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就业创业工作

2024-07-09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精选6篇)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 第1篇

xxx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x是由原xxx教育学院、xxx师范学校和xxx省水利机电学校于2010年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地方高职专科院校,现有教职工328人,开办有机械、土建、电子信息、财经、旅游、文化教育等类别的高职专科专业40个,在校生12000余人。

学院地处川南偏远地区,远离中心城市,缺乏地理优势、经济区位优势与行业背景;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90%的学生属于家中第一代大学生,缺乏就业创业优势资源,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基地建设保障就业,就业创业指导转变观念,突破就业创业工作客观条件限制,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达到97%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在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xxx省示范和骨干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2年度报告》中,我院毕业生综合就业竞争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五。2013年,学院被xxx省教育厅评为“xxx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学院全日制专科毕业生2822人,截止8月底,已就业2760人,就业率达97.8%。

二、创新举措,创优服务,做实做强就业和创业工作

(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学院始终坚持“四合四共”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不 1 断健全合作办学驱动机制,与xxx市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学院始终坚持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作为打造就业质量的基石,强调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做实就业导向,在创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使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更加贴近岗位需求,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落实“四个融入”,以岗位需求引领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将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工作过程分析成为学院各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学院专业建设自我约束机制的核心要素。一是在新增专业审批、专业招生计划制定、招生录取等环节中融入就业考核与人才需求分析,避免就业困难专业的盲目扩张;二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建设中以岗位需求背景与就业现状分析为依据,就业调研、就业服务、就业跟踪等目标任务融入专业教研室常规工作;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职场文化,引导学生适应工作过程;四是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课程融入学院公共课程建设体系,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和创业教育纳入三年学习的全过程。“四个融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毕业生在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相关度、就业半年后稳定率方面得到用人单位认可。

2、开展“四个共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结合企业、地方产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共建专业。我院积极探索、实践政园企校“四方共建、五位一体”的办学体制机制。近年来在市场营销、白酒酿造工艺、物流、金融等专业开发中均体现了用人单位与地方经 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基地,以最大限度地仿真、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如与xxx老窖等白酒企业共建了“白酒文化”、“白酒勾调与品鉴”、“白酒营销”实训室,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准模具公司共建了“产线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模具加工”实训室;三是共建课程体系,通过以多种形式合作举办订单培养班级(鸿准模具班、苹果手机班、京东方班、达丰电脑班、xxx老窖御酒班等),引入企业文化、专业教材与生产技术,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课程,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四是共建师资队伍,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学院教师广泛参与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项目,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通过安排教职工深入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生产工艺技术与岗位生产过程,掌握第一线生产设备操作技能。2010年以来学院骨干教师有207人次赴企业接受平均一个月以上岗位培训。“四个共建”在专业更新、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有力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人才需求的紧密对接,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相关度、核心知识由此得到有力保障。

3、深化“工学交替”,以“厂校一体”探索机制创新

在多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实践中,寻求与企业生产过程更加深入的链接,以培养出在知识和技能上更具就业竞争力的人才。与xxx老窖公司深度合作,成熟培养白酒营销专业人才基础上,共同建设“白酒学院”,开办了“酿酒技术”、“白酒营销”等专业,批量培养白酒行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求的制曲、发酵、蒸馏、窖藏、勾调、包装、营销等岗位核心技术人才,“白酒学院”实行校、企“双向基地”管理模式,院系建入园区,教室紧邻厂房与运营部门,学员在课堂与生产管理现场之间频繁流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快速相融,学生身份与在职员工广泛进行角色互换。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厂校一体”的建设思路,是对“校中厂、厂中校”的深入探索,将为高职教学发展提供有益尝试,培养更具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拓展就业基地,提升合作品质,打造学院就业品牌

积极建设就业基地(毕业生连续就业三年以上、毕业后半年内稳定率80%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80%以上),打造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提升就业稳定率与满意度、专业相关度、毕业半年后收入水平,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创新思路,着力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形成“拓展—提升—成熟—品牌”的就业基地建设模式。

1、落实就业基地开拓考核,确保规模增长

学院将就业基地建设纳入到对各教学院系的年度工作考核,以“每个专业三个以上稳定就业基地”为基础,“每年新增1至3个就业基地”为考核指标,将建设成效与年度考核挂钩,年终兑现奖惩。院级考核与各院系年终绩效挂钩,二级考核与专业教研室绩效挂钩,积极鼓励、支持各院系、各专业广泛拓展就业基地。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建成稳定就业基地256个,基地数量逐年递增,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年度就业率达到97%以上提供了有效支持,毕业生在基地单位就业比例从2008年的31.7%提升到2014年的59.1%。

2、强化就业基地质量提升,确保效益品质

一是重点开发,要求每个专业争取建设至少1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战 略型就业基地,并最终确保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战略型就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二是建立就业基地评估制度,按基地单位规模、行业地位、薪酬水平、年度录用毕业生人数、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等指标将基地分“A、B、C”三档管理,对评估情况进行总结,逐年提高优质就业基地评估指标,据此调整就业基地档次与对应工作方案;三是区别管理,学院在基地建设中按“全球500强、国内行业龙头、地方产业支柱”等不同级别指标,对占基地总量10%左右的“A级优质就业基地”提供特别优惠的合作政策与最高水平的服务,对发展前景转劣,毕业生评价下降的“C”级基地排名最末10%的单位视情况予以淘汰,不再列入基地建设范围。就业基地评估机制将基地质量进行量化,有效提升了基地建设工作的水平与成效,“A级优质就业基地”从2009年的19个提升到2014年的37个,在A级优质基地就业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从3250元提升到4660元。

3、建立就业基地维护机制,确保成熟稳定

学院建立了就业基地维护机制,将有限资源尽量用于优质基地建设与维护,建立了与就业基地的友好合作关系,打造各专业的就业品牌,增强优质基地的影响力与就业号召力,逐年提升毕业生在基地单位的就业比例。一是建立基地回访维护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对优质就业基地单位的回访与调研,倾听基地单位对我院的意见与建议,共商下一阶段的人才供需计划,改善我院就业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基地单位优先招聘机制,在每年招聘季启动前优先联系就业基地单位,按“优质基地优先、品牌基地优先、地方骨干产业基地优先”的原则组织优质生源供用人单位选择;三是建立基地单位优质服务机制,在基地单位招聘工作过程中提供全程协助服务,招聘后提供良好的毕业生输送与售后跟踪服务,为基地单位在职干部员工提供进厂培训或脱产在校培训服务。学院的就业基地建设与维护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熟稳定的优质就业基地不断增长。近年来,xxx老窖集团、xxx郎酒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宜宾五粮液集团、xxx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成都金苹果教育集团等优质就业基地有效地支撑起学院的就业品牌。

(三)构建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拓展就业创业服务领域,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持续发展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以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为重要途径,成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教研室”等专门机构,针对高职生中存在好高鹜远、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就业后频繁跳槽等现象,深入研讨原有的就业课程体系与此类现象的关系,致力于提升就业指导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建立起了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服务机制。

1、全程分段指导,建设“三段四模块”培训体系

为贯彻“全程化”的要求,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分散到大一至大三的三个阶段。第一学年开展入学“就业认知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引导大学新生明晰就业前景,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与制定学业规划;第二学年开展“就业观念与就业技能”指导,辅导学生制作有关求职材料与获取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前的人才需求调研,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就业目标,做好就业相关准备;第三学年开展“就业咨询与创业培训”,提升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率。

2、拓展服务领域,打造“跟进职场”的服务体系

随着近年来学院在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不断进展,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不再局限于校园范围,而是跟进毕业生职后发展需求,拓展就业指导服务领域与深度,打造新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是开展新就业毕业生的“职场适应”指导,派遣专人深入就业基地一线,为毕业生送去“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如何应对与化解职场矛盾”等就业指导项目。二是配合基地单位需求,开展对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后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为毕业生树立职业成长目标、提升职场价值、拓展发展思路提供帮助。三是根据毕业生需要,为具备强烈创业意识、具备创业基本条件的毕业生提供SYB创业意识培训与创业培训,实践“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方针。职场适应、职后发展与创业方面的指导与培训有效地延伸了我院就业创业指导的工作领域,为毕业生就业后的可持续提供了有力支持。

3.落实扶持政策,构建“就业创业帮扶”保障机制

按照“毕业一个学生,就业一个学生;失业一个学生,扶持一个学生”的思路,学院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相关政策,建立了就业创业扶助保障机制,解决就业困难学生、家庭贫困毕业生的困难,扶持创业学生。2014年,学院向206名低保家庭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164800元;向3名残疾人家庭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2400元;向154名就业困难补贴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61600元。积极组织和指导2014毕业生和毕业5年内、处于失业状态的学生申报创业项目,争取创业补贴资金。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好学院创新创业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学院创新创业园建设的目标是为有创新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提供平台。目前,在x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x市教育局、xxx市科技局、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学院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正稳步推进,已初步建成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园区入驻企业8家,孵化企业2家,孵化项目6个。至2014年7月,学院已开展创业培训48期,培训学员1300多人,培训学员创业成功率在40%以上。2013年,学院被评为xxx市“创业服务十佳单位”称号。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 第2篇

我院就业工作始终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多方开辟就业渠道,努力做好就业服务。2015年,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省毕办的充分肯定。现将这一年就业工作分为工作完成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新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2016年就业工作思路五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2015届就业工作完成情况

2015届,我院共有毕业生****人,其中本科****人,专科****人。截止2015年8月28日,我院综合就业人数****人,就业率为****%,省内就业****人,占就业人数****%。就业的学生中,就职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有****人,占就业人数****%;考取研究生、专升本的****人,占就业人数****%;就职国有企业的有****人,占就业人数****%;就职三资企业的有****人,占就业人数****%;就职各类基层项目的有****人(其中农村教师21人,城镇社区就业8人;大学生村官1人;三支一扶8人;应征入伍8人),占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

全院各系综合就业率、协议就业率均超出原定的87%和60%的合格线,在省毕办抽查中所检出问题协议均小于毕业生人数的2%,各系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目前,招就处已完成2015届就业质量报告前期调研数据收集工作,共收集有效问卷****份,回收率达****%,超出原定****%的回收目标。其中,计算机系、艺术系、生工系、外语系问卷回收率达到****%以上。

二、2015年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深化服务工作理念,提高就业工作服务质量

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和办理各种相关手续,提高就业工作服务质量,招就处组织人员整理编写了****余字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为毕业生就业全过程提供指导;学院开通就业网络派遣及档案的查询功能,为毕业生档案查询提供便捷服务。做好《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分析,为各系部调整专业设置、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助力学院转型发展。

2、关心经济困难学生,减轻就业经济压力 为给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做好服务,学院一直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为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助他们减少就业过程中的经济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就业,我院积极与武汉市劳动就业管理局联系,努力争取政策支持,为我院****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成功申请每人****元的求职补贴,共计****元。

3、广建网络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到位

为了保证就业信息畅通,各系都建立了毕业生就业QQ群,招就处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就业群和公众号中第一时间发布就业政策、招聘会岗位信息等,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便捷、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学院就业信息网站功能全面,毕业生通过登陆我院的就业信息网,可以进行就业政策查询、求职技巧学习,还可以了解最新招聘信息;用人单位也可登陆我院就业专题网站,了解毕业生生源、专业情况,以便企业更好地做好招聘工作安排。

4、多方开拓就业市场,稳固校企、校地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开拓和维护就业市场,加强校地、校企间人才资源交流与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岗位就业。按照“紧密联系地市人才、重点抓住知名企业”的工作思路,积极与各级人才市场联系,寻求政府、社会人才服务机构支持。先后拜访与联系了省人才、省人力资源、****等人才服务机构,并建立了较好的业务往来关系。

3月份院领导和各系部负责人赴****地开展就业市场开拓与考察工作,走访了当地人社局和众多知名企业。引进****,到我院举办专场招聘会,一次录用***。

5、积极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提供便利就业渠道

为方便学生择业,2015年学院共组织专场招聘宣讲会38场(其中各系组织专场招聘宣讲会****场。),大型校园招聘会****场,前后给15届、16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余个。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离校时能找到一份工作,做到舒心离校,首次尝试组织“夏季招聘会”,提供****余个岗位,使毕业生实现最大化就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6届秋季校园招聘会引进****等知名企业和单位来我院选拔人才。

6、做好就业信息追踪,遴选优质企业合作

为了适应近年来学生对求职企业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参会企业回执收集、企业电话回访、毕业生回访、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和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和摸清招聘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优质企业的情况介绍、需求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进行发布,以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对毕业生回访把新希望六和股份、浙江哈尔斯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人本集团等企业成功引进学院开展长期合作。

7、宣传创业政策,争取扶持资金

通过创业政策宣讲、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印发《创业政策手册》、发布创业政策信息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最新出台的创业就业相关政策,帮助有意愿创业的学生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积极争取人社、教育、团委等部门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扶资金和社会资源,不断优化学生创业就业环境。我院2015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有****人,较2014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有****人有明显提高。15年6月,招就处组织****个学生创业项目前往****学院参加由省人社厅、教育厅、团省委组织的创业扶持项目评审,****个项目全部通过审核,共取得16万无偿扶持资金。其中****项目扶持资金。经管系学生李小强成立的武汉时光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系学生潘有芝成立的武汉江岸区美苑艺术工作室、艺术系学生向威成立的武汉鼎福祥科技有限公司各取得2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8、“以赛促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在学院现有条件下我们不断总结创业指导的经验,突出学院特色,紧扣发展需求,搜集发布创新创业大赛消息,组织创业团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取得了一些成绩,涌现出****等创业明星个人和****等创业明星团队,对学院创业氛围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以赛促创”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资源,争取实现我院创业教育辅导、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培育等各项综合服务配套体系的完善,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9、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今年,学院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就业创业工作培训,从 “政策宣传”、“就业形势分析与学校对策”、“学生就业组织管理与指导”、“就业流程”、“就业市场开发与维护”、“创业基础”等方面对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指导,提高了我院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确保了就业数据上报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有效促进了2015年就业工作任务的完成。

10、核查就业数据,确保就业信息相对真实 为切实做好我校 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就业率真实、可靠,我院就业核查工作与协议数据上报工作同时展开。8月16日-23日,根据省毕办数据核查要求,各系集中对所报就业数据进行了全面普查,毕业班辅导员逐一电话核实就业信息,完善修改信息数据****多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院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我院抽查结果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此次成绩的取得与各系重视核查工作、毕业班辅导员们暑期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暑期集中核查期间生工系正、副书记全部到场督促核查、经管系处于交接班期间的前任、现任副书记全部到场、艺术系非毕业班辅导员到场协助毕业人数较多的老师核查。

三、就业工作新机制

2015年就业工作成绩的取得于各系部的高度重视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在工作过程中招生就业处与各系部紧密联系、积极沟通,招就处统筹协调、系部相互支持,构建起整体联动的“就业协作区”。就业协作机制下全院各系就业工作整体均衡发展,协同共进的就业工作氛围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系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动手及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择优的评价标准,为了使学生能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各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以赛促学”等活动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让学生凭借大赛的获奖经历赢得企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肯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青睐。各系学生参加校内外比赛成绩喜人。如:***系学生作品获第六届高校****大赛二等奖;经管系在“创青春·精彩在沃”****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五项铜奖;*****系学生在****省青年会计技能大赛获****等奖;***系学生在第五届“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总决赛分别获得***奖、***系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赛区**等奖;***系参加邮储银行卡面设计大赛*人分获得****等奖并吸引分行行长亲自来我院颁奖。

2、各系结合实际,制定就业工作新举措

各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开拓就业市场,探索出一些有利于就业工作开展的新举措。

****系积极主动与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的企业的联系,主动引入企业进入校园开展宣讲招聘会,让教学与学生就业紧密联系。如****等知名企业都先后由教学实训企业发展成为学生就业基地,每年有20多学生到上述企业就业。另外,依据专业特点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植入,涌现出******等创业典型人物。

****系毕业班级和毕业人数众多,因财会类专业用人需求的零散性、一次不能批量解决就业,全系积极动员全体老师为本系学生推荐就业单位。同时在联系****等单位解决本系学生就业的同时也积极将其它职位的用人信息提供给相关系部,帮助兄弟系解决学生就业。

******

3、就业指导教育功不可没

由****具体负责组织教学的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是我院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平台。课程对毕业生释疑解惑、调整好心理状态、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认清自我的优势与不足,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对学生应聘规则和求职技巧培训,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就业政策的宣传,使部分学生了解到基层就业的发展空间,我院各类基层项目就业的毕业生2013年***人,2014年****人,2015年****人,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就业指导课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学生终身学习了解创业,为他们人生成功打好基础。总的来看,就业指导课程为促进学生合理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环节,有效促进了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来讲是扎实有成效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服务出现断档。虽然组织“夏季招聘会”为部分临近毕业还未就业的同学服务,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未能做到毕业离校后给予及时的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继续指导就业。

二是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目前学校所授专业知识,与企业应用型、前沿性的市场需求还有差距,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造成供求结构有些不匹配,形成供求结构失衡。

三是毕业生职业素质不高。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平常学习书本知识或单一学科知识,对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掌握不够,职业素质低的问题客观存在,可持续发展和后期可塑性不强,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招商银行深圳分行来我院选拔毕业生除看重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外,对学生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道德修养、适应能力、外语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占有很大比重。最后成功入围的多半是综合素质比较强的学生。

四是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择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毕业生认为只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才是就业成才的摇篮,或片面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宁愿待业,也不愿去基层乡镇、农村、民营企业就业,眼高手低现象客观存在。

五是个别学生择业目的性不强,缺乏责任意识,不履行签约承诺。能签约先签约,签了后约毁前约。个别毕业生手执几份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却“举棋不定”,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等到最后一刻选择一个最满意的再签,抢占其他同学的机会,不但影响了本专业其他的同学的就业,而且会影响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印象。

五、2016年就业工作思路

为开创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招就处制定出****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程安排表发送各系部。针对2015年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

1、加大“引进来”的力度 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多联系一些专业对口的单位到学校选拔人才,多联系就业人才市场。拟定每年联系、沟通企业不少于****家的目标,筛选后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针对毕业生专业特点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

2、进一步完善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

我们将完善毕业生跟踪调研机制,组织开展毕业生优质就业企业回访工作。走访了例如浙江哈尔斯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南亚电子、中交二航局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等用人单位,通过与单位、校友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校友企业发展情况,收集用人单位2016年的人才需求信息,尝试组织开展“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建立一批校友企业就业基地。

3、做好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

各部门紧密合作,通过活动平台,如展板展示、典型宣传、座谈会、报告会、主题班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关注基层就业;对历届参与基层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予以关心服务,组织优秀基层就业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对参与基层服务项目的毕业生开展表彰和欢送会、通过表彰的形式从精神上鼓舞毕业生扎更基层、谋求发展。

4、做好就业协议核查指导工作

为切实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就业率真实、可靠,针对2015年省毕办抽查出现的如:协议书填写不规范、学生换岗信息更新不及时、学生联系电话未更新等问题将重点强调,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指导,对各系就业材料核查时出现的疑问给予及时回应,确保就业真实率。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 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创业指导

自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态势发展。高等学校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难题。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入学初期的各种状态上就略差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 就业问题也相应的要难于公办学校的大学生。在种种不利的就业形势下, 依靠过去传统的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理念去指导学生就业将会是徒劳的结果。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就需要紧密联系市场, 高等学校本身要转变观念开拓进取, 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之路更加需要解放思想, 立足于市场, 认真地归纳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和真实需求, 发挥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优势, 用创业的形式影响就业的形式, 由被动地就业变为主动地创业。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以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学生为例

(一) 情感丰富, 热衷交际。

作为本三批次录取的大学生, 这个群体对课本上的文化知识的钻研精神相对不够, 但是热衷于交际, 情感丰富, 同学之间有着很强烈的感情, 大部分时候都能友好相处, 尊敬师长, 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同情心, 而且具有良好的人缘关系。在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的学生团体组织开展的学生团体活动中能明显地观察到这一点。学生热衷于走上社会进入社会各个阶层, 用于与社会人群接触和交流, 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顾虑。

(二) 务实、实际。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大部分能做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了解自己的真实能力, 所以对自己的所需和定位比较实际, 一旦发现有机会, 他们会很认真地去做, 不怕困难;只要有能发展的机会, 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与社会生存的发展能力。

(三) 知识基础不扎实, 拥有开拓的思想理念。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相对较差、不扎实, 但拥有开拓的思想理念, 在人生观和事业观上都有各自的见解。虽然他们有约束力差的弱点, 但是拥有依赖性少、自主性强的优点。只要加以正确的指导, 他们就能自主地改写人生的新篇章。

(四) 家境优越, 父母从商从政的较多。

以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为例, 学院90%的学生来自江苏本省。虽然江苏属于发达省份, 但是每年能够轻松缴纳独立学院学费的家庭并不在多数, 所以报考本身独立学院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家境优越的家庭。根据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每年对录取新生家庭情况的统计, 40%的父母从事经营性的工作, 30%学生父母从政。学生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和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的接触到和了解到关于商业和国家政府政策类的相关信息, 所以这一批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业优势条件。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业现状

在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院学生的调查中显示, 学生中有明确地表示将会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占到了60%, 人数众多。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校园内已经开展创业, 如学生在自己的宿舍购置设备为其他同学提供简易的打印复印服务, 价格略低于市场。这样的经营模式经过大学生创业者的多次改良,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也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创业的追求带有探索色彩, 因为他们家庭优越的因素, 所以他们创业的承购筹码较大。他们愿意失去经济利益, 以换取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这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业精神并没有其创业意愿强烈。创业道路是非常是艰辛的, 创业者的过程和道路上充满荆棘。伴随着失败, 挫折和痛苦, 也能体会到创业道路上的种种乐趣, 独立学院大学生满怀抱负对创业充满期望, 但是需要自己寻找机会和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 事实上只有很少的大学生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创业精神和创业动力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念, 它需要创业者拥有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把理想变成的事实。

绝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是缺乏创业经验的。资金问题和创业政策问题都不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难题, 独立学院大学生认为他们独立创业的主要障碍是没有创业的经验和社会基础关系, 于是大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和公办高校大学生一样选择了毕业后先工作几年, 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原始资金, 再建立一些社会关系后再寻求创业机会。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非常重视, 他们认为经营管理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问及学生觉得什么时候是创业的最佳时机的问题时, 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先就业”。他们认为自身条件的缺乏给创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这也反映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创业自信心不足害怕创业风险的问题。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的指导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发生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 在职位竞争上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又处于劣势, 所以自主创业成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内从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很早就提出过 “扩招应当落实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就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打造成人才强国, 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中的创业教育更加特别重要, 创新能力才是一个国家人才综合能力的体现。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七大对策之一中就专门提到了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关办法。在全国目前的就业难的大趋势下, 大学生创业虽然有国家种种政策的帮助和扶持,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面对市场的竞争和不平等市场规则国家的扶持政策也难以掩护。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施的创业扶助措施远远不够, 大学生走创业之路者更属凤毛麟角, 这种格局必须迅速改变。有关专家指出, 企业家资源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主要瓶颈, 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大学生创业是迈向经济增长过程的开端, 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有学者认为, 在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情况下, 应进一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自己创造就业岗位, 并带动更多的学生实现就业。现代大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 具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 政府则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如提供小额贷款、减免税收、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使大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他们具有强烈的个人发展愿景, 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开阔的眼界, 也具有很强的开拓能力和适应能力, 其走创业道路的人数应当大大增加, 其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应当较大。但是, 他们创业素质差, 具体来说, 缺乏创业知识、缺乏社会阅历、缺乏启动资金、缺乏外部帮助, 尤其是缺乏创业的观念和动力, 从社会的角度看, 存在着缺乏创业文化、缺乏促进大学生走创业道路的具体环境条件, 和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具体的组织指导。笔者认为, 化“大学生就业难”为“大学生创业易”, 并且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创业能成功”, 是我们应当采取的长期性战略措施和当前的紧迫任务;全面和大力度地塑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 解决环境与条件的诸多“缺乏”问题, 则是落实战略措施和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 应当采取以下“四加一”的对策措施:其一, 政府有关部门和独立学院建立大学生创业促进的常设工作机构;其二, 各独立学院普遍开设创业课程, 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培训, 以及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其三, 增加对大学生创业的经济资助, 大力发展大学生风险投资基金;其四, 对大学生创业进行项目制评估和扶助。更重要的一项, 则是从根本上努力改变观念问题, 培养大学生和社会的创业理念。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一) 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制度建设。

按照2007年12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教高厅[2007]7号) 要求, 独立学院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 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 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作为独立学院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 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就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切实增强针对性, 注重实效;要落实经费保障等。

(二) 强化或完善独立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职能。

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机构建设, 学者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一致的看法是要努力强化其就业服务与指导职能。一是要建立功能齐全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指导机构管理方面, 复旦大学的“两级管理、三级运作”格局, 杨克旭提出的“大中心、小院系”模式等, 都是值得借鉴的。二是在就业指导信息系统方面, 有关专家提出建立一个将高校毕业生信息与招聘单位信息有机整合的信息交换系统。三是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化方面, 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应当包括八层次的内容, 包括办理手续、提供信息、政策指导、技巧训练、心理辅导、决策咨询、生涯规划和素质提高, 它们可以从低到高排列。

(三) 实现独立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转型。

要摒弃传统的“求职式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树立现代的“发展式职业指导”理念, 即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更重要的是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 让他们能从社会需要出发, 结合自己的特点掌握合理选择专业与职业方向、职业岗位的能力, 进而有一个正确定位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前途。要引导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和获取职业以后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形成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要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就业指导实质上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 一蹴而就或走捷径是不可能成功的。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今年《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一次指出, 高校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 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姚裕群, 李从国.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 2009

[2].吕金河, 马发生, 李之群.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及管理途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独立学院就业工作模式初探 第4篇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科技学院)属于浙江省最早的民办性质三本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为“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而三本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及自觉性相对较差、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挫折承受能力较弱、自我定位不准确等。学院办学定位及三本学生的特点决定了科技学院必须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培养体系,最终使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因此,充分认清社会形势及科技学院现状,构建独立学院特有的就业工作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科技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立足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以学生为本,通过强化就业教育与指导工作,创新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建立集服务、咨询、教学等多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构建全程化、发展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拓宽就业平台,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一、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

(一)主要举措

1.完善管理体系,建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推进和完善“学院-下属学院-班级”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各层级权责明确、通力协作,确保就业工作圆满完成。

2.加强市场建设,广开渠道促就业

依托科技学院良好的社会协作网络,积极开拓各类就业社会资源,并初步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就业推荐的实效性。各下属学院积极拓展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加强与企业在人才交流和合作上的联系;注重企业的跟踪回访以及有效企业人才数据库的建立,提升就业推荐上的人职匹配度。

3.建立全程化、发展化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体系

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就业教育以及就业技能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活动,旨在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最终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选择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在学生就业教育中,注重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推动就业教育全程化的实现。

4.深入调研,把握毕业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积极开展就业工作调研,深入各下属学院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以推动有效就业工作举措的交流与学习,了解各下属学院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明确下一阶段就业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5.突出就业工作对象的群体性,强调工作方法

注重发挥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在求职就业中表现优秀者的带头模范作用,为广大毕业生树立好就业工作中的优秀典型模范;同时加强对这些优秀典型的宣传以及成功经验的交流。如,法商学院通过举行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来加强宣传效果;人文学院通过党员民主会,深入宣传就业意识,突出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带头作用。重点关注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强调对这一特殊群体采取针对性的帮助措施,注重日常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交通费补助,减轻这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一些经济压力;同时利用老师的资源,为他们推荐就业机会。对于就业过程中出现心理困难和求职困难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及求职技能的培训;对于因学业困难而影响就业的学生,做好任课教师、论文导师、班主任以及教学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协调工作,采取一对一帮助的形式。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由于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未能很好摆正自身就业的心态,存在“有业不就”等现象。第一,由于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存在对不合理的薪资待遇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在工作各方面条件未能如愿的情况下,毕业生宁愿选择暂时性失业。第二,毕业生中仍存在“铁饭碗”等思想,非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工作岗位不去,所以有一批毕业生还存在着逢事业机关单位必考的心态,使之失去最佳找寻工作的时机;第三,毕业生就业目标模糊,定位不清。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未能对自己有较为明晰的职业定位、职业决策,他们可能赶集式地奔赴招聘会现场,而到现场后,却不知道自己该应聘什么行业,什么岗位。

2.结构性失业与宏观性失业并存,各下属学院面临各自难点

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要面对宏观性的就业难题,还必须要抵御结构性失业的困扰。具体而言,就是各下属学院要面临专业和生源差异造成的特殊性矛盾。由于科技学院属于综合性院校,专业分布较广、综合性较强,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各专业就业不均衡的局面。其中,虽然某些热门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但是由于没有找准定位,毕业生可能出现“不是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的现象;而另外一些冷门专业则就业岗位比较少,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前20%学生的就业问题突显,这部分学生手上有较多的工作选择,但是由于他们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对工作要求也高,不愿意轻易就业,因而就形成了这部分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3.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复杂化与繁琐性,对就业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由于当前学院就业工作队伍的构成主要是学院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以及各下属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毕业班班主任等,这些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因而他们在具体工作上可能出现工作负荷过大、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4.就业创业指导的相关教育平台不足

由于独立学院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局限,目前学院提供的就业创业指导的相关教育平台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需要。虽然学院相关工作部门通过举行一些讲座、活动等课外的形式来推进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但是相应课堂内的教育平台不足。主要反映在相关课程设置较少。学院目前所设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在开展课内就业指导教育上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门课程只有0.5学分,4个课时,这限制了就业指导教育的拓展。由于课时太少,对开展全程性的就业指导,灌输学生就业理念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造成很大的困扰。而创业教育目前也仅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授课教育,缺乏其他的途径给予潜在想创业的学生更好的平台去了解。

二、就业工作模式初探

针对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及工作的新思路来解决问题,才能全方位推进该院就业工作在下一阶段迈向新台阶。这些对策和思路也是未来就业工作开展的立足点和重点,具体如下:

(一)深化和巩固“一把手”工程

深化和巩固以院长为就业工作第一负责人的“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把就业工作、就业状况作为具体工作目标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以及措施到位。各下属学院树立群策群力的工作意识,将就业工作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之中,积极营造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院一盘棋的浓厚工作氛围;要树立虚心务实的就业工作意识,积极向其它兄弟院校学习优秀的工作经验和新颖的工作方法。要积极联络企事业用人单位,并与之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市场、人才市场和地方职能部门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以及资源共享。

(二)建立全程化、发展化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体系

突破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模式,逐步将就业指导工作重心转向对学生四年的职业准备和规划上;架构就业指导体系,从学生入学就开始抓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深入性。从大一开始就将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导学生把培养职业技能作为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核心理念。实现就业指导贯彻学生大学四年,实现全程性指导,协助其建立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消除就业的消极等待心理,积极投身社会,适应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的作用,通过课程的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正轨。除此以外,建议增加就业指导课程课时,通过更多的平台让学生接触创业方面的指导;通过校院两个层面加大宣传和引导,使毕业生明确新的就业形势,并结合自身综合能力找准定位、理性择业,最终实现就业。

(三)提升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

工作队伍水平的提升是圆满完成就业工作任务的要求。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要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就必须与社会接轨,了解国家相应的人事政策和市场需求。在今后的就业创业工作中,应简化工作程序,相应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时发布相关的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工作人员了解政策的变更;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深化和加强对相关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定期定量的指导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实现短期专职向职业化的转变。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考核机制,激发学院就业工作积极性

各下属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工作存在不平衡性,建立科学并有效的考核机制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就业工作考核指标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调查,在充分征求各下属学院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更为细化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下属学院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全力推进就业工作。

(五)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

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有利于为学院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学院毕业生近年在社会上的工作动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美誉度以及毕业生对社会、企业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调查和了解。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社会反响的调查,能够有效衡量学院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虽然目前学院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一定的调研,但是跟踪的力度以及调查的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

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缓减紧张的就业形势,在越来越强调创新性的今天已然是一条不容忽视的就业渠道。学院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以外,还应该根据三本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在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以及具体企业的操作流程、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学院就业工作总结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xx届毕业生只有20xx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xx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发布。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xx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xx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

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

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xx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xx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xx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xx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xx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9、继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工作。

学院就业工作总结 第6篇

文学院一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开展“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以创业促进就业”三大工程,广泛联系就业单位,对就业毕业生施行奖励制度,进行创业扶持和就业指导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学校满意及社会满意”的就业工作目标。文学院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1.施行“包保责任制”。一位就业指导老师专门负责几位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让毕业生有比较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毕业生在就业、创业中不至于显得过于盲目。

2.广泛联系就业单位。我院一直与包括谷城电视台,襄樊电视台,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在内的一些著名的企业和工作单位保持联系,每年都会让企业到校举行招聘会、在企业内部实习等。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赢得了毕业生的广泛好评。

3.施行毕业生就业奖励制度。对已经就业或即将就业的毕业生予以奖励,旨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热情和就业信心。

4.施行创业扶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我院今年有7名同学创业,在各院中名列前茅。

5.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我院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工作。将就业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知识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成功率。

6.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工作,到多种所有 制经济成份的企业单位就业。

7.举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模拟招聘等一系列的学校活动,让毕业生在进入到社会前就有一定的就业、创业经验。

8.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意识。

9.我院不断建立健全就业工作制度,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建立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10. 做到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我院将就业信息及时以网络形式公布在我院的网站上,同时与教育部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前途无忧网等网站保持着密切联系。

三、我院就业工作总结及今后就业工作方向。

1.加强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并作为今后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率。

3.结合我院的就业实际和专业方向,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在已取得的就业成绩的基本上,加强就业理论研究,以理论促实践。

5.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创业工作思路和措施。

xxxx学院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怎样撰写求职自荐信下一篇:中国电动汽车联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