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公司行政管理

2024-05-27

论文公司行政管理(精选8篇)

论文公司行政管理 第1篇

摘要: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是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办公室的重要地位和工作职能,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办公室 行政管理 新形势

引言: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全面的办事部门,是单位的重要职能部门,处于机构运转的中枢,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各方的作用,工作涉及文秘、档案、值班、信息、督查,甚至人事、宣传、保卫、财务等繁杂的工作。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有力带动下,不少企业的发展步伐越跨越大,对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新形势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充分认识办公室的重要地位和工作技巧。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对外的“窗口”,也起着保持单位正常运转的“桥梁纽带”作用,担负着对外交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后勤服务等繁重工作,处于协调单位各部门、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枢纽地位,是企业的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参谋中心和指挥中心,起着参谋助手、督促检查、综合协调等作用。

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可概括为:不是中心但围绕中心,既包括服务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也服务于本单位负责人的工作。不是全局但随时服务全局,办公室工作和全局工作紧密相连。不做决策但始终为决策服务,既当参谋又抓落实。

作为办公室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办公室的重要地位和职能作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主动适应新形势需要,力争做到“五个像”:

一要像记者那样观察问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想问题、办事情与决策保持一致。

二要像理论者那样思考问题。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思考问题,去伪存真,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

三要像文艺者那样表达问题。沟通上要讲究方式方法,变“忠言逆耳”为“忠言顺耳”,让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四要像领导者那样处理问题。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以人为本,既讲求原则,也讲求人文关怀。要善于倾听,特别是面对信访人员,既要耐心解读政策,也要由衷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温暖。

五要像劳动者那样办理事务。要围绕全局开展各项工作,既要为领导出主意、提建议,也要能办大事、会办实事、愿办杂事。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办公室面对的工作主要是上级部门和本单位下达的各项行政工作,面对的人员主要是单位领导和各部门同事。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助手作用。按照上级机关的部署,办公室要结合领导的意见,贯彻执行、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执行结果,对加强机关管理、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保证工作质量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参谋作用。办公室人员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基层情况,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提出改革建议,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做好领导的参谋。

三是协调作用。办公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要负责协调,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和本单位领导的指示精神,主动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

四是保障作用。既要保证上级部门和本单位布置的各项具体事务工作及时有效地完成,保证领导集中精力思考和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同单位内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

三、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要正确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

要处理好服务中心与日常事务的关系。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协助领导研究制定方针政策,认真组织好实施,又要运转好日常工作。这就要求办公室妥善处理好两者关系,既保证重点,又统筹兼顾。要切实把中心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中心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心,在总体工作安排上,必须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全局工作来开展。在实施过程中,日常事务工作要为中心工作让路,不能让一般性工作冲淡中心。要增强工作计划性和预见性。办公室工作被动性强,要善于在被动中争取主动。要领会领导的工作意图,及时把握工作动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要处理好参与决策与抓好落实的关系。办公室主任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分析研究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牵制单位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和主要矛盾。能谋和善谋是首要职责。但如何在当好参谋的同时,抓好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实行有力督导,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为此办公室工作要协助领导抓好落实工作,要按照工作内容和分工,协调有关部门抓好督促检查,对工作落实提出要求,制定标准,明确时限,消除梗阻。

要处理好政务服务与事务服务的关系。政务服务和事务服务都是为领导工作服务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务是核心,事务是保证,但二者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坚持以政务服务为主线。办公室工作必须向政务倾斜,将综合、信息、调研、督查等方面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当然,对日常接待、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也不能疏忽和松懈,办公室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无大小事之分,必须认真对待。

要协调好行政工作与单位各级组织的关系。一级组织的战斗力来自于凝聚力。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需要办公室协调的关系越来越多,领导成员之间、上下左右之间、本地和驻地之间等关系都需要协调。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应遵循两条原则:一要在经营管理工作中,维护好行政领导的核心地位。二要发挥好单位各级组织的作用,在中心工作上形成合力。

四、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

要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素质。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特别是担负着为领导辅助决策的任务,如果平时不注意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就难以胜任工作。因此要不断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政治水平和理论素质,不断提高“办文、办事、办会”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心理素质锻炼和能力培养,不断满足新形势下对办公室工作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的需要。

要做好调查研究,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办公室工作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当好参谋助手,这就要求我们把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报告,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准确、最真实的依据,发挥调查研究对单位综合性、全局性决策的组织、指导、服务、协调作用。在制订工作目标时,要将预期目标与奋斗目标相结合,提高办事效率。

要提升服务质量,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办公室工作要做到走一步想三步,有通盘考虑的意识,有很强的计划性和件件事情到位、项项工作落实的负责精神。要走一步三回头,办完回头看看,多检查几遍,重要的活动模拟一遍,办事办会才能滴水不漏。还要走一步是一步,干好份内事,凡事重质量,求效率,谋创新,努力做到让领导满意、同级满意、群众满意。

要提高沟通能力,抓好综合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是一个相互联系、各有分工的工作体系。为保证这个体系运转正常,办公室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综合协调包括对上对下、同级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领导人之间、单位与外界之间等多个方面。要讲究艺术,灵活运用工作方式“弹钢琴”,促进各部门团结协作,提高服务质量。

要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办公室是单位的“门面”,机关建设的“龙头”,对外形象的“窗口”。办公室人员经常在领导身边工作,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领导的形象。因此,办公室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政上必须做到忠于职守、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廉政上必须做到不滥用权力、廉洁自律、远离官气、一身正气。

结语: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办公室作为单位行政工作的中枢,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只有清晰地认识办公室的重要地位和职能作用,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抓好行政工作重点,协调好各环节工作,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有效发挥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更好地推动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罗京.转变观念 提高素质 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J].办公室业务.,3.

[2] 王文军.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体会[J].铁道文秘档.,4.

[3] 冯梦令.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J].铁道文秘档.2010,4.

[4] 宋津方.新时期如何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J].品牌.2011,6.

论文公司行政管理 第2篇

关键词:薪酬管理;人力资源;问题;策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比较大。现代企业管理者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更好的稳定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给企业利益最大化以及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管理的时候,薪酬管理是比较敏感的,合理薪酬能够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若是不合理,那么很容易出现高薪留不住人才,高薪低效的情况,所以企业必须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科学有效薪酬机制的建立,从而给企业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当前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分配的时候存在平均主义思想在当前经济体制中,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薪酬平均主义还是存在的,这些企业的级别相同的员工即便是工作业绩、工作量以及水平相差较大,薪酬相差也不大,这会导致员工本身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并且这也会影响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还有些中低层领导和员工收入也非常的相似,管理者的工作量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远远超过了普通员工,薪酬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的倾斜,若是一味的实行平均主义,那么会导致中低层领导出现不满情绪,在工作的时候也会比较消极,这会导致企业核心领导以及技术骨干流失严重,这也会给企业长远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2.薪酬设计的时候,没有长远的考虑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时候,应该有长远性和未来性,这在本质上和企业发展规划是一样的,企业都会进行不同时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并根据需要进行战略上的部署,从而给企业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企业的薪酬管理也是这样,不能够仅仅考虑当前的需要,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社会环境变化,不断的调整薪酬,只有根据市场发展来进行薪酬的调整才能够确保薪酬管理和企业发展是同步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薪酬管理的激励性存在缺失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薪酬管理的时候,比较重视企业成本控制以及自身的实际利益,没有根据需要来对其管理进行创新,还是通过以往的薪酬管理理念来管理薪酬,认为若是采取激励性策略会导致企业成本支出的增加,会给企业效益造成影响,这也导致了薪酬管理的激励性较差。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效益创造是和职工有着直接关系的,若是没有科学的利用激励性的薪酬机制,很难讲员工本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发出来,甚至员工工作积极性可能会下降,那么效益保证更是无从谈起。这便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重视薪酬管理本身的激励性,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真正的做到居安思危。

二、做好企业薪酬管理的策略

对于当前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选择有效积极的策略来进行管理,不断的改革和优化当前的薪酬管理策略,让其为企业将来发展更好的服务。1.重视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而言,薪酬发放的依据往往是绩效考核,想要保证薪酬管理的有效性,便必须保证绩效考核的完善和科学。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合理的评估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保证薪酬以及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在进行薪酬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部门和岗位的不同,并量化考核内容,并且不同级别岗位工资应该拉开,从而将薪酬管理本身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并且,还应该做好岗位工作量、劳动强度、脑力劳动等方面的划分工作,从而保证薪酬考核本身的科学和合理。2.确保制定的薪酬战略和企业发展相符对于企业而言,其薪酬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该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需要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适应。在进行薪酬制度制定的时候,需要全面的考虑到市场评估的需要,若是薪酬过低,那么对人才引进是不利的,若是薪酬过高,那么也会给企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只有薪酬管理制度和企业发展相符,才能够给企业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薪酬管理应该发挥其积极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想要利用薪酬机制来进行员工风险承担、利益共享理念的培养,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工作中去,便必须保证薪酬管理的透明和公开,肯定员工的付出,对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激励。并且,在进行新薪酬制度实施的时候,应该全面的考虑到员工的意见,在进行业绩目标制定的时候,必须保证其可行性,若是考核指标不符合实际需要,那么必须及时的调整,从而确保薪酬能够和考核统一在一起,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论文公司行政管理 第3篇

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其根本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引起了剩余索取权与决策权的分离。在公司中, 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是为自身的利益行动, 而不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 由此产生了代理问题。代理问题包括的内容除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及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也包括在内, 进而公司的控制问题就转变为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激励问题。代理问题可以进一步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代理问题, 就需要企业设立一套有效地制衡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 公司治理就是这样一种治理机制。

企业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外部的宏观环境, 还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企业仅仅是想通过投机取巧或取得政府的资助等来维持正常的发展不是长久之计, 企业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管理能力、治理能力、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来实现长远的发展。而会计作为信息系统, 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 还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治理来提供信息。因此, 企业通过分析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使用, 可以促进管理水平和治理水平的提高;通过管理水平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改善会计信息的产生和处理过程, 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 更加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当前的研究现状

当前对于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比较多。邓建、彭志胜 (2006) 和封季媛、杜俊义 (2012) 都认为应该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匹配协调, 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新的需要。对于公司会计与公司治理及公司会计与公司管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乔旭东 (2003) 指出,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披露, 并且有效地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反过来帮助上市公司改进信息披露行为。从这些研究, 可以看出来, 对于三者的关系整合起来研究的文献不是很多, 本文希望通过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梳理, 帮助企业理解三者间的关系, 并希望企业能认识到在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 还应重视公司治理及公司会计。

三、公司管理、公司会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1. 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

Tricker (1984) 明确提出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及其与公司管理的区别, 他指出, 公司管理主要是维持公司的运营, 而公司治理是提供保证公司运营的正确轨道。从整个企业的纵向来看, 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存在一定的匹配性和替代性;从横向上看, 连接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纽带是战略管理层。

(1) 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是企业整体的两个层次

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两者之间的联系, 体现在公司治理为公司管理提供了保证公司运营的基本框架, 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本质的区别。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 但是二者的角色不同。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的划分是公司治理所侧重的, 并且公司治理还进一步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实现相互制衡, 这也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基础和保障。在公司治理的模式下, 公司管理是实现公司目标采取的具体行动, 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2) 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整合的纽带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即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战略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富创造过程中长期与短期利益的均衡。战略管理过程的完成是公司治理中的董事会和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战略管理涉及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层次, 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在公司战略上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 对战略导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治理主体;第二, 战略主体的动力受到治理主体的影响;第三, 在组织结构上, 构成公司管理决策层的是治理主体, 决策层和具体执行人员的联系纽带是总经理等高级执行人员。

2. 公司会计与公司治理

公司会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联系主要在于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需要利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有稳健性原则。会计稳健性的要求, 对于降低代理问题中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契约的效率、降低代理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解决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 在企业实际的运行中各自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产生的, 会计提供的信息就有助于帮助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代理问题。对于上司公司, 有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这一要求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 因此, 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会影响公司治理水平。要求披露的信息中, 虽然财务会计信息只是其中的一个, 但是内容比较多, 比较容易获取, 并且会涉及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内容, 公司治理过程中, 就需要利用会计信息来衡量治理效果的好坏, 还可以用来对各相关者的业绩进行评价, 并可以通过在利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的反馈, 进一步促使企业提供更加可靠、更加有用的信息。

3. 公司管理与公司会计

对于公司管理与公司会计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即会计信息系统论与会计管理 (控制) 活动论。法约尔和卢瑟·古利克认为应该把会计作为管理的职能之一;20世纪50年代, 美国出现了“管理经济会计学派”, 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研究了公司管理与公司会计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两个具体的方面来分析公司管理与公司会计之间的关系:一是, 会计作为公司管理的信息系统;二是, 会计作为公司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

(1) 会计作为公司管理的信息系统

管理从信息论的角度可以看做是一个信息网络, 会计是该网络的主要信息来源。会计在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 主要职能是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会计是利用综合信息理论, 解决经营活动中的经济效率和问题, 同时是为决策提供定量化信息的企业综合的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会计提供的信息既可以对内提供, 也可以对外提供, 但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公司管理是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并且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最大和最普及的子系统, 各级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的责任人员, 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利用有关的会计信息作出经营、管理决策和评估自己的业绩。

(2) 会计作为公司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从控制的角度看可以作为一个控制网络, 会计是该网络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可以将企业形成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力资源流等转换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社会需要, 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价值和实现企业的目标。会计信息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是管理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却不是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而是如何最好地收集、处理、传递和使用分散在整个社会中的信息, 因此, 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就依赖于所掌握信息的完全性和真实性。会计作为信息资源, 可以在管理网络中成为其决策支持系统。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来, 公司治理为公司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并且公司管理是在基本的框架下驾驭企业实现目标, 战略管理层是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联系的纽带;公司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的形成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 有效地公司治理有助于帮助公司改善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公司会计相对于公司管理来说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公司管理可以帮助公司会计提供更加符合公司需要的信息。

财务会计从实证的角度看有一个重要职能, 即可以为企业各种契约的订立与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以界定契约关系, 而企业的形成正是在一系列契约签订的基础上的, 因此要重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根据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 可以帮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短期和长期计划, 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可以促进相应的监督激励措施的实施, 进而服务于公司治理。因此,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 不仅要重视管理改革与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还应注意企业管理对企业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并进而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要注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三者的共同发展、改进和完善, 实现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公司治理是一种有效地制衡机制, 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由代理问题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规定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框架的公司治理, 是公司管理具体活动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础。公司会计是公司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可以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来提供所需的信息。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很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使企业的各相关人员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共同努力。

关键词:公司管理,公司会计,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邓建, 彭胜志.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 2006, (6) :47-49.

[2]封季媛, 杜俊义.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相关性问题[J].经济管理与科学决策, 2012, (7) :142-144.

一篇论文造就联邦快递公司 第4篇

在带着学生和其他乘客四处飞行的时候,史密斯看到了商机,这为他以后在商业运输领域进行的变革打下了基础。他注意到飞机上也经常装载IBM等电脑公司的配件,但这些电脑公司并不想利用客机运货,而是希望把关键部件用专门的货机直接快速送到客户那里。

1965年,经济学专业的史密斯在学期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快递服务的概念,但这篇论文并不被教授们看好,他只勉强得了一个C。尽管如此,史密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个理念很有意义。”他说。

史密斯加入海军陆战队参加了越战。20世纪60年代后期回国,开始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他很快就找到了比教授更信任他的理念的支持者,依靠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400万美元遗产和8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史密斯于1971年成立了联邦快递公司。公司的服务宗旨是:保证在11个城市之间实现重要商品的隔夜送达。

服务是独一无二的,但成功却不是在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1973年3月12日,史密斯开辟了以孟菲斯为中心的专线递送网,不过第一次只接到了7个发货单。他派销售人员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将自己的快递网络扩展到了25个城市,一个月后,他在孟菲斯的快递服务重新开张这一次,一下子就接到了186张发货单。

发货量小还不是联邦快递公司当时所面临的惟一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邮政垄断一直束缚着联邦快递公司在文件运送领域的发展。严格的航空管理条例只允许联邦快递公司使用“猎鹰”喷气飞机来开展业务。1973年,公司急需资金,史密斯飞往拉斯韦加斯打算孤注一掷地赌一把。后来他把玩二十一点所赢得的2.7万美元都汇回了公司。

史密斯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人已经离不开联邦快递的隔夜送达快递服务了,并把运送备用件、紧急商业文件和生日礼物的任务都托付给它。美林证券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甚至发现,其下属员工在使用联邦快递来传递曼哈顿总部不同楼层办公室间的文件,而不用办公室内部邮件的传送网络,因为联邦快递更快、更值得信赖。如今,联邦快递公司已经成为即时性快递运输变革的关键环节,它的飞机和货车相当于移动的仓库,帮助世界各地的企业削减成本和促进生产,而联邦快递每年260亿美元的总收入中有92%都来自于它的物流服务。

尽管联邦快递公司如今引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但仍然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占空中快递市场份额的44%。由645架飞机和7.1万辆卡车所组成的运输队平均每天装运550万件货物。而所有这一切都缘于一个大学生看到了一个其他人没有看到的市场。

地勘公司行政管理调查研究论文 第5篇

企业改革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重要趋势,尤其是当前的国企改革更是任重道远。由于在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忽略了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执行,出现了很多观念、制度和技术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某公司为例,分析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能对国企行政管理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调查对象

地勘公司位于莱州,公司成立于,现有员工360名,是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地质钻(坑)探多个方面的专业地质勘查公司。目前该公司主要有管理层人员9名,由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7人,总工程师1人组成。公司下辖综合管理部、党群纪检部、质检中心、财务部、工程项目部、市场部、安全环保部等几个主要部门,其中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主要的行政管理部门。

二、地勘公司行政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行政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作为一个地质勘查单位,公司从成立之后仅仅编写了一些《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网络信息管理规定》《宿舍管理制度》《薪酬制度》《中层管理人员年薪考核试行办法》《请销假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公务用车制度》等,但还仍然有很多规章制度处于缺失中,而且现行的规则制度在具体的执行中存在偏差,大部分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规章的存在和重要性,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懈怠、侥幸心理。

(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规范的企业组织制度是直接决定了企业行政管理的前提条件,目前地勘公司沿用的是传统的层级式的组织形式,从上往下一般是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主管、小组长、职员等,决策者的决定也要通过一层一层的传达才能到达基层。层级节制式的`组织形式导致组织规模的无限制的膨胀,一些重要的决策都是由领导层决策,底层的员工一般无权过问。这样家庭伦理、家长制作风比较明显,公司的领导层居于顶端,只需要对上负责,不需要对下负责,主要负责人在重要部门都安插亲属、朋友、熟人,形成了家族谱系。底层的员工因为自身的利益都由上级决定,形成领导永远是对的的惯性思维。

(三)员工积极性不高

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员工流失多达数十人之多,其中包含一些中高层的领导人员和高学历人才,这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导致很多的公司人员无法正常的交接,延误了公司业务的发展。因为一些人才的流失也会让公司重新去下大力气进行人员的招聘,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四)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的文化氛围能够直接决定员工的行为和精神状态,是情感的产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向的文化引导。但是目前地勘公司领导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还有偏差,企业的文化建设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而平时能够开展的活动都是非常简单,比如全体员工大会举办小型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进行演讲和歌唱比赛等等而且还是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这样只是开展文体活动让理念仅停留在表面。

三、地勘公司行政管理提升策略

首先地勘公司重新梳理组织框架,划分职能部门可以尝试扁平式组织结构,将权力分给了位于管理层级中低端的基层员工,增加员工所承担的责任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对企业实行流程化的管理。其次加强领导层的管理目前地勘公司是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下属机构而存在的,为了公司的未来发展必须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竞争机制。一方面能够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解决经营者过程中存在的“裙带”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在一定范围内对员工实行招标竞聘,改变传统的终生一个职位只能升不能降的现状,并签订竞聘合同和目标责任书,防止一些论资排辈的弊端。再次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地勘公司可以以人力资源部门为核心,成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委员会,根据每名员工的个人能力、个性特点、职业兴趣、智力水平等内容安排适合其自身条件的工作,这样既能够让每个员工心情愉悦的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能够体会到成功感和自豪感,不断地开掘自身的潜力从而将员工自身能力的发展和企业的站结合起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地勘公司应该积极地采用多种形式来感染公司员工,感染的方式绝对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宣传上,要以模范员工、先锋党员的典型来使员工知晓企业理念、行为规范等,唤起员工对于真正公司深层文化的感知。在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中实施更有亲和力,同时还不耽误公司的经营。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行政管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有着多重的属性,企业行政管理的不足会从不同的层面带来伤害,对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当前很多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阻碍,需要各个层面的人员密切合作,让公司全体员工拥有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邓集文.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路[J].改革与战略,,01:52-54.

[2]李晓芳,曾乐平,李凯.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研究[J].中国商贸,,18:43-44.

[3]王耀华.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10:77.

公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第6篇

1、 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

2、 公司控制权转移与盈余管理研究

3、 风险投资“逐名”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4、 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

5、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6、 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7、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8、 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外部治理环境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兼论公司治理的替代保护作用

9、 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

10、 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

11、 盈余管理、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与首次信用评级

12、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13、 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研究

14、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15、 公司并购、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变动

16、 公司战略影响盈余管理吗?

17、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18、 四川长虹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问题研究

19、 家电销售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20、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管理机制研究

21、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重构

2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3、 SYDT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4、 公司治理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实证研究

25、 我国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26、 基于公司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7、 公司现金流管理的实证研究

28、 公司快速成长期现金流管理问题研究

29、 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探讨

30、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法律问题研究

31、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32、 基于公司战略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33、 万达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

34、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与控制研究

35、 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

36、 机构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37、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价值

38、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39、 XX汽车公司全面存货管理探索

40、 基于风险管理的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41、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创新研究

42、 外部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人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43、 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44、 跨国公司执行力管理中国本土化模型的研究

45、 我国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

46、 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

47、 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48、 IPO公司盈余管理动因与治理研究

49、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50、 治理与管理融合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研究

51、 基于权变理论的中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52、 我国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管理研究

53、 DHM公司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54、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方案设计

55、 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56、 一汽解放公司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57、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58、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研究

59、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与控制研究

60、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若干问题研究

61、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研究

62、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研究

63、 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64、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

65、 腾龙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6、 AZ房地产公司管理诊断及建议

公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第7篇

2.企业文化在企业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3.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4.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6.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7.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研究

8.中国企业集团的多元化战略研究

9.武汉地区光电子产业集群研究

10.中外民营家族企业比较研究

11.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12.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

13.论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改进与完善

14.企业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研究

15.入世后外资并购的特点和趋势研究

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问题研究

17.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研究

18.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研究

19.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影响创业者意愿的因素分析

21.知识产权保护的适度性分析

2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文化整合23.中国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研究

24.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比较研究

25.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问题研究

26.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27.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28.创业机会研究

29.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会计管理 第8篇

一、会计管理的含义

集团公司的会计管理, 是基于母子公司间的产权和资本纽带关系, 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以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约束、检查或纠偏为手段而形成的若干要素的有机组合, 它是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 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 企业就会由单个企业成长为集团公司。这样由于管理幅度的加大, 企业原有的会计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 就可能出现集团公司资金、会计人员失控现象, 产生经营风险。目前世界上所有集团公司无一例外地都运用一定的方式对本集团的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如Ford、GE、BP等纷纷在内部设立所谓的会计服务中心 (Account ing Service Cent er) 负责集中处理集团内各事业部之财务会计作业。总之, 集团公司建立一整套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自我内部调节, 是规避集团公司经营风险, 提升管理效率的基本途径。

二、目前我国集团公司会计管理的现状

集团公司是由多个小的利益团体构成, 而每一个小团体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经营目标, 在现在的集团公司经营中,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经营目标不统一的问题, 有的甚至有的危害到集团整体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有较强竞争力的集团公司来说, 他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整合和处理集团公司不同成员的会计管理目标, 使之统一为集团公司整体的大目标服务。然而集团公司规模越大, 这种会计管理目标不一的问题越严重, 其危害性也就越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会计管理意识

很多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缺乏会计知识, 对会计法规重视不够, 只知道花费精力来开拓市场, 协调各种外部关系, 研发产品等等。甚至当集团公司会计工作已经出现问题时, 有些集团公司负责人依然绞尽脑汁寻求外部的解决途径, 根本意识不到是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因此必然导致集团公司的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

长期以来, 许多集团公司对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危机意识不强, 没有把会计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管理人员不到位, 管理不到位, 会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不注重会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缺乏对管理人员在业务上、技术素质上的培训。正式招募会计管理人员时, 对专业性的要求也不高。这些都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具备业务知识, 无法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 会计管理管理工作将因为人才的缺乏而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

2. 会计信息失真

集团对其内部子、分公司经理的考核中, 可能会采用与利润相关的考核指标, 子、分公司经理为了完成此项指标, 极有可能指挥财务人员根据利润情况, 利用待摊费用科目多摊或少摊费用, 或在结转销售成本时, 不根据一贯性原则, 如果本月亏损多, 则少结转成本, 否则多结转, 人为的调整利润,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 执行不力

一些已建立控制措施、方法、程序等不能有效运转。国内集团公司的会计管理制度没有根据集团公司规模、业务性质等特点去设计, 造成会计管理制度不切实际, 偏离集团公司实际需求。目前大多数会计管理措施是针对经常发生的、大量的经济业务或已经发生和可以预料的问题, 不是针对个别的、偶然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很难估计到的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此, 使我们还未成熟的集团公司会计管理制度在遇到突发事件是难以自行调节应付。另外, 理想的会计管理制度是靠人执行的, 目前国内集团公司会计管理制度普遍执行不力, 使集团公司目标难以落实。

三、完善集团公司会计管理的对策

1. 制定统一的集团会计核算策略

集团公司要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运行, 必须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全集团采用统一的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不仅可以反映整个集团综合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还可使母公司及各子公司本身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可比性, 从而为集团内部考核奠定基础, 也为集团公司进行资产的并购、剥离提供数据信息, 更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转让等决策服务。

全集团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从账簿设置、审核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财务报告”都要统一。全集团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均应统一, 如收入的确认、所得税的核算、存货的计价、长期投资的核算、坏帐损失的核算等会计政策均需统一。

统一规范账表凭证的管理及会计档案的管理。对全集团各公司的原始凭证的要素、记账凭证格式及填制要求、账簿设置及格式、报表种类及填制要求统一规定, 明确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统一会计核算形式。根据《档案法》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结合集团实际, 制定全集团统一的具体的会计档案实施细则, 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 为建立集团的基础数据库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充分发挥会计控制职能

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控制成本达到约束和调节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耗费, 使其朝预定的成本目标发展, 促使全集团不断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集团公司财务部要以现金流量为基础, 以实现货币收益增加为目标, 对各子公司的资金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现金集中管理。各子公司账户应逐步实现统一开户、统一管理。同时, 应建立健全费用管理制度, 把好费用开支关, 将定额管理和费用包干管理等管理办法有机结合, 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特别要加强对材料购置费、业务招待费、维修费等的监管, 同时, 大力压缩办公费等非生产性费用开支。

集团公司规模较大, 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数据处理量不断增多, 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全集团的会计信息, 提高集团的社会竞争力和管理效能, 必须在全集团实现会计电算化, 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集团会计实现电算化后, 可以使财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 从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3. 规范各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

对有着控参股关系的母子公司的会计工作机构尽量统一管理。对全集团的公司在相邻地域内办公的, 可采取各公司财会机构合署办公的形式。通过合署办公, 实现全集团财务人员的统一调配及管理, 也便于全集团资金的统一使用, 更利于全集团的会计政策的统一, 但这主要适用于存在绝对控股关系的母子公司之间。对各子、孙公司不在相邻地域内办公的集团公司, 可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微机实现财会工作的集中管理。

4. 拓展税务会计, 做好整个集团税收筹划

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 财政收入则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税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决定了税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门法。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规和政策, 是公司应尽的义务, 也是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违反了这些规定, 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公司也应精通税法、依法办事, 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 使全集团税收支出最优化。

如集团公司既有仓储业服务, 又兼营有装卸搬运服务时, 仓储服务收入与装卸搬运收入应分别核算, 否则, 将统一适用5%的税率交纳营业税, 装卸搬运收入就将多交纳2%的营业税。又如集团公司在作业务宣传时, 应衡量是采用广告费支出的形式, 或是采用业务宣传费的形式, 广告费支出最终可全额抵减销售 (营业) 收入, 业务宣传费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不超过销售 (营业) 收入5‰的范围内, 方可据实扣除, 超额部分不得抵减销售 (营业) 收入, 从而会产生公司交纳集团公司所得税的差额。再如, 集团公司在决策给予购货方以优惠时, 可多采用折扣销售的形式, 而少采用给购货方回扣的形式, 折扣销售的折扣额和销售额有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 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销售收入, 而回扣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也产生了应纳集团公司所得税额的差额。再如, 集团公司考虑对控股子公司增大货币资金量时, 应权衡是采用借款的方式或是增加股本的方式, 对子公司借款利息支出在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 准予所得税前扣除, 而分给母公司的股息、红利, 应是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对母公司, 不论是借款利息收入或是股息红利性质的投资收益均应交纳集团公司所得税。集团公司从投资环节起, 就应树立依法降低各项成本、费用、税金的观点, 依法纳税, 依法享受国家税法规定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四、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 会计管理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当前, 我国集团公司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系到国计民生。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集团公司企业。我国应该在充分借鉴国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 结合我国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 研究在符合国情的集团公司会计管理体制, 促使集团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完善的现代集团公司制度, 维护集团公司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在这种变化中不断创新, 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环境, 会计发展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循环效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集团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集团公司迫切要求规范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强化会计管理, 以利于规范集团会计工作秩序, 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集团公司,会计管理,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爱玲.产权制度与现代集团公司会计管理体制关系浅析[J].金融纵横, 2007, 6:78

[2]杨帆.会计管理体制和社会经济环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11:13

[3]张萍.对会计管理体制创新模式和发展规律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 2004, 11:7

[4]彭代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9:25

上一篇:植物的散文下一篇:申请再审申请书格式