村组合并,目前各村的规模是以前的几

倍,人口规模一般都在3-5千人,而村里的定编干部只有5-7人,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而且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落在这几个村干部身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也不无例外的落在了村干部的身上,而且还与年终考核挂钩。收钱本就是一件费心的事,现在又减免农业税了,而又再要挨家挨户地去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款,这其中的滋味可想而知。一些村干部反映,目前他们在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有“三难”:宣传动员难,筹集资金难,报销解释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着的是自愿的原则,但又要完成上级的任务,又没有太多的典型的事例佐证,实在是太难为这些村官了。南通市有些村村集体有实力的,能给予参保农民一定的补助,没有能力的只能借贷或村干部自己垫支,形成了上清下不清,给村级经济增加了新的债务,造成了村级财务由于集体资金垫支或挪作他用无法向群众公布。

(八)农户参保积极性有下降趋势。在问及是否继续参加时,有84.7%有农户表示会继续参加下一个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有15.4%农户表示不愿意继续参加。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户,他们对是否继续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态度也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看,一项新政策、新制度的推广,在广大农村居民和基层干部之间,可以作为一次沟通的契机来对待,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是需要广大农户来参与并需要向农户筹资来实施的。

(四)讨论与建议

为使新农合这项惠及群众的实事更具生命力,真正使农民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应结合我市实际,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稳定的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扩大资金总量。继续坚持政府组织引导、群众自愿参加、多方筹集资金和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农民容易接受的筹资方式,逐步建立起稳定规范的经费收缴机制。二是合理调整补偿方案,进一步增加农民受益程度。根据筹资水平科学合理测算和确定支付范围、支出标准、支付额度,合理设置大额医药费用分段补偿比例,继续降低住院补偿起付线,对容易导致因病致贫的高额费用段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各地新农合补偿方案调整的指导力度,努力提高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

三是切实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基金管理办法、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不断完善基金使用跟踪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

四是加强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管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健全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制度,不断规范医疗机构行为,严格控制控制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的上涨幅度。认真落实“四公示”、“五合理”制度,在醒目位置公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示药品价格、公示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公示监督举报电话。做到“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五是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经办机构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经办机构的工作效能。完善计算机网络及时结报系统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第6篇

招商引资,是推进赶超发展、加快浙中崛起的重要抓手。今年三季度,我们就“十二五”以来市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市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

“十二五”以来,来金投资的国家(地区)达到 60 个,累计新设外资企业 400 家,总投资 23.33 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 12.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0.44 亿美元。市区共引进内资项目 134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2357.92 亿元,实际引进内资 484.96 亿元,重大内资项目平均计划投资规模 1.8 亿元。一大批工业项目落地:婺城区海丰实业年产 1.5 万吨铜板带项目、浙江时通总投资2.8亿元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项目;金华开发区的华科汽车项目、金岭实业精制食品级 1000 吨 N-乙酰项目、弘弛科技 180 万台套汽车自动变速器电控执行装置项目;金义都市新区总投资 20.6亿元的捷孚传动科技项目以及金东区的一批设备制造项目。这批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能够有效促进市区工业转型升级。婺城区的水上运动中心项目、金东区的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金华开发区的九峰水上乐园、金义都市新区的菜鸟电子商务新城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不仅促进了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极大地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二、市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做法

(一)健全工作机构。2012 年,市政府成立了市招商局,负责全市招商引资和浙(婺)商回归的联系协调服务和考核工作,同时成立了金华市支持浙(婺)商创业创新促进赶超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把招商引资工作确定为“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近年来,市政府在年初召开的扩大有效投资动员大会上,与各地主要领导签订招商引资和浙(婺)商回归目标责任书,分解下达浙(婺)商回归考核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

(二)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了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了市领导联系平台与重大项目制度,加强联系协调、服务推进。二是建立督评督查工作机制。2015 年,市招商局会同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制定下发了《2015 年市级层面浙商回归工作常态化督评、协调、督办机制实施办法》,对各地浙(婺)商回归工作开展督评工作,督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三单”办理机制进行集中协调解决;实施招商引资和浙(婺)商回归工作季度通报制度,在《金华日报》等媒体上公布各地工作进展情况;针对重点招引项目、推进实施项目和目标责任等进展情况由市委督导组和市督考办实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

制度。三是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按照省对市的考核导向,不断修改完善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进一步完善了效益评价体系;突出质量、结构和产业重点,进一步优化考核分组、指标和权重,提高新常态下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工作举措。一是加强规划指导。2012 年以来,我市陆续编制了《金华市支持浙(婺)商创业创新促进赶超发展三年规划(2013-2015)》和《金华市支持浙(婺)商创业创新“十三五规划”》,通过规划明确了招商引资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思路及重点,积极推动各地编制规划,形成了市、区联动的规划指导体系。二是转变招商思路。“十二五”以来,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强调转变招商理念,突出招商选资,以产业招商为外部动力助推工业转型升级。各地在招商方式上也在不断转变,以往大都依靠轰动式的推介会,现在一些地方经常采取驻点招商、定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优化服务。“十二五”以来,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 2013 年底开始,市区各级政府按照省政府“三张清单一张网”的要求,启动了新一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审批事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通过实施并联审批、模拟审批等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市、区政府针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千方百计提供各项服务,如,实行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确定一名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的推进,帮助协

调解决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全程代理服务,指定 1-2 名工作人员帮助企业全程代办各项审批;积极有效地开展金融保障服务等,努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力加快项目推进,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四是攻坚克难推进项目落地。近年来,市政府以年初开展的“扩大有效投资月活动”和 10 月份开展“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招商引资集中攻坚行动”为载体,梳理汇总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协调交办、实施跟踪催办、强化考核督办,广泛发动各级各部门进行攻坚克难,狠抓项目落地、工程推进。

二、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项目落地推进比较慢。一是项目落地率不高。2012年—2015 年上半年,我市通过各类重大活动共签约项目 385 个、取消项目 106 个、未落地项目 69 个、已落地项目 210 个,项目综合落地率为 55%,项目落地率不高。二是项目推进度缓慢。以重大内资项目为例,“十二五”以来市区重大内资签约项目 50 个,其中 35 个项目已经落地或准备落地,已经竣工投产的项目仅 4个,停建项目 3 个,还有部分已落地开工建设项目因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前景、业主资金紧张等原因进展不尽理想。

(二)招商思路方式有待转变。一是招商积极性下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招商引资和浙(婺)商回归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出击不够,守株待兔的情况较多。在新常态下,我市

进入了招商引资“矛盾期”和“疲劳期”,招商引资的信心和决心有所动摇,具体表现在: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工业意识和开放意识淡化,思想认识不一致、精力不够集中、积极性有所下降、工作行动不统一、推动力不强,干部担当精神不够、作风不实。还存在“优惠政策得不偿失”、“抓二产不如抓三产,抓三产不如抓地产”等观念,小项目不愿引,大项目难引进成为主要矛盾。二是招商方式有待创新。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还热衷于以往轰动式的推介会的招商方式,对上门招商、驻点招商、定点招商、市场化招商、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实践不多。对产业基金、PPP 模式招商更是缺乏认识和实践手段,造成项目盯不牢、引不进、推不动。

(三)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区各园区缺乏统筹,产业布局不明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无序竞争状况。婺城区、金东区因行政区划调整,招商引资的平台在萎缩。园区没有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基础设施、生活设施不配套。市区最重要的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主战场是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区块和金义都市新区,距金华主城区 30 公里以上,园区内公交、宾馆、酒店、娱乐尚未健全,业余文化生活枯燥乏味,教育、医疗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很难吸引年轻员工到园区就业,更难留住企业高管和高技术人才。

(四)项目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失灵,服务不优,项目推进难是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些领导干部担当不够,作风不实,存在为官不为现象,不能急

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责任心不够强,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不理想。部门间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互相推诿、扯皮和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招商引资的合力。项目审批环节多,耗时长。虽然 2013 年底开始,市区启动了新一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但由于法律障碍无法突破、中介服务缺乏规范和充分竞争,项目审批还是存在冗长复杂的情况,收费过多、不合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反映,一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需加盖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公章,各种收费名目繁多,一般过程需 2-3 年,后续服务不到位。一些部门和领导热衷于招商签约,忽视了项目的落地推进。项目签约后,没有主动跟进,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针对已经落地的项目,没有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致使项目推进缓慢。

三、建议和意见

(一)建 好平台促进招商。首先,要对市区招商引资工作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布局、整合资源、拓展空间”的要求,科学统筹各园区产业布局,建立有分有合、分工合作,“捏紧一个拳头、分开五个指头”的机制。在更高的层次上对现有园区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打造、服务环境优化、优质项目引进等方面高起点规划。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差别化发展之路,把园区放到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产业带发展来考察、定位,打造鲜明的特色品牌。其次,要加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长期投入的理念,按照“城市新区、工业新城”的原则,把工业

园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同建设、同发展。要抓好道路、水、电、气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建设,加快商务区、高管公寓楼、员工生活楼、宾馆、学校、医院、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推进物流园的建设。

(二)完善机制强化招商。完善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部门、乡镇、园区的联动合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筹,促进项目合理布局。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激励考评机制,科学制定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加大对重大项目、新签约项目、新开工项目督查力度,加大对签约项目落地、重大项目引进、落户企业服务等关键环节的考核。进一步加大招商经费投入,确保招商引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进一步创新招商工作方式,降低招商成本,突出招商效益,着力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到位率、开工建成率,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3、优化服务助力招商。一是兑现优惠政策。切实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坚决兑现已制定的优惠政策,补充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二是提高审批效率。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对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由引进单位和园区负责全程代理。三是规范收费标准。建议由市纪委牵头,市监察局、市优化办、市物价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招商局配合,对项目审批进行全面的清理,对中介收费开展集中整治。制定项目审批收费标准,对特别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四是加强跟踪服务。项目引进单位要实行三年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开

工和投产;相关单位要对破坏招商引资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责。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第7篇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委于8月份对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教育局、财政局工作座谈会,听取我县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问题和建议,并实地走访了部分学校,察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配备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绩和举措

近年来,我县紧抓“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一发展战略,以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资源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培训为保障,以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应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我县教育信息化的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1.信息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2010年借助省龙芯电脑配备和省幼儿园装备工程,我县每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都装备了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2011年又为全县中小学添置187套电子白板。城南实验初中、城南实验小学、青萍小学、省海中等少数学校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有;对全县所有初中(含完中初中部)、小学网络教室电脑进行了全面更新。共计配置学生电脑3795台,交换机75套,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校一机房,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考试、招生志愿填报等工作的需要。

2.教学资源与应用系统建设初现成效。海安教育专网建 1 设工程启动,县局网络中心和4所高考考点学校成功实现了与省教育专网的连接,专网核心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今年有37所学校申报数字化校园创建,其中4所学校申报创建南通市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全县学校图书馆全部实现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自主研发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计算机管理软件在南通市中小学推广使用。

3.信息化培训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以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为核心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提升教育信息化理念为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能手培训,以网络环境下合作创新研究为共生价值的教师网络团队培训,以校园网和教育管理系统维护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员培训,2011年以来累计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普及;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承办全市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或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活动,承办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开展中小学生纵横码应用训练、学生电脑作品竞赛、师生教育教学软件竞赛、中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县拥有进修学校附小、海陵中学、紫石中学、海安中专等纵横码训练示范基地,2013年进修学校附小被评为全国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实验示范学校。

4.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形成。我县申报的南通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电教专项课题6个,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2个,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6个,现都已经完成中期评估。承担江苏省援疆优质教学资源的修改 2 任务,完成了5门学科,75节课,约3000多分钟的视频材料修改工作,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完成了“江海天骄”贵州省独山县支教平台的开发建设,使独山县1898名义务教育阶段语、数、外教师顺利通过网络访问江海天骄资源。

二、我县教育信息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教育信息化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总体水平不高。教学电脑严重不足。按小学、初中的生机比分别为10∶1、8∶1,师机比为1∶1的要求,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用电脑尚需再补充 1300台左右,老师用电脑尚需再补充 3500台左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够均衡,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薄弱。

二是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进展缓慢。具体表现“三通两平台”建设停滞不前。对照省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我县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还未启动,仅仅是4所高考考点学校与县局网络中心和省教育专网实现了连接。

三是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人才无法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基础相对较差、学历偏低,队伍结构老化等因素,导致绝大部分学校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不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低下。

四是信息技术应用依然停留在较浅层面。在多数学校,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只是面子工程和展示工程,信息技术使用率不高。在管理方面,我县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高效、顺畅的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

三、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立足我县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因地制宜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规范与标准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为基础,根据我县实际,研究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信息化教学应用系统、中小学“班班通”等方面的建设规划和标准。要从保障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高度,修改完善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相关的考核条例、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应用指导意见。

三是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经费长效投入机制。在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方面,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把教育投入、信息化投入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特别是在教学电脑装备、“三通两平台”建设和数字 4 化校园创建三个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二是现阶段在财政资金支持有限的条件下,也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市场化机制运作,增强发展活力。

分层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推进措施调研报告 第8篇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有效落实这一目标,要依据学情进行科学分解,形成能力训练序列,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四年级处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训练的中段,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享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既可以借助三年级“把握几段话的主要内容”的训练顺势推进,也可以占用五年级“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一些空间,两头都有一些伸缩余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扎扎实实开展训练,科学设计,分层推进,固化能力。

二、案例描述

教师出示课件,播放寓言故事动画片——《拔苗助长》,引入新课。

1.自学提示:看故事,讲故事。

2.展示交流。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故事。教师随机指导:讲得再短一点,再“瘦”一点。

3.教师出示答案:宋国,有一个农夫,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生长,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4.明确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教师出示:概括主要内容,找到文章最重要的信息,用精炼的语言讲出来。

5.难点突破。教师出示:宋国,有一个农夫种禾苗的故事。学生探究:是否可以这样极为简单地概括?教师小结:没有了主要情节就不叫主要内容了,简单不等于没有。

三、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观察,该教学片段的设计与实施有三点优势:

1.激趣启思,事半功倍。教师选取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作为训练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在有声有画、情节简单的故事欣赏中,学生的思维被无形地开启,消除了畏难情绪,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新知的状态,可谓事半功倍。把握好开课的三分钟,激趣启思,就为精彩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顺学而导,突出主体。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引导学生看故事、讲故事,交流怎样把故事讲简单、讲清楚,通过听、看、说、思、辨等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怎样概括主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点拨,与学生平等对话,既完成了新知的传授,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一语中的,突破难点。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简单、清楚、完整是基本要求。但如何指导学生准确把握“简单”与“完整”这一对辩证关系呢?教师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简简单单一句话“没有了主要情节就不叫主要内容了,简单不等于没有”,点中了要害,化解了矛盾,明示了概括主要内容要把握的难点——简单但要完整。

四、教学建议

整个教学设计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1.温故知新,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知识是连贯的,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会不断地建立并且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大教育家孔子强调“温故而知新”,借助旧知迁移,探求新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分层推进,循序渐进,才能保障效果。

因此,可承接三年级下学期“读懂一段话(逻辑段),把握主要内容”的训练,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如何概括几段话的主要内容,再迁移运用,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概括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得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进行科学有效的思考,而不是凭借感觉,凭借教师技术层面的指导“再短点、再‘瘦’点”而重新回到零起点尝试学习。

无论怎样的教学设计,教师都要尊重学生,客观、准确地分析学情,基于学生的“学”而教,不能以教师的“教”定教。

2.归类设计,分步实施。教师呈现的《拔苗助长》的故事,学生喜闻乐见,但是,从文体来看,是一则寓言,概括主要内容时应该尊重原文,包括两部分,一是故事主要情节,二是寓意。课堂上不少学生都是从这两方面概括的,但是教师不置可否,给出的答案也不完整。

此时有两种修改途径:

一是教师出示完整的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宋国,有一个农夫,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生长,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告诉我们: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二是教师出示修改过的故事,删去寓意部分,使之成为一般的记叙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作为四年级“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开篇训练,选择后一种修改方案更恰当。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先概括人物少、情节简单的常见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再加大难度,概括人物稍多、情节稍复杂的多种表达形式的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归类练习,分步实施,更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逐步掌握。

3.明示方法,有章可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概括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从现象归纳出本质,得出基本方法,并且明示于学生:

主要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有了这个基础公式,学生才能触类旁通,阅读情节复杂的文章时,能够从众多人物、众多场景中提炼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得出主要结果。

实施分层管理 推进有效教学 第9篇

一、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具有个性的人

教育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应该以人为本,我们实施的分层教学的实施,应该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学原理提出来的。它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教育的本源,把学生放到教育教学的第一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知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在教育领域,学生是教育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没有学生,就无所谓教师,无所谓教育及其一切派生物。

以生为本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鲜活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我们知道,个性构成共性,个体组成集体,集体的素质不可能脱离学生个体特性诸如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等而存在,只有那些有个性的个人才能自由结合成为有机的集体。从教学实际看,教育人口的激增,不仅意味着学生数量的激增,也意味着质量上的多样化。“儿童每天来到学校,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因而,教育过程的方式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的发展”。分层教学着力“从儿童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育的划一化、僵硬化,坚持发展个人的特点、强点、闪光点,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完善自我,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人。它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使我们的教育过程更加富有成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享受成功,彰显个性。

二、合理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度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此外,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也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认为,合理的分层施教,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有效教学理念下的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分层活动不应只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还应有效地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和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对学生分层时,不能仅以分数作为划分依据,还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不能一层不变,要做到能上能下。对有较大进步的学生可让他升高一个层次,对退步较大的作降级处理,把组际的合理流动作为一种外在刺激,并通过教师的不同期望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环节的学习活动,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平衡,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三、异步发展,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两者都是不断发展、调整的。如果各因素都处于积极状态,就会进入最佳发展期,出现突变性,释放出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跳摘果实。为此,要对各层次的学生实施“对症下药”,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使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一把的扶一把;或鼓舞其学习信心,或培养其学习兴趣,或调整其学习方法,或纠正其学习习惯,或改善其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人的最高发展。同时,还将努力克服分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问题。我们的分层要在动态中进行,灵活把握 ,做到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相结合 ,教师意见和学生意见相结合。总之,分层只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为每一个学生不断创设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平等、自主的教学环境,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充分的学习机会和自主的活动探索,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增加向上一层次递进的动力。随时鼓励一部分顺利达标的学生,积极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努力,实现层次间和谐的动态流动。

上一篇: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县城工作汇报下一篇:让自己美好600字八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